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1265U - 电流传输组件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流传输组件和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1265U
CN212571265U CN202021398700.8U CN202021398700U CN212571265U CN 212571265 U CN212571265 U CN 212571265U CN 202021398700 U CN202021398700 U CN 202021398700U CN 212571265 U CN212571265 U CN 212571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mounting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current transmiss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87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吴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987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1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1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1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流传输组件和具有该电流传输组件的电池,电流传输组件包括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支架,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铜排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铜排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连接固定至第一固定部,第三安装部连接固定至第二固定部,第四安装部用于连接至直流转换器,支架用于固定至直流转换器的壳体,且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均与壳体绝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流传输组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可靠性,保证了整体结构稳固,同时能够满足绝缘安规的要求,避免了短路或漏电等安全问题,从而有效实现电堆和直流转换器之间的电流传输。

Description

电流传输组件和电池
技术领域
本领域属于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传输组件以及包括该电流传输组件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对绿色出行的倡导,电动汽车的发展得到了重视,同时,电气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动汽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燃料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其内部各部件之间的电流传输性能是衡量燃料电池工作性能是否优良的重要指标。
在传统的燃料电池中,电堆与直流转换器之间多采用接插件和线缆进行连接以实现电流传输。上述电流传输结构的强度可靠性较低,容易被损坏或发生功能故障,并且,以接插件和线缆作为电流传输结构时,难以满足绝缘安规的要求,容易发生短路或漏电等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流传输组件和电池,能够具有较高的强度可靠性,保证了整体结构稳固,同时能够满足绝缘安规的要求,避免了短路或漏电等安全问题,从而有效实现电堆和直流转换器之间的电流传输。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流传输组件,电流传输组件包括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铜排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铜排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三安装部连接固定至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四安装部用于连接至直流转换器,所述支架用于固定至所述直流转换器的壳体,且所述第一铜排和所述第二铜排均与所述壳体绝缘。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主体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设于所述主体部的相邻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铜排包括支撑铜排和安装铜排,所述支撑铜排和所述安装铜排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铜排为弯折结构,所述安装铜排和所述第一铜排均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固定,所述支撑铜排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固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为绝缘结构,和/或,所述主体部为绝缘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结构连接固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安装部为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起;或,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安装部为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应的第二凹槽;或,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部为通孔,通过锁紧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安装孔将所述第一铜排和第一固定部连接固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板体还用于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第四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四板体远离所述第三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整体形成“匚”形结构,所述第三板体用于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的整体形成“L”形的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为一体式结构。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电堆、直流转换器和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电堆电连接,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直流转换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流传输组件通过将第一铜排、第二铜排通过相应的安装及固定结构连接固定至支架,并设置第一铜排、第二铜排与壳体之间绝缘间隔,使得电流传输组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可靠性,保证了整体结构稳固,同时能够满足绝缘安规的要求,避免了短路或漏电等安全问题,从而有效实现电堆和直流转换器之间的电流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池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电池中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流传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池10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1000,该电池1000包括电堆100、直流转换器200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传输组件300。其中,电流传输组件300的一端与电堆100电连接,另一端与直流转换器200电连接。电流传输组件300具有较高的强度可靠性,且满足相应绝缘安规要求,从而有效实现了电堆100与直流转换器200之间的电流传输。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图2是图1所示电池1000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电池1000中I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参阅图3,一种实施例中,电流传输组件300还包括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第一铜排10与电堆100电连接,第二铜排20与直流转换器200电连接,电流自电堆100流经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传输至直流转换器200,实现了相应电流传输功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铜排10为两个,即正极第一铜排和负极第一铜排,正极第一铜排连接电堆100的正极,负极第一铜排连接电堆100的负极。对应的,第二铜排20为两个,即正极第二铜排和负极第二铜排,正极第二铜排连接直流转换器200的正极,负极第二铜排连接直流转换器200的负极。由于正极第一铜排和负极第一铜排之间的结构相同,同时正极第二铜排和负极第二铜排之间的结构也相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对一个第一铜排10和一个第二铜排20的结构和位置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4,图4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流传输组件3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一种实施例中,该电流传输组件300包括第一铜排10、第二铜排20和支架30。支架30包括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第一铜排10包括第一安装部110,第二铜排20包括第二安装部210、第三安装部220和第四安装部230。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安装部210连接固定至第一固定部310,第三安装部220连接固定至第二固定部320,第四安装部230用于连接至直流转换器200。支架30用于固定至直流转换器200的壳体,且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均与壳体绝缘。
其中,支架30主要对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以提高电流传输组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可靠性。
其中,第一铜排10的一端与电堆100电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110;第二铜排20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部210,另一端设有第四安装部230。第一铜排10的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铜排20的第二安装部210均固定连接至第一固定部310,使得第一铜排10与第二铜排20之间固定连接。同时,第二铜排20的第四安装部230固定连接至直流转换器200,使得由电堆100输出的电流可通过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传输至直流转换器200,以实现电流传输功能。
其中,第二铜排20上设有第三安装部220,第三安装部220与第二固定部32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320对第二铜排2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在将第一铜排10与第二铜排20固定连接时,第二铜排20与直流转换器200之间不会产生不良应力作用,避免了第二铜排20和直流转换器200之间的结构损伤。
其中,直流转换器200还可以设置有继电器,用于对直流转换器200的电流输入过程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第二铜排20可通过第四安装部230与继电器连接,以使第二铜排20与直流转换器200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堆100与直流转换器200之间的电流传输功能。
其中,支架30用于固定至直流转换器200的壳体上,可以理解的是,支架30还可以固定至其他任意壳体上,只要能够满足相应固定支撑功能即可,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
其中,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均与壳体绝缘,使得电流在由电堆100传输至直流转换器200的过程中,电流传输组件300能够满足相应的绝缘安规要求,不会发生短路或漏电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传输组件300具有较高的强度可靠性,保证了整体结构稳固,同时能够满足绝缘安规的要求,避免了短路或漏电等安全问题,从而有效实现电堆100和直流转换器200之间的电流传输。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图5是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种实施例中,支架30包括主体部330,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分别设于主体部330的相邻的两个侧面,第二铜排20包括支撑铜排21和安装铜排22,支撑铜排21和安装铜排22的一端连接,以使第二铜排20为“L”形的弯折结构,安装铜排22和第一铜排10均与第一固定部310连接固定,支撑铜排21与第二固定部320连接固定。
在通常情况下,与电堆100连接的第一铜排10和与直流转换器200连接的第二铜排20,两者之间的延伸方向并不相同,而是呈一定的夹角,在此情况下,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之间的连接较为复杂。因此,可将第二铜排20设计为“L”形的弯折结构,第二铜排20以弯折角处为分界线可分为支撑铜排21和安装铜排22两个部分,其中,安装铜排22与第一铜排10平行,便于两者之间的连接,而支撑铜排21用于与直流转换器200连接。相应的,支架30包括主体部330,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分别设于主体部330的相邻的两个侧面,其中,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不在同一侧面上,从而能够与呈弯折结构的第二铜排20相配合。第一铜排10的第一安装部110和安装铜排22上的第二安装部210均与第一固定部310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之间的固定连接;支撑铜排21上的第三安装部220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部320,以实现支架30对第二铜排20的支撑固定,在保证了一定强度可靠性的同时,还能避免第二铜排20和直流转换器200之间的应力损伤。
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将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之间的结构进行交换,即将第一铜排10设计为“L”形的弯折结构。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均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部320,而第一固定部310仅与第一铜排10固定连接,以实现对第一铜排10的固定支撑作用。由于此结构与上述结构基本相同,仅是进行了结构上的交换,结构较为明了,在此不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均为绝缘结构,和/或,主体部330为绝缘结构。当支架30的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均为绝缘结构时,电流不会通过支架30传输至壳体,同样的,当支架30的主体部330为绝缘结构,或支架30整体均为绝缘结构时,电流同样不会通过支架30传输至壳体,即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流传输组件300能够有效满足相应的绝缘安规要求。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31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311和设于第一绝缘本体311上的第一安装结构312,第一绝缘本体311与主体部330连接固定,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一安装结构312连接固定。其中,第一绝缘本体311设于第一安装结构312和支架30的主体部330之间,以实现第一安装结构312与主体部330之间绝缘,第一安装部110与第一安装结构312相配合,使得第一铜排10和支架30之间连接固定,而由于第一绝缘本体311与主体部330连接固定,保证了第一铜排10与主体部330之间绝缘间隔。同样的,第二安装部210与第一安装结构312相配合,使得第二铜排20和支架30之间连接固定,而由于第一绝缘本体311与主体部330连接固定,保证了第二铜排20的安装铜排22与主体部330之间绝缘间隔。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固定部32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固定部310的结构相同,即第二固定部32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321和设于第二绝缘本体321上的第二安装结构322,第二绝缘本体321与主体部330连接固定,第三安装部220和第二安装结构322连接固定。第二固定部320为上述结构时,能够保证第二铜排20的支撑铜排21与主体部330之间绝缘间隔。由此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下,电流传输组件300能够有效满足相应绝缘安规要求。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312为第一凹槽,第一安装部110为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起;或,第一安装结构312为第二凸起,第一安装部110为与第二凸起对应的第二凹槽;或,第一安装结构312为安装孔,第一安装部110为通孔,通过锁紧件40穿设于通孔和安装孔将第一铜排10和第一固定部310连接固定。在上述几种结构下,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一安装结构312均能相固定配合,以实现第一铜排10和第一固定部310之间的连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结构312和第一安装部110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几种结构,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满足相应连接固定功能的结构,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结构312与第二安装部210之间,以及第二安装结构322和第三安装部220之间,同样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几种结构,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满足相应连接固定功能的结构,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
一种实施例中,主体部3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体331和第二板体332,第一板体331上设有第一固定部310,第二板体332上设有第二固定部320,第二板体332还用于与壳体连接固定。参阅图5,在此结构下,支架30能够有效固定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并使两者之间实现电连接,在保证了电流传输功能的同时,提高了电流传输组件300的强度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板体332上还应设置相关安装结构50,以将支架30固定于壳体上。
请一并参阅图6,图6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一种实施例中,主体部330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板体333和第四板体334,第三板体333远离第四板体334的一端与第一板体331连接,第四板体334远离第三板体333的一端与第二板体332连接,第三板体333、第四板体334和第二板体332的整体形成“匚”形结构,第三板体333用于与壳体连接固定。第三板体333和第四板体334的存在,提供了支架30与壳体之间的安装空间,相关安装结构50可设置在第三板体333上,而无需设置在第二板体332上,避免了对第二固定部320造成挤压等不良影响。可以理解的是,增加了第三板体333和第四板体334,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同样还是位于主体部330整体结构的相邻侧面,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同样能够与“L”形的第二铜排20相配合,以实现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的连接固定。
其中,第一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3的整体形成“L”形的结构。在此结构下,支架30在稳固固定与壳体上的同时,能够有效固定第一铜排10和第二铜排20,保证了电流传输组件300的强度可靠性,从而有效实现电堆100和直流转换器200之间的电流传输。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板体331、第二板体332、第三板体333和第四板体334为一体式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支架30的主体部330可通过塑模工艺、钣金工艺或其他工艺一体成型,即第一板体331、第二板体332、第三板体333和第四板体334为一体式结构,在此结构下,主体部330的结构更加稳定,不会因振动或碰撞而散架,保证电流传输组件300具有较高的强度可靠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铜排、第二铜排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铜排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铜排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三安装部连接固定至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四安装部用于连接至直流转换器,所述支架用于固定至所述直流转换器的壳体,且所述第一铜排和所述第二铜排均与所述壳体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主体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设于所述主体部的相邻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铜排包括支撑铜排和安装铜排,所述支撑铜排和所述安装铜排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铜排为弯折结构,所述安装铜排和所述第一铜排均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固定,所述支撑铜排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为绝缘结构,和/或,所述主体部为绝缘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和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结构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安装部为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起;或,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安装部为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应的第二凹槽;或,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部为通孔,通过锁紧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安装孔将所述第一铜排和第一固定部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板体还用于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第四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四板体远离所述第三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整体形成“匚”形结构,所述第三板体用于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的整体形成“L”形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为一体式结构。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堆、直流转换器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电堆电连接,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直流转换器电连接。
CN202021398700.8U 2020-07-15 2020-07-15 电流传输组件和电池 Active CN212571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8700.8U CN212571265U (zh) 2020-07-15 2020-07-15 电流传输组件和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8700.8U CN212571265U (zh) 2020-07-15 2020-07-15 电流传输组件和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1265U true CN212571265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0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8700.8U Active CN212571265U (zh) 2020-07-15 2020-07-15 电流传输组件和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12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4832A (zh) * 2021-10-08 2022-05-10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4832A (zh) * 2021-10-08 2022-05-10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CN114464832B (zh) * 2021-10-08 2024-04-0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66700A1 (en) Single-cell battery, battery module, power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US20170214025A1 (en) Contacting system for energy storage cells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11403675A (zh) 电池和电子装置
CN212571265U (zh) 电流传输组件和电池
CN214153116U (zh) 电池组和用电设备
CN210224310U (zh) 电源连接结构及电源转换组件
CN209786058U (zh) 电池组件、用电设备和可移动平台
CN21037917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含有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2485611U (zh) 一种新型电连接头
CN114335912A (zh) 一种单体电池模块
CN219802670U (zh) 一种听筒导通结构及工业级pda
CN217770491U (zh) 导电排组件、单板组件以及电力电子设备
CN212783967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卡接结构
CN219226547U (zh) 一种电池
CN212783944U (zh) 一种Type-C连接器的固定结构
CN219979745U (zh) 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19457946U (zh) 电池用集成采样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19677491U (zh) 储能模块及储能模组
CN221041595U (zh) 连接器
CN214411347U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盖板组件
CN217485881U (zh) 一种圆形模块化网络控制连接器
CN214378908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16850466U (zh) 一种具有金属外壳限位导向框的连接器
CN216961518U (zh) 一种免焊接易装配式电子烟
CN216958600U (zh) 供电通讯一体化电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