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8553U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8553U
CN210638553U CN201921590316.5U CN201921590316U CN210638553U CN 210638553 U CN210638553 U CN 210638553U CN 201921590316 U CN201921590316 U CN 201921590316U CN 210638553 U CN210638553 U CN 210638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 cavity
heat exchang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903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浩
朱本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anxuan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anxuan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anxuan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Wanxuan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903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8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8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8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所述壳体中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由所述隔板所分隔;所述第一换热腔中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管道,各第一换热管道相互平行,且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换热腔中设置有多个第二换热管道,各第二换热管道相互平行,且轴向延伸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具有双换热腔,可根据需求,同时投入工作或者单独工作,以处理不同类型或者不同种类的混合气,满足实际的处理需求。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适于氮氢混合气换热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实现氮氢混合气的降温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处理或者达标排放的需求。目前,为了实现氮氢混合气的降温处理,需要将高温的氮氢混合气通入冷水塔中进行水冷降温,如此降温处理后的氮氢混合气中掺杂有水蒸气,导致冷却水无法回收利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所述壳体中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
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由所述隔板所分隔;
所述第一换热腔中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管道,各第一换热管道相互平行,且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换热腔中设置有多个第二换热管道,各第二换热管道相互平行,且轴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换热腔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靠近所述隔板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出气口靠近所述隔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换热腔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靠近所述隔板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口靠近所述隔板的另一端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改进,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各第一换热管道和各第二换热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改进,所述冷媒进口通过分液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一端相连接,所述冷媒出口通过汇流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改进,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中的冷媒为液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改进,各换热管道通过支撑板固定于所在的换热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改进,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外L形的弯管进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具有双换热腔,可根据需求,同时投入工作或者单独工作,以处理不同类型或者不同种类的混合气,满足实际的处理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一实施例的内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所述壳体中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
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由所述隔板所分隔;
所述第一换热腔中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管道,各第一换热管道相互平行,且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换热腔中设置有多个第二换热管道,各第二换热管道相互平行,且轴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换热腔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靠近所述隔板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出气口靠近所述隔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换热腔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靠近所述隔板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口靠近所述隔板的另一端设置。
下面结合一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壳体1、设置于所述所述壳体1中的第一换热腔2和第二换热腔3。
所述壳体1中设置有隔板4,所述隔板4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换热腔2和第二换热腔3由所述隔板4所分隔,如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具有双换热腔,可根据需求,同时投入工作或者单独工作,以处理不同类型或者不同种类的混合气。为了减少与外部产生热交换,所述壳体1的壳壁中空设置。
所述第一换热腔2中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管道21,各第一换热管道21相互平行,且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换热腔3中设置有多个第二换热管道31,各第二换热管道31相互平行,且轴向延伸设置。其中,各换热管道21、31中通入用于实现降温的冷媒,同时,各换热管道21、31通过支撑板5固定于所在的换热腔中,以使得各换热管道21、31之间保持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道21和第二换热管道31中的冷媒为液氮。相应地,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冷媒出口11和冷媒出口12,各第一换热管道21和各第二换热管道31的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1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12相连接。其中,所述冷媒出口11通过分液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21和第二换热管道31一端相连接,所述冷媒出口12通过汇流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21和第二换热管道31相连接。从而,冷媒自冷媒出口11通过分流管流入到各换热管道21、31中,各换热管道21、31中的冷媒经过换热后经汇流管自冷媒出口12流出。
为了实现降温混合气的进入和排出,所述第一换热腔2对应的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22和第一出气口23,所述第一进气口22靠近所述隔板4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出气口23靠近所述隔板4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换热腔3对应的壳体1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32和第二出气口33,所述第二进气口32靠近所述隔板4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口33靠近所述隔板4的另一端设置。
其中,一个换热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置于两端,保证了具有最长的换热行程。同时,上述支撑板5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加换热行程。所述第一进气口22和第二进气口32外L形的弯管进气口,如此设置以对进入的气流形成缓冲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具有双换热腔,可根据需求,同时投入工作或者单独工作,以处理不同类型或者不同种类的混合气,满足实际的处理需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
所述壳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由所述隔板所分隔;
所述第一换热腔中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管道,各第一换热管道相互平行,且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换热腔中设置有多个第二换热管道,各第二换热管道相互平行,且轴向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换热腔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靠近所述隔板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出气口靠近所述隔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换热腔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靠近所述隔板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口靠近所述隔板的另一端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各第一换热管道和各第二换热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媒出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进口通过分液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一端相连接,所述冷媒出口通过汇流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中的冷媒为液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换热管道通过支撑板固定于所在的换热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外L形的弯管进气口。
CN201921590316.5U 2019-09-24 2019-09-24 换热器 Active CN210638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0316.5U CN210638553U (zh) 2019-09-24 2019-09-24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0316.5U CN210638553U (zh) 2019-09-24 2019-09-24 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8553U true CN210638553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3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90316.5U Active CN210638553U (zh) 2019-09-24 2019-09-24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85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4153B (zh) 多流程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
CN203011011U (zh) 热泵用热水换热器
CN202719915U (zh) 一种新型分流结构的平行流换热器
CN210638553U (zh) 换热器
CN203824383U (zh) 多流程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
CN102288050A (zh) 降膜-满液复合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CN202885638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EP4279849A1 (en) Steam heat exchanger
CN215638950U (zh) 冷凝模块和凝汽器
CN214698249U (zh) 一种空压机冷却系统
CN205245851U (zh) 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CN210833155U (zh) 一种管箱耦合u形换热管式多管程换热器
CN209214421U (zh) 一种高效循环换热设备
CN209524803U (zh)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CN112161490A (zh) 表面式冷却器及空调器
CN206469742U (zh) 双壳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CN218723310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螺旋式翅片管散热器
CN103696820A (zh)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机组
CN202947503U (zh) 热交换器
CN218002255U (zh) 一种双路输出的高效罐
CN203534259U (zh) 焦炉导烟车燃烧室烟气冷却装置
CN210922289U (zh) 一种管束缠绕式换热器
CN111237923A (zh) 一种热泵冷气回收装置
CN211717211U (zh) 一种卧式冷热交换器
CN217403206U (zh) 一种冷热交换率高的钛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