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4803U -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24803U
CN209524803U CN201822041089.2U CN201822041089U CN209524803U CN 209524803 U CN209524803 U CN 209524803U CN 201822041089 U CN201822041089 U CN 201822041089U CN 209524803 U CN209524803 U CN 209524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evaporation tube
sub
diversion cavity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410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众锋
年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ggu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0410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24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24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24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贯穿换热腔体两端的多根蒸发管、两个分别连通多根蒸发管两端的导流腔;导流腔内设有多块将多根蒸发管的端部分隔开的隔板,以使原生污水按照一定的流向和顺序流经多个蒸发管。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蒸发管的堵塞,确保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产业。
其中,管壳式换热器由于其换热效率高的特点被广泛运用。管壳式换热器内部设置有多根蒸发管,蒸发管之间一般是通过端部的弯管进行连接,以进行蒸发管内液体的导流。而换热器利用的热量往往是来自于废水或污水,所以蒸发管内长期流经该类水体,容易在管壁上造成杂质的附着和堆积,尤其是在弯管处,其杂质的堆积情况更为明显,且带来的影响更大,严重时会造成蒸发管的堵塞。另外,一些用户需要直接利用原生污水的热量,而原生污水中含有体积较大的杂质,会直接在弯管处造成堵塞,影响换热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其能够有效避免蒸发管的堵塞,确保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包括贯穿换热腔体两端的多根蒸发管、两个分别连通多根所述蒸发管两端的导流腔;所述导流腔内设有多块将多根所述蒸发管的端部分隔开的隔板,以使原生污水按照一定的流向和顺序流经多个所述蒸发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蒸发管两端的导流腔及隔板,一方面增加了污水在换热腔内的折返流动次数,即增加了污水在换热器内流经的距离,而单位时间内进入整个换热器的污水的量是一定的(水泵的功率一定),从而使得污水在蒸发管内的流速增大,流速越大,越不易发生堵塞;另一方面该结构避免了通过弯管来实现污水的折返导流,而是在一个较大的腔体内进行导流以实现折返,避免了弯管处的堵塞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端的所述导流腔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多块所述隔板将所述导流腔分隔为多个分腔室,设有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导流腔内的分腔室数量大于另一端的所述导流腔内的分腔室数量。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同一端,更便于布置外部的污水管路,而两端的分腔室的数量设置确保了污水自一端进入并自同一端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端的所述导流腔内具有三个分腔室,其中两个分别连通着1/4数量的蒸发管,另一个连通着1/2数量的蒸发管;另一端的所述导流腔内具有两个分腔室,分别连通着1/2数量的蒸发管;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于两个连通着1/4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所述结构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污水自进水口进入其中一个连通着1/4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流经该1/4数量的蒸发管后进入另一端的一个连通着1/2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污水通过自该分腔室连通的其中1/4数量即所述1/2的其中一半的蒸发管流出,经该分腔室后流入该分腔室连通的另外1/4数量即所述1/2的另一半的蒸发管流入,随后污水经蒸发管流入进水端的连通着1/2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同理在该处进行折返,再次流至另一端的另一个连通着1/2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再次进行折返,而后流至进水端的另一个连通着1/4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最后自该分腔室的出水口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端的两个连通着1/4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分别处于所述导流腔内上部的左右两侧,另一个连通着1/2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处于所述导流腔内的下部;另一端的两个连通着1/2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分别处于所述导流腔内的左右两侧。所述为分腔室分布位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端的所述导流腔内具有四个分腔室,其中两个分别连通着1/6数量的蒸发管,另外两个分别连通着1/3数量的蒸发管;另一端的所述导流腔内具有三个分腔室,分别连通着1/3数量的蒸发管;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于两个连通着1/6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所述结构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该种方式下,污水需要流经蒸发管长度6倍的距离,相应的流速增幅更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一端的两个连通着1/6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分别处于所述导流腔内上部的左右两侧,另外两个连通着1/3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分别处于所述导流腔内下部的左右两侧;另一端的三个连通着1/3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分别处于所述导流腔内的左侧、右侧和下侧。所述为分腔室分布位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蒸发管的直径大于25mm,管壁厚度为1mm-1.3mm。所述蒸发管的管径能够有效避免堵塞,并且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原生污水,而其管壁厚度则能够在上述管径下,兼顾蒸发管的结构强度及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通过设置多个分腔室来对原生污水进行导流和使其折返,避免了蒸发管堵塞的问题,降低了维护成本。
2、蒸发管的尺寸更符合污水,尤其是原生污水的使用需要,避免堵塞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进水端导流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另一端导流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污水流向图;
图5为实施例2中进水端导流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另一端导流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的污水流向图。
2-换热腔体;4-导流腔;41-隔板; 401-分腔室;7-进水口;8-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包括贯穿换热腔体2两端的多根蒸发管、两个分别连通多根所述蒸发管两端的导流腔4;所述导流腔4内设有多块将多根所述蒸发管的端部分隔开的隔板41,以使污水按照一定的流向和顺序流经多个所述蒸发管。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一端的多块隔板将该端的导流腔分隔为3个分腔室401,其中上部两个分腔室401分别连通有1/4数量的蒸发管,且上述两个分腔室分别设有进水口7和出水口8,而下部的一个分腔室连通有1/2数量的蒸发管;另一端的隔板将该端的导流腔分隔为左右2个相同大小的分腔室401,分别连通有1/2数量的蒸发管。以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为例,如图4所示,假设一共有100根蒸发管,那么,一端的分腔室A和分腔室B分别连通有25根蒸发管,分腔室C连通有50根蒸发管,而另一端的分腔室D和分腔室E分别连通有50根蒸发管。导流原理:污水自进水口7进入分腔室A,随后流经25根蒸发管,自分腔室D上部的25根蒸发管流出,然后经过分腔室D流入分腔室D下部的另外25根蒸发管,接着从分腔室C左部的25根蒸发管流出,经过分腔室C后流入分腔室C右部的25根蒸发管,再从分腔室E下部的25根蒸发管流出,经过分腔室E后流入分腔室E上部的25根蒸发管,然后从分腔室B的25根蒸发管流出,最后自连接分腔室B的出水口排出。整个过程中,污水流经了4倍的蒸发管长度的距离,在进水口的水泵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污水在蒸发管内的流速大大提高,降低了堵塞的可能性,同时在蒸发管的两端通过分腔室来进行导流,避免了弯管容易堵塞的问题,从而使得换热器的工作更为稳定且更为高效,同时降低了清洗维护的频率和成本。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换热器是可用于污水的,所以对蒸发管的管径也有所要求,一种实施方式下,蒸发管的直径为25.4mm,并且优选内壁光滑的蒸发管,以避免较大体积的杂质造成堵塞,而管壁厚度为1.18mm,以同时兼顾换热效率和结构强度。
实施例2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不同规格的换热器,以至于其内部的导流结构也可以随之改变。如图5-7所示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进水端的导流腔被分为了上部的2个分别连通有1/6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M和N,以及下部的2个分别连通有1/3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O和P;另一端的导流腔被分为了3个分别连通有1/3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Q、R、S,其具体位置分布如图所示,不再赘述。具体的污水流向为:进水口—分腔室M—分腔室Q上部—分腔室Q下部—分腔室O上部—分腔室O下部—分腔室S左部—分腔室S右部—分腔室P下部—分腔室P上部—分腔室R下部—分腔室R上部—分腔室N—出水口。该种实施方式下,污水流经的距离为蒸发管长度的6倍,其流速的增幅更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具体实施方式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一种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换热腔体(2)两端的多根蒸发管、两个分别连通多根所述蒸发管两端的导流腔(4);所述导流腔(4)内设有多块将多根所述蒸发管的端部分隔开的隔板(41),以使原生污水按照一定的流向和顺序流经多个所述蒸发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端的所述导流腔(4)设有进水口(7)和出水口(8),多块所述隔板(41)将所述导流腔(4)分隔为多个分腔室(401),设有所述进水口(7)和出水口(8)的导流腔内的分腔室数量大于另一端的所述导流腔内的分腔室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端的所述导流腔(4)内具有三个分腔室(401),其中两个分别连通着1/4数量的蒸发管,另一个连通着1/2数量的蒸发管;另一端的所述导流腔(4)内具有两个分腔室(401),分别连通着1/2数量的蒸发管;所述进水口(7)和出水口(8)分别设于两个连通着1/4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端的两个连通着1/4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分别处于所述导流腔内上部的左右两侧,另一个连通着1/2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处于所述导流腔内的下部;另一端的两个连通着1/2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分别处于所述导流腔内的左右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端的所述导流腔(4)内具有四个分腔室(401),其中两个分别连通着1/6数量的蒸发管,另外两个分别连通着1/3数量的蒸发管;另一端的所述导流腔(4)内具有三个分腔室(401),分别连通着1/3数量的蒸发管;所述进水口(7)和出水口(8)分别设于两个连通着1/6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一端的两个连通着1/6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分别处于所述导流腔内上部的左右两侧,另外两个连通着1/3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分别处于所述导流腔内下部的左右两侧;另一端的三个连通着1/3数量蒸发管的分腔室分别处于所述导流腔内的左侧、右侧和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管的直径大于25mm,管壁厚度为1mm-1.3mm。
CN201822041089.2U 2018-12-06 2018-12-06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Active CN209524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1089.2U CN209524803U (zh) 2018-12-06 2018-12-06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1089.2U CN209524803U (zh) 2018-12-06 2018-12-06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24803U true CN209524803U (zh) 2019-10-22

Family

ID=68226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41089.2U Active CN209524803U (zh) 2018-12-06 2018-12-06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248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5968A (zh) * 2018-12-06 2019-04-09 罗众锋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5968A (zh) * 2018-12-06 2019-04-09 罗众锋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4153B (zh) 多流程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
CN109489456A (zh) 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碳化硅列管换热器
CN209524803U (zh)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CN109737781B (zh) 多隔板换热面积可调型板式换热器
CN208139896U (zh) 换热管及换热器
CN203824383U (zh) 多流程纯逆流管壳式换热器
CN203385245U (zh) 一种管壳冷凝器
WO2015020048A1 (ja) 熱交換器
CN21068929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管式换热器
CN209524784U (zh) 一种原生污水换热器
CN109595968A (zh) 一种换热器蒸发管导流结构
CN209085392U (zh) 固定板换热器
CN109458853A (zh) 一种带有u型气液分离结构的冷凝换热器
CN208000074U (zh) 管式换热器的双向清洗一体化装置
CN104457385B (zh) 一种管束自支承式换热器
CN203203433U (zh) 切向双进液换热器
CN106288928B (zh) 一种换热器用螺旋折流板
CN209166189U (zh) 一种倾斜折流挡板管壳式换热器
CN204535483U (zh) 一种盘管式换热装置
CN209214394U (zh) 一种带有四流程的凝汽器
CN209147781U (zh)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
CN209445850U (zh) 一种高换热效率的碳化硅列管换热器
CN209978658U (zh) 壳管换热器和空调机组
CN112161490A (zh) 表面式冷却器及空调器
CN101799248A (zh) 高效太极模块高速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5

Address after: Floor 1, Building 4, Tangpu Industrial Park, Dipu, Anji County, Huzhou, Zhejiang Province 3130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INGGU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37, Qiancaodian Village, Weixian Town, Jun County, Hebi City, Henan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before: Luo Zhongfe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Nian Jieb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