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7552U -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及干冰清洗机 - Google Patents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及干冰清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47552U
CN210647552U CN201921100864.5U CN201921100864U CN210647552U CN 210647552 U CN210647552 U CN 210647552U CN 201921100864 U CN201921100864 U CN 201921100864U CN 210647552 U CN210647552 U CN 210647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dry ice
mixing cavity
groov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08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平
方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zh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zh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zh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zh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08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47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47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47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及干冰清洗机,其中混合器包括可自转且圆周面具有凹槽的转轴,转轴的圆周面外围设有与其圆周面贴合的上进料块和下混合腔体,上进料块具有与凹槽连通的进料孔,下混合腔体具有可与凹槽连通的颗粒气体混合腔,下混合腔体设置于一底座中且其在一向上的推力的作用下与转轴的圆周面保持贴合,底座具有与所述颗粒气体混合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本方案利用干冰粉末受自重下落实现材料的有效供应,而颗粒气体混合腔能够使干冰颗粒与高压空气充分混合,使气流中的干冰颗粒分布均匀以改善清洗效率和效果;下混合腔体的浮动结构避免了磨损产生的间隙,降低了干冰颗粒及高压气体外漏的风险。

Description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及干冰清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设备领域,尤其是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及干冰清洗机。
背景技术
干冰清洗机是清洗机的一种,干冰清洗方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的发展。
干冰清洗系统通过高压空气将干冰清洗机的干冰粒喷射到需要清洗的工作表面,利用温差的物理反映使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收缩速度下产生脱离。当-78摄氏度的干冰粒接触到污垢表面后会产生脆化爆炸现象,从而使污垢收缩及松脱,随之干冰粒会瞬间气化并且膨胀800倍,产生强大的剥离力,将污垢快速,彻底的从物体表面脱落,从而达到快速、高效、安全、节能的清洗效果。
现有的干冰清洗机,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20558811.4揭示的干冰清洗机,通常包括干冰粉碎、干冰颗粒输送、干冰与高压空气混合装置、喷嘴、高于空气源等结构,其中干冰颗粒输送及干冰颗粒与高压空气混合结构设计的好坏严重影响了干冰颗粒在气流中分布的均匀性及干冰颗粒喷出时的动力大小,极大的影响着清洗效率和清洗效果。
如上述申请号揭示的干冰清洗机,其并未揭示干冰颗粒与高压空气混合装置的具体结构。
又如申请号为201510566800 .4揭示的干冰清洗机,出冰管为水平状态布设,干冰漏斗中的干冰颗粒在重力下进入到水平的出冰管中后,无法再通过重力移动,只能通过漏斗中干冰颗粒的挤压进行,这就造成出冰管中干冰颗粒继续前移的动力很小,导致出冰效率很低,也很容易出现出冰管的堵塞现象,严重影响了清洗的效率和可靠性。
其次,出冰管和出气管为两根平行的管道,两根管道需要通过三通头连接到喷嘴,并且从图示结构来看,T形或Y形结构的三通都不太方便进行出冰管和出气管的连接,需要采用F形的三通才能方便连接,而采用F形三通时,高压气体进入三通时,其流动过程中受到三通自身结构的阻挡,影响了气体流动的顺畅性,降低了气流的动力,进而降低了干冰颗粒的动力,影响了最终的清洗效果。
另外,干冰粉末在进入到三通后被高速气流携带前进,缺少在气流中扩散的时间和空间,这就造成干冰粉末在气流中的分布往往不均匀,从而在混合气流喷射出后,常常是局部有干冰粉末而局部无干冰粉末,这就造成一次喷射出的气流的清洗覆盖区域减小,影响了清洗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及干冰清洗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包括可自转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转轴的圆周面外围设有与其圆周面贴合的上进料块和下混合腔体,所述上进料块具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进料孔,所述下混合腔体具有可与所述凹槽连通的颗粒气体混合腔,所述下混合腔体设置于一底座中且其在一向上的推力的作用下与所述转轴的圆周面保持贴合,所述底座具有与所述颗粒气体混合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中,所述进料孔的出料端所对应的转轴的圆周面的弧度不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的远端长边所对应的转轴的圆周面的弧度,所述上进料块与所述转轴贴合的两侧部的末端到所述下混合腔体的上端面的距离不同。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中,所述下混合腔体包括下出料块及浮动块,所述下出料块上具有连通凹槽和浮动块的内腔的通道,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与所述浮动块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中,所述通道包括至少两个位于所述出料块的底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宽度不同,宽度较大的通孔靠近所述进气口。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中,所述浮动块的内腔中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顶面与所述出料块的两个通孔的隔断部的底面位置相对, 所述导流板的两侧面与导流板两侧的内槽的底面分别形成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连续上升的弧面或曲面及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连续下降的弧面或曲面。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中,所述进气口的内壁处形成有延伸到所述浮动块的第一侧壁处的进气孔,所述出气口的内壁处形成有延伸到所述浮动块的第二侧壁的出气孔。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中,所述浮动块的第一下顶角处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的进风缺口,所述浮动块的第二下顶角处形成所述出气孔连通的出风缺口。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包括可自转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转轴的圆周面外围设有与其圆周面贴合的上进料块和下混合腔体,所述上进料块具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进料孔,所述下混合腔体具有可与所述凹槽连通的颗粒气体混合腔且其设置于一底座中,所述底座具有与所述颗粒气体混合腔连通的进气口及出气口,依次经过上进料块及凹槽后进入到所述颗粒气体混合腔的部分或全部固体颗粒在高压空气的作用下呈悬浮态。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中,所述下混合腔体包括下出料块及浮动块,所述下出料块上具有连通凹槽和浮动块的内腔的通道,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与所述浮动块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中,所述通道包括至少两个位于所述出料块的底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宽度不同,宽度较大的通孔靠近所述进气口。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中,所述浮动块的内腔中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顶面与所述出料块的两个通孔的隔断部的底面位置相对, 所述导流板的两侧面与导流板两侧的内槽的底面分别形成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连续上升的弧面或曲面及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连续下降的弧面或曲面。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中,所述进气口的内壁处形成有延伸到所述浮动块的第一侧壁处的进气孔,所述斜向所述出气口的内壁处形成有延伸到所述浮动块的第二侧壁的出气孔。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中,所述浮动块的第一下顶角处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的进风缺口,所述浮动块的第二下顶角处形成所述出气孔连通的出风缺口。
干冰清洗机,包括上述任一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
优选的,所述的干冰清洗机中,所述干冰清洗机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及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干冰清洗机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内窥镜探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可自转的转轴与上进料块和下混合腔体配合,从而可以利用干冰粉末受重力下落的原理实现干冰粉末的持续、有效供应;同时,颗粒气体混合腔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使干冰颗粒与高压空气充分混合,从而使气流中的干冰颗粒分布均匀,以改善最终清洗的效率和效果;并且,下混合腔体的可浮动结构,有效的弥补了部件之间磨损产生的间隙,降低了干冰颗粒及高压气体外漏的风险。
上进料块的设计有效的保证了供料的效率,同时有效的减小了上进料块与转轴之间的接触面,有效的减小了磨损,降低了磨损间隙泄露的风险,另外上进料块的下移设计,也能够在必要时弥补其与转轴之间的间隙,进一步降低泄露的可能。
颗粒气体混合腔及进料通孔大小的设计,有效的为干冰颗粒在腔体内的扩散悬浮提供了空间和前提条件,从而有效后续干冰颗粒在气流中的均匀扩散以及跟随气流移动,有利于保证清洗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内腔的设计,有效的保证了气流流动的顺畅性,一定程度减小了气流动力的损耗。
浮动块的气孔及底座底部的缺口设计,能够在不额外增加零部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高压空气作为动力源,以驱动浮动块的抬升从而与转轴的圆周面始终保持贴合,既简化了结构,又避免了泄漏。
可视化的干冰清洗机能够及时观察非可视位置的清洗前后情况,从而为干冰清洗操作和效果的评估提供了直观的技术支撑,有利于提高清洗效率,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剖视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立体图;
图 3是本实用新型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转轴与上进料块区域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进料块与下出料块区域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下出料块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转轴、下混合腔体及底座区域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浮动块的俯视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下混合腔体及底座区域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浮动块的仰视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干冰清洗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进行阐述,本实施例中以用于干冰粉末及高压空气的混合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也可以用于其他的颗粒物或粉末与其他气体的混合,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包括可自转的转轴1,所述转轴1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凹槽11,所述转轴1的圆周面外围设有与其圆周面贴合的上进料块2和下混合腔体34a,所述上进料块2具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进料孔21,所述下混合腔体34a具有可与所述凹槽11连通的颗粒气体混合腔34b,所述下混合腔体34a设置于一底座5中且其在一向上的推力的作用下与所述转轴的圆周面保持贴合,所述底座5具有与所述颗粒气体混合腔34b,连通的进气口51和出气口52。
使用时,干冰颗粒从所述进料孔21落入到所述转轴的凹槽11中,凹槽11自转后与下混合腔体连通,从而凹槽11中的干冰颗粒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所述颗粒气体混合腔34b中并在高压气流的作用下从所述出气口52排出,从而方便的实现了干冰粉末的供应,保证了高压空气与干冰颗粒的混合及保证了气流的动力。
另外由于下混合腔体受向上的推力,从而下混合腔体的上移可以补偿下混合腔体与转轴接触面之间的磨损,进而使下混合腔体与转轴1的圆周面始终保持贴合,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高压气体及微小的干冰颗粒进入到下混合腔体与转轴1的接触面之间,出现外漏的问题。
具体来看,如附图2所示,所述转轴1可转动地架设于两个支板6上,两个所述支板6固定于底板7上,每个所述支板6上固定有轴承8,所述转轴1插接在两个轴承8的内圈中从而可以自转,在实际使用时,使转轴1的一端连接动力源,如电机或电机+传动机构,从而驱动转轴1的转动。
所述转轴1上的凹槽1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并且所述凹槽11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可行的形状,例如,其可以是一组长方体或半球形或椭球形等,优选的,如附图3所示,所述凹槽11为三圈111、112、113,每圈包括一组均分所述转轴1的圆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由开口端向内部的尺寸逐步缩小,从而形成一近似倒锥台的形状,并且任一圈的任一凹槽与另一圈的任一凹槽错位设置,这样的分布方式便于干冰粉末均匀的进入到颗粒空气混合腔中。
所述上进料块2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板6之间,并且,如附图2、附图3所示,所述上进料块7可以通过螺栓与两个所述支板6固定连接,此时,所述上进料块2的位置固定,但是,随着装置长时间的使用,所述上进料块2与转轴1之间的磨损会使它们的接触面产生一定的间隙,此时,在转轴1的转动过程中,干冰粉末会进入到它们的接触面的间隙处,一来降低了干冰粉末的供应量,另一方面,干冰粉末也会进一步增加它们接触面的磨损,导致磨损问题的加重。
因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使所述上进料块2的位置不是固定在所述支板6上,例如,所述上进料块2可以相对两个支板6上下滑动的卡接在两个所述支板6之间,即所述上进料块的两侧形成有导向槽或导向凸条(图中未示出),所述支板6的内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导向槽或导向凸条匹配的结构(图中卫生瓷),由于使用时,上进料块2上会承受其上的其他部件的下压力,因此,在上进料块2与转轴的接触面出现磨损时,上进料块2可以在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始终与转轴1的圆周面保持贴合。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使所述上进料块2可以具有一定的向下移动空间,例如,所述上进料块2与所述支板6连接的螺栓或销(图中未示出)的外周套装有弹性圈(图中未示出),从而通过向上进料块2施加的下压力使弹性圈变形,进而使所述上进料块2可以微小移动以弥补磨损产生的间隙。
同时,为了提高干冰粉末的供料效率,如附图3、附图4所示,使所述上进料块2的进料孔21的出料端所对应的转轴的圆周面的第一弧度r1不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11的远端长边所对应的转轴的圆周面的第二弧度r2,并且所述进料孔21的出料端能够同时对每圈凹槽11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填料,从而所述上进料块2上的进料孔21可以同时对多个凹槽11同时添加干冰粉末。
另外,在所述转轴1的转动过程中,所述转轴1上的凹槽11经过所述下混合腔体34a上的通道31后即会实现下料,因此,在所述凹槽11后转动到的位置时,上进料块与转轴1的圆周面不再需要再保持密闭状态,因此,优选的,如附图5所示,所述上进料块2与所述转轴1贴合的两侧部的末端22、23到所述下混合腔体34a的上端面32的距离不同,从而可以减少上进料块2与转轴1的接触面积以减少磨损。
所述下混合腔体34a可以是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是分体组装而成,由于其内部结构相对复杂,为了便于进行工件的加工制造,优选采用分体组装的方式。
详细来说,如附图1所示,所述下混合腔体34a包括下出料块3及浮动块4,所述下出料块3和浮动块4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组装成一体,也可以通过焊接或铆接或榫卯或胶接的方式组装为一体,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如附图6、附图7所示,所述下出料块3整体近似为一长方体的构件,所述构件的下端面为敞口结构,且内部为空腔33,所述构件的上表面具有所述转轴1的转轴面的曲率相同的圆弧形槽34,优选为半球形槽,所述圆弧形槽34的槽底面341与所述转轴1的圆周面12贴合,所述圆弧形槽的槽底位置开设有连通所述转轴1上的凹槽11和浮动块4的内槽41的通道31,所述通道31包括至少两个通孔,优选为两排,每排通孔为两个,且两个通孔远端的距离与外侧的两圈所述凹槽的远端距离相近,并且,每排所述通孔311,312的宽度不同,优选靠近所述进气口51的通孔311的宽度大于靠近所述出气口52的通孔312的宽度,如此设计的原因将在后续进行阐述。
如附图1所示,所述下出料块3的开口端面朝向所述浮动块,它们配合形成所述颗粒气体混合腔34b,如附图7、附图8所示,所述浮动块4整体近似为一圆角的长方体的构件,所述构件的上表面的中间区域形成所述内槽41,所述构件的相对的两侧侧板处形成有与所述内槽41分别连通的缺口46、47,所述缺口46与进风口51对接,所述缺口47与出风口52对接,所述浮动块4的底部形成有凹槽48,从而在安装到所述底座5上时,所述凹槽48内嵌入所述底座5的定位槽55底部的凸台56。
进一步,为了便于干冰粉末进入到所述颗粒气体混合腔34b后中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扩散均匀,如附图7、附图8所示,在所述浮动块4的内槽41中设置有导流板42,所述导流板42的顶面421与所述下出料块3的两个通孔的隔断部35的底面位置相对,优选所述导流板42的顶面421与隔断部35的底面贴合,从而,所述导流板42与隔断部配合将所述颗粒气体混合腔34b分割成两个腔室34b1,34b2,两个腔室分别与通孔311、312连通。
因此,在进行混合时,凹槽11在转动到与下出料快3的通孔311、312相对时,由于通孔311较大,因此凹槽11中的大部分干冰粉末会在自重作用下向腔室34b1中掉落,与此同时,高压气体从进气口51进入到所述腔室34b1中时,会对下降的干冰颗粒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大部分的干冰粉末在腔室34b1中扩散悬浮,因此气流中会均匀扩散有大量干冰颗粒,同时气流携带着悬浮在其中的干冰颗粒由通孔311、凹槽11及通孔312进入到另一侧的腔室34b2中,并从出气口52喷出;另外小部分的干冰粉末通过通孔312进入到腔室34b2中,并在气流的吹动下在腔室34b2中扩散并被气流携带从出气口52喷出,在这一过程中,干冰颗粒能够充分的在气流中扩散均匀。
同时,为了减小气流直接冲击到导流板42上受到的阻力而导致动力的损失,以及改善高压气体在颗粒气体混合腔时流动的顺畅性,如图8所示,所述导流板42的两侧面422、423与导流板两侧的内槽41的分割区域的底面411、412分别形成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连续上升的弧面或曲面及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连续下降的弧面或曲面,优选为圆滑表面,从而,在高压气体从进气口51进入时,能够沿着圆滑表面上升,而不至于直接冲击到导流板42后,在导流板42的阻挡下向四周扩散而导致气流动力减小;并且为了便于高压空气从较小的进气口51进入到腔室34b1后快速的扩散,所述内槽41经导流板42隔离形成的分割区域的侧面413为与所述底面411、412衔接的弧面,同时,分割区域的侧面413与导流板42的侧面422、423的衔接区域为圆弧面,从而便于气流沿圆滑的表面扩散,间隙气流阻力。
所述浮动块4可以固定在所述底座5的定位槽55中,当然其也可以相对所述底座5进行微小的上下移动,以弥补下出料块3与转轴1的圆周面磨损时产生的间隙。
为了使所述浮动块4能够相对所述底座5上下移动,在一种实施例中,向其施加的推力可以是在所述浮动块4的底部设置的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或弹性件等(图中未示出)产生。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底座5上开设有一组位于所述浮动块4的底部的气孔(图中未示出),高压气源可以通过管道(图中未示出)连接到所述气孔,从而在设备运行时,可以通过由气孔喷出的气体的顶升力使浮动块4具有上移的动力。
在又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简化驱动所述浮动块4移动的结构,不增加额外的动力源或部件,优选的,如附图9所示,在所述进气口51的内壁处,具体是在进气口靠近与浮动块4连接的位置,形成有延伸到所述浮动块4的第一侧壁处的进气孔53,即所述进气孔53向左下角倾斜,同时所述进气孔53的出气端531靠近所述浮动块4的底面49,所述出气口52的内壁处形成有延伸到所述浮动块4的第二侧壁43的出气孔54,即所述出气孔54朝右下倾斜,同时,出气孔54的进气端541与所述浮动块4的底面49贴近,从而当高压气体从进气口51进入到颗粒气体混合腔34b时,部分高压空气会通过进气孔53进入到浮动块4的底面与底座5的定位槽的槽底之间的间隙,并且从另一侧的出气孔54排出,浮动块4的底部持续收到气体的向上的抬升力从而使与其连接的下出料块3与所述转轴的圆周面保持紧贴。
进一步,为了便于高压气体从所述进气孔43进入到所述浮动块4的底面和底座5的内底面之间,如附图10所示,在所述浮动块4的第一下顶角410处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孔53连通的进风缺口44,所述第二下顶角420处形成所述出气孔54连通的出风缺口45。
实际使用时,所述进气口51连接高压气源(图中未示出),所述浮动块4在所述高压气源的分布从浮动块4底部流动的气流所产生的向上的推力的作用下抬升,从而使下出料块3与所述转轴1的圆周面保持贴合。
最后,为了减少转轴1与上进料块2及下出料块3的接触面之间的磨损,它们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制作,例如不锈钢,并且在它们的接触面上可以沉积类金刚石涂层,或者涂布特氟龙涂料,又一实施例中,它们可以直接由特氟龙材料制作而成,从而可以利用材料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同时减小磨损产生间隙的可能。
本方案进一步揭示了一种干冰清洗机30,包括上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在所述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上方设置有干冰块供应装置(图中未示出)、碎冰装置(图中未示出),碎冰装置粉碎后的干冰粉末通过输送通道(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进料孔21,所述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转轴连接驱动其自转的动力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的进气口51连接高压气源,出气口52连接(如通过软管连接)喷嘴或喷枪(图中未示出)等,喷嘴或喷枪上具有开启喷射的按钮或阀等控制装置。此处,干冰块供应装置、碎冰装置、输送通道及喷嘴或喷枪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进一步,在对深孔或内腔等位置进行清洗时,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到深孔或内腔等位置的表面情况,因此很难确认清洗的效果,这就导致清洗的效率和效果收到影响,鉴于此,如附图11所示,所述干冰清洗机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10及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20。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设备,如摄像头、CCD等,其还包括光源,并且,优选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自带光源的内窥镜探头,所述内窥镜探头通过通信线50(其可以集成电源线及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显示装置20,并把采集到的图像传送给所述显示装置20进行显示,所述显示装置20可以是工业电脑或者其他具有显示及相应控制软件的计算机,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并且,为了方便使用,所述内窥镜探头可以固定在所述喷枪或喷头40上,从而与喷枪或喷头40一起进入需清洗的孔或腔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其还可以设置于一手持杆(图中未示出)上,所述手持杆优选为挠性杆,从而可以根据需要使内窥镜探头的镜头朝向任意的角度,以便于观察腔体的顶部位置的情况。
本方案进一步揭示了上述的干冰清洗机的可视化清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带有图像采集装置10及显示装置20的干冰清洗机30。
S2,开启显示装置,将图像采集装置10置入到非可视清洗位置(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的位置)采集清洗前的非可视清洗位置的图像和/或视屏,并将图像和/或视屏传输至工业电脑进行显示及存储,拍摄完成后将图像采集装置10从非可视位置移出。
S3,开启干冰清洗机对非可视清洗位置进行清洗。
S4,清洗一定时间后,按照清洗前的操作对清洗后的非可视位置进行摄像拍摄,将清洗后的图像和/或视频传输至工业电脑上显示及存储。
S5,所述工业电脑40可以将清洗前后的图像进行排版,共同进行显示,以供清洗人员字形判断清洗效果,所述工业电脑40也可以根据清洗前后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主动判断清洗效果是否达标并生成清洗报告进行显示。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10也可以同喷头等同步进入到非可以清洗位置,从而可以实时在线观察清洗效果。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自转的转轴(1),所述转轴(1)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凹槽(11),所述转轴(1)的圆周面外围设有与其圆周面贴合的上进料块(2)和下混合腔体(34a),所述上进料块(2)具有可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进料孔(21),所述下混合腔体(34a)具有可与所述凹槽(11)连通的颗粒气体混合腔(34b),所述下混合腔体(34a)设置于一底座(5)中且其在一向上的推力的作用下与所述转轴的圆周面保持贴合,所述底座(5)具有与所述颗粒气体混合腔连通的进气口(51)和出气口(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孔(21)的出料端所对应的转轴的圆周面的第一弧度(r1)不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凹槽(11)的远端长边所对应的转轴的圆周面的第二弧度(r2),所述上进料块(2)与所述转轴(1)贴合的两侧部的末端(22、23)到所述下混合腔体(34a)的上端面(32)的距离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混合腔体包括下出料块(3)及浮动块(4),所述下出料块(3)上具有连通凹槽(11)和浮动块(4)的内槽(41)的通道(31),所述进气口(51)和出气口(52)与所述浮动块(4)的内槽(4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31)包括至少两个位于所述下出料块(3)的底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宽度不同,宽度较大的通孔靠近所述进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块(4)的内槽(41)中设置有导流板(42),所述导流板(42)的顶面(421)与所述下出料块(3)的两个通孔的隔断部(35)的底面位置相对,所述导流板(42)的两侧面(422、423)与导流板两侧的内槽(41)的底面(411、412)分别形成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连续上升的弧面或曲面及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连续下降的弧面或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51)的内壁处形成有延伸到所述浮动块(4)的第一侧壁处的进气孔(53),所述出气口(52)的内壁处形成有延伸到所述浮动块(4)的第二侧壁(43)的出气孔(54),所述浮动块的第一下顶角(410)处形成有与所述进气孔(53)连通的进风缺口(44),所述浮动块的第二下顶角(420)处形成所述出气孔(54)连通的出风缺口(45)。
7.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自转的转轴(1),所述转轴(1)的圆周面上形成有凹槽(11),所述转轴(1)的圆周面外围设有与其圆周面贴合的上进料块(2)和下混合腔体(34a),所述上进料块(2)具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进料孔(21),所述下混合腔体(34a)具有可与所述凹槽(11)连通的颗粒气体混合腔(34b)且其设置于一底座(5)中,所述底座(5)具有与所述颗粒气体混合腔(34b)连通的进气口(51)及出气口(52),依次经过上进料块(2)及凹槽(11)后进入到所述颗粒气体混合腔(34b)的至少部分固体颗粒在高压空气的作用下呈悬浮态。
8.干冰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冰清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冰清洗机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10)及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的显示装置(20)。
CN201921100864.5U 2019-07-15 2019-07-15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及干冰清洗机 Active CN210647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0864.5U CN210647552U (zh) 2019-07-15 2019-07-15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及干冰清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0864.5U CN210647552U (zh) 2019-07-15 2019-07-15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及干冰清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47552U true CN210647552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25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0864.5U Active CN210647552U (zh) 2019-07-15 2019-07-15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及干冰清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475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8132A (zh) * 2019-07-15 2019-09-17 儒众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干冰清洗机及其可视化清洗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8132A (zh) * 2019-07-15 2019-09-17 儒众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干冰清洗机及其可视化清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1516B2 (en) Vacuum spray apparatus and uses thereof
TWI776047B (zh) 饋送器總成
CN110369403B (zh) 干冰清洗喷嘴、干冰清洗机及防二次污染干冰清洗方法
CN110238132A (zh)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干冰清洗机及其可视化清洗方法
KR101793420B1 (ko) 저압식 직사/광역 분무장치
CN210647552U (zh) 固体颗粒与气体混合器及干冰清洗机
CN210647553U (zh) 干冰清洗喷嘴及干冰清洗机
US20220134366A1 (en) Nozzle handle apparatus with built-in air regulation
CN109396122A (zh) 一种干冰清洗机
TW201524609A (zh) 真空噴灑裝置及其用途
WO2018026948A1 (en) Multiple axes rotary air nozzle
CN209287873U (zh) 一种干冰清洗机
KR20000006013A (ko) 직압식연속연마재공급·분사방법및장치
JP2023024977A (ja) 吹付け方法及び吹付けノズル
CN208208724U (zh) 一种衬垫球喷洒装置
CN209093264U (zh) 一种电刷生产用粉末混匀设备
CN108057384B (zh) 干粉连续供料与搅拌方法及设备
CN216031444U (zh) 一种有机覆盖物加工设备
CN201025847Y (zh) 干果上油机
JP5996471B2 (ja) コーティング装置
CN219647865U (zh) 一种改进型保温杯喷砂机
CN216705333U (zh) 一种出冰量可控的干冰清洗装置
CN212527380U (zh) 一种连铸板栅喷砂流水线
CN210963970U (zh) 一种洗衣粉生产用喷雾干燥设备
JP2014004559A (ja) コーティ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