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1341U - 一种汽车后尾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尾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1341U
CN210591341U CN201921102292.4U CN201921102292U CN210591341U CN 210591341 U CN210591341 U CN 210591341U CN 201921102292 U CN201921102292 U CN 201921102292U CN 210591341 U CN210591341 U CN 210591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rear tail
door body
back door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22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忠旭
徐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1022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1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1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1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尾门,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该后尾门包括后尾门本体,所述后尾门本体被配置为能够封闭或打开汽车本体的后备箱;所述后尾门本体与所述汽车本体中的其中一个设有滑槽,另一个设有滑轨,所述后尾门本体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的滑动配合相对于所述汽车本体滑动,进而封闭或打开所述后备箱。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后尾门,通过滑轨与滑槽的滑动配合实现后尾门本体与汽车本体的滑动连接,即通过上下滑动实现开合后备箱的目的,该开合过程所需的空间小,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后尾门开合过程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尾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尾门。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的后尾门均是通过向外侧或向内侧开合来打开后备箱的,向内侧开合占用的车厢内部空间大,向外侧开合时所需的外部空间大,目前多为向外开合来打开后备箱,但随着车辆的增多,停车难度的增加,可供停车的面积缩小,可供打开后车门的外部空间减小,现有的后尾门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且现有的后尾门制造和维修成本均较高。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汽车后尾门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尾门,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后尾门开合过程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后尾门,包括后尾门本体,所述后尾门本体被配置为能够封闭或打开汽车本体的后备箱;所述后尾门本体与所述汽车本体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滑槽,另一个上设有滑轨,所述后尾门本体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的滑动配合相对于所述汽车本体滑动,进而封闭或打开所述后备箱。
作为优选,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滑槽设于所述汽车本体的内侧,所述滑轨设于所述后尾门本体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轨沿所述后尾门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后尾门本体的上端设有挡板条,所述挡板条朝所述后尾门本体上设有所述滑轨的一侧凸出,当所述后尾门本体向下滑动至能够关闭所述后备箱时,所述挡板条与所述汽车本体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条与所述后尾门本体相互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后尾门本体上还设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沿所述后尾门本体的内侧边缘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后尾门本体的内侧侧壁上还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为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内侧设有加固层。
作为优选,所述汽车后尾门还包括门锁组件,所述门锁组件包括锁芯、上锁扣和下锁扣,所述锁芯设于所述后尾门本体上,所述上锁扣和所述下锁扣分别设于所述汽车本体上部和下部,所述锁芯能够与所述上锁扣或所述下锁扣扣合,以固定所述后尾门本体和所述汽车本体。
作为优选,所述门锁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锁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尾门本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后尾门,通过滑轨与滑槽的滑动配合实现后尾门本体与汽车本体的滑动连接,即通过上下滑动实现开合后备箱的目的,该开合过程所需的空间小,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后尾门开合过程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后尾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后尾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门锁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后尾门本体;11-滑轨;12-加强肋;13-缓冲件;131-加固层;
2-挡板条;
3-门锁组件;31-锁芯;311-锁芯本体;3111-固定槽;312-上锁齿;3121-滑动锁齿;3122-压缩弹簧;313-下锁齿;3131-连接部;3132-卡接部;32-上锁扣;321-上锁扣本体;322-上锁槽;33-下锁扣;331-下锁扣本体;332-下锁槽;3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尾门,包括后尾门本体1,后尾门本体1被配置为能够封闭或打开汽车本体的后备箱;后尾门本体1与汽车本体中的其中一个设有滑槽,另一个设有滑轨11,且滑槽与滑轨11均沿竖直方向延伸,通过滑轨11与滑槽的滑动配合实现后尾门本体1与汽车本体的滑动连接,以使后尾门本体1能够相对于汽车本体上下滑动,进而封闭或打开汽车本体上的后备箱。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后尾门,通过后尾门本体1的上下滑动实现后备箱的开合,开合过程中所需的空间小,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后尾门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进一步地,后尾门本体1呈与汽车本体的后备箱的开口相适配的形状,以达到充分封闭后备箱的目的。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后尾门本体1上设置滑轨11,汽车本体上设置滑槽。进一步可选地,滑槽设于汽车本体的内侧上,滑轨11设于后尾门本体1的外侧,使得二者的滑动配合位于汽车本体的内部,保证了开合过程中汽车车身的整体美观。可选地,滑轨11与滑槽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滑轨11沿后尾门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滑轨11均对应滑动设于一个滑槽中;其中优选两个滑轨11对称地分布于后尾门本体1上,以使后尾门本体1的上下滑动更加均匀顺畅。可选地,滑轨11采用钢质材料制造而成,以保证滑动配合的强度,提高后尾门本体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后尾门本体1的上端设有挡板条2,挡板条2朝后尾门本体1上设有滑轨11的一侧凸出,当后尾门本体1向下滑动至能够关闭后备箱时,挡板条2与汽车本体抵接,起到限制后尾门本体1继续下滑的目的,合理控制汽车后尾门本体1的下行距离。进一步地,挡板条2与后尾门本体1相互垂直设置。可选地,挡板条2设于滑轨11的上方,并与滑轨11连接,使其能够跟随滑轨11一同下行至后尾门本体1的下限位置。可选地,挡板条2与后尾门本体1一体成型,以提高挡板条2与后尾门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
后尾门本体1上还设有加强肋12,用于提高整个后尾门本体1的强度,抵御一定程度的外部撞击,防止后尾门本体1变形,提高其耐用性;具体可选,加强肋12沿后尾门本体1的内侧边缘设置。进一步地,后尾门本体1的内侧侧壁上还设有缓冲件13,缓冲件13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以缓冲后备箱中物体在随汽车行驶时发生晃动进而撞击后尾门本体1而产生的冲击力,防止后尾门本体1发生损坏或变形。可选地,缓冲件13为环状结构,以减少用料、降低成本;进一步地,环状结构的内侧上设有加固层131,该加固层131可为钢层,以提高整个缓冲件13的强度,维持缓冲件13的形状,避免缓冲件13发生变形。可选地,缓冲件13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或者三角形,当采用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缓冲件13时,优选在缓冲件13的弯角处设有加固层131。本实施例中,缓冲件13设置多个,且在后尾门本体1上均匀分布,以充分保护后尾门本体1。
当后尾门本体1采用滑动配合的方式开合后备箱时,应使后尾门本体1在打开和关闭后备箱时,后尾门本体1与汽车本体之间能够锁紧固定,以维持后尾门本体1的打开或关闭状态,方便用户取拿物品或保护物品稳定安全地置于后备箱中。因此,如图3所示,该汽车后尾门还包括门锁组件3,门锁组件3包括锁芯31、以及与锁芯31配合使用的上锁扣32和下锁扣33;具体地,锁芯31设于后尾门本体1上,上锁扣32和下锁扣33分别设于汽车本体上部和下部,当后尾门本体1向上滑动使后备箱打开时,锁芯31与上锁扣32扣合,后备箱可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当后尾门本体1向下滑动至后备箱关闭时,锁芯31与下锁扣33扣合,后备箱始终处于关闭状态。进一步可选地,锁芯31位于后尾门本体1下端的中间位置,上锁扣32合下锁扣33相应地也分别位于汽车本体的中间位置设置,便于锁芯31与锁扣的扣合。
具体地,锁芯31包括锁芯本体311、设于锁芯本体311上的上锁齿312和下锁齿313,上锁齿312和下锁齿313分别设于锁芯本体311的上部和下部,上锁齿312用于与上锁扣32卡合,下锁齿313用于与下锁扣33卡合。具体地,上锁扣32包括设于汽车本体上的上锁扣本体321和设于上锁扣本体321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上锁槽322,上锁槽322为开口槽,两个上锁槽322的开口横向相对;上锁齿312包括两个滑动设于锁芯本体311上的滑动锁齿3121和设于两个滑动锁齿3121之间压缩弹簧3122,当上锁齿312的两个滑动锁齿3121分别与两个上锁槽322卡接时,上锁齿312与上锁扣32扣合,压缩弹簧3122处于压缩状态,压缩弹簧3122的压缩弹力使得滑动锁齿3121能够与上锁槽322的槽壁紧紧抵接,实现后尾门本体1在打开位置的锁定。下锁扣33包括设于汽车本体上的下锁扣本体331和设于下锁扣本体331上的下锁槽332,下锁槽332也为开口槽,且其开口朝上;下锁齿313呈倒L型结构,包括垂直连接的连接部3131和卡接部3132,下锁齿313的连接部3131与锁芯本体311连接,下锁齿313的卡接部3132能够伸入下锁槽332内,并与下锁槽332的卡接,实现后尾门本体1在闭合位置的锁定。
进一步地,因为在产品的实际加工过程中,门锁组件与后尾门本体1是单独生产,需要再采用装配的方式将门锁组件安装于后尾门本体1及汽车本体上,因此,门锁组件3还包括连接件34,连接件34用于将锁芯31固定于后尾门本体1上,与后尾门本体1成为一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4可选地为杆状结构,连接件34的一端与锁芯本体311连接,另一端与后尾门本体1连接;可选连接件34与后尾门本体1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进一步地,连接件34设于后尾门本体1的内侧,以美观车体。进一步地,锁芯31的上锁齿312和下锁齿313位于锁芯本体311的同一端,同时连接件34与上锁齿312和下锁齿313分别位于锁芯本体311不同的两端,由于后尾门本体1具有一定厚度,上述设置使得下锁齿313和上锁齿312具有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锁芯31与锁扣的扣合及打开受到后尾门本体1的影响。进一步地,在锁芯本体311上开设固定槽3111,连接件34设于固定槽3111的一端,上锁齿312和下锁齿313设于固定槽3111的另一端。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尾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尾门本体(1),所述后尾门本体(1)被配置为能够封闭或打开汽车本体的后备箱;所述后尾门本体(1)与所述汽车本体中的其中一个设有滑槽,另一个设有滑轨(11),所述后尾门本体(1)通过所述滑轨(11)与所述滑槽的滑动配合相对于所述汽车本体滑动,进而封闭或打开所述后备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11)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设于所述汽车本体的内侧,所述滑轨(11)设于所述后尾门本体(1)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轨(11)沿所述后尾门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尾门本体(1)的上端设有挡板条(2),所述挡板条(2)朝所述后尾门本体(1)上设有所述滑轨(11)的一侧凸出,当所述后尾门本体(1)向下滑动至能够关闭所述后备箱时,所述挡板条(2)与所述汽车本体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条(2)与所述后尾门本体(1)相互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尾门本体(1)上还设有加强肋(12),所述加强肋(12)沿所述后尾门本体(1)的内侧边缘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尾门本体(1)的内侧侧壁上设有缓冲件(13),所述缓冲件(13)为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内侧设有加固层(13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尾门还包括门锁组件(3),所述门锁组件(3)包括锁芯(31)、上锁扣(32)和下锁扣(33),所述锁芯(31)设于所述后尾门本体(1)上,所述上锁扣(32)和所述下锁扣(33)分别设于所述汽车本体上部和下部,所述锁芯(31)能够与所述上锁扣(32)或所述下锁扣(33)扣合,以固定所述后尾门本体(1)和所述汽车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后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组件(3)还包括连接件(34),所述连接件(34)的一端与所述锁芯(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尾门本体(1)连接。
CN201921102292.4U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汽车后尾门 Active CN210591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2292.4U CN210591341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汽车后尾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2292.4U CN210591341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汽车后尾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1341U true CN210591341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85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2292.4U Active CN210591341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汽车后尾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1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29087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CN101837762B (zh) 机动车辆
US11541729B2 (en) Vehicle
CN110461634B (zh) 用于车门的玻璃装置、门、机动车及其制造方法和密封装置
CN210591341U (zh) 一种汽车后尾门
US6257651B1 (en) Hatchback door for a motor vehicle
US11480000B2 (en) Guide bumper for tailgate
CN101094774B (zh) 门板加劲件
US20070278822A1 (en) Exterior Sliding Door for a Vehicle
CN204383140U (zh) 车辆用滑门
US20040021344A1 (en) Roof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06696850A (zh) 一种翻转式尾门锁扣装饰盖安装结构
CN212773949U (zh) 汽车尾门开闭缓冲构件及包含其的总成
EP1241037B1 (en) Weather strip
KR102339846B1 (ko) 자동차의 슬라이딩프론트도어 상부지지장치
CN111593984A (zh) 一种车窗玻璃及玻璃导轨总成和汽车
US10829162B2 (en) Vehicle having floor assembly
CN220701205U (zh) 一种尾门槛盖板
JP3027280B2 (ja) 自動車用サンルーフにおけるサンシェードの案内装置
JP4365717B2 (ja) 車両用ドア
CN215621835U (zh) 侧护板
CN211874203U (zh) 一种汽车尾门限位装置
CN221049633U (zh) 一种c柱下饰板及车辆
JPH045371Y2 (zh)
US9272648B1 (en) Removable backrest for an automobile storage are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