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8580U - 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28580U
CN210628580U CN201922035694.3U CN201922035694U CN210628580U CN 210628580 U CN210628580 U CN 210628580U CN 201922035694 U CN201922035694 U CN 201922035694U CN 210628580 U CN210628580 U CN 210628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ain
fixing
rivet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356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松
莫金堂
李垚
张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uang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uang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uang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uang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356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28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28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28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包括有连接带以及至少两主体件;该连接带包括有主带板和至少两固定板,该至少两固定板于主带板的侧缘折弯水平延伸出并沿主带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每一固定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固定孔;该至少两主体件沿主带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每一主体件均包括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均向下折弯延伸出有接触脚。通过设置有固定孔和连接套筒,利用连接套筒向上穿过固定孔并反向铆压固定在固定板的上表面,取代了传统之锁螺丝的方式,产品制作组装更加的简便,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产品组装后的稳固性更好。

Description

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插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插排即是带线多位插座,俗称插线板、排插,学名电线加长组件或延长线插座。插排指的是带电源线和插头且可以移动的多位插座。可以连接一个以上的电源插头,既节省了空间又节省了线路。
每一排插内通常具有多组接触脚,为了使多组接触脚能够并联连接,通常需要设置连接带,利用连接带将每组接触脚对应的接触脚连接起来,现有技术中,连接带与接触脚之间通常采用螺丝组装连接,这种组装方式首先需要对连接带或接触脚进行攻牙,在人工进行锁螺丝,组装起来非常麻烦,并且效率也很低,产品组装稳固性也不好,容易出现螺丝松动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排插内的铜带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排插内的接触脚与连接带之间采用锁螺丝组装存在组装麻烦、效率低并且稳固性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包括有连接带以及至少两主体件;该连接带包括有主带板和至少两固定板,该至少两固定板于主带板的侧缘折弯水平延伸出并沿主带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每一固定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固定孔;该至少两主体件沿主带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每一主体件均包括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均向下折弯延伸出有接触脚,且连接板的一端上下表面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上边缘向上拉伸形成有连接套筒,该连接套筒向上穿过固定孔并反向铆压固定在固定板的上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孔为圆孔,固定孔的边缘开设有限位缺口,未铆压前连接套筒为圆柱形,铆压后连接套筒部分压入限位缺口中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为间隔排布的三个,对应的,该主体件为间隔排布的三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脚与连接板之间的折弯连接处外凹内凸而在主体件的内侧面形成有加强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带板外凹内凸而形成主带板的内侧面形成有加强筋,加强筋沿主带板的延伸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设置有固定孔和连接套筒,利用连接套筒向上穿过固定孔并反向铆压固定在固定板的上表面,取代了传统之锁螺丝的方式,产品制作组装更加的简便,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产品组装后的稳固性更好。
二、通过在固定孔的边缘开设有限位缺口,利用铆压后连接套筒部分压入限位缺口中固定,使得连接带与主体件之间不可转动,从而使得产品结构更加的稳固。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产品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产品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铆压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铆压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产品未安装在治具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产品安装在治具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产品安装在治具上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连接带 11、主带板
12、固定板 101、固定孔
102、限位缺口 103、加强筋
20、主体件 21、连接板
22、接触脚 23、连接套筒
201、定位孔 202、加强肋
30、机架 31、工作台
301、导槽 40、治具
41、基板 42、前定位座
43、后定位座 44、定位柱
45、活动顶块 46、弹簧
401、第一定位槽 402、第二定位槽
50、冲头装置 51、活动座
52、定位套筒 53、主冲头
54、副冲头 60、第一驱动装置
70、第二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一种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包括有连接带10以及至少两主体件20。
该连接带10为铜材质,其包括有主带板11和至少两固定板12,该至少两固定板12于主带板11的侧缘折弯水平延伸出并沿主带板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每一固定板12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固定孔1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2为间隔排布的三个,不以为限;所述固定孔101为圆孔,固定孔101的边缘开设有限位缺口102;以及,所述主带板11外凹内凸而形成主带板11的内侧面形成有加强筋103,加强筋103沿主带板11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增强连接带10的结构。
该至少两主体件20为铜材质并沿主带板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每一主体件20均包括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的两端均向下折弯延伸出有接触脚22,且连接板21的一端上下表面开设有定位孔201,定位孔201的上边缘向上拉伸形成有连接套筒23,该连接套筒23向上穿过固定孔101并反向铆压固定在固定板12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件20为间隔排布的三个,所述接触脚22与连接板21之间的折弯连接处外凹内凸而在主体件20的内侧面形成有加强肋202,并且未铆压前连接套筒23为圆柱形,铆压后连接套筒23部分压入限位缺口102中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前述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采用铆压设备对连接套筒23进行铆压,该铆压设备包括有机架30、治具40、冲头装置50、第一驱动装置60以及第二驱动装置70。
该机架30具有一工作台31,该工作台31上设置有导槽301。
该治具40可前后来回活动地设置于导槽301中,治具40上具有用于定位连接带10的第一定位槽401和用于定位主体件20的第二定位槽402;具体而言,所述治具40包括有基板41、多个前定位座42和多个后定位座43;该多个前定位座41左右排布并固定在基板41上,每一前定位座42的前后两端表面均凹设有前述第二定位槽402,每一主体件20的两接触脚22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二定位槽402中,每一前定位座42上均设置有与前述定位孔201相适配的定位柱44;该多个后定位座43固定在基板41上位于前定位座42的后侧,前述第一定位槽401位于后定位座43上。并且,所述每一前定位座42的前侧均设置有一活动顶块45,该活动顶块45位于前侧的第二定位槽402中,活动顶块45由弹簧46带动而抵压在位于前侧的接触脚22上。
该冲头装置50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机架30上,冲头装置50位于导槽301之后端的正上方;具体而言,所述冲头装置50包括有活动座51、多个定位套筒52、多个主冲头53和多个副冲头54;该活动座51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机架30上;该多个定位套筒52间隔排布并固定在活动座51的底面;该多个主冲头53分别位于对应的定位套筒52中并与活动座51固定连接,每一主冲头53的下端均凸出定位套筒52的下端面;该多个副冲头54分别位于对应的定位套筒52中并与活动座51固定连接,每一副冲头54与对应的主冲头53拼合,副冲头54的下端不凸出定位套筒52的下端面。
该第一驱动装置60设置于机架30上并带动治具40前后来回活动;该第二驱动装置70设置于机架30上并带动冲头装置50上下来回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60为气缸,第一驱动装置60固定于机架30的后侧,该第二驱动装置70为液压缸。
工作时,包括有以下步骤:
(1)由第一驱动装置60将治具40向前移至导槽301的前端,然后,将主体件20放置在第二定位槽402中定位,再将连接带10放置在第一定位槽401中定位,使得连接套筒23向上穿过固定孔101向上伸出。
(2)由第一驱动装置60将治具40向后移至导槽301的后端,使得治具40位于冲头装置50的正下方。
(3)由第二驱动装置70带动冲头装置50向下活动,使得冲头装置50对连接套筒23进行反向铆压,在冲头装置50向下活动的过程中,主冲头53的下端先伸入连接套筒23中,然后,定位套筒52的下端压抵在固定板12和连接板21上定位,当冲头装置50下压到位后,该副冲头54的下端将连接套筒23部分压入限位缺口102中,从而使得连接套筒23固定在固定板12的上表面不可转动。
(4)由第二驱动装置70带动冲头装置50向上复位,再由第一驱动装置60将治具40向前移至导槽301的前端,然后取出最终产品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设置有固定孔和连接套筒,利用连接套筒向上穿过固定孔并反向铆压固定在固定板的上表面,取代了传统之锁螺丝的方式,产品制作组装更加的简便,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产品组装后的稳固性更好。其次,通过在固定孔的边缘开设有限位缺口,利用铆压后连接套筒部分压入限位缺口中固定,使得连接带与主体件之间不可转动,从而使得产品结构更加的稳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连接带以及至少两主体件;该连接带包括有主带板和至少两固定板,该至少两固定板于主带板的侧缘折弯水平延伸出并沿主带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每一固定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固定孔;该至少两主体件沿主带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每一主体件均包括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均向下折弯延伸出有接触脚,且连接板的一端上下表面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上边缘向上拉伸形成有连接套筒,该连接套筒向上穿过固定孔并反向铆压固定在固定板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圆孔,固定孔的边缘开设有限位缺口,未铆压前连接套筒为圆柱形,铆压后连接套筒部分压入限位缺口中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间隔排布的三个,对应的,该主体件为间隔排布的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脚与连接板之间的折弯连接处外凹内凸而在主体件的内侧面形成有加强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带板外凹内凸而形成主带板的内侧面形成有加强筋,加强筋沿主带板的延伸方向延伸。
CN201922035694.3U 2019-11-22 2019-11-22 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 Active CN210628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5694.3U CN210628580U (zh) 2019-11-22 2019-11-22 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5694.3U CN210628580U (zh) 2019-11-22 2019-11-22 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28580U true CN210628580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64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35694.3U Active CN210628580U (zh) 2019-11-22 2019-11-22 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28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86390U (zh) 双面分线动态换夹式排线整线装置
CN210628580U (zh) 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
CN114523055B (zh) 一种二极管裁切折弯座组件
CN210897943U (zh) 用于排插铜带制作的铆压设备
CN214458922U (zh) 一种织布用的青花机压边结构
CN110729588A (zh) 排插铜带拉伸反铆限位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10996040U (zh) 一种可切换式冲压模具
CN210413371U (zh) 一种防水线夹前端卡口压入装置
CN112454265A (zh) 一种注塑件压装装配用转台工装
CN210452482U (zh) 一种空调显示数码管测试工装
DE102007058306B4 (de) Leuchtvorrichtung
CN212285658U (zh) 一种适用于弯脚连接器的灯脚折弯机构
CN113523173B (zh) 一种防鸟刺板用高效压铆装置及其压铆方法
CN213692611U (zh) 一种可实现连续自动压接旗形端子的结构
CN210121656U (zh) 一种用于折弯二极管管脚的工装
CN211470306U (zh) 一种端子线自动转接装置
CN111515318A (zh) 一种适用于弯脚连接器的灯脚折弯机构
CN112475001A (zh) 车架纵梁的板材冲孔模具
CN101660685A (zh) 灯体与灯卡装配装置
CN216144848U (zh) 自动检测机用压接片
CN219005047U (zh) 一种串焊机焊接模组
CN219054129U (zh) 一种用于led灯条的治具及装夹设备
CN215845420U (zh) 剪切装置
CN217846380U (zh) 一种发光led晶圆的老化测试用治具
CN220710678U (zh) 一种新型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