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8310U - 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48310U
CN210748310U CN201921507717.XU CN201921507717U CN210748310U CN 210748310 U CN210748310 U CN 210748310U CN 201921507717 U CN201921507717 U CN 201921507717U CN 210748310 U CN210748310 U CN 210748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attress
shell
warm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077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革
李胜超
赖敏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Eairp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Eairp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Eairp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Eairp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077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48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48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48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其风路连接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供风装置连接,第一出风口与风暖床垫的供风风管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形成暖风腔;该风路连接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形成隔热腔。本实用新型的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其第一壳体的内腔形成暖风腔,通过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套设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具有隔热腔,该隔热腔为一空腔,该空腔能够避免暖风腔内的热量传导到床垫的表面,从而避免用户因床垫表面温度过高而感到不适或被烫伤。

Description

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床上取暖使用最广泛的加热装置是电热毯和水暖垫;但电热毯存在漏电隐患,且容易引起局部过热、电磁辐射等不安全因素。水暖垫则存在漏水、堵塞、需要采取防冻措施并需要定期补水等诸多问题,使用和维护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8725264U公开了一种利用冷暖风降温或加热的冷暖垫,包括垫体、供风装置、设置在垫体内的供风管路,以及将垫体、供风管路与供风装置相连通的插接连接件。
但是,该插接连接件靠近供风装置的部分热量较高,且由于插接连接件与垫体表面的距离较小,用户躺在垫体上或用手触碰垫体表面时可能会感受到较高的热量,从而导致不适甚至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该风路连接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其包括:
第一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供风装置连接,第一出风口与风暖床垫的供风风管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形成暖风腔;
该风路连接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的第二壳体;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形成隔热腔。
本实用新型的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与供风装置连接的第一进风口、与风暖床垫的供风风管连接的第一出风口,以使第一壳体的内腔形成暖风腔;进而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套设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具有隔热腔,该隔热腔为一空腔,该空腔能够避免暖风腔内的热量传导到床垫的表面,从而避免用户因床垫表面温度过高而感到不适或被烫伤。
作为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隔热腔中可以是中空的,也可以在隔热腔中放置隔热材料或散热材料;该隔热腔还可以是密封且进行真空处理的,使隔热腔的隔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与所述隔热腔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供风装置的暖风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供风装置的冷风出风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通过在第二壳体上设置与隔热腔连接的第二进风口,并且使第二进风口与供风装置的冷风出风口连接,通过供风装置不断往隔热腔中灌入比暖风腔中的空气温度低的空气,从而不断带走从第一壳体传导到隔热腔中的热量,从而进一步降低该风路连接件表面的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突出的风管连接部,所述风管连接部与所述供风风管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通过在第一出风口处设有突出的风管连接部,从而使床垫内的供风风管可以通过套设在风管连接部上,更加方便地与第一出风口连接。
作为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风管安装口,所述风管连接部从所述风管安装口伸出所述第二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连接部与所述风管安装口之间的间隙,小于该风暖床垫的供风风管的管壁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通过使风管连接部与风管安装口之间的间隙小于该风暖床垫的供风风管的管壁厚度,而供风风管一般是由橡胶材料或塑料制成的,从而使供风风管插入风管连接部与风管安装口之间的间隙后即被固定住。
作为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方形设置;
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出风口,若干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通过使第一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方形设置,使得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上的若干个第一出风口与第一进风口之间的距离相近,从而使从各个第一出风口流出的风量均匀分布;而且若干个第一出风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可以使各供风风管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向外延伸,从而减少供风管路所要占用的床垫内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暖床垫,其包括:
床垫本体、若干条设于所述床垫本体内的供风风管、供风装置,以及上述的风路连接件。
作为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床垫本体内设有主风暖通道和支风暖通道,所述主风暖通道沿所述床垫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若干个所述支风暖通道沿所述床垫本体的长度方向等距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风路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主风暖通道的中部位置,若干条所述供风风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风路连接件,另一端沿所述主风暖通道分别伸入对应的所述支风暖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的风暖床垫,通过在穿点内设置主风暖通道和多条支风暖通道,并使主风暖通道沿床垫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多个支风暖通道沿床垫本体的长度方向等距布置,进而将风路连接件设置在主风暖通道的中部位置,使各供风风管以风路连接件为中心向前端、两侧延伸并均匀布置在床垫本体内,从而使各供风风管送出的风量、热量均匀,使床垫各处的温度保持均匀、用户的体验度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供风装置内设有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加热器;
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从外部抽入空气并送入所述隔热腔,所述第二风机用于从所述隔热腔中抽入空气,并经过所述加热器送入所述暖风腔。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路连接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路连接件中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暖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暖床垫中的供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风装置与风路连接件中的气流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其包括:
第一壳体10;
所述第一壳体10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所述第一进风口101与供风装置连接,第一出风口102与风暖床垫的供风风管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形成暖风腔103;
该风路连接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外侧的第二壳体20;
所述第二壳体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之间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形成隔热腔201。
本实施例的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通过在第一壳体上设置与供风装置连接的第一进风口、与风暖床垫的供风风管连接的第一出风口,以使第一壳体的内腔形成暖风腔;进而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套设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具有隔热腔,该隔热腔为一空腔,该空腔能够避免暖风腔内的热量传导到床垫的表面,从而避免用户因床垫表面温度过高而感到不适或被烫伤。
具体地,隔热腔201中可以是中空的,也可以在隔热腔201中放置隔热材料或散热材料;该隔热腔201还可以是密封且进行真空处理的,使隔热腔201的隔热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壳体10,其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支撑块104;如图2所示,当第一壳体10套设在第二壳体20内时,该支撑块104与第二壳体20的内壁接触,使第二壳体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之间形成一空腔。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出风口12处设有突出的风管连接部105,所述风管连接部105与所述供风风管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的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通过在第一出风口处设有突出的风管连接部,从而使床垫内的供风风管可以通过套设在风管连接部上,更加方便地与第一出风口连接。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02对应的风管安装口106,所述风管连接部105从所述风管安装口106伸出所述第二壳体20。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风管连接部105与所述风管安装口106之间的间隙A,小于该风暖床垫的供风风管的管壁厚度。
本实施例的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通过使风管连接部与风管安装口之间的间隙小于该风暖床垫的供风风管的管壁厚度,而供风风管一般是由橡胶材料或塑料制成的,从而使供风风管插入风管连接部与风管安装口之间的间隙后即被固定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20,是有上、下两个壳体组成的,该上、下壳体上均设有半圆孔;安装时供风风管可以先套在风管连接部105上,进而将上、下壳体盖住第一壳体,从而上、下壳体的半圆孔夹住供风风管、组合形成风管安装口106。
具体地,所述第一壳体10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一壳体10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02,若干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0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施例的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通过使第一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方形设置,使得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上的若干个第一出风口与第一进风口之间的距离相近,从而使从各个第一出风口流出的风量均匀分布;而且若干个第一出风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可以使各供风风管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向外延伸,从而减少供风管路所要占用的床垫内的空间。
本实施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暖床垫,其包括:
如图4所示,床垫本体1、若干条设于所述床垫本体1内的供风风管2、供风装置3,以及上述的风路连接件4。
具体地,所述床垫本体1内设有主风暖通道11和支风暖通道12,所述主风暖通道11沿所述床垫本体1的宽度方向布置,若干个所述支风暖通道12沿所述床垫本体1的长度方向等距布置。
优选地,所述风路连接件4设置在所述主风暖通道11的中部位置,若干条所述供风风管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风路连接件4,另一端沿所述主风暖通道11分别伸入对应的所述支风暖通道12中。
本实施例的风暖床垫,通过在床垫内设置主风暖通道和多条支风暖通道,并使主风暖通道沿床垫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多个支风暖通道沿床垫本体的长度方向等距布置,进而将风路连接件设置在主风暖通道的中部位置,使各供风风管以风路连接件为中心向前端、两侧延伸并均匀布置在床垫本体内,从而使各供风风管送出的风量、热量均匀,使床垫各处的温度保持均匀、用户的体验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供风风管2上均匀布置有多个供风小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20上设有第二进风口202,第二进风口202与所述隔热腔201连通;
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供风装置3上设有暖风出风口303,该暖风出风口303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01连接;
所述供风装置3上还设有冷风出风口301,该冷风出风口301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0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0还包括一个风口面板203,第二进风口202设置在风口面板203上,直接与隔热腔201连通;风口面板203上还设有一个开口,其与第一进风口101密封连接。
而且该风口面板203上还设有第二出风口204,从第二进风口202进入隔热腔21的空气从第二出风口204排出,以使隔热腔21内形成顺畅的气流。
本实施例的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通过在第二壳体上设置与隔热腔连接的第二进风口,并且使第二进风口与供风装置的冷风出风口连接,通过供风装置不断往隔热腔中灌入比暖风腔中的空气温度低的空气,从而不断带走从第一壳体传导到隔热腔中的热量,进一步降低该风路连接件表面的热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供风装置3上设有用于向所述隔热腔201送风的第一风机、用于向所述暖风腔103送风的第二风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主要在于:
所述供风装置3内设有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加热器304;
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从外部抽入空气并送入所述隔热腔201,所述第二风机用于从所述隔热腔201中抽入空气,并经过加热器送入所述暖风腔103。
本实施例的风暖床垫,其供风装置的第一风机首先从外部抽入空气送入隔热腔,由于外部空气通常处于常温状态或低温状态,其流经隔热腔时会带走隔热腔内的热量,即这部分空气经过隔热腔时被预热;进而第二风机将这部分被预热的空气抽入,并经过加热器加热后送入暖风腔;也就是说,经过隔热腔的空气,在带走从第一壳体传导到隔热腔中的热量的同时,也利用隔热腔中的热量进行预热,则送风装置内的加热器可以适当地减少输出功率,从而减少送风装置的能耗、节省用户的用电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附图中未给出供风装置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供风装置3上设有冷风出风口301、冷风回风口302和暖风出风口303;
其中,冷风出风口301与第二壳体上的第二进风口202连通,冷风回风口302与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出风口204连通,暖风出风口303与第一壳体上的第一进风口101连通。
另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风暖床垫的风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供风装置连接,第一出风口与风暖床垫的供风风管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形成暖风腔;
该风路连接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侧的第二壳体;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形成隔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与所述隔热腔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供风装置的暖风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供风装置的冷风出风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突出的风管连接部,所述风管连接部与所述供风风管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风管安装口,所述风管连接部从所述风管安装口伸出所述第二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管连接部与所述风管安装口之间的间隙,小于该风暖床垫的供风风管的管壁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方形设置;
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出风口,若干个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7.一种风暖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垫本体、若干条设于所述床垫本体内的供风风管、供风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路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暖床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垫本体内设有沿所述床垫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的主风暖通道、沿所述床垫本体的长度方向等距布置的若干支风暖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暖床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路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主风暖通道的中部位置,若干条所述供风风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风路连接件,另一端沿所述主风暖通道分别伸入对应的所述支风暖通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风暖床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风装置内设有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加热器;
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从外部抽入空气并送入所述隔热腔,所述第二风机用于从所述隔热腔中抽入空气,并经过所述加热器送入所述暖风腔。
CN201921507717.XU 2019-09-10 2019-09-10 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 Active CN210748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7717.XU CN210748310U (zh) 2019-09-10 2019-09-10 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7717.XU CN210748310U (zh) 2019-09-10 2019-09-10 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8310U true CN210748310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7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07717.XU Active CN210748310U (zh) 2019-09-10 2019-09-10 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483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9894A (zh) * 2019-09-10 2019-11-08 佛山市顺德区意艾蒲电器有限公司 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9894A (zh) * 2019-09-10 2019-11-08 佛山市顺德区意艾蒲电器有限公司 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46138B (zh) 一种电热炉
CN210748310U (zh) 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
TW201916523A (zh) 充電連接件的散熱器以及散熱裝置和車輛
CN202354923U (zh) 一种可冷热调节的沙发
CN202630213U (zh) 一种采暖电壁挂炉
CN206656255U (zh) 冷却装置和用于机动车辆的照明装置
CN214699798U (zh) 一种供风管及风暖床垫
WO2022037124A1 (zh) 电暖器
CN110419894A (zh) 风暖床垫及其风路连接件
KR100997528B1 (ko) 온도가변형 에어매트리스
CN213940268U (zh) 一种内置式供风装置及使用其的风暖床垫
CN211431843U (zh) 按摩椅风暖加热装置及按摩椅
KR20170027964A (ko) 냉온열 송풍베개
KR100909571B1 (ko) 온수 배관이 내장된 침대용 매트리스
CN206649454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新型散热器
CN213066212U (zh) 一种电热炉的导风结构
CN217685473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852442U (zh) 热雾加湿装置和电器
CN201935274U (zh) 取暖器
CN218480699U (zh) 一种便携调温装置
CN213429672U (zh) 一种热奶器的热风循环系统
CN216667884U (zh) 一种冷热加湿器降低热辐射及热传导的结构
CN215271034U (zh) 风嘴结构和吹风机
CN213522403U (zh) 一种浴室多功能发热板
CN114811703A (zh) 一种利用红外线超高效能电暖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