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26755U - 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26755U
CN210626755U CN201921212957.7U CN201921212957U CN210626755U CN 210626755 U CN210626755 U CN 210626755U CN 201921212957 U CN201921212957 U CN 201921212957U CN 210626755 U CN210626755 U CN 210626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od
lens unit
barrel
driv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29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
安在煜
瞿佳佳
张兵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129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26755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1287 priority patent/WO202101718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26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26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该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包括物侧端与像侧端;第一、第二镜片单元,收容于镜筒内;且第一镜片单元、第二镜片单元由物侧端至像侧端依序排列;第一压电驱动器,包括相连的第一压电变形部及第一驱动杆,第一压电变形部设于镜筒的物侧端,第一驱动杆与镜头组件的光轴平行设置,且第一驱动杆与第一镜片单元连接;第二压电驱动器,包括相连的第二压电变形部及第二驱动杆,第二压电变形部设于镜筒的像侧端,第二驱动杆与镜头组件的光轴平行设置,且第二驱动杆与第二镜片单元连接。上述镜头组件可以实现光学变焦且可有效降低镜头组件的尺寸,且能降低对压电驱动器的行程要求。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常设置有摄像模组,从而具有获取图像的功能。由于移动终端的主流发展趋势是轻薄化,相应地,附载于移动终端上的摄像模组的主流发展趋势也是轻薄化。受限于移动终端的摄像模组的轻薄化的发展趋势,移动终端的摄像模组通常不具有光学变焦功能,导致移动终端的摄像模组的摄像性能与传统的相对大型的数码摄像产品的摄像性能具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光学变焦不同于数码变焦,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却会下降,而光学变焦通过镜头的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速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而且清晰度不会受到影响。
而随着移动终端的摄像模组产业技术的发展,光学变焦摄像模组势必会成为其中一个技术拓展方向,也将成为移动终端领域一个新的亮点。而如何获得光学变焦且轻薄化的摄像模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移动终端的摄像模组因尺寸原因而不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光学变焦且轻薄化的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包括物侧端与像侧端;
第一镜片单元,收容于所述镜筒内;
第二镜片单元,收容于所述镜筒内,且所述第一镜片单元、所述第二镜片单元由所述物侧端至所述像侧端依序排列;
第一压电驱动器,包括相连的第一压电变形部及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设于所述镜筒的所述物侧端,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平行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镜片单元连接,当对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施加电压时,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因形变而振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杆及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在与所述光轴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以及
第二压电驱动器,包括相连的第二压电变形部及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设于所述镜筒的所述像侧端,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平行设置,并与所述第二镜片单元连接,当对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施加电压时,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因形变而振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驱动杆及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在与所述光轴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
在上述镜头组件中,采用第一压电驱动器来控制第一镜片单元在与光轴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采用第二压电驱动器来控制第二镜片单元在与光轴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从而实现镜筒内的镜片单元之间相互运动,进而可以实现光学变焦。第一压电驱动器及第二压电驱动器分别对应第一镜片单元及第二镜片单元,也即单个压电驱动器控制单个镜片单元,从而第一镜片单元与第二镜片单元均可以单独移动。而且在上述镜头组件中,第一压电驱动器与第二压电驱动器分布于镜筒的两端,可有效降低镜头组件的尺寸,且能降低对压电驱动器的行程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杆、所述光轴及所述第二驱动杆沿同一直线依序间隔排列。如此,可以上述镜头组件的尺寸进一步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包括用于供光线通过的第一光学部及设于所述第一光学部外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包括用于供光线通过的第二光学部及设于所述第二光学部外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驱动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配合。第一驱动杆同时穿过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第二驱动杆同时穿过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也即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如此,可以提高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的利用率,第一镜片单元及第二镜片单元各取所需要的行程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杆及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物侧端,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导向杆一端固定于所述像侧端,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第一连接部,且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滑动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二驱动杆位于所述光轴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杆位于所述光轴的同一侧。设置第一导向杆与第二驱动杆可以避免第一镜片单元及第二镜片单元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旋转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物侧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杆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像侧端的一侧。而设置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可以起到缓冲支撑第一镜片单元及第二镜片单元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筒体及设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周向上的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所述第一光学部包括至少一片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内的镜片;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筒体及设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周向上的第三支杆及第四支杆,且所述第四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正对,所述第三支杆与所述第一支杆正对,所述第二光学部包括至少一片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内的镜片;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一支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三支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一支杆及所述第三支杆均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四支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支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二支杆及所述第四支杆均滑动配合。如此,非常便于组装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一导向杆及第二导向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镜片单元的位移的第一位移检测器,所述第一位移检测器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光反射件及第一光发射接收件,所述第一光反射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杆上,所述第一光发射接收件位于所述镜筒内,并设于所述镜筒的内壁上;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镜片单元的位移的第二位移检测器,所述第二位移检测器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二光反射件及第二光发射接收件,所述第二光反射件设于所述第三支杆上,所述第二光发射接收件位于所述镜筒内,并设于所述镜筒的内壁上。如此,可以获得第一镜片单元及第二镜片单元的位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杆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并朝向所述像侧端延伸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光反射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支杆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并朝向所述物侧端延伸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光反射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其中,在所述光轴上,所述第二支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杆更靠近所述物侧端,所述第四支杆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杆更靠近所述物侧端。如此,可以使用较长的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从而可以使用较长的第一光反射件及第二光反射件,进而使得位移检测的范围较大。也即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合理利用筒身的内部空间,获得尺寸较小的镜头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杆上的第一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驱动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抵接固定;所述第二镜片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支杆上的第二弹性结构,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驱动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上,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壁抵接固定。相对于刚性连接,通过第一弹性结构使得第一镜片单元与第一驱动杆弹性连接,通过第二弹性结构使得第二镜片单元与第二驱动杆弹性连接,可以使得第一镜片单元与第二镜片单元的运动精度更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杆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V形槽,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第一V形弹块及第一U形弹块,所述第一U形弹块包括第一底板及两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V形弹块设于所述第一V形槽内,所述第一支杆具有所述第一V形槽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U形弹块内,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一U形弹块的所述第一侧板对应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卡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并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四支杆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V形槽,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包括第二V形弹块及第二U形弹块,所述第二U形弹块包括第二底板及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V形弹块设于所述第二V形槽内,所述第四支杆具有所述第二V形槽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U形弹块内,所述第四支杆与所述第二U形弹块的所述第二侧板对应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卡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并形成所述第二安装孔。上述结构设计,非常便于拆装第一镜片单元与第一驱动杆,以及拆装第二镜片单元与第二驱动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呈板状,并与所述第一驱动杆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呈板状,并与所述第二驱动杆垂直连接。如此,能使得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在与光轴平行的方向上具有较大的移动位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筒包括筒身、物侧板及像侧板,所述筒身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物侧板设于所述筒身的一开口端,所述像侧板设于所述筒身的另一开口端,所述物侧板开设有进光孔,所述像侧板开设有出光孔;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位于所述筒身之外,并设于所述物侧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杆穿设于所述物侧板上;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位于所述筒身之外,并设于所述像侧板上,所述第二驱动杆穿设于所述像侧板上。如此,便于第一压电变形部及第二压电变形部从筒身的外部(非内部)与外部电路(例如,电路基板)电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筒包括筒身、物侧板及像侧板,所述筒身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物侧板设于所述筒身的一开口端,所述像侧板设于所述筒身的另一开口端,所述物侧板开设有进光孔,所述像侧板开设有出光孔;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第三镜片单元,所述第三镜片单元设于所述进光孔内,并封闭所述进光孔。第三镜片单元与镜筒固定连接,而第一镜片单元与第二镜片单元能在镜筒内移动,动静搭配,能使得上述镜头组件具有更好的光学效果及更小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筒包括筒身、物侧板及像侧板,所述筒身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物侧板设于所述筒身的一开口端,所述像侧板设于所述筒身的另一开口端,所述物侧板开设有进光孔,所述像侧板开设有出光孔;所述筒身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组装口,所述镜筒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筒身可拆卸连接,并封闭所述组装口。设置组装口非常方便在筒身内拆装第一镜片单元及第二镜片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筒包括筒身、物侧板及像侧板,所述筒身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物侧板设于所述筒身的一开口端,所述像侧板设于所述筒身的另一开口端,所述物侧板开设有进光孔,所述像侧板开设有出光孔;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第一电连接板、第二电连接板、第一位移检测器及第二位移检测器,所述第一位移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镜片单元的位移,所述第二位移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镜片单元的位移,所述第一电连接板设于所述筒身的外周壁上,并与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电连接,所述第二位移检测器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板,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板设于所述筒身的外周壁上,并与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电连接,所述第一位移检测器设于所述第二电连接板,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电连接板均能与位于所述像侧端的、用于承载感光芯片的电路基板电连接。如此,第一压电变形部、第二压电变形部、第一位移检测器及第二位移检测器均可以通过电路基板供电。
一种摄像模组,包括:
上述的镜头组件;
电路基板,设于所述镜筒的像侧端,并与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及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电连接;以及
感光芯片,设于所述电路基板上,并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且位于所述镜筒内。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摄像模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摄像模组的物侧端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摄像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摄像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第一镜片单元和第二镜片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第一压电驱动器与第二压力驱动器的两种排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a示意了第一压电驱动器与第二压电驱动器分布于镜筒的两端,且第一压电变形部与第二压电变形部重叠的情况,图7b示意了第一压电驱动器与第二压电驱动器分布于镜筒的同一端,且第一压电变形部与第二压电变形部不重叠的情况;
图8为第一压电驱动器与第二压力驱动器的两种排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a示意了第一压电驱动器与第二压电驱动器分布于镜筒的两端,且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较短的情况,图8b示意了第一压电驱动器与第二压电驱动器分布于镜筒的同一端,且第一驱动杆及第二驱动杆较长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10,该摄像模组10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
如图1-图3所示,摄像模组10包括电路基板10a、感光芯片10b以及镜头组件10c。感光芯片10b设于电路基板10a上,并与电路基板10a电连接。镜头组件10c设于电路基板10a上,且将感光芯片10b收容于镜头组件10c的镜筒100内,光线可以经镜头组件10c射入并传播至感光芯片10b。
镜头组件10c包括镜筒100、第一镜片单元200、第二镜片单元300、第一压电驱动器400、第二压电驱动器500、第三镜片单元600、第一位移检测器700及第二位移检测器800。
镜筒100包括物侧端102与像侧端104。第一镜片单元200及第二镜片单元300均收容于镜筒100内,且第一镜片单元200与第二镜片单元300由物侧端102至像侧端104依序排列。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镜片单元200与第二镜片单元300排布于镜头组件10c的光轴20上。
第一压电驱动器400包括相连的第一压电变形部410及第一驱动杆420,第一压电变形部410设于镜筒100的物侧端102,第一驱动杆420与镜头组件10a的光轴20平行设置,并与第一镜片单元200连接。当对第一压电变形部410施加电压时,第一压电变形部410因形变而振动,从而带动第一驱动杆420及第一镜片单元200在与光轴20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电变形部410与电路基板10a电连接。
第二压电驱动器500包括相连的第二压电变形部510及第二驱动杆520,第二压电变形部520设于镜筒100的像侧端104,第二驱动杆520与镜头组件10c的光轴20平行设置,并与第二镜片单元300连接。当对第二压电变形部510施加电压时,第二压电变形部510因形变而振动,从而带动第二驱动杆520及第二镜片单元300在与光轴20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电变形部510与电路基板10a电连接。
在上述镜头组件10c中,采用第一压电驱动器400来控制第一镜片单元200在与光轴20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采用第二压电驱动器500来控制第二镜片单元300在与光轴20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从而实现镜筒100内的镜片单元之间相互运动,进而可以实现光学变焦。第一压电驱动器400及第二压电驱动器500分别对应第一镜片单元200及第二镜片单元300,也即单个压电驱动器控制单个镜片单元,从而第一镜片单元200与第二镜片单元300均可以单独移动。而且在上述镜头组件10c中,第一压电变形部410设于镜筒100的物侧端102,第二压电变形部520设于镜筒100的像侧端104,也即第一压电驱动器400与第二压电驱动器500分布于镜筒100的两端,可有效降低镜头组件10c的尺寸,且能降低对压电驱动器的行程要求。
如图7所示,在图7a中,第一压电驱动器400与第二压电驱动器500分布于镜筒100的两端,在图7b中,第一压电驱动器400与第二压电驱动器500分布于镜筒100的同一端。在图7a中,第一压电变形部410与第二压电变形部510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而在图7b中,第一压电变形部410与第二压电变形部510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对应具有产品时,如图3所示,第三镜片单元600与第二压电变形部510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而当第一压电变形部410、第三镜片单元600及第二压电变形部510位于同一端时,第一压电变形部410、第三镜片单元600及第二压电变形部510三者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通常不能重叠,从而导致镜头组件10c在图3所示的横向上的尺寸较大。
也即相对于第一压电驱动器400与第二压电驱动器500分布于镜筒100的同一端,第一压电驱动器400与第二压电驱动器500分布于镜筒100的两端,可有效降低镜头组件10c的尺寸。
如图8所示,在图8a中,第一压电驱动器400与第二压电驱动器500分布于镜筒100的两端,在图8b中,第一压电驱动器400与第二压电驱动器500分布于镜筒100的同一端。
在图8b中,第一镜片单元200的行程为L1,对应驱动杆(420或520)的长度为L1,第二镜片单元300的行程为L2,对应驱动杆(420或520)的长度为L2,而为了满足多镜片单元光学成像的要求,第一镜片单元200与第二镜片单元300需要间隔一定距离,以满足一定的位置差,对应驱动杆(420或520)的长度为L3,如此,驱动杆(420或520)的长度需要大于等于L1、L2与L3之和,也即压电驱动器(400或500)的行程需要大于等于L1、L2与L3之和。在图8a中,第一压电驱动器400的行程大于等于L1即可,第二压电驱动器500的行程大于等于L2即可。
例如,当第一镜片单元200需要的行程为5.2mm,第二镜片单元300需要的行程为7.2mm,第一镜片单元200与第二镜片单元300的位置差为7mm时,对于图8b所示结构,压电驱动器(400或500)的行程需要大于等于5.2+7.2+7(19.4mm),对于图8a所示结构,第一压电驱动器400的行程大于等于5.2即可,第二压电驱动器500的行程大于等于7.2即可。
也即相对于第一压电驱动器400与第二压电驱动器500分布于镜筒100的同一端,第一压电驱动器400与第二压电驱动器500分布于镜筒100的两端,能降低对压电驱动器的行程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电驱动器400与第二压电驱动器500的行程相同。此时,压电驱动器(400或500)的行程大于等于第一镜片单元200的行程与第二镜片单元300的行程中的较大的一者。例如,压电驱动器(400或500)的行程为10mm。此时,第一驱动杆420与第二驱动杆520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通常能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第一驱动杆420与第二驱动杆520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其中,重叠的长度为C。如此,可以提高第一驱动杆420与第二驱动杆520的利用率,第一镜片单元200及第二镜片单元300各取所需要的行程段,可以在不增加镜头组件10c的整体高度的前提下,使得第一镜片单元200及第二镜片单元2300具有更大的行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镜片单元200用于实现变焦(焦距发生变化),第一压电驱动器400驱动第一镜片单元200在与光轴20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实现变焦,第二镜片单元300用于实现对焦(焦距不变,对焦改变光线路径,实现焦点聚集于感光芯片10b表面,成像清楚),第二压电驱动器500驱动第二镜片单元300在与光轴20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实现对焦。如此,上述镜头组件10c兼具变焦与对焦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镜片单元600固定设于镜筒100的物侧端102。其中,第三镜片单元600排布于镜头组件10c的光轴20上。第三镜片单元600与镜筒100固定连接,而第一镜片单元200与第二镜片单元300能在镜筒100内移动,动静搭配,能使得上述镜头组件10c具有更好的光学效果及更小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位移检测器700用于检测第一镜片单元200的位移,第二位移检测器800用于检测第二镜片单元300的位移。
下面详细具体的介绍镜头组件10c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镜筒100包括筒身110、物侧板120及像侧板130。筒身110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物侧板120设于筒身110的一开口端,像侧板130设于筒身110的另一开口端。物侧板120开设有进光孔122,像侧板130开设有出光孔132。感光芯片10b与出光孔132正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电变形部410位于筒身110之外,并设于物侧板120上,第一驱动杆420穿设于物侧板120上。第二压电变形部510位于筒身110之外,并设于像侧板130上,第二驱动杆520穿设于像侧板130上。如此,便于第一压电变形部410及第二压电变形部510从筒身110的外部(非内部)与外部电路(例如,电路基板10a)电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电驱动器400还包括第一电连接板430,第一电连接板430设于筒身110的外周壁上,第一电连接板430一端与第一压电变形部410的电连接部412电连接,另一端与电路基板10a电连接。第二压电驱动器500还包括第二电连接板530,第二电连接板530设于筒身110的外周壁上,第二电连接板530一端与第二压电变形部510的电连接部512电连接,并通过第二压电变形部510的电连接部512与电路基板10a电连接。如此,第一压电变形部410与第二压电变形部510均可以通过电路基板10a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位移检测器700包括第一光反射件710及第一光发射接收件720,第一光反射件710设于第一镜片单元200上,第一光发射接收件720设于第二电连接板530上,并与第二电连接板530电连接。筒身11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光发射接收件720对应的第一通光孔112。第一光发射接收件720发射的光线通过第一通光孔112到达第一光反射件710,经第一光反射件710反射后,再次经过第一通光孔112,并被第一光发射接收件720接收。
第二位移检测器800包括第二光反射件810及第二光发射接收件820,第二光反射件810设于第二镜片单元300上,第二光发射接收件820设于第一电连接板430上,并与第一电连接板430电连接。筒身11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光发射接收件820对应的第二通光孔114。第二光发射接收件820发射的光线通过第二通光孔114到达第二光反射件810,经第二光反射件810反射后,再次经过第二通光孔114,并被第二光发射接收件820接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筒身11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组装口116。镜筒100还包括盖板140,盖板140与筒身110可拆卸连接,并封闭组装口116。设置组装口116非常方便在筒身110内拆装第一镜片单元200及第二镜片单元300。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40的相对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凸耳142,凸耳142开设有卡槽1422,筒身110与凸耳142对应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块118,卡块118卡于卡槽1422内,以将盖板140卡固于筒身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筒身110的外周壁包括多块首尾相连的侧板,第一电连接板430、组装口116及第二电连接板530依次设于三块依次相连的侧板上。盖板140的两个凸耳142分别与设置有第一电连接板430及第二电连接板530的侧板对应,设置有第一电连接板430及第二电连接板530的侧板同时设置有卡块118。在组装时,先将第一镜片单元200及第二镜片单元300放置于筒身110内,再将第一电连接板430及第二电连接板530组装于筒身110的外周壁上,再在物侧板120上组装第一压电变形部410及在像侧板130上组装第二压电变形部510。最后再组装盖板140,且两个凸耳142分别位于第一电连接板430及第二电连接板530)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电变形部410呈板状,并与第一驱动杆420垂直连接。第二压电变形部510呈板状,并与第二驱动杆520垂直连接。如此,能使得第一驱动杆420与第二驱动杆520在与光轴20平行的方向上具有较大的移动位移。通正向电流时,压电元件(第一压电变形部410或第二压电变形部510)向驱动杆(第一驱动杆420或第二驱动杆520)方向形变,推动驱动杆运动;通反向电流时,压电元件沿着驱动杆反向形变,拉回驱动杆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420与第二驱动杆520沿与光轴20垂直的方向间隔排布,也即第一驱动杆420、光轴20及第二驱动杆520沿同一条直线依次间隔排布。如此,可以上述镜头组件10c的尺寸进一步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筒身110为长方体形,且筒身110的高度及宽度大于筒身110的长度,筒身110的高度方向对应光轴20,第一驱动杆420与第二驱动杆520沿筒身110的宽度方向排布。以图3所示视角为例,也即第一驱动杆420与第二驱动杆520位于筒身110的左右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镜片单元200包括用于供光线通过的第一光学部210、设于第一光学部210外周的第一连接部220以及设于第一连接部220上的第一弹性结构230。第一弹性结构230具有第一安装孔230a,第一驱动杆420在光轴20方向上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30a上,并与第一安装孔230a的内壁抵接固定。
第二镜片单元300包括用于供光线通过的第二光学部310、设于第二光学部310外周的第二连接部320及设于第二连接部320上的第二弹性结构330。第二弹性结构330具有第二安装孔330a,第二驱动杆520在光轴20方向上穿设于第二安装孔330a上,并与第二安装孔330a的内壁抵接固定。
相对于刚性连接,通过第一弹性结构230使得第一镜片单元200与第一驱动杆420弹性连接,通过第二弹性结构330使得第二镜片单元300与第二驱动杆520弹性连接,可以使得第一镜片单元200与第二镜片单元300的运动精度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2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一V形槽220a。第一弹性结构230包括第一V形弹块232及第一U形弹块234,第一U形弹块234包括第一底板2342及两个第一侧板2344,第一侧板2344开设有第一卡槽2346。第一V形弹块232设于第一V形槽220a内。第一连接部220具有第一V形槽220a的一端位于第一U形弹块234内,第一连接部220与第一U形弹块234的第一侧板2344对应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卡块222,第一卡块222卡于第一卡槽2346内,并形成第一安装孔230a。上述结构设计,非常便于拆装第一镜片单元200与第一驱动杆420。
第二连接部32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二V形槽320a。第二弹性结构330包括第二V形弹块332及第二U形弹块334,第二U形弹块334包括第二底板3342及两个第二侧板3344,第二侧板3344开设有第二卡槽3346。第二V形弹块332设于第二V形槽320a内。第二连接部320具有第二V形槽320a的一端位于第二U形弹块334内,第二连接部320与第二U形弹块334的第二侧板3344对应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卡块322,第二卡块322卡于第二卡槽3346内,并形成第二安装孔330a。上述结构设计,非常便于拆装第二镜片单元300与第二驱动杆5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20包括第一筒体224、设于第一筒体224的周向上的第一支杆226及第二支杆228,以及设于第二支杆228远离第一筒体224的一端、并朝向像侧端104延伸的第一安装板229。在光轴20方向上,第二支杆228相对于第一支杆226更靠近物侧端102。第一光学部210包括至少一片设于第一筒体224内的镜片212。第一弹性结构230设于第一支杆226远离第一筒体224的一端,第一光反射件710设于第一安装板229上。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合理利用筒身110的内部空间,获得尺寸较小的镜头组件10c。
第二连接部320包括第二筒体324、设于第二筒体324的周向上的第三支杆326及第四支杆328,以及设于第四支杆328远离第二筒体324的一端、并朝向物侧端102延伸的第二安装板329。在光轴20方向上,第四支杆328相对于第三支杆326更靠近物侧端102,且第四支杆328与第二支杆228对应,第三支杆326与第一支杆226对应。第二光学部310包括至少一片设于第二筒体324内的镜片312。第二弹性结构330设于第四支杆328远离第二筒体324的一端,第二光反射件810设于第二安装板329上。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合理利用筒身110的内部空间,获得尺寸较小的镜头组件10c。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杆420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部220的第一支杆226及第二连接部320的第三支杆326,第一驱动杆410与第一连接部220固定连接,并与第二连接部320滑动配合。也即第一驱动杆420只能带动第一镜片单元200移动,而不能带动第二镜片单元300移动。
第二驱动杆520依次穿过第二连接部320的第四支杆328及第一连接部320的第二支杆228,第二驱动杆520与第二连接部320固定连接,并与第一连接部220滑动配合。也即第二驱动杆520只能带动第二镜片单元300移动,而不能带动第一镜片单元200移动。
第一驱动杆420同时穿过第一连接部220及第二连接部320,第二驱动杆520同时穿过第一连接部220及第二连接部320,也即第一驱动杆420与第二驱动杆520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如此,可以提高第一驱动杆420与第二驱动杆520的利用率,第一镜片单元200及第二镜片单元300各取所需要的行程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镜头组件10c还包括第一导向杆910、第一弹性件920、第二导向杆930及第二弹性件940。第一导向杆910一端固定于物侧端102,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弹性件920、第一连接部220的第二支杆228及第二连接部320的第四支杆328,且第一导向杆910与第一连接部220及第二连接部320均滑动连接。第二导向杆930一端固定于像侧端104,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弹性件940、第二连接部320的第三支杆326及第一连接部220的第一支杆226,且第二导向杆920与第一连接部220及第二连接部320均滑动连接。其中,第一导向杆910与第二驱动杆520位于光轴20的同一侧,而第二导向杆930与第一驱动杆420位于光轴20的同一侧。
设置第一导向杆910与第二驱动杆520可以避免第一镜片单元200及第二镜片单元300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旋转运动。而设置第一弹性件920与第二弹性件940可以起到缓冲支撑第一镜片单元200及第二镜片单元300的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包括物侧端与像侧端;
第一镜片单元,收容于所述镜筒内;
第二镜片单元,收容于所述镜筒内,且所述第一镜片单元、所述第二镜片单元由所述物侧端至所述像侧端依序排列;
第一压电驱动器,包括相连的第一压电变形部及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设于所述镜筒的所述物侧端,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平行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镜片单元连接,当对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施加电压时,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因形变而振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杆及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在与所述光轴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以及
第二压电驱动器,包括相连的第二压电变形部及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设于所述镜筒的所述像侧端,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平行设置,并与所述第二镜片单元连接,当对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施加电压时,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因形变而振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驱动杆及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在与所述光轴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杆、所述光轴及所述第二驱动杆沿同一直线依序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单元包括用于供光线通过的第一光学部及设于所述第一光学部外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镜片单元包括用于供光线通过的第二光学部及设于所述第二光学部外周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驱动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配合;
所述第二驱动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杆及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物侧端,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导向杆一端固定于所述像侧端,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第一连接部,且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均滑动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二驱动杆位于所述光轴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杆位于所述光轴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物侧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杆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像侧端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筒体及设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周向上的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所述第一光学部包括至少一片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内的镜片;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筒体及设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周向上的第三支杆及第四支杆,且所述第四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正对,所述第三支杆与所述第一支杆正对,所述第二光学部包括至少一片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内的镜片;
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一支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三支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一支杆及所述第三支杆均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四支杆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支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二支杆及所述第四支杆均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镜片单元的位移的第一位移检测器,所述第一位移检测器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光反射件及第一光发射接收件,所述第一光反射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杆上,所述第一光发射接收件位于所述镜筒内,并设于所述镜筒的内壁上;
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镜片单元的位移的第二位移检测器,所述第二位移检测器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二光反射件及第二光发射接收件,所述第二光反射件设于所述第三支杆上,所述第二光发射接收件位于所述镜筒内,并设于所述镜筒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支杆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并朝向所述像侧端延伸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光反射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支杆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并朝向所述物侧端延伸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光反射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其中,在所述光轴上,所述第二支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杆更靠近所述物侧端,所述第四支杆相对于所述第三支杆更靠近所述物侧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杆上的第一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驱动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抵接固定;
所述第二镜片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支杆上的第二弹性结构,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驱动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上,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壁抵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远离所述第一筒体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V形槽,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包括第一V形弹块及第一U形弹块,所述第一U形弹块包括第一底板及两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V形弹块设于所述第一V形槽内,所述第一支杆具有所述第一V形槽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U形弹块内,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一U形弹块的所述第一侧板对应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卡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并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四支杆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V形槽,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包括第二V形弹块及第二U形弹块,所述第二U形弹块包括第二底板及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V形弹块设于所述第二V形槽内,所述第四支杆具有所述第二V形槽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U形弹块内,所述第四支杆与所述第二U形弹块的所述第二侧板对应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卡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并形成所述第二安装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呈板状,并与所述第一驱动杆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呈板状,并与所述第二驱动杆垂直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筒身、物侧板及像侧板,所述筒身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物侧板设于所述筒身的一开口端,所述像侧板设于所述筒身的另一开口端,所述物侧板开设有进光孔,所述像侧板开设有出光孔;
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位于所述筒身之外,并设于所述物侧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杆穿设于所述物侧板上;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位于所述筒身之外,并设于所述像侧板上,所述第二驱动杆穿设于所述像侧板上;
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第三镜片单元,所述第三镜片单元设于所述进光孔内,并封闭所述进光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组装口,所述镜筒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筒身可拆卸连接,并封闭所述组装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第一电连接板、第二电连接板、第一位移检测器及第二位移检测器,所述第一位移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镜片单元的位移,所述第二位移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镜片单元的位移,所述第一电连接板设于所述筒身的外周壁上,并与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电连接,所述第二位移检测器设于所述第一电连接板,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板设于所述筒身的外周壁上,并与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电连接,所述第一位移检测器设于所述第二电连接板,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板与所述第二电连接板均能与位于所述像侧端的、用于承载感光芯片的电路基板电连接。
15.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
电路基板,设于所述镜筒的像侧端,并与所述第一压电变形部及所述第二压电变形部电连接;以及
感光芯片,设于所述电路基板上,并与所述电路基板电连接,且位于所述镜筒内。
1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1921212957.7U 2019-07-30 2019-07-30 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0626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2957.7U CN210626755U (zh) 2019-07-30 2019-07-30 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PCT/CN2019/111287 WO2021017181A1 (zh) 2019-07-30 2019-10-15 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2957.7U CN210626755U (zh) 2019-07-30 2019-07-30 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26755U true CN210626755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8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2957.7U Active CN210626755U (zh) 2019-07-30 2019-07-30 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26755U (zh)
WO (1) WO2021017181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7464A (zh) * 2020-12-22 2021-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87545A (zh) * 2021-01-22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311642A (zh) * 2021-05-31 2021-08-27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25544A (zh) * 2021-06-07 2021-08-31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变焦光学镜头驱动装置
CN113595435A (zh) * 2021-08-19 2021-11-02 吉林大学 一种压电驱动微小型设备用连续变焦镜头及驱动方法
CN113608325A (zh) * 2021-08-19 2021-11-05 吉林大学 一种用于微型设备内的压电驱动式变焦镜头与装调方法
US20220201218A1 (en) * 2019-09-12 2022-06-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4915704A (zh) * 2021-02-09 2022-08-1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套筒组件、摄像模组及其运行方法和移动电子设备
WO2022170987A1 (zh) * 2021-02-10 2022-08-1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套筒式光学致动器及相应的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WO2023045869A1 (zh) * 2021-09-24 2023-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33570A (ja) * 2005-07-22 2007-02-08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レンズ駆動制御方法
JP4795083B2 (ja) * 2006-04-10 2011-10-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圧電駆動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CN101206297B (zh) * 2006-12-20 2011-09-2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压电驱动式光学镜头
JP5252260B2 (ja) * 2007-07-17 2013-07-3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124857A (ja) * 2007-11-15 2009-06-04 Nidec Copal Corp 駆動装置
JP2009151124A (ja) * 2007-12-20 2009-07-09 Sharp Corp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電子情報機器、オート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可読記憶媒体
CN101477234B (zh) * 2008-01-04 2010-06-1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压电驱动式光学镜头
CN101556366B (zh) * 2008-04-09 2010-09-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驱动装置
CN206876944U (zh) * 2017-06-19 2018-01-12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变焦镜头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01218A1 (en) * 2019-09-12 2022-06-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2637464A (zh) * 2020-12-22 2021-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87545A (zh) * 2021-01-22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915704A (zh) * 2021-02-09 2022-08-1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套筒组件、摄像模组及其运行方法和移动电子设备
WO2022170987A1 (zh) * 2021-02-10 2022-08-1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套筒式光学致动器及相应的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3311642A (zh) * 2021-05-31 2021-08-27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11642B (zh) * 2021-05-31 2022-11-1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25544A (zh) * 2021-06-07 2021-08-31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变焦光学镜头驱动装置
CN113325544B (zh) * 2021-06-07 2022-06-03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变焦光学镜头驱动装置
WO2022257341A1 (zh) * 2021-06-07 2022-12-15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变焦光学镜头驱动装置
CN113608325A (zh) * 2021-08-19 2021-11-05 吉林大学 一种用于微型设备内的压电驱动式变焦镜头与装调方法
CN113595435A (zh) * 2021-08-19 2021-11-02 吉林大学 一种压电驱动微小型设备用连续变焦镜头及驱动方法
CN113595435B (zh) * 2021-08-19 2023-01-31 吉林大学 一种压电驱动微小型设备用连续变焦镜头及驱动方法
WO2023045869A1 (zh) * 2021-09-24 2023-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17181A1 (zh) 2021-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26755U (zh) 摄像模组及其镜头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CN203799159U (zh) 成像装置
JP4509942B2 (ja) 組み立て性の向上されたレンズ移送装置
KR102183393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8537226B2 (en) Voice coil motor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same
EP1795933A1 (en)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JP2016057468A (ja) 屈曲撮像装置
KR102527790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0737077A (zh) 光学镜头和电子装置
US7446963B2 (en) Lens actuating device
CN114236946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JP5997993B2 (ja) 撮像装置
TW201321826A (zh) 致動器及具有該致動器之相機模組
CN107783245B (zh) 双摄像头变焦模组
US20220155553A1 (en)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46762B2 (en) Camera module and structure to switch light path
CN113873130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1982924B2 (en) Camera module
US7920335B2 (en) Movable lens module and optical lens module
KR102432247B1 (ko)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 굴절식 카메라 모듈
CN114731361B (zh) 相机模块
US8724240B2 (e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JP202002109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2185246A (ja) 撮像ユニット
CN220381359U (zh) 潜望式影像撷取装置及其对焦镜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