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0260U - 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20260U CN211420260U CN201921679058.8U CN201921679058U CN211420260U CN 211420260 U CN211420260 U CN 211420260U CN 201921679058 U CN201921679058 U CN 201921679058U CN 211420260 U CN211420260 U CN 2114202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connecting pipe
- heating
- shaped
- heating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感应机构、喷淋机构、固定机构,设置有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且在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两侧还设置有喷淋机构,相对于常规的整体调质或整体调质+齿柱感应淬火,淬火质量更高,确保齿轨常规齿轨及齿轨异形曲面多齿柱淬火质量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齿轨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齿轨是矿用刮板输送机的主要零部件之一,一般有调质、齿柱表面感应淬火两道热处理工序。齿轨使用过程承受复杂作用力,恶劣环境,经客户多年的使用反馈,最终选用齿轨材料为42CrMo、40Mn2。
矿用齿轨热常规处理方法有2种,第一种是整体调质;第二种是整体调质+齿柱感应淬火。第一种整体调质的齿轨,适用于承载力小的配套设备,整体调质缺点是:1)只能适用综采能力小的设备,易磨损、需求备件多。2)调质质量不稳定,各个齿柱硬度一致性差。第二种是整体调质+齿柱感应淬火的齿轨,只适用于对单一形状的齿轨单齿柱或双齿柱淬火,适用承载力大的配套设备,但依然存在齿轨齿柱淬火质量不稳定、淬火效率低等问题,还存在不能为齿轨异性曲面多齿柱进行感应淬火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
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感应机构、喷淋机构、固定机构,所述淬火感应机构设置于固定机构的U型槽中,所述喷淋机构设置于淬火感应机构底端两侧,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喷淋机构上方,所述淬火感应机构包括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L型连接管、第二L型连接管、固定联接板,所述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第一L型连接管及第二L型连接管下方,所述第一连接管入口端与第二加热圈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圈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入口端与第二加热圈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出口端与第三加热圈一端连接,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入口端与第一加热圈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出口端设置于第二加热圈上方,所述第二L型连接管入口端与第三加热圈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L型连接管出口端设置于第二加热圈上方,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出口端与第二L型连接管出口端之间形成U型空隙,所述固定联接板设置于U型空隙中,所述喷淋机构包括第一喷淋单元、第二喷淋单元,所述第一喷淋单元设置于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一侧,所述第二喷淋单元设置于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另一侧,所述第一喷淋单元与所述第二喷淋单元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喷淋单元包括第一喷水盒、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喷水盒倾斜设置于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一侧,所述第一喷水盒靠近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若干喷水孔,所述第一进水管设置于第一喷水盒一端,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于第一喷水盒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第三固定螺栓、第四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板设置于第一喷淋单元、第二喷淋单元上方,所述固定板板体中间位置一侧开设有U型槽,所述固定板板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并固定设置于第一喷水盒一侧,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穿过第二通孔并固定设置于第一喷水盒一侧,所述第三固定螺栓穿过第三通孔并固定设置于第二喷水盒一侧,所述第四固定螺栓穿过第四通孔并固定设置于第二喷水盒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圈包括第一弧形管、第二弧形管、第三弧形管、第一水平管、第二水平管,所述第一弧形管与所述第二弧形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管一端与第一L型连接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弧形管另一端与第一水平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弧形管一端与第一连接管出口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弧形管另一端与第二水平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弧形管设置于第一水平管另一端与第二水平管另一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淬火圈中还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与第一连接管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导流管另一端与第一L型连接管一端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圈的第三弧形管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三进水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水管一端与第二加热圈中的导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一端与第二加热圈中的导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L型连接管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管、第二弧形管、第三弧形管一侧还设置有导磁体。
本方案提出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设置有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且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与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第二外形轮廓、第三外形轮廓一一对应并紧密相邻,通电后无加热死角,确保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内部及表面温度均匀一致,且在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两侧还设置有喷淋机构,而喷淋机构靠近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两侧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圆孔、方孔、六边形孔、八边形孔组成的喷水孔,能够避免单一形状的喷水孔在对齿轨异形曲面多齿柱喷淋时存在喷淋死角,喷淋水以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表面进行淬火,相对于常规的整体调质或整体调质+齿柱感应淬火,淬火质量更高,确保齿轨常规齿轨及齿轨异形曲面多齿柱淬火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方法的位置a示意图。
图2为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方法的位置b示意图。
图3为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方法的位置c示意图。
图4为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5为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的轴侧示意图。
图8为淬火感应机构的轴侧示意图。
图中:淬火感应机构10、第一加热圈11、第一弧形管111、导磁体1111、第二弧形管112、第三弧形管113、第一水平管114、第二水平管115、导流管116、位移传感器117、第二加热圈12、第二进水管121、第三进水管122、第二出水管123、第三出水管124、第三加热圈13、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第一L型连接管16、第二L型连接管17、固定联接板18、第一喷淋单元21、第一喷水盒211、第一进水管212、第一出水管213、第二喷淋单元22、固定板31、第一固定螺栓32、第二固定螺栓33、第三固定螺栓34、第四固定螺栓35;第一外形轮廓101、第二外形轮廓102、第三外形轮廓103、第四外形轮廓104、第五外形轮廓105、第六外形轮廓106、专用工装台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齿轨半成品用外部夹具(如机械手)固定设置于专用工装台200上,竖向移动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以使淬火感应机构10底端与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紧密相邻,如图1位置a所示,淬火感应机构10的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分别与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101、第二外形轮廓102、第三外形轮廓103一一对应并紧密相邻,确保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的加热面与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101、第二外形轮廓102、第三外形轮廓103表面完全相对设置,以避免出现加热死角;
S2、将淬火感应机构10底端与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之间的距离调整至5-8mm,此时为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加热面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101、第二外形轮廓102、第三外形轮廓103表面加热的最优加热距离,连通外部淬火电源与淬火感应机构10,以使淬火感应机构10底端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进行加热,确保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101、第二外形轮廓102、第三外形轮廓103表面受热均匀,不存在局部过热现象;
S3、加热结束后,断开外部淬火电源,通过外部机械手竖向移动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以使淬火感应机构10底端与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远离,如图2位置b所示,开启喷淋机构以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101、第二外形轮廓102、第三外形轮廓103表面喷淋水进行冷却,以将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表面温度降至150—180℃,再关闭喷淋机构,利用齿轨半成品返热温度进行三齿柱自回火,从而改善齿轨半成品三齿柱表面微观组织,以消除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应力;
S4、喷淋淬火结束后,通过外部机械手水平移动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将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端面对准齿轨半成品下一个三齿柱外形轮廓,如图3位置c所示,再竖向移动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以使淬火感应机构10底端与齿轨半成品下一个三齿柱外形轮廓紧密相邻,重复S1、S2、S3步骤,直至整个淬火工序完成。
本方案提出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方法,采用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以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进行淬火,相对于常规的整体调质或整体调质+齿柱感应淬火,本方案一次可实现对齿轨半成品的三齿柱进行感应淬火,淬火效率提升40%以上,淬火效率更高;同时淬火感应机构10底端与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紧密相邻,确保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受热更加均匀,无加热死角,在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两侧还设置有喷淋机构,喷淋水以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表面进行淬火,喷淋水具有更大的流速及流量,尤其适用于对齿轨异形曲面多齿柱的感应淬火,能够显著提升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淬火质量,确保齿轨半成品三齿柱淬火质量稳定。
进一步,所述步骤S2,所述淬火感应机构10底端与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之间的距离为5-8mm,该距离为最佳加热距离,所述淬火感应机构10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进行加热的时间为3-4min、频率为3500-4000Hz、功率为120—140kw、加热温度为860-880℃,以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101、第二外形轮廓102、第三外形轮廓103表面进行充分加热,确保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内部及表面温度均匀一致。
进一步,所述步骤S3,所述喷淋机构的喷淋时间为25-30S、喷淋水压为0.25~0.3MPa,以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101、第二外形轮廓102、第三外形轮廓103表面均匀喷淋水,对其进行淬火,所述自回火返热温度范围为180-250℃,以将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表面微观组织控制在预定范围之内,从而充分消除齿轨半成品三齿柱淬火后存在的应力。
进一步,所述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经淬火后,齿柱表面硬度HRC≥50,淬硬层深度≥5mm,以使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经感应淬火后,其表面具有更高的硬度及耐磨性。
参见图4至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感应机构10、喷淋机构、固定机构,所述淬火感应机构10设置于固定机构的U型槽中,所述喷淋机构设置于淬火感应机构10底端两侧,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喷淋机构上方,所述淬火感应机构10包括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第一L型连接管16、第二L型连接管17、固定联接板18,所述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第一L型连接管16及第二L型连接管17下方,所述第一加热圈11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101进行加热,所述第二加热圈12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二外形轮廓102进行加热,所述第三加热圈13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三外形轮廓103进行加热,所述第一连接管14入口端与第二加热圈12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4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圈11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5入口端与第二加热圈1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5出口端与第三加热圈13一端连接,以使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管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16入口端与第一加热圈11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16出口端设置于第二加热圈12上方,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16出口端端部封闭,且在第一L型连接管16出口端端部一侧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第二L型连接管17入口端与第三加热圈13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L型连接管17出口端设置于第二加热圈12上方,所述第二L型连接管17出口端端部封闭,且在第二L型连接管17出口端端部一侧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16出口端与第二L型连接管17出口端之间形成U型空隙,所述固定联接板18设置于U型空隙中,所述固定联接板18为呈T型,其底端形状与U型空隙相匹配,所述喷淋机构包括第一喷淋单元21、第二喷淋单元22,所述第一喷淋单元21设置于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一侧,所述第二喷淋单元22设置于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另一侧,以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101、第二外形轮廓102、第三外形轮廓103表面均匀喷淋水,对其进行充分淬火,所述第一喷淋单元21与所述第二喷淋单元2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喷淋单元21包括第一喷水盒211、第一进水管212、第一出水管213,所述第一喷水盒211倾斜设置于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一侧,以使第一喷水盒211喷淋的水雾完全覆盖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101、第二外形轮廓102、第三外形轮廓103一侧的表面,无喷淋死角,所述第一喷水盒211靠近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若干喷水孔,所述喷水孔为微型圆孔、方孔、六边形孔、八边形孔的组合,以适用于对齿轨异形曲面多齿柱进行淬火,避免单一形状的喷水孔在对齿轨异形曲面多齿柱喷淋时存在喷淋死角,确保齿轨异形曲面多齿柱淬火质量稳定,所述第一喷水盒211为长方形空心盒体,所述第一进水管212设置于第一喷水盒211一端,以为第一喷水盒211提供充足的水源,所述第一出水管213设置于第一喷水盒211另一端,以将第一喷水盒211中多余的水源输送至外部,确保将喷淋压力控制在0.25~0.3MPa。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第一L型连接管16、第二L型连接管17为铜或其合金制成的方管或圆管,所述方管沿其表面还设置有倒角,以使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第一L型连接管16、第二L型连接管17端部与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端部完全接触并焊接牢固,避免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在冷却时出现漏水。
具体的,所述固定联接板18一端与外部淬火电源相连接,所述固定联接板18另一端与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电性连接,通电后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内部通过交变电流时,各加热圈周围便产生交变磁场,置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加热圈)便产生电动势,导体在电动势的作用下产生涡流使加热圈本身发热、温度升高,从而实现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101、第二外形轮廓102、第三外形轮廓103的均匀加热。
本方案提出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设置有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且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与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第一外形轮廓101、第二外形轮廓102、第三外形轮廓103一一对应并紧密相邻,通电后无加热死角,确保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内部及表面温度均匀一致,且在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两侧还设置有喷淋机构,而喷淋机构靠近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两侧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圆孔、方孔、六边形孔、八边形孔组成的喷水孔,能够避免单一形状的喷水孔在对齿轨异形曲面多齿柱喷淋时存在喷淋死角,喷淋水以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表面进行淬火,相对于常规的整体调质或整体调质+齿柱感应淬火,淬火质量更高,确保齿轨常规齿轨及齿轨异形曲面多齿柱淬火质量稳定。
参见图4至图7,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31、第一固定螺栓32、第二固定螺栓33、第三固定螺栓34、第四固定螺栓35,所述固定板31设置于第一喷淋单元21、第二喷淋单元22上方,所述固定板31为矩形的胶木板,所述固定板31板体中间位置一侧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形状及尺寸与第一L型连接管16出口端、第二L型连接管17出口端之间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16出口端、第二L型连接管17出口端管体外壁上还设置有若干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为刚性棒体或方管或板体,用于支撑固定板31,同时连接耳底端一侧还设置若干固定螺栓,以通过固定螺栓将固定板31牢固的固定于连接耳上,防止外部机械手在移动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过程中,其喷淋机构或淬火感应机构10发生相对位移或掉落,所述固定板31板体表面四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2穿过第一通孔并固定设置于第一喷水盒211一侧,所述第二固定螺栓33穿过第二通孔并固定设置于第一喷水盒211一侧,以将第一喷水盒211固定设置于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一侧,所述第三固定螺栓34穿过第三通孔并固定设置于第二喷水盒一侧,所述第四固定螺栓35穿过第四通孔并固定设置于第二喷水盒一侧,以将第二喷淋单元22固定设置于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另一侧。
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螺栓32、第二固定螺栓33、第三固定螺栓34、第四固定螺栓35均为不锈钢材质。
参见图8,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结构相同,为铜或其合金制成的方管或圆管或弧形管,所述方管、弧形管沿其表面还设置有倒角,所述第一加热圈11包括第一弧形管111、第二弧形管112、第三弧形管113、第一水平管114、第二水平管115,所述第一弧形管111与所述第二弧形管1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管111一端与第一L型连接管16入口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弧形管111另一端与第一水平管114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弧形管112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4出口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弧形管112另一端与第二水平管115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弧形管113设置于第一水平管114另一端与第二水平管115另一端之间,以使第一弧形管111、第二弧形管112、第三弧形管113、第一水平管114、第二水平管115之间连通为单向的方形中空通道。
具体的,所述第一弧形管111、第二弧形管112的长度小于第三弧形管113的长度,所述第一弧形管111与第二弧形管112相对设置后,第一弧形管111、第二弧形管112底端与第三弧形管113底端持平,而第一弧形管111顶端与第二弧形管112顶端之间形成空隙,以使第一加热圈11内部形成单向的空心通道。
参见图8,进一步,所述第一加热圈11中还设置有导流管116,所述导流管116为铜管,具有良好的吸热作用,以将第一加热圈11中的自身热量快速带走,所述导流管116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4出口端相连接,以使第一加热圈11内部与第一连接管14内部畅通,所述导流管116另一端与第一L型连接管16入口端相连接,以使第一加热圈11内部与第一L型连接管16内部畅通。
具体的,所述第一加热圈11经长时间使用并远离齿轨半成品三齿柱外形轮廓后,通过导流管对其进行快速降温冷却,以将第一加热圈11温度降低至室温,为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进行下一次感应淬火做准备。
参见图8,进一步,所述第二加热圈12的第三弧形管113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水管121、第三进水管122,所述第二进水管121与所述第三进水管12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水管121一端与第二加热圈12中的导流管116相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122一端与第二加热圈12中的导流管116相连通,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16出口端的出水孔中还设置有第二出水管123,所述第二L型连接管17出口端的出水孔中还设置有第三出水管124。
具体的,所述第二进水管121通水后,水沿第二加热圈12的第三弧形管113向第一水平管114、第一弧形管111方向流动,水再通过第一连接管14进入第一加热圈11的第二弧形管112中,水在第一加热圈11中向第二水平管115、第三弧形管113、第一水平管114、第一弧形管111方向流动,直至水从第一加热圈11的第一弧形管111流入至第一L型连接管16中,而第一L型连接管16出口端还设置有第二出水管123,第一L型连接管16中的水再从第二出水管123输送至外部,进而实现对第一加热圈11及第二加热圈12的快速降温。
具体的,所述第三进水管122通水后,水沿第二加热圈12的第三弧形管113向第二水平管115、第二弧形管112方向流动,水再通过第二连接管15进入第三加热圈13的第一弧形管111中,水在第三加热圈13中向第一水平管114、第三弧形管113、第二水平管115、第二弧形管112方向流动,直至水从第三加热圈13的第二弧形管112流入至第二L型连接管17中,而第二L型连接管17出口端还设置有第三出水管124,第二L型连接管17中的水再从第三出水管124输送至外部,进而实现对第二加热圈12及第三加热圈13的快速降温。
参见图8,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管111、第二弧形管112、第三弧形管113一侧还设置有导磁体1111。
具体的,所述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通电后,设置于第一弧形管111、第二弧形管112、第三弧形管113一侧的导磁体1111驱使第一加热圈11、第二加热圈12、第三加热圈13中的电流集中分布在各加热圈的内表面,以提高各加热圈的加热效率。
参加图8,所述第三弧形管113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位移传感器117,由于加热时间、喷淋时间确定,淬火感应机构10、喷淋机构完成感应淬火后,位移传感器117收集第一外形轮廓101的位置信号,并将位置信号无线传输至外部PLC控制器上,PLC控制器按预设的位置信号算法N+3(其中N=0,1,2,·······N)计算出下一次第一加热圈11进行感应淬火的位置,对外部机械手发送控制指令,通过外部机械手将第一加热圈11设置于第四外形轮廓104的上方,以使第一加热圈11端部与第四外形轮廓104紧密相邻,而此时第二加热圈12端部与第五外形轮廓105紧密相邻,第三加热圈13端部与第六外形轮廓106紧密相邻,淬火感应机构10对第四外形轮廓104、第五外形轮廓105、第六外形轮廓106进行加热一定时间后,喷淋机构对第四外形轮廓104、第五外形轮廓105、第六外形轮廓106喷淋水进行淬火,从而实现对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第四外形轮廓104、第五外形轮廓105、第六外形轮廓106的感应淬火;重复进行下一次齿轨半成品三齿柱的淬火工作,直至整个淬火工作结束。
具体的,PLC控制器中还设置有计时器,按预设时间向PLC控制器发送时间信号,PLC控制器将时间信号与预设加热、喷淋时间信号比对,比对一致后向外部机械手发送操作指令,通过外部机械手将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移动至下一各淬火感应位置,在该位置时第一加热圈11端部正好与N+3(其中N=0,1,2,·······N)位置的第N+3外形轮廓紧密相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淬火感应机构、喷淋机构、固定机构,所述淬火感应机构设置于固定机构的U型槽中,所述喷淋机构设置于淬火感应机构底端两侧,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喷淋机构上方,所述淬火感应机构包括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一L型连接管、第二L型连接管、固定联接板,所述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第一L型连接管及第二L型连接管下方,所述第一连接管入口端与第二加热圈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出口端与第一加热圈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入口端与第二加热圈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出口端与第三加热圈一端连接,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入口端与第一加热圈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出口端设置于第二加热圈上方,所述第二L型连接管入口端与第三加热圈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L型连接管出口端设置于第二加热圈上方,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出口端与第二L型连接管出口端之间形成U型空隙,所述固定联接板设置于U型空隙中,所述喷淋机构包括
第一喷淋单元、第二喷淋单元,所述第一喷淋单元设置于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一侧,所述第二喷淋单元设置于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另一侧,所述第一喷淋单元与所述第二喷淋单元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喷淋单元包括第一喷水盒、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喷水盒倾斜设置于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一侧,所述第一喷水盒靠近第一加热圈、第二加热圈、第三加热圈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若干喷水孔,所述第一进水管设置于第一喷水盒一端,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于第一喷水盒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一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第三固定螺栓、第四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板设置于第一喷淋单元、第二喷淋单元上方,所述固定板板体中间位置一侧开设有U型槽,所述固定板板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并固定设置于第一喷水盒一侧,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穿过第二通孔并固定设置于第一喷水盒一侧,所述第三固定螺栓穿过第三通孔并固定设置于第二喷水盒一侧,所述第四固定螺栓穿过第四通孔并固定设置于第二喷水盒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圈包括第一弧形管、第二弧形管、第三弧形管、第一水平管、第二水平管,所述第一弧形管与所述第二弧形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管一端与第一L型连接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弧形管另一端与第一水平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弧形管一端与第一连接管出口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弧形管另一端与第二水平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弧形管设置于第一水平管另一端与第二水平管另一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圈中还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与第一连接管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导流管另一端与第一L型连接管一端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圈的第三弧形管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三进水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水管一端与第二加热圈中的导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三进水管一端与第二加热圈中的导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L型连接管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L型连接管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三出水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79058.8U CN211420260U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79058.8U CN211420260U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20260U true CN211420260U (zh) | 2020-09-04 |
Family
ID=72284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79058.8U Active CN211420260U (zh) | 2019-10-09 | 2019-10-09 | 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202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29010A (zh) * | 2019-10-09 | 2019-12-31 | 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方法及装置 |
-
2019
- 2019-10-09 CN CN201921679058.8U patent/CN2114202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29010A (zh) * | 2019-10-09 | 2019-12-31 | 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方法及装置 |
CN110629010B (zh) * | 2019-10-09 | 2024-07-30 | 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29010A (zh) | 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方法及装置 | |
CN204251662U (zh) | 一种链轮淬火装置 | |
JP2019206763A (ja) | アニール炉、及び鋼ストランドをアニーリ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 | |
CN201793694U (zh) | 辊道式固溶热处理及淬火装置 | |
CN211420260U (zh) | 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装置 | |
CN114535470A (zh) | 一种大型环件轧制成形及热处理一体化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03866360U (zh) | 石油套管连续外喷淬火冷却装置 | |
CN104963225A (zh) | 多根钢丝感应加热水冷却生产线 | |
CN103074470A (zh) | 一种小直径内花键表面淬火感应器 | |
CN103981355B (zh) | 一种钢球热处理淬火线 | |
CN105671465A (zh) | 挤压铝型材的在线连续淬火工艺及其连续淬火装置 | |
CN205803536U (zh) | 一种应用于齿条、齿轮轮齿齿廓均匀感应加热的装置 | |
CN206052094U (zh) | 一种钻探用地质钢管的调质处理生产线 | |
CN204981956U (zh) | 一种同时处理内外齿轮的感应器 | |
CN213977810U (zh) | 一种双调链条淬火炉 | |
CN203144465U (zh) | 一种压紧水冷淬火装置 | |
CN208952660U (zh) | 一种感应加热隧道炉 | |
CN219761358U (zh) | 钢坯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系统及钢坯生产线 | |
CN203159668U (zh) | 小直径内花键表面淬火感应器 | |
CN103266203B (zh) | 一种钢板冷却装置及方法 | |
CN104250679B (zh) | 辊棒复合式正火退火炉 | |
CN205803528U (zh) | 对轮毂轴管两轴承部位同时感应淬火的装置 | |
CN206015004U (zh) | 一种快速进行表面感应淬火和退火的装置 | |
CN100460526C (zh) | 纵导感应器以及阶梯轴纵导感应器扫描淬火工艺 | |
CN202157101U (zh) | 一种金属管热处理均匀冷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