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78358U - 一种抛丸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抛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78358U
CN210678358U CN201921150270.5U CN201921150270U CN210678358U CN 210678358 U CN210678358 U CN 210678358U CN 201921150270 U CN201921150270 U CN 201921150270U CN 210678358 U CN210678358 U CN 210678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hot blasting
blasting machine
processing chamber
clamp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502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培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yang City Huaqing Motorcyc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yang City Huaqing Motorcyc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yang City Huaqing Motorcyc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yang City Huaqing Motorcyc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502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78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78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78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抛丸机,包括加工室、抛丸器、防护门、位于加工室内的工件夹持机构以及位于加工室一侧表面的粉尘回收机构,所述工件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以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位于第一转杆一端,所述第一转杆位于承载座内,所述承载座安装在液压缸一侧表面,所述液压缸安装在加工室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夹板焊接固定在第二转杆一端,所述第二转杆位于导套内,所述导套安装在加工室内一侧表面;能够对工件进行快速夹持,同时能够对工件的加工角度进行调节,提高加工效率,通过粉尘回收机构的设计,能够实现粉尘的快速回收,同时能够对丸粒进行回收。

Description

一种抛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件表面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丸机。
背景技术
抛丸机是利用喷丸装置喷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通过一种或多种砂料来打击金属的表面,消除金属表面的一些附着物,如铁锈,或通过抛丸碰击来获得一个特定的表面层。抛丸介质可以是各种规格的砂,碳化硅颗粒、小钢球等,传统的抛丸机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084789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抛丸机,其抛丸机内部筛网方便拆装进行清理或更换,但是其并没有解决工件无法快速夹持,不便于不同规格工件加工,加工局限性较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抛丸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丸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工件无法快速夹持,不便于不同规格工件加工,加工局限性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抛丸机,包括加工室、抛丸器、防护门、位于加工室内的工件夹持机构以及位于加工室一侧表面的粉尘回收机构,所述工件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以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位于第一转杆一端,所述第一转杆位于承载座内,所述承载座安装在液压缸一侧表面,所述液压缸安装在加工室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夹板焊接固定在第二转杆一端,所述第二转杆位于导套内,所述导套安装在加工室内一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粉尘回收机构包括吸尘罩,所述吸尘罩镶嵌在加工室内一侧表面上部,所述吸尘罩一端安装输尘管一,所述输尘管一一端与第一风机连接,所述第一风机通过载架与加工室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另一侧安装输尘管二,所述输尘管二一端与旋风分离器相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安装在分离箱上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抛丸器安装在加工室顶端表面上,所述防护门一端通过铰链与加工室一侧铰接,且所述防护门另一端通过锁扣与加工室另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门后侧面上加工防冲击钢板,所述防冲击钢板通过螺栓与防护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横截面均为L形,所述第一夹板一侧表面焊接固定第一顶锥,所述第二夹板一侧表面焊接固定第二顶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一端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在承载座内,所述第一转杆外侧面一端套接齿轮一,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所述齿轮二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承载座内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杆一端通过减速器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加工室一侧表面,且所述电机通过连接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离箱内一侧表面上部安装第二风机,所述分离箱内顶部安装丸粒收集盒。
优选的,所述丸粒收集盒呈圆锥体结构,所述丸粒收集盒底部安装出料管,且所述出料管下端延伸至处理箱底端面外。
优选的,所述分离箱一侧表面安装导尘管,所述导尘管一端与集尘箱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液压缸的设计,能够对工件进行快速夹持,适用于不用规格工件的固定,通过第一转杆以及第二转杆的设计,能够对工件的加工角度进行调节,便于对工件不同表面进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2)通过第一风机以及旋风分离器的设计,能够将加工室内的粉尘进行快速收集,降低了作业人员的清理难度,通过第二风机的设计,能够对粉尘中的丸粒与粉尘进行分离,便于丸粒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工室的主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粉尘回收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粉尘回收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工室;2、抛丸器;3、防护门;11、吸尘罩;12、输尘管一; 13、第一风机;14、旋风分离器;15、分离箱;16、丸粒收集盒;17、导尘管;18、集尘箱;19、第二风机;101、液压缸;102、第一夹板;103、第一顶锥; 104、第二夹板;105、第二转杆;106、导套;107、第二顶锥;108、承载座; 109、第一转杆;110、齿轮一;111、齿轮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抛丸机技术方案:一种抛丸机,包括加工室1、抛丸器2、防护门3、位于加工室1内的工件夹持机构以及位于加工室1一侧表面的粉尘回收机构,工件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102以及第二夹板104,第一夹板102位于第一转杆109一端,第一转杆109位于承载座108内,承载座108安装在液压缸101一侧表面,液压缸101安装在加工室1一侧表面,第二夹板104焊接固定在第二转杆105一端,第二转杆105位于导套106内,导套106安装在加工室1内一侧表面,该设计能够对工件进行快速夹持,适用于不用规格工件的固定。
为了能够对加工室1内的粉尘进行快速回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粉尘回收机构包括吸尘罩11,吸尘罩11镶嵌在加工室1内一侧表面上部,吸尘罩 11一端安装输尘管一12,输尘管一12一端与第一风机13连接,第一风机13 通过载架与加工室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风机13另一侧安装输尘管二,输尘管二一端与旋风分离器14相连接,旋风分离器14安装在分离箱15上端面上。
为了便于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抛丸器2安装在加工室1顶端表面上,防护门3一端通过铰链与加工室1一侧铰接,且防护门3 另一端通过锁扣与加工室1另一侧固定连接。
为了提高防护门3的防冲击性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防护门3后侧面上加工防冲击钢板,防冲击钢板通过螺栓与防护门3固定连接。
为了提高工件夹持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夹板102与第二夹板104横截面均为L形,第一夹板102一侧表面焊接固定第一顶锥103,第二夹板104一侧表面焊接固定第二顶锥107。
为了提高第一转杆109旋转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转杆 109一端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在承载座108内,第一转杆109外侧面一端套接齿轮一110,齿轮一110与齿轮二111啮合,齿轮二11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承载座108内底部。
为了便于控制第二转杆105的转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转杆105 一端通过减速器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电机安装在加工室1一侧表面,且电机通过连接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
为了便于使粉尘与丸粒进行分离,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分离箱15内一侧表面上部安装第二风机19,分离箱15内顶部安装丸粒收集盒16。
为了便于对丸粒进行集中收集以及输出,便于丸粒进行再利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丸粒收集盒16呈圆锥体结构,丸粒收集盒16底部安装出料管,且出料管下端延伸至处理箱底端面外。
为了便于对粉尘进行收集,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分离箱15一侧表面安装导尘管17,导尘管17一端与集尘箱18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的型号为28BYGH,本实用新型中液压缸101的型号为 PY497-100/70-180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件工件一端放置在第二夹板104 上,并使工件一端与第二夹板104上的第二顶锥107贴合,然后运行液压缸101,液压缸101通过基座带动第一夹板102移动,当第一夹板102与工件另一端贴合后,第一顶锥103与工件另一端贴合,进而对工件进行快速夹持,当需要调节工件加工表面时,接通电机电路,电机带动第二转杆105转动,第二转杆105 带动第二夹板104转动,第二夹板104通过工件带动第一夹板102转动,第一夹板102带动齿轮一110转动转动,齿轮一110带动齿轮二111转动,当工件转动至合适角度后,停止运行电机即可,同时运行第一风机13,第一风机13将加工室1内粉尘通过输尘管一12以及输尘管二旋风分离器14内,旋风分离器 14将粉尘输送至分离箱15内,运行第二风机19,第二风机19将粉尘通过导尘管17输送至集尘箱18内,粉尘中的丸粒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丸粒收集盒16内进行存储,便于后期再利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抛丸机,包括加工室(1)、抛丸器(2)、防护门(3)、位于加工室(1)内的工件夹持机构以及位于加工室(1)一侧表面的粉尘回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102)以及第二夹板(104),所述第一夹板(102)位于第一转杆(109)一端,所述第一转杆(109)位于承载座(108)内,所述承载座(108)安装在液压缸(101)一侧表面,所述液压缸(101)安装在加工室(1)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夹板(104)焊接固定在第二转杆(105)一端,所述第二转杆(105)位于导套(106)内,所述导套(106)安装在加工室(1)内一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回收机构包括吸尘罩(11),所述吸尘罩(11)镶嵌在加工室(1)内一侧表面上部,所述吸尘罩(11)一端安装输尘管一(12),所述输尘管一(12)一端与第一风机(13)连接,所述第一风机(13)通过载架与加工室(1)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机(13)另一侧安装输尘管二,所述输尘管二一端与旋风分离器(14)相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14)安装在分离箱(15)上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器(2)安装在加工室(1)顶端表面上,所述防护门(3)一端通过铰链与加工室(1)一侧铰接,且所述防护门(3)另一端通过锁扣与加工室(1)另一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3)后侧面上加工防冲击钢板,所述防冲击钢板通过螺栓与防护门(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02)与第二夹板(104)横截面均为L形,所述第一夹板(102)一侧表面焊接固定第一顶锥(103),所述第二夹板(104)一侧表面焊接固定第二顶锥(1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109) 一端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在承载座(108)内,所述第一转杆(109)外侧面一端套接齿轮一(110),所述齿轮一(110)与齿轮二(111)啮合,所述齿轮二(11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承载座(108)内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杆(105)一端通过减速器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加工室(1)一侧表面,且所述电机通过连接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15)内一侧表面上部安装第二风机(19),所述分离箱(15)内顶部安装丸粒收集盒(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丸粒收集盒(16)呈圆锥体结构,所述丸粒收集盒(16)底部安装出料管,且所述出料管下端延伸至处理箱底端面外。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15)一侧表面安装导尘管(17),所述导尘管(17)一端与集尘箱(18)连通。
CN201921150270.5U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抛丸机 Active CN210678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0270.5U CN210678358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抛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0270.5U CN210678358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抛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78358U true CN210678358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4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50270.5U Active CN210678358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抛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78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17114B (zh) 一种cnc全方位加工吸尘嘴
CN202763688U (zh) 一种超长管道内壁抛丸除锈机
CN210678358U (zh) 一种抛丸机
CN210046532U (zh) 一种除尘效果好的抛丸机
CN210650232U (zh) 一种抛丸机
CN211193294U (zh) 一种金属表面打磨除尘装置
CN214323042U (zh) 一种滚筒式抛丸除锈机
CN209598983U (zh) 封闭式广角环保型粗喷砂清理机
CN211103478U (zh) 一种履带式抛丸清理装置
CN220007389U (zh) 一种履带式抛丸机
CN220279359U (zh) 一种转台式抛丸机
CN111421457A (zh) 一种铸件加工用滚筒式抛丸机
CN214686050U (zh) 一种钢管抛丸机
CN217860786U (zh) 一种抛丸机
CN215617259U (zh) 一种机械维修保养用具有固定结构的表面除锈装置
CN212330726U (zh) 一种抛丸机
CN211053469U (zh) 一种喷砂式抛丸机
CN203509960U (zh) 一种型材的横向排列、纵向分步进给上料装置
CN218340433U (zh) 一种金属件用抛丸清理机
CN215240256U (zh) 一种低能耗通过式抛丸机自动化控制系统
CN213647187U (zh) 钢履带连续通过式抛丸清理机
CN220313063U (zh) 一种回收抛丸循环使用的抛丸机
CN219925716U (zh) 一种增压间歇转盘式自动喷砂机
CN218856650U (zh) 一种具有更换滚筒功能的精密修整抛丸机
CN219027188U (zh) 一种抛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