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7070U - 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7070U
CN210657070U CN201921828585.0U CN201921828585U CN210657070U CN 210657070 U CN210657070 U CN 210657070U CN 201921828585 U CN201921828585 U CN 201921828585U CN 210657070 U CN210657070 U CN 210657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wire
cooling water
cooling
ring sleev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85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洪龙
蒋蕊
张峰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steel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eel Wi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steel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eel Wi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steel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eel Wi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steel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eel Wi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285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7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7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7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是由内置有水泵的蓄水池、内置有两个冷却水套的回水水槽、冷却水塔通过管道相连形成一个冷却水循环系统。该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喷淋和两级分段冷却方式代替了传统铅浴淬火的急冷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钢丝产生开裂缺陷,保证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中间热处理的质量,提高钢丝性能和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无污染、低能耗、工艺简单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根据红外测温仪的所测温度来调节两个冷却水套的进水量以及距离,只利用水这一种介质就可以实现不同规格和材质的钢丝对应不同的工艺要求,省去了来回更换淬火介质的麻烦,简化操作、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制品的热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讲涉及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碳钢丝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钢丝进行索氏体化中间热处理。截止目前,传统常用的方法为铅浴淬火,其步骤为:钢丝展开后经高温加热到约910℃后迅速进入约500℃的铅浴槽中,完成钢丝的急冷及等温转变。这种传统的铅浴淬火工艺具有工艺稳定易于控制、钢丝的力学性能容易保证的优点,因而在钢丝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是铅浴淬火工艺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1、铅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长期接触对人体的伤害极大;2、铅的熔点为327.5℃,再加热到500℃之后,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挥发,造成环境污染,新出台的国家相关政策已明确规定热处理铅炉为淘汰设备;3、在生产中由于钢丝表面状态不理想,造成钢丝“挂铅”的产生,不但消耗了铅资源,而且在后续拉铅浴淬火工艺影响钢丝表面及其它性能。
虽然国内外的热处理行业一直在寻找可以代替铅的索氏体化处理工艺及对应的冷却装置,即将钢丝直接亲润到水或其他淬火介质中、并通过控制时间来控制冷却能力,但由于局部溶液温度的不稳定性,极易造成钢丝性能的不稳定。目前这种代替式处理工艺一般也多应用在细规格钢丝上,应用在中粗规格钢丝上往往造成出现表面淬火裂纹等问题。因此,对中粗规格钢丝进行索氏体化需要研究出代替铅浴淬火的新工艺,更需要设计出新工艺对应的冷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喷淋和两级分段冷却方式代替了传统铅浴淬火的急冷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钢丝产生开裂缺陷,保证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中间热处理的质量,提高钢丝性能和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无污染、低能耗、工艺简单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根据红外测温仪的所测温度来调节两个冷却水套的进水量以及距离,只利用水这一种介质就可以实现不同规格和材质的钢丝对应不同的工艺要求,省去了来回更换淬火介质的麻烦,简化操作、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包括内置有水泵的蓄水池、内置有两个冷却水套的回水水槽、冷却水塔,两个冷却水套分别通过进水管与蓄水池相连通,回水水槽、冷却水塔、蓄水池依次通过出水管相连通(上述部件连通后形成一个冷却水循环系统,实现了以常温水为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无毒、无污染、节约成本;其中,回水水槽用于回收冷却水,回收的冷却水经冷却水塔再度制冷,随后送入蓄水池进入新一轮的循环);所述冷却水套是由圆柱状外环套内嵌圆台状内环套、将外环套的一端与内环套的大端对齐后两端封口相连形成内腔连通的夹腔,在内环套上均布有六列沿母线方向排布的喷淋孔(冷却水沿着喷淋孔正对冷却水套的轴线方向射出,当待冷却钢丝水平穿经冷却水套时,由六列喷淋孔同时对正钢丝的一圈表面喷射水柱,使钢丝周向冷却均匀:即经当钢丝经过第一个冷却水套进行均匀缓慢的初段冷却,避免了急冷、避免了钢丝的开裂;当钢丝经过第二个冷却水套进行对应所需的次段冷却,调节钢丝温度到达工艺要求温度,以获得合适的钢丝性能),在外环套的左侧、顶部、右侧以90度间隔方式均布有三个进水管接头(保证六组喷淋孔的水压基本一致),所述外环套的底下部座置在弧形立板上,弧形立板垂直固定在水平底板上,水平底板与水平底座之间以滑动方式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水平底板上安装有螺爪,在水平底座加工有滑道,所述螺爪与滑道相匹配(借助螺爪与滑道的配合来灵活快速调整两个冷却水套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不同规格和材质的中粗规格钢丝内外温度均匀化时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却水套上的每相邻两列喷淋孔的排布呈60度夹角(六列喷淋孔均布在内环套的表面),每列喷淋孔的数量为8个;所述内环套与冷却水套端面之间为120度夹角,每个喷淋孔的入射角与钢丝前移的水平方向呈30度夹角(即与内环套大径端的表面呈60度夹角)。
本实用新型中与两个所述进水管接头相连接的进水管上均安装有调节阀门(借助调节阀门能够灵活控制冷却水套的进水量,进而控制不同规格和材质的中粗规格钢丝对应每段冷却后所需达到的温度,以获得合适的钢丝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喷淋和两级分段冷却方式代替了传统铅浴淬火的急冷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钢丝产生开裂缺陷,保证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中间热处理的质量,提高钢丝性能和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无污染、低能耗、工艺简单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根据红外测温仪的所测温度来调节两个冷却水套的进水量以及距离,只利用水这一种介质就可以实现不同规格和材质的钢丝对应不同的工艺要求,省去了来回更换淬火介质的麻烦,简化操作、节省成本。
更具体讲,钢丝在冷却工段内的前移过程中,先后经过两个冷却水套依次进行初段冷却和此段冷却,即钢丝在途径每个冷却水套时钢丝表面均被喷淋孔射出的冷却水刺中而缓慢分段冷却。钢丝经过第一个冷却水套先进行初段冷却,由于水的导热系数远远小于铅的导热系数,而且喷淋式传热性能也远远低于浸浴式传热性能,钢丝在初段冷却前后的温差变化远远小于传统铅浴淬火急冷方式的温差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水介质进行喷淋式初段冷却有效避免钢丝产生开裂缺陷,保证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中间热处理的质量,提高钢丝性能和稳定性。初冷后的钢丝再经第二个冷却水套进行行次段冷却后,就能够灵活调节钢丝温度到达工艺要求的温度,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冷却水套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滑道螺爪进行快速调节,两个冷却水套的进水量可以通过调节阀门来进行调整,所以只利用水这一种介质就可以实现不同规格和材质的钢丝对应不同的工艺要求,省去了来回更换淬火介质的麻烦,简化操作、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喷淋和两级分段冷却方式代替了传统铅浴淬火的急冷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钢丝产生开裂缺陷,保证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中间热处理的质量,提高钢丝性能和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无污染、低能耗、工艺简单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根据红外测温仪的所测温度来调节两个冷却水套的进水量以及距离,只利用水这一种介质就可以实现不同规格和材质的钢丝对应不同的工艺要求,省去了来回更换淬火介质的麻烦,简化操作、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排布示意图和工艺流程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水循环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水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件序号:1、蓄水池,2、水泵,3、进水管,4、调节阀门,5、冷却水套,5-1、外环套,5-1-1、进水管接头,5-2、内环套,5-2-1、喷淋孔,5-3、夹腔,6、回水水槽,7、出水管,8、冷却水塔,9、弧形立板,10、水平底板,11、螺爪,12、水平底座,12-1、滑道,13、钢丝,14、定位辊组,15、保温管,16、红外测温仪。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包括内置有水泵(2)的蓄水池(1)、内置有两个冷却水套(5)的回水水槽(6)、冷却水塔(8),两个冷却水套(5)分别通过进水管(3)与蓄水池(1)相连通,回水水槽(6)、冷却水塔(8)、蓄水池(1)依次通过出水管(7)相连通(上述部件连通后形成一个冷却水循环系统,实现了以常温水为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无毒、无污染、节约成本;其中,回水水槽用于回收冷却水,回收的冷却水经冷却水塔再度制冷,随后送入蓄水池进入新一轮的循环);所述冷却水套(5)是由圆柱状外环套(5-1)内嵌圆台状内环套(5-2)、将外环套的一端与内环套的大端对齐后两端封口相连形成内腔连通的夹腔(5-3),在内环套(5-2)上均布有六列沿母线方向排布的喷淋孔(5-2-1)(冷却水沿着喷淋孔正对冷却水套的轴线方向射出,当待冷却钢丝水平穿经冷却水套时,由六列喷淋孔同时对正钢丝的一圈表面喷射水柱,使钢丝周向冷却均匀:即经当钢丝经过第一个冷却水套进行均匀缓慢的初段冷却,避免了急冷、避免了钢丝的开裂;当钢丝经过第二个冷却水套进行对应所需的次段冷却,调节钢丝温度到达工艺要求温度,以获得合适的钢丝性能),在外环套(5-1)的左侧、顶部、右侧以90度间隔方式均布有三个进水管接头(5-1-1)(保证六组喷淋孔的水压基本一致),所述外环套的底下部座置在弧形立板(9)上,弧形立板(9)垂直固定在水平底板(10)上,水平底板(10)与水平底座(12)之间以滑动方式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水平底板(10)上安装有螺爪(11),在水平底座(12)加工有滑道(12-1),所述螺爪(11)与滑道(12-1)相匹配(借助螺爪与滑道的配合来灵活快速调整两个冷却水套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不同规格和材质的中粗规格钢丝内外温度均匀化时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却水套上的每相邻两列喷淋孔(5-2-1)的排布呈60度夹角(六列喷淋孔均布在内环套的表面),每列喷淋孔(5-2-1)的数量为8个;所述内环套(5-2)与冷却水套端面之间为120度夹角,每个喷淋孔(5-2-1)的入射角与钢丝前移的水平方向呈30度夹角(即与内环套大径端的表面呈60度夹角)。
本实用新型中与两个所述进水管接头(5-1-1)相连接的进水管(3)上均安装有调节阀门(4)(借助调节阀门能够灵活控制冷却水套的进水量,进而控制不同规格和材质的中粗规格钢丝对应每段冷却后所需达到的温度,以获得合适的钢丝性能)。
利用本实用新型对中粗规格钢丝进行索氏体化冷却的具体步骤为:
A、连接冷却水循环系统:将回水水槽(6)内的两个冷却水套(5)与蓄水池(1)通过进水管(3)相连通,再将回水水槽(6)、冷却水塔(8)、蓄水池(1)依次通过出水管(7)相连通,形成一个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实现了以常温水为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无毒、无污染、节约成本;其中,回水水槽用于回收冷却水,回收的冷却水经冷却水塔再度制冷,随后送入蓄水池进入新一轮的循环);
B、启动冷却水循环系统:启动内置在蓄水池(1)中的水泵(2),蓄水池(1)内的冷却水被泵入到进水管(3)、快速充满冷却水套(5)(被泵入到进水管(3)及冷却水套(5)内的冷却水是水压为1~3兆帕的高压水),并沿着喷淋孔(5-2-1)正对冷却水套(5)的轴线方向射出(以喷淋的方式对沿冷却水套轴线方向移动的钢丝进行冷却);
C、两级分段冷却:由前后两对定位辊组(14)定位(保证钢丝沿着冷却水套的中心水平前移)、并纵向贯穿回水水槽(6)和两个冷却水套(5)及保温管(15)的钢丝(13),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匀速直线前移;当钢丝(13)经过第一个冷却水套(5)时,由六列喷淋孔(5-2-1)同时对正钢丝的一圈表面喷射水柱,使钢丝(13)进行均匀缓慢的初段冷却,避免了急冷、避免了钢丝的开裂;经初段冷却后的钢丝继续前移,当钢丝(13)经过第二个冷却水套(5)时,同理从六列喷淋孔(5-2-1)同时对正钢丝的一圈表面喷射水柱,使钢丝进行对应所需的次段冷却,调节钢丝温度到达工艺要求温度;在两级分段冷却的过程中,借助螺爪(11)与滑道(12-1)的配合来灵活快速调整两个冷却水套(5)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不同规格和材质的中粗规格钢丝内外温度均匀化时间;借助调节阀门(4)能够灵活控制冷却水套(5)的进水量,进而控制不同规格和材质的中粗规格钢丝对应每段冷却后所需达到的温度(以获得合适的钢丝性能);
D、等温转变:两级分段冷却后的钢丝继续前移,进入保温管(15)内进行等温转变,使钢丝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充分均匀化,完成组织转变;
E、监测温度:在穿出保温管(15)后的钢丝周围安置一个红外测温仪(16),实时监测冷却后最终所得钢丝的实际温度。

Claims (4)

1.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置有水泵(2)的蓄水池(1)、内置有两个冷却水套(5)的回水水槽(6)、冷却水塔(8),两个冷却水套(5)分别通过进水管(3)与蓄水池(1)相连通,回水水槽(6)、冷却水塔(8)、蓄水池(1)依次通过出水管(7)相连通;所述冷却水套(5)是由圆柱状外环套(5-1)内嵌圆台状内环套(5-2)、将外环套的一端与内环套的大端对齐后两端封口相连形成内腔连通的夹腔(5-3),在内环套(5-2)上均布有六列沿母线方向排布的喷淋孔(5-2-1),在外环套(5-1)的左侧、顶部、右侧以90度间隔方式均布有三个进水管接头(5-1-1),所述外环套的底下部座置在弧形立板(9)上,弧形立板(9)垂直固定在水平底板(10)上,水平底板(10)与水平底座(12)之间以滑动方式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平底板(10)上安装有螺爪(11),在水平底座(12)加工有滑道(12-1),所述螺爪(11)与滑道(12-1)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套上的每相邻两列喷淋孔(5-2-1)的排布呈60度夹角,每列喷淋孔(5-2-1)的数量为8个;所述内环套(5-2)与冷却水套端面之间为120度夹角,每个喷淋孔(5-2-1)的入射角与钢丝前移的水平方向呈30度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两个所述进水管接头(5-1-1)相连接的进水管(3)上均安装有调节阀门(4)。
CN201921828585.0U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 Active CN210657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8585.0U CN210657070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8585.0U CN210657070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7070U true CN210657070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42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8585.0U Active CN210657070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70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3806A (zh) * 2019-10-29 2020-01-03 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及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3806A (zh) * 2019-10-29 2020-01-03 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及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57070U (zh) 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
CN103468893A (zh) 用于大型复杂薄壁铝合金铸件的淬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147177A (zh) 一种测量环向应变的岩石冻融循环试验设备及方法
CN110643806A (zh) 一种中粗规格钢丝索氏体化冷却装置及工艺
CN101100106A (zh) 一种塑料模具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温度控制装置
CN103111248B (zh) 导热油反应釜加热冷却温度控制的装置及方法
CN101696497A (zh) 封闭式循环加热热磷化装置及磷化方法
CN201506834U (zh) 封闭式循环加热热磷化装置
CN104651581A (zh) 热处理车间余热利用系统
CN202251120U (zh) 一种带有冷却系统的高温风机
CN206359583U (zh) 一种管件淬火装置
CN201618743U (zh) 一种铜管拉伸机的水循环系统
CN103884225B (zh) 电厂间接空冷塔散热器翅片清洗机的多向喷头装置
CN205408189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及所用的油电混合加热系统
CN211420260U (zh) 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
CN203955747U (zh) 一种拉丝设备辅助冷却系统
CN107511605A (zh) 一种新型多头焊接设备
CN103882199A (zh) 特长杆件淬火冷却的方法和系统
CN203791490U (zh) 热推弯头芯棒
CN208519302U (zh) 一种快开球阀
CN203807518U (zh) 特长杆件淬火冷却系统
CN216230624U (zh) 一种用于软胶囊机的注射头温度调节机构
CN220265781U (zh) 一种淬火用油温冷却系统
CN212051559U (zh)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叶片精密磨削后的热处理装置
CN210458292U (zh) 一种无缝钢管热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26, Huahua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01

Patentee after: Sinosteel Zhengzhou metal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6, Huahua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01

Patentee before: SINOSTEEL 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EEL WIRE & STEEL PRODUCT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