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89694U - 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89694U CN210589694U CN201921351328.2U CN201921351328U CN210589694U CN 210589694 U CN210589694 U CN 210589694U CN 201921351328 U CN201921351328 U CN 201921351328U CN 210589694 U CN210589694 U CN 2105896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cutting
- punching
- cut
- tem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10000001138 Tears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93 paper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辅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工艺及其模切设备,其模切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贴合第一保护膜和离型膜的第一贴合机构、用于将第二保护膜和主材依次贴合至经第一贴合机构处理后的离型膜的离型面上的第二贴合机构、用于对经第二贴合机构处理后的复合料带进行冲切的模切机构、用于对经模切机构冲切后的复合料带进行折叠的对贴平台、用于收取废料的废料收取机构以及用于对经废料收取机构处理后的复合料带进行冲切的定位冲切机构,制备后的产品手撕位无刀痕,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其工艺可以降低对模切设备的稳定性能及对机台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辅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手机、喇叭、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辅料在制备时一般都是先将主材粘附于离型膜等基膜上,然后根据产品需要通过模切机将主材和基膜冲切成相应的形状,而为方便客户将辅料产品从基膜上取下,需要在基膜上冲切出手撕位。但是由于不同的模切机运行时的压力稳定性一般是不同的,模切机在冲切主材时,容易因为冲切压力不稳定出现冲切过深使主材下方基膜的手撕位上出现压痕或手撕位出现分层以及断裂的情况,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另一方面,采用现有的模切机冲切带有手撕位的辅料产品时,现有冲切工艺对模切机的稳定性和机台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高,导致生产成本高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该设备能制备出手撕位无冲切刀痕的产品,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贴合第一保护膜和离型膜的第一贴合机构、用于将第二保护膜和主材依次贴合至经第一贴合机构处理后的离型膜的离型面上的第二贴合机构、用于对经第二贴合机构处理后的复合料带进行冲切的模切机构、用于对经模切机构冲切后的复合料带进行折叠的对贴平台、用于收取废料的废料收取机构以及用于对经废料收取机构处理后的复合料带进行冲切的定位冲切机构。
其中,所述模切机构包括模切机座、设于模切机座上的下模板、设于下模板上方的上模板和设于模切机座上用于驱动上模板靠近或远离下模板的模切驱动件,所述上模板靠近下模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模切刀、第二模切刀以及设于第一模切刀和第二模切刀之间的虚线刀。
其中,所述第一模切刀、虚线刀和第二模切刀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模切刀与虚线刀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模切刀与虚线刀之间的垂直距离。
其中,所述上模板靠近下模板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对复合料带冲切定位孔的多个定位孔模切刀。
其中,所述模切机构还包括用于收取经第二模切刀冲切掉的废料的第一收料辊和用于驱动第一收料辊转动的第一收料驱动件,所述第一收料辊转动设于模切机座靠近对贴平台的一侧。
其中,所述废料收取机构包括废料收取架、设于废料收取架上的第三传送台、设于第三传送台上的导向板、转动设于废料收取架上的第二收料辊和用于驱动第二收料辊转动的第二收料电机,所述第二收料电机固定设于废料收取架上,所述导向板的下端与第三传送台之间设有供复合料带穿过的缝隙。
其中,所述定位冲切机构包括冲切机座、设于冲切机座上的下冲切模板、设于下冲切模板上方的上冲切模板、用于驱动上冲切模板靠近或远离下冲切模板的冲切气缸、设于冲切机座上与复合料带上的定位孔相适配的定位杆和用于驱动定位杆靠近或远离冲切机座的定位气缸,所述下冲切模板上设有用于冲切产品形状的冲切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模切设备不容易出现由于冲切压力不稳定造成冲切过深使主材下方基膜的手撕位上出现压痕或手撕位出现分层以及断裂的情况,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冲切设备制得的产品手撕位上无冲切刀痕,成品合格率高,且不用依靠机台人员技能去控制冲切深浅,利于机台人员生产操作,提升效率,制备后的产品不需要通过人工检查手撕位的合格率,减少全检手撕位所用工时,也完全避免因手撕位冲切过深的客诉或返工,节省了人员开支成本,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贴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贴合机构和模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模板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料收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冲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料带经模切机构冲切后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料带经模切机构冲切后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撕位无冲切刀痕的料带经定位冲切机构冲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保护膜;11、离型纸;111、定位区;1111、第一定位孔;112、手撕位区;1121、第二定位孔;12、第二保护膜;13、主材;131、废料区;1311、第三定位孔;132、主材区;1321、第四定位孔;20、第一贴合机构;21、贴合机架;22、第一传送台;23、第一送料装置;231、第一料辊;232、第一送料电机;24、第二送料装置;241、第二料辊;242、第二送料电机;25、第一压合装置;251、第一压合辊;252、第一压合电机;30、第二贴合机构;31、第二传送台;32、支撑架;33、第三送料装置;331、第三料辊;332、第三送料电机;34、第四送料装置;341、第四料辊;342、第四送料电机;35、第二压合装置;36、第三压合装置;40、模切机构;41、模切机座;42、下模板;43、上模板;44、模切驱动件;45、第一模切刀;46、第二模切刀;47、虚线刀;48、定位孔模切刀;49、第一收料辊;491、第一收料驱动件;50、对贴平台;60、废料收取机构;61、废料收取架;62、第三传送台;63、导向板;64、第二收料辊;65、第二收料电机;70、定位冲切机构;71、冲切机座;72、下冲切模板;73、上冲切模板;74、冲切气缸;75、定位杆;76、定位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实施例
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如图1所示,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贴合第一保护膜10和离型膜的第一贴合机构20、用于将第二保护膜12和主材13依次贴合至经第一贴合机构20处理后的离型膜的离型面上的第二贴合机构30、用于对经第二贴合机构30处理后的复合料带进行冲切的模切机构40、用于对经模切机构40冲切后的复合料带进行折叠的对贴平台50、用于收取废料的废料收取机构60以及用于对经废料收取机构60处理后的复合料带进行冲切的定位冲切机构70。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贴合机构20包括贴合机架21、设于贴合机架21上的第一传送台22、用于将离型纸11传送至第一传送台22上的第一送料装置23、用于将第一保护膜10传送至第一传送台22上的第二送料装置24以及用于压合离型纸11和第一保护膜10的第一压合装置25。
具体的,所述第一送料装置23包括转动设于贴合机架21上的第一料辊231和固定设于贴合机架21上用于驱动第一料辊231转动的第一送料电机232,所述第一送料电机232的输出轴与第一料辊23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送料装置24包括转动设于贴合机架21上的第二料辊241和固定设于贴合机架21上用于驱动第二料辊241转动的第二送料电机242,所述第二送料电机242的输出轴与第二料辊24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压合装置25包括转动设于第一传送台22上的第一压合辊251和用于驱动第一压合辊251转动的第一压合电机252,所述第一压合电机252的输出轴与第一压合辊251的一端固定连接。
具体工作时,第一料辊231上绕设离型纸11,第二料辊241上绕设有第一保护膜10,且第一保护膜10上沾附有胶水,工作人员启动第一送料电机232,第一送料电机232驱动第一料辊231转动使第一料辊231上的离型纸11被放出,工作人员将离型纸11拉至第一传送台22上。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启动第二送料电机242,第二送料电机242驱动第二料辊241转动使第二料辊241上的第一保护膜10被放出,工作人员将第一保护膜10拉至第一传送台22上,并将第一保护膜10贴合于离型纸11上的非离型面上,然后将贴合后的复合料带拉至压合辊下方,启动第一压合电机252,第一压合电机252驱动第一压合辊251转动,第一压合辊251转动时一边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带动复合料带向前运动一边抵压复合料带使经过第一压合辊251下方的离型纸11和第一保护膜10紧密贴合在一起,进而实现贴合离型纸11和第一保护膜10并对其进行传送的效果。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贴合机构30包括第二传送台31、固定设于第二传送台31上方的支撑架32、用于将第二保护膜12传送至第二传送台31上的第三送料装置33、用于将主材13传送至第二传送台31上的第四送料装置34以及设于第二传送台31上的第二压合装置35和第三压合装置36,所述第二压合装置35、第三压合装置36沿第一贴合机构20向模切机构40的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的,所述第三送料装置33包括转动设于支撑架32上的第三料辊331和用于驱动第三料辊331转动的第三送料电机332,所述第三送料电机332固定设于支撑架32上,所述第三送料电机332的输出轴与第三料辊33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送料装置34包括转动设于支撑架32上的第四料辊341和用于驱动第四料辊341转动的第四送料电机342,所述第四送料电机342固定设于支撑架32上,所述第四送料电机342的输出轴与第四料辊34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压合装置35包括转动设于第二传送台31上方的第二压合辊(图中未标示)和用于驱动第二压合辊转动的第二压合电机(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二压合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压合辊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压合装置36包括转动设于第二传送台31上方的第三压合辊(图中未标示)和用于驱动第三压合辊转动的第三压合电机(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三压合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压合辊的一端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膜10和离型纸11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保护膜12和主材13的宽度相等且为第一保护膜10宽度的一半。
具体工作,第一保护膜10和离型纸11通过第一贴合机构20贴合后形成的复合料带被传送至第二传送台31上,且离型纸11的离型面朝上。第三料辊331上绕设有第二保护膜12,且第二保护膜12上沾附有胶水,第四料辊341上绕设有主材13。工作人员启动第三送料电机332,第三送料电机332驱动第三料辊331转动使第三料辊331上的第二保护膜12被放出,工作人员将第二保护膜12拉至第二传送台31上,并将第二保护膜12贴合于离型纸11的离型面上,且第二保护膜12贴合于离型纸11宽度方向的一侧,使离型纸11宽度方向上有一半没有贴第二保护膜12。然后将与第二保护膜12贴合后的复合料带穿过第二压合辊和第二传送台31之间的缝隙,最后启动第二压合电机,第二压合电机驱动第二压合辊转动,第二压合辊转动一边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带动复合料带向第三压合装置36的方向运动一边抵压复合料带使经过第二压合辊下方的离型纸11和第二保护膜12紧密贴合在一起,进而实现贴合离型纸11和第二保护膜12并对其进行传送的效果。当复合料带被传送出第二压合辊后,启动第四送料电机342,第四送料电机342驱动第四料辊341转动使第四料辊341上的主材13被放出,工作人员将主材13拉至第二传送台31上,并将主材13贴合于第二保护膜12上,然后将与主材13贴合后的复合料带穿过第三压合辊和第二传送台31之间的缝隙,然后启动第三压合电机,第三压合电机驱动第三压合辊转动,第三压合辊转动一边通过摩擦力的作用带动复合料带向模切机构40的方向运动一边抵压复合料带使经过第三压合辊下方的主材13和第二保护膜12紧密贴合在一起,进而实现贴合主材13和第二保护膜12并对其进行传送的效果。
具体的,离型纸11上没有贴第二保护膜12和主材13的区域为基底区(图中未标示),贴有第二保护膜12和主材13的区域为承载区。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模切机构40包括模切机座41、设于模切机座41上的下模板42、设于下模板42上方的上模板43和设于模切机座41上用于驱动上模板43靠近或远离下模板42的模切驱动件44,具体的,所述模切驱动件44为气缸。如图4所示,所述上模板43靠近下模板42的一侧设有第一模切刀45、第二模切刀46以及设于第一模切刀45和第二模切刀46之间的虚线刀47。
具体的,所述虚线刀47用于沿承载区和基底区之间的分界线依次冲切离型纸11和第一保护膜10,所述第一模切刀45用于冲切位于基底区的离型纸11,使位于基底区的离型纸11被冲切断开并分割成靠近承载区的手撕位区112和远离承载区的定位区111,所述第一保护膜10没有被冲断,对手撕位区112的离型纸11和定位区111的离型纸11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模切刀46用于冲切位于承载区的主材13和第二保护膜12,使主材13和第二保护膜12被分割成靠近手撕位区112的废料区131和远离手撕位区112的主材区132。
具体的,所述第一模切刀45、虚线刀47和第二模切刀46平行设置。
具体的,所述第一模切刀45与虚线刀47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模切刀46与虚线刀47之间的垂直距离。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上模板43靠近下模板42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对复合料带冲切定位孔的多个定位孔模切刀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板43设置有十六个定位孔模切刀48,十六个所述定位孔模切刀48平均分成四组,其中两组定位孔模切刀48分别对称设于虚线刀47宽度方向的两侧,另外两组定位孔模切刀48分别对称设于上模板43两相对的侧边,四组所述定位孔模切刀48平行且对称设置。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模切机构40还包括用于收取经第二模切刀46冲切掉的废料的第一收料辊49和用于驱动第一收料辊49转动的第一收料驱动件491,具体的,所述第一收料驱动件491为第一收料电机,所述第一收料辊49转动设于模切机座41靠近对贴平台50的一侧,具体的,所述第一收料辊49转动设于模切机座41上方的支撑架32上,所述第一收料驱动件491固定设于支撑架32上,所述第一收料辊49用于收取位于废料区131的主材13和位于废料区131的第二保护膜12。
当复合料带经过模切机构40冲切并被传送出上模板43和下模板42后,启动第一收料驱动件491,第一收料驱动件491驱动第一收料辊49转动,使第一收料辊49拉动经第二模切刀46冲切后的位于废料区131的主材13和位于废料区131的第二保护膜12,并使位于废料区131的主材13和位于废料区131的第二保护膜12脱离复合料带被绕设于第一收料辊49上,无需人工收取废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当复合料带经模切机构40冲切且冲切后的复合料带上的废料区131的主材13和第二保护膜12被第一收料机构收取后,复合料带被进一步传送至对贴平台50上,工作人员将复合料带的第一保护膜10沿虚线刀47的冲切线进行对折,使主材区132上的主材13同时与定位区111和手撕位区112上的离型纸11进行贴合,即主材13贴合于无冲切刀痕的手撕位离型纸11上,对折后的复合料带进一步被传送至废料收取机构60处。
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废料收取机构60包括废料收取架61、设于废料收取架61上的第三传送台62、设于第三传送台62上的导向板63、转动设于废料收取架61上的第二收料辊64和用于驱动第二收料辊64转动的第二收料电机65,所述第二收料电机65固定设于废料收取架61上,所述导向板63的下端与第三传送台62之间设有供复合料带穿过的缝隙。
当所述复合料带传送至第三传送台62上并穿过导向板63和第三传送台62之间的缝隙后,所述复合料带位于所述承载区一侧的第一保护膜10、离型纸11和第二保护膜12绕设于第二收料辊64上,且第二收料辊64在第二收料电机65的驱动下不断转动持续收取复合料带位于所述承载区一侧的第一保护膜10、离型纸11和第二保护膜12,得手撕位无冲切刀痕的料带,然后将所述手撕位无冲切刀痕的料带传送至定位冲切机构70进行定位并冲切出产品所需的形状,得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
其中,如图6所示,所述定位冲切机构70包括冲切机座71、设于冲切机座71上的下冲切模板72、设于下冲切模板72上方的上冲切模板73、用于驱动上冲切模板73靠近或远离下冲切模板72的冲切气缸74、设于冲切机座71上与复合料带上的定位孔相适配的定位杆75和用于驱动定位杆75靠近或远离冲切机座71的定位气缸76。所述下冲切模板72上设有用于冲切产品形状的冲切刀(图中未标示)。
当手撕位无冲切刀痕的料带被传送至定位冲切机构70时,料带被送至下冲切模板72上,此时,定位气缸76驱动定位杆75向冲切机座71的方向运动,使定位杆75穿过料带的定位孔对料带进行固定,而冲切气缸74驱动上冲切模板73靠近下冲切模板72,使上冲切模板73的冲切刀冲将料带的主材13以及位于手撕位区112的离型纸11和第一保护膜10冲切成所需的产品形状,然后撕除掉产品周围的废料,即得到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
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工艺,如图7-10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
A、采用第一贴合机构20将第一保护膜10与离型纸11远离离型面的一侧贴合,所述离型纸11离型面的宽度方向上依次设有定位区111、手撕位区112和承载区(图中未标示);
B、采用第二贴合机构30依次将第二保护膜12和主材13贴合至所述离型纸11的承载区上,所述废料区131设于主材区132和手撕位区112之间;
C、用模切机构40的虚线刀47沿着手撕位区112和承载区的分界线冲切离型纸11和第一保护膜10,用模切机构40沿着定位区111和手撕位区112的分界线将离型纸11冲断,用模切机构40沿着废料区131和主材区132的分界线分别将主材13和第二保护膜12冲断,冲切后的复合料带如图7和8所示;
D、撕除位于废料区131上的主材13和第二保护膜12,然后在对贴平台50上将第一保护膜10沿着虚线刀47的冲切线进行对折,使主材区132上的主材13同时与定位区111和手撕位区112上的离型膜贴合,然后撕除承载区上的第一保护膜10、离型纸11和第二保护膜12,得手撕位无冲切刀痕的料带;由于步骤C中将位于废料区131上的主材13和第二保护膜12撕除掉,所以当第一保护膜10对折后,手撕位区112远离定位区111的一侧的离型纸11上没有贴合主材13,且这部分离型纸11上也无冲切刀痕,这部分空白的离型纸11作为手撕位,方便工作人员将产品从离型纸11上取下;
E、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采用定位冲切机构70对手撕位无冲切刀痕的料带进行冲切,然后撕除产品周围的主材废料和离型纸废料,得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撕除产品周围的主材废料后的料带如图9所示,撕除产品周围的离型纸废料后的料带如图10所示。
其中,如图7所示,所述步骤C还包括采用模切机构40在定位区111远离手撕位区112的一侧冲切出第一定位孔1111、在所述手撕位区112远离定位区111的一侧冲切出第二定位孔1121、在所述废料区131靠近手撕位区112的一侧冲切出第三定位孔1311、在所述主材区132远离废料区131的一侧冲切出第四定位孔1321,所述第一定位孔1111和第四定位孔1321以及所述第二定位孔1121和第三定位孔1311沿所述虚线刀47的冲切线对称设置,使第一保护膜10经步骤D对折后,第一定位孔1111和第四定位孔1321连通,第二定位孔1121和第三定位孔1311连通,方便步骤E对手撕位无冲切刀痕的料带冲切形状时,可以对手撕位无冲切刀痕的料带进行定位,提高冲切精度,进而提高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工艺能100%杜绝产品手撕位冲切过深的现象,该制备方法有利于降低对模切机冲切压力稳定性能的要求,提升机台的机动性,不用依靠机台人员技能去控制冲切深浅,利于机台人员生产操作,提升效率,制备后的产品不需要通过人工检查手撕位的合格率,减少全检手撕位所用工时,也完全避免因手撕位冲切过深的客诉或返工,节省了人员开支成本,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8)
1.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贴合第一保护膜和离型膜的第一贴合机构、用于将第二保护膜和主材依次贴合至经第一贴合机构处理后的离型膜的离型面上的第二贴合机构、用于对经第二贴合机构处理后的复合料带进行冲切的模切机构、用于对经模切机构冲切后的复合料带进行折叠的对贴平台、用于收取废料的废料收取机构以及用于对经废料收取机构处理后的复合料带进行冲切的定位冲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切机构包括模切机座、设于模切机座上的下模板、设于下模板上方的上模板和设于模切机座上用于驱动上模板靠近或远离下模板的模切驱动件,所述上模板靠近下模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模切刀、第二模切刀以及设于第一模切刀和第二模切刀之间的虚线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切刀、虚线刀和第二模切刀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切刀与虚线刀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模切刀与虚线刀之间的垂直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靠近下模板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对复合料带冲切定位孔的多个定位孔模切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切机构还包括用于收取经第二模切刀冲切掉的废料的第一收料辊和用于驱动第一收料辊转动的第一收料驱动件,所述第一收料辊转动设于模切机座靠近对贴平台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收取机构包括废料收取架、设于废料收取架上的第三传送台、设于第三传送台上的导向板、转动设于废料收取架上的第二收料辊和用于驱动第二收料辊转动的第二收料电机,所述第二收料电机固定设于废料收取架上,所述导向板的下端与第三传送台之间设有供复合料带穿过的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冲切机构包括冲切机座、设于冲切机座上的下冲切模板、设于下冲切模板上方的上冲切模板、用于驱动上冲切模板靠近或远离下冲切模板的冲切气缸、设于冲切机座上与复合料带上的定位孔相适配的定位杆和用于驱动定位杆靠近或远离冲切机座的定位气缸,所述下冲切模板上设有用于冲切产品形状的冲切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51328.2U CN210589694U (zh) | 2019-08-19 | 2019-08-19 | 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51328.2U CN210589694U (zh) | 2019-08-19 | 2019-08-19 | 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89694U true CN210589694U (zh) | 2020-05-22 |
Family
ID=70714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5132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89694U (zh) | 2019-08-19 | 2019-08-19 | 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89694U (zh) |
-
2019
- 2019-08-19 CN CN201921351328.2U patent/CN21058969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70381A (zh) | 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工艺及其模切设备 | |
CN102530336A (zh) | 贴标机 | |
CN210589657U (zh) | 一种具有全排废装置的小尺寸边框胶屏幕的模切生产线 | |
CN108003808B (zh) | 一种背胶带自动生产线及方法 | |
CN210589694U (zh) | 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模切设备 | |
KR101841242B1 (ko) | 부품 접착용 양면테이프 제조방법 | |
CN206782251U (zh) | 一种板料三面贴胶带装置 | |
CN112388730B (zh) | 键盘胶模切的生产系统 | |
CN214352912U (zh) | 一种保护膜模切机 | |
CN106240134B (zh) | 自动冲贴设备 | |
CN210192992U (zh) | 一种撕贴双面胶装置 | |
CN210414808U (zh) | 一种模切机 | |
CN216099355U (zh) | 一种模切机 | |
CN215710571U (zh) | 高速半切内缩导电胶模具及设备 | |
CN210161316U (zh) | 一种用于裁切拉料机的胶条冲切机构 | |
CN210415564U (zh) | 一种无刀痕全自动转帖模切设备 | |
CN212174060U (zh) | 一种标签剥离机构 | |
CN204367564U (zh) | 无刀版模切压痕机 | |
CN214686962U (zh) | 一种平刀模切提废装置 | |
CN214055584U (zh) | 一种用于胶黏制品的打孔装置 | |
CN212736228U (zh) | 一种模切废料收集装置 | |
CN214352911U (zh) | 一种保护膜模切机 | |
CN204367074U (zh) | 无刀版模切压痕设备 | |
CN214819055U (zh) | 一种高效型手机主板贴片生产线 | |
CN212825855U (zh) | 一种多功能自动切膜的模切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