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4259U - 携带式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携带式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24259U
CN210724259U CN201921942908.9U CN201921942908U CN210724259U CN 210724259 U CN210724259 U CN 210724259U CN 201921942908 U CN201921942908 U CN 201921942908U CN 210724259 U CN210724259 U CN 210724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object
charging device
portable charging
unit
inclin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429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建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Appliances Shanghai Corp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Appliances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Appliances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Appliances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9429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24259U/zh
Priority to TW108216284U priority patent/TWM596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24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24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携带式充电装置,包含壳体、储电单元、磁吸单元以及卸除单元。壳体具有接触面用以接触穿戴式对象。储电单元、磁吸单元及卸除单元设置于壳体内。储电单元用以储存电能并提供电能给携带式充电装置所装设的穿戴式物件。磁吸单元系用以配合穿戴式对象内的定位磁铁,以藉磁吸力使携带式充电装置附着于穿戴式物件。卸除单元包括按压部件及对应按压部件而设置的顶推部件。当按压部件被按压时,顶推部件受按压部件连动并推挤接触于接触面的穿戴式对象,以使接触面与穿戴式对象产生间隙以降低磁吸单元及定位磁铁间的磁吸力。

Description

携带式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拆卸地装设于穿戴式对象,并可于使用时对该穿戴式对象进行充电的携带式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自2013年穿戴式对象开始发展,全球各大科技、软件、计算机与手机大厂,如Google、Apple、Sony、HTC、ASUS、华为、小米及三星等纷纷加入穿戴式对象的研发。穿戴式对象可包含有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头盔、智能衣、智能口罩及智能鞋等等。
随着穿戴式对象的发展,如智能手表从原有的手表功能,开始渐渐地增加了简讯功能、心律检测功能、步数记录功能、运动记录功能等等智能型功能。然而,穿戴式对象为了处理如此多的信息,而使得耗电量愈来愈大。耗电量变大导致了使用者在使用时可能会发生电力不足的问题,而让穿戴式对象无法有效的被利用。即使,当前的手机、笔电等皆有行动电源得以让使用者在使用手机、笔电时同时进行随身充电。惟,由于穿戴式对象在使用时,常是使用者在运动的时候,因此现有的穿戴式对象在充电时皆需要将穿戴式对象卸下再进行充电,而难以有随身行动电源可以提供予穿戴式对象使用。故,为了解决穿戴式对象可以边使用边充电的问题,提供予穿戴式对象使用的充电装置为目前需要改善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携带式充电装置,可拆卸式地装设于穿戴式对象以对穿戴式对象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包含壳体、储电单元、至少一个磁吸单元以及卸除单元。壳体具有接触面用以接触穿戴式对象。储电单元设置于壳体内,用以储存电能并提供电能给携带式充电装置所装设的穿戴式物件。至少一个磁吸单元设置于壳体内并接近接触面。磁吸单元系用以配合穿戴式对象内的至少一个定位磁铁,以藉磁吸力使携带式充电装置附着于穿戴式物件。卸除单元设置于壳体,卸除单元包括按压部件及顶推部件。按压部件用以供使用者按压。顶推部件对应按压部而设置。当按压部件被按压时,顶推部件受按压部件连动并推挤接触于接触面的穿戴式对象,以使接触面与穿戴式对象产生间隙以降低磁吸单元及定位磁铁间的磁吸力。
其中,顶推部件自接触面向外延伸且包含第一斜面,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穿戴式对象上时第一斜面接触穿戴式对象上的对应斜面。当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穿戴式物件且按压部件被按压时,顶推部件受连动致使第一斜面沿对应斜面滑动,进而推挤对应斜面而使接触面与穿戴式对象产生间隙。
其中,携带式充电装置进一步包含卡合单元,且卡合单元耦接卸除单元的顶推部件。当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穿戴式对象时,卡合单元与穿戴式对象的凹槽相互卡扣,以固定携带式充电装置于穿戴式对象上。当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穿戴式对象且卸除单元的按压部件被按压时,耦接于顶推部件上的卡合单元受按压部件连动而滑出凹槽,并且第一斜面沿对应斜面滑动。
其中,顶推部件可垂直于接触面移动。当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穿戴式物件且按压部件被按压时,顶推部件受按压部件连动而自壳体向外凸出以推挤穿戴式对象,使接触面与穿戴式对象产生间隙。
其中,卸除单元更包含有复位部件,耦接按压部件及顶推部件。当按压部件自被按压的状态下解除以及顶推部件被按压部件连动时,复位部件以自身的回复力将按压部件及顶推部件回复至被按压前的位置。
其中,携带式充电装置进一步更包含有至少一个定位部件。至少一个定位部件凸设于接触面并用以卡合穿戴式对象上与至少一定位部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定位槽,以固定携带式充电装置于穿戴式对象的相对应的位置。
其中,至少一个定位部件进一步耦接储电单元,用以将储电单元中的电能提供至穿戴式对象以对该穿戴式对象进行充电。
其中,携带式充电装置进一步更包含有复数个定位部件。这些定位部件凸设于接触面并用以卡合穿戴式对象上与这些定位部件分别相对应的复数个定位槽,以使携带式充电装置的定位部件与穿戴式物件的定位槽相接合后不相对转动。
其中,储电单元包含有第一感应线圈。当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穿戴式物件,第一感应线圈与穿戴式对象中的第二感应线圈相对应,并对第二感应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对穿戴式对象进行无线充电。
其中,按压部件设置于壳体远离接触面的位置。
其中,按压部件与顶推部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其中,按压部件进一步具有第二斜面,而顶推部件进一步具有与第二斜面相对应的第三斜面,且第二斜面与第三斜面相互抵靠。当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穿戴式物件且按压部件被按压时,按压部件的第二斜面将沿顶推部件的第三斜面滑动,进而推挤顶推部件而使接触面与穿戴式对象产生间隙。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携带式充电装置可拆卸式地装设于穿戴式对象,让用户可使用穿戴式对象的同时充电。2.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系利用磁吸力以可拆卸的装设于穿戴式对象上,为了确保能稳固装设,携带式充电装置与穿戴式对象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磁吸力。3.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包含有卸除单元,以有效降低携带式充电装置与穿戴式对象间的磁吸力,进而让使用者能够轻易将携带式充电装置自穿戴式对象上卸除。4.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包含有与穿戴式对象上的凹槽相对的卡合单元,以增加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穿戴式对象的稳固性。5.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可利用定位部件与穿戴式对象上的定位槽相连并以此自携带式充电装置传输电能给穿戴式对象,或是利用第一感应线圈与穿戴式对象中的第二感应线圈相对应并产生电磁感应以对穿戴式对象进行无线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携带式充电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携带式充电装置与穿戴式对象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携带式充电装置自穿戴式对象上卸除的作动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携带式充电装置的定位部件与穿戴式对象的定位槽的结合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1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应用于穿戴式对象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的另一具体实施例自穿戴式物件上卸除的作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的再一具体实施例自穿戴式物件上卸除的作动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携带式充电装置
11:壳体
111:接触面
112:孔洞
12:储电单元
13:磁吸单元
14:卸除单元
141:按压部件
1411:第二斜面
142:顶推部件
1421:第一斜面
1422:第三斜面
143:卡合单元
144:复位部件
15:定位部件
16:电路板
2:穿戴式物件
21:定位磁铁
22:对应斜面
23:凹槽
24:定位槽
25:通电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精神与特征可以更容易且明确地了解,后续将以实施例并参照所附图式进行详述与讨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代表性的实施例。但是其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完整及清楚。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非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各种实施例。说明书中所使用单数形式系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有清楚地另外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含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能理解的涵义相同的涵义。上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辞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同技术领域中的语境涵义相同的涵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涵义或过于正式的涵义,除非此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或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耦接”、”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亦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亦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通常知识者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涵义。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的结构爆炸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包含壳体11、储电单元12、磁吸单元13、以及卸除单元14,其中,壳体11具有一个接触面111,用于携带式充电装置1装设于穿戴式对象2上时接触穿戴式对象2。储电单元12设置于壳体11内,用以储存电能并提供电能给装设此携带式充电装置1的穿戴式物件2。在此实施例中,携带式充电装置1设置有4个磁吸单元13,但实务中其数量不以此为限,实务中可依照使用者需求或设计者的设计调整。例如,携带式充电装置1也可包含一或多个环型、方型或任何可以与穿戴式对象对应的形状的磁吸单元13。本具体实施例的磁吸单元13为强力磁铁,设置于壳体11内并接近接触面111,以与穿戴式对象2内的至少一个定位磁铁21相搭配吸引,进而可藉由强力磁铁的磁吸力使携带式充电装置1附着于穿戴式物件2上。卸除单元14设置于壳体11,其包含按压部件141以及顶推部件142。按压部件141系用以供使用者按压,而顶推部件142对应此按压部件141而设置。当按压部件141被按压时,顶推部件142将被按压部件141连动而位移,进而推挤贴近于接触面111的穿戴式对象2。其中,按压部件141可设置于壳体11远离接触面111的位置。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所利用的磁吸单元13为强力磁铁,其磁吸力较一般磁铁大而能使携带式充电装置1与穿戴式对象2紧密接合。在拆卸携带式充电装置1时,携带式充电装置需先减弱携带式充电装置1与穿戴式对象2间的磁吸力以达到较轻易地拆卸携带式充电装置1的效果。对此,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的卸除单元14即是利用推挤的方式,让携带式充电装置1与穿戴式对象2间产生一个间隙,以降低两者间的磁吸力。在实际试验下,当携带式充电装置1与穿戴式对象2相结合时,穿戴式对象2中的定位磁铁21所接收到的磁吸力约2.09kgf,而当携带式充电装置1与穿戴式对象2两者间相距1mm时,穿戴式对象2中的定位磁铁21所接收到的磁吸力约为0.9kgf,磁吸力衰减41.68%。因此,当顶推部件142推挤而使携带式充电装置1与穿戴式对象2间产生小空隙时,使用者即可轻易的自穿戴式对象2上卸除携带式充电装置1。
如图2的实施例所示,壳体11更包含有与顶推部件142相对数量的孔洞112于接触面111上。携带式充电装置1组装时,顶推部件142将穿过孔洞112而自接触面111向外延伸。请合并参阅图3及图4,图3为图1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与穿戴式物件2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自穿戴式物件2上卸除的作动示意图。如图2至图4的实施例所示,顶推部件142包含有第一斜面1421,此第一斜面1421为自接触面111外围往中心向携带式充电装置1倾斜,而当携带式充电装置1装设于穿戴式物件2上时,第一斜面1421将与穿戴式对象2具有向内凹设的对应斜面22相对应抵靠。当携带式充电装置1装设于穿戴式物件2且按压部件141被按压时,顶推部件142受连动致使第一斜面1421沿对应斜面22向接触面111中心滑动,进而推挤对应斜面22,而使穿戴式对象2因对应斜面22被向上顶推,致使接触面111与穿戴式对象2产生间隙。需要了解的是,对应斜面22在实际情形中,可为有曲度的表面,但只要第一斜面1421能与其相对应滑动的情形皆可适用,并不以此为限。
携带式充电装置1除了可以利用磁吸力结合穿戴式对象2外,为了增强接合稳固性,也可辅以卡合构件帮助接合。在此实施例中,携带式充电装置1进一步包含卡合单元143,卡合单元143可耦接卸除单元的顶推部件142,如图2至图4所示。卡合单元143可为凸设于顶推部件142的凸点,此凸点为侧向延伸。当携带式充电装置1装设于穿戴式对象2时,卡合单元143可与穿戴式对象2与卡合单元143相对应位置的凹槽23相互卡扣,以固定携带式充电装置1于穿戴式对象2上,卡合之后的状态如图3所示。当携带式充电装置1装设于穿戴式物件2且按压部件141被按压时,顶推部件142上的卡合单元143受按压部件141连动而自凹槽22内滑出,并且第一斜面1421沿对应斜面22滑动。
在实际应用中,该卡合单元143可为凹设于顶推部件142的凹槽,此凹槽为侧向延伸。当携带式充电装置1装设于穿戴式对象2时,卡合单元143可与穿戴式对象2与卡合单元143相对应位置的凸块相互卡扣,以固定携带式充电装置1于穿戴式物件2上。当携带式充电装置1装设于穿戴式物件2且按压部件141被按压时,顶推部件142上的卡合单元143受按压部件141连动而自凸块离开。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卡合单元143的目的系与穿戴式对象2卡合,卡合单元143的形状并不以上述为限。
在此实施例中,卸除单元14更包含有复位部件144以使按压部件141及顶推部件142回复至被按压前的位置。复位部件144可耦接按压部件141及顶推部件142。如图2至图4所示,复位部件144可为弹簧,当按压部件141被按压以连动顶推部件142的同时,亦压缩了复位部件144。因此,当按压部件141自被按压的状态下解除时,复位部件144以自身的回复力(如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将按压部件141及顶推部件142回复至被按压前的位置。
除了须让携带式充电装置1稳固的与穿戴式对象2结合之外,携带式充电装置1也可以进一步包含定位部件15,以使携带式充电装置1装设于穿戴式物件2上时可固定携带式充电装置于穿戴式对象2的特定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件15可凸设于接触面111,并且穿戴式对象其位置分别对应穿戴式对象2的对应斜面22上的定位槽24。请参阅图5,图5为图1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的定位部件15与穿戴式对象2的定位槽24的结合示意图。如图5所示,携带式充电装置1包含有复数个定位部件15,分别对应穿戴式对象2上不同的定位槽24,因此当携带式充电装置1装设于穿戴式对象2时,各定位部件15分别与对应的定位槽24相接合使得携带式充电装置1与穿戴式对象2不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可以以直接接触传送电能的充电方式,或是利用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无线充电。在直接接触的传电方式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的定位部件15可电耦接储电单元12,并且穿戴式对象2的定位槽24亦电耦接自有的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穿戴式对象2更包含有与自有的电池耦接的通电部件25,且通电部件25耦接定位槽24。当定位部件15与穿戴式物件2的定位槽24接合时,定位部件15与耦接定位槽24的通电部件25电接触而传送储电单元12中的电能至穿戴式对象2的电池,以进行充电。如图5所示,定位部件15及储电单元12可藉由电路板16进行耦接及传递电能。而在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储电单元12包含有第一感应线圈(图中未示),而穿戴式对象2亦包含有第二感应线圈(图中未示)。当携带式充电装置1装设于穿戴式物件2时,第一感应线圈与第二感应线圈互相产生电磁效应,以对穿戴式对象2进行无线充电。而在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定位部件15可不与储电单元12电耦接。
请参阅图6,图6为根据图1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应用于穿戴式对象2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装设于穿戴式对象2上,并且对此穿戴式对象2进行充电。因此,用户可使用穿戴式对象2的当下,如:运动的状态下对穿戴式对象2进行充电,以解决穿戴式对象2需将其拆卸下才可以进行充电,而让使用者需暂停使用的问题。
请参阅图7,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携带式充电装置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自穿戴式物件2上卸除的作动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具体实施例的顶推部件142相较于图5的实施例设置于靠近接触面111的外围处,而此所对应的穿戴式对象2也与图4的实施例所示的穿戴式物件2不同,图4的实施例的穿戴式对象2的中心具有凹设的对应斜面22,而图7的实施例则无。图7的实施例的穿戴式对象2的结构是与接触面111相接触的一侧周围具有向内凹的对应斜面22。因此,当携带式充电装置1与穿戴式对象2结合时,顶推部件142将与穿戴式对象2接触,而当按压部件141被按压而连动顶推部件142向接触面111的中心以平行于接触面的水平方向移动时,亦同时沿着对应斜面22滑动以推挤穿戴式物件2,致使穿戴式对象2与携带式充电装置1间产生间隙。如图3与图7的实施例所教示,顶推部件142的设置位置可依穿戴式对象2与接触面111相对应的表面结构而作对应调整,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的再一具体实施例自穿戴式物件2上卸除的作动示意图。图8的实施例与前述不同的是,的是,其述的按压部件141与顶推部件14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而图8的实施例的按压部件141与顶推部件142则为两个相互抵靠的结构,且顶推部件142可隐藏于接触面111下,并可垂直于接触面111移动。如图8所示,按压部件141进一步具有第二斜面1411,顶推部件142则进一步具有与第二斜面1411相对应的第三斜面1422,且第二斜面1411与第三斜面1422相互抵靠。当携带式充电装置1装设于穿戴式物件2且按压部件141被按压时,按压部件141的第二斜面1411将沿顶推部件142的第三斜面1422滑动,致使顶推部件142受按压部件141连动而自壳体11的接触面111向外凸出以推挤穿戴式对象2,进而让接触面111与穿戴式对象2间产生间隙。此实施例可应用于穿戴式对象2未具有对应斜面22的情况下。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可拆卸式地装设于穿戴式对象2,以让用户可使用穿戴式对象2的同时充电。为了确保能稳固装设,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可藉由磁吸单元13、卡合单元143、定位部件15中至少一者与穿戴式对象2稳固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包含有卸除单元14,以有效降低携带式充电装置1与穿戴式对象2间的磁吸力,进而让使用者能够轻易将携带式充电装置1自穿戴式物件2上卸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充电装置1除了直接接触传递电流的充电方式,亦可利用感应线圈进行无线充电。
藉由以上具体实施例的详述,系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在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Claims (12)

1.一种携带式充电装置,可拆卸地装设于一穿戴式对象以对所述穿戴式对象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包含:
一壳体,具有一接触面用以接触所述穿戴式对象;
一储电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以储存电能并提供电能给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所装设的所述穿戴式物件;
至少一磁吸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接近所述接触面,所述磁吸单元系用以配合所述穿戴式对象内的至少一定位磁铁,以藉磁吸力使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附着于所述穿戴式物件;以及
一卸除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卸除单元包括:
一按压部件,用以供一使用者按压;以及
一顶推部件,对应所述按压部件而设置,当所述按压部件被按压时,所述顶推部件受所述按压部件连动并推挤接触于所述接触面的所述穿戴式对象,以使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穿戴式对象产生一间隙以降低所述至少一磁吸单元及所述至少一定位磁铁间的磁吸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顶推部件自所述接触面向外延伸且包含一第一斜面,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所述穿戴式对象上时所述第一斜面接触所述穿戴式对象上的一对应斜面,当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所述穿戴式物件且所述按压部件被按压时,所述顶推部件受连动致使所述第一斜面沿所述对应斜面滑动,进而推挤所述对应斜面而使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穿戴式对象产生所述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卡合单元,所述卡合单元耦接所述卸除单元的所述顶推部件,当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所述穿戴式对象时,所述卡合单元与所述穿戴式对象的一凹槽相互卡扣,以固定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于所述穿戴式物件上;当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所述穿戴式对象且所述卸除单元的所述按压部件被按压时,耦接于所述顶推部件上的所述卡合单元受所述按压部件连动而滑出所述凹槽,并且所述第一斜面沿所述对应斜面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顶推部件系可垂直于所述接触面移动,当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所述穿戴式物件且所述按压部件被按压时,所述顶推部件受所述按压部件连动而自所述壳体向外凸出以推挤所述穿戴式对象,使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穿戴式对象产生所述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卸除单元更包含有一复位部件,耦接所述按压部件及所述顶推部件,当所述按压部件自被按压的状态下解除以及所述顶推部件被所述按压部件连动时,所述复位部件以自身的回复力将所述按压部件及所述顶推部件回复至被按压前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更包含有至少一个定位部件,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部件凸设于所述接触面并用以卡合所述穿戴式对象上与所述至少一定位部件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定位槽,以固定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于所述穿戴式对象的相对应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定位部件进一步耦接所述储电单元,用以将所述储电单元中的电能提供至所述穿戴式对象以对所述穿戴式对象进行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更包含有复数个定位部件,所述些定位部件凸设于所述接触面并用以卡合所述穿戴式对象上与所述些定位部件分别相对应的复数个定位槽,以使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的所述些定位部件与所述穿戴式物件的所述些定位槽相接合后不相对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储电单元包含有一第一感应线圈,当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所述穿戴式物件,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与所述穿戴式对象中的一第二感应线圈相对应,并对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对所述穿戴式对象进行无线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按压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接触面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顶推部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按压部件进一步具有一第二斜面,所述顶推部件进一步具有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对应的一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相互抵靠,当所述携带式充电装置装设于所述穿戴式物件且所述按压部件被按压时,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第二斜面将沿所述顶推部件的所述第三斜面滑动,进而推挤所述顶推部件而使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穿戴式对象产生所述间隙。
CN201921942908.9U 2019-11-11 2019-11-11 携带式充电装置 Active CN210724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2908.9U CN210724259U (zh) 2019-11-11 2019-11-11 携带式充电装置
TW108216284U TWM596711U (zh) 2019-11-11 2019-12-06 攜帶式充電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42908.9U CN210724259U (zh) 2019-11-11 2019-11-11 携带式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24259U true CN210724259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34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42908.9U Active CN210724259U (zh) 2019-11-11 2019-11-11 携带式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24259U (zh)
TW (1) TWM59671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6711U (zh) 2020-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1117B (zh) 電連接器、托座及電連接器組件
CN107368149B (zh) 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组件
US8237401B2 (en) Re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239595B2 (en) Electronic system and connecting mechanism thereof
CN105991801B (zh)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智能终端配件系统
US20220200346A1 (en) Charger with removable parts
JP2013198159A (ja) 電池蓋着脱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式電子装置
TW201517587A (zh) 具有固定裝置的移動終端
US20060214628A1 (en) Induction charge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US8089463B2 (en) Chargeable wireless mouse attachable to a computer host via a wireless signal receiver having a charging plate
CN210724259U (zh) 携带式充电装置
US802716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1077017A (ja) ロック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る携帯電子装置
TWI493323B (zh) 充電器
TWM496919U (zh) 卡合模組
CN207967793U (zh) 一种辅助手机充电线固定装置
CN213906355U (zh) 无线充电设备及系统
CN106155187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保护盖
US7414586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20060107145A (ko) 무선 충전기 거치형 메모판
CA2723300C (en) Navigation tool including induction functionality
JP2011155608A (ja) 充電台及び携帯端末
CN215181656U (zh) 带有可拆卸式模块化摄像头的电脑
CN111198600A (zh) 壳体组件
US8716975B2 (en) Portable charg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