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0472U - 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0472U
CN210680472U CN201921179679.XU CN201921179679U CN210680472U CN 210680472 U CN210680472 U CN 210680472U CN 201921179679 U CN201921179679 U CN 201921179679U CN 210680472 U CN210680472 U CN 210680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ble
fixed plate
wire rope
trigge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96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红瑞
苏军柱
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uiruihe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uiruih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uiruihe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uiruih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796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0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0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0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以及与固定板铰接连接的操作板,固定板和操作板之间设有用于使操作板相对于固定板转动后复位的弹性回复件,还包括控制拉索,控制拉索钢丝绳的一端穿过固定板与操作板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座椅内部的主动拉索连接,当弹性回复件未储存弹性性能时,操作板表面与固定板表面贴合,通过用手扳动操作板,操作板绕着操作板与固定板的铰接处转动,拉动控制拉索的钢丝绳运动,钢丝绳的另一端触发汽车座椅中的主动拉索运动,带动汽车拉索内部的角度调节机构工作,从而实现调节汽车座椅的靠背角度,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门窗触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中,为了方便驾驶员和乘客能舒适的坐在汽车座椅上,汽车座椅一般都是设计成角度可调节,因此,汽车座椅内部都会安装拉索组件。
拉索组件包括与汽车外部连接的主动拉索以及与汽车内部被控制端的被动拉索,主动拉索与被动拉索连接,乘坐者通过对做主动拉索施加外力,带动被动拉索运动,被动拉索带动汽车拉索内部的角度调节机构工作,从而实现调节汽车座椅的靠背角度。
然而,一般的拉索主要包括套管以及滑动在套管中钢丝绳,钢丝绳穿过套管的两端均连接有接头,主动拉索和被动拉索之间通过接头连接,由于接头都较小,乘坐者直接用手拉动主动拉索,不方便施力,操作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实际运用中乘坐者直接用手控制主动拉索不方便,操作难度大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通过用手扳动操作板转动,带动控制拉索触发主动拉索,方便操作人员操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包括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铰接连接的操作板,所述固定板和操作板之间设有用于使操作板相对于固定板转动后复位的弹性回复件;
还包括控制拉索,所述控制拉索钢丝绳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与操作板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座椅内部的主动拉索连接;
当所述弹性回复件未储存弹性性能时,所述操作板表面与所述固定板表面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乘坐者通过用手扳动操作板,操作板绕着操作板与固定板的铰接处转动,拉动控制拉索的钢丝绳运动,钢丝绳的另一端触发汽车座椅中的主动拉索运动,带动汽车拉索内部的角度调节机构工作,从而实现调节汽车座椅的靠背角度,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板朝向所述固定板的面上设有具有弹性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钢丝绳适配的凹槽,当所述操作板绕其与固定板铰接处转动时,所述钢丝绳处于凹槽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控制卡索的钢丝绳稳定处于凹槽中运动,避免钢丝绳直接与操作板摩擦,导致钢丝绳被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板包括手持部与连接部,手持部与连接部一体形成操作板,所述连接部上连接有所述弧形板;
所述固定板一端穿设有一转动轴,所述连接部一端穿设于所述转动轴上,另一端与手持部的一端连接;
所述弹性回复件包括穿设于所述转动轴上的转动扭簧,所述转动扭簧的固定扭臂固接于固定板上,活动扭臂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操作板与固定板的铰接连接,乘坐者于手持部扳动操作板,触发汽车座椅中的角度调节装置,且使得转动扭簧储存弹性势能,乘坐者手放开后,转动扭簧储存弹性势能释放,操作板自动回复初始位置,便于乘坐者再次扳动操作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转动轴处设有阻挡块,当所述连接部转动至与所述阻挡块抵接,所述操作板停止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阻挡块阻挡连接部继续转动,避免乘坐者施力过度导致操作板转动角度过大,导致控制卡索的钢丝绳被绷断,从而保证控制卡索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于其朝向固定板的面上设有两块以上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沿所述操作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操作板的结构强度,从而保证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的宽度大于10cm,所述手持部的长度大于8cm,且所述手持部的各个面平滑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乘坐者施力,使得手持部适应于大多数人的手部,且避免乘坐者于手持部施力时硌手。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操作板的面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固定板共同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控制拉索于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控制拉索与固定板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方便更换失去效用的控制拉索,保证装置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拉索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直径小于所述钢丝绳端部接头的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控制拉索被操作板拉动后,保证控制拉索中的钢丝绳能回位,保证触发装置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拉索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延长拉索,所述控制拉索与延长拉索之间设有壳体,所述壳体上滑动连接有一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开设有两个卡接槽,所述钢丝绳远离所述固定板的端部以及所述延长拉索的一端分被卡紧于两个所述卡接槽中,所述延长拉索的另一端与主动拉索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拉索与主动拉索之间增加了延长拉索,延长了操作板与汽车内部角度调节机构之间的运行路程,从而使得在安装此使用新型时可将操作板和固定板安装至后备箱中,方便使用者在不同地方调节座椅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罩设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与所述壳体卡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使用者扳动操作板带动控制拉索拉动连接块在壳体中滑移时,阻挡板阻止连接块滑出壳体,避免在调节座椅角度过程中,中途断开连接,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汽车座椅上安装铰接连接的操作板和固定板,乘坐者通过用手扳动操作板,操作板转动,拉动控制拉索的钢丝绳运动,钢丝绳的另一端触发汽车座椅中的主动拉索运动,带动汽车拉索内部的角度调节机构工作,从而实现调节汽车座椅的靠背角度,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2)通过在控制拉索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套设有压缩弹簧,使得控制拉索被操作板拉动后,保证控制拉索中的钢丝绳能回位,保证触发装置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展示固定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为展示转动扭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为展示连接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为展示连接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板;101、通孔;102、转动轴;103、阻挡块;104、连接孔;105、连接柱;106、螺纹孔;2、操作板;21、手持部;22、连接部;3、转动扭簧;31、固定扭臂;32、活动扭臂;4、控制拉索;41、套管;42、钢丝绳;43、压铸接头;5、压缩弹簧;6、弧形板;61、凹槽;7、加强板;8、肋板;9、延长拉索;91、延长绳;92、连接接头;10、壳体;11、连接块;111、卡接槽;12、阻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包括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固定板1以及与固定板1铰接连接的操作板2,固定板1上开设有通孔101,通过设置螺栓与汽车座椅连接。操作板2包括手持部21与连接部22,固定板1一端穿设有一转动轴102,连接部22一端穿设于转动轴102上,实现操作板2与固定板1的铰接连接,连接部22的另一端与手持部21的一端固定连接,使得手持部21与连接部22一体形成操作板2。
如图3所示,固定板1和操作板2之间设有用于使操作板2相对于固定板1转动后复位的弹性回复件,弹性回复件包括穿设于转动轴102中部上的转动扭簧3,转动扭簧3的固定扭臂31固接于固定板1上,活动扭臂32与连接部22表面抵接,乘坐者于手持部21扳动操作板2后,转动扭簧3储存弹性势能,乘坐者手放开后,转动扭簧3储存的弹性势能释放,操作板2自动回复初始位置。固定板1靠近转动轴102处于转动轴102的两端固定设有阻挡块103,当连接部22转动至与阻挡块103抵接,操作板2停止转动,避免操作板2转动过度。
如图1所示,触发装置还包括控制拉索4,控制拉索4包括套管41以及滑动连接在套管41内部的钢丝绳42,固定板1靠近转动轴102处开设有连接孔104,控制拉索4的钢丝绳42一端穿过连接孔104,连接有压铸接头43,如图2所示,压铸接头43固定在操作板2的连接部22朝向固定板1的面上,控制拉索4的另一端也连接有压铸接头43(如图4),控制拉索4通过此压铸接头43与汽车座椅内部的主动拉索连接。
如图4所示,固定板1远离操作板2的面上于连接孔104处设有连接柱105,连接柱105与固定板1共同开设有螺纹孔106,控制拉索4的套管41于螺纹孔106与固定板1螺纹连接,实现控制拉索4与固定板1的可拆卸连接,控制拉索4的钢丝绳42穿过螺纹孔106和连接孔104固定在操作板2的连接部22上。
转动扭簧3未储存弹性性能时,操作板2表面与固定板1表面贴合,乘坐者需要调节汽车座椅角度时,于手持部21处扳动操作板2,操作板2绕着转动轴102转动,使得控制卡索的钢丝绳42被拉动,从而拉动汽车座椅中的主动拉索,主动拉索控制汽车座椅中的角度调节装置,实现座椅角度的调节。
为方便乘坐者施力,手持部21的宽度大于10cm,长度大于8cm,符合人体工学,且手持部21的各个面平滑设置,避免乘坐者在扳动操作板2时硌手。
如图4所示,控制拉索4远离固定板1的一端设有压缩弹簧5,压缩弹簧5套设在钢丝绳42上,处于压铸接头43与套管41之间,且压缩弹簧5的直径小于控压铸接头43的直径,使得压缩弹簧5限定在压铸接头43与套管41之间活动。当转动操作板2拉动控制拉索4内部的钢丝绳42时,压缩弹簧5储存弹性势能,压缩弹簧5的弹性势能释放时,产生的回弹力带动钢丝绳42回复初始状态,保证触发装置正常重复使用,避免钢丝绳42在回复过程中卡在固定板1的连接孔104处。
结合图1和图2,为减少对钢丝绳42的磨损,连接部22朝向固定板1的面上固定连接有具有弹性的弧形板6,弧形板6带有弧度的侧边上开设有与控制拉索4的钢丝绳42形状适配的凹槽61,当操作板2绕转动轴102转动时,控制拉索4的钢丝绳42在凹槽61中稳定地运动。
连接部22于其朝向固定板1的面上未设置弧形板6的区域固定连接设有四块加强板7,弧形板6处于中间两块加强板7之间。加强板7沿操作板2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块加强板7之间一体设置有横向设置的肋板8,加强整块操作板2的结构强度,避免操作板2多次被扳动后容易产生裂痕,缩短使用寿命。
结合图5和图6,优化的,钢丝绳42远离固定板1的一端设有延长拉索9,延长拉索9包括延长绳91,延长绳91的端部一体连接有连接接头92。控制拉索4与延长拉索9之间设有壳体10,壳体10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整体呈“C”字形,壳体10中滑动连接有一连接块11,为防止连接块11滑出壳体10,壳体10的两开口端之间滑动卡接有一阻挡板12,阻挡板12将壳体10中的连接块11罩住。连接块11上开设有两个卡接槽111,钢丝绳42远离固定板1的端部以及延长绳91一端的连接接头92分被卡紧于两个卡接槽111中,延长绳91的另一端与汽车中的主动拉索连接,延长整个控制路径,且将整个控制路径分为两大部分,即包含控制拉索4的一部分以及包含壳体1哦的延长拉索9,便于制造,且方便将操作板2以及固定板1安装在汽车的后备箱中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固定板(1)以及与所述固定板(1)铰接连接的操作板(2),所述固定板(1)和操作板(2)之间设有用于使操作板(2)相对于固定板(1)转动后复位的弹性回复件;
还包括控制拉索(4),所述控制拉索(4)上的钢丝绳(42)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板(1)与操作板(2)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座椅内部的主动拉索连接;
当所述弹性回复件未储存弹性性能时,所述操作板(2)表面与所述固定板(1)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板(2)朝向所述固定板(1)的面上设有具有弹性的弧形板(6),所述弧形板(6)上开设有与所述钢丝绳(42)适配的凹槽(61),当所述操作板(2)绕其与固定板(1)铰接处转动时,所述钢丝绳(42)处于凹槽(6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板(2)包括手持部(21)与连接部(22),手持部(21)与连接部(22)一体形成操作板(2),所述连接部(22)上连接有所述弧形板(6);
所述固定板(1)一端穿设有一转动轴(102),所述连接部(22)一端穿设于所述转动轴(102)上,另一端与手持部(21)的一端连接;
所述弹性回复件包括穿设于所述转动轴(102)上的转动扭簧(3),所述转动扭簧(3)的固定扭臂(31)固接于固定板(1)上,活动扭臂(32)与所述连接部(22)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靠近所述转动轴(102)处设有阻挡块(103),当所述连接部(22)转动至与所述阻挡块(103)抵接,所述操作板(2)停止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2)于其朝向固定板(1)的面上设有两块以上的加强板(7),所述加强板(7)沿所述操作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21)的宽度大于10cm,所述手持部(21)的长度大于8cm,且所述手持部(21)的各个面平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远离所述操作板(2)的面上设有连接柱(105),所述连接柱(105)与固定板(1)共同开设有螺纹孔(106),所述控制拉索(4)于所述螺纹孔(106)与所述固定板(1)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拉索(4)远离所述固定板(1)的一端套设有压缩弹簧(5),所述压缩弹簧(5)的直径小于所述钢丝绳(42)端部接头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拉索(4)远离固定板(1)的一端设有延长拉索(9),所述控制拉索(4)与延长拉索(9)之间设有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滑动连接有一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开设有两个卡接槽(111),所述钢丝绳(42)远离所述固定板(1)的端部以及所述延长拉索(9)的一端分被卡紧于两个所述卡接槽(111)中,所述延长拉索(9)的另一端与主动拉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罩设有阻挡板(12),所述阻挡板(12)与所述壳体(10)卡接。
CN201921179679.XU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 Active CN210680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9679.XU CN210680472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9679.XU CN210680472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0472U true CN210680472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0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9679.XU Active CN210680472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04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6083A (zh) * 2020-06-30 2020-10-13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测试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6083A (zh) * 2020-06-30 2020-10-13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测试装置
CN111766083B (zh) * 2020-06-30 2022-05-24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60758A (en) Emergency descending device
KR101327737B1 (ko) 테일게이트 인너핸들의 구조
EP3234284B1 (en) Door handle assembly and process for extending and retracting of door handle assembly
CN210680472U (zh) 一种汽车座椅用触发装置
US11408220B2 (en) Switch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an operative connection in between two gear elements
CN104939454B (zh) 新型雨伞自拍杆
US4936669A (en) Rearview mirror device for vehicle
KR20180022401A (ko) 목발 사용자를 위한 휠체어
US4388840A (en)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outside rearview mirror from inside a vehicle
CN209419103U (zh) 输电线巡检辅助装置
CN216446715U (zh) 一种斜面玻璃幕墙
CN210935541U (zh) 家具喷漆固定装置
KR101158359B1 (ko) 차량용 선바이저 리테이너
JP4786944B2 (ja) 引戸の引き込み装置
ITVR20000087A1 (it) Dispositivo motorizzato di apertura/chiusura di un serramento, particolarmente adatto per porte o portoni.
CN207598011U (zh) 便于更换零件的四段型窗把手结构
CN217998298U (zh) 双向可调疏通器
CN113309409B (zh) 一种延长把手
CN110735583A (zh) 一种基于人居环境和建筑设计的防护窗
CN214220909U (zh) 一种汽车把手的右转动臂
CN215169119U (zh) 一种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
CN214006855U (zh) 一种可自动闭合的运动铰链
CN216408272U (zh) 一种自助升降筋膜枪支架
CN215061072U (zh) 一种吸油烟机安装架
CN216089256U (zh) 一种肩戴式遮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