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07575U - 婴幼儿载体 - Google Patents
婴幼儿载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07575U CN210707575U CN201920890175.2U CN201920890175U CN210707575U CN 210707575 U CN210707575 U CN 210707575U CN 201920890175 U CN201920890175 U CN 201920890175U CN 210707575 U CN210707575 U CN 2107075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folding
- hinged
- upright post
- se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婴幼儿载体,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侧架以及连接在两侧架之间的支撑组件,各侧架具有展开和收折状态,所述两套车脚组件包括:前脚组件,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后脚组件,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第一后立柱和第二后立柱;所述两套折叠组件包括:上围折叠组件;下围折叠组件;展开状态下,两套车脚组件相互远离,两套折叠组件展开;收折状态下,两套车脚组件相互靠近,两套折叠组件折叠收纳在两套车脚组件之间。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幼儿载体,使得折叠后的婴幼儿载体占用空间大幅度减小,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婴幼儿载体。
背景技术
由于折叠装置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将其应用在婴幼儿载体后,可以实现展开或折叠,能节省放置的空间,这种折叠功能的婴幼儿载体有上述优点,而备受欢迎。
但是,现有的婴幼儿载体收合折叠后车辆体积较大,仍占用较大空间,不便于收放和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婴幼儿载体不便收放和携带的问题,提供一种婴幼儿载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婴幼儿载体,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侧架以及连接在两侧架之间的支撑组件,各侧架具有展开和收折状态,所述各侧架包括两套车脚组件和两套折叠组件,所述两套车脚组件包括:
前脚组件,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
后脚组件,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第一后立柱和第二后立柱;
所述两套折叠组件包括:
上围折叠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前立柱和第一后立柱铰接,且在侧架状态改变过程中分别与所述第二前立柱和所述第二后立柱联动;
下围折叠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前立柱和第二后立柱铰接,且在侧架状态改变过程中分别与所述第一前立柱和所述第一后立柱联动;
展开状态下,两套车脚组件相互远离,两套折叠组件展开;收折状态下,两套车脚组件相互靠近,两套折叠组件折叠收纳在两套车脚组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车脚组件中的两根立柱并排布置且滑动配合,侧架在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收折状态过程中两根立柱相对运动使得所在的车脚组件伸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车脚组件中的两根立柱中,其中一根立柱上安装有滑动件,另一根立柱与所述滑动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折叠组件中包括两根相互铰接的围杆,其中一围杆与前车脚组件中相应的立柱铰接,另一根围杆与后车脚组件中相应的立柱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围杆与所连接的车脚组件之间还设有联动杆,其中:
与所述第一前立柱铰接的围杆为第一上围杆,该第一上围杆与所述第二前立柱之间铰接有第一联动杆;
与所述第二前立柱铰接的围杆为第一下围杆,该第一下围杆与所述第一前立柱之间铰接有第二联动杆;
与所述第一后立柱铰接的围杆为第二上围杆,该第二上围杆与所述第二后立柱之间铰接有第三联动杆;
与所述第二后立柱铰接的围杆为第二下围杆,该第二下围杆与所述第一后立柱之间铰接有第四联动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围杆和所述第二上围杆相互铰接且构成所述上围折叠组件,侧架在收折过程中,所述第一上围杆和所述第二上围杆的铰接部位向下运动;
所述第一下围杆和所述第二下围杆相互铰接且构成所述下围折叠组件,侧架在收折过程中,所述第一下围杆和所述第二下围杆的铰接部位向上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立柱上安装有滑动套,所述第二前立柱的顶部与所述滑动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立柱的底部安装有前轮;
所述第一上围杆铰接在所述第一前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一联动杆一端与第一上围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立柱的顶部铰接;
所述第一下围杆铰接在所述第二前立柱的底部,所述第二联动杆一端与第一下围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立柱的底部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侧架上安装有用于将侧架保持在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处侧架的如下位置的至少一处: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前立柱和所述第二前立柱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前立柱和所述第一上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二前立柱和所述第一下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一上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前立柱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二联动杆和所述第一下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二联动杆和所述第一前立柱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后立柱和所述第二后立柱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后立柱和所述第二上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二后立柱和所述第二下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三联动杆和所述第二上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三联动杆和所述第二后立柱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四联动杆和所述第二下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四联动杆和所述第一后立柱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侧架采用前后对称的形变方式,两侧架形变过程中同步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的前脚组件之间;
第二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的后脚组件之间;
第三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的上围折叠组件之间;
第四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的下围折叠组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幼儿载体,车脚组件和折叠组件之间相互联动,实现婴幼儿载体的自由收折与展开,提高整体稳定性,使得折叠后的幼儿载体占用空间大幅度减小,便于携带。
本申请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婴幼儿载体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婴幼儿载体由展开至收折转换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婴幼儿载体处于收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侧架;10、车脚组件;11、前脚组件;111、第一前立柱;112、第二前立柱;113、前轮;12、后脚组件;121、第一后立柱;122、第二后立柱;123、后轮;13、滑动件;20、折叠组件;21、上围折叠组件;211、第一上围杆;212、第二上围杆;22、下围折叠组件;221、第一下围杆;222、第二下围杆;23、联动杆;231、第一联动杆;232、第二联动杆;233、第三联动杆;234、第四联动杆。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铰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列实施例中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方位词“顶部”、“底部”、“上”、“下”、“竖直方向”、“水平方向”等均以图1中的方位为准。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婴幼儿载体,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侧架100以及连接在两侧架100之间的支撑组件(图未示),侧架100用于实现婴幼儿载体的展开和收折状态,支撑组件用于支撑相对布置的两侧架100以及承受婴幼儿重量。在展开状态时,两侧架100与支撑组件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于承载婴幼儿或其他物品。
各侧架100包括两套车脚组件10和两套折叠组件20,通过设置两套的车脚组件10以及折叠组件20以提高婴幼儿载体展开和收折的稳定性,同时增大婴幼儿的容置空间。车脚组件10与支撑组件相互连接,车脚组件10起支撑折叠组件20的作用,折叠组件20通过折叠的方式可控制两套车脚组件10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婴幼儿载体的展开和收折。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0和车脚组件10可以为多组,例如为三组或者四组,以增大承载婴幼儿的容置空间以及提高稳定性。
两套车脚组件10包括前脚组件11和后脚组件12。其中,前脚组件11包括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二前立柱112,折叠组件20运动时,第一前立柱111可相对第二前立柱112发生运动;同理,后脚组件12包括第一后立柱121和第二后立柱122,折叠组件20运动时,第一后立柱121可相对第二后立柱122发生运动。
两套折叠组件20包括上围折叠组件21和下围折叠组件22。其中,上围折叠组件21连接于两套车脚组件10之间,下围折叠组件22也连接于两套车脚组件10。
具体地,上围折叠组件21分别与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一后立柱121铰接,且在侧架100状态改变过程中分别与第二前立柱112和所述第二后立柱122联动。上围折叠组件21通过铰接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一后立柱121,实现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一后立柱121相互靠近或者远离,通过联动使得第二前立柱112和第二后立柱122也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同时使得第一前立柱111相对第二前立柱112、第一后立柱121相对第二后立柱122发生高度上的变化,第二前立柱112以及第二后立柱122不发生高度上的变化,仅实现水平方向的变化。
下围折叠组件22分别所述第二前立柱112和第二后立柱122铰接,且在侧架100状态改变过程中分别与所述第一前立柱111和所述第一后立柱121联动。下围折叠组件22通过铰接第二前立柱112和第二后立柱122,可实现第二前立柱112和第二后立柱12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通过联动使得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一后立柱121也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产生与上围折叠组件21相类似的作用,第一前立柱111相对第二前立柱112发生高度上的变化,第一后立柱121相对第二后立柱122发生高度上的变化,第二前立柱112以及第二后立柱122不发生高度上的变化,仅发生水平方向的变化。
因此,展开状态下,两套车脚组件10相互远离,两套折叠组件20展开;收折状态下,两套车脚组件10相互靠近,两套折叠组件20折叠收纳在两套车脚组件10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幼儿载体,车脚组件10和折叠组件20之间相互联动,实现婴幼儿载体的自由收折与展开,增设有两套的车脚组件10和折叠组件20,以提高整体稳定性,使得折叠后的幼儿载体占用空间大幅度减小,便于携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车脚组件10中的两根立柱并排布置且滑动配合。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二前立柱112并排布置,两者相互滑动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上产生相对滑动,侧架100在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收折状态过程中,两根立柱相对运动使得所在的车脚组件10伸长。可以理解,第一后立柱121和第二后立柱122的运动方式可采用与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二前立柱112相同的运动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两根立柱之间也可以采用例如摩擦传动、齿轮传动的形式。
具体地,同一车脚组件10中的两根立柱中,可通过其中一根立柱上安装有滑动件13,而另一根立柱与所述滑动件13固定连接的方式实现滑动配合。例如,第一前立柱111安装有滑动件13,第二前立柱112与该滑动件13固定安装;第一后立柱121安装有滑动件13,第二后立柱122与该滑动件13固定安装。可以理解,滑动件13的安装位置与运动方式不作限制,能实现两立柱相对运动即可。
更为具体地,该滑动件13可以例如为滑动套,即所述第一前立柱111上安装有滑动套,所述第二前立柱112的顶部与滑动套固定连接,第一前立柱111沿着滑动套的轴向运动,第一前立柱111、第二前立柱112以及滑动套的轴向一致。当第一前立柱111牵引滑动套沿滑动套周向运动时,第二前立柱112也产生朝着周向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前立柱112的其他部位与滑动套固定连接,例如中部。同理,第一后立柱121上安装有滑动套,所述第二后立柱122的顶部也与滑动套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前立柱112的底部安装有前轮113,以实现婴幼儿载体的推车模式,更为省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后立柱122的底部安装有后轮123。在第二前立柱112与第二后立柱122之间逐渐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过程中,前轮113与后轮123也随之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折叠组件20中包括两根相互铰接的围杆,其中一围杆与前车脚组件10中相应的立柱铰接,另一根围杆与后车脚组件10中相应的立柱铰接。围杆通过铰接,实现折叠组件20具有的折叠功能以及联动两车脚组件10,实现两车脚组件10相互靠近或远离。
具体地,上围折叠组件21包括第一上围杆211以及第二上围杆212,第一上围杆211以及第二上围杆212相互铰接,第一上围杆211与第一前立柱111铰接,第二上围杆212与第一后立柱121铰接。同理,下围折叠组件22包括第一下围杆221以及第二下围杆222,第一下围杆221与第二前立柱112铰接,第二下围杆222与第二后立柱122铰接。
更为具体地,第一上围杆211铰接在第一前立柱111的顶部,第一下围杆221铰接在第二前立柱112的底部,第二上围杆212铰接在第一后立柱121的顶部,第二下围杆222铰接在第二后立柱122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折叠组件20与车脚组件10之间的联动通过设置联动杆23实现,联动杆23包括第一联动杆231、第二联动杆232、第三联动杆233以及第四联动杆234,联动杆23起到联动立柱与围杆的作用。
具体地,第一联动杆2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围杆211和第二前立柱112铰接;第二联动杆2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下围杆221和第一前立柱111铰接;第三联动杆23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上围杆212和第二后立柱122铰接;第四联动杆23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下围杆222和第一后立柱121铰接。
可以理解,第一前立柱111设置有滑动件13且第二前立柱112与滑动件13固定连接时,第一联动杆231铰接于第一上围杆211与滑动件13之间;第一后立柱121设置有滑动件13且第二后立柱122与滑动件13固定连接时,第一联动杆231铰接于第二上围杆212与滑动件13之间。
更为具体地,第一联动杆231一端与第一上围杆211铰接,第一联动杆231与第一上围杆211相铰接的位置邻近前脚组件11端处,以方便折叠组件20折叠收纳与车脚组件10之间,使收纳空间安排更为合理。第一联动杆2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立柱112的顶部铰接。
同理,第二联动杆232的一端与第一下围杆221相铰接的位置邻近前脚组件11端处,第二联动杆232的另一端与第一前立柱111的底部铰接。
第三联动杆233的一端与第二上围杆212相铰接的位置邻近后脚组件12端处,第三联动杆233的另一端与第二后立柱122的顶部铰接。
第四联动杆234的一端与第二下围杆222相铰接的位置邻近后脚组件12端处,第四联动杆234的另一端与第一后立柱121的底部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架100在收折过程中,第一上围杆211和第二上围杆212的铰接部位向下运动,呈“V”字形,第一下围杆221和第二下围杆222的铰接部位向上运动,呈“倒V”形。由第一上围杆211和第二上围杆212构成的上围折叠组件21,以及由第一下围杆221和第二下围杆222后成的下围折叠组件22,折叠方向相反,具体可参照图2中所示的运动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侧架100采用前后对称的形变方式,两侧架100形变过程中同步运动。作为优选,第一联动杆231、第二联动杆232、第三联动杆233、第四联动杆234的分布位置、与对应围杆或立柱铰链的位置应对称分布,以更好实现同步。
优选地,第一上围杆211、第二上围杆212、第一下围杆221、第二下围杆222长度对应相等,第一联动杆231、第二联动杆232、第三联动杆233、第四联动杆234的长度相等,第一前立柱111、第二前立柱112、第一后立柱121、第二后立柱122的长度也相等。
侧架100在展开状态,第一上围杆211、第二上围杆212、第一下围杆221、第二下围杆222以及车脚组件10大致为长方形,长方形的四个角部设置联动杆23。
为保持侧架100在展开状态,可以增设有锁定机构(图未示),该锁定机构至少在一侧架100上安装。可以理解,一个侧架100可安装一个或者多个锁定机构,或者两个侧架100上同时安装一个或者多个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安装位置能实现锁定车脚组件10以及折叠组件20同时锁定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安装并作用在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二前立柱112之间,通过保持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二前立柱112的相对位置,进而控制与第一前立柱111和所述第二前立柱112相铰接或者联动的折叠组件20的位置,使侧架100保持在展开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安装并作用在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一上围杆211之间,由于侧架100的各组件连贯连接,且保持同步运动,通过作用在第一前立柱111以及第一上围杆211,即可控制相应连接地车脚组件10和折叠组件20。相应地,锁定机构还可以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二前立柱112和所述第一下围杆221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联动杆231和所述第一上围杆211之间,或者第一联动杆231和所述第二前立柱112之间。通过控制第一联动杆231与之相铰接的第一上围杆211、第二前立柱112的运动,以控制侧架100整体运动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联动杆232和所述第一下围杆221之间,或者所述第二联动杆232和所述第一前立柱111之间。通过控制第二联动杆232、与之相铰接的第一下围杆221或者第一前立柱111的运动,以控制侧架100整体运动状态。
由于侧架100对称分布,同理,锁定机构也可以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后立柱121和所述第二后立柱122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后立柱121和所述第二上围杆212之间,或者在所述第二后立柱122和所述第二下围杆222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定机构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三联动杆233和所述第二上围杆212之间;或者在所述第三联动杆233和所述第二后立柱122之间;或者在所述第四联动杆234和所述第二下围杆222之间;或者在所述第四联动杆234和所述第一后立柱121之间。
具体地,锁定机构可以采用相互配合的插销、插孔;相互配合的卡扣、卡槽等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以及第四支撑件,其中,第一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100的前脚组件11之间,第二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100的后脚组件12之间,第三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100的上围折叠组件21之间,第四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100的下围折叠组件22之间。其中,支撑组件可以例如为支撑板、支撑杆等形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各支撑件的分布位置也可以交叉分布,例如,单个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100的前脚组件11和后脚组件12之间,单个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100的上围杆与下围杆,能只要能起支撑侧架100的作用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幼儿载体,其侧架100在折叠过程中,随着第一上围杆211和第二上围杆212的铰接处向下运动,第一下围杆221和第二下围杆222的铰接处向上运动,第一上围杆211和第二上围杆212相对两端的端点逐渐上移并相互靠近,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一后立柱121向上运动并相互靠近。由于第二前立柱112与第二后立柱122分别与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一后立柱121滑动配合且周向相对固定连接,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一后立柱121相互靠近时,必然带动第二前立柱112与第二后立柱122互相靠近;同时,第二前立柱112与第二后立柱122受到第一联动杆231和第三联动杆233的作用,也会使得第二前立柱112与第二后立柱122互相靠近。此外,在第一下围杆221和第二下围杆222的铰接处向上运动的配合下,带动第二联动杆232和第四联动杆234的运动,同步促进第一前立柱111和第一后立柱121向上运动并相互靠近,带动第二前立柱112与第二后立柱122互相靠近,逐步实现收折过程。整个转换过程为侧架100整体配合,各部件相应地作出运动,前轮113和后轮123随着第二前立柱112和第二后立柱122也逐渐靠近,使折叠组件20折叠收纳在车脚组件10。
本实施例提供的婴幼儿载体,车脚组件10和折叠组件20之间相互联动,实现了婴幼儿载体的自由收折与展开,增设有两套的车脚组件10和折叠组件20,以提高整体稳定性,使得折叠后的婴幼儿载体占用空间大幅度减小,便于携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婴幼儿载体,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侧架以及连接在两侧架之间的支撑组件,各侧架具有展开和收折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侧架包括两套车脚组件和两套折叠组件,所述两套车脚组件包括:
前脚组件,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第一前立柱和第二前立柱;
后脚组件,包括可相对运动的第一后立柱和第二后立柱;
所述两套折叠组件包括:
上围折叠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前立柱和第一后立柱铰接,且在侧架状态改变过程中分别与所述第二前立柱和所述第二后立柱联动;
下围折叠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前立柱和第二后立柱铰接,且在侧架状态改变过程中分别与所述第一前立柱和所述第一后立柱联动;
展开状态下,两套车脚组件相互远离,两套折叠组件展开;收折状态下,两套车脚组件相互靠近,两套折叠组件折叠收纳在两套车脚组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载体,其特征在于,同一车脚组件中的两根立柱并排布置且滑动配合,侧架在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收折状态过程中两根立柱相对运动使得所在的车脚组件伸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载体,其特征在于,同一车脚组件中的两根立柱中,其中一根立柱上安装有滑动件,另一根立柱与所述滑动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幼儿载体,其特征在于,同一折叠组件中包括两根相互铰接的围杆,其中一围杆与前车脚组件中相应的立柱铰接,另一根围杆与后车脚组件中相应的立柱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幼儿载体,其特征在于,各围杆与所连接的车脚组件之间还设有联动杆,其中:
与所述第一前立柱铰接的围杆为第一上围杆,该第一上围杆与所述第二前立柱之间铰接有第一联动杆;
与所述第二前立柱铰接的围杆为第一下围杆,该第一下围杆与所述第一前立柱之间铰接有第二联动杆;
与所述第一后立柱铰接的围杆为第二上围杆,该第二上围杆与所述第二后立柱之间铰接有第三联动杆;
与所述第二后立柱铰接的围杆为第二下围杆,该第二下围杆与所述第一后立柱之间铰接有第四联动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幼儿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围杆和所述第二上围杆相互铰接且构成所述上围折叠组件,侧架在收折过程中,所述第一上围杆和所述第二上围杆的铰接部位向下运动;
所述第一下围杆和所述第二下围杆相互铰接且构成所述下围折叠组件,侧架在收折过程中,所述第一下围杆和所述第二下围杆的铰接部位向上运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幼儿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立柱上安装有滑动套,所述第二前立柱的顶部与所述滑动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立柱的底部安装有前轮;
所述第一上围杆铰接在所述第一前立柱的顶部,所述第一联动杆一端与第一上围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立柱的顶部铰接;
所述第一下围杆铰接在所述第二前立柱的底部,所述第二联动杆一端与第一下围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立柱的底部铰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幼儿载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侧架上安装有用于将侧架保持在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所处侧架的如下位置的至少一处: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前立柱和所述第二前立柱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前立柱和所述第一上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二前立柱和所述第一下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一上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联动杆和所述第二前立柱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二联动杆和所述第一下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二联动杆和所述第一前立柱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后立柱和所述第二后立柱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一后立柱和所述第二上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二后立柱和所述第二下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三联动杆和所述第二上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三联动杆和所述第二后立柱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四联动杆和所述第二下围杆之间;
安装并作用在所述第四联动杆和所述第一后立柱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载体,其特征在于,同一侧架采用前后对称的形变方式,两侧架形变过程中同步运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的前脚组件之间;
第二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的后脚组件之间;
第三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的上围折叠组件之间;
第四支撑件,连接在两侧架的下围折叠组件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90175.2U CN210707575U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婴幼儿载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90175.2U CN210707575U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婴幼儿载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07575U true CN210707575U (zh) | 2020-06-09 |
Family
ID=70957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90175.2U Active CN210707575U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婴幼儿载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07575U (zh) |
-
2019
- 2019-06-13 CN CN201920890175.2U patent/CN2107075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62375B (zh) | 垂直升降滑动折叠框架 | |
US20230172358A1 (en) | Folding frame and outdoor table or outdoor chair using the folding frame | |
CN112386045B (zh) | 床架 | |
CN111713918B (zh) | 婴童游戏床骨架 | |
CN216374594U (zh) | 折叠车 | |
CN210707575U (zh) | 婴幼儿载体 | |
CN220682423U (zh) | 一种车架及运输车 | |
CN211299220U (zh) | 一种可收折多功能床 | |
CN112386044B (zh) | 床架 | |
KR20160000063U (ko) | 폴딩 텐트 프레임 | |
CN201437418U (zh) | 可折叠篮 | |
CN107618558B (zh) | 儿童推车 | |
CN201324019Y (zh) | 一种可折叠的餐车 | |
CN201008467Y (zh) | 儿童折叠床架 | |
CN211918800U (zh) | 童车车架 | |
CN218750843U (zh) | 承载装置 | |
CN220884415U (zh) | 一种折叠体积小的高承载聚拢型折叠车 | |
CN220130172U (zh) | 一种野营车折叠底架及野营车 | |
GB2549808A (en) | A foldable luggage barrow | |
CN2587994Y (zh) | 折叠帐篷架 | |
CN212630370U (zh) | 一种折叠旅行床 | |
CN219601303U (zh) | 一种野营车侧架及野营车 | |
CN218558884U (zh) | 折叠状态高度保持不变的旅行车 | |
CN212394429U (zh) | 一种儿童床 | |
CN219813517U (zh) | 一种折叠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