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1985U -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1985U
CN210601985U CN201921673965.1U CN201921673965U CN210601985U CN 210601985 U CN210601985 U CN 210601985U CN 201921673965 U CN201921673965 U CN 201921673965U CN 210601985 U CN210601985 U CN 210601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et curtain
air outlet
humidification module
humid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739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展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739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198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3003 priority patent/WO202106296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1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1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加湿模块,包括:壳体、湿帘、加热件和风门,所述壳体具有风道以及连通所述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湿帘安装于所述壳体,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所述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门设有避让槽,所述风门具有封盖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送风工位,以及封盖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加湿工位,在所述送风工位下,所述加热件和所述湿帘位于所述风门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避让槽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加湿效率高且湿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Description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加湿模块实现加湿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采用喷雾的方式、超声波的方式和采用湿帘进行加湿。采用湿帘进行加湿具有加湿更加可靠稳定,且更容易应用在设备上。现有的加湿模块,容易出现湿帘发黄、老化的问题,导致湿帘的加湿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湿模块,旨在延长加湿模块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湿模块,包括:
壳体,具有风道以及连通所述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湿帘,安装于所述壳体,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
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风道内;以及
风门,设有避让槽,所述风门具有封盖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送风工位,以及封盖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加湿工位,在所述送风工位下,所述加热件和所述湿帘位于所述风门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可选地,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湿帘之间的距离为10mm~60mm。
可选地,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湿帘的延伸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风道内侧壁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加热件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地,所述湿帘位于所述风道外。
可选地,所述湿帘封盖所述第一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湿帘和所述加热件之间设有格栅。
可选地,所述风门局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方向隆起,以形成所述避让槽。
可选地,所述风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形成部分所述风道的出风框,所述出风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框的具有相邻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风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板。
可选地,在所述送风工位下,所述风门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端具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位于所述风门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所述导风面在所述风道出风方向上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蜗壳和水箱,所述水箱和所述出风框均与所述蜗壳连接,所述出风框与所述蜗壳围成所述风道,所述水箱与所述湿帘连通,所述湿帘位于所述水箱与所述出风框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的加湿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上述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和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加湿模块中的加热件受安装空间的限制位置难以调整,容易导致加热件与所述湿帘之间的距离过近,导致加湿模块在加湿时,湿帘失水过快、温度过高而发黄、老化。本实施例采用所述风门设置避让槽的结构,使得所述风门在封盖所述第一出风口时,避让槽能够为所述加热件提供更多的安装空间,使得所述加热件在安装时,能够选择与所述湿帘之间保持更远距离的位置进行安装,从而在保障湿帘高效加湿的同时延长寿命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湿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加湿模块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风门在加湿工位下的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风门在送风工位下的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1加湿模块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 110 出风框
111 第一侧板 112 第二侧板
113 第一出风口 114 第二出风口
115 格栅 116 安装槽
120 蜗壳 130 水箱
140 风门 141 避让槽
142 导风面 150 风道
200 湿帘 300 加热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 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湿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加湿模块,包括:壳体 100、湿帘200、加热件300和风门140,所述壳体100具有风道150以及连通所述风道150的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所述湿帘200安装于所述壳体100,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113设置;所述加热件300安装于所述壳体100,且位于所述风道150内;所述风门140设有避让槽141,所述风门140 具有封盖所述第一出风口113的送风工位,以及封盖所述第二出风口114的加湿工位,在所述送风工位下,所述加热件300和所述湿帘200位于所述风门140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13的一侧,所述加热件300位于所述避让槽141 内。本实施例所述的加湿模块具有正常出风和加湿两种功能,当所述加湿模块进行正常出风的时候,所述风门140位于送风工位,以使所述风道150内的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14送出,当所述加湿模块进行加湿时,所述风门140 位于加湿工位,使得所述风道150内的风能够先经过所述加热件300,然后吹向所述湿帘200,气流穿过所述湿帘200,从而将所述湿帘200中的水分带向空气中,以增加空气的湿度。本实施例所述加热件300靠近所述湿帘200设置,使得所述加热件300不仅能够加热风道150中的气流,还能有效地对湿帘200进行加热,能够增大所述湿帘200对空气加湿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加湿模块中的加热件300受安装空间的限制位置难以调整,容易导致加热件300与所述湿帘200之间的距离过近,导致加湿模块在加湿时,湿帘200失水过快、温度过高而发黄、老化。本实施例采用所述风门140设置避让槽141的结构,使得所述风门140在封盖所述第一出风口113时,避让槽141能够为所述加热件300提供更多的安装空间,使得所述加热件300在安装时,能够选择与所述湿帘200之间保持更远距离的位置进行安装,从而在保障湿帘200高效加湿的同时延长寿命寿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300与所述湿帘200之间的距离为10mm~60mm。当所述加热件300与所述湿帘200之间的距离过小时,所述加热件300加热状态下,容易使得湿帘200温度过高而老化,缩短湿帘200 的使用寿命。当所述加热件300与所述湿帘200之间的距离过大时,所述加热件300仅能够靠加热风道150内气流温度以增大加湿效率,而不能通过加热件300直接对湿帘200进行加热来增大加湿效率,加湿效率增大的幅度有限,导致湿帘200加湿效率低。本实施例将所述加热件300与所述湿帘200 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0mm~60mm,既能保障湿帘200具有良好的加湿效率,又能延长湿帘2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加热件300与所述湿帘200的延伸方向一致。具体地,所述湿帘200沿所述第一出风口113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或者是沿第一出风口113的径向延伸,使得湿帘200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113设置,所述湿帘200和所述加热件300均呈板块状,所述加热件300的一板面面向所述湿帘200。所述加热件300与所述湿帘200 的延伸方向一致,能够使得所述加热件300具有更多面向所述湿帘200的表面,从而提升加热件300对所述湿帘200的加热效率,以提升湿帘200的加湿效率,同时也能使得湿帘200受热更加均匀,避免湿帘200局部过热老化,可以理解为,当加湿模块需要提升加湿效率时,升高加热模块的温度,若加热模块仅局部面向湿帘200,那么为了达到预定的加湿效率,加热模块需要提升的温度就要更高,而湿帘200与热模块相对的部分就容易过热老化。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风道150内侧壁面设有安装槽116,所述加热件300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6内。所述加热件 300的端部插设在所述安装槽116内,使得加热件300得以固定的同时,保障了所述加热件300的中部能够露出,使得加热件300能够有效地对所述湿帘 200进行加热。所述加热件300通过插槽的方式进行安装,具有拆装便捷的特点。具体地,所述风道150的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13的两个侧板内表面均设有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设有相对开设所述安装槽116。所述加热块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安装槽116内。本实施例所述的加热件300的安装方式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壳体通过螺钉连接,还可以是,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具有拆装便捷,方便所述加热件检修的特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湿帘200位于所述风道150外。所述湿帘200位于所述风道150外,一方面方便于所述湿帘200 安装,因为风道150外的安装空间更大;另一方面有利于所述湿帘200中的水分发散到空气中,可以理解为,湿帘200设置在所述风道150内时所述湿帘200能够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比湿帘200设置在所述风道150外时所述湿帘200能够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更少;再者,湿帘200设置在所述风道150 外,能够避免所述湿帘200滴水流入到风道150内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4所示,所述湿帘200封盖所述第一出风口113,使得所述风门140封盖住所述第二出风口114时,所述风道150中的气流都需要经过所述湿帘200才能流出风道150,使得所述湿帘 200能够被充分利用,有利于提升所述加湿模块的加湿效率。由于风经过所述湿帘200时的风阻很大,因此,若所述湿帘200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3之间具有缝隙时,风道150吹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13的气流,容易绕过所述湿帘 200从缝隙中流出,使得湿帘200失效。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湿帘200和所述加热件300之间设有格栅115。具体地,格栅115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13,所述湿帘200和所述加热件300分别位于所述格栅115的两侧,所述格栅115 能够避免所述湿帘200与所述加热件300接触。另外所述格栅115能够为所述湿帘200或者加热件300提供安装位。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300 还能够安装在所述格栅115上,所述格栅的内侧面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插槽,所述加热件的端部设置在所述插槽内,使得所述格栅和所述加热件能够一起拆装,具有加湿模块拆装便捷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风门140局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113方向隆起,以形成所述避让槽141。具体地,所述风门140在封盖所述第一出风口113的送风工位下,所述风门140的中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113方向隆起,使得所述风门140的中部距离所述第一出风口113 的距离变远,从而使得所述风门140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3之间具有更大的安装空间留给所述加热件300,方便加热件300调整到距离所述湿帘200更加合适的位置。通过隆起的方式形成所述避让槽141,有利于使得所述风门140的体积小,由于风门140在所述送风工位下,所述风门140在所述风道150内,所述风门140体积小,有利于给风道150流出更多的送风空间,从而保障所述第二出风口114的出风量。本实施例所述避让槽141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风门在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板面开设有凹槽以形成所述避让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4所示,所述风门140与所述壳体100转动连接。使得所述风门140从送风工位到加湿工位之间切换更加便捷,仅需要转动所述风门140,将所述风门140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13到所述第二出风口114之间转动既可。同时也具有风门140安装方便的优点。本实施例所述的风门140不仅限于上述安装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风门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具体地,所述风道内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向所述第二出风口延伸,所述风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中,具有所述风门从送风工位到加湿工位之间切换更加便捷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4所示,所述壳体100包括形成部分所述风道150的出风框110,所述出风框110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114,所述出风框110的具有相邻的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所述第一侧板111开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113,所述风门14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板112。所述风门140与所述第二侧板112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侧板111 上能够留出更多的位置用于开设所述第一出风口113,有利于提升所述第一出风口113的面积,从而提升所述加湿模块的加湿效率。本实施例所述风门140 不仅限于上述安装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侧板的内表面凸设有两个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上设有轴孔,所述风门设有与所述轴孔适配的转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在所述送风工位下,所述风门140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114的一端具有导风面142,所述导风面142位于所述风门140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11的表面,所述导风面142在所述风道 150出风方向上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11方向延伸。所述风门140在所述送风工作下,所述风道150中的风沿着所述导风面142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14,使得所述风道150中的出风更加流畅,避免所述风门140造成绕流,有利于保障所述第二出风口114顺畅出风。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壳体100还包括蜗壳120和水箱130,所述水箱130和所述出风框110均与所述蜗壳120连接,所述出风框110与所述蜗壳120围成所述风道150,所述水箱130与所述湿帘 200连通,所述湿帘200位于所述水箱130与所述出风框110之间。具体地,所述蜗壳120内设有风机,所述蜗壳120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框 110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11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蜗壳120的出风口处,以形成所述风道150。所述加湿模块进入加湿模式时,所述风门140转动到所述加湿工位,所述风机转动,使得气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13流动。所述水箱130 用于为所述湿帘200供水,水在所述湿帘200上分布从而与空气具有更大接触面积,具有高效加湿的效果。所述湿帘200与水箱130连通,使得所述湿帘200上能够保障长期附着水,当加热件300和气流带走湿帘200上的水时,水箱130为湿帘200补水,不仅能够保障湿帘200的加湿效率,还能保护湿帘200,避免湿帘200失水后过热失效。
所述湿帘200位于所述水箱130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3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113吹出的热风能够吹到所述水箱130上,水箱130内的水也能被热风预热,从而使得供向所述湿帘200上的水更容易分散到空气中。
具体地,所述蜗壳120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蜗壳120的上端,所述水箱 130安装在所述蜗壳120的上端,所述第一出风口113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湿帘200沿随所述第一出风口113沿上下方向延伸,有利于充分利用安装空间,使得所述加湿模块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加湿模块,该加湿模块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和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风道以及连通所述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湿帘,安装于所述壳体,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
加热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风道内;以及
风门,设有避让槽,所述风门具有封盖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送风工位,以及封盖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加湿工位,在所述送风工位下,所述加热件和所述湿帘位于所述风门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湿帘之间的距离为10mm~6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湿帘的延伸方向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内侧壁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加热件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位于所述风道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封盖所述第一出风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和所述加热件之间设有格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局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方向隆起,以形成所述避让槽。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形成部分所述风道的出风框,所述出风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框的具有相邻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开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风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风工位下,所述风门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端具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位于所述风门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所述导风面在所述风道出风方向上向远离所述第一侧板方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蜗壳和水箱,所述水箱和所述出风框均与所述蜗壳连接,所述出风框与所述蜗壳围成所述风道,所述水箱与所述湿帘连通,所述湿帘位于所述水箱与所述出风框之间。
13.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加湿模块。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和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和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CN201921673965.1U 2019-09-30 2019-09-30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0601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3965.1U CN210601985U (zh) 2019-09-30 2019-09-30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CT/CN2020/073003 WO2021062968A1 (zh) 2019-09-30 2020-01-19 加湿模块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3965.1U CN210601985U (zh) 2019-09-30 2019-09-30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1985U true CN210601985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0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73965.1U Active CN210601985U (zh) 2019-09-30 2019-09-30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198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7120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模块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137668A (zh) * 2021-03-08 2021-07-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5717771A (zh) * 2022-11-10 2023-02-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组件及加湿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7120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模块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577120B (zh) * 2019-09-30 2024-06-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模块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137668A (zh) * 2021-03-08 2021-07-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5717771A (zh) * 2022-11-10 2023-02-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组件及加湿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01985U (zh) 加湿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314453B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403051B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7314452B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486800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763291U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109611952B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209263165U (zh) 空调器
CN209131015U (zh) 空调器
CN209819683U (zh) 空调柜机
CN109556180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551815U (zh) 空调扫风组件的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083222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410876B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107366969B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器
CN107192014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45906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577120B (zh) 加湿模块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431862U (zh) 一种整体式蜗壳及空调器
JP4593747B2 (ja) 加湿ユニット
CN211650514U (zh) 窗式空调器
WO2021062968A1 (zh) 加湿模块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689167U (zh) 一种干湿双区取暖的线型浴霸结构
CN214172398U (zh)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挂机
CN219531146U (zh) 加热后置的出风口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