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6298U - 一种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06298U CN210606298U CN201921123175.6U CN201921123175U CN210606298U CN 210606298 U CN210606298 U CN 210606298U CN 201921123175 U CN201921123175 U CN 201921123175U CN 210606298 U CN210606298 U CN 2106062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box body
- bottom plate
- hole
- adjust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属于汽车造型技术领域。所述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包括底板模块、前箱体模块、中箱体模块、后箱体模块、两个前轮安装模块和两个后轮安装模块。前箱体模块、中箱体模块和后箱体模块依次设于底板模块的上部,且三者在底板模块上的位置可调,以调节骨架的整体长度。两个前轮安装模块分设于底板模块的前端两侧。两个后轮安装模块分设于底板模块的后端两侧。前轮安装模块和/或后轮安装模块在底板模块上的位置可调,以调节骨架的轴距。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不同长度和轴距的车型设计方案之间的调节切换,整体结构简单,易于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造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
背景技术
外饰油泥模型是整车造型开发前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评审项。外饰油泥模型骨架是指承载外饰油泥模型中的泡沫、油泥及快速样件的结构。泡沫为模型内部的主要填充材质。制作外饰油泥模型时,首先将块状泡沫粘接于骨架上,将泡沫加工为负余量的整车形状后,再将油泥均匀覆盖在泡沫外,最终进行油泥铣削。
现有轿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主要分为固定式和可调式。对于固定式骨架,重复利用率低,针对不同长度和轴距的车型,需要重新设计制作相应的骨架,开发成本高,制作周期长。对于可调式骨架,采用分段连接式结构,且骨架整体为长梁结构,当油泥模型制作完成并采用叉车或相关运输工具运输时,骨架中部被支起,而骨架前后两端悬空,产生弯矩,导致骨架变形甚至开裂,造成较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能够实现不同长度和轴距的车型设计方案之间的调节切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包括:
底板模块;
前箱体模块、中箱体模块和后箱体模块,依次设于所述底板模块的上部;
两个前轮安装模块,分设于所述底板模块的前端两侧;
两个后轮安装模块,分设于所述底板模块的后端两侧;
所述前箱体模块、所述中箱体模块和所述后箱体模块在所述底板模块上的位置可调,以调节所述骨架的整体长度;
所述前轮安装模块和/或所述后轮安装模块在所述底板模块上的位置可调,以调节所述骨架的轴距。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模块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第二连接孔和多个第三连接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和多个所述第三连接孔均沿所述底板模块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前箱体模块的底部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中箱体模块的底部设有第五连接孔,所述后箱体模块的底部设有第六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通过第一紧固件可选择性地与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所述第五连接孔通过第二紧固件可选性地与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孔配合,所述第六连接孔通过第三紧固件可选择性地与任一所述第三连接孔配合。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的间距、相邻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的间距及相邻所述第三连接孔之间的间距均为50mm。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模块包括底框以及设于所述底框上的多个第一连接板、多个第二连接板和多个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孔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三连接孔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箱体模块包括前框体及设于所述前框体底部的第四连接板,所述中箱体模块包括中框体及设于所述中框体底部的第五连接板,所述后箱体模块包括后框体及设于所述后框体底部的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孔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板上,所述第五连接孔设于所述第五连接板上,所述第六连接孔设于所述第六连接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箱体与所述中箱体之间通过第一花篮螺栓连接,所述中箱体和所述后箱体之间通过第二花篮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花篮螺栓与所述中箱体的连接端高于其与所述前箱体的连接端,所述第二花篮螺栓与所述中箱体的连接端高于其与所述后箱体的连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前轮安装模块包括前轮毂和前基座,所述前轮毂固设于所述前基座上,所述前基座固设于所述底板模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轮安装模块包括后轮毂和后基座,所述后轮毂固设于所述后基座上,所述底板模块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七连接孔,所述后基座上设有第八连接孔,第四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八连接孔可选择性地与任一所述第七连接孔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八连接孔为第一长圆孔,所述第一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模块的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后轮安装模块还包括后连接板,所述后轮毂固设于所述后连接板上,所述后连接板上设有第二长圆孔,第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长圆孔与所述后基座相连,所述第二长圆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板模块的长度方向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中,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
(1)前箱体模块、中箱体模块和后箱体模块在底板模块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均可调,从而实现骨架整体长度的调节;前轮安装模块和/或后轮安装模块在底板模块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均可调,从而实现骨架轴距的调节,能够实现不同长度和轴距的车型设计方案之间的调节切换。
(2)中箱体模块通过第一花篮螺栓对前箱体模块进行斜向拉紧,并通过第二花篮螺栓对后箱体模块进行斜向拉紧,可抵消油泥模型在叉运时,中箱体模块被支起后,前箱体模块和后箱体模块产生的力矩,从而减少骨架变形及油泥表面开裂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箱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箱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箱体模块与底板模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箱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轮安装模块在底板模块上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板模块;
11-底框;
12-第一连接板;121-第一连接孔;
13-第二连接板;131-第二连接孔;
14-第三连接板;141-第三连接孔;
15-第七连接板;151-第七连接孔;
16-第八连接板;
2-前箱体模块;21-前框体;22-第四连接板;221-第四连接孔;
3-中箱体模块;31-中框体;32-第五连接板;321-第五连接孔;
4-后箱体模块;41-后框体;42-第六连接板;421-第六连接孔;
5-第一花篮螺栓;6-第二花篮螺栓;
7-后轮安装模块;71-后轮毂;72-后基座;721-第八连接孔;
73-后连接板;731-第二长圆孔;
8-前轮安装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包括底板模块1、前箱体模块2、中箱体模块3、后箱体模块4、两个前轮安装模块8和两个后轮安装模块7。底板模块1作为汽车底盘的框架。前箱体模块2、中箱体模块3和后箱体模块4依次设于底板模块1上部,分别作为汽车前、中、后三厢。两个前轮安装模块8分设于底板模块1的前端两侧,作为前轮安装结构。两个后轮安装模块7分设于底板模块1的后端两侧,作为后轮安装结构。
本实施例中,前箱体模块2、中箱体模块3和后箱体模块4在底板模块1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从而改变骨架的整体长度,适应不同长度的车型。后轮安装模块7在底板模块1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以改变骨架的轴距,适应不同轴距的车型。
具体地,参见图2,底板模块1可选择性地包括底框11及设于底框11上的多个第一连接板12、多个第二连接板13和多个第三连接板14。底框11为框架结构,整体呈矩形。底框11包括四根横梁及连接横梁的两个主纵梁和多个副纵梁。四根横梁间隔设置,两个主纵梁分别连接于横梁的两端,相连横梁之间通过多个副纵梁连接,整体结构稳定,各梁均采用方钢,取材方便,各方钢焊接形成底框11,整体强度刚度大。
多个第一连接板12分设于底框11上部的前端两侧,且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沿底框11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孔121,用于安装前箱体模块2。多个第二连接板13分设于底框11上部的中间两侧,且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沿底框11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连接孔131,用于安装中箱体模块3。多个第三连接板14分设于底框11上部的后端两端,且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沿底框11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三连接孔141,用于安装后箱体模块4。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2共设有四个,第二连接板13共设有六个,第三连接板14工设有两个,设置数量主要取决于三个箱体模块的尺寸,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参见图3,前箱体模块2可选择性地包括前框体21和第四连接板22。前框体21为框架结构,第四连接板22设于前框体21底部。第四连接板22上设有第四连接孔221。第四连接孔221通过第一紧固件可选择性地与第一连接板12上的任一第一连接孔121配合,通过选择第一连接孔121的位置,来调整前箱体模块2在底板模块1长度方向上的位置。第一紧固件优选为螺栓、铆钉或销钉。第四连接孔221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孔221设有多个,且相邻第四连接孔22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孔121之间的距离相同,多个第四连接孔221和多个第一连接孔121同时相连,提高连接牢固性。相邻第四连接孔22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孔121之间的距离均优选为50mm,即前箱体模块2在底板模块1上的位置调节最小单元为50mm,调节精确。
类似地,参见图4和图5,中箱体模块3可选择性地包括中框体31和第五连接板32。中框体31也为框架结构,第五连接板32设于中框体31的底部。第五连接板32上设有第五连接孔321。第五连接孔321通过第二紧固件可选择性地与第二连接板13上的任一第二连接孔131配合,通过选择第二连接孔131的位置,可实现中箱体模块3在底板模块1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调节。第二紧固件优选为螺栓、铆钉或销钉。第五连接孔321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第五连接孔321也设有多个,且相邻两个第五连接孔32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第二连接孔131之间的距离相同,多个第五连接孔321和多个第二连接孔131同时配合,提高连接强度。相邻两个第五连接孔32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第二连接孔131之间的距离均优选为50mm,即中箱体模块3在底板模块1上的位置调节最小单元为50mm,调节精确。
同样类似地,参见图6,后箱体模块4可选择性地包括后框体41和第六连接板42。后框体41也为框架结构,第六连接板42设于后框体41的底部。第六连接板42上设有第六连接孔421。第六连接孔421通过第三紧固件可选择性地与第三连接板14上的任一第三连接孔141配合,通过选择第三连接孔141的位置,可实现后箱体模块4在底板模块1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调节。第三紧固件优选为螺栓、铆钉或销钉。第六连接孔421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第六连接孔421也设有多个,且相邻两个第六连接孔42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第三连接孔141之间的距离相同,多个第六连接孔421和多个第三连接孔141同时配合,提高连接强度。相邻两个第六连接孔42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第三连接孔141之间的距离均优选为50mm,即后箱体模块4在底板模块1上的位置调节最小单元为50mm,调节精确。
通过前箱体模块2、中箱体模块3和后箱体模块4在底板模块1上的位置调节,可伸长或缩短骨架的整体长度,使该骨架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汽车外饰油泥模型。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在前箱体模块2上设置第四连接孔221,此时可采用如压板等结构将前框体21固定于底板模块1上。另外,还可在底框11的两侧均设置挡板,前箱体模块2夹设于两挡板之间,紧固件固定穿设挡板并对前箱体模块2进行固定。类似地,中箱体模块3和后箱体模块4也可采用上述连接方式进行安装,只要能够实现沿底板模块1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可调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前框体21、中框体31和后框体41分别与实际车型的前、中、后厢尺寸近似,保证骨架形状与整车形状相似,减少后续粘接泡沫的用量。
优选地,再次参见图1,前箱体模块2和中箱体模块3之间通过第一花篮螺栓5连接,中箱体模块3和后箱体模块4之间通过第二花篮螺栓6连接。其中,前框体21、中框体31和后框体41上均设有固定板,用于与第一花篮螺栓5或第二花篮螺栓6连接。第一花篮螺栓5与中箱体模块3连接的一端要高于其与前箱体模块2连接的一端,第二花篮螺栓6与中箱体模块3连接的一端要高于其与后箱体模块4连接的一端,中箱体模块3通过第一花篮螺栓5和第二花篮螺栓6分别对前箱体模块2和后箱体模块4进行斜向拉紧,可抵消油泥模型在叉运时,中箱体模块3被支起后,前箱体模块2和后箱体模块4产生的力矩,从而减少骨架变形及油泥表面开裂的可能。
参见图7,后轮安装模块7可选择性地包括后轮毂71和后基座72。后轮毂71固定于后基座72上。底框11后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七连接板15,第七连接板15上沿底框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七连接孔151。相应地,后基座72上设有第八连接孔721,第四紧固件穿过第八连接孔721与任一第七连接孔151相连,实现后基座72在底框11上的固定。第四紧固件优选为螺栓、铆钉或销钉。通过选择相应的第七连接孔151,可调整后轮安装模块7在底框11上的位置,从而调整轴距。相邻两个第七连接孔151之间的间距优选为100mm。第八连接孔721优选为第一长圆孔,第一长圆孔的长度方向与底板模块1的长度方向平行。当需要大范围调整轴距时,可将后基座72沿底框11以最小单位100mm进行调整。当需要小范围调整轴距时,可调节第四紧固件在长圆孔中的位置,以进行微调。
进一步地,后轮安装模块7还可选择性地包括后连接板73。后轮毂71固定于后连接板73上,后连接板73固定于后基座72上。具体地,后连接板73上设有第二长圆孔731,第五紧固件穿过第二长圆孔731与后连接板73相连。第五紧固件优选为螺栓、铆钉或销钉。可调节第五紧固件在第二长圆孔731中的位置,来调整轮胎的高度。
类似地,前轮安装模块8可选择性地包括前轮毂(图中未示出)和前基座(图中未示出)。前轮毂固设于前基座上。底框11前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八连接板16,前基座通过第六紧固件固定于第八连接板16上。第六紧固件优选为螺栓、铆钉或销钉。前轮安装模块8还可选择性地包括前连接板(图中未示出),前轮毂固定于前连接板上。具体地,前连接板上设有第三长圆孔,第七紧固件穿过第三长圆孔与前连接板相连。可调节第七紧固件在第三长圆孔中的位置,来调整轮胎的高度。
显然,前基座和第八连接板16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上述后基座72和第七连接板15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实现前轮安装模块8在底板模块1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进而调节轴距。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前箱体模块2、中箱体模块3、后箱体模块4和后轮安装模块7在底板模块1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均可调,从而可伸长或缩短骨架的整体长度或轴距,使该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汽车外饰油泥模型;前框体21、中框体31和后框体41分别与实际车型的前、中、后厢尺寸近似,保证骨架形状与整车形状相似,减少后续粘接泡沫的用量;中箱体模块3通过第一花篮螺栓5对前箱体模块2进行斜向拉紧,并通过第二花篮螺栓6对后箱体模块4进行斜向拉紧,可抵消油泥模型在叉运时,中箱体模块3被支起后,前箱体模块2和后箱体模块4产生的力矩,从而减少骨架变形及油泥表面开裂的可能;整体结构简单,易于调节。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模块(1);
前箱体模块(2)、中箱体模块(3)和后箱体模块(4),依次设于所述底板模块(1)的上部;
两个前轮安装模块(8),分设于所述底板模块(1)的前端两侧;
两个后轮安装模块(7),分设于所述底板模块(1)的后端两侧;
所述前箱体模块(2)、所述中箱体模块(3)和所述后箱体模块(4)在所述底板模块(1)上的位置可调,以调节所述骨架的整体长度;
所述前轮安装模块(8)和/或所述后轮安装模块(7)在所述底板模块(1)上的位置可调,以调节所述骨架的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模块(1)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21)、多个第二连接孔(131)和多个第三连接孔(141),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121)、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131)和多个所述第三连接孔(141)均沿所述底板模块(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前箱体模块(2)的底部设有第四连接孔(221),所述中箱体模块(3)的底部设有第五连接孔(321),所述后箱体模块(4)的底部设有第六连接孔(421),所述第四连接孔(221)通过第一紧固件可选择性地与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孔(121)配合,所述第五连接孔(321)通过第二紧固件可选性地与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孔(131)配合,所述第六连接孔(421)通过第三紧固件可选择性地与任一所述第三连接孔(141)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连接孔(121)之间的间距、相邻所述第二连接孔(131)之间的间距及相邻所述第三连接孔(141)之间的间距均为5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模块(1)包括底框(11)以及设于所述底框(11)上的多个第一连接板(12)、多个第二连接板(13)和多个第三连接板(14),所述第一连接孔(12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2)上,所述第二连接孔(131)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3)上,所述第三连接孔(141)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板(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体模块(2)包括前框体(21)及设于所述前框体(21)底部的第四连接板(22),所述中箱体模块(3)包括中框体(31)及设于所述中框体(31)底部的第五连接板(32),所述后箱体模块(4)包括后框体(41)及设于所述后框体(41)底部的第六连接板(42),所述第四连接孔(221)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板(22)上,所述第五连接孔(321)设于所述第五连接板(32)上,所述第六连接孔(421)设于所述第六连接板(4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体与所述中箱体之间通过第一花篮螺栓(5)连接,所述中箱体和所述后箱体之间通过第二花篮螺栓(6)连接,所述第一花篮螺栓(5)与所述中箱体的连接端高于其与所述前箱体的连接端,所述第二花篮螺栓(6)与所述中箱体的连接端高于其与所述后箱体的连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安装模块(8)包括前轮毂和前基座,所述前轮毂固设于所述前基座上,所述前基座固设于所述底板模块(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安装模块(7)包括后轮毂(71)和后基座(72),所述后轮毂(71)固设于所述后基座(72)上,所述底板模块(1)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七连接孔(151),所述后基座(72)上设有第八连接孔(721),第四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八连接孔(721)可选择性地与任一所述第七连接孔(151)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连接孔(721)为第一长圆孔,所述第一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模块(1)的长度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安装模块(7)还包括后连接板(73),所述后轮毂(71)固设于所述后连接板(73)上,所述后连接板(73)上设有第二长圆孔(731),第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长圆孔(731)与所述后基座(72)相连,所述第二长圆孔(7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板模块(1)的长度方向垂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23175.6U CN210606298U (zh) | 2019-07-17 | 2019-07-17 | 一种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23175.6U CN210606298U (zh) | 2019-07-17 | 2019-07-17 | 一种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06298U true CN210606298U (zh) | 2020-05-22 |
Family
ID=70686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23175.6U Active CN210606298U (zh) | 2019-07-17 | 2019-07-17 | 一种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06298U (zh) |
-
2019
- 2019-07-17 CN CN201921123175.6U patent/CN2106062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735361A1 (en) | Platform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 |
CN101588955B (zh) | 特别用于重型车辆的底盘车架 | |
CN103568771B (zh) | 具有用于连接后桥的位于外部的加强件的机动车车身 | |
CN212674453U (zh) | 一种半挂车用试验载荷工装及试验用半挂车 | |
US20150375806A1 (en) | Cast load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to frame mount | |
CN210606298U (zh) | 一种可调汽车外饰油泥模型骨架 | |
CN105857398B (zh) | 一种通用式纯电动客车底架结构 | |
CN105480303B (zh) | 发动机后横置的客车车架的后悬结构 | |
KR20220105435A (ko) | 저상버스용 런닝베어샤시 어셈블리 및 런닝베어샤시 어셈블리 제조 방법 | |
CN211223604U (zh) | 一种无驾驶室的电动运输车底盘车架 | |
CN210101299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支架及电动商用车 | |
CN204161496U (zh) | 驾驶室和车辆 | |
CN205764651U (zh) | 一种客车后悬骨架定位焊接工装 | |
CN214296171U (zh) | 一种便于装配的新型车厢 | |
CN210454659U (zh) | 一种组合式汽车行李架总成结构 | |
CN209776366U (zh) | 一种汽车防护结构 | |
CN112606906A (zh) | 一种旅居车底盘外延副车架及其连接方法 | |
CN220054852U (zh) | 用于集装箱运输的轿车支架 | |
KR100683203B1 (ko) | 자동차의 프론트 엔드 모듈용 대차 | |
CN205220803U (zh) | 发动机后横置的客车车架的后悬结构 | |
CN214396535U (zh) | 一种兼顾排石器和货箱拉链的安装装置及矿用自卸车 | |
CN221642551U (zh) | 车辆及其副车架组件 | |
CN217124960U (zh) | 一种牵引汽车鞍座固定装置 | |
CN218577621U (zh) | 储物盒安装总成和车辆 | |
CN219727868U (zh) | 一种大功率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储氢底盘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