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8644U - 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28644U
CN210628644U CN201921258171.9U CN201921258171U CN210628644U CN 210628644 U CN210628644 U CN 210628644U CN 201921258171 U CN201921258171 U CN 201921258171U CN 210628644 U CN210628644 U CN 210628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shell
seat body
terminals
base body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81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ces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Aces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Aces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Aces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581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28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28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28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该公端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座体及一第一屏蔽壳体,该第一座体底部凸伸有一舌板穿设有该复数第一端子;该第一屏蔽壳体套置于该第一座体外缘,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一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一端子焊固于一第一预定电路板,焊固后该第一屏蔽壳体被推移至该第一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一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凭借该第一、二屏蔽壳体完全遮蔽该第一、二端子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的连接器结构。

Description

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尤指一种凭借该第一、二屏蔽壳体完全遮蔽该第一、二端子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体积缩小使得设置于电子装置内部的连接器也随之迷你化,虽然连接器的体积变小但其结构强度可不能随之打折扣,而一般板对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常利用一个公端连接器与一母端连接器进行配对接合,以便于将控制信号或电源由一电路板传送至一控制电路中,用以执行相对应控制及电力供给的功能。但由于连接器小型化且传输速度的提升,便需要在小型化的连接器中设置更多的端子,而多又密集的端子易造成高频信号传输时相互干扰(例如:电磁波干扰(EMI)及串音干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高频信号传输干扰问题,现有做法为在公端连接器的基座内部设有上、下排端子设有金属接地板以形成屏蔽及隔离,并将金属地板通过印刷电路板的复数金属接点与上、下排端子相互搭接。而母端连接器的本体在金属外壳上增设接地脚与电路板连接。当公端连接器插接于母端连接器上时,即可利用金属外壳的弹臂抵持于公端连接器的屏蔽壳体,如此将其高频信号传输所产生的电磁波干扰导引至电路板上进行释放。但前述连接器小型化及端子数量增加的结构导致高频信号传输时相互干扰的问题,使得金属外壳的弹臂抵持于公端连接器的屏蔽壳体进行接地的传导路径不敷使用,而无法有效进行抑制高频信号干扰,前述问题即为从事此行业者所欲解决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的新型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公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在其顶面设有复数端子,该复数端子的一焊接部沿水平方向设置,该座体底部凸伸有一舌板,该舌板穿设有该复数端子,且该复数端子的一对接部定位且外露于该舌板的二侧;以及
一屏蔽壳体,其套置于该座体外缘,该屏蔽壳体能够位于该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端子的该焊接部焊固于一预定电路板,该屏蔽壳体还能够被推移至该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二位置的该屏蔽壳体能够完全遮蔽该复数端子的该焊接部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
所述的公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中:该屏蔽壳体的二长边朝向该座体内侧各设置至少一弹片,该屏蔽壳体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的该弹片能够抵持于该座体底部所对应的二挡止部的底部,而该屏蔽壳体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二位置时,其二侧的该弹片抵持于该座体底部所对应的该二挡止部的二相对外侧的一容置槽。
所述的公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中:该座体的二侧还设有一挡块及一定位块,该挡块具有一斜面及一定位面,而该屏蔽壳体的末端具有斜伸的一抵持部,在该抵持部延伸有一第一扣孔及一第二扣孔;当该屏蔽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抵持部的前端抵持于该挡块的该斜面;当该屏蔽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抵持部的后端抵持于该挡块的该定位面,而该座体的该挡块及该定位块分别滑移扣入该第一扣孔及第二扣孔中,以形成该屏蔽壳体完全罩覆该座体的状态。
一种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在其顶面设有一插槽,该座体内部设有复数端子,该复数端子的一对接部对应向内弯折设置于该插槽上端,且该复数端子自该对接部扩展延伸经弯折后水平方向形成一焊接部且外露于该座体底侧;以及
一屏蔽壳体,其套置于该座体外缘,该屏蔽壳体能够位于该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端子的焊接部焊固于一预定电路板,该屏蔽壳体还能够被推移至该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二位置的该屏蔽壳体能够完全遮蔽该复数端子的该焊接部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
所述的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中:该屏蔽壳体的二长边朝向该座体内侧各设置至少一弹片,该屏蔽壳体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的该弹片抵持于该座体顶面所对应的二挡止部的顶部,而该屏蔽壳体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二位置时,其二侧的该弹片抵持于该座体顶面所对应的该二挡止部的二相对外侧的一容置槽。
所述的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中:该座体的二侧还设有一挡块及一定位块,该挡块具有一斜面及一定位面,而该屏蔽壳体的末端具有斜伸的一抵持部,在该抵持部延伸有一第一扣孔及一第二扣孔;当该屏蔽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抵持部的前端抵持于该挡块的该斜面;当该屏蔽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抵持部的后端抵持于该挡块的该定位面,而该座体的该挡块及该定位块分别滑移扣入该第一扣孔及第二扣孔中,以形成该屏蔽壳体完全罩覆该座体的状态。
一种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公端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座体,在其顶面设有复数第一端子,该复数第一端子的一第一焊接部沿水平方向设置,该第一座体底部凸伸有一舌板,该舌板穿设有该复数第一端子,且该复数第一端子的一第一对接部定位且外露于该舌板的二侧;公端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一屏蔽壳体,其套置于该第一座体外缘,该第一屏蔽壳体能够位于该第一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焊固于一第一预定电路板,该第一屏蔽壳体还能够被推移至该第一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一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位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二位置的该第一屏蔽壳体能够完全遮蔽该复数第一端子的该第一焊接部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以及
一母端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座体,在其顶面设有一插槽,该第二座体内部设有复数第二端子,该复数第二端子的一第二对接部对应向内弯折设置于该插槽上端以供该公端连接器插置且与该第一对接部产生电性连接,而该复数第二端子自该第二对接部扩展延伸经弯折后水平方向形成一第二焊接部,且该第二焊接部外露于该第二座体底侧;母端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屏蔽壳体,其套置于该第二座体外缘,该第二屏蔽壳体能够位于该第二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焊固于一第二预定电路板,该第二屏蔽壳体还能够被推移至该第二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二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位于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二位置的该第二屏蔽壳体能够完全遮蔽该复数第二端子的该第二焊接部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
所述的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中:该公端连接器的该第一屏蔽壳体的二长边朝向该第一座体内侧各设置至少一第一弹片,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的该第一弹片抵持于该第一座体底部所对应的二第一挡止部的底部,而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二位置时,其二侧的第一弹片抵持于该第一座体底部所对应的该二第一挡止部的二相对外侧的一第一容置槽。
所述的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中:该母端连接器的该第二屏蔽壳体的二长边朝向该第二座体内侧各设置至少一第二弹片,该第二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的该第二弹片抵持于该第二座体顶面所对应的二第二挡止部的顶部,而该第二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二位置时,其二侧的该第二弹片抵持于该第二座体顶面所对应的该二第二挡止部的二相对外侧的一第二容置槽。
所述的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中:该公端连接器的该第一座体的二侧还设有一第一挡块及一第一定位块,该第一挡块具有一斜面及一定位面,而该第一屏蔽壳体的末端具有斜伸的一第一抵持部,在该第一抵持部延伸有一第一扣孔及一第二扣孔;当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抵持部的前端抵持于该第一挡块的该斜面;当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抵持部的后端抵持于该第一挡块的该定位面,而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一挡块及该第一定位块分别滑移扣入该第一扣孔及第二扣孔中,以形成该第一屏蔽壳体完全罩覆该第一座体的状态。
所述的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中:该母端连接器的该第二座体的二侧还设有一第二挡块及一第二定位块,该第二挡块具有一斜面及一定位面;而该第二屏蔽壳体的末端具有斜伸的一第二抵持部,在该第二抵持部延伸有一第三扣孔及一第四扣孔;当该第二屏蔽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抵持部的前端抵持于该第二挡块的该斜面;当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抵持部的后端抵持于该第二挡块的该定位面,而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二挡块及该第二定位块分别滑移扣入该第三扣孔及第四扣孔中,以形成该第二屏蔽壳体完全罩覆该第二座体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该公端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座体及一第一屏蔽壳体,该第一座体底部凸伸有一舌板穿设有该复数第一端子;该第一屏蔽壳体套置于该第一座体外缘,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一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一端子焊固于一第一预定电路板,焊固后该第一屏蔽壳体被推移至该第一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一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该母端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座体及一第二屏蔽壳体,该第二座体顶面设有一插槽,该第二座体内部设有复数第二端子;该第二屏蔽壳体套置于该第二座体外缘,该第二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二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二端子焊固于一第二预定电路板,焊固后该第二屏蔽壳体被推移至该第二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二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凭借该第一、二屏蔽壳体完全遮蔽该第一、二端子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的连接器结构。前述结构是有可效阻隔电磁波干扰及高频信号传输的串音现象,应用于板端连接器的组装中具有极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该公端连接器的该第一屏蔽壳体的二长边朝向该第一座体内侧各设置至少一第一弹片,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第一弹片抵持于该第一座体底部所对应的二第一挡止部的底部,而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二位置时其二侧弹片抵持于该第一座体底部所对应的该二第一挡止部的二相对外侧的一第一容置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该母端连接器的该第二屏蔽壳体的二长边朝向该第二座体内侧各设置至少一第二弹片,该第二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弹片抵持于该第二座体顶面所对应的二第二挡止部的顶部,而该第二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二位置时其二侧第二弹片抵持于该第二座体顶面所对应的该二第二挡止部的二相对外侧的一第二容置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第一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第二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于组装前的第一侧视剖面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于组装后的第一侧视剖面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于组装前的第二侧视剖面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于组装后的第二侧视剖面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于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公端连接器;11-第一座体;111-舌板;112-第一挡止部;113-第一容置槽;114-第一挡块;1141-斜面;1142-定位面;115-第一定位块;12-第一端子;121-第一焊接部;122-第一对接部;13-第一屏蔽壳体;131-第一弹片;132-第一抵持部;133-第一扣孔;134-第二扣孔;14-第一定位柱;15-第一抵持板;2-母端连接器;21-第二座体;211-插槽;212-第二挡止部;213-第二容置槽;214-第二挡块;2141-斜面;2142-定位面;215-第二定位块;22-第二端子;221-第二对接部;222-第二焊接部;23-第二屏蔽壳体;231-第二弹片;232-第二抵持部;233-第三扣孔;234-第四扣孔;24-第二定位柱;25-第二抵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第一立体分解结构图、第二立体分解结构图、于组装前的第一侧视剖面结构图、于组装后的第一侧视剖面结构图、于组装前的第二侧视剖面结构图、于组装后的第二侧视剖面结构图及于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公端连接器1主要包括有:一第一座体11、一第一端子12、一第一屏蔽壳体13、一第一定位柱14、一第一抵持板15。其母端连接器2主要包括有:一第二座体21、一第二端子22、一第二屏蔽壳体23、一第二定位柱24、一第二抵持板25,各构件较详细描述如下:
该公端连接器1包括第一座体11,于其顶面设有复数第一端子12,该复数第一端子12的一第一焊接部121以水平方向做一设置,该第一座体11底部凸伸有一舌板111穿设有该复数第一端子12,且该复数第一端子12的一第一对接部122定位且外露于该舌板111的二侧。且该第一座体11的二侧更设有一第一挡块114及一第一定位块115,该第一挡块114具有一斜面1141及一定位面1142。
该第一屏蔽壳体13套置于该第一座体11外缘,该第一屏蔽壳体13位于该第一座体11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一端子12的第一焊接部121焊固于一第一预定电路板(图中未示),焊固后该第一屏蔽壳体13被推移至该第一座体11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一座体11的所有外缘部分,位于该第一座体11的该第二位置的该第一屏蔽壳体13系完全遮蔽该复数第一端子12的该第一焊接部121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该公端连接器1的该第一座体11于设置该舌板111的相对另一端更设有至少一第一定位柱14,该第一定位柱14用以定位于该第一预定电路板的一预设孔(图中未示)中。而该第一座体11更设有至少一第一抵持板15,该第一抵持板15用以抵持该第一预定电路板以形成该公端连接器1与该第一预定电路板的抵持定位的稳固状态。
上述该第一屏蔽壳体13的末端具有斜伸的一第一抵持部132,在该第一抵持部132延伸有一第一扣孔133及一第二扣孔134。当该第一屏蔽壳体13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抵持部132的前端抵持于该第一挡块1141的斜面1141;当该第一屏蔽壳体13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抵持部132的后端抵持于该第一挡块1141的定位面1142,而该第一座体11的该第一挡块114及该第一定位块115分别滑移扣入该第一扣孔133及第二扣孔134中,以形成该第一屏蔽壳体13完全罩覆该第一座体11的状态。
该公端连接器1的该第一屏蔽壳体13的二长边朝向该第一座体11内侧各设置至少一第一弹片131,该第一屏蔽壳体13位于该第一座体11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第一弹片131抵持于该第一座体11底部所对应的二第一挡止部112的底部,而该第一屏蔽壳体13位于该第一座体11的该第二位置时其二侧第一弹片131抵持于该第一座体底部所对应的该二第一挡止部12的二相对外侧的一第一容置槽113。
该母端连接器2包括第二座体21,于其顶面设有一插槽211,该第二座体21内部设有复数第二端子22,该复数第二端子22的一第二对接部221对应向内弯折设置于该插槽211上端以供该公端连接器1插置且与该第一对接部122产生电性连接,而该复数第二端子22自该第二对接部221扩展延伸经弯折后水平方向形成一第二焊接部222且外露于该第二座体21底侧。且该第二座体21的二侧更设有一第二挡块214及一第二定位块215,该第二挡块214具有一斜面2141及一定位面2142。
该第二屏蔽壳体23套置于该第二座体21外缘,该第二屏蔽壳体23位于该第二座体21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二端子22的第二焊接部222焊固于一第二预定电路板(图中未示),焊固后该第二屏蔽壳体23被推移至该第二座体21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二座体21的所有外缘部分,位于该第二座体21的该第二位置的该第二屏蔽壳体23系完全遮蔽该复数第二端子22的该第二焊接部222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该母端连接器2的该第二座体21于设置该插槽211的相对另一端更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柱24,该第二定位柱24用以定位于该第二预定电路板的一预设孔(图中未示)中。而该第二座体21更设有至少一第二抵持板25,该第二抵持板25用以抵持该第二预定电路板以形成该母端连接器2与该第二预定电路板的抵持定位的稳固状态。
上述该第二屏蔽壳体23的末端具有斜伸的一第二抵持部232,在该第二抵持部232延伸有一第三扣孔233及一第四扣孔234。当该第二屏蔽壳体23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抵持部232的前端抵持于该第二挡块2141的斜面2141;当该第一屏蔽壳体23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抵持部232的后端抵持于该第二挡块二141的定位面2142,而该第二座体21的该第二挡块214及该第二定位块215分别滑移扣入该第三扣孔233及第四扣孔234中,以形成该第二屏蔽壳体23完全罩覆该第二座体21的状态。
该母端连接器2的该第二屏蔽壳体23的二长边朝向该第二座体21内侧各设置至少一第二弹片231,该第二屏蔽壳体23位于该第二座体21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第二弹片231抵持于该第二座体21顶面所对应的二第二挡止部212的顶部,而该第二屏蔽壳体23位于该第二座体21的该第二位置时其二侧第二弹片231抵持于该第二座体21顶面所对应的该二第二挡止部212的二相对外侧的一第二容置槽213。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组装动作图,其中该公端连接器1的第一屏蔽壳体13初步套置于该第一座体11外缘;同时,该母端连接器2的第二屏蔽壳体23初步套置于该第二座体21外缘。于组装时,该第一屏蔽壳体13位于该第一座体11的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一端子12焊固于一第一预定电路板,此时该第一屏蔽壳体13二侧第一弹片131抵持于该第一座体11底部所对应的二第一挡止部112的底部;同时,该第二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二座体的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二端子焊固于一第二预定电路板,此时该第二屏蔽壳体23位于该第二座体21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第二弹片231抵持于该第二座体21顶面所对应的二第二挡止部212的顶部。前述即为该第一屏蔽壳体13位于该第一座体11的一第一位置及该第二屏蔽壳体23位于该第二座体21的第一位置的状态描述。
承上述,当公端连接器1及母端连器2分别焊固于二预定电路板后,该第一屏蔽壳体13被推移至该第一座体11的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一座体11的所有外缘部分,此时该第一屏蔽壳体13二侧第一弹片131抵持于该第一座体底部所对应的该二第一挡止部12的二相对外侧的一第一容置槽113;同时,该第二屏蔽壳体23被推移至该第二座体21的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二座体21的所有外缘部分,此时该第二屏蔽壳体23二侧第二弹片231抵持于该第二座体21顶面所对应的该二第二挡止部212的二相对外侧的一第二容置槽213。前述即为该第一屏蔽壳体13位于该第一座体11的一第一位置及该第二屏蔽壳体23位于该第二座体21的第二位置的状态描述。同时凭借该第一、二屏蔽壳体(13、23)完全遮蔽该第一、二端子(12、22)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的连接器结构(如图6所示)。
上述第一、二屏蔽壳体(13、23)被推移至该第一、二座体(11、21)的第二位置的方法为将公端连接器1向下插置于母端连接器2时,其第一屏蔽壳体13的二侧第一弹片131与第二屏蔽壳体23的二侧第二弹片231相互抵持挤压而分别滑入第一容置槽113及第二容置槽213,以形成该第一、二屏蔽壳体(13、23)完全遮蔽该第一、二端子(12、22)的状态。
凭借上述图1至图7的揭示,即可了解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主要提供一种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该公端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座体及一第一屏蔽壳体,该第一座体底部凸伸有一舌板穿设有该复数第一端子;该第二屏蔽壳体套置于该第一座体外缘,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一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一端子焊固于一第一预定电路板,焊固后该第一屏蔽壳体被推移至该第一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一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该母端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座体及一第二屏蔽壳体,该第二座体顶面设有一插槽,该第二座体内部设有复数第二端子;该第二屏蔽壳体套置于该第二座体外缘,该第二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二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二端子焊固于一第二预定电路板,焊固后该第二屏蔽壳体被推移至该第二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二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凭借该第一、二屏蔽壳体完全遮蔽该第一、二端子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的连接器结构。前述结构是有可效阻隔电磁波干扰及高频信号传输的串音现象,应用于板端连接器的组装中具有极佳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公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在其顶面设有复数端子,该复数端子的一焊接部沿水平方向设置,该座体底部凸伸有一舌板,该舌板穿设有该复数端子,且该复数端子的一对接部定位且外露于该舌板的二侧;以及
一屏蔽壳体,其套置于该座体外缘,该屏蔽壳体能够位于该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端子的该焊接部焊固于一预定电路板,该屏蔽壳体还能够被推移至该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二位置的该屏蔽壳体能够完全遮蔽该复数端子的该焊接部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的二长边朝向该座体内侧各设置至少一弹片,该屏蔽壳体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的该弹片能够抵持于该座体底部所对应的二挡止部的底部,而该屏蔽壳体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二位置时,其二侧的该弹片抵持于该座体底部所对应的该二挡止部的二相对外侧的一容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二侧还设有一挡块及一定位块,该挡块具有一斜面及一定位面,而该屏蔽壳体的末端具有斜伸的一抵持部,在该抵持部延伸有一第一扣孔及一第二扣孔;当该屏蔽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抵持部的前端抵持于该挡块的该斜面;当该屏蔽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抵持部的后端抵持于该挡块的该定位面,而该座体的该挡块及该定位块分别滑移扣入该第一扣孔及第二扣孔中,以形成该屏蔽壳体完全罩覆该座体的状态。
4.一种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体,在其顶面设有一插槽,该座体内部设有复数端子,该复数端子的一对接部对应向内弯折设置于该插槽上端,且该复数端子自该对接部扩展延伸经弯折后水平方向形成一焊接部且外露于该座体底侧;以及
一屏蔽壳体,其套置于该座体外缘,该屏蔽壳体能够位于该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端子的焊接部焊固于一预定电路板,该屏蔽壳体还能够被推移至该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二位置的该屏蔽壳体能够完全遮蔽该复数端子的该焊接部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的二长边朝向该座体内侧各设置至少一弹片,该屏蔽壳体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的该弹片抵持于该座体顶面所对应的二挡止部的顶部,而该屏蔽壳体位于该座体的该第二位置时,其二侧的该弹片抵持于该座体顶面所对应的该二挡止部的二相对外侧的一容置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二侧还设有一挡块及一定位块,该挡块具有一斜面及一定位面,而该屏蔽壳体的末端具有斜伸的一抵持部,在该抵持部延伸有一第一扣孔及一第二扣孔;当该屏蔽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抵持部的前端抵持于该挡块的该斜面;当该屏蔽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抵持部的后端抵持于该挡块的该定位面,而该座体的该挡块及该定位块分别滑移扣入该第一扣孔及第二扣孔中,以形成该屏蔽壳体完全罩覆该座体的状态。
7.一种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公端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座体,在其顶面设有复数第一端子,该复数第一端子的一第一焊接部沿水平方向设置,该第一座体底部凸伸有一舌板,该舌板穿设有该复数第一端子,且该复数第一端子的一第一对接部定位且外露于该舌板的二侧;公端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一屏蔽壳体,其套置于该第一座体外缘,该第一屏蔽壳体能够位于该第一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焊固于一第一预定电路板,该第一屏蔽壳体还能够被推移至该第一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一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位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二位置的该第一屏蔽壳体能够完全遮蔽该复数第一端子的该第一焊接部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以及
一母端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座体,在其顶面设有一插槽,该第二座体内部设有复数第二端子,该复数第二端子的一第二对接部对应向内弯折设置于该插槽上端以供该公端连接器插置且与该第一对接部产生电性连接,而该复数第二端子自该第二对接部扩展延伸经弯折后水平方向形成一第二焊接部,且该第二焊接部外露于该第二座体底侧;母端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屏蔽壳体,其套置于该第二座体外缘,该第二屏蔽壳体能够位于该第二座体的一第一位置以待该复数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焊固于一第二预定电路板,该第二屏蔽壳体还能够被推移至该第二座体的一第二位置以罩覆该第二座体的所有外缘部分,位于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二位置的该第二屏蔽壳体能够完全遮蔽该复数第二端子的该第二焊接部朝着径向所发射的电磁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公端连接器的该第一屏蔽壳体的二长边朝向该第一座体内侧各设置至少一第一弹片,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的该第一弹片抵持于该第一座体底部所对应的二第一挡止部的底部,而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二位置时,其二侧的第一弹片抵持于该第一座体底部所对应的该二第一挡止部的二相对外侧的一第一容置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母端连接器的该第二屏蔽壳体的二长边朝向该第二座体内侧各设置至少一第二弹片,该第二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一位置时,其二侧的该第二弹片抵持于该第二座体顶面所对应的二第二挡止部的顶部,而该第二屏蔽壳体位于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二位置时,其二侧的该第二弹片抵持于该第二座体顶面所对应的该二第二挡止部的二相对外侧的一第二容置槽。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公端连接器的该第一座体的二侧还设有一第一挡块及一第一定位块,该第一挡块具有一斜面及一定位面,而该第一屏蔽壳体的末端具有斜伸的一第一抵持部,在该第一抵持部延伸有一第一扣孔及一第二扣孔;当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抵持部的前端抵持于该第一挡块的该斜面;当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抵持部的后端抵持于该第一挡块的该定位面,而该第一座体的该第一挡块及该第一定位块分别滑移扣入该第一扣孔及第二扣孔中,以形成该第一屏蔽壳体完全罩覆该第一座体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母端连接器的该第二座体的二侧还设有一第二挡块及一第二定位块,该第二挡块具有一斜面及一定位面;而该第二屏蔽壳体的末端具有斜伸的一第二抵持部,在该第二抵持部延伸有一第三扣孔及一第四扣孔;当该第二屏蔽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抵持部的前端抵持于该第二挡块的该斜面;当该第一屏蔽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抵持部的后端抵持于该第二挡块的该定位面,而该第二座体的该第二挡块及该第二定位块分别滑移扣入该第三扣孔及第四扣孔中,以形成该第二屏蔽壳体完全罩覆该第二座体的状态。
CN201921258171.9U 2019-08-05 2019-08-05 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 Active CN210628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8171.9U CN210628644U (zh) 2019-08-05 2019-08-05 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8171.9U CN210628644U (zh) 2019-08-05 2019-08-05 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28644U true CN210628644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60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8171.9U Active CN210628644U (zh) 2019-08-05 2019-08-05 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286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9283A (zh) * 2020-07-30 2022-02-18 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抗损耗传输装置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9283A (zh) * 2020-07-30 2022-02-18 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抗损耗传输装置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48041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providing grounding and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9425559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I593199B (zh) 電連接器
US20170194745A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9478916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US9647396B2 (en) Standing-type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9748701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9698541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8721364B2 (en) Connectors
TWM494421U (zh) 插座電連接器及插頭電連接器
US9472907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WO2015196913A1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板端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TWI614952B (zh)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CN109286092B (zh) 电连接器
US1117145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structure and shielding
US10084270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CN209766680U (zh) 电连接器
CN210628644U (zh) 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的屏蔽结构
CN210628645U (zh)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屏蔽结构
TWM584995U (zh) 母座連接器、公頭連接器及其組合
CN210576839U (zh) 母座连接器、公头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4313631U (zh) 电连接器组件
TWM563683U (zh) 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CN211150963U (zh) 电连接器
CN212062873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