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75619U -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75619U
CN210575619U CN201921004699.3U CN201921004699U CN210575619U CN 210575619 U CN210575619 U CN 210575619U CN 201921004699 U CN201921004699 U CN 201921004699U CN 210575619 U CN210575619 U CN 210575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unlocking
locking
initial state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46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玉雷
王光鑫
周国扬
刘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ume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ume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ume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ume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046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75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75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75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有一种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其利用组合按键的限位锁定装置,尤其其中由解锁键带动的锁键元件。利用其中由解锁键或工作键带动该锁键元件,使锁键元件在初始状态下贴近工作键或解锁键背面的限位凸台或限位槽设置,阻止工作键被按下,或阻止工作键被向前推进而对设备进行误操作。解锁键或工作键滑动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由解锁键或工作键带动而逐渐脱离限位凸台,解除对工作键的限位。工作键此时可被按下以驱动自动行走装置动作。如此设计,使用者必须保持对解锁键施加外力才能够对自动行走装置进行解锁,避免了误操作产生的危险。

Description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花园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型自动行走装置等自动行走装置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很多家庭也会使用。常见的自动行走装置,其操作面板上通常包括HOME键、START键和停止按键。按下HOME键后自动行走装置返回基站,按下START键后自动行走装置开始执行割草工作,按下停止按键后自动行走装置停止工作。通常,自动行走装置被设置为直接按下对应的按键即可相应驱动装置做出对应的动作。但是,由于这种按键方式只需要一步操作即可驱动自动行走装置动作,因而存在误操作的风险。当出现误操作时,自动行走装置很容易对周围的人容易造成危险。
现有技术中对上述按键增加了锁定的设计。现有技术一般设计为:在操作面板上设置解锁键,只要按一下该解锁键即可实现解锁,解锁键按下一次后即可对HOME键和START键等工作键进行解锁。如此,用户在仅按一次解锁键后即可对HOME键和START键等工作键进行正常操作。但是,这样的设置仍然存在安全隐患,误操作时,只要触碰到解锁键,就可以随意操作工作键。这样的防护设计仍然存在误操作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按键和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该组按键中的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锁定状态)时,将工作键锁定,防止对工作键的误操作;切换至解锁状态时,需要始终保持对解锁键施加外力,才能按下工作键从而实现驱动自动行走装置动作,更为有效避免了误操作产生的危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和工作键,其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锁键元件,其设置为与所述解锁键保持同步转动;限位凸台,其设置为与工作键同步线性滑动;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和限位凸台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转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逐渐脱离限位凸台的线性滑动的路径范围。
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其中,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的后侧面抵接在所述限位凸台的前侧面。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和工作键,其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锁键元件,其设置为与工作键保持同步线性滑动;限位凸台,其设置为与解锁键同步转动;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和限位凸台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转动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限位凸台逐渐脱离锁键元件的线性滑动的路径范围。
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其中,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抵接在所述限位凸台上。
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还包括解锁缺口,其设置在限位凸台的上方,锁键元件脱离所述限位凸台后,随着解锁键的转动,锁键元件逐渐进入所述解锁缺口内。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和工作键,其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锁键元件,其设置为与所述解锁键保持同步上下线性滑动;限位凸台,其设置为与工作键同步线性滑动;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和限位凸台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向下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逐渐脱离限位凸台的线性滑动的路径范围。
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限位凸台的前侧面抵接在所述锁键元件的后侧面。
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还包括滑动杆,所述解锁键的背面或侧面还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杆安装在滑动槽内。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一种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和工作键,其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锁键元件,其设置为与工作键保持同步线性滑动;限位槽,其设置为与解锁键同步上下线性滑动;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位于限位槽内;解锁键向下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逐渐脱离限位槽。
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还包括滑动杆,所述解锁键的背面或侧面还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杆安装在滑动槽内。
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还包括解锁缺口,其设置在限位槽的上方,锁键元件脱离限位槽后,随着工作键的线性滑动,锁键元件逐渐进入所述解锁缺口内。
本实用新型还同时提供一种自动行走装置,其具有如上所述的组合按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组合按键的限位锁定装置,尤其利用其中由解锁键或工作键带动的锁键元件,使锁键元件在初始状态下贴近工作键或解锁键背面的限位凸台或限位槽设置,阻止工作键被按下,或阻止工作键被向前推进而对设备进行误操作。解锁键或工作键滑动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由解锁键或工作键带动而逐渐脱离限位凸台,解除对工作键的限位。或者,解锁键被按下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由解锁键或工作键带动而逐渐脱离限位凸台或限位槽,解除对工作键的限位。工作键此时可被按下以驱动自动行走装置动作。如此设计,使用者必须保持对解锁键施加外力才能够对自动行走装置进行解锁,避免了误操作产生的危险。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停止按键前端设置能够托起工作键的托起部,通过托起部使得工作键与停止按键之间产生联动,按下停止按键即可通过托起部托起工作键,使工作键复位,使所述自动行走装置停止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的安装壳体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的安装方式的底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组合按键中解锁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的底部的示意图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与解锁键的在初始状态下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与解锁键的在解锁状态下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的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的安装方式的底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组合按键中解锁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的底部的示意图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与解锁键的在初始状态下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与解锁键的在解锁状态下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4是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的安装壳体结构;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的安装方式的底部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组合按键中解锁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的底部的示意图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与解锁键的在初始状态下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与解锁键的在解锁状态下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的底部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组合按键中解锁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与解锁键的在初始状态下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组合按键中工作键与解锁键的在解锁状态下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前、后”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组合按键本身而言,解锁键滑动解锁的方向为前,反之为后,或者,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右”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组合按键本身而言,组合按键滑动解锁方向的左边即为左,反之即为右,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下”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组合按键本身而言,组合按键供用户操作的一面为上,反之为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初始状态即锁定状态,是指工作键被限制而不能够被按下以触发自动行走装置相应的工作的状态。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解锁状态,是指工作键脱离限制而能够被按下以触发自动行走装置相应的工作的状态。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按键1,包括解锁键3、工作键2和限位锁定装置。所述工作键具体又可包括分列于所述解锁键3左右两侧的Start键4和Home键。参考图2所示,工作键2卡接于组合按键1中的安装架41内,工作键2其前后长度略小于安装架41内槽口的长度以供工作键2能够被水平的前后推动。所述的安装架41,其前端面或后端面还设置有弹性件支架42,以供安装用于控制工作键2复位的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弹性件支架42上,其另一端抵接于工作键2底部的抵接板表面或者抵接于解锁键的背侧,在使用者不对工作键施加推力时,将工作键2恢复至初始状态。
参考图3至图7,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锁键元件8,其设置为与所述解锁键3保持同步转动;限位凸台11,其设置为与工作键2同步线性滑动;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和限位凸台11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3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8的杆状或片状结构逐渐脱离限位凸台11的线性滑动的路径范围。
参考图3所示,工作键的内侧底部设置有限位凸台11,参考图4所示,解锁键的接近工作键的两端设置有突出其侧端面的锁键元件8。工作键处于初始状态时,如图6所示,所述锁键元件8和限位凸台11之间贴近设置,所述锁键元件8被设置在所述工作键被向前推动的行程起始位置附近,进而在工作键被误操作时通过其后侧面抵接该工作键的限位凸台11的前端面,阻止其继续向前运动。由于锁键元件8对限位凸台11的抵接,工作键在初始状态下无法被推动,从而避免其被误操作。解锁键8随解锁键3绕第一转轴7向下转动而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如图7所示,所述锁键元件8逐渐脱离限位凸台11向下转动,锁键元件对工作键运动行程的限制被撤销。因而,当使用者保持解锁键按下以使得锁键元件脱离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工作键可被向前推动,不受锁键元件的限制。如上的过程中,当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解锁键与工作键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解锁键的转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工作键所连接的转轴,向下转动为解锁,由其所连接的第一转轴7上设置的扭簧驱动而弹起即进入锁定状态。工作键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键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方向分列于解锁键的两侧。
参考图4所示,该工作键向后滑动的锁定的过程,或者解锁键向上弹起的复位过程,可通过复位装置实现。复位装置,包括弹性体。对于工作键2,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工作键2底部的弹性件支架42,其另一端抵接于图5所示的工作键2端面的抵接板的表面。当施加于工作键的外力解除后,弹性体推动所述工作键,将其恢复至初始状态。所述弹性体其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为通过弹簧实现。解锁键2中,复位装置提供向上的抵接力,使得解锁键3被抬起。解锁键的复位装置可以采用扭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组合按键,其结构如图8至图13所示,其包括:解锁键3和工作键2,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
锁键元件8,其设置为与工作键2保持同步线性滑动;
限位凸台11,其设置为与解锁键3同步转动;
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和限位凸台11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3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限位凸台11逐渐脱离锁键元件8的线性滑动的路径范围。
具体而言,参考图8至图9所示,锁键元件8突出于所述工作键2的内侧端面向解锁键3下部延伸。参考图10,所述的解锁键3下部设置有限位凸台11,锁键元件8在初始状态下,其下端面抵接在限位凸台11的上端面。限位凸台11的上端面与解锁键3的上端面之件形成有用于容纳图11所示锁键元件8的凹槽。该凹槽向前延伸形成解锁缺口12。
参考图12或图13所示,所述限位凸台前还可设置有容纳锁键元件8的解锁缺口12,解锁键3被按下的过程中,锁键元件相对解锁键向上脱离所述限位凸台后,随着工作键向前推动的过程,锁键元件8逐渐进入所述解锁缺口12。由此,工作键可沿水平方向,在初始状态和解锁状态两个位置之间滑动。初始状态下,解锁键绕其第一转轴7转动的角度被所述锁键元件限制在限位凸台前;解锁状态下,解锁键绕其第一转轴7转动的角度被所述锁键元件限制在所述解锁缺口12的深度范围内。所述解锁键3所包括的安装在第一转轴7上的扭簧作为复位装置,当施加于解锁键3的外力解除后,将解锁键3顶起以恢复至初始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下,将上述的组合按键被应用于图14所示的自动行走装置。该自动行走装置13,包括:机壳,机壳下方设置有行走轮,机壳的上部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组合按键的按键盒14。
所述自动行走装置包括机壳13,其上部设置有按键盒14。按键盒14内包括有:第一转轴7,其上穿设有工作键4和2。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在其前部还设置有第二转轴6。参考图12、图13所示,停止按键5可绕绕第二转轴6旋转;设置在控制盒上的解锁键3,可在控制盒10内被上下按动。设置在控制盒上的弹性体,其一端固定在控制盒10上,另一端可对工作键施力,在解锁键不受外力的时候保持其在初始状态。在图4的方式下,设置固定在锁键3上的锁键元件8,可随锁键一起上下转动。锁键元件8通过与Home键上限位凸台11配合,限制Home键的可水平向前推动的距离。
在上述自动行走装置被水平放置的状态下,所述锁键元件8或工作键2的线性滑动是沿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方向、相对自动行走装置主体结构向前或向后进行滑动。
参考图6、图7所示,停止按键5,其设置在解锁键的后侧;所述停止按键包括停止按键主体和设置在停止按键主体前端的托起部。第二转轴6穿设于所述停止按键主体及其托起部之间,使得停止按键被按下时,托起部相应的被向上抬起。所述托起部设置在所述解锁键的下侧,使得解锁键随从被按下的状态而被其托起部抬起。由此,自动行走装置停止工作。而当所述停止按键位于初始状态未被按下时,所述托起部位于所述解锁键绕轴转动的运动轨迹的终点位置,不与解锁键接触,解锁键此时可根据解锁按键解锁而被操作人员按下。
可选的,上述的组合按键,其中,所述解锁键的解锁缺口12前侧还设有复位凸起;所述停止按键的托起部设置在所述复位凸起的下侧,并位于复位凸起转动的运动轨迹上。所述停止按键的托起部和所述停止按键主体可分别位于第一转轴7的前后两侧,实现对所述复位凸起的托起,进而托起所述解锁键,避免其被误触发。
工作键的背面设置有卡扣结构,工作键通过卡扣结构滑动地安装在外壳上开设的安装槽。
工作键的背面设置有弹簧着力板,用于为弹簧的弹性形变提供支撑力。
工作键的上设置有触发部件(如磁铁),其随工作键进入或离开感应区,从而触发霍尔传感器。
上述的锁键元件,较为典型的可选择为杆状或片状。其他能够实现类似上述锁定、解锁功能的结构,同样均属于本申请中锁键元件的范畴。其他能够实现上述锁定、解锁功能的结构同样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与上述实现方式并列的,参考图16所示,对应解锁键3的弹性件支架42安装于解锁键下方的盒体43结构的内壁的底部,其承托所述的弹性件,将弹性件抵接在解锁键的后壁表面,以实现对解锁键的复位。
参考图17至图20,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
锁键元件8,其设置为与所述解锁键3保持同步上下线性滑动;
限位凸台11,其设置为与工作键2同步线性滑动;
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和限位凸台11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3向下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8逐渐脱离限位凸台11的线性滑动的路径范围,限位凸台11的线性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或接近水平方向。
参考图17所示,所述解锁键3的背面或侧面还设置有滑动槽4,还包括固定在装置外壳上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安装在滑动槽4内,解锁键3通过滑动槽4能够沿滑动杆上下线性滑动。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如图18所示的工作键2,其背侧设置的限位凸台11的前侧面抵接在所述锁键元件8的后侧面,形成图19所示的状态。参考图19,初始状态时,工作键被锁定,此时的所述锁键元件8和限位凸台11之间贴近设置,所述锁键元件8被设置在所述工作键被向前推进的行程起始位置附近,进而在工作键被误操作时抵接该工作键的限位凸台11的前端面,阻止其继续向前运动。由于锁键元件8对限位凸台11的抵接,工作键在初始状态下无法被推动,从而避免其被误操作。解锁键8随解锁键3向下滑动而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如图20所示,所述锁键元件8的上部逐渐脱离限位凸台11,锁键元件对工作键运动行程的限制被撤销。因而,当使用者保持解锁键推动锁键元件被按下以脱离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工作键可被向前推动,不受锁键元件的限制。如上的过程中,当解锁键处于初始状态时,解锁键与工作键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解锁键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组合按键的转轴,向下滑动为解锁,由弹性部件9抵接向上滑动为锁定。工作键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键沿所述组合按键的转轴的轴向方向分列于解锁键的两侧。
参考图17所示,该向上滑动的锁定的过程可通过复位装置实现。复位装置,包括弹性部件9,其一端抵接于所述解锁键的底部,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解锁键下方的盒体43结构的内壁的底部上所设置的弹性件支架42上。当施加于解锁键的外力解除后,弹性部件9推动所述解锁键,将其恢复至初始状态。所述弹性部件其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为通过弹簧实现。
上述的组合按键中还设置有停止按键5,其设置在解锁键3的后侧;所述停止按键5包括停止按键5主体和设置在停止按键5主体前端的托起部;所述托起部设置在所述解锁键3的下侧;所述停止按键5的托起部和所述停止按键5主体分别位于第二转轴6的前后两侧,所述停止按键5绕所述第二转轴6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组合按键,其结构如图21至图24所示,其包括:解锁键3和工作键2,还包括设置在两者之间的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
锁键元件8,其设置为与工作键2保持同步线性滑动;
限位槽32,其设置为与解锁键3同步上下线性滑动;
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位于限位槽32内;解锁键3向下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8逐渐脱离限位槽32。
具体而言,参见图21所示,锁键元件8突出于所述工作键2的内侧端面向解锁键3下部延伸。所述锁键元件8设置在工作键2的背面或侧面,所述锁键元件8为杆状或片状;所述限位槽32设置在解锁键3的背面或侧面。
参考图22,所述的解锁键3的背面或侧面还设置有滑动槽4。所述组合按键还包括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槽4内容纳所述滑动杆。滑动杆固定在装置的外壳上,随着工作键上下滑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时,滑动杆分别位于滑动槽的底部和顶部。
参考图23所示的初始状态以及图24所示的解锁状态,所述限位槽32的上部还连接有水平方向的解锁缺口12。锁键元件8脱离限位槽32后,随着工作键2的线性滑动,锁键元件8的线性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或接近水平方向,锁键元件8逐渐进入所述解锁缺口12内。具体而言,在图23 所示的初始状态下,锁键元件8由于弹性部件9对解锁键3下方的抵接作用而将工作键2下侧的锁键元件8限制在脱离限位槽32内。由图23过渡到图24所示状态的过程中,解锁键3被沿滑动槽4的方向向下按下,在此过程中,由于工作键2高度不变,锁键元件8相对于限位槽32而言逐渐由限位槽32下部滑动至限位槽32上部。而后,锁键元件8随着工作键2被推动向前滑动,沿解锁缺口12方向运动至前方,形成图24的解锁状态以触发启动相应的工作状态。解锁状态下,解锁键向下被按下的距离由所述滑动槽4的深度范围所限制。所述解锁键3的底部安装有复位装置,当施加于解锁键3的外力解除后,将解锁键3顶起以恢复至图23所示的初始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下,将上述的组合按键被应用于图14所示的自动行走装置。该自动行走装置13,包括:机壳,机壳下方设置有行走轮,机壳的上部设置有包含如上所述的组合按键的按键盒14。
所述自动行走装置包括机壳13,其上部设置有按键盒14。按键盒14内包括有:第一转轴7,其上穿设有工作键2。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在其前部还设置有第二转轴6。参考图23、图24所示,停止按键5可绕绕第二转轴6旋转;设置在控制盒上的解锁键3相应的被停止按键5前端的托起部托起。设置在控制盒上的弹性部件9,一端固定在按键盒14内,另一端可对解锁键3施力,在解锁键不受外力的时候保持其在初始状态。设置固定在解锁键3上的锁键元件8,可随解锁键一起滑动。锁键元件8通过与工作键2侧壁的限位凸台11相配合,限制工作键2无法被向前推动。
在上述自动行走装置被水平放置的状态下,所述工作键2的线性滑动是沿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方向、相对自动行走装置主体结构向前或向后进行滑动。
如图19所示,借助外力克服弹性部件9的作用,推动锁键3带动锁键元件8向下滑动,锁键元件8脱离工作键2上限位凸台11的高度范围,此时工作键2可向前运动。
参考图23、图24所示,停止按键5,其设置在解锁键的后侧;所述停止按键包括停止按键主体和设置在停止按键主体前端的托起部。第二转轴6穿设于所述停止按键主体及其托起部之间,使得停止按键被按下时,托起部相应的被向上抬起。所述托起部设置在所述工作键或解锁键的下侧,使得工作键或解锁键随停止按键被按下而被其托起部抬起。由此,自动行走装置停止工作。而当所述停止按键位于初始状态未被按下时,所述托起部位于所述工作键或解锁键被推动或按下的运动轨迹的终点位置,不与工作键或解锁键接触,工作键或解锁键完全根据操作人员的直接操作而被推进或按下。
上述的锁键元件,较为典型的可选择为杆状或片状。其他能够实现类似上述锁定、解锁功能的结构,同样均属于本申请中锁键元件的范畴。其他能够实现上述锁定、解锁功能的结构同样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方便所述自动行走装置感应上述各按键的状态,所述停止按键主体或所述托起部或所述工作键还可设置有磁性体。所述组合按键的控制盒下侧,与所述磁性体相对的位置还设置有霍尔元件。通过霍尔元件对所述磁性体的感应,可知晓各按键被抬起或被按下,进而相应的控制自动行走装置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切换。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3)和工作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
锁键元件(8),其设置为与所述解锁键(3)保持同步转动;
限位凸台(11),其设置为与工作键(2)同步线性滑动;
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和限位凸台(11)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3)转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8)逐渐脱离限位凸台(11)的线性滑动的路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按键,其特征在于,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的后侧面抵接在所述限位凸台(11)的前侧面。
3.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3)和工作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
锁键元件(8),其设置为与工作键(2)保持同步线性滑动;
限位凸台(11),其设置为与解锁键(3)同步转动;
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和限位凸台(11)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3)转动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限位凸台(11)逐渐脱离锁键元件(8)的线性滑动的路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按键,其特征在于,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抵接在所述限位凸台(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按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锁缺口(12),其设置在限位凸台(11)的上方,锁键元件(8)脱离所述限位凸台(11)后,随着解锁键(3)的转动,锁键元件(8)逐渐进入所述解锁缺口(12)内。
6.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3)和工作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
锁键元件(8),其设置为与所述解锁键(3)保持同步上下线性滑动;
限位凸台(11),其设置为与工作键(2)同步线性滑动;
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和限位凸台(11)之间贴近设置;解锁键(3)向下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8)逐渐脱离限位凸台(11)的线性滑动的路径范围;
所述锁键元件(8)的线性滑动方向与限位凸台(11)的线性滑动方向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按键,其特征在于,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限位凸台(11)的前侧面抵接在所述锁键元件(8)的后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按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杆,所述解锁键(3)的背面或侧面还设置有滑动槽(4),所述滑动杆安装在滑动槽(4)内。
9.组合按键,包括解锁键(3)和工作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锁定装置,所述限位锁定装置包括:
锁键元件(8),其设置为与工作键(2)保持同步线性滑动;
限位槽(32),其设置为与解锁键(3)同步上下线性滑动;
解锁键(3)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键元件(8)位于限位槽(32)内;解锁键(3)向下线性滑动并逐渐脱离初始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锁键元件(8)逐渐脱离限位槽(32);
所述锁键元件(8)的线性滑动方向与限位槽(32)的线性滑动方向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按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杆,所述解锁键(3)的背面或侧面还设置有滑动槽(4),所述滑动杆安装在滑动槽(4)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按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锁缺口(12),其设置在限位槽(32)的上方,锁键元件(8)脱离限位槽(32)后,随着工作键(2)的线性滑动,锁键元件(8)逐渐进入所述解锁缺口(12)内。
12.自动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按键。
CN201921004699.3U 2019-07-01 2019-07-01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Active CN210575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4699.3U CN210575619U (zh) 2019-07-01 2019-07-01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4699.3U CN210575619U (zh) 2019-07-01 2019-07-01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75619U true CN210575619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39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4699.3U Active CN210575619U (zh) 2019-07-01 2019-07-01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756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26410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20190345739A1 (en) Electro-mechanical latching/locking with integrated touch/push activation
US3881081A (en) Trigger mechanism for a power tool
EP2450510A2 (en) Door locking device for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bistable mechanism
KR101635255B1 (ko) 도어를 개방하기 위한, 특히 가정용품의 도어를 위한 시스템
WO2015053855A2 (en) Locking and unlocking mechanism for a door lock
KR20200125643A (ko) 에너지 하베스팅 장치 및 전자식 잠금 시스템
ITMO20130151A1 (it) Sistema di chiusura per armadi a cassetti
RU2602276C2 (ru) Механизм блокировки для кнопки включения силового выключателя
US11692374B2 (en) Lock mechanism for objects movabl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CN210575619U (zh)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EP0102332B2 (en) Rotary control device with retractable knob, in particular for household appliances
CN210897049U (zh)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CN210378815U (zh)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CN112185739A (zh)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CN112185730A (zh)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EP1487002A2 (en) Electrical remote actuation device
CN107732742B (zh) 抽屉式框架断路器的抽屉座锁止装置
CN112185729A (zh)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CN113027246B (zh) 锁体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16906A (zh) 一种洗碗机、开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US2996925A (en) Pushbutton tuner
CN211622982U (zh) 全自动锁体
CN108518131B (zh) 一种锁具及其旋转式限位装置
CN108878200B (zh)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割草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