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8489U - 壁挂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壁挂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88489U CN210688489U CN201921388755.8U CN201921388755U CN210688489U CN 210688489 U CN210688489 U CN 210688489U CN 201921388755 U CN201921388755 U CN 201921388755U CN 210688489 U CN210688489 U CN 2106884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assembly
- air outlet
- air
- air conditioner
- wi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所述壁挂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风道,所述机壳上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组件适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其中,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底部,且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相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通过将出风口设置于机壳的底部,并将风机组件设置为与出风口相对的形式,可以减薄机身,提高壁挂式空调器的整体性,减小整机尺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出风口设于机壳的前面,风机组件朝向出风口吹风,当风机组件沿轴线方向送风时,会增大空调器的沿前后方向的厚度尺寸,不利于空调器的减薄机身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身厚度较小的壁挂式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风道,所述机壳上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组件适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其中,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底部,且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通过将出风口设置于机壳的底部,并将风机组件设置为与出风口相对的形式,可以减薄机身,提高壁挂式空调器的整体性,减小整机尺寸。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往下的方向上向前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在沿前后方向的投影中,至少一部分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左或向右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四个,其中,位于最左侧的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左倾斜,位于最右侧的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右倾斜,位于中间部分的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沿铅垂线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轮、第二风轮和驱动件,所述第一风轮的叶片旋向与所述第二风轮的叶片旋向相同或相反,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相连以驱动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被构造成模块化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下游,所述出风格栅上设有格栅孔组,所述格栅孔组与所述风机组件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格栅孔组包括多个格栅孔并构造成蜂窝状,所述格栅孔包括多边形孔和圆形孔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出风格栅之间填充有橡胶或海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还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枢转地与所述机壳相连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还设有用于导风的导风百叶,所述导风百叶可转动地与机壳相连,且所述导风百叶设于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风机组件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图5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壁挂式空调器100,
机壳10,进风口11,出风口12,
换热器20,
风机组件30,第一风轮31,第二风轮32,
格栅板40,格栅孔组41,
导风板51,导风百叶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器100,如图1、图2、图4 和图6所示,壁挂式空调器100大体可以包括:机壳10、换热器20和风机组件30。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10内具有风道,机壳10上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换热器2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之间,风机组件30设于机壳10内,风机组件30适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1流向出风口12。换言之,换热器20可以是一部分设于风道内,也可以是整体均设于风道内,其中,风道与进风口 11和出风口12连通,这样,风机组件30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1流入风道内随后从出风口 12流出,从进风口11流进的气体可以经过换热器20换热后从出风口12流出,这样,可以实现制冷或制热。
其中,如图1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出风口12设于机壳10的底部,风机组件 30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风机组件30与出风口12相对。风机组件30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风机组件30适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1流向出风口12,且风机组件30与出风口12相对,换言之,风机组件30的出风方向与出风口12相对,风机组件30位于换热器 20的下方,也即风机组件30沿其轴线方向出风。这样,将出风口12设于机壳10的底部,且风机组件30沿其轴线方向向出风口12吹风,有利于减薄机身沿前后方向的厚度,减小整机尺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100,通过将出风口12设置于机壳10的底部,并将风机组件30设置成与出风口12相对的形式,可以减小机身沿前后方向的厚度尺寸,有利于壁挂式空调器100的减薄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风机组件30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往下的方向上向前倾斜延伸。考虑到空调器的送风范围问题,将风机组件30的中心轴线设置为在从上往下的方向上向前倾斜延伸,也即风机组件30的送风方向是向前向下送风,这样,可以增加水平送风距离,提高送风范围。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风机组件30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在沿前后方向的投影中,至少一部分风机组件30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左或向右倾斜。在本申请中,“多个”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即风机组件30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在沿前后方向的投影中,至少一部分风机组件30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左或向右倾斜,也即至少一部分风机组件30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左或向右吹风,这样,可以增加空调器沿左右方向的送风广度。举例而言,一部分风机组件30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左吹风,或者一部分风机组件30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右吹风,或者其中一部分风机组件30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左吹风,一部分风机组件 30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右吹风。优选地,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一部分风机组件30向前和向左吹风,或者一部分风机组件30向前和向右吹风。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空调器的送风范围。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结合图4所示,风机组件30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四个,其中,位于最左侧的所述风机组件30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左倾斜,位于最右侧的所述风机组件30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右倾斜,位于中间部分的风机组件30的中心轴线沿铅垂线延伸。也即位于最右侧的风机组件30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右吹风,位于最右侧的风机组件30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左吹风,其中,铅垂线为与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即位于中间部分的风机组件30向前和向下或向下吹风。这样,壁挂式空调器的送风范围较大。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结合图4和图6所示,风机组件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轮31、第二风轮32和驱动件,第一风轮31的叶片旋向与第二风轮32的叶片旋向相同或相反,所述驱动件分别与第一风轮31和第二风轮32相连以驱动旋转。
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轮31、第二风轮32和驱动件,第一风轮31的叶片旋向与第二风轮32的叶片旋向相同或相反,驱动件分别与第一风轮31和第二风轮32相连以驱动旋转。举例而言,第一风轮31的叶片的旋向与第二风轮32的叶片的旋向相反,或者,第一风轮31的叶片的旋向与第二风轮32的叶片的旋向相同。以第一风轮31的叶片的旋向与第二风轮32的叶片的旋向相同为例,第一风轮31和第二风轮32 产生的气流旋向相反,两种气流旋相遇可以出现消旋、续航的现象,因此在转速比合理的情况下,风扇可以输出高风压、强劲力的风场,也可以输出大流量、远距离的风场。
具体而言,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组件30包含有两级风轮,其中第一风轮31 旋转会形成环向涡流状风流,当第一风轮31与第二风轮32同时旋转时,在第二风轮32的风场影响下,第一风轮31旋转形成的环向涡流状风流会出现消旋和续航的现象。而第一风轮31和第二风轮32的结构参数的不同、二者转速的不同,均会导致风流消旋、续航的结果不同。有的情况下,风扇会输出高风压、强劲力的风场,有的情况下风扇会输出大流量、远距离的风场。
有利地,第一风轮31和第二风轮32由两个相互独立的驱动机构驱动,因此第一风轮 31和第二风轮32的转速比可以调节,这样使得在不同的转速比下,风机组件30可以输出特性不同的风场,从而丰富了风机组件30的输出风场类型,提升了用户使用满意度。由于风机组件30包括两级旋转方向相反且叶片弯曲方向相反的叶轮,不同的参数条件下,风扇可以输出高风压、强劲力的风场,也可以输出大流量、远距离的风场。由于二级风轮的驱动机构相互独立,使得风机组件30可获得可调可控的风场,提升了用户使用满意度。
综上,通过调整第一风轮31和第二风轮32的转速差,可以获得可调可控风场,从而使得风机组件30既能产生常规风扇旋转环量送风风场,也能产生具有平直束状聚焦的差异化送风风场。由此,风机组件30的出风能调成广角散柔风,也能调成平直束状强劲风,或者调成介于广角散柔风和平直束状强劲风之间的任意风。这里需要额外说明的是,广角柔散风的扩散角度较大,出风较为柔和,适用于空气对流要求较为缓慢的场合。而平直束状强劲风的扩散角较小,出风的风压较大,送风距离较远,适用于对流速度要求较为快速的场合。另外,前文的两者之间的任意风是指扩散角度位于广角散柔风、平直束状强劲风之间,出风的风压也位于两者之间的出风。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采用单一风口,即冷热出风口12,满足基本的制冷制热需求。在舒适性改善方面,通过导风板51调节出风角度或者采用无风感导风板51来实现风避人,满足进一步的舒适体验。或者采用微孔无风感等结构来将风进行打散,通过弱化吹风感来提高舒适性。这种无风感的形式,虽然可以实现冷风不吹人和柔化风感的作用,但是对于室内空气流动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冷风不吹人虽然可以起到循环气流的作用,但是循环冷风依然会带来过冷的不适感。本申请通过改变风机内核的出风结构,采用多个对旋风机单元来实现风感调节,有别与传统的导风板51舒适调节,可以从风的源头实现舒适控制,同时,采用对旋模块的差速控制,实现多种送风距离和风感调节,满足用户对舒适性的差异化需求。
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0被构造成模块化结构。将风机组件30构造成模块化结构,可以方便风机组件30的组装,提高壁挂式空调器100的生产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空调器包括出风格栅40,出风格栅40设于风机组件30的下游,所述出风格栅40上设有格栅孔组41,所述格栅孔组41 与风机组件30相对。通过设置出风格栅40,出风格栅40上具有与风机组件30相对的格栅孔组41,一方面出风格栅40可以作为隔离结构件对风机组件30进行有效防护,另一方面,格栅可对风机组件30起到限位作用,提高风机组件30安装的可靠性。此外,气流穿过格栅孔组41流出,格栅孔组41还起到了整流的作用,使得空调器出风更加均匀。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个格栅孔组41包括多个格栅孔并构造成蜂窝状,格栅孔包括多边形孔和圆形孔中的至少一种。将每个格栅孔组41设置为蜂窝状,有利于出风均匀。其中,格栅孔可以是正多边形,也可以是非正多边形,还可以是圆形孔和椭圆形孔,举例而言,格栅孔被构造成正六边形或正五边形。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0与所述出风格栅40之间填充有橡胶或海绵。通过在风机组件30与出风格栅40之间填充橡胶或海绵,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降低空调器的噪音和保护风机组件30。有利地,风机组件30与出风格栅40之间也天中有橡胶或海绵。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7所示,出风口12还设有导风板51,导风板51可枢转地与机壳10相连以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2。通过设置导风板51,导风板51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对出风方向进行调节,使得空调器可以向不同的区域吹风,例如,在制冷时,需要避免气流直吹人体,通过调节导风板51以使得空调器向上吹风,提升用户满意度。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出风口12还设有用于导风的导风百叶52,导风百叶52可转动地与机壳10相连,且导风百叶52设于导风板51和对旋风扇之间。通过设置导风百叶52,导风百叶52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对出风方向进行调节,进一步地提高空调器的出风方向的可选择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风道,所述机壳上设有连通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组件适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
其中,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底部,且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出风口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往下的方向上向前倾斜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在沿前后方向的投影中,至少一部分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左或向右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四个,其中,位于最左侧的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左倾斜,位于最右侧的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向右倾斜,位于中间部分的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线沿铅垂线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轮、第二风轮和驱动件,所述第一风轮的叶片旋向与所述第二风轮的叶片旋向相同或相反,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风轮和所述第二风轮相连以驱动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被构造成模块化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下游,所述出风格栅上设有格栅孔组,所述格栅孔组与所述风机组件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格栅孔组包括多个格栅孔并构造成蜂窝状,所述格栅孔包括多边形孔和圆形孔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出风格栅之间填充有橡胶或海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还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枢转地与所述机壳相连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还设有用于导风的导风百叶,所述导风百叶可转动地与机壳相连,且所述导风百叶设于所述导风板和所述风机组件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88755.8U CN210688489U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壁挂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88755.8U CN210688489U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壁挂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88489U true CN210688489U (zh) | 2020-06-05 |
Family
ID=70903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88755.8U Active CN210688489U (zh) | 2019-08-23 | 2019-08-23 | 壁挂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88489U (zh) |
-
2019
- 2019-08-23 CN CN201921388755.8U patent/CN2106884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10615B (zh) | 空调器 | |
CN103322618B (zh) | 立式空调 | |
CN106403231A (zh) |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208536142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9763295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9442575B (zh) | 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8936310U (zh) | 空调器 | |
CN212319901U (zh) | 散风组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5137664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0688489U (zh) | 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8286745A (zh)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208765087U (zh) | 空调器 | |
CN209558507U (zh) | 出风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15164281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15183329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08765084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8536152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7394984U (zh) |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4752142B2 (ja) | 空気調和機用室内機 | |
CN107906594A (zh) |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511727U (zh) | 散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 |
CN208936296U (zh) | 空调器 | |
CN107883558A (zh) |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7631459A (zh) |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688677U (zh) | 天花机的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天花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