CN208822030U - 一种侧封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封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22030U
CN208822030U CN201820232703.0U CN201820232703U CN208822030U CN 208822030 U CN208822030 U CN 208822030U CN 201820232703 U CN201820232703 U CN 201820232703U CN 208822030 U CN208822030 U CN 208822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side plates
front plate
mentioned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327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思凯
陈钢
程波
李静
徐洪磊
张帆
岑益飞
刘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ai Chu Integrated Kitc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ai Chu Integrated Kitc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ai Chu Integrated Kitc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ai Chu Integrated Kitc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327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22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22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22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封板,包括正面板和连接在该正面板背面的辅助框架,该辅助框架包括辅助侧板和辅助背板,其中,上述辅助侧板包括上、下、左、右辅助侧板,各辅助侧板均与正面板的背面连接并围设形成闭合框,上述辅助背板包括左、右辅助背板。上述正面板的背面的左右两侧缘分别沿正面板背面的高度方向向内凹陷,从而分别形成左、右安装缺口,同时在正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薄板条。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框架能对正面板起到较好的辅助支撑、固定作用,从而能使侧封板的结构牢固,此外,开设左右安装缺口,从而在正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薄板条,这样能使侧封板的可视厚度较薄,提升侧封板的美观度,进而能提升安装有该侧封板的岛台的整体美观度。

Description

一种侧封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封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厨房空间的越来越大,传统的单线型橱柜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整体厨房的品质追求。橱柜的岛台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整体厨房相连的岛台,既可以做操作台用,也可以做极简的设计,不在岛台下面做柜体,而是放几把吧台椅,提供一个让主人在操作中还能一边与朋友交流的平台;另一种就是独立的岛台,这样的设计在大型厨房中应用较多,如申请号为201310651347.8(公开号为CN10363756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带独立的岛台的整体厨房。
橱柜岛台的侧封板结构包括侧封板和位于侧封板两侧的前封,其中侧封板也叫见光面、侧面板,是岛台最侧边的一块板。现有的侧封板一般由一块完整的构成,厚度一般为20mm左右,由于厚度大,从而在视觉上不太美观,另外,板件在加工过程中其尺寸会产生一定误差,从而使得板件与板件之间的缝隙不均一,从而影响其美观性。此外,现有的侧封板一般仅由单独的一块板构成,安装于岛台时结构不太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视觉上厚度较薄的侧封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牢固的侧封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侧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板和连接在该正面板背面的辅助框架,该辅助框架包括辅助侧板和辅助背板,其中,上述辅助侧板包括上辅助侧板、下辅助侧板、左辅助侧板以及右辅助侧板,各辅助侧板均与正面板的背面连接并围设形成闭合框,上述辅助背板包括左辅助背板和右辅助背板;上述正面板的背面的左右两侧缘分别沿正面板背面的高度方向向内凹陷,从而分别形成用于安装上述左、右辅助侧板的左、右安装缺口,同时在正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薄板条,左、右辅助侧板的厚度分别与该薄板条的宽度相匹配;并且,上述左、右辅助背板分别设置在上述闭合框的左右两端并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左、右辅助侧板连接,且左辅助背板的正侧面与左辅助侧板的背侧缘以及上、下辅助侧板左侧端的背侧缘相抵,右辅助背板的正侧面与右辅助侧板的背侧缘以及上、下辅助侧板右侧端的背侧缘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上辅助侧板、下辅助侧板、左辅助侧板以及右辅助侧板中的其中一对相对设置的辅助侧板分别与正面板可拆卸连接,而另一对相对设置的辅助侧板分别与正面板通过活动直角码连接,且上述上辅助侧板、下辅助侧板、左辅助侧板以及右辅助侧板的各相邻端分别通过木榫结构连接,左、右辅助背板的各端部也分别通过木榫结构与上、下辅助侧板的对应处连接。这样不仅方便左右辅助侧板的拆装,而且能通过调整左右辅助侧板使得左右辅助侧板与对应的薄板条之间的缝隙均一。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直角码包括第一构件、第二构件以及调节螺丝,该第一构件与正面板的背面固定,而第一构件与对应辅助侧板的侧面固定;上述第一构件的一端为与正面板固定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为第一调节部,上述第二构件的一端为与对应辅助侧板固定的第二连接部,另一端为第二调节部,上述第一调节部为凸台,第二调节部为供上述凸台卡入的凹腔,且该凸台与凹腔间隙配合;上述凸台上开设有调节螺孔,上述凹腔的对应腔壁上开设有调节长孔,上述调节螺丝依次穿设在调节长孔和调节螺孔中,从而使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连接,并且该调节螺丝的一端左右限位在调节长孔中,而另一端轴向限位在调节螺孔中;上述第一构件能以上述调节螺孔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第二构件转动,从而使得对应的辅助侧板相对于正面板转动,当第二调节部与正面板的背面距离最近时,第二构件止动且对应的辅助侧板与正面板相互垂直。方便对上下辅助侧板进行微调,从而能使上下辅助侧板与正面板之间的缝隙均一,使得辅助框架的安装更加精准。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构件分别固定在上、下辅助侧板上,所述第一调节部与第二调节部上下套设,所述调节螺丝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穿设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上。从而能更加方便地调节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相对角度,进而对上下辅助侧板相对于正面板的角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螺丝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7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节部与第二调节部之间的间隙包括端部间隙和侧向间隙,上述端部间隙由第一调节部的自由端的端面与第二调节部的相对腔壁面围设而成,上述侧向间隙由第一调节部的侧面与第二调节部的相对腔壁围设而成,并且上述端部间隙由正面板背面朝上辅助侧板或下辅助侧板倾斜,所述侧向间隙由正面板背面朝上辅助侧板或下辅助侧板缩口。通过如上设计能使第二构件更好地相对于第一构件转动,从而更好地调节上下辅助侧板与正面板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侧向间隙的横截面整体呈弧形,且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部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上辅助侧板或下辅助侧板相对于正面板转动过程中,记调节螺丝的相对移动距离为D,则上辅助侧板或下辅助侧板相对于正面板的转动角度α满足以下关系式:
Sinα=(1.63×D+0.09)/16.56,其中0.1≤D≤1。通过该关系式能更加方便、准确地控制第二构件的转动角度,进而更加精准地控制上下辅助侧板与正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两者之间的缝隙更加均一。
作为优选,所述正面板的背面的左右两端分别沿正面板背面的高度方向水平向外延伸有插条,各插条容置在对应的安装缺口中,而左、右辅助侧板的对应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供对应的插条卡入的插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正面板的背面设置辅助框架,辅助框架能对正面板起到较好的辅助支撑、固定作用,从而能使侧封板的结构牢固,此外,开设左右安装缺口,从而在正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薄板条,这样能使侧封板的可视厚度较薄,提升侧封板的美观度,进而能提升安装有该侧封板的岛台的整体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封板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4为图1中Ⅰ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Ⅱ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活动直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再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活动直角码角度调整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活动直角码的结构分解图;
图14为图13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4所示,一种侧封板,其包括正面板1和连接在该正面板1背面的辅助框架2,本实施例中,该正面板1为普通板材,厚度大约为20mm。上述辅助框架2包括辅助侧板和辅助背板,其中,上述辅助侧板包括上辅助侧板21、下辅助侧板22、左辅助侧板23以及右辅助侧板24,各辅助侧板均与正面板1的背面连接并围设形成闭合框,上述辅助背板包括左辅助背板25和右辅助背板26。上辅助侧板21的两端分别与左右辅助侧板24的两端齐平,而下辅助侧板22的两端分别与左右辅助侧板24的下端部留有一定距离,从而使得正面板1位于下辅助侧板22下方的部分板体构成踢脚板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上述辅助框架2不仅能使正面板1本身的结构牢固,同时也能是上述踢脚板13的结构牢固,进而提升侧封板整体的牢固度。优选地,上述左、右辅助背25,26分别设置在上述闭合框的左右两端并分别通过连接组件3与左、右辅助侧板23,24连接,且左辅助背板25的正侧面与左辅助侧板23的背侧缘以及上、下辅助侧21,22左侧端的背侧缘相抵,右辅助背板26的正侧面与右辅助侧板24的背侧缘以及上、下辅助侧板21,22右侧端的背侧缘相抵,这样能使辅助框架2的内部结构牢固,从而能使辅助框架2更好地支撑在正面板1的背侧,使得侧封板的整体结构牢固。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组件3为应用于家具领域的二合一连接件,其为常规结构,包括偏心轮31和连接杆32,该连接杆32的第一321与偏心轮31连接,第二端322设置有螺纹,左、右辅助侧板23,24的对应处开设有供连接杆32的第二端322插连的第一安装孔9,而左、右辅助背板25,26的对应处开设有供上述偏心轮31设置的第二安装孔5,这样通过上述二合一连接件即能实现左辅助背板25与左辅助侧板23的连接,以及右辅助背板26与右辅助侧板24的连接。
上述正面板1的背面的左右两侧缘分别沿正面板1背面的高度方向向内凹陷,从而分别形成用于安装上述左、右辅助侧板24的安装缺口12,同时在正面板1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薄板条11,各薄板条11的厚度大概为5mm左右,这样侧封板安装完毕后,从左右两侧观察,侧封板的可视厚度较薄,提升侧封板的美观度,进而能提升安装有该侧封板的岛台的整体美观度。左、右辅助侧板23,24的厚度分别与该薄板条11的宽度相匹配。
进一步,左、右辅助侧板23,24分别与正面板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正面板1的背面的左右两端分别沿正面板1背面的高度方向水平向外延伸有插条71,各插条71容置在对应的安装缺口12中,而左、右辅助侧板23,24的对应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供对应的插条71卡入的插槽72。这样不仅方便左、右辅助侧板23,24的拆装,而且能通过调整左、右辅助侧板23,24使得左、右辅助侧板23,24与对应的薄板条11之间的缝隙均一。
上、下辅助侧板21,22与正面板1通过活动直角码4连接,该活动直角码4可采用传统的固定直角码,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对上、下辅助侧板21,22进行微调,从而能使上、下辅助侧板21,22与正面板1之间的缝隙均一,使得辅助框架2的安装更加精准,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一种活动直角码4,具体地,该活动直角码4包括第一构件41、第二构件42以及调节螺丝43,该第一构件41与正面板1的背面固定,而第一构件41与对应辅助侧板固定。上述第一构件41的一端为与正面板1固定的第一连接部411,另一端为第一调节部412,上述第二构件42的一端为与对应辅助侧板固定的第二连接部421,另一端为第二调节部422,上述第一调节部412为凸台,第二调节部422为供上述凸台卡入的凹腔,且该凸台与凹腔间隙配合。上述凸台上开设有调节螺孔413,上述凹腔的对应腔壁上开设有调节长孔423,上述调节螺丝43依次穿设在调节长孔423和调节螺孔413中,从而使上述第一构件41和第二构件42连接,并且该调节螺丝43的一端左右限位(图7中a-a所示方向即为此处的左右方向)在调节长孔423中,而另一端轴向限位在调节螺孔413中。上述第一构件41能以上述调节螺丝43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第二构件42转动,从而使得对应的辅助侧板相对于正面板1转动,继而调整辅助侧板与正面板1之间的相对角度,使得对应的辅助侧板与正面板1之间的缝隙均一,并且,当第二调节部422与正面板1的背面距离最近时,第二构件42止动且对应的辅助侧板与正面板1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构件42转动至与第一构件41的第一连接部411相抵时,第二构件42止动,对应的辅助侧板与正面板1相互垂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部411的外形呈蝶形的板状,且包括两个弧形的凸耳,各凸耳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固定孔8,第一连接部411通过紧固件(如:螺钉等)与上辅助侧板21或下辅助侧板22固定。第一调节部412的外形呈块状,其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其中一直角边所在的侧面与上述第一连接部411固定连接,而斜边所在的侧面朝上,第一连接部411与另一直角边所在的侧面垂直。第一调节部412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形成大体与其外形一致的上述凹腔,该凹腔的顶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凹腔内部的上述调节长孔423,该调节长孔423大体呈椭圆形,其长轴沿上述斜边所在侧面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能对调节螺丝43进行左右限位,第一构件41以调节螺孔413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第二构件42转动,调节螺丝43的上部能在该调节长孔423作相对地前后移动。凹腔的底部开口,从而能使第二调节部422由下向上插入该凹腔中。具体地,第二连接部421的外形与第一连接部411一致,其上同样开设有与正面板1固定的固定孔8,并且该第二连接部421水平设置,第二调节部422也呈块状,其由第二连接部421向上凸起而成,并且该第二调节部422的外形与上述凹腔相匹配,该第二调节部422也为中空结构,其顶部开设有上述调节螺孔413,第二调节部422卡入第一调节部412时,第二调节部422的前端与凹腔的腔壁相抵,其顶端以及后侧端与凹腔的腔壁之间均留有间隙44,从而形成第一调节部412与第二调节部422的间隙配合。上述对第一构件41和第二构件42具体结构的描述均以活动直角码4设置在下辅助侧板22与正面板1之间时的使用状态为准,当活动直角码4设置在上辅助侧板21与正面板1时,上述描述将做相应地调整,不再赘述。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调节部412与第二调节部422上下套设,所述调节螺丝43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穿设在第一构件41和第二构件42上,从而能更加方便地调节第一构件41与第二构件42之间的相对角度,进而对上下辅助侧板22相对于正面板1的角度进行调节。优选地,调节螺丝43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60°~70°。
由上可知,当第一调节部412卡入第二调节部422时,第一调节部412与第二调节部422之间形成上述间隙44,具体地,该间隙44包括端部间隙441和侧向间隙442,上述端部间隙441由第一调节部412的自由端的端面与第二调节部422的相对腔壁面围设而成,上述侧向间隙442由第一调节部412的侧面与第二调节部422的相对腔壁围设而成,并且上述端部间隙441由正面板1背面朝上辅助侧板21或下辅助侧板22倾斜,所述侧向间隙442由正面板1背面朝上辅助侧板21或下辅助侧板22缩口。进一步,侧向间隙442的横截面整体呈弧形,且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部的宽度。通过如上设计能使第二构件42更好地相对于第一构件41转动,从而更好地调节上下辅助侧板22与正面板1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上辅助侧板21或下辅助侧板22相对于正面板1转动过程中,记调节螺丝43的相对移动距离为D,则上辅助侧板21或下辅助侧板22相对于正面板1的转动角度α满足以下关系式:
Sinα=(1.63×D+0.09)/16.56,其中0.1≤D≤1。通过该关系式能更加方便、准确地控制第二构件42的转动角度,进而更加精准地控制上下辅助侧板22与正面板1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两者之间的缝隙更加均一。
上述上辅助侧板21、下辅助侧板22、左辅助侧板23以及右辅助侧板24的各相邻端分别通过木榫结构连接,左、右辅助背板25,26的各端部也分别通过木榫结构与上、下辅助侧板21,22的对应处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木榫结构包括木榫61和供该木榫61插入的木榫孔62,上述木榫61固定在相邻连接处的其中一处,木榫孔62开设在另一处。
本实用新型中的侧封板的组装过程如下:通过活动直角码4将上、下辅助侧板21,22安装在正面板1的背面,其中上辅助侧板21与正面板1的上端沿齐平,下辅助侧板22与正面板1的下端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而形成踢脚板13。初始状态下,分别使各活动直角码4的第二构件42与第一构件41的第一连接部411相抵,从而使得上、下辅助侧板21,22分别与正面板1垂直。通过插槽72将左、右辅助侧板23,24安装至对应的安装缺口12中,通过上述连接组件3将左、右辅助背板25,26分别与左、右辅助侧板23,24连接,同时将木榫61插入对应的木榫孔62中。调整上述各辅助侧板,从而使得上、下辅助侧板21,22与正面板1之间的缝隙以及左、右辅助侧板23,24与对应的薄板条11之间的缝隙均一,调整完毕后,向各木榫孔62中注入胶水,使得木榫61与木榫孔62固定,完成侧封板的整体组装。

Claims (9)

1.一种侧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板(1)和连接在该正面板(1)背面的辅助框架(2),该辅助框架(2)包括辅助侧板和辅助背板,其中,上述辅助侧板包括上辅助侧板(21)、下辅助侧板(22)、左辅助侧板(23)以及右辅助侧板(24),各辅助侧板均与正面板(1)的背面连接并围设形成闭合框,上述辅助背板包括左辅助背板(25)和右辅助背板(26);
上述正面板(1)的背面的左右两侧缘分别沿正面板(1)背面的高度方向向内侧凹陷,从而分别形成用于安装上述左、右辅助侧板(23,24)的安装缺口(12),同时在正面板(1)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薄板条(11),左、右辅助侧板(23,24)的厚度分别与该薄板条(11)的宽度相匹配;
并且,上述左、右辅助背(25,26)分别设置在上述闭合框的左右两端并分别通过连接组件(3)与左、右辅助侧板(23,24)连接,且左辅助背板(25)的正侧面与左辅助侧板(23)的背侧缘以及上、下辅助侧板(21,22)左侧端的背侧缘相抵,右辅助背板(26)的正侧面与右辅助侧板(24)的背侧缘以及上、下辅助侧板(21,22)右侧端的背侧缘相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辅助侧板(21)、下辅助侧板(22)、左辅助侧板(23)以及右辅助侧板(24)中的其中一对相对设置的辅助侧板分别与正面板(1)可拆卸连接,而另一对相对设置的辅助侧板分别与正面板(1)通过活动直角码(4)连接,且上述上辅助侧板(21)、下辅助侧板(22)、左辅助侧板(23)以及右辅助侧板(24)的各相邻端分别通过木榫结构连接,左、右辅助背板(25,26)的各端部也分别通过木榫结构与上、下辅助侧板(21,22)的对应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直角码(4)包括第一构件(41)、第二构件(42)以及调节螺丝(43),该第一构件(41)与正面板(1)的背面固定,而第二构件(42)与对应辅助侧板的侧面固定;
上述第一构件(41)的一端为与正面板(1)固定的第一连接部(411),另一端为第一调节部(412),上述第二构件(42)的一端为与对应辅助侧板固定的第二连接部(421),另一端为第二调节部(422),上述第一调节部(412)为凸台,第二调节部(422)为供上述凸台卡入的凹腔,且该凸台与凹腔间隙配合;
上述凸台上开设有调节螺孔(413),上述凹腔的对应腔壁上开设有调节长孔(423),上述调节螺丝(43)依次穿设在调节长孔(423)和调节螺孔(413)中,从而使上述第一构件(41)和第二构件(42)连接,并且该调节螺丝(43)的一端左右限位在调节长孔(423)中,而另一端轴向限位在调节螺孔(413)中;
上述第一构件(41)能以上述调节螺孔(413)的中心轴为中心相对于第二构件(42)转动,从而使得对应的辅助侧板相对于正面板(1)转动,当第二调节部(422)与正面板(1)的背面距离最近时,第二构件(42)止动且对应的辅助侧板与正面板(1)相互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41)分别固定在上、下辅助侧板(21,22)上,所述第一调节部(412)与第二调节部(422)上下套设,所述调节螺丝(43)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穿设在第一构件(41)和第二构件(42)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丝(43)的设置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7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412)与第二调节部(422)之间的间隙(44)包括端部间隙(441)和侧向间隙(442),上述端部间隙(441)由第一调节部(412)的自由端的端面与第二调节部(422)的相对腔壁面围设而成,上述侧向间隙(442)由第一调节部(412)的侧面与第二调节部(422)的相对腔壁围设而成,并且上述端部间隙(441)由正面板(1)的背面朝上辅助侧板(21)或下辅助侧板(22)倾斜,所述侧向间隙(442)由正面板(1)的背面朝上辅助侧板(21)或下辅助侧板(22)缩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间隙(442)的横截面整体呈弧形,且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部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侧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辅助侧板(21)或下辅助侧板(22)相对于正面板(1)转动过程中,记调节螺丝(43)的相对移动距离为D,则上辅助侧板(21)或下辅助侧板(22)相对于正面板(1)的转动角度α满足以下关系式:
Sinα=(1.63×D+0.09)/16.56,其中0.1≤D≤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板(1)的背面的左右两端分别沿正面板(1)背面的高度方向水平向外延伸有插条(71),各插条(71)容置在对应的安装缺口(12)中,而左、右辅助侧板(23,24)的对应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供对应的插条(71)卡入的插槽(72)。
CN201820232703.0U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侧封板 Active CN208822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2703.0U CN208822030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侧封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2703.0U CN208822030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侧封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22030U true CN208822030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03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32703.0U Active CN208822030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侧封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220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3143A (zh) * 2018-02-09 2018-06-12 宁波柏厨集成厨房有限公司 一种侧封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3143A (zh) * 2018-02-09 2018-06-12 宁波柏厨集成厨房有限公司 一种侧封板
CN108143143B (zh) * 2018-02-09 2024-02-27 宁波柏厨集成厨房有限公司 一种侧封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22030U (zh) 一种侧封板
CN2904806Y (zh) 组合式弧形抽屉面板
CN108223525B (zh) 一种活动直角码
CN104665301A (zh) 家具抽屉的集成连接结构
CN108143143A (zh) 一种侧封板
CN207721451U (zh) 一种铝型材拼装柜
CN207989466U (zh) 一种活动直角码
CN210329776U (zh) 一种组合式桌脚
CN205234362U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加强扇形角篮
CN205234363U (zh) 一种多层角篮
CN204444901U (zh) 家具抽屉的集成连接结构
CN206548174U (zh) 抽屉校正及面板横向倾斜调节机构
CN220267467U (zh) 一种叉车用可调节舱门铰链
CN205162459U (zh) 一种设有门板连接件的拉篮
CN207048386U (zh) 一种淋浴房单条联墙结构
CN206586841U (zh) 蒸汽阀及烹饪器具
CN202252730U (zh) 一种电视机支架
CN205378074U (zh) 一种新型电视机铝框固定结构
CN219353420U (zh) 家具玻璃夹件
CN206596849U (zh) 一种面板竖向倾斜调节机构
CN205107484U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扇形角篮
CN205476189U (zh) 一种带有罗马柱的背景墙结构
CN206458682U (zh) 一种隐藏层板销
CN205824547U (zh) 一种三脚架中心管锁紧结构
CN219674323U (zh) 一种面盖安装结构及其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