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8482U - 壁挂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壁挂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8482U
CN210688482U CN201921387318.4U CN201921387318U CN210688482U CN 210688482 U CN210688482 U CN 210688482U CN 201921387318 U CN201921387318 U CN 201921387318U CN 210688482 U CN210688482 U CN 210688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air conditioner
air
module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73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富兴
刘奇伟
易正清
谢鹏
何健
郭绍胜
姬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873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8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8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8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所述壁挂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风道,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风道内;装配模块,所述装配模块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在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上贯穿所述装配模块,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通过设置装配模块,装配模块上设有用于安装风机组件的安装腔,风机组件安装于安装腔内,风机组件的装配稳定。

Description

壁挂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风机组件通过支架安装于机壳内,支架的结构强度相对较低,安装风机组件的安装不够稳,在跌落实验中,风机组件和支架很容易从机壳上脱离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机组件的安装稳定的壁挂式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风道,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风道内;装配模块,所述装配模块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在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上贯穿所述装配模块,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通过设置装配模块,装配模块上设有用于安装风机组件的安装腔,风机组件安装于安装腔内,风机组件的装配稳定。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装配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分隔出至少两个所述安装腔,所述隔板上连接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朝所述进风口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装配模块的上游,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所述第二换热段相连并朝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展开,所述分隔件延伸至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所述第二换热段之间,且所述分隔件的邻近所述换热器的部分的侧边形状与所述换热器的形状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段上位于下游的端部的外侧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段上位于下游的端部的外侧均设有接水盘,所述分隔件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靠近两个所述接水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隔板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相连;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与所述连接板相连并朝所述进风口延伸;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竖直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电辅热,所述电辅热设于所述装配模块上游,其中,所述分隔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电辅热让位的让位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部、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所述换热部沿所述装配模块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和所述第二支撑连接于所述换热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和所述第二支撑与所述装配模块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格栅板,所述格栅板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下游,所述格栅板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腔对应的格栅孔组,所述格栅孔组与所述风机组件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格栅板与所述装配模块相连,所述格栅板上设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沿所述格栅板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装配模块的靠近出风口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钉孔对应的第二螺钉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格栅板嵌设于所述装配模块的出风侧,所述格栅板的侧面设有第三螺钉孔,所述装配模块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钉孔对应的第四螺钉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格栅孔组包括多个格栅孔并构造成蜂窝状,所述格栅孔包括多边形孔和圆形孔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腔内周面上设有支撑部,所述风机组件沿所述安装腔的延伸方向抵接于所述支撑部上,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支撑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止抵于所述支撑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轮、第二风轮和驱动件,所述第一风轮的叶片旋向与所述第二风轮的叶片旋向相同或相反,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相连以驱动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之间填充有橡胶或海绵。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安装模块与分隔板和换热器的连接关系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格栅板与装配模块和换热器的装配关系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格栅板与装配模块和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机组件与安装模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壁挂式空调器100,
机壳10,进风口11,出风口12,
换热器20,换热部21,第一换热段211,第二换热段212,第一支撑22,第二支撑23,装配模块30,安装腔301,隔板31,第二螺钉孔32,第四螺钉孔33,支撑部34,
风机组件40,支撑框架41,第一风轮42,第二风轮43,
分隔件50,连接板51,竖直板52,加强板53,
接水盘60,电辅热70,
格栅板80,格栅孔组81,第一螺钉孔82,第三螺钉孔83,
导风板91,导风百叶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100,如图1所示,壁挂式空调器100大体可以包括:机壳10、换热器20、装配模块30和风机组件40。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机壳10内具有风道,机壳10上开设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换热器2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风道内,风机组件40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 11流向出风口12。换言之,换热器20可以是一部分设于风道内,也可以是整体均设于风道内,其中,风道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连通,这样,风机组件40驱动气流从进风口 11流入风道内随后从出风口12流出,从进风口11流进的气体可以经过换热器20换热后从出风口12流出,这样,可以实现制冷或制热。
此外,如图2结合图4、图5和图6所示,装配模块30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腔301,安装腔301在从进风口11到出风口12的方向上贯穿装配模块30,且安装腔301与进风口 11和出风口12连通,风机组件40安装于安装腔301内。也就是说,装配模块30可以是具有一个安装腔301,也可以是具有多个安装腔301,风机组件40安装于安装腔301内,风机组件40与安装腔301的数目对应。其中,安装腔301在从进风口11到出风口12的方向上贯穿装配模块30,将风机组件40安装于安装腔301内,这样,风机组件40运转时,气流从进风口11进入壳体内并从安装腔301的朝向进风口11的一侧进入安装腔301,经过风机组件40后从安装腔301的朝向出风口12的一侧流出安装腔301并从出风口12流出机壳10。换言之,安装腔301还起到了构成风道的一部分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风道的密封性,有利于提高出风稳定性。另外,将风机组件40安装于安装腔301内,由于安装腔 301的限制,风机组件40不易从装配模块30脱离,风机组件40的安装稳定,且装配模块 30还起到了防护风机组件40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风机组件40因跌落而发生损坏。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100,通过设置装配模块30,装配模块 30上设有用于安装风机组件40的安装腔301,风机组件40安装于安装腔301内,风机组件40的装配稳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装配模块30包括至少一个隔板31,至少一个隔板31分隔出至少两个安装腔301,隔板31上连接有分隔件50,分隔件50朝进风口11延伸。换言之,安装腔301包括沿装配模块3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相邻安装腔301由第一分隔板31间隔开。通过设置多个安装腔301,风机组件40包括与安装腔301对应的多个,这样,可以提高风量进而提高壁挂式空调器100的制冷效率。将相邻的安装腔301通过第一分隔板31间隔开,使得多个安装腔301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可以有效避免多个风机组件40抢风的情况出现,有利于提高出风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风机组件40抢风时,可能会出现涡流的情况,涡流在碎涡时还会发出噪音,且不同的风机组件40的风量不同,容易导致出风不均的情况。因此,本申请通过使用第一风隔板31将多个风机组件40间隔开,还能够起到降噪和均匀出风的作用。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3结合图5所示,换热器20设于装配模块30的上游,换热器20包括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相连并朝出风口12的方向展开,分隔件50延伸至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之间,且分隔件50的邻近换热器20的部分的侧边形状与换热器20的形状适配。这样,分隔件50 与隔板31相连并朝向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延伸,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被构造成靠近进风口1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的形状,分隔件 50延伸至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之间,且分隔件50的邻近换热器20的侧边的形状与换热器20的形状相适配,也即分隔件50的靠近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 的相对侧边在从进风口11到出风口12的方向上呈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保证各个风机组件40之间送风的独立性,更进一步地避免出现抢风的情况,同样的,还有利于使得出风更加均匀和降低噪音。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的靠近进风口11的一端也可以是彼此间隔的设置,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在从进风口11到出风口12的方向上还可以是相互平行的设置,分隔件50的靠近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的相对侧边的形状与第一换热段 211和第二换热段212的形状相适应。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分隔件50的靠近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的相对侧边分别与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贴合,这样,有利于提高密封性,降低噪音,使出风均匀。
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分隔件50的靠近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的相对侧边分别与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间隔开并邻近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设置,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结霜和防凝露。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换热段211上位于下游的端部的外侧以及第二换热段212上位于下游的端部的外侧均设有接水盘60,分隔件50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靠近两个接水盘60。换言之,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的远离进风口11 的一端的下方设有接水盘60,两个接水盘60的相对的侧边边缘靠近分隔件50的相对侧边,这样,避免了换热器20的下端漏风的情况出现,有利于提高相邻分隔件50和安装腔301 之间的密封性。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的远离进风口11的一端抵接于接水盘60上,且两个接水盘60的相对的外侧边缘与分隔件50抵接。这样,进一步地提高了相邻分隔件50和安装腔301之间的密封性。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分隔件50包括连接板51、竖直板52和加强板53,连接板51与隔板31的靠近进风口11的一端相连,竖直板52与连接板51相连并朝进风口 11延伸,加强板53分别与连接板51和竖直板52相连。通过设置加强板53,可以提高分隔件50的结构强度,提高分隔件50与隔板31的连接稳定性。有利地,连接板51与分隔板31的靠近进风口11的一端贴合,这样,增加了连接板51与分隔板31的接触面积,使得分隔件50的连接更加稳定。优选地,加强板53包括沿连接板5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分隔件50的结构强度。可选地,竖直板52的靠近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的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抵接。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壁挂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电辅热70,电辅热70 设于装配模块30上游,其中,分隔件50上设有用于对电辅热70让位的让位缺口。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运行初期,换热器20表面可能会结霜,通过设置电辅热70并将电辅热70设置于靠近第一换热器20和第二换热器20的内侧,电辅热70发热可以起到化霜的作用。在分隔件50上设有让位缺口以对电辅热70让位,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整体性,提高空调器的空间利用率。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换热器20包括换热部21、第一支撑22和第二支撑23,换热部21沿装配模块3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支撑22和第二支撑23连接于换热部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支撑22和第二支撑23与装配模块30相连。第一支撑22和第二支撑23用于支撑和连接换热部21,换热部21用于与空气进行换热,将换热部21设置成沿装配模块30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提高换热部2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换热效率。有利地,第一支撑22和第二支撑23沿垂直于换热部21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支撑22和第二支撑23适于封闭换热部21的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密封性,使出风更加均匀。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结合图4、图5和图7所示,壁挂式空调器100还包括格栅板80,格栅板80设于风机组件40的下游,格栅板80上设有与安装腔301对应的格栅孔组 81,格栅孔组81与风机组件40相对。通过设置格栅板80,格栅板80上具有与风机组件 40相对的格栅孔组81,一方面格栅板80可以作为隔离结构件对风机组件40进行有效防护,另一方面,格栅可对风机组件40起到限位作用,提高对旋风机组件40与安装模块安装的可靠性。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格栅板80与装配模块30相连,格栅板80上设有第一螺钉孔82,第一螺钉孔82沿格栅板80的厚度方向延伸,装配模块30的靠近出风口12 的端面上设有与第一螺钉孔82对应的第二螺钉孔32。换言之,第一螺钉孔82沿格栅板80 的厚度方向贯穿格栅板80,第二螺钉孔32与第一螺钉孔82对应并设于装配模块30的靠近出风口12的端面上,通过螺钉穿过第一螺钉孔82和第二螺钉孔32可以将格栅板80固定于装配模块30上。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格栅板80嵌设于装配模块30的出风侧,格栅板80的侧面设有第三螺钉孔83,装配模块30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三螺钉孔83对应的第四螺钉孔33。格栅板80嵌设于装配模块30上,可以提高格栅板80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格栅板80与装配模块30的整体性,在装配模块30的侧壁上设置第四螺钉孔33,在格栅板80的侧面上设置与第四螺钉孔33对应的第三螺钉孔83,通过在侧面设置螺钉连接格栅板80和装配模块30,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装配模块30与格栅板80的连接稳定性。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每个格栅孔组81包括多个格栅孔并构造成蜂窝状,格栅孔包括多边形孔和圆形孔中的至少一种。将每个格栅孔组81设置为蜂窝状,有利于出风均匀。其中,格栅孔可以是正多边形,也可以是非正多边形,还可以是圆形孔和椭圆形孔,举例而言,格栅孔被构造成正六边形或正五边形。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安装腔301内周面上设有支撑部34,风机组件40沿安装腔301的延伸方向抵接于支撑部34上。通过设置支撑部34,风机组件40止抵于支撑部34 上,支撑部34凸出于安装腔301的内壁面,也即支撑部34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风机组件40可以稳定的安装于安装腔301内。举例而言,支撑部34可以是多个凸出于安装腔 301的内壁面的支撑凸台和凸出于安装腔301的内壁面的支撑条中的至少一种。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支撑部34包括多个支撑条。多个支撑条沿环绕安装腔301的内壁面布置,这样,多个支撑条可以将风机组件40稳定支撑于安装腔301内。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风机组件40包括支撑框架41,支撑框架41止抵于支撑部34上。通过设置支撑框架41,支撑框架41止抵于支撑部34上,支撑框架 41可以方便风机组件40的安装。另外,通过设置支撑框架41,也可以使得风机组件40方便采用模块化组装的方式连接,提高风机组件40的安装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风机组件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轮42、第二风轮43和驱动件,第一风轮42的叶片旋向与第二风轮43的叶片旋向相同或相反,驱动件分别与第一风轮42和第二风轮43相连以驱动旋转。举例而言,第一风轮42的叶片的旋向与第二风轮43的叶片的旋向相反,或者,第一风轮42的叶片的旋向与第二风轮43的叶片的旋向相同。以第一风轮42的叶片的旋向与第二风轮43的叶片的旋向相同为例,第一风轮42和第二风轮43产生的气流旋向相反,两种气流旋相遇可以出现消旋、续航的现象,因此在转速比合理的情况下,风扇可以输出高风压、强劲力的风场,也可以输出大流量、远距离的风场。
具体而言,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40包含有两级风轮,其中第一风轮42 旋转会形成环向涡流状风流,当第一风轮42与第二风轮43同时旋转时,在第二风轮43的风场影响下,第一风轮42旋转形成的环向涡流状风流会出现消旋和续航的现象。而第一风轮42和第二风轮43的结构参数的不同、二者转速的不同,均会导致风流消旋、续航的结果不同。有的情况下,风扇会输出高风压、强劲力的风场,有的情况下风扇会输出大流量、远距离的风场。
有利地,第一风轮42和第二风轮43由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机构驱动,因此第一风轮 42和第二风轮43的转速比可以调节,这样使得在不同的转速比下,风机组件40可以输出特性不同的风场,从而丰富了风机组件40的输出风场类型,提升了用户使用满意度。由于风机组件40包括两级旋转方向相反且叶片弯曲方向相反的叶轮,不同的参数条件下,风扇可以输出高风压、强劲力的风场,也可以输出大流量、远距离的风场。由于二级风轮的驱动机构相互独立,使得风机组件40可获得可调可控的风场,提升了用户使用满意度。
综上,通过调整第一风轮42和第二风轮43的转速差,可以获得可调可控风场,从而使得风机组件40既能产生常规风扇旋转环量送风风场,也能产生具有平直束状聚焦的差异化送风风场。由此,风机组件40的出风能调成广角散柔风,也能调成平直束状强劲风,或者调成介于广角散柔风和平直束状强劲风之间的任意风。这里需要额外说明的是,广角柔散风的扩散角度较大,出风较为柔和,适用于空气对流要求较为缓慢的场合。而平直束状强劲风的扩散角较小,出风的风压较大,送风距离较远,适用于对流速度要求较为快速的场合。另外,前文的两者之间的任意风是指扩散角度位于广角散柔风、平直束状强劲风之间,出风的风压也位于两者之间的出风。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采用单一风口,即冷热出风口12,满足基本的制冷制热需求。在舒适性改善方面,通过导风板91调节出风角度或者采用无风感导风板91来实现风避人,满足进一步的舒适体验。或者采用微孔无风感等结构来将风进行打散,通过弱化吹风感来提高舒适性。这种无风感的形式,虽然可以实现冷风不吹人和柔化风感的作用,但是对于室内空气流动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冷风不吹人虽然可以起到循环气流的作用,但是循环冷风依然会带来过冷的不适感。本申请通过改变风机内核的出风结构,采用多个对旋风机单元来实现风感调节,有别与传统的导风板91舒适调节,可以从风的源头实现舒适控制,同时,采用对旋模块的差速控制,实现多种送风距离和风感调节,满足用户对舒适性的差异化需求。
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40与安装腔301的内壁面之间填充有橡胶或海绵。通过在风机组件40与安装腔301的内壁面之间填充橡胶或海绵,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降低空调器的噪音和保护风机组件40。有利地,风机组件40与格栅板80之间也填充有橡胶或海绵。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出风口12还设有导风板91,导风板91可枢转地与底盘相连以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2。通过设置导风板91,导风板91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对出风方向进行调节,使得空调器可以向不同的区域吹风,例如,在制冷时,需要避免气流直吹人体,通过调节导风板91以使得空调器向上吹风,提升用户满意度。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出风口12还设有用于导风的导风百叶92,导风百叶92可转动地与底盘相连,且导风百叶92设于导风板91和对旋风扇之间。通过设置导风百叶92,导风百叶92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对出风方向进行调节,进一步地提高空调器的出风方向的可选择性。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结合图2和图3所示,壁挂式空调器100包含有换热器20、电辅热70和风机组件40等基本结构,机壳10包括底盘和外壳,换热部21通过第一支撑 22和第二支撑23与安装模块固定连接,安装模块上设置有多个容纳腔,安装模块安装于底盘上,风机组件40固定安装于容纳腔内,风机组件40的前侧设置有格栅板80,格栅板 80通过螺钉孔安装位与底盘固定,一方面格栅板80可以作为隔离结构件,可以对风机组件40进行有效防护,另一方面,格栅板80可对风机组件40起到限位作用,提高风机组件 40与安装模块安装的可靠性。安装腔301之间设置有隔板31,风机组件40安装到位后,可以保证风道的密封性。除此之外,在换热器20的内侧,设置有分隔件50,防止不同风机组件40之间抢风,提高出风稳定性。以上安装模块结构还包括有电控盒安装位结构和出水喉结构,安装模块背部设置有出线凹槽结构,风机组件40的电源以及控制线通过线槽接出并引至电控盒,实现对风机增加的控制。
此外,在风机组件40与安装腔301配合接触面以及风机组件40与格栅板80接触面均留有1mm-5mm间隙(图中未示出),作为风机组件40的外侧减震部件让位腔体,如采用橡胶或者海绵等结构的填充,进而起到隔着降噪的效果。
本申请的安装模块采用模块化组装的形式,风机组件与安装模块采用腔体限位结构,无螺钉固接,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噪音传导,起到降噪作用。同时,风机组件之间的隔板结构设置,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风道,所述机壳上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风道内;
装配模块,所述装配模块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在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上贯穿所述装配模块,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分隔出至少两个所述安装腔,所述隔板上连接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朝所述进风口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装配模块的上游,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所述第二换热段相连并朝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展开,所述分隔件延伸至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所述第二换热段之间,且所述分隔件的邻近所述换热器的部分的侧边形状与所述换热器的形状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上位于下游的端部的外侧以及所述第二换热段上位于下游的端部的外侧均设有接水盘,所述分隔件的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靠近两个所述接水盘。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隔板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相连;
竖直板,所述竖直板与所述连接板相连并朝所述进风口延伸;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竖直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辅热,所述电辅热设于所述装配模块上游,
其中,所述分隔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电辅热让位的让位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部、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所述换热部沿所述装配模块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和所述第二支撑连接于所述换热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和所述第二支撑与所述装配模块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格栅板,所述格栅板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下游,所述格栅板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腔对应的格栅孔组,所述格栅孔组与所述风机组件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与所述装配模块相连,所述格栅板上设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沿所述格栅板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装配模块的靠近出风口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钉孔对应的第二螺钉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嵌设于所述装配模块的出风侧,所述格栅板的侧面设有第三螺钉孔,所述装配模块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钉孔对应的第四螺钉孔。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格栅孔组包括多个格栅孔并构造成蜂窝状,所述格栅孔包括多边形孔和圆形孔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周面上设有支撑部,所述风机组件沿所述安装腔的延伸方向抵接于所述支撑部上,
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支撑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止抵于所述支撑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轮、第二风轮和驱动件,所述第一风轮的叶片旋向与所述第二风轮的叶片旋向相同或相反,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相连以驱动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之间填充有橡胶或海绵。
CN201921387318.4U 2019-08-23 2019-08-23 壁挂式空调器 Active CN210688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7318.4U CN210688482U (zh) 2019-08-23 2019-08-23 壁挂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7318.4U CN210688482U (zh) 2019-08-23 2019-08-23 壁挂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8482U true CN210688482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3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7318.4U Active CN210688482U (zh) 2019-08-23 2019-08-23 壁挂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8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9949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07166511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247521A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954619B (zh) 桌面空调
CN210511924U (zh) 空调器
CN201129804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101726080B (zh) 空调
CN109780708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88482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108266809A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09819683U (zh) 空调柜机
CN112303733A (zh) 空调器
CN21014162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319901U (zh) 散风组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688489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1182273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12842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539529B (zh) 风道件、风机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N10841348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8565572U (zh) 一种风管机
CN21182271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03683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9103175U (zh) 空调器
CN216203932U (zh) 一种新型凉霸风扇
CN214837367U (zh) 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