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9918U - 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19918U CN210619918U CN202020368992.4U CN202020368992U CN210619918U CN 210619918 U CN210619918 U CN 210619918U CN 202020368992 U CN202020368992 U CN 202020368992U CN 210619918 U CN210619918 U CN 2106199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lley
- base plate
- shock
- pad
- c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包括轿底盘、连接垫板和滑轮组件,还包括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连接垫板与轿底盘活动连接;第一减震垫设置在轿底盘和连接垫板之间,第一减震垫可拆卸地固定在轿底盘的端面,连接垫板的顶面相抵于第一减震垫;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架、滑轮和紧固件;滑轮架具有连接端部和滑轮固定端部,连接端部固定连接在连接垫板的底端面;滑轮具有轮轴,轮轴的两端均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滑轮固定端部;第二减震垫可拆卸地固定在滑轮固定端部与轮轴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轿底轮和轿厢之间采用双减震结构,有效地减少电梯的噪音和震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适应或减少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又要符合电梯关于顶层高度的标准验收要求,电梯会选用底托式设计,在底托式设计中,会在轿厢底部安装轿底轮,通过轿底轮实现轿厢运动。现有的轿底轮普遍功能简单,能实现轿厢的运动,但减震效果差且工作噪音大,由于轿底轮设置在轿厢的底部,滑轮的震动容易传至轿厢,乘客搭载电梯时,震感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效地减少电梯的噪音和震动的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包括轿底盘、连接垫板和滑轮组件,还包括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所述连接垫板与所述轿底盘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减震垫设置在所述轿底盘和所述连接垫板之间,所述第一减震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轿底盘的端面,所述连接垫板的顶面相抵于所述第一减震垫;所述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架、滑轮和紧固件;所述滑轮架具有连接端部和滑轮固定端部,所述连接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垫板的底端面;所述滑轮具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均通过所述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滑轮固定端部;所述第二减震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滑轮固定端部与所述轮轴之间。
其中,所述轮轴的两端均为扁平轴端,所述轮轴的两端均具有的扁平面。
其中,所述轮轴于其所述扁平面处设有固定垫板。
其中,所述紧固件为U型螺栓,所述紧固件具有弧形承托部,所述轮轴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弧形承托部,所述紧固件的端部贯穿所述固定垫板、所述第二减震垫和所述滑轮固定端部后与螺母固定件螺纹配合。
其中,所述连接垫板与所述轿底盘之间具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由下往上贯穿所述连接垫板与所述轿底盘后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配合;所述连接垫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柱间隙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开口销。
其中,所述连接垫板于所述通孔内设有橡胶凸型垫圈,所述橡胶凸型垫圈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柱间隙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垫与所述轿底盘之间具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栓由下往上贯穿所述第一减震垫与所述轿底盘后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减震垫设有沉孔,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完全嵌入至所述沉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轿底轮和轿厢之间采用双减震结构,有效地减少电梯的噪音和震动。在所述轿底盘和所述连接垫板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减震垫,通过所述第一减震垫吸收滑轮组件的震动,减少所述滑轮组件的震动传至轿厢;在所述滑轮组件中,在所述滑轮固定端部与所述轮轴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减震垫,通过所述第二减震垫吸收滑轮的震动,减少震动传至所述滑动架,从而进一步地减少震动传至轿厢。
此外,通过所述第一减震垫和所述第二减震垫作为的减震结构的重要构件,仅小幅度地增加了轿厢底部结构的厚度,不仅实现了有效减震,还利于电梯适应或减少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轿底盘;2、连接垫板;21、通孔;22、橡胶凸型垫圈;3、滑轮组件;31、滑轮架;311、连接端部;312、滑轮固定端部;32、滑轮;321、轮轴;3211、扁平面;33、紧固件;331、弧形承托部;34、固定垫板;4、第一减震垫;41、沉孔;5、第二减震垫;6、第一连接组件;61、第一螺栓;62、第一螺母;63、开口销;7、第二连接组件;71、第二螺栓;72、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2,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包括轿底盘1、连接垫板2和滑轮组件3、第一减震垫4和第二减震垫5。所述连接垫板2与所述轿底盘1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垫板2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轿底盘1的下方。其中,所述连接垫板2为钢质垫板。所述第一减震垫4设置在所述轿底盘1和所述连接垫板2之间,所述第一减震垫4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轿底盘1的端面,所述连接垫板2的顶面相抵于所述第一减震垫4。
所述滑轮组件3包括滑轮架31、滑轮32和紧固件33。所述滑轮架31具有连接端部311和滑轮固定端部312,所述连接端部311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垫板2的底端面。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滑轮架31的顶部为连接端部311,所述滑轮架31的底部为滑轮固定端部312;所述滑轮架31的所述连接端部311焊接在所述连接垫板2的底端面。所述滑轮32具有轮轴321,所述轮轴321的两端均通过所述紧固件33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滑轮固定端部312。所述第二减震垫5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滑轮固定端部312与所述轮轴321之间。
由于轿底轮的震动是从所述滑轮32传至所述滑轮架31,所述滑轮架31再传至轿厢。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轿底轮和轿厢之间采用双减震结构,有效地减少电梯的噪音和震动。在所述轿底盘1和所述连接垫板2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减震垫4,通过所述第一减震垫4吸收滑轮组件3的震动,减少所述滑轮组件3的震动传至轿厢。在所述滑轮组件3中,在所述滑轮固定端部312与所述轮轴321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减震垫5,通过所述第二减震垫5吸收滑轮的震动,减少震动传至所述滑动架31,从而进一步地减少震动传至轿厢。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第一减震垫4和所述第二减震垫5作为的减震结构的重要构件,仅小幅度地增加了轿厢底部结构的厚度,不仅实现了有效减震,还利于电梯适应或减少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
进一步,所述轮轴321的两端均为扁平轴端,所述轮轴321的两端均具有的扁平面3211。如图2所示,所述轮轴321的两端均具有扁平面3211,通过所述扁平面3211代替圆弧面,增大所述轮轴321与平面接触的面积,有效避免所述轮轴321转动,且方便所述轮轴321的固定安装。
进一步,所述轮轴321于其所述扁平面3211处设有固定垫板34。如图2所示,通过在所述扁平面3211设有所述固定垫板34,所述第二减震垫5设置在所述固定垫板34与所述滑轮固定端部312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垫5的顶面相抵于所述滑轮固定端部312,所述第二减震垫5的底面相抵于所述固定垫板34,使所述第二减震垫5保持挤压状态,避免所述第二减震垫5脱落。
进一步,所述紧固件33为U型螺栓,所述紧固件33具有弧形承托部331,所述轮轴321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弧形承托部331,所述紧固件33的端部贯穿所述固定垫板34、所述第二减震垫5和所述滑轮固定端部312后与螺母固定件螺纹配合。如图2所述,采用具备所述弧形承托部331的U型螺栓作为所述紧固件33,使所述固定垫板34、所述第二减震垫5和所述轮轴321实现可拆卸地与所述滑轮架31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通过所述紧固件33的所述弧形承托部331贴合所述轮轴321的圆弧面,避免应力集中于一点,保护所述轮轴321。
进一步,所述连接垫板2与所述轿底盘1之间具有第一连接组件6;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螺栓61和第一螺母62,所述第一螺栓61由下往上贯穿所述连接垫板2与所述轿底盘1后与所述第一螺母62螺纹配合;所述连接垫板2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与所述第一螺栓61的螺柱间隙配合。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垫板2的所述通孔21与所述第一螺栓61的螺柱间隙配合,实现所述连接垫板2与所述轿底盘1活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螺栓61限制所述连接垫板2水平方向的位移,使所述连接垫板2仅能相对于轿底盘1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还包括开口销63。如图2所示,通过在所述开口销63锁紧所述第一螺母62,避免所述第一螺母62与所述第一螺栓61的相对转动而松落,使所述连接垫板2可牢固地与所述轿底盘1连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连接垫板2于所述通孔21内设有橡胶凸型垫圈22,所述橡胶凸型垫圈22与所述第一螺栓61的螺柱间隙配合。如图2所示,在所述通孔21内设有所述橡胶凸型垫圈22,通过所述橡胶凸型垫圈22作为缓存层,避免震动直接从所述第一螺栓61传至所述轿底盘1,提高减震效果。此外还避免连接垫板2与所述第一螺栓61相互挤压碰撞而导致所述第一螺栓61变形损坏。
进一步,所述第一减震垫4与所述轿底盘1之间具有第二连接组件7;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包括第二螺栓71和第二螺母72,所述第二螺栓71由下往上贯穿所述第一减震垫4与所述轿底盘1后与所述第二螺母72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减震垫4设有沉孔41,所述第二螺栓71的头部完全嵌入至所述沉孔41内。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减震垫4通过所述第二螺栓71和第二螺母72固定在所述轿底盘1的底面,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所述第一减震垫4的安装和替换。其中,所述第一减震垫4设有所述沉孔41,所述第二螺栓71的头部完全嵌入至所述沉孔41内。在所述沉孔41内,所述第二螺栓71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减震垫4的底面之间存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隙为5mm。通过将所述第二螺栓71完全嵌入至所述沉孔41内,使所述连接垫板2可压向所述第一减震垫4,同时确保所述第一减震垫4受压后,所述连接垫板2与所述第二螺栓71依旧隔开,避免震动直接从所述第二螺栓71传至所述轿底盘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包括轿底盘、连接垫板和滑轮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
所述连接垫板与所述轿底盘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减震垫设置在所述轿底盘和所述连接垫板之间,所述第一减震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轿底盘的端面,所述连接垫板的顶面相抵于所述第一减震垫;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滑轮架、滑轮和紧固件;
所述滑轮架具有连接端部和滑轮固定端部,所述连接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垫板的底端面;
所述滑轮具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均通过所述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滑轮固定端部;
所述第二减震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滑轮固定端部与所述轮轴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的两端均为扁平轴端,所述轮轴的两端均具有的扁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于其所述扁平面处设有固定垫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U型螺栓,所述紧固件具有弧形承托部,所述轮轴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弧形承托部,所述紧固件的端部贯穿所述固定垫板、所述第二减震垫和所述滑轮固定端部后与螺母固定件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垫板与所述轿底盘之间具有第一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由下往上贯穿所述连接垫板与所述轿底盘后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配合;
所述连接垫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柱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开口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垫板于所述通孔内设有橡胶凸型垫圈,所述橡胶凸型垫圈与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柱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垫与所述轿底盘之间具有第二连接组件;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栓由下往上贯穿所述第一减震垫与所述轿底盘后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配合;
所述第一减震垫设有沉孔,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完全嵌入至所述沉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68992.4U CN210619918U (zh) | 2020-03-23 | 2020-03-23 | 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68992.4U CN210619918U (zh) | 2020-03-23 | 2020-03-23 | 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19918U true CN210619918U (zh) | 2020-05-26 |
Family
ID=70756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68992.4U Active CN210619918U (zh) | 2020-03-23 | 2020-03-23 | 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1991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70395A (zh) * | 2020-05-29 | 2020-07-31 |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下梁减震结构 |
-
2020
- 2020-03-23 CN CN202020368992.4U patent/CN21061991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70395A (zh) * | 2020-05-29 | 2020-07-31 |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下梁减震结构 |
CN111470395B (zh) * | 2020-05-29 | 2023-11-17 |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下梁减震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47255B (zh) | 一种横向刚度和竖向刚度分开控制的钢轨减振扣件 | |
CN111396474B (zh) | 一种优化摩擦粒子组合及安装方式的高速列车制动闸片 | |
CN210619918U (zh) | 一种电梯轿底轮双减震结构 | |
CN110642117A (zh) | 一种电梯导靴 | |
CN109094595B (zh) | 一种可提供复合减振力的铁路货车转向架减振装置 | |
CN114775340B (zh) | 一种具有减振降噪功能的地铁轨道垫板组件 | |
CN209904669U (zh) | 一种具有与减震功能的模块执行器支架 | |
CN211778659U (zh) | 一种优化摩擦粒子组合及安装方式的高速列车制动闸片 | |
CN112695573A (zh) | 轨道减振器 | |
CN2905594Y (zh) | 驾驶室半浮前悬置装置 | |
CN214776204U (zh) | 一种驾驶室用减振器 | |
CN217376939U (zh) | 一种大吨位货梯专用轿顶卡胶 | |
CN216918227U (zh) | 一种主机减震结构 | |
CN211198273U (zh) | 一种电梯压导板 | |
CN219032785U (zh) | 一种双刚度轨道隔振器 | |
CN217713371U (zh) | 一种减震降噪的轴承座 | |
CN202001394U (zh) | 冷却风机减振器 | |
CN221218327U (zh) | 一种轨道减振器 | |
CN203306886U (zh) | 施工升降机 | |
CN216478688U (zh) | 一种车用弹簧减振结构 | |
CN220009740U (zh) | 一种牵引机车驱动部连接装置 | |
CN205555787U (zh) | 一种轿底缓冲装置 | |
CN213624982U (zh) | 一种无砟轨道弹性支承块 | |
CN216666320U (zh) | 电梯主机用减震垫和电梯主机减震结构 | |
CN118775471A (zh) | 一种板簧用降噪片联接工艺及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28225 North Park of Sh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ngwang Eleva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225 North Park of Shi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INONE ELEVATOR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