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7718U -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7718U
CN210687718U CN201920773038.0U CN201920773038U CN210687718U CN 210687718 U CN210687718 U CN 210687718U CN 201920773038 U CN201920773038 U CN 201920773038U CN 210687718 U CN210687718 U CN 210687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hinge
connecting bracket
tripod head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730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天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SZ DJI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730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7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7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7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包括手柄,呈竖直杆状;第一电机,安装于手柄上,用于驱动负载沿第一电机轴转动;第一连接支架,一端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一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负载沿第二电机轴转动;第二连接支架,一端与第二电机连接;第三电机,与第二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负载沿第三电机轴转动;承载结构,与第三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第一铰接结构,铰接于第一电机与第一连接支架;控制组件,安装于手柄上;其中,第一连接支架沿铰接处转动,以使手持云台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第二电机、第三电机以及第一铰接结构位于手柄的同一侧。上述手持云台折叠后体积小巧,折叠收纳操作简单,方便携带。

Description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云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背景技术
手持拍摄装置例如手机等在进行视频或图像拍摄时,用户的身体或手臂容易抖动,所拍摄的画面会相应出现抖动或模糊。因而,在用户使用手持拍摄装置进行作业拍摄时,通常会采用手持云台对手持拍摄装置进行固定,以对手持拍摄装置拍摄时调节拍摄角度以及稳定保持于确定的拍摄角度。然而目前的手持云台体积较大,且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体积大小相同,不方便携带和收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手持云台,旨在实现手持云台不使用时,能够折叠起来,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包括:
手柄,呈竖直杆状;
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手柄上,用于驱动负载沿第一电机轴转动;
第一连接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负载沿第二电机轴转动;
第二连接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
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负载沿第三电机轴转动;
承载结构,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用于承载所述负载;
第一铰接结构,铰接于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
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手柄上,用于对所述手持云台或所述负载执行控制功能;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支架沿铰接处转动,以使所述手持云台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以及所述第一铰接结构位于所述手柄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第一电机与第一连接支架铰接。在手持云台不使用时,可以将第一连接支架沿铰接处转动,以使得手持云台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第二电机、第三电机以及第一铰接结构位于手柄的同一侧,从而减少了手持云台的整体体积,手持云台的占用空间小,方便用户收纳和携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在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手持云台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手持云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连接支架沿铰接处叠合,第三电机未沿铰接处叠合;
图5是图4中手持云台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手持云台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手持云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三电机沿铰接处叠合;
图8是图7中手持云台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手柄、第一电机和第一铰接部;
图10是图1中手持云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二铰接部、第一连接支架、第二电机、第二连接支架、第二铰接结构、第三电机和承载结构;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部分剖视图,其中示出了第一转轴组件、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和第一连接支架。
图12是图11中手持云台的第一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手持云台的第二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手柄、第一电机、第一铰接部、第一转轴组件、第二铰接部和第一连接支架;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的部分剖视图,其中示出了第一锁紧机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手持云台;110、手柄;111、手柄本体;112、配合部;121、第一电机;122、第二电机;123、第三电机;130、第一连接支架;131、支架本体;132、第一曲面部;133、第二曲面部;134、侧部;140、第二连接支架;150、承载结构;151、主体部;152、夹持部;
160、第一铰接结构;161、第一铰接部;1611、第一连接孔;162、第二铰接部;1621、第二连接孔;163、第一转轴组件;1631、第一锁紧机构;16311、第一限位孔;16312、第二弹性件;16313、第二限位孔;16314、定位部;1632、第一转轴;1633、第一锁紧件;1634、第二锁紧件;1635、凸起结构;16351、凸起最高点;16352、凸起最低点;1636、凹陷结构;16361、凹陷最低点;1637、第一弹性件;
170、第二铰接结构;171、第三铰接部;1711、子铰接部;172、第四铰接部;173、第二转轴组件;180、收容空间;190、控制组件;191、操作部;
200、负载;300、手机;Y、第一电机轴;P、第二电机轴;R、第三电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云台100可包括手柄110、以及与手柄110连接的增稳云台机构,该增稳云台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21、第二电机122、第三电机123、连接支架和铰接结构。该增稳云台不仅能够与手柄110可拆卸的连接,还可以与其它载具可拆卸的连接,例如,无人飞行器、车辆、地面遥控载具等。该增稳云台机构可以与上述载具快速连接,使得该增稳云台机构能够在不同的载具间进行更换,例如,该增稳云台机构可以在无人飞行器与手柄110之间进行更换,或者该增稳云台可以在地面遥控载具与手柄110之间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手持云台100具有折叠功能,可以在使用展开状态和折叠收纳状态之间切换。,当手持云台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各电机可以从上电模式直接切换到掉电模式。相反,当手持云台从收纳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各电机可以从掉电模式切换至上电模式直接使用。例如,手持云台从展开使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此时两连接支架进行相对转动,当两连接支架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一定角度时,第一电机121、第二电机122、第三电机123中的其中至少一个从上电模式切换至掉电模式。
其中,两连接支架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一定角度可以是小于90度、80度、70度或者45度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第一电机121、第二电机122、第三电机123中的至少一个从上电模式切换至掉电模式,可以只有第一电机121或只有第二电机122或只有第三电机123从上电模式切换至掉电模式。当然还可以是其中两个电机从上电模式切换至掉电模式,例如第一电机121和第二电机122或第一电机121和第三电机122或第二电机122和第三电机123;当然还可以是三个电机全部从上电模式切换至掉电模式。
由此,在手持云台从展开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收纳状态时,电机从上电模式直接切换至掉电模式,或者在手持云台从折叠收纳状态转换到展开使用状态时,电机从掉电模式直接切换至上电模式,不仅可以节省手持云台的电池电量,同时还更有利于用户对手持云台进行便捷操作。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100,用于搭载负载200,从而调节负载200的位置以及朝向,进而满足多种场景的作业需求。在一实施例中,手持云台100还能够通过转动补偿上述负载200受到的振动,从而起到稳定平衡上述负载200的作用,使得该负载200能够工作在较佳的姿态,进而获取更加精确的信息。
其中,上述负载200可以为成像装置、移动终端、传感器等中的其中一种。成像装置可以为摄像机、相机、超声波成像装置、红外成像装置、成像镜头等图像获取装置。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传感器可以为姿态传感器,例如角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可以理解的,成像装置也可以是某些移动终端,例如成像装置为具有录像和拍照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当然,也可以说,移动终端还可以为某些成像装置。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以负载为具有录像和拍照功能的手机300进行示例说明,用户通过上述手持云台搭载手机300进行拍摄作业。手持云台为手机300增稳或控制手机300的姿态。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手持云台100包括手柄110、第一电机121、第一连接支架130、第二电机122、第二连接支架140、第三电机123、承载结构150和第一铰接结构160。
请参阅图9,手柄110大致呈竖直杆状,用于供用户握持及操控手持云台100。具体的,手柄110包括手柄本体111和配合部112。其中,手柄本体111与第一电机121连接。配合部112设于手柄本体111的一侧。当手持云台100处于折叠状态时,配合部112用于与第一连接支架130配合。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21安装于手柄110上,第一连接支架130的一端与第一电机121连接,第二电机122与第一连接支架13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支架140的一端与第二电机122连接。第三电机123与第二连接支架14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机121与第一连接支架130通过第一铰接结构160铰接。在手持云台100不使用时,可以将第一连接支架130沿铰接处转动,使得手持云台100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第二电机122、第三电机123和第一铰接结构160分别位于手柄110的同一侧,从而减少了手持云台100的整体体积,手持云台100的占用空间小,方便用户收纳和携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电机121用于驱动负载200沿第一电机轴Y转动。具体的,手柄110和第一连接支架130均连接于第一电机121上。第一连接支架130的一端与第一电机121连接,第一连接支架130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122连接。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手柄110连接于第一电机121的定子,第一连接支架130连接于第一电机121的转子,第一电机121的转子相对于第一电机121的定子绕第一电机轴Y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支架130、第二电机122、第二连接支架140、第三电机123和负载200绕上述手持云台100的第一电机轴Y转动。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8,第二电机122用于驱动负载200沿第二电机轴P转动。具体的,第二电机122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支架130,第二电机12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支架140。第二连接支架140背离第二电机122的一端与第三电机123连接。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支架130连接于第二电机122的定子,第二连接支架140连接于第二电机122的转子,第二电机122的转子相对第二电机122的定子转动的同时,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支架140、第三电机123和负载200绕上述手持云台100的第二电机轴P转动。
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三电机123用于驱动负载200沿第三电机轴R转动。第三电机123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支架140,第三电机123的另一端可以直接连接用于装设并固定负载200的承载结构150,承载结构150与第三电机123的转子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二连接支架140连接于第三电机123的定子,承载结构150连接于第三电机123的转子,第三电机123的转子相对第三电机123的定子转动时,承载结构150和负载200能够绕手持云台100的第三电机轴R。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承载结构150用于承载具有拍摄功能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300,该承载结构150可以为夹持结构,在一实施方式中,承载结构150包括主体部151和夹持部152,主体部151与第三电机123的转子连接。其中,主体部151用于与手机300的背面部分抵接,夹持部152用于将手机300固定在主体部151上。为了便于装设不同尺寸的手机300,夹持部152的夹持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例如,该夹持部15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活动卡爪配合夹持手机300,其中,夹持部152可以通过齿轮与齿条等方式配合进行调节夹持尺寸。具体的,该承载结构150还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滑槽(未标示),从而方便手机300从滑槽装设至承载结构150。
在另一实施例中,承载结构150可以包括成像装置,例如,成像镜头、带有镜头的相机等。本实施例以成像镜头为例进行说明。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承载结构150包括活动部和固定部,活动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使活动部可向固定部合拢或从固定部分离。可以通过锁紧件例如锁扣结构实现活动部与固定部的合拢或分离。活动部与固定部的形状与成像镜头适配,当活动部与固定部合拢时,可以将成像镜头卡紧从而固定于手持云台100上。当需要将成像镜头拆卸时,操作锁紧件,使得活动部与固定部分离,从而将成像镜头松开,以方便从手持云台100上拆下镜头。进一步地,该成像镜头可以是方形镜头,圆形镜头,不规则形状镜头等。此外,成像镜头的大小和型号亦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负载200可以绕第一电机轴Y、第二电机轴P和第三电机轴R摆动,因而手持云台100可以在三个不同的轴向上为负载200增稳或控制负载200的姿态,使得负载200能够保持在较佳和较多的工作状态。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21可以为偏航(YAW)电机,相应的,第一电机轴Y为偏航(YAW)电机轴。第二电机122可以为俯仰(PITCH)电机,相应的,第二电机轴P为俯仰(PITCH)电机轴。第三电机123可以为横滚(ROLL)电机,相应的,第三电机轴R为横滚(ROLL)电机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机轴Y与第二电机轴P之间大致垂直,第一电机轴Y与第三电机轴R大致垂直。其中,大致垂直是指两个电机轴之间的夹角为85°-95°。第二电机轴P与第三电机轴R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例如为5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机轴Y、第二电机轴P和第三电机轴R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设置为任意其他合适的排布,例如第一电机轴Y与第二电机轴P非正交。
在一实施例中,当手持云台100为折叠状态时,第二电机轴P的轴线与手柄本体111大致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机轴P的轴线与手柄本体111可以设置为任意其他合适排布,例如第二电机轴P的轴线与手柄本体111非正交。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21可以控制负载200在偏航方向的姿态,第二电机122可以控制负载200在俯仰方向的姿态,第三电机123可以控制负载200在横滚方向的姿态,从而使得手持云台100能够为负载200实现三轴增稳和姿态控制,使得负载200保持在较佳的姿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轴Y、第二电机轴P和第三电机轴R都是手持云台100实际存在的转轴,图2中所示的虚线,是第一电机轴Y、第二电机轴P和第三电机轴R的轴线。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铰接结构160铰接于第一电机121与第一连接支架130。第一铰接结构160能够使第一连接支架130相对第一电机121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动。可以理解的,为了使用需要,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还可以设置其他中间状态。具体的,第一连接支架130沿铰接处转动的转动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示例性的,第一连接支架130沿铰接处转动的转动角度为135°-215°。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支架130的转动角度可以为18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支架130的转动角度也可以是135°、215°或两个角度之间任意其他适宜角度。
请参阅图1和图2,当手持云台100为展开状态时,第二电机122、第一铰接结构部160和第三电机123在手柄110纵截面上的投影依次排列布置。其中,手柄110纵截面是指在手柄110长度方向的截面。即,第二电机122、第一铰接部161和第三电机123在手柄110纵截面上的投影依次排列布置,当第一连接支架130沿铰接处转动,使得手持云台100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减少的手持云台100的整体体积,方便用户收纳和携带。
为了有效减少的手持云台100的整体体积,当手持云台100为折叠状态时,第二电机轴P与第三电机轴R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任意合适排列布置,从而方便用户收纳和收纳。请参阅图4至图8,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手持云台100为折叠状态时,第二电机轴P的轴线与第三电机轴R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例如50°。
请参阅图4至图8,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手持云台100为折叠状态时,第二电机轴P的轴线与第三电机轴R的轴线大致平行。其中,大致平行是指第二电机轴P的轴线与第三电机轴R的轴线的夹角为0°-10°,例如0°、10°或二者之间任意一个角度。
请参阅图2和图4,第一铰接结构160包括第一铰接部161、第二铰接部162和第一转轴组件163。第一铰接部161从第一电机121的外周缘向外延伸。第二铰接部162从第一连接支架130朝向第一电机121的一端延伸。第一转轴组件163连接于第一铰接部161与第二铰接部162,用于铰接第一电机121和第一连接支架13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161从第一电机121的侧周缘向外延伸而出,与第一铰接部161设于第一电机121的其他位置相比,上述第一铰接部161既能够与第二铰接部162配合使第一连接支架130能够沿铰接处转动,又能够相对减小手持云台100在折叠状态下的整体体积。
第一铰接部161和第二铰接部162可以设置于第一转轴组件163的任意合适位置,只要第一铰接部161、第二铰接部162和第一转轴组件163配合能够实现第一电机121和第一连接支架130铰接连接即可。例如,第一铰接部161位于第一转轴组件163的端部,第二铰接部162位于第一转轴组件163的中部。又如,第一铰接部161位于第一转轴组件163的中部,第二铰接部162位于第一转轴组件163的端部。再如,第一铰接部161位于第一转轴组件163的一端,第二铰接部162位于第一转轴组件163的另一端。
第一铰接部161和第二铰接部162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任意合适数量,例如,第一铰接部16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铰接部16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铰接部162沿第一连接支架130的同一端间隔延伸。两个第二铰接部162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组件163的两端,第一铰接部161设置于第一转轴组件163的中部或靠近中部的位置。
请参阅图9和图10,第一铰接部161在沿第一转轴组件163的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611。第二铰接部162在沿第一转轴组件163的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621,第二连接孔1621与第一连接孔1611配合。第一转轴组件163穿设第一连接孔1611和第二连接孔1621,以铰接第一铰接部161与第二铰接部162,从而实现第一电机121和第一连接支架130铰接连接。第一连接孔1611和第二连接孔1621的形状可以设计为任意合适形状,例如方形孔、圆形孔、其他规则形状的孔或不规则形状的孔等,只要与第一转轴组件163适配能够实现第一电机121和第一连接支架130铰接连接即可。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手持云台100还包括铰接于第二连接支架140与第三电机123之间的第二铰接结构170。第二铰接结构170能够使第三电机123相对第二连接支架140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动。可以理解的,为了使用需要,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还可以设置其他中间状态。第三电机123沿铰接处转动的转动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具体的,第三电机123沿铰接处转动的转动角度为100°-150°。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三电机123的转动角度可以为13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电机123的转动角度也可以是100°、150°或两个角度之间任意其他适宜角度。
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支架130和第三电机123沿铰接处转动,使手持云台100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承载结构150设于手柄本体111与第三电机123之间。具体的,当手持云台100为折叠状态时,手柄本体111、承载结构150与第三电机123沿第三电机123的轴向依次设置。
请参阅图4,具体的,第二铰接结构170包括第三铰接部171、第四铰接部172和第二转轴组件173。其中,第三铰接部171从第二连接支架140背离第二电机122的一端延伸。第四铰接部172从第三电机123的外周缘向外延伸。第二转轴组件173连接于第三铰接部171与第四铰接部172,用于铰接第二连接支架140与第三电机123。
其中,第四铰接部172可以从第三电机123外周缘的任意合适位置向外延伸,只要能够与第三铰接部171、第二转轴组件173铰接配合即可。示例性的,第四铰接部172从第三电机123的侧周缘向外延伸,且第四铰接部172与第二连接支架140上的第三铰接部171的位置对应。
可以理解的,第三铰接部171和第四铰接部172可以设置于第二转轴组件173的任意合适位置,只要第三铰接部171、第四铰接部172和第二转轴组件173配合能够实现第二连接支架140和第三电机123铰接连接即可。例如,第三铰接部171位于第二转轴组件173的端部,第四铰接部172位于第二转轴组件173的中部。又如,第三铰接部171位于第二转轴组件173的中部,第四铰接部172位于第二转轴组件173的端部。再如,第三铰接部171位于第二转轴组件173的一端,第四铰接部172位于第二转轴组件173的另一端。
请参阅图4,可以理解的,第三铰接部171可以设置为任意合适的结构,只要能够与第四铰接部172配合,能够实现第二连接支架140与第三电机123铰接即可。示例性的,第三铰接部171包括子铰接部1711。子铰接部171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任意合适数值,例如两个、三个或者更多。当子铰接部171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子铰接部1711沿第二转轴组件173的轴向间隔设置。具体的,子铰接部1711凸设于第二连接支架140上,子铰接部1711与第四铰接部172铰接,从而铰接第二连接支架140与第三电机123。
其中,第二转轴组件173的结构可以为任意合适的结构,只要第三铰接部171、第四铰接部172和第二转轴组件173配合能够实现第二连接支架140和第三电机123铰接连接即可。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转轴组件173的结构与第一转轴组件163的结构大致相同。
请参阅图6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130具有支架本体131、第一曲面部132和第二曲面部133。
其中,支架本体1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机121和第二电机122。在一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31大致为长条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31可以设置为其他任意合适形状,例如L形等。
第一曲面部132设于支架本体131的一侧。第二曲面部133与第一曲面部132设置于支架本体131的两侧。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曲面部133与第一曲面部132设置于支架本体131的相对两侧。第二曲面部133的弯曲方向与第一曲面部132的弯曲方向大致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曲面部133的弯曲方向与第一曲面部132的弯曲方向也可以不相同,只要当手持云台100为折叠状态时,第一曲面部132能够与手柄110的配合部112配合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当手持云台100为折叠状态时,第一曲面部132与手柄110部分抵接。具体的,当手持云台100为折叠状态时,第一曲面部132与手柄110的配合部112部分抵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手持云台100为折叠状态时,第一曲面部132与手柄110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当手持云台100为折叠状态时,配合部112与第一曲面部132至少部分抵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配合部112与第一曲面部132也可以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130还包括侧部134,该侧部134连接于第一曲面部132与第二曲面部133。第一连接支架130的宽度小于承载结构150的夹持宽度,以使手持云台100为折叠状态时,夹持部152能够位于第一连接支架130的侧部,承载结构150的主体部151与第二曲面部133相对设置(即面对面设置),从而减小手持云台100折叠后的整体体积。
在一实施例中,当手持云台100为折叠状态时,承载结构150与第二曲面部133至少部分抵接。具体的,承载结构150的主体部151与第二曲面部133部分抵接。可以理解的,主体部151也可以与第二曲面部133间隔设置。承载结构150的夹持部152可以与第一连接支架130的侧部134部分抵接或间隔设置。承载结构150的夹持部152可以与手柄110的配合部112部分抵接或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6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曲面部133、第二电机122和第二连接支架140围合形成用于部分收容承载结构150的收容空间180,如此,当手持云台100折叠后,承载结构能够收容于收容空间180,从而减小手持云台100的整体体积,便于收纳和携带。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承载结构150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间180,夹持部152位于第一连接支架130的侧部134,以进一步减小手持云台100的整体体积。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收容空间180也可以由包括第二曲面部133和第二连接支架140结构围合形成。
第二连接支架140可以设计为任意合适的结构和形状。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8、图10,第二连接支架140的形状呈柱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130与第二连接支架140大致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130与第二连接支架140也可以非正交。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161与第一电机121的连接部位,第二铰接部162与第一连接支架130,第一连接支架130与第二电机122的连接部位,第二连接支架140与第二电机122的连接部位,第二连接支架140与第三铰接部171,第四铰接部172与第三电机123的连接部位,承载结构150与第三电机123的连接部位可以为一体结构,如此,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方便组装,进一步提高手持云台100的生产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161与第一电机121的连接部位,第二铰接部162与第一连接支架130,第一连接支架130与第二电机122的连接部位,第二连接支架140与第二电机122的连接部位,第二连接支架140与第三铰接部171,第四铰接部172与第三电机123的连接部位,承载结构150与第三电机123的连接部位也可以分体成型。
请参阅图,9,手持云台100还包括设于手柄110上的控制组件190,用于对手持云台100和/或负载200执行控制功能。具体的,控制组件190包括操作部191和控制器(图未示),操作部191设于手柄110上,用于接收输入信息。控制器设于手柄110内部,用于根据该输入信息执行相应操作。
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部191输入信息,控制器根据输入信息控制手持云台100,从而改变负载200的姿态。示例性的,使用手持云台100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部191输入信息从而确定负载200工作的预设姿态,使得负载200能够达到预设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操作部191也可以对负载200执行控制功能,如开始或停止拍照与摄像功能,执行照片翻页、播放视频或照片等功能,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体验度。
当需要将处于图1或图2所示的位于展开状态的手持云台切换为图7或图8所示的折叠状态时,施加外力使得第一连接支架130绕第一转轴组件163朝向靠近手柄110的配合部112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一连接支架130部分抵接配合部112。此时,第一转轴组件163、第二电机122和第三电机123位于手柄110的同一侧。进一步施加外力使得第三电机123绕第二转轴组件173朝向靠近第一连接支架130的第二曲面部133的方向转动,使得承载结构150的主体部151与第二曲面部133相对设置,第三电机123的轴线与第二电机122的轴线大致平行,手持云台100处于折叠状态且状态被锁固,手持云台100的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
请再次参阅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铰接结构170也可以省略。第一连接支架130沿铰接处转动,以使手持云台100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第一转轴组件163、第二电机122和第三电机123位于手柄110的同一侧。具体的,手持云台100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第二电机轴P的轴线与第三电机轴R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手持云台100,第一电机121与第一连接支架130铰接。在手持云台100不使用时,可以将第一连接支架130沿铰接处转动,以使得手持云台100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第一转轴组件163、第二电机122和第三电机123位于手柄110的同一侧,从而减少了手持云台100的整体体积,手持云台100的占用空间小,方便用户收纳和携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图14,本实施例的手持云台10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第一转轴组件163的结构。
具体的,请参阅图11至图14,第一转轴组件163包括第一锁紧机构1631和第一转轴1632。第一锁紧机构1631设于第一铰接部161与第二铰接部162之间,用于锁定第一铰接部161与第二铰接部162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将第一连接支架130和第一电机121锁定在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第一转轴1632穿设第一锁紧机构1631,并穿设第一铰接部161和第二铰接部162中的至少一个,以铰接第一电机121和第一连接支架130。
请参阅图11和图14,为了使第一连接支架130相对第一电机121锁定在折叠状态、展开状态或其他中间状态中任一特定状态,以提高手持云台100的可靠性,第一铰接部161与第二铰接部162之间还设有第一锁紧机构1631,第一锁紧机构1631能够锁紧第一铰接部161与第二铰接部162的相对位置,使得上述手持云台100可以维持在稳定的上述特定状态。当第一锁紧机构1631锁紧时,第一铰接部161和第二铰接部162之间无法相对转动。当第一锁紧机构1631解锁时,第一铰接部161和第二铰接部162之间能够相对转动。
其中,第一锁紧机构1631可以为任意合适的锁紧结构,只要能够锁定第一连接支架130与第一电机121之间的相对转动即可,例如斜面锁紧、偏心轮锁紧、四杆机构锁紧、卡扣锁紧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请参阅图11和图14,第一锁紧机构1631包括第一锁紧件1633和第二锁紧件1634。第一锁紧件1633设于第一铰接部161上。第二锁紧件1634设于第二铰接部162上。第二锁紧件1634与第一锁紧件1633配合,以使第一连接支架130能够相对第一电机121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其中一者向另一者切换。
请参阅图11至图13,第一锁紧件1633和第二锁紧件1634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凸起结构1635。当第一锁紧件1633与第二锁紧件1634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锁紧件1633与第二锁紧件1634通过凸起结构1635增大第一锁紧件1633与第二锁紧件1634之间的距离。第一锁紧件1633与第二锁紧件1634的接触点沿凸起结构1635转动。当第一锁紧件1633与第二锁紧件1634的接触点位于凸起结构1635的最高点时,第一连接支架130对应位于某一工作状态。当第一锁紧件1633与第二锁紧件1634的接触点位于凸起结构1635的最低点时,第一连接支架130对应位于另一工作状态。具体地,第一连接支架130的两个工作状态分别为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请参阅图11和图1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1633上设有凸起结构1635。第二锁紧件1634上设有与凸起结构1635适配的凹陷结构1636。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锁紧件1633上设有凹陷结构1636,第二锁紧件1634上设有与凹陷结构1636配合的凸起结构1635。凹陷结构1636与凸起结构1635的相互配合,实现第一锁紧件1633与第二锁紧件1634的配合。在第一连接支架130通过第一铰接结构160相对第一电机121进行相对转动时,第二锁紧件1634能够绕第一转轴1632转动。
请参阅图11和图14,第一锁紧机构1631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1637。第一弹性件1637安装于第二锁紧件1634内,用于为第一锁紧件1633和第二锁紧件1634提供弹性力。具体的,第一连接支架130在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第一弹性件1637的弹性力矩均不等于零,能够将第一连接支架130稳定保持在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上,避免第一连接支架130发生晃动,从而提高第一连接支架130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手持云台100在折叠范围内可靠的工作。
请参阅图1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1633和第二锁紧件163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二锁紧件1634分别抵接于第一弹性件1637的两端,如此,能够将第一连接支架130进一步稳定保持在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上,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支架130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1633和第二锁紧件1634的数量也可以为任意合适位置,例如第一锁紧件1633和第二锁紧件1634的数量均为一个,第一弹性件1637的一端抵接于第二锁紧件1634上,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铰接部162。
请参阅图11至图13,在一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635包括两个凸起最高点16351和两个凸起最低点16352,凹陷结构1636包括两个凹陷最低点16361。两个凸起最高点16351与两个凹陷最低点16361形成第一转轴1632转动的两个死点位置。在前述两个位置,凹陷结构1636和凸起结构1635能够紧密配合,形成第一连接支架130的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在一实施例中,两个凸起最高点16351的连线与两个凸起最低点16352的连线大致垂直。
请参阅图14,第一锁紧机构1631还可以包括套设于第一弹性件1637和第一转轴1632外部的套筒(未标示)和用于将第一转轴1632卡持固定于第一铰接部161或第二铰接部162上的卡持件(未标示)。
上述手持云台100,第一连接支架130能够相对第一电机121在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连接支架130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其中一者向另一者转动过程中,第一锁紧件1633与第二锁紧件1634相对转动,此时,第二锁紧件1634在运动过程中沿着第一转轴1632的轴向方向移动,压缩第一弹性件1637,使第一弹性件1637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性力。当第一锁紧件1633和第二锁紧件1634转过一定角度并达到另一配合角度时,在第一弹性件1637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锁紧件1633和第二锁紧件1634能够紧密配合,此时,第一弹性件1637的弹性力将第一连接支架130保持在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因此上述手持云台100无需手动操作锁扣,只需将第一连接支架13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旋转,即可实现第一连接支架130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在一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635可以包括多个卡凸(图未示),凹陷结构1636包括多个与卡凸配合的卡槽(图未示)。卡槽的底壁为弧形斜面,卡凸具有与该弧形斜面配合的配合面(图未示)。第一锁紧件1633与第二锁紧件1634的接触点沿弧形斜面或配合面转动。当第一锁紧件1633与第二锁紧件1634的接触点位于配合面的最高点时,第一连接支架130对应位于某一工作状态。当第一锁紧件1633与第二锁紧件1634的接触点位于配合面的最低点时,第一连接支架130对应位于另一工作状态。
具体的,多个卡凸可以沿第一转轴1632的周向间隔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多个卡凸沿第一转轴1632的周向等间隔设置。卡凸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
上述手持云台100可以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且手持云台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手持云台100的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方便用户携带,有效提高了手持云台100的便携性。此外,第一转轴组件163的第一锁紧机构1631和第二转轴组件173的锁紧机构能够锁定手持云台100的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从而提高了手持云台100的可靠性。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至图10、图15,本实施例的手持云台100在实施例二的手持云台100结构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锁紧机构1631的结构不同。
请参阅图15,其中,第一锁紧机构1631包括第一限位孔16311、第二弹性件16312、第二限位孔16313和定位部16314。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孔16311设于第一铰接部161上。具体的,第一限位孔163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孔16311沿第一转轴1632的径向对称设置于第一铰接部161上。为了便于加工以及提高手持云台100的操作性,两个第一限位孔16311的大小和结构大致相同。
第二弹性件16312的一端抵接于第一限位孔16311的底壁,第二弹性件16312的另一端抵接定位部16314。第二铰接部162对应第一限位孔16311的位置设有第二限位孔16313,定位部16314在第二弹性件16312的作用下能够部分收容于第二限位孔16313内,从而锁定第一连接支架130与第一电机121的相对转动。第一连接支架13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第一电机121转动时,定位部16314能够压缩第二弹性件16312,从而使得定位部16314脱离第二限位孔16313,此时,第一连接支架130与第一电机121能够相对转动。
其中,第二限位孔16313和定位部16314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合适的形状,只要二者相互配合配合,定位部16314便于进入或脱离第二限位孔16313即可。示例性的,定位部16314的形状为球状,第二限位孔16313为与定位部16314适配的圆形孔。第一锁紧机构1631的数量也可以设计为任意合适数量,例如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第一锁紧机构163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锁紧机构1631沿第一转轴1632的周向间隔设置,以进一步提高手持云台100的可靠性。
上述手持云台100可以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且手持云台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手持云台100的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方便用户携带,有效提高了手持云台100的便携性。此外,第一转轴组件163的第一锁紧机构1631和第二转轴组件173的锁紧机构能够锁定手持云台100的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从而提高了手持云台100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呈竖直杆状;
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手柄上,用于驱动负载沿第一电机轴转动;
第一连接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负载沿第二电机轴转动;
第二连接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
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负载沿第三电机轴转动;
承载结构,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用于承载所述负载;
第一铰接结构,铰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之间;
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手柄上,用于对所述手持云台或所述负载执行控制功能;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支架沿铰接处转动,以使所述手持云台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以及所述第一铰接结构位于所述手柄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云台为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以及所述第一铰接结构在所述手柄纵截面上的投影依次排列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云台为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电机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三电机轴的轴线大致平行;或,
所述第二电机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三电机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结构包括:
第一铰接部,从所述第一电机的外周缘向外延伸;
第二铰接部,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朝向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延伸;
第一转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以铰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连接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二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的中部;或者,
所述第一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的中部,所述第二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的端部;或者,
所述第一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
第一锁紧机构,设于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用于锁定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将所述第一连接支架锁定在展开状态或所述折叠状态;
第一转轴,穿设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以铰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一连接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斜面锁紧、偏心轮锁紧、四杆机构锁紧、卡扣锁紧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
第一锁紧件,设于所述第一铰接部上;
第二锁紧件,设于所述第二铰接部上,并与所述第一锁紧件配合,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支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电机在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折叠状态之其中一者向另一者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的手持云台还包括:
第二铰接结构,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三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结构包括:
第三铰接部,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背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延伸;
第四铰接部,从所述第三电机的外周缘向外延伸;
第二转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铰接部与所述第四铰接部,以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三电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的端部,所述第四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的中部;或者,
所述第三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的中部,所述第四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的端部;或者,
所述第三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的一端,所述第四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的另一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具有:
支架本体,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
第一曲面部,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
第二曲面部,与所述第一曲面部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曲面部的弯曲方向大致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云台为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曲面部与所述手柄部分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
手柄本体,与第一电机连接;
配合部,设于所述手柄本体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折叠的手持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云台为折叠状态时,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曲面部部分抵接。
CN201920773038.0U 2019-05-27 2019-05-27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Active CN210687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3038.0U CN210687718U (zh) 2019-05-27 2019-05-27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3038.0U CN210687718U (zh) 2019-05-27 2019-05-27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7718U true CN210687718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900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73038.0U Active CN210687718U (zh) 2019-05-27 2019-05-27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771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6942A1 (zh) * 2020-08-17 2022-02-2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及手持云台
WO2022036948A1 (zh) * 2020-08-21 2022-02-2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两轴手持云台
CN114616419A (zh) * 2020-12-30 2022-06-1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云台和折叠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36942A1 (zh) * 2020-08-17 2022-02-2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及手持云台
WO2022036948A1 (zh) * 2020-08-21 2022-02-2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两轴手持云台
CN114616419A (zh) * 2020-12-30 2022-06-1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云台和折叠结构
WO2022141245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云台和折叠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8001B (zh)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CN111727340B (zh)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CN111727341B (zh)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CN210687718U (zh)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US11675255B2 (en) Holding mechanism for stabilizer and handheld stabilizer
CN111684195B (zh) 手持云台
CN111684196B (zh) 手持云台
CN110024364B (zh) 云台拍摄器
CN210567422U (zh) 手持云台
CN111503479B (zh) 云台拍摄器
CN210050550U (zh) 手持云台
CN210107006U (zh)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CN210662234U (zh) 便携式手持稳像云台
WO2019023854A1 (zh) 云台拍摄器
CN211667425U (zh) 云台
CN210687621U (zh) 可折叠的手持云台
WO2019061774A1 (zh) 云台拍摄器
CN110024367B (zh) 云台拍摄器
CN216667089U (zh) 手持云台和折叠结构
WO2022036948A1 (zh) 两轴手持云台
CN213656275U (zh) 可折叠手持云台
CN215294503U (zh) 云台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