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5874U - 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5874U
CN210635874U CN201921195256.7U CN201921195256U CN210635874U CN 210635874 U CN210635874 U CN 210635874U CN 201921195256 U CN201921195256 U CN 201921195256U CN 210635874 U CN210635874 U CN 210635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usion
air
base
sludge dewatering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952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明军
胡玉琦
李启飞
李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Guo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Guo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Guo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Guoy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952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5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5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5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挤出装置和风干装置,传送挤出装置底座上倾斜固定有螺旋推送装置,螺旋推送装置的首端上侧有密封进料口,所述下料管密封连通于密封进料口内,螺旋推送装置的末端下侧有出料口,出料口位置安装有挤出头,挤出头上设置有多个均布的挤出口;风干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侧的带式传输机构,带式传输机构的外侧设置罩体,罩体与带式传输机构之间形成封闭风道。本实用新型整机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脱水使用效果好,生产成本低,使用时操作简单,能够现场作业和实现持续脱水作业,处理后的干化料可用资源化再利用。将泥浆分条输送能够扩大泥浆与气流接触面积,使泥浆条快速脱水和干燥,还可以与热风炉结合使用,提高脱水干化效率和效果。

Description

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污泥脱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颗粒较细,比重较小,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胶体浓稠物,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而在资源紧缺的当今社会,污泥中物质的回收与利用是值得去开发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现有技术对污泥的处理主要分为三项: (1)减量化:减量化即减少污泥的体积与质量,主要是去除其含有的自由水。(2)无害化:在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后,则需考虑进行无害化,即消灭污泥中的有害物质,比如虫卵,重金属,微生物,有机物质等等。 (3)资源化:在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后,污泥中含有的无机元素和非有害有机物的资源化再利用。
对于河道的治理,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清淤船首先对污泥减量化处理,以尽量降低其体积和质量,再借助于管道输送至边坡处通过车辆或驳船运输,通常是进入污泥处理工厂进行处理。由于污泥颗粒较细且比重较小,很难在运输前进行有效固液分离,存在泥水不分离情况时一种处理方式是混入足量黄土降低含水量后,用车箱铺垫整体防漏塑料布的翻斗车外运淤泥,该方式增加运输量的同时,也会导致沿岸以及运输沿路严重二次污染,对周边及沿途居民造成极大的生活困扰。
另一方面,对污泥浓缩的方法多样,考虑投资成本始终和运行费用适中带式重力浓缩法为优选项,现有带式重力浓缩法是利用带式重力浓缩机的一种机械浓缩法,浓缩效果好,具有对各种性能的污泥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因此近几年被广泛采用,但实际运行中会受到污泥中高分子的影响,运行时湿度大,因而需要仔细操作,导致操作难度大,人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河道污泥减量化处理不充分导致运输成本高和运输困难的问题,以及现有污泥处理综合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能够通过二次脱水来降低污泥体积和质量,以及在脱水处理过程中可操作无害化处理过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挤出装置和风干装置,传送挤出装置包括底座及其上侧固定有支架,支架上端固定泥浆储料斗,泥浆储料斗的下端为锥形并连通有下料管,还在传送挤出装置底座上倾斜固定有螺旋推送装置,螺旋推送装置的首端上侧有密封进料口,所述下料管密封连通于密封进料口内,螺旋推送装置的末端下侧有出料口,出料口位置安装有挤出头,挤出头上设置有多个均布的挤出口;所述风干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侧的带式传输机构,带式传输机构的外侧设置罩体,罩体与带式传输机构之间形成封闭风道,封闭风道沿传输方向依次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挤出头的挤出口从封闭风道的入口端进入带式传输机构首端,从挤出口输出的泥浆条沿带式传输机构向前输送至所述出口端排出,同时在靠近入口端或出口端的外置上侧设置有引风管,引风管与抽风机入口连通。
另外,在以上方案基础上,还进一步在远离引风管另一端的罩体上侧设置有备用热风入管及阀,备用热风与热风炉的热风出口连通,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与热风炉的进风口连通,同时在抽风机的出风口通过排风管与侧向引风机连通,侧向引风机的入口或出口安装有除湿装置和/或除臭装置。
挤出头的结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挤出头是焊接在螺旋推送装置出料口外侧的锥形罩,锥形罩的端面上均布设置有一排有挤出口。第二种挤出头包括一个与螺旋推送装置密封连接的柱形体,柱形体一侧设置开口,开口外侧焊接柱形罩,锥形罩端面上均布设置有一排挤出口。
另外,还进一步在挤出口上安装有模具,模具含有出口,模具出口形状为圆柱形或棱柱形,污泥从模具出口被挤出为条状。
为防止挤出头或模具堵塞,还可以在所述泥浆储料斗中部设置有过滤层。
传输机构采用现有带式传输机构即可,至少有两种方式,例如第一种传输机构包括传动带轮、传输带及驱动机构,传动带轮并列安装于风干装置底座上侧,传输带环套在多个传动带轮,驱动机构与传动带轮传动连接。例如第二种传输机构包括链轮、链条和连板及驱动机构,多对链轮之间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于风干装置底座上,多个链轮转轴平行并列布置,每侧多个链轮上环绕套装有环形链条,两侧链条的部分链条轴为通轴,在通轴上安装有链板,连板宽度等于相邻通轴之间宽度,相邻链板铰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传输带为含孔输送带,或者所述链板上设置有孔。
进一步地,风干装置底座的中部设置导流槽,风干装置底座表面为斜面且向导流槽汇聚,导流槽的输出末端设置排水口。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整机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脱水使用效果好,投入成本低,使用时操作简单,能够现场作业和实现持续脱水作业,处理后的干化料可以资源化再利用。本实用新型将泥浆分条输送,从而扩大泥浆与气流接触面积,使泥浆条快速脱水和干燥,设计气流方向与泥浆条输送方向相反,大量气流从泥浆条间隙通过带走泥浆条表面水份。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与热风炉结合使用,通过热风循环对泥浆条进行加热,提高脱水干化效率和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推送装置对泥浆进行挤压过程中能够促进泥水分离,输出泥浆条的同时会排出多余水份,降低脱水难度。本实用新型在传输过程进行干燥,节省独立脱水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污泥脱水输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挤出头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风干装置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封闭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污泥从河道底部被抽送至清淤船体经过过滤和排水、减量化和无害化等处理后,泥浆通过潜泥泵及输送管道再输送到达边坡指定区域,需要运输时仍然需要借助于相应输送设备。本实施例为进一步减小污泥体积和质量,采用二次处理设备,对泥浆进一步脱水干燥和传输,采用如图1所示的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在传输过程进行干燥,使输出端污泥处于干燥或接近干燥状态以便于运输处理。该设备包括传送挤出装置和风干装置,两者配合实现输送干燥功能。
如图1中,传送挤出装置的底座上侧固定有支架2,底座下端安装有万向轮20以便于移动。支架2上端固定泥浆储料斗3,来自清淤船的输送管道的泥浆直接排放进入该泥浆储料斗3内或之前,污泥料通常为粘稠状,扔含有较多水份,可以考虑对泥浆进行检测和处理,例如化学除藻、絮凝沉淀、虫卵、微生物、有机物质或重金属化学固定等等,或根据需要向泥浆中加入调质成分或除污材料等。泥浆储料斗3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主要作用是接收泥浆和暂存泥浆,泥浆储料斗3的下端为锥形并连通有下料管4,下料管4上可安装阀门。还可以考虑在泥浆储料斗中部设置有过滤层,进一步过滤非泥浆物质,防止堵塞挤出头8。
在传送挤出装置底座1上倾斜固定有螺旋推送装置5,该螺旋推送装置5为常见公知设备,包括有筒体和其内部的螺旋推进轴,螺旋推进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筒体端部,筒体的首端上侧有密封进料口7,所述下料管4密封连通于密封进料口7内。筒体的末端下侧有出料口。
本实施例又在出料口位置安装有如图2所示的挤出头8,挤出头8上设置有多个均布的挤出口9。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的挤出头是焊接在螺旋推送装置5出料口外侧的锥形罩,锥形罩的端面上均布设置有一排有挤出口9。同时又在挤出口9上安装有模具10,模具10含有出口,模具10出口形状为圆柱形或棱柱形,污泥从模具出口被挤出为条状。
如图1和图3所示,风干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侧的带式传输机构,带式传输机构的外侧设置罩体,罩体的一种结构如图4所示,封闭风道14沿传输方向依次有入口端和出口端,其入口端封闭,其出口端为敞口。罩体与带式传输机构之间形成封闭风道14,如图1中箭头方向为气流走向。
从图1和图3可以看出,挤出头的挤出口从封闭风道的入口端进入带式传输机构首端,从挤出口输出的泥浆条17沿带式传输机构向前输送至所述出口端排出,同时在靠近入口端或出口端的外置上侧设置有引风管15,引风管15与抽风机16入口连通。
传输机构可以采用现有任意带式传输设备。利用皮带传输设备包括传动带轮12、传输带13及驱动机构,传动带轮12并列安装于风干装置底座11上侧,传输带13环套在多个传动带轮,驱动机构与传动带轮传动连接。也可以采用链条传输设备包括链轮、链条和连板及驱动机构,多对链轮之间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于风干装置底座11上,多个链轮转轴平行并列布置,每侧多个链轮上环绕套装有环形链条,两侧链条的部分链条轴为通轴,在通轴上安装有链板,连板宽度等于相邻通轴之间宽度,相邻链板铰接在一起。进一步地,可以设计传输带13为含孔输送带,以及在链板上设置有孔。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和变速箱,电机转轴与变速箱输入轴连接,变速箱输出轴与螺旋推进轴外露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又在风干装置底座11的中部设置导流槽及排水口21如图4所示,风干装置底座表面为斜面且向导流槽汇聚,导流槽的输出末端设置排水口。泥浆储料斗3中的泥浆被螺旋推送装置5挤压输送过程中,会出现泥水分离,在挤出口输出泥浆条17的同时会排出水,在本实施例中,排出水沿传输机构的孔或者边缘流入其下方的风干装置底座,汇流进入导流槽中,再通过排水口排出多余水份。本实施例将泥浆分条输送,从而扩大泥浆与气流接触面积,使泥浆条17快速脱水和干燥,脱水干燥后的泥浆条到达输送末端后变为干燥断块18,设计气流方向与泥浆条输送方向相反,大量气流从泥浆条间隙通过带走泥浆条表面水份。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引入热风气流以加速干燥,具体是在远离引风管另一端的罩体上侧设置有备用热风入管及阀19,备用热风与热风炉的热风出口连通,所述抽风机16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与热风炉的进风口连通,同时在抽风机16的出风口安装有除湿装置或除臭装置。或者,同时在抽风机的出风口通过排风管与侧向引风机连通,侧向引风机的入口或出口安装有除湿装置或除臭装置。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本实施例的风路为热风且循环运行,同时通过除湿装置或除臭装置将循环风路中水蒸气排出。
实施例3:在实施例1挤出上对挤出头进行改进构成另一种污泥脱水输送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挤出头参考图1-图3,包括一个与螺旋推送装置5密封连接的柱形体,柱形体与螺旋推送装置5的筒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以便于在挤出头出现堵塞情况下拆卸清理异物(在泥浆储料斗内设置过滤层后基本不会出现堵塞问题)。柱形体一侧设置开口,开口外侧焊接柱形罩,锥形罩端面上均布设置有一排挤出口。
实施例4: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基础上,各挤出口上安装有模具,模具含有出口,模具出口形状为圆柱形或棱柱形,污泥从模具出口被挤出为条状。模具不仅能够将输出泥浆条引送到达更接近输送带的入口位置,而且能够改变输出条截面形状来改变输出条表面积,还可以随时拆卸清理,防止挤出头内部堵塞。

Claims (10)

1.一种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挤出装置和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挤出装置包括底座及其上侧固定有支架,支架上端固定泥浆储料斗,泥浆储料斗的下端为锥形并连通有下料管,还在传送挤出装置底座上倾斜固定有螺旋推送装置,螺旋推送装置的首端上侧有密封进料口,所述下料管密封连通于密封进料口内,螺旋推送装置的末端下侧有出料口,出料口位置安装有挤出头,挤出头上设置有多个均布的挤出口;所述风干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侧的带式传输机构,带式传输机构的外侧设置罩体,罩体与带式传输机构之间形成封闭风道,封闭风道沿传输方向依次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挤出头的挤出口从封闭风道的入口端进入带式传输机构首端,从挤出口输出的泥浆条沿带式传输机构向前输送至所述出口端排出,同时在靠近入口端或出口端的外置上侧设置有引风管,引风管与抽风机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远离引风管另一端的罩体上侧设置有备用热风入管及阀,备用热风与热风炉的热风出口连通,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与热风炉的进风口连通,同时在抽风机的出风口通过排风管与侧向引风机连通,侧向引风机的入口或出口安装有除湿装置和/或除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头是焊接在螺旋推送装置出料口外侧的锥形罩,锥形罩的端面上均布设置有一排有挤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头包括一个与螺旋推送装置密封连接的柱形体,柱形体一侧设置开口,开口外侧焊接柱形罩,锥形罩端面上均布设置有一排挤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挤出口上安装有模具,模具含有出口,模具出口形状为圆柱形或棱柱形,污泥从模具出口被挤出为条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泥浆储料斗中部设置有过滤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传动带轮、传输带及驱动机构,传动带轮并列安装于风干装置底座上侧,传输带环套在多个传动带轮,驱动机构与传动带轮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机构包括链轮、链条和连板及驱动机构,多对链轮之间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于风干装置底座上,多个链轮转轴平行并列布置,每侧多个链轮上环绕套装有环形链条,两侧链条的部分链条轴为通轴,在通轴上安装有链板,连板宽度等于相邻通轴之间宽度,相邻链板铰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为含孔输送带,或者所述链板上设置有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风干装置底座的中部设置导流槽,风干装置底座表面为斜面且向导流槽汇聚,导流槽的输出末端设置排水口。
CN201921195256.7U 2019-07-27 2019-07-27 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 Active CN210635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5256.7U CN210635874U (zh) 2019-07-27 2019-07-27 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5256.7U CN210635874U (zh) 2019-07-27 2019-07-27 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5874U true CN210635874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6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95256.7U Active CN210635874U (zh) 2019-07-27 2019-07-27 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5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9652A (zh) 污泥干化系统和方法
JP6038679B2 (ja) 汚泥処理システム
CN215049639U (zh) 用于污泥制肥的连续性脱水系统及其干燥装置
CN210635874U (zh) 河道污泥脱水输送装置
CN214735278U (zh) 一种脱水污泥的输送设备
US3836681A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recovering sticky particulate materials such as algae
CN213012536U (zh) 一种水利工程淤泥分离装置
US3960725A (en) Method for sludge treatment
CN210261487U (zh)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
CN210419678U (zh) 一种污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装置
KR100625211B1 (ko) 탈수차량 시스템
CN217838700U (zh) 污泥含水率控制处理系统
KR101517285B1 (ko) 침전지용 슬러지 일괄처리시스템
CN212954813U (zh) 一种带式压滤机的多级调控脱水机构
CN216427051U (zh) 一种电镀污泥减量化处理装置
CN115304144A (zh) 一种溶聚丁苯橡胶生产废水的处理装置
KR100313231B1 (ko) 정수장배출수처리장치
CN115385539A (zh) 一种污泥逐级分离系统
CN210595743U (zh) 一种石油化工污泥处理系统
CN212051090U (zh) 一种箱式污泥干化传送装置
CN112266143A (zh) 具有固化功能的污泥输送装置
CN207130132U (zh) 一种带有清理装置的牛粪分离装置
CN210974372U (zh) 工业废水污泥处理装置
CN220835041U (zh) 一种输送系统
CN205501084U (zh) 一种螺旋进给式淤泥干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