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80014U - 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80014U
CN210580014U CN201921430726.3U CN201921430726U CN210580014U CN 210580014 U CN210580014 U CN 210580014U CN 201921430726 U CN201921430726 U CN 201921430726U CN 210580014 U CN210580014 U CN 210580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raising
pipeline
permeation
tray
nutr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307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金波
杨柳君
黄苹
张明龙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Linda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Linda Oil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Linda Oil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Linda Oil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307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80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80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80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包括育苗架、育苗盘、保温机构、营养管路、育苗盖;所述育苗架用于支撑所述育苗盘和保温机构,所述育苗盘包括营养室和育苗杯,所述保温机构包括水盘和供水管路,所述水盘通过一定温度的水分保证所述育苗装置内部的温度;所述营养管路通过渗透孔缓慢将营养液传递至所述营养室中的保水材料;所述育苗盖具有透气网、风扇和调光灯,并且设置有挡光板,用于流通空气和调节光度。本实用新型能形成相对独立有效的育苗系统,还能提高油茶嫁接苗的成活率和品质,并且操作简单,便于管理,可以进行规模化育苗。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茶苗选择在露天或者大棚内部进行嫁接,这种嫁接育苗的方式存活力较低,并且成熟后,油茶苗的根茎和支杆并不强壮,此外,大棚内的温度过高,并不适宜油茶苗的生长。
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694904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该装置通过设计了一个箱体,在箱体内部设计一个育苗袋,通过将嫁接苗放入育苗袋并进行固定,同时设计了滑板,滑板可滑动伸缩,且左侧横板上设计了进气口,可以向箱体内部进行注入易于植物生长气体;通过设计了温控装置,利用温度计连接继电器,实现了温度控制进行散热,当温度计内的水银接触电源线时,继电器与水银电路闭合,继电器可使马达导电,马达将带动风扇转动,整体实现温度控制进行吹风散热,当水银回落时,通过继电器电路自动断开,风扇停止转动。
但是,该装置功能单一,无法形成有效的相对独立的育苗系统,没有相关营养供给的管路,也未根据油茶嫁接苗的生长阶段对光度进行调节,没有进一步提高油茶嫁接苗的成活率和品质,此外,该装置采用注入气体的方式补充箱体内部的气体,没有实现箱体自身的气体循环,该装置中的温控装置直接对箱体内部产生作用,相当于对空气进行直接加热,加热和保温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频繁加热才能保持箱体内相对稳定的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形成育苗系统,且能提高育苗成活率和苗木品质的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包括育苗架、育苗盘、保温机构、营养管路、育苗盖;所述育苗架包括支撑杆、支撑柱、支撑板,所述支撑杆垂直于地面,所述支撑杆为多个,所述多个支撑杆排列成平行的两列;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所述支撑柱为两个,所述每一个支撑柱与每列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柱的下方,固定于两列所述支撑杆上,并被两列所述支撑杆贯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挡板和安装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并向上延伸。
所述育苗盘包括第一育苗盘,所述第一育苗盘具有第一营养室和第一育苗杯,所述第一营养室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营养室通过所述第一滑块支撑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第一营养室设置有第一渗透管道,所述第一渗透管道贯穿所述第一营养室,所述第一渗透管道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一营养室的外部,其余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营养室的内部,所述第一渗透管道在所述第一营养室的内部区域设置有第一渗透孔;所述第一育苗杯的上部位于所述第一营养室的上方,所述第一育苗杯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一营养室的内部,所述第一育苗杯在所述第一营养室的内部区域设置有第一吸收孔,所述第一育苗杯下部的周围填充有保水材料,所述保水材料堵塞所述第一渗透孔和所述第一吸收孔。
所述保温机构包括水盘和供水管路,所述水盘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部,所述水盘包括盘体和盖体,所述盘体安装有温控加热器,所述盖体具有散热孔;所述供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盘体连通,所述供水管路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供水管路的最低端设置有泄水孔和泄水阀,所述供水管路具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盘体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盘体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供水管路在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下方连通有第一液位监测管,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盘体的最高水平位置。
所述营养管路包括第一营养管路,所述第一营养管路与所述第一渗透管道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营养管路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营养管路的最低端设置有第一泄液孔和第一泄液阀,所述第一营养管路具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一渗透管道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第一进液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一渗透管道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第一营养管路在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下方连通有第二液位监测管,所述第二液位监测管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二液位监测管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一渗透管道的最高水平位置。
所述育苗盖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接触,并靠近所述挡板,所述育苗盖的上部设置有风扇和透气网,所述育苗盖在上侧的下端设置有调光灯,所述育苗盖的上侧在靠近所述透气网的一端设置有挡光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滑槽,所述营养室通过第一滑块支撑于所述第一滑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育苗盘包括多个所述育苗杯,所述第一育苗盘为多个,所述多个育苗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营养室的上端两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育苗盘还包括第二育苗盘,所述第二育苗盘具有第二营养室和多个第二育苗杯,所述第二营养室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营养室通过所述第二滑块支撑于所述第一营养室的第二滑槽上,所述第二营养室设置有第二渗透管道,所述第二渗透管道贯穿所述第二营养室,所述第二渗透管道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二营养室的外部,其余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营养室的内部,所述第二渗透管道在所述第二营养室的内部区域设置有第二渗透孔;所述第二育苗杯的上部位于所述第二营养室的上方,所述第二育苗杯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二营养室的内部,所述第二育苗杯在所述第二营养室的内部区域设置有第二吸收孔,所述第二育苗杯下部的周围填充有保水材料,所述保水材料堵塞所述第二渗透孔和所述第二吸收孔。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管路还包括第二营养管路,所述第二营养管路与所述第二渗透管道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营养管路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营养管路的最低端设置有第二泄液孔和第二泄液阀,所述第二营养管路具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二渗透管道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第二进液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二渗透管道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第二营养管路在所述第三控制阀的下方连通有第三液位监测管,所述第三液位监测管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三液位监测管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二渗透管道的最高水平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营养室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渗透管道,所述两个第一渗透管道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营养室的两侧;所述第二营养室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渗透管道,所述两个第二渗透管道分别靠近所述第二营养室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保水材料为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育苗杯和第二育苗杯内均设置有有网兜袋,所述网兜袋上设置有扎带。
进一步地,所述盘体上设置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限位管的一端与所述盘体的上部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所述第二液位监测和第三液位监测管均为透明玻璃材质,且均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加热器具有电源线,所述安装孔为5个,分别用于安装所述温控加热器的电源线、第一营养管路、第二营养管路、供水管路、限位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能形成相对独立有效的育苗系统,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营养管路,使得外部的营养液能够沿所述第一营养管路进入所述第一渗透管中,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因所述保水材料堵塞所述第一渗透管上的第一渗透孔,从而能将营养液储存于所述第一营养管路和所述第一渗透管中,并且缓慢地通过所述第一渗透孔向所述保水材料中渗透,所述保水材料中的营养液通过所述吸收孔进入土壤中,为油茶嫁接苗的生长提供营养;通过设置所述保温机构,从而使所述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内部保持在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所述供水管路为水盘提供水分,所述水盘用于储存水分,采用所述温控加热器对水分进行加热,从而达到设定温度,并且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减少加热次数,加热后的水分通过所述散热孔扩散,因热空气会向上流通,而所述水盘位于所述育苗盘的下方,保证了油茶嫁接苗生长所需的温度;通过设置所述育苗盖,将所述育苗盖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接触,并靠近所述挡板,使得所述油茶嫁接苗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为所述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育苗系统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在所述育苗盖的上部设置所述透气网,使得空气能够内外流通,并且所述透气网设置于所述育苗盖的上部,避免了所述水盘中散发的热量在所述育苗盖的下部向外扩散,从而确保了所述水盘中的热量能向上扩散,此外,在所述育苗盖的上部设置风扇,定期开启风扇,能够促进空气快速流通,从而达到换气的目的;通过设置挡光板,避免外部强光通过所述透气网照射在所述油茶嫁接苗上,此外,因油茶嫁接苗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通过在所述育苗盖上侧的下端设置所述调光灯,从而可以根据油茶嫁接苗的不同生长阶段调节光度;
2、能提高油茶嫁接苗的成活率和品质,通过将油茶嫁接苗置于相对独立有效的育苗系统中进行育苗,为油茶嫁接苗的生长提供给了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适应生长状况的光照、并且保证了空气的流通;此外,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渗透孔和第一吸收孔,使得营养液缓释至土壤当中,不会造成土壤中营养和水分过多,导致根部腐烂,也不会造成土壤中没有营养和水分的供给;通过设置所述调光灯,满足了油茶嫁接苗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强度的不同需求,尤其是在前期,高强度的光度会造成油茶嫁接苗的成活率降低,所述调光灯能有效避免油茶嫁接苗的死亡,并及时调节光度,在后期提升油茶嫁接苗的品质;
3、操作简单,便于管理,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滑块,使得所述第一育苗盘能够支撑于所述育苗架上;通过设置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液位监测管,便于控制营养液的流通,以及对所述第一渗透管中营养液的液位进行监测,所述第二控制阀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一渗透管的最高水平位置,避免了在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时,所述第一营养管路中的液位过高,所述第二液位监测管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一渗透管的最高水平位置,能够更加全面地监测所述第一渗透管中的液位;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泄液孔和第一泄液阀,使得在育苗完成后或者液位过高时,能够对所述营养管路和所述第一渗透管中的营养液进行释放;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便于控制水分的流通,以及对所述水盘中的水位进行监测,所述第一控制阀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水盘的最高水平位置,避免了在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时,所述供水管路中的液位过高,从而流向所述水盘,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水盘的最高水平位置,以便能够更加全面地监测所述水盘中的液位;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泄水孔和第一泄水阀,使得在育苗完成后或者水位过高时,能够对所述水盘中的水分进行释放;通过设置所述限位管,避免所述水盘中的水份因水位过高而从所述散热孔溢出;
4、能进行规模化育苗,通过在所述第一育苗盘设置多个育苗杯,并且设置所述多个第一育苗盘,从而可以进行规模化育苗,通过在所述第一营养室的上端两侧设置有第二滑槽,并设置所述第二育苗盘,所述第二育苗盘具有第二营养室和第二育苗杯,所述第二营养室通过第二滑块支撑于所述第一营养室的第二滑槽上,使得所述育苗盘具有上下两层,下层为第一育苗盘,上层为第二育苗盘,拓展了育苗盘的安装空间,在相同面积内能安装更多的育苗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包含育苗盖);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育苗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育苗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育苗盘剖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育苗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育苗盘剖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水盘与供水管路结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营养管路与育苗盘结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育苗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育苗盖的仰视图。
图中标记:育苗架1、支撑杆2、支撑柱3、第一滑槽4、支撑板5、挡板6、安装孔7、第一育苗盘8、第一营养室9、第一滑块10、第二滑槽11、第一渗透管道12、第一渗透孔13、第一育苗杯14、第一吸收孔15、第二育苗盘16、第二营养室17、第二滑块18、第二渗透管道19、第二渗透孔20、第二育苗杯21、第二吸收孔22、水盘23、盘体24、限位管25、温控加热器26、盖体27、散热孔28、供水管路29、泄水孔30、泄水阀31、进水口32、第一控制阀33、第一液位监测管34、第一营养管路35、第一泄液孔36、第一泄液阀37、第一进液口38、第二控制阀39、第二液位监测管40、第二营养管路41、第二泄液孔42、第二泄液阀43、第二进液口44、第三控制阀45、第三液位监测管46、育苗盖47、风扇48、透气网49、调光灯50、挡光板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具体,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包括育苗架1、育苗盘、保温机构、营养管路、育苗盖47;所述育苗架1包括支撑杆2、支撑柱3、支撑板5,所述支撑杆2垂直于地面,所述支撑杆2为多个,所述多个支撑杆2排列成平行的两列;所述支撑柱3位于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所述支撑柱3为两个,所述每一个支撑柱3与每列所述支撑杆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位于所述支撑柱3的下方,固定于两列所述支撑杆2上,并被两列所述支撑杆2贯穿,所述支撑板5上设置有挡板6和安装孔7,所述挡板6位于所述支撑板5的外侧,并向上延伸。
所述育苗盘包括第一育苗盘8,所述第一育苗盘8具有第一营养室9和第一育苗杯14,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滑块10,所述第一营养室9通过所述第一滑块10支撑于所述支撑柱3上,所述第一营养室9设置有第一渗透管道12,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贯穿所述第一营养室9,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外部,其余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内部,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在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内部区域设置有第一渗透孔13;所述第一育苗杯14的上部位于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上方,所述第一育苗杯14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内部,所述第一育苗杯14在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内部区域设置有第一吸收孔,所述第一育苗杯14下部的周围填充有保水材料,所述保水材料堵塞所述第一渗透孔13和所述第一吸收孔。
所述保温机构包括水盘23和供水管路29,所述水盘23设置于所述支撑板5的上端部,所述水盘23包括盘体24和盖体27,所述盘体24安装有温控加热器26,优选的,所述温控加热器26的控制开关位于所述支撑板5的外部,所述盖体27具有散热孔28;所述供水管路29的一端与所述盘体24连通,所述供水管路29穿过所述安装孔7,所述供水管路29的最低端设置有泄水孔30和泄水阀31,所述供水管路29具有进水口32,所述进水口32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盘体24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进水口3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3,所述第一控制阀33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盘体24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供水管路29在所述第一控制阀33的下方连通有第一液位监测管34,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34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34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盘体24的最高水平位置。
所述营养管路包括第一营养管路35,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与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穿过所述安装孔7,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的最低端设置有第一泄液孔36和第一泄液阀37,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具有第一进液口38,所述第一进液口38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第一进液口38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9,所述第二控制阀39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在所述第二控制阀39的下方连通有第二液位监测管40,所述第二液位监测管40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二液位监测管40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的最高水平位置。
所述育苗盖47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5接触,并靠近所述挡板6,所述育苗盖47的上部设置有风扇48和透气网49,优选的,所述透气网49为两个,所述两个透气网49位于所述育苗盖47上部的对向两侧,所述育苗盖47在上侧的下端设置有调光灯50,优选的,所述调光灯50的控制开关位于所述育苗盖47的外侧,所述育苗盖47的上侧在靠近所述透气网49的一端设置有挡光板51。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3的上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滑槽4,所述营养室通过第一滑块10支撑于所述第一滑槽4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育苗盘8包括多个所述育苗杯,所述第一育苗盘8为多个,所述多个育苗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上端两侧设置有第二滑槽11,所述育苗盘还包括第二育苗盘16,所述第二育苗盘16具有第二营养室17和多个第二育苗杯21,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滑块18,所述第二营养室17通过所述第二滑块18支撑于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第二滑槽11上,所述第二营养室17设置有第二渗透管道19,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贯穿所述第二营养室17,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外部,其余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内部,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在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内部区域设置有第二渗透孔20;所述第二育苗杯21的上部位于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上方,所述第二育苗杯21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内部,所述第二育苗杯21在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内部区域设置有第二吸收孔22,所述第二育苗杯21下部的周围填充有保水材料,所述保水材料堵塞所述第二渗透孔20和所述第二吸收孔22。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管路还包括第二营养管路41,所述第二营养管路41与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营养管路41穿过所述安装孔7,所述第二营养管路41的最低端设置有第二泄液孔42和第二泄液阀43,所述第二营养管路41具有第二进液口44,所述第二进液口44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第二进液口44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控制阀45,所述第三控制阀45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第二营养管路41在所述第三控制阀45的下方连通有第三液位监测管46,所述第三液位监测管46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三液位监测管46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的最高水平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营养室9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所述两个第一渗透管道12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两侧;所述第二营养室17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所述两个第二渗透管道19分别靠近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保水材料为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育苗杯14和第二育苗杯21内均设置有有网兜袋,所述网兜袋上设置有扎带。
进一步地,所述盘体24上设置有限位管25,所述限位管25穿过所述安装孔7,所述限位管25的一端与所述盘体24的上部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板5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34、所述第二液位监测和第三液位监测管46均为透明玻璃材质,且均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加热器26具有电源线,所述安装孔7为5个,分别用于安装所述温控加热器26的电源线、第一营养管路35、第二营养管路41、供水管路29、限位管25。
本实施方式的工作方式是:在准备阶段,将带土的油茶嫁接苗放入网兜袋中,并用所述扎带捆绑,置于所述第一育苗杯14和第二育苗杯21内;打开第一控制阀33,使水分通过所述供水管路29进入所述水盘23,在给水盘23供水的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34和所述限位管25,当水盘23中的水位达到预定值后,关闭第一控制阀33,若液位过高,多余的水分会从所述限位管25中排出;打开第二控制阀39,使营养液通过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进入所述第一渗透管中,因所述保水材料堵塞所述第一渗透孔13,所述第一渗透管中的营养液无法短时间从第二渗透管中大量流出,观察所述第二液位监测管40,当所述第一渗透管中的液位达到预定值后,关闭第二控制阀39;打开第三控制阀45,使营养液通过所述第二营养管路41进入所述第二渗透管中,因所述保水材料堵塞所述第二渗透孔20,所述第二渗透管中的营养液无法短时间从第二渗透管中大量流出,观察所述第三液位监测管46,当所述第二渗透管中的液位达到预定值后,关闭第三控制阀45;盖上所述育苗盖47,使育苗盖47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5接触,并靠近所述挡板6,然后打开所述调光灯50,并设置调光灯50的亮度,之后打开所述温控加热器26,设置温度。
在育苗过程中,所述育苗盖47与所述支撑板5接触,使得油茶嫁接苗处于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所述第一渗透管和第二渗透管中的营养液会缓慢渗透至所述保水材料,所述保水材料中的营养液通过所述第一吸收孔和第二吸收孔22进入土壤中,定期观察所述第二液位监测管40和第三液位监测管46,以便及时补充营养液;所述盘体24中的水分经过温控加热器26加热,保持在适宜的温度,经过加热的水分通过所述散热孔28进行扩散,因热空气会向上流动,而育苗盘位于所述水盘23的上方,保证了油茶嫁接苗生长所需的温度,定期观察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34,以便以及补充水分,避免育苗盘干涸;所述育苗盖47上的所述透气网49使得空气能够内外流通,所述挡光板51避免外部强光经透气网49照射油茶嫁接苗,所述风扇48更进一步促进了空气流动,定期打开风扇48,加大空气流通速度,可以快速换气;所述调光灯50用于在油茶嫁接苗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强度的光照。
在育苗完成后,关闭所述调光灯50、风扇48、温控加热器26;然后打开所述泄水阀31、第一泄液阀37、第二泄液阀43,从而释放出所有的水分和营养液;最后取下所述育苗盖47,使油茶嫁接苗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从而进行炼苗,炼苗结束后,将油茶嫁接苗和网兜袋一起取下进行移栽。
本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使得外部的营养液能够沿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进入所述第一渗透管中,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39,因所述保水材料堵塞所述第一渗透管上的第一渗透孔13,从而能将营养液储存于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和所述第一渗透管中,并且缓慢地通过所述第一渗透孔13向所述保水材料中渗透,所述保水材料中的营养液通过所述吸收孔进入土壤中,为油茶嫁接苗的生长提供营养;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滑块10,使得所述第一育苗盘8能够支撑于所述育苗架1上;通过设置第二控制阀39和所述第二液位监测管40,便于控制营养液的流通,以及对所述第一渗透管中营养液的液位进行监测,其中,所述第二控制阀39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一渗透管的最高水平位置,避免了在所述第二控制阀39关闭时,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中的液位过高,所述第二液位监测管40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一渗透管的最高水平位置,以便能够更加全面地监测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中的液位;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泄液孔36和第一泄液阀37,使得在育苗完成后或者液位过高时,能够对所述营养管路和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中的营养液进行释放;通过设置所述保温机构,从而使所述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内部保持在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所述供水管路29为水盘23提供水分,所述水盘23用于储存水分,采用所述温控加热器26对水分进行加热,从而达到设定温度,并且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减少加热次数,加热后的水分通过所述散热孔28扩散,因热空气会向上流通,而所述水盘23位于所述育苗盘的下方,保证了油茶嫁接苗生长所需的温度;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控制阀33和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34,便于控制水分的流通,以及对所述水盘23中的水位进行监测,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阀33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水盘23的最高水平位置,避免了在所述第一控制阀33关闭时,所述供水管路29中的液位过高,从而流向所述水盘23,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34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水盘23的最高水平位置,以便能够更加全面地监测所述水盘23中的液位;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泄水孔30和第一泄水阀31,使得在育苗完成后或者水位过高时,能够对所述水盘23中的水分进行释放;通过设置所述限位管25,避免所述水盘23中的水份因水位过高而从所述散热孔28溢出;通过设置所述育苗盖47,将所述育苗盖47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5接触,并靠近所述挡板6,使得所述油茶嫁接苗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为所述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育苗系统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在所述育苗盖47的上部设置所述透气网49,使得空气能够内外流通,并且所述透气网49设置于所述育苗盖47的上部,避免了所述水盘23中散发的热量在所述育苗盖47的下部向外扩散,从而确保了所述水盘23中的热量能向上扩散,此外,在所述育苗盖47的上部设置风扇48,定期开启风扇48,能够促进空气快速流通,从而达到换气的目的;通过设置挡光板51,避免外部强光通过所述透气网49照射在所述油茶嫁接苗上,此外,因油茶嫁接苗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通过在所述育苗盖47上侧的下端设置所述调光灯50,从而可以根据油茶嫁接苗的不同生长阶段调节光度,确保油茶嫁接苗的成活率,提高油茶嫁接苗的品质。
通过在所述支撑柱3的上端设置所述第一滑槽4,且所述第一滑槽4间隔设置,使得所述营养室通过第一滑块10支撑与所述第一滑槽4上,便于对所述第一育苗盘8进行放置和移出,也使得所述支撑柱3对所述第一育苗盘8的支撑更牢固。
通过在所述第一育苗盘8设置多个育苗杯,并且设置所述多个第一育苗盘8,从而可以进行规模化育苗,通过在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上端两侧设置有第二滑槽11,并设置所述第二育苗盘16,所述第二育苗盘16具有第二营养室17和第二育苗杯21,所述第二营养室17通过第二滑块18支撑于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第二滑槽11上,使得所述育苗盘具有上下两层,下层为第一育苗盘8,上层为第二育苗盘16,拓展了育苗盘的安装空间,在相同面积内能安装更多的育苗盘。
通过设置所述第二营养管路41,并与所述第二渗透管连通,为所述第二育苗盘16中的油茶嫁接苗提供营养液,避免所述第二育苗盘16中的油茶嫁接苗缺少营养和水分。
通过在所述第一营养室9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所述两个第一渗透管道12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两侧,并且在所述第二营养室17上也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所述两个第二渗透管道19分别靠近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两侧,使得所述每个所述第一营养室9和所述第二营养室17都具有两个渗透管道,并且从营养室的两侧向中间渗透营养液,实现了营养液均匀全面地渗透。
通过将所述保水材料设置为所述海绵,因所述海绵易取材,保水性好,可以挤压,也能够回弹,便于营养液的渗透,有利于堵塞各个渗透孔和吸收孔。
通过在所述第一育苗杯14和第二育苗杯21内均设置所述网兜袋,便于放置和移取所述油茶嫁接苗,通过设置所述扎带,避免土壤脱落。
通过在所述盘体24上设置所述限位管25,所述限位管25穿过所述安装孔7,所述限位管25的一端与所述盘体24的上部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板5的下方,在水位过高时能够通过所述限位管25流出,避免了所述盘体24中的水分因水位过高而从所述散热孔28中溢出。
通过将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34、所述第二液位监测和第三液位监测管46设置为透明玻璃材质,便于对液位和水位进行观察,通过均设置有刻度线,便于更直观得观察液位或者水位的变化。
通过设置5个所述安装孔7,便于分别安装所述温控加热器26电源线、第一营养管路35、第二营养管路41、供水管路29、限位管2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苗架(1)、育苗盘、保温机构、营养管路、育苗盖(47);所述育苗架(1)包括支撑杆(2)、支撑柱(3)、支撑板(5),所述支撑杆(2)垂直于地面,所述支撑杆(2)为多个,所述多个支撑杆(2)排列成平行的两列;所述支撑柱(3)位于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所述支撑柱(3)为两个,所述每一个支撑柱(3)与每列所述支撑杆(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位于所述支撑柱(3)的下方,固定于两列所述支撑杆(2)上,并被两列所述支撑杆(2)贯穿,所述支撑板(5)上设置有挡板(6)和安装孔(7),所述挡板(6)位于所述支撑板(5)的外侧,并向上延伸;所述育苗盘包括第一育苗盘(8),所述第一育苗盘(8)具有第一营养室(9)和第一育苗杯(14),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滑块(10),所述第一营养室(9)通过所述第一滑块(10)支撑于所述支撑柱(3)上,所述第一营养室(9)设置有第一渗透管道(12),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贯穿所述第一营养室(9),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外部,其余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内部,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在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内部区域设置有第一渗透孔(13);所述第一育苗杯(14)的上部位于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上方,所述第一育苗杯(14)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内部,所述第一育苗杯(14)在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内部区域设置有第一吸收孔(15),所述第一育苗杯(14)下部的周围填充有保水材料,所述保水材料堵塞所述第一渗透孔(13)和所述第一吸收孔(15);所述保温机构包括水盘(23)和供水管路(29),所述水盘(23)设置于所述支撑板(5)的上端部,所述水盘(23)包括盘体(24)和盖体(27),所述盘体(24)安装有温控加热器(26),所述盖体(27)具有散热孔(28);所述供水管路(29)的一端与所述盘体(24)连通,所述供水管路(29)穿过所述安装孔(7),所述供水管路(29)的最低端设置有泄水孔(30)和泄水阀(31),所述供水管路(29)具有进水口(32),所述进水口(32)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盘体(24)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进水口(3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3),所述第一控制阀(33)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盘体(24)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供水管路(29)在所述第一控制阀(33)的下方连通有第一液位监测管(34),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34)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34)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盘体(24)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营养管路包括第一营养管路(35),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与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穿过所述安装孔(7),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的最低端设置有第一泄液孔(36)和第一泄液阀(37),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具有第一进液口(38),所述第一进液口(38)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第一进液口(38)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9),所述第二控制阀(39)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第一营养管路(35)在所述第二控制阀(39)的下方连通有第二液位监测管(40),所述第二液位监测管(40)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二液位监测管(40)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育苗盖(47)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板(5)接触,并靠近所述挡板(6),所述育苗盖(47)的上部设置有风扇(48)和透气网(49),所述育苗盖(47)在上侧的下端设置有调光灯(50),所述育苗盖(47)的上侧在靠近所述透气网(49)的一端设置有挡光板(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的上端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滑槽(4),所述营养室通过第一滑块(10)支撑于所述第一滑槽(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育苗盘(8)包括多个所述育苗杯,所述第一育苗盘(8)为多个,所述多个育苗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上端两侧设置有第二滑槽(11),所述育苗盘还包括第二育苗盘(16),所述第二育苗盘(16)具有第二营养室(17)和多个第二育苗杯(21),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滑块(18),所述第二营养室(17)通过所述第二滑块(18)支撑于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第二滑槽(11)上,所述第二营养室(17)设置有第二渗透管道(19),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贯穿所述第二营养室(17),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外部,其余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内部,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在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内部区域设置有第二渗透孔(20);所述第二育苗杯(21)的上部位于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上方,所述第二育苗杯(21)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内部,所述第二育苗杯(21)在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内部区域设置有第二吸收孔(22),所述第二育苗杯(21)下部的周围填充有保水材料,所述保水材料堵塞所述第二渗透孔(20)和所述第二吸收孔(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管路还包括第二营养管路(41),所述第二营养管路(41)与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营养管路(41)穿过所述安装孔(7),所述第二营养管路(41)的最低端设置有第二泄液孔(42)和第二泄液阀(43),所述第二营养管路(41)具有第二进液口(44),所述第二进液口(44)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第二进液口(44)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控制阀(45),所述第三控制阀(45)的水平位置不高于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的最高水平位置,所述第二营养管路(41)在所述第三控制阀(45)的下方连通有第三液位监测管(46),所述第三液位监测管(46)为透明材质,所述第三液位监测管(46)最上端的水平位置不低于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的最高水平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营养室(9)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渗透管道(12),所述两个第一渗透管道(12)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营养室(9)的两侧;所述第二营养室(17)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渗透管道(19),所述两个第二渗透管道(19)分别靠近所述第二营养室(17)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材料为海绵。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育苗杯(14)和第二育苗杯(21)内均设置有有网兜袋,所述网兜袋上设置有扎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24)上设置有限位管(25),所述限位管(25)穿过所述安装孔(7),所述限位管(25)的一端与所述盘体(24)的上部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板(5)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位监测管(34)、所述第二液位监测和第三液位监测管(46)均为透明玻璃材质,且均设置有刻度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加热器(26)具有电源线,所述安装孔(7)为5个,分别用于安装所述温控加热器(26)的电源线、第一营养管路(35)、第二营养管路(41)、供水管路(29)、限位管(25)。
CN201921430726.3U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Active CN210580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0726.3U CN210580014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0726.3U CN210580014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80014U true CN210580014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00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30726.3U Active CN210580014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800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9309A (zh) * 2019-08-30 2019-11-08 湖南省林大油茶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9309A (zh) * 2019-08-30 2019-11-08 湖南省林大油茶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5677B (zh) 植物栽培方法及設施
KR101240375B1 (ko) 식물재배장치
KR101234587B1 (ko) 웰빙형 엘이디 식물 재배 장치
KR101670059B1 (ko) 식물재배장치
KR101102733B1 (ko) 가정용 식물 재배 장치
KR101400375B1 (ko) 식물재배장치
KR200476709Y1 (ko) 수경재배장치
KR101819500B1 (ko) 수경재배실을 구비하는 냉장고
CN107624298A (zh) 种子浸种预先催芽装置
KR20120007420A (ko) 적층 서랍식 식물재배기
JP2013162750A (ja) 収納構造、水耕栽培箱、キッチンセット、及び戸棚
KR101354706B1 (ko) 가정용 채소류 재배장치
CN210580014U (zh) 一种多功能型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CN211671632U (zh) 一种农业适用培育的作物育苗恒温储存装置
KR101582388B1 (ko) 식물 재배 장치
CN103988765A (zh) 烤烟房集约化育苗的方法
JP2003164229A (ja) 育苗装置
US20230113737A1 (en) Plant cultivation device
KR102480385B1 (ko) 밀폐형 구조의 소형 수경 재배장치
CN208353911U (zh) 一种立体肥水循环灌溉系统
KR102175322B1 (ko) 자체 양액 순환형 생육온도 조절 식물 재배기
CN203761995U (zh) 水稻长毯式钵形毯状秧苗的育秧装置
JP2928758B2 (ja) 植物栽培装置
CN106234183B (zh) 一种小叶菜的无土栽培立体种植方法及装置
CN211631082U (zh) 一种油茶嫁接育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0000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Sports stand)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No.498, Shaoshan South Road, Tianxin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Linda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0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Sports stand)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No.498, Shaoshan South Road, Tianxin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LINDA OIL TEA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