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93488U - 充电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93488U
CN210693488U CN201921681121.1U CN201921681121U CN210693488U CN 210693488 U CN210693488 U CN 210693488U CN 201921681121 U CN201921681121 U CN 201921681121U CN 210693488 U CN210693488 U CN 210693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r
spring plate
shell
spring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811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婷
余智鹏
赖良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Tek Electronics Manufacto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Tek Electronics Manufacto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Tek Electronics Manufactor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Tek Electronics Manufactory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811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93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93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93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器结构,包括充电器壳体、转换头、导电弹片和电路板,通过转换头与充电器壳体之间固定连接,以将输入电源引入充电器壳体内;导电弹片设置在充电器壳体内,并与转换头电性接触;电路板设置在充电器壳体内,电路板与导电弹片之间固定连接,电路板用于将输入电源进行电源转换后并输出。由于通过导电弹片将转换头的输入电源引入到电路板上进行电压的转换,避免输入转换头与电路板之间的之间接线,使得充电器的装配更加的方便。另外,通过用焊接的方式将导电弹片(第一弹片和与第二弹片)电路板之间进行焊接固定,以避免导电弹片与电路板之间出现接触不良而产生的故障。

Description

充电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结构。
背景技术
充电器是将输入电源转换成充电电池的电子装置,主要通过设置在充电器内的电路板将转换头引入的输入电源进行电压转换后为电池充电或者直接为供电设备供电。现有的充电器中,主要通过将连接线将转换头上的输入电源连接到电路板上,通过连接线的方式将输入电源引入到电路板的方式,需要将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转换头和电路板进行连接固定,导致充电器的装配和维护相对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器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器结构,包括:
充电器壳体;
转换头,所述转换头与所述充电器壳体之间固定连接,以将输入电源引入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设置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并与所述转换头电性接触;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导电弹片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将所述输入电源进行电源转换后并输出。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电弹片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设有第一弹片连接头,所述第一弹片通过所述第一弹片连接头与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设有第二弹片连接头,所述第二弹片通过所述第二弹片连接头与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器结构还包括弹片压板,所述导电弹片设置在所述弹片压板上。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弹片上设有第一弹片固定孔,所述第二弹片上设有第二弹片固定孔,所述弹片压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弹片固定孔相对应的通孔,且所述充电器壳体上设有第一弹片固定柱,所述第一弹片通过所述第一弹片固定孔、弹片压板和第一弹片固定柱固定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所述弹片压板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弹片固定孔相对应的通孔,且所述充电器壳体上设有第二弹片固定柱,所述第二弹片通过所述第二弹片固定孔、弹片压板和第二弹片固定柱固定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弹片上还设有第三弹片固定孔,所述第二弹片上还设有第四弹片固定孔,所述弹片压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弹片固定孔相对应的通孔,且所述充电器壳体上设有第三弹片固定柱,所述第三弹片通过所述第三弹片固定孔、弹片压板和第三弹片固定柱固定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所述弹片压板上还设有与所述第四弹片固定孔相对应的通孔,且所述充电器壳体上设有第四弹片固定柱,所述第二弹片通过所述第四弹片固定孔、弹片压板和第四弹片固定柱固定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片压板上还设有压板凹槽,所述主壳上还设有压板固定块,所述弹片压板通过所述压板凹槽与所述压板固定块卡紧固定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器结构还包括绝缘片,所述绝缘片设置在所述弹片压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器壳体包括上盖和主壳,所述上盖和主壳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转换头上设有转接头卡扣,且所述主壳的对应位置设有转接头卡槽,所述转接头通过所述卡扣和卡槽与所述充电器壳体之间可拆卸安装固定。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壳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弹片安装孔和第二弹片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片的折弯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弹片安装孔与所述转换头的一输入电源端电性接触;
所述第二弹片的折弯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弹片安装孔与所述转换头的另一输入电源端电性接触。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器壳体包括上盖和主壳,所述上盖和主壳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主壳上还设有第一电路板卡扣和第二电路板卡扣,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电路卡扣和第二电路板卡扣固定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转换头与所述充电器壳体之间固定连接,以将输入电源引入所述充电器壳体内;导电弹片设置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并与所述转换头电性接触;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导电弹片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将所述输入电源进行电源转换后并输出。由于通过导电弹片将转换头的输入电源引入到电路板上进行电压的转换,避免输入转换头与电路板之间的之间接线,使得充电器的装配更加的方便。
另外,通过用焊接的方式将所述导电弹片(第一弹片和与第二弹片)所述电路板之间进行焊接固定,以避免所述导电弹片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出现接触不良而产生的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充电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充电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充电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片压板和导电弹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充电器壳体10;
上盖101;
主壳102;
第一电路板卡扣1021;
第二电路板卡扣1022;
第一弹片固定柱1023;
第二弹片固定柱1024;
第三弹片固定柱1025;
第四弹片固定柱1026;
压板固定块1027;
第一弹片安装孔1028;
第二弹片安装孔1029;
转接头卡槽10210;
转换头20;
转接头卡扣201;
电路板30;
绝缘片40;
弹片压板50;
第一弹片固定通孔501;
第二弹片固定通孔502;
压板凹槽503;
第三弹片固定通孔504;
第一弹片固定通孔505;
导电弹片60;
第一弹片601;
第一弹片连接头6011;
第一弹片固定孔6012;
第三弹片固定孔6013;
第二弹片602;
第二弹片连接头6021;
第二弹片固定孔6022;
第四弹片固定孔6023;
电源线7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器结构,包括充电器壳体10、转换头20、导电弹片60和电路板30,转换头20与充电器壳体10之间固定连接,以将输入电源引入充电器壳体10内;如图1中所示,转换头20用于与输入电源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输入电源可为市电交流电。由于转接头固定在充电器壳体10内,在使用时,通过转换头20与市电交流电来连接,从而可将市电交流电引入到充电器壳体10内。
导电弹片60设置在充电器壳体10内,并与转换头20电性接触;如图3中所示,导电弹片60的中部为一折弯结构。导电弹片60的折弯结构用于与转换头20的输入电源引入端连接,以将输入电源引入到电路上。导电弹片60通过采用折弯结构,使得导电弹片60与转换头20之间可弹性接触,从而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电路板30设置在充电器壳体10内,电路板30与导电弹片60之间固定连接,电路板30用于将输入电源进行电源转换后并输出。由于导电弹片60设置在电路板30与转换头20之间,以将转换头20引入的输入电源连接至电路板30上。以通过电路板30将输入电源进行电压转换后输出。例如,将输入市电交流电转换成稳压直流后输出,以为用电设备充电或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转换头20与充电器壳体10之间固定连接,以将输入电源引入充电器壳体10内;导电弹片60设置在充电器壳体10内,并与转换头20电性接触;电路板30设置在充电器壳体10内,电路板30与导电弹片60之间固定连接,电路板30用于将输入电源进行电源转换后并输出。由于通过导电弹片60将转换头20的输入电源引入到电路板30上进行电压的转换,避免输入转换头20与电路板30之间的之间接线,使得充电器的装配更加的方便。
参阅图2和图3,导电弹片60包括第一弹片601和第二弹片602,第一弹片601的一端设有第一弹片连接头6011,第一弹片601通过第一弹片连接头6011与电路板30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如图3中所示,第一弹片601的一端设有第一弹片连接头6011,电路板30与第一弹片连接头6011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一通孔,第一弹片601的第一弹片连接头6011通过通孔设置在电路板30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通过用焊接的方式将第一弹片601与电路板30之间进行焊接固定,以避免第一弹片601与电路板30之间出现接触不良而产生的故障。
第二弹片602的一端设有第二弹片连接头6021,第二弹片602通过第二弹片连接头6021与电路板30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同理,如图3中所示,第二弹片602的一端设有第二弹片连接头6021,电路板30与第二弹片连接头6021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一通孔,第二弹片602的第二弹片连接头6021通过通孔设置在电路板30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通过用焊接的方式将第二弹片602与电路板30之间进行焊接固定,以避免第二弹片602与电路板30之间出现接触不良而产生的故障。
参阅图3、图4和图5,充电器结构还包括弹片压板50,导电弹片60设置在弹片压板50上。如图3中所示,导电弹片60被固定在弹片压板50上,通过弹性压板来实现导电弹片60的相对位置的固定。例如,将第一弹片601和第二弹片602位置相对固定。避免第一弹片601和第二弹片602出现位置偏移,而导致与转换头20之间的电性接触不良,从而导致故障问题的产生。
参阅图4和图6、第一弹片601上设有第一弹片固定孔6012,第二弹片602上设有第二弹片固定孔6022,弹片压板50上设有与第一弹片固定孔6012相对应的通孔,且充电器壳体10上设有第一弹片固定柱1023,第一弹片601通过第一弹片固定孔6012、弹片压板50和第一弹片固定柱1023固定在充电器壳体10内;如图6中所示,第一弹片601上设有第一弹片固定孔6012,且弹片压板50上与第一弹片固定孔601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通过充电器壳体10上的第一弹片固定柱1023插接到第一弹片固定孔6012及弹片压板50通孔上,从而将第一弹片601的相对位置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片固定孔6012及弹片压板50通孔为方形孔,以避免第一弹片601转动而导致接触不良问题的产生。
弹片压板50上还设有与第二弹片固定孔6022相对应的通孔,且充电器壳体10上设有第二弹片固定柱1024,第二弹片602通过第二弹片固定孔6022、弹片压板50和第二弹片固定柱1024固定在充电器壳体10内。如图6中所示,第二弹片602上设有第二弹片固定孔6022,且弹片压板50上与第二弹片固定孔602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通过充电器壳体10上的第二弹片固定柱1024插接到第二弹片固定孔6022及弹片压板50通孔上,从而将第二弹片602的相对位置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弹片固定孔6022及弹片压板50通孔为方形孔,以避免第二弹片602转动而导致接触不良问题的产生。
参阅图4和图6、第一弹片601上还设有第三弹片固定孔6013,第二弹片602上还设有第四弹片固定孔6023,弹片压板50上设有与第三弹片固定孔6013相对应的通孔,且充电器壳体10上设有第三弹片固定柱1025,第三弹片通过第三弹片固定孔6013、弹片压板50和第三弹片固定柱1025固定在充电器壳体10内;如图6中所示,第一弹片601上设有第三弹片固定孔6013,且弹片压板50上与第三弹片固定孔601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通过充电器壳体10上的第三弹片固定柱1025插接到第三弹片固定孔6013及弹片压板50通孔上,从而将第一弹片601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固定。
弹片压板50上还设有与第四弹片固定孔6023相对应的通孔,且充电器壳体10上设有第四弹片固定柱1026,第二弹片602通过第四弹片固定孔6023、弹片压板50和第四弹片固定柱1026固定在充电器壳体10内。如图6中所示,第二弹片602上设有第四弹片固定孔6023,且弹片压板50上与第四弹片固定孔6023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通过充电器壳体10上的第四弹片固定柱1026插接到第四弹片固定孔6023及弹片压板50通孔上,从而将第二弹片602的相对位置固定。
参阅图4,弹片压板50上还设有压板凹槽503,主壳102上还设有压板固定块1027,弹片压板50通过压板凹槽503与压板固定块1027卡紧固定在充电器壳体10内。如图4中所示,弹片压板50有长条形压板凹槽503,对应地,主壳102上还设有压板固定块1027。在安装时,弹片压板50通过长条形压板凹槽503设置在压板固定块1027,从而将弹片压板50位置相对固定。
参阅图3和图4、充电器结构还包括绝缘片40,绝缘片40设置在弹片压板50与电路板30之间。如图3和图4中所示,绝缘片40为绝缘材质。通过将缘片设置在弹片压板50与电路板30之间,从而将弹片压板50与电路板30之间相互隔离,避免弹片压板50与电路板30之间电性接触,以避免出现短路等异常现象。
参阅图5,充电器壳体10包括上盖101和主壳102,上盖101和主壳102之间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盖101和主壳102之间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以方便上盖101和主壳102之间的安装和拆卸。
转换头20上设有转接头卡扣201,且主壳102的对应位置设有转接头卡槽10210,转接头通过卡扣和卡槽与充电器壳体10之间可拆卸安装固定。如图5中所示,主壳102上可设有多个转接头卡槽10210,且转接头与每个转接头卡槽10210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对应的转接头卡扣201,通过卡扣和卡槽可将转接头扣接到主壳102上,且通过导电弹片60与转接头之间的弹性接触,可将转换头20进一步压紧固定。
参阅图5,主壳102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弹片安装孔1028和第二弹片安装孔1029,第一弹片601的折弯部分通过第一弹片安装孔1028与转换头20的一输入电源端电性接触;如图5中所示,第一弹片601通过第一弹片安装孔1028与转换头20的一输入电源端电性接触。一方面,可将转换头20的一输入电源端引接至电路板30,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弹片601通过第一弹片安装孔1028与转换头20弹性接触。从而可为转换头20提供推力,以将转换头20与主壳102之间进一步压紧固定。
第二弹片602的折弯部分通过第二弹片安装孔1029与转换头20的另一输入电源端电性接触。如图5中所示,第二弹片602通过第二弹片安装孔1029与转换头20的另一输入电源端电性接触。一方面,可将转换头20的另一输入电源端引接至电路板30,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弹片602通过第二弹片安装孔1029与转换头20弹性接触。从而可为转换头20提供推力,以将转换头20与主壳102之间进一步压紧固定。
参阅图2,充电器壳体10包括上盖101和主壳102,上盖101和主壳102之间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盖101和主壳102之间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以方便上盖101和主壳102之间的安装和拆卸。
主壳102上还设有第一电路板卡扣1021和第二电路板卡扣1022,电路板30通过第一电路卡扣和第二电路板卡扣1022固定在充电器壳体10内。如图2中所示,电路板30安装在主壳102后,第一电路卡扣和第二电路板卡扣1022分别将电路板30的上方卡紧固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器壳体;
转换头,所述转换头与所述充电器壳体之间固定连接,以将输入电源引入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设置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并与所述转换头电性接触;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导电弹片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用于将所述输入电源进行电源转换后并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片包括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设有第一弹片连接头,所述第一弹片通过所述第一弹片连接头与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设有第二弹片连接头,所述第二弹片通过所述第二弹片连接头与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片压板,所述导电弹片设置在所述弹片压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上设有第一弹片固定孔,所述第二弹片上设有第二弹片固定孔,所述弹片压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弹片固定孔相对应的通孔,且所述充电器壳体上设有第一弹片固定柱,所述第一弹片通过所述第一弹片固定孔、弹片压板和第一弹片固定柱固定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所述弹片压板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弹片固定孔相对应的通孔,且所述充电器壳体上设有第二弹片固定柱,所述第二弹片通过所述第二弹片固定孔、弹片压板和第二弹片固定柱固定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上还设有第三弹片固定孔,所述第二弹片上还设有第四弹片固定孔,所述弹片压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弹片固定孔相对应的通孔,且所述充电器壳体上设有第三弹片固定柱,所述第三弹片通过所述第三弹片固定孔、弹片压板和第三弹片固定柱固定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所述弹片压板上还设有与所述第四弹片固定孔相对应的通孔,且所述充电器壳体上设有第四弹片固定柱,所述第二弹片通过所述第四弹片固定孔、弹片压板和第四弹片固定柱固定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包括上盖和主壳,所述上盖和主壳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转换头上设有转接头卡扣,且所述主壳的对应位置设有转接头卡槽,所述转接头通过所述卡扣和卡槽与所述充电器壳体之间可拆卸安装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片,所述绝缘片设置在所述弹片压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压板上还设有压板凹槽,所述主壳上还设有压板固定块,所述弹片压板通过所述压板凹槽与所述压板固定块卡紧固定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弹片安装孔和第二弹片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片的折弯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弹片安装孔与所述转换头的一输入电源端电性接触;
所述第二弹片的折弯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弹片安装孔与所述转换头的另一输入电源端电性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包括上盖和主壳,所述上盖和主壳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主壳上还设有第一电路板卡扣和第二电路板卡扣,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电路卡扣和第二电路板卡扣固定在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CN201921681121.1U 2019-10-09 2019-10-09 充电器结构 Active CN210693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1121.1U CN210693488U (zh) 2019-10-09 2019-10-09 充电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1121.1U CN210693488U (zh) 2019-10-09 2019-10-09 充电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93488U true CN210693488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5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81121.1U Active CN210693488U (zh) 2019-10-09 2019-10-09 充电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93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51955B2 (en) Assembly structure of adapter having conductive terminal with metal extending portion for conducting with PCB
CN214227086U (zh) 一种采样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0693488U (zh) 充电器结构
CN212571265U (zh) 电流传输组件和电池
CN208862215U (zh) 一种分体式内导体连接器
CN111697358A (zh) 一种电缆接线夹
CN212062500U (zh) 一种机房ups电源
CN213072427U (zh) 电流传输组件和直流转换器
CN218182524U (zh) 一种配电控制设备用组合插头
CN220753889U (zh) 一种线束连接器
CN217468868U (zh) 一种电缆搭接装置
CN215991550U (zh) 电子装置
CN203415703U (zh) 一种双排孔插接式快速接线端子
CN217485750U (zh) 导电簧片和连接器
CN112563777B (zh) 组装式安全防护型接线端子
CN212071801U (zh) 电动工具及其电池包
CN215896893U (zh) 桌面可移动式无线充电pd插座
CN220065856U (zh) 盖板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9747868U (zh) 一种显示设备连接结构及系统
CN214477966U (zh) 一种接线便捷的二次回路接线端子
CN216213963U (zh) 端子转接结构和电池包
CN215933889U (zh) 一种功率单元及其等电位连接结构
CN217881177U (zh) 一种电气元件快速安装弹片结构及安全型金属外壳电容器
CN213602908U (zh) 一种新型电源
CN219696759U (zh) 母端连接器及包含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