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2867U - 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2867U
CN210592867U CN201921620656.8U CN201921620656U CN210592867U CN 210592867 U CN210592867 U CN 210592867U CN 201921620656 U CN201921620656 U CN 201921620656U CN 210592867 U CN210592867 U CN 210592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materials
labeling
receiving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06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伟
方杰
林冲
叶俊
薛丰大
陈奕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obom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obom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obom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obom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06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2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2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2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包括:机架;传送机构,其设于所述机架上;上料机构,其设于所述传送机构的正上方;以及贴标机构,其设于所述机架内,其中,所述贴标机构对接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下游,所述传送机构用于接收来自上料机构中的物料并随后将接收的物料传送给所述贴标机构,所述贴标机构接收到来自所述传送机构的物料后对物料进行贴标。根据本实用新型,其采用直落式上料,利用物料自身的重力下落,减少了对额外升降动力的需求,并且在随后物料的传送过程中能够保持物料始终保持贴标时所需要的姿态,减少了需要额外进行姿态调整的步骤,提高了贴标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标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圆管贴标装置的贴标过程复杂,首先需要借助各种工具将圆管状物料上料到贴标机构中,现有的上料方式多采用升降式上料,上料过程中需要借助额外的升降动力,由此造成额外的动力浪费,此外,物料上料后的传送过程造成圆管状物料的位置姿态发生错位,使得物料在贴标前还得进行额外的姿态调整,以符合贴标要求。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其采用直落式上料,利用物料自身的重力下落,减少了对额外升降动力的需求,并且在随后物料的传送过程中能够保持物料始终保持贴标时所需要的姿态,减少了需要额外进行姿态调整的步骤,提高了贴标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包括:
机架;
传送机构,其设于所述机架上;
上料机构,其设于所述传送机构的正上方;以及
贴标机构,其设于所述机架内,
其中,所述贴标机构对接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下游,所述传送机构用于接收来自上料机构中的物料并随后将接收的物料传送给所述贴标机构,所述贴标机构接收到来自所述传送机构的物料后对物料进行贴标。
优选的是,所述机架内设有与所述贴标机构的出料口相对接的接料机构,用于接收被贴标后的物料。
优选的是,所述传送机构包括:
传送通道,其设于所述机架上;以及
传送组件,其设于所述传送通道中,用于将落入所述传送通道中的物料传送至所述传送通道的下游。
优选的是,所述传送通道包括:
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前立板与后立板;以及
固接于所述前立板与后立板之间的置料平台。
优选的是,所述传送组件包括:
传送驱动器;以及
与所述传送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传送载具,
其中,所述传送载具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料机构的物料,并在所述传送驱动器的驱动下将接收的物料传送至所述传送通道的下游。
优选的是,所述置料平台与所述机架的顶面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置物空间,所述传送驱动器设于所述置物空间之中。
优选的是,所述传送载具包括:
与所述传送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传力板;以及
与所述传力板相固接的承载部件,
其中,所述承载部件位于所述置料平台的上方,所述传力板穿过所述置料平台后与所述承载部件相固接。
优选的是,所述上料机构包括:
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安装座;
至少两个上料盒,其每一个插接至相应一个所述安装座内,所述上料盒内部中空并且在其底部敞开形成下敞口;以及
分料管轴,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上料盒的底部,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下敞口,
其中,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开设有允许物料落下的落料口,所述落料口与所述下敞口相对接。
优选的是,所述分料管轴包括:
本体,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上料盒的底部;以及
容纳槽,其开设于所述本体之上,
其中,所述容纳槽用以接收待分料的物料,所述本体能够绕其轴线转动以在接料状态及落料状态之间切换,使得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接料状态时,所述容纳槽能够接收物料并且阻止该物料从所述容纳槽离开所述本体。
优选的是,所述上料盒在其顶部敞开以形成上敞口,所述上料盒的顶部连接有盖体以对所述上敞口进行部分封闭,从而留出通往所述上料盒内部的主放料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采用直落式上料,利用物料自身的重力下落,减少了对额外升降动力的需求,并且在随后物料的传送过程中能够保持物料始终保持贴标时所需要的姿态,减少了需要额外进行姿态调整的步骤,提高了贴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上料机构与传送机构相配合时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传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传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承载部件的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上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上料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单个上料盒与相应一个安装座相配合时的爆炸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上料盒的立体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上料盒的正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上料盒的纵向剖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分料管轴处于接料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分料管轴处于落料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分料管轴处于接料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分料管轴处于落料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分料管轴处于接料状态时的右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直落式贴标装置中分料管轴处于落料状态时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直落式贴标装置包括:
机架10;
传送机构30,其设于所述机架10上;
上料机构20,其设于所述传送机构30的正上方;以及
贴标机构40,其设于所述机架10内,
其中,所述贴标机构40对接于所述传送机构30的下游,所述传送机构 30用于接收来自上料机构20中的物料并随后将接收的物料传送给所述贴标机构40,所述贴标机构40接收到来自所述传送机构30的物料后对物料进行贴标。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10内设有与所述贴标机构40的出料口相对接的接料机构,用于接收被贴标后的物料。
参照图3~图5,其中详细地示出了传送机构30的具体结构。所述传送机构30包括:
传送通道,其设于所述机架10上;以及
传送组件,其设于所述传送通道中,用于将落入所述传送通道中的物料传送至所述传送通道的下游。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通道包括:
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前立板340与后立板350;以及
固接于所述前立板340与后立板350之间的置料平台370。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组件包括:
传送驱动器320;以及
与所述传送驱动器320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传送载具330,
其中,所述传送载具33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料机构20的物料,并在所述传送驱动器320的驱动下将接收的物料传送至所述传送通道的下游。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置料平台370与所述机架10的顶面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置物空间,所述传送驱动器320设于所述置物空间之中。具体的驱动方式可以是现有的直线电机驱动、齿条齿轮直线驱动、液压直线驱动、气缸直线驱动或轨道直线驱动等驱动方式中任意一种或者是上述两种及两种以上驱动方式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载具330包括:
与所述传送驱动器320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传力板331;以及
与所述传力板331相固接的承载部件332,
其中,所述承载部件332位于所述置料平台370的上方,所述传力板331 穿过所述置料平台370后与所述承载部件332相固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置料平台370上开设有延伸方向与所述承载部件332 的传送方向相一致的滑槽371,传力板331通过滑槽371后与所述承载部件 332相固接。通常,承载部件332设置成与待接收的物料形状相仿,例如,若物料呈具有一定长度的圆管状,则承载部件332包括:
与传力板331相固接的连接部3321;以及
大体成U字形结构的容纳部3322,
其中,容纳部3322中开设有与物料外形相适配的承载槽3323。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传送通道的下游对接有通往贴标机构40的导向通道360,导向通道360的旁侧设有用于感应物料的来料传感器361。
参照图12~图16,所述上料机构20包括:
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安装座220;
至少两个上料盒210,其每一个插接至相应一个所述安装座220内,所述上料盒210内部中空并且在其底部敞开形成下敞口;以及
分料管轴230,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上料盒210的底部,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下敞口,
其中,所述安装座220的底部开设有允许物料落下的落料口,所述落料口与所述下敞口相对接。
参照图6,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看出安装座220并列且彼此相贴地设有8个,每个安装座220中均插接有1个上料盒210,即上料盒210也设有8 个。
现在将参考图12~图17,其中更详细地示出了分料管轴230。所述分料管轴230包括:
本体231,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上料盒210的底部;以及
容纳槽237,其开设于所述本体237之上,
其中,所述容纳槽237用以接收待分料的物料,所述本体231能够绕其轴线转动以在接料状态及落料状态之间切换,使得当所述本体231处于所述接料状态时,所述容纳槽237能够接收物料并且阻止该物料从所述容纳槽237 离开所述本体231。而从所述本体231离开的物料最终通过所述安装座220 底部的所述落料口落入传送带或者形如装配、加工等操作工位上,从而实现了圆管状物料的直落式上料过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参照如下描述可以大致理解具体的上料过程:
图12中示出了分料管轴230处于所述接料状态时的一种实施方式,此时,容纳槽237的开口朝向正上方,当分料管轴230的上方有圆管物料落下时,圆管物料将会落于容纳槽237中,并且在容纳槽237中保持一段时间;
图13示出了分料管轴230处于所述落料状态时的一种实施方式,此时,容纳槽237的开口朝向被转动至分料管轴230中的旁侧,在接料阶段被容纳于容纳槽237中的圆管物料在此落料状态下会从容纳槽237中滚落,若分料管轴230的正下方设有装配机构或者传送机构,落下的圆管物料则会被用于装配或者备传送至下一个工位以进行其他操作步骤;
当容纳槽237中的圆管物料完成落料作业后,其会从落料状态复位至接料状态,以承接下一个管状物料;
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所有的圆管物料完成分料作业。
结合图7及图12的示出可以看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231的一端传动连接有转动驱动器240,所述转动驱动器240作用于所述本体231,所述转动驱动器240用于驱动所述本体231绕所述本体231的轴线转动以从所述接料状态切换到所述落料状态或者从所述落料状态复位至所述接料状态。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动驱动器240安装于安装座220的外侧,转动驱动器240的动力输出端穿过安装座220后与所述本体231传动连接。
结合图12及图14的示出可以看出,所述容纳槽237沿着所述本体231 的轴线方向延伸并最终贯穿所述本体231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23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前挡板233及后挡板232,以对所述容纳槽237的两端进行封堵,以防止物料落到容纳槽237之外后,对本体231的转动造成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231上固定连接有转角感应片236,所述转角感应片236能够随所述本体231同步转动,以将所述本体231的转动幅度进行放大。
结合图7及图12的示出,应该理解如果期望通过监控转角感应片236来实现监控分料管轴230在落料状态及接料状态间切换过程中的转动角度,分料管轴230还能够被提供转角传感器250及控制器,该转角传感器250及转动驱动器240被设置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转角感应片236插入至所述转角传感器250的感应端口处,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转角传感器250的反馈信号,并根据不同的反馈信号(例如分料管轴230已转动至接料状态时的接料信号及转动至落料状态时的落料信号)向转动驱动器240发送不同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转动驱动器240带动上分料管轴230的转动,以实现分料管轴230 在接料状态及落料状态间的精准切换,最终实现各个部件在分料工序中的有序运转与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前挡板233及后挡板232的周向轮廓均呈圆形,所述转角感应片236固接于所述前挡板233或后挡板232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转角感应片236的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本体231的轴线。
应该理解如果期望将圆管状物料更稳固地保持在容纳槽237中,容纳槽 237的内部空间具有与圆管状物料的外形相适应的结构。例如,所述容纳槽 237包括沿所述本体231的轴线依次布置且相连通的主体段2371与管帽段 2372,所述主体段2371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管帽段2372的径向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段2371的径向尺寸与所述管帽段2372的径向尺寸之比为0.7~0.8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段2371的径向尺寸与所述管帽段2372的径向尺寸之比为0.8。
现在将参考图8,其中更清楚地示出了上料盒210,如图8所示,所述上料盒210在其顶部敞开以形成上敞口,所述上料盒210的顶部连接有盖体270 以对所述上敞口进行部分封闭,从而留出通往所述上料盒210内部的主放料口212。
现在将参照图8,其中更详细地示出了上料盒210。如图8所示,4片竖直设置的板状立板211依次环绕相接而成所述上料盒210。从而使得所述上料盒210呈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的上料盒210有利于将至少两个上料盒 210并列地成组设置,有利于提高多个上料盒210并列设置后的稳固性,同时还能节省空间,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盒210内形成有大致呈长方体结构的容纳空间。
再次参照图4,所述盖体270封闭于所述上料盒210的顶部一侧,从而使得所述主放料口212位于所述上料盒210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盒210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让位缺口216,所述让位缺口216从所述上料盒210的顶部出发竖直向下延伸直至接近所述上料盒210的底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让位缺口216与所述主放料口212位于同一侧,以使得所述上料盒210呈L字形结构并使得所述上料盒210内的容纳空间在侧部被所述让位缺口216所暴露。采用这种结构,一方面能够使得圆管状物料通过主放料口212投放,另一方面能能够通过被让位缺口216所暴露的通道将圆管状物料调整成水平状态,防止圆管状物料投放至上料盒210底部后由于受到上料盒210侧壁的摩擦等干扰力而发生倾覆,进而防止由于圆管状物料不能保持水平状态而导致其不能被挡料片290所阻挡;此外,还能够通过让位缺口216处来观察上料盒210内部的圆管状物料的数量,以便于尽早得掌握上料盒210中圆管状物料的余量,以及时地提供替换的满置上料盒210,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空/满置上料盒210的更换时间,进一步地提高了上料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让位缺口216的底部形成有通往所述上料盒210内部的副放料口213。虽然没示出于此,应该理解如果期望将圆管状物料更稳固地保持在上料盒210中,上料盒210的内部空间具有与圆管状物料的外形相适应的结构。例如,若圆管状物料的管帽直径比管身直径大,则为了适应圆管状物料的外形结构,可以将副放料口213处的横向厚度d1设置得比主放料口 212处的横向厚度d2大。
进一步地,假定上料盒210的外部横向宽度为D,外部横向长度为L,则1/8≤D:L≤1/6。优选地,D:L=1/7。采用这种尺寸比例,能够适用于市面上60%的圆管状物料的上料投放作业。
参考图9~图11,对上述直落式上料机构的另一实施例通过图10~图12 示出,其中对应于前述实施例的部件将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指示,此外,下文将仅针对该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中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
其中,图9与图8相对应,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该实施例中与图 3中的上料盒210中的分料管轴230相比,以将分料管轴230替换为挡料片。
为了更加清楚地示出图8和图9~图11之间的差异,现在将参考图9。图 9以简化形式示出了图9~图11中的实施例中的挡料片290及其附属结构的构造。所述挡料片290可移除地连接至所述上料盒210的底部以对所述下敞口进行至少部分封闭。备料阶段时,可以将圆管状物料通过主放料口212投放上料盒210内部,并且圆管状物料在上料盒210的内部呈水平状态布置,以使得圆管状物料的侧面与所述上料盒210的内侧壁相接触,当投放的第一根圆管状物料到达上料盒210的底部后,在挡料片290的阻挡下,保持在上料盒210的内部,持续投放入圆管状物料,多根圆管状物料在竖直方向上从下至上依次层叠,直至在竖直方向上充满上料盒210的内部;上料阶段时,只需将挡料片290快速移除并迅速插回初始位置,就能使得每次上料仅一根圆管状物料从上料盒210的下敞口落下,当上料盒210中的所有圆管状物料全部上料完毕时,只需将该空置的上料盒210取下,替换上另一个满置的上料盒210即可实现满/空置上料盒210的快速替换,大大提高了上料效率。
再次参照图9及图10,所述上料盒210的外侧设有至少两条关于所述上料盒210相对设置的卡接导向槽214,所述导向槽214沿竖直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挡料片290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挡料片安装槽21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挡料片安装槽218中固定安装磁铁,挡料片290 用铁磁性材料制成,进而可实现挡料片290的快速移除与安装。如图5所示,上料盒210的内壁上还开设有用于卡接挡料片290的卡接槽217,卡接槽217 的延伸方向与挡料片290的移除或安装方向相一致。
参照图8,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安装座220中形成有用于容纳部分上料盒210的插接空间221,安装座220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两条卡接导向条222,该卡接导向条222沿竖直方向延伸,当欲将上料盒210插接入安装座220中时,通过将每一条卡接导向抽214与相应一条卡接导向条222 相对齐,并且顺着两者的延伸方向进行更进一步插入,即可完成两者的插接配合;而欲将上料盒210从安装座220中拔出时,只需将上料盒210顺着卡接导向条222的延伸方向反向拔出即可,整个过程简便易操作。
进一步地,安装座220与让位缺口216相对应的一侧上开设有连通插接空间221的插接缺口223,插接缺口223从安装座220的顶部出发竖直向下延伸直至接近安装座220的底部。插接缺口223的设置更有利于上料盒210 插拔动作的顺利进行。
作为本案的又一个实施例,直落式上料机构20还转动连接有防护罩260,该防护罩260包括:
转动连接于上料机构20一端的左转动臂261;
转动连接于上料机构20另一端的右转动臂262;以及
固接于所述左转动臂261与右转动臂262之间的拦料板263。如图1所示的状态为上料盒210中装入待分料的圆管状物料后,将防护罩260转动至防护状态时的立体图,该状态下,拦料板263与让位缺口216相对,以防止物料装入上料盒210中后通过让位缺口216滑出,而当所有物料分料完毕,欲将上料盒210逐个取出进行替换时,可将防护罩260向上翻转90°角以上,从而便于上料盒210的取出。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0);
传送机构(30),其设于所述机架(10)上;
上料机构(20),其设于所述传送机构(30)的正上方;以及
贴标机构(40),其设于所述机架(10)内,
其中,所述贴标机构(40)对接于所述传送机构(30)的下游,所述传送机构(30)用于接收来自上料机构(20)中的物料并随后将接收的物料传送给所述贴标机构(40),所述贴标机构(40)接收到来自所述传送机构(30)的物料后对物料进行贴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落式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内设有与所述贴标机构(40)的出料口相对接的接料机构,用于接收被贴标后的物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落式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30)包括:
传送通道,其设于所述机架(10)上;以及
传送组件,其设于所述传送通道中,用于将落入所述传送通道中的物料传送至所述传送通道的下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落式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通道包括:
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前立板(340)与后立板(350);以及
固接于所述前立板(340)与后立板(350)之间的置料平台(37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落式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
传送驱动器(320);以及
与所述传送驱动器(320)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传送载具(330),
其中,所述传送载具(33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上料机构(20)的物料,并在所述传送驱动器(320)的驱动下将接收的物料传送至所述传送通道的下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落式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料平台(370)与所述机架(10)的顶面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置物空间,所述传送驱动器(320)设于所述置物空间之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落式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载具(330)包括:
与所述传送驱动器(320)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传力板(331);以及
与所述传力板(331)相固接的承载部件(332),
其中,所述承载部件(332)位于所述置料平台(370)的上方,所述传力板(331)穿过所述置料平台(370)后与所述承载部件(332)相固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落式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20)包括:
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安装座(220);
至少两个上料盒(210),其每一个插接至相应一个所述安装座(220)内,所述上料盒(210)内部中空并且在其底部敞开形成下敞口;以及
分料管轴(230),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上料盒(210)的底部,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下敞口,
其中,所述安装座(220)的底部开设有允许物料落下的落料口,所述落料口与所述下敞口相对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落式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管轴(230)包括:
本体(231),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上料盒(210)的底部;以及
容纳槽(237),其开设于所述本体(231)之上,
其中,所述容纳槽(237)用以接收待分料的物料,所述本体(231)能够绕其轴线转动以在接料状态及落料状态之间切换,使得当所述本体(231)处于所述接料状态时,所述容纳槽(237)能够接收物料并且阻止该物料从所述容纳槽(237)离开所述本体(231)。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落式贴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盒(210)在其顶部敞开以形成上敞口,所述上料盒(210)的顶部连接有盖体(270)以对所述上敞口进行部分封闭,从而留出通往所述上料盒(210)内部的主放料口(212)。
CN201921620656.8U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 Active CN210592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0656.8U CN210592867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0656.8U CN210592867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2867U true CN210592867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2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0656.8U Active CN210592867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28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4936A (zh) * 2019-09-27 2020-05-08 上海罗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4936A (zh) * 2019-09-27 2020-05-08 上海罗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5012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card edge connectors and connector magazines
US11866216B2 (en) Rotary lid feeding for overcapper applications
CN210592867U (zh) 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
CN111806765A (zh) 一种移液吸头自动装盒机
CN114030802A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储料设备及上料方法
CN210527060U (zh) 一种直落式上料机构
CN111114936A (zh) 一种直落式贴标装置
EP2404831A1 (de) Verpackungssystem zum Befüllen eines Sammelbehälters mit Artikeln
KR101808674B1 (ko) 배터리 커버 공급기
CN110615247A (zh) 一种集成式物料自动取放机构
CN114713734B (zh) 一种自动收料设备
CN111114891A (zh) 一种纸杯叠放包装用投放装置
EP0498394B1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tube magazines
CN215679528U (zh) 一种上料装置和发药机
CN215665293U (zh) 一种取料装置和发药机
CN215285453U (zh) 样品管装盒机器人
CN210914118U (zh) 集成式物料自动取放机构
US5246328A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tube magazines
CN113173291A (zh) 样品管装盒机器人
US5123808A (en) Apparatus for loading connectors into connector applicators
CN110745530A (zh) 一种物料传输自动线及其自动进出料方法
EP279674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Vehicle Balancing Weights
CN217349771U (zh) 上下料装置
CN213620459U (zh) 一种移液器枪头分装设备
CN113478203B (zh) 一种用于车辆支撑体自动化装配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