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9646U - 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9646U
CN210559646U CN201921148044.3U CN201921148044U CN210559646U CN 210559646 U CN210559646 U CN 210559646U CN 201921148044 U CN201921148044 U CN 201921148044U CN 210559646 U CN210559646 U CN 210559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ecological grass
fiber ecological
sand pit
artificial ree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480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良元
李鲁丹
汤显强
杨文俊
赵伟华
郭伟杰
贡丹丹
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Priority to CN2019211480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9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9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9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包括人工礁石主体及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人工礁石主体为梯形混凝土筑件,除底面外,表面布满底栖生物栖息孔,底栖生物栖息孔内表面布满附着孔,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包括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悬挂式绳索和碳素纤维生态草,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可拆卸地固定于人工礁石主体上表面,碳素纤维生态草通过悬挂式绳索固定于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碳素纤维生态草下端固定悬挂重物来保持碳素纤维生态草的竖直状态。本实用新型可为采砂坑底栖动物、底栖藻类、鱼类等多种生物提供繁衍生息的场所,能有效的恢复湖泊采砂坑的底栖生境。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湖泊治理及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
背景技术
砂石是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砂和砾石是河流生物附着生存的物理基底和生境要素。一些底栖动物和藻类需要附着在砂石表面生长,一些鱼类需要躲藏在合适尺度的砂砾间隙产卵繁殖、躲避天敌等。但随着经济及社会建设的发展,公路、桥梁、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的建设工程对砂石的需求日益增长,河流、湖泊采砂的强度和规模也与日俱增。
大规模的采砂改变了河流、湖泊泥沙和输送能力之间的平衡状态,使河流、湖泊地貌地形发生显著变化,底质尺寸组成被改变,细泥沙堵塞底质间隙,使得底栖生物附着生存的空间被破坏,导致底栖动物丰度和多样性明显下降、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底栖生境的恢复是采砂区生态环境恢复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目前,在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采砂坑生态治理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1398633.7)中,公开了一种河道采砂坑生态治理方法,其主要通过选址、回填造型将河道采砂坑改造为最高流速低于1.2m/s的区域,并通过在其中设置人工鱼礁,使其成为鱼类产卵区。但该专利由于只能在一侧靠近河岸的采砂坑中使用,对河道中间以及湖泊等环境中的采砂坑适用性不强,且该方法中使用的人工鱼礁对鱼类的针对性较强,对于底栖生物的恢复作用不大。
在实用新型名称为“采砂河床生态修复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865196.9)中,公开了一种采砂河床的生态修复系统,该系统中包含河床修复装置和服务器,主要修复方法是在河床修复装置的种植孔中种植修复河床的植物,通过植物根系的生长防治河床滑坡,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地。但该实用新型在水生生境方面的作用主要为保护,恢复能力较弱。
不同种类的底栖生物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型底栖动物一般大于1mm,微型底栖动物则一般小于40μm,不同鱼类的体型差异则更为巨大。底栖生物主要是通过附着于石块上或躲藏于石块间隙进行生存繁殖,因此,在底栖生境的恢复中应根据不同种类底栖生物的生存需求,开发一种比表面积大、易于附着、具有较多不同尺寸间隙的人工礁石,为底栖生物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以恢复采砂区内底栖生物的丰度和数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在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方面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该人工礁石比表面积大,易于底栖生物附着,集底栖动物、藻类及鱼类多种生物的生境恢复功能于一体,可解决现有采砂区生境恢复技术中功能单一、对底栖生境恢复功能不足的问题。
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包括人工礁石主体及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所述人工礁石主体为梯形混凝土筑件,除底面外,表面布满底栖生物栖息孔,底栖生物栖息孔为圆弧状凹陷,内表面布满附着孔,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包括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悬挂式绳索和碳素纤维生态草,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可拆卸地固定于人工礁石主体上表面,所述碳素纤维生态草通过悬挂式绳索固定于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碳素纤维生态草下端固定悬挂重物来保持碳素纤维生态草的竖直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礁石主体为高30-80cm的实心梯形混凝土筑件,筑件上表面为长40-120cm,宽20-60cm的长方形,底面为长100-280cm,宽80-220cm的长方形,前、后、左、右四面均为等腰梯形,前、后、左、右四面与底面夹角均为45°。
进一步的,所述底栖生物栖息孔为圆弧状凹陷,最大深度为5cm,深度由最深处向四周逐渐递减。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礁石主体上表面四角设有安装孔,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通过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可拆卸地固定于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安装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由中空加厚钢管焊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碳素纤维生态草为布帘状,由多束布条状碳素纤维生态草组成,单束碳素纤维生态草的长为30-50cm,宽为2-3cm。
进一步的,所述碳素纤维生态草可拆卸的固定于悬挂式绳索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栖生物栖息孔的直径为15-20cm。
进一步的,所述附着孔的直径为1-2cm。
本实用新型采用梯形混凝土筑件作为人工礁石,混凝土筑件表面粗糙,易于附着;同时,梯形底表面积较大,礁石不易下陷,且梯形表面积较大,有更多的底栖生物附着空间。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采用钢制结构,耐腐蚀,可长时间置于水下。且碳素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还可以为水体中的微生物、浮游动物、着生生物提供附着环境,同时成为鱼类产卵、生长、隐藏的场所。因此,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现有采砂区生境恢复技术中功能单一、对底栖生境恢复功能不足的问题。此外,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可自由拆卸,在湖泊水位较高的采砂坑中可安装该装置,在水位较低的采砂坑中则可选择拆卸该装置,在人工礁石上表面栖息孔中种植水生植物代替碳素纤维生态草。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环境中的采砂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主体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主体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主体纵切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中底栖生物栖息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的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的碳素纤维生态草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人工礁石主体,2—底栖生物栖息孔,3—附着孔,4—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安装孔,5—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6—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7—悬挂式绳索,8—碳素纤维生态草,9—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的整体示意图,主要包括人工礁石主体1和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5两大部分。
请继续参阅图2-7,所述人工礁石主体1为高30-80cm的梯形混凝土筑件,筑件上表面为长40-120cm,宽20-60cm的长方形,底面为长100-280cm,宽80-220cm的长方形,前、后、左、右四面均为等腰梯形,前、后、左、右四面与底面夹角均为45°;除底面外,其余各面布满直径15-20cm不同尺寸的底栖生物栖息孔2,底栖生物栖息孔 2为圆弧状凹陷,最大深度为5cm,深度由最深处向四周逐渐递减。底栖生物栖息孔2 内表面布满直径1-2cm的附着孔3。
所述人工礁石主体1采用梯形混凝土筑件作为人工礁石,混凝土筑件表面粗糙,易于附着。同时,梯形底表面积较大,礁石不易下陷,且梯形表面积较大,有更多的底栖生物附着空间。
所述底栖生物栖息孔2内表面布满直径1-2cm的底栖生物附着孔3(图5),比表面积大,可为底栖生物生存提供充足的空间。
如图6所示,所述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5包括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6、悬挂式绳索7和碳素纤维生态草8,所述碳素纤维生态草8可通过悬挂式绳索7固定于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6上,碳素纤维生态草8下端固定悬挂重物9,减少水流对碳素纤维生态草8的影响,使其保持竖直状态。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6由中空加厚钢管焊接而成,悬挂架长、宽与人工礁石主体1上表面尺寸相符,可固定安装在人工礁石主体1 上,主要为鱼类提供躲避天敌及产卵繁殖的场所。碳素纤维生态草8可自由拆卸,在使用一段时间过后可更换新的碳素纤维生态草8。碳素纤维生态草8可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为鱼类提供产卵繁殖,躲避天敌的场所。
所述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5可通过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6可拆卸地固定于人工礁石上表面,具体的,在人工礁石上表面设有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安装孔4,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6可拆卸地安装于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安装孔4中。由于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5可拆卸,在湖泊水位较高的采砂坑中可安装该装置,在水位较低的采砂坑中则可拆卸该装置,在人工礁石的上表面栖息孔中种植水生植物代替碳素纤维生态草。
所述碳素纤维生态草8为布帘状,由多束布条状碳素纤维生态草组成,单束碳素纤维生态草的长约30-50cm,宽约2-3cm。碳素纤维生态草8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生物接触面积,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碳素纤维生态草可吸附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此外,碳素纤维生态草还可以为水体中的微生物、浮游动物、着生生物等提供附着生存的空间,为鱼类提供产卵繁殖和躲避天敌的场所。
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新颖,经济实用,适用范围广,人工礁石结合碳素纤维生态草,利用人工礁石的多孔洞结构及碳素纤维生态草的高生物亲和性,可为采砂坑底栖动物、底栖藻类、鱼类等多种生物提供繁衍生息的场所,修复采砂区内底栖生境。本实用新型可为底栖生物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并起到一定的净化水质的作用,适用于湖泊采砂区底栖生境的恢复,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礁石主体(1)及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5),所述人工礁石主体(1)为梯形混凝土筑件,除底面外,表面布满底栖生物栖息孔(2),底栖生物栖息孔(2)为圆弧状凹陷,内表面布满附着孔(3),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5)包括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6)、悬挂式绳索(7)和碳素纤维生态草(8),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6)可拆卸地固定于人工礁石主体(1)上表面,所述碳素纤维生态草(8)通过悬挂式绳索(7)固定于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6),碳素纤维生态草(8)下端固定悬挂重物(9)来保持碳素纤维生态草的竖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礁石主体(1)为高30-80cm的实心梯形混凝土筑件,筑件上表面为长40-120cm,宽20-60cm的长方形,底面为长100-280cm,宽80-220cm的长方形,前、后、左、右四面均为等腰梯形,前、后、左、右四面与底面夹角均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栖生物栖息孔(2)为圆弧状凹陷,最大深度为5cm,深度由最深处向四周逐渐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礁石主体(1)上表面四角设有安装孔,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装置(5)通过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6)可拆卸地固定于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安装孔(4)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素纤维生态草悬挂架(6)由中空加厚钢管焊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素纤维生态草(8)为布帘状,由多束布条状碳素纤维生态草组成,单束碳素纤维生态草的长为30-50cm,宽为2-3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素纤维生态草(8)可拆卸的固定于悬挂式绳索(7)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栖生物栖息孔(2)的直径为15-2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孔(3)的直径为1-2cm。
CN201921148044.3U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 Active CN210559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8044.3U CN210559646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8044.3U CN210559646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9646U true CN210559646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28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48044.3U Active CN210559646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96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2124A (zh) * 2019-07-22 2019-09-24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2124A (zh) * 2019-07-22 2019-09-24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2346B (zh) 应用于大型深水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
CN108675454B (zh) 一种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发展全过程控制方法
CN112340932B (zh) 一种集雨型水库水质提升治理的方法
JP2007209969A (ja) 水中設置型植物栽培容器体
CN107018889A (zh) 一种组装式多功能人工藻礁
CN101366365A (zh) 长江口牡蛎礁构建方法
CN106719220A (zh) 一种具有消浪功能的海洋牧场的建设方法
Sosa-Villalobos et al. Diagnosi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aqua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s with regard to the environment in Mexico
CN211770560U (zh)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
CN210559646U (zh) 一种用于采砂坑底栖生境恢复的人工礁石
CN110589981A (zh)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
CN114014444A (zh) 一种高生态弹性小微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7651754B (zh) 一种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及人工礁石
Gökalp et al. Design for large-scale maricultures of the Mediterranean demosponge Chondrosia reniformis Nardo, 1847 for collagen production
CN102745813A (zh) 以再生水为补给的城市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的方法
CN205472952U (zh) 护岸植草净水袋
JP3536140B2 (ja) 海底生物育成方法
CN217677008U (zh) 一种原位修复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孵化净水平台
CN209797592U (zh) 一种恢复藻型湖泊水生植物的复合鱼礁系统
CN114262062A (zh) 一种沉水植物净化毯与水下生态修复系统
CN209941601U (zh) 一种补水型河道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10204137B (zh) 海水生态养殖模式下养殖尾水处理池及净水器
RU2174749C1 (ru) Способ вос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трепанга
JP2009072164A (ja) 藻場礁
CN111099748A (zh) 一种speg生物迁移小微水体的治理修复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