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2463U - 一种多层烘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烘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2463U
CN210552463U CN201921040700.8U CN201921040700U CN210552463U CN 210552463 U CN210552463 U CN 210552463U CN 201921040700 U CN201921040700 U CN 201921040700U CN 210552463 U CN210552463 U CN 210552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assemblies
groups
oven according
conveyo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407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贵华
陈天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che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ture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ture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ture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407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2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2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2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硅橡胶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烘箱。多层烘箱包括箱体、加热组件和输送组件,箱体上设置有物料入口和物料出口;加热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加热组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箱体内,相邻两组加热组件之间形成烘道;输送组件被配置为将物料由物料入口经每个烘道输送至物料出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烘箱将传统的直线型长加热烘道转换成了竖向排布的多个短加热烘道,节省了空间;并且烘道两侧均设置有加热组件,保证了对物料加热的均匀性,避免了物料脱温或失温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产品性能。另外输送组件带动物料依次经过各个烘道,从而实现对物料的连续输送和加热,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烘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硅橡胶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烘箱。
背景技术
发泡硅橡胶性质较软,压缩性能良好,应用广泛,但是发泡硅橡胶需要经过半个小时以上的高温硫化处理才能具有优越的性能。
目前对发泡硅橡胶进行高温硫化处理的设备多采用分断性加热硫化或者采用长加热硫化烘道的方式。分断性加热硫化不能实现连续化生产,生产周期长且批次差异性大,而采用长加热硫化烘道则造成设备及空间成本过高,占地面积过大。并且传统的烘道一般采用内控顶置加热方式,容易造成发泡硅橡胶上下两侧加热不均匀,出现脱温或者失温等现象,导致出现批量性或者连续性的硫化失效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层烘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下的发泡硅橡胶加热领域存在的加热设备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以及易造成产品硫化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多层烘箱,包括:
箱体,其上设置有物料入口和物料出口;
加热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加热组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相邻两组所述加热组件之间形成烘道;
输送组件,被配置为将物料由所述物料入口经每个所述烘道输送至所述物料出口。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前后侧壁上方及顶壁上设置有排烟孔。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输送组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每组所述输送组件内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加热组件。
作为优选,上下相邻的两组所述输送组件在延伸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滚筒、传送带和同步导辊,所述滚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滚筒间隔设置,所述传送带绕设于两个所述滚筒上,所述传送带围设成的腔室内设置有所述加热组件,所述同步导辊位于所述腔室内,被配置为支撑所述传送带。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带为网孔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滚筒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传送带内侧设置有定位凸条,所述定位凸条能够嵌合在所述凹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物料入口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物料厚度方向的上表面抵接的上限位杆,所述物料出口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物料厚度方向的下表面抵接的下限位杆。
作为优选,所述物料入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物料宽度方向的侧面抵接的第一限位导辊,所述物料出口处设置有与所述物料宽度方向的侧面抵接的第二限位导辊。
作为优选,还包括导向辊,所述导向辊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烘道之间,且位于所述烘道外部,所述导向辊被配置为在所述物料在相邻两个所述烘道之间转向时对所述物料进行导向。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烘箱通过在箱体内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加热组件,相邻两组加热组件之间形成烘道,相比于现有技术,将传统的直线型长加热烘道转换成了竖向排布的多个短加热烘道,节省了空间;并且烘道两侧均设置有加热组件,保证了对物料加热的均匀性,避免了物料脱温或失温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产品性能。另外输送组件带动物料依次经过各个烘道,从而实现了对物料的连续输送和加热,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烘箱的主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烘箱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烘箱的滚筒与传送带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5是图1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中:1、物料;2、箱体;21、物料入口;22、物料出口;23、排烟孔;3、加热组件;4、输送组件;41、滚筒;411、凹槽;42、传送带;421、定位凸条;43、同步导辊;5、上限位杆;6、下限位杆;7、第一限位导辊;8、第二限位导辊;9、导向辊;10、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烘箱,其主要包括箱体2、加热组件3和输送组件4。其中,箱体2为多层烘箱的结构及支撑部件,加热组件3和输送组件4均安装在箱体2内部。箱体2侧壁开设有物料入口21和物料出口22,物料1从物料入口21进入,在箱体2内经加热硫化后,从物料出口22排出,在本实施例中,物料1为发泡硅橡胶。加热组件3用于对物料1加热,其设置有多组,多组加热组件3在箱体2内部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相邻两组加热组件3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加热物料1的烘道,多个烘道构成用于对物料1进行连续加热的蛇形加热通道。输送组件4用于输送物料1,其同样设置有多组,多组输送组件4在箱体2内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每组输送组件4内均设置有一组加热组件3。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的多组输送组件4使物料1沿蛇形加热通道运动,以被连续加热硫化。
箱体2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图1及图2。箱体2为六面体箱形结构,其具体尺寸可以根据箱体2中设置的加热组件3和输送组件4的长度、宽度以及组数配置。物料入口21设置在箱体2的左侧壁或右侧壁的上方,物料出口22设置在箱体2的左侧壁或右侧壁的下方。根据不同工况,可选地,物料入口21和物料出口22设置在箱体2的同一侧或不同侧,在本实施例中,物料入口21和物料出口22设置在箱体2的同一侧且均设置在箱体2的右侧壁。
如图2所示,箱体2的前侧壁、后侧壁以及顶壁上均开设有排烟孔23,排烟孔23用于将物料1加热硫化时产生的烟雾排出箱体2外,防止烟雾造成物料1加热不均匀及硫化失效。排烟孔23设置有多个,其在箱体2的前后侧壁上方及顶壁上均匀分布,以利于更高效地排出烟雾。进一步地,排烟孔23与外部抽风管(未示出)连通,并且抽风管连通抽风机(未示出),通过抽风机的强力抽吸作用将物料1加热硫化产生的烟雾高效排出箱体2外。
加热组件3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组加热组件3构成竖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烘道,物料1沿多个烘道形成的蛇形加热通道运动。可选地,多组加热组件3沿竖直方向等间距布置或不等间距布置,优选地,多组加热组件3等间距竖向布置,使每个烘道内的温度场分布相同,以对物料1加热均匀。其中,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箱体2内最顶层的一组加热组件3固定在箱体2的顶壁上,位于箱体2内最底层的一组加热组件3固定在箱体2的底壁上,其余每组加热组件3对应设置在一组输送组件4中。即每一组输送组件4中设置一组加热组件3,加热组件3的该种布置方式可以节省纵向空间,提高加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3包括加热管,可选地,加热管为电加热管或外通高温介质的加热管,由于电加热管结构紧凑且加热功率高,因此,优选地,加热管选用电加热管。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3中包括多个加热管,多个加热管沿烘道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组件3也可以采用其他加热设备,如采用热风机,通过在箱体2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口及出风口,利用热风对物料1进行加热硫化。不同的加热设备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具体实施方式,其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输送组件4用于承载及输送物料1,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多组输送组件4在箱体2内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根据工况环境和不同物料1对加热时间的不同要求,可选地,输送组件4的组数可以设置为三组、四组、五组或更多组,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发泡硅橡胶对加热硫化条件的要求,优选地,输送组件4的组数设置为五组,对应地,加热组件3设置有七组。进一步地,多组输送组件4在箱体2内平行交错布置,即相邻两组输送组件4两端不对齐,两两间隔的两组输送组件4两端对齐,并且相邻两组输送组件4的输送方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由上至下,将五组输送组件4分别称为第一组至第五组,其中第一组、第三组和第五组输送组件4两端对齐,第二组和第四组输送组件4两端对齐,第一组、第三组和第五组输送组件4更靠近箱体2的右侧壁,以便于接收由物料入口21进入到箱体2内部的物料1,第二组和第四组输送组件4更靠近箱体2的左侧壁。并且,第一组、第三组和第五组输送组件4的输送方向为a方向,第二组和第四组输送组件4的输送方向为b方向。输送组件4采用上述布置方式可以使物料1在从一个烘道移动到下一个烘道时可靠地落在下一组输送组件4上,保证物料1沿蛇形加热通道移动。
具体地,输送组件4包括滚筒41、传送带42和同步导辊43。其中,滚筒41为两个,两个滚筒41平行间隔布置,两个滚筒41的间距可根据工况环境和物料1的性质具体调整。滚筒41内的滚动部件采用耐高温滚动轴承,以适应高温条件,保证工作性能。滚筒41由外部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如电机或内燃机,根据负载大小,可选地,两个滚筒41可以均连接外部动力装置,或只有其中一个滚筒41连接外部动力装置。传送带42绕设在两个滚筒41上,用于承载及输送物料1,传送带42选用耐高温传送带,优选地,传送带42选用聚四氟乙烯(PTFE)材质,PTFE材质可以耐500℃的高温,且抗腐蚀、绝缘及不易燃。进一步地,传送带42的结构设置成网孔状结构,以减小热辐射阻隔作用,使物料1的加热更均匀。同步导辊43用于支撑传送带42及物料1,同步导辊4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同步导辊43分为两组,两组同步导辊43分别与传送带42的内表面上下两侧抵接,并且绕传送带42围设成的腔室均匀布置,以保证物料1输送的平顺性。
为防止传送带42跑偏,并进一步防止传送带42上承载的物料1跑偏,在滚筒41和传送带42上设置有相应的定位装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滚筒41上设置有凹槽411,在传送带42上设置有定位凸条421,定位凸条421可以嵌合在凹槽411中,从而实现传送带42与滚筒41的横向相对固定,防止了传送带42及放置在传送带42上的物料1的横向跑偏。
如前文所述,为节省纵向空间,除最顶层的加热组件3固定在箱体2的顶壁和最底层的加热组件3固定在箱体2的底壁上外,其余每组加热组件3分别设置在一组输送组件4中。具体地,如图1所示,加热组件3布置在输送组件4的传送带42围设成的腔室的内部,与同步导辊43相抵接,并且加热组件3包括的多个加热管沿物料1输送方向在腔室内部均布布置。这种布置方式不仅可以节省纵向空间,而且可以使加热组件3同时对上下两侧的物料1均匀加热,保证了对物料1加热的均匀性和高效性。并且本实施例中传送带42的网孔状结构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小了传送带42的热辐射阻隔,提高了加热效率。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烘箱在物料入口21处和物料出口22处还设置有限位结构。具体地,在物料入口21上侧设置有用于与物料1上表面抵接的横向的上限位杆5,在物料入口2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物料1的左右两侧面抵接的竖向的第一限位导辊7。其中,上限位杆5用于对进入物料入口21的物料1的纵向轨迹进行限位,防止物料1碰到箱体2的顶壁,导致物料1磨损。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一限位导辊7用于对进入物料入口21的物料1的横向轨迹进行限位,防止物料1碰到箱体2的前后侧壁。并且第一限位导辊7可以使物料1以与传送带42的转动方向一致的方向进入传送带42,防止物料1在传送带42上因跑偏而磨损。
如图5所示,在物料出口22下侧设置有用于与物料1的下表面抵接的横向的下限位杆6,在物料出口2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物料1的左右两侧面抵接的竖向的第二限位导辊8。其中,下限位杆6用于对从物料出口22排出的物料1的纵向轨迹进行限位,防止物料1碰到箱体2的底壁,导致物料1磨损。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限位导辊8用于对从物料出口22排出的物料1的横向轨迹进行限位,防止物料1碰到箱体2的前后侧壁。
通过在物料入口21处设置上限位杆5以及在物料出口22处设置下限位杆6,防止了物料1与箱体2的顶壁和底壁之间的磕碰磨损。通过在物料入口21处设置第一限位导辊7和在物料出口22处设置第二限位导辊8,以及在滚筒41和传送带42上设置可以相互嵌合的定位结构,保证了物料1在整个蛇形加热通道中运动方向的一致性,防止了物料1在输送过程中的横向跑偏,从而防止了物料1与箱体2的前后侧壁之间的磕碰磨损。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烘箱还包括导向辊9,导向辊9设置在相邻两个烘道之间,且位于烘道外部,用于对物料1进行导向,使物料1在相邻两个烘道之间平稳转向过渡。具体地,导向辊9的数量为多个,沿物料1输送方向在每组输送组件4的末端均设置有一个导向辊9。当物料1被输送组件4输送到其中一个烘道的末端时,物料1上表面与导向辊9抵接,在导向辊9的导向作用及物料1本身的重力作用下,物料1运动方向转为向下,进入下一烘道。相邻输送组件4的平行交错布置进一步保证了物料1的转向过渡的平稳性,使得物料1在从一个烘道移动到下一个烘道时能够被下一组输送组件4承接住,不至于使物料1因脱离输送轨迹而造成加热硫化失效。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烘箱还包括控制面板10,控制面板10被配置为控制安装在箱体2内的各组件,从而对物料1的整个加热硫化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及监控。具体地,控制面板10被配置为控制加热组件3的加热温度、输送组件4的输送速度等,同时实时监控多层烘箱内的温度和物料1的运行轨迹及硫化情况,以保证物料1的正常加热硫化。
下面结合图1-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烘箱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物料1由物料入口21进入多层烘箱,在物料入口21处物料1被设置在物料入口21上方的上限位杆5限定其纵向运动轨迹,以防与箱体2的顶壁磕碰,并被设置在物料入口21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导辊7限定其横向运动轨迹,以防与箱体2的前后侧壁磕碰,使得物料1能够以与传送带42转动方向一致的方向进入第一层烘道。在第一层烘道内,物料1随传送带42的转动而移动,其中传送带42的转动由滚筒41的滚动带动,在此过程中,均匀设置在烘道两侧的加热组件3对物料1持续加热,以满足物料1所需的高温硫化条件。当物料1移动到第一层烘道的末端时,受安装在输送组件4末端的导向辊9的导向作用,转向进入下一层烘道,在下一层烘道中被继续加热处理。
物料1依次弯折经过沿竖直方向排布的各个烘道,形成弯折的蛇形运动轨迹。在物料1的整个运动轨迹中,在各个烘道两侧均匀布置的加热组件3对物料1进行持续的加热,直至物料1满足成品要求,从物料出口22处排出。在物料出口22处,物料1被设置在物料出口22下侧的下限位杆6限定其纵向轨迹,以防与箱体2的底壁磕碰,并被设置在物料出口22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导辊8限定其横向轨迹,以防与箱体2的前后侧壁磕碰,保证物料1从进入箱体2、在箱体2被加热直至从箱体2离开的整个运动轨迹的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烘箱通过将传统的直线型长加热烘道转换成竖向排布的多个短加热烘道,节省了空间,实现了对物料的连续加热,避免了物料1脱温或失温现象的发生。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烘箱通过在物料入口21处、物料出口22处和输送组件4的末端设置限位装置,以及在滚筒41和传送带42上设置定位结构,避免了物料1在输送过程中的跑偏,防止了物料1与箱体2之间磕碰损伤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产品性能。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多层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2),其上设置有物料入口(21)和物料出口(22);
加热组件(3),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加热组件(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箱体(2)内,相邻两组所述加热组件(3)之间形成烘道;
输送组件(4),被配置为将物料(1)由所述物料入口(21)经每个所述烘道输送至所述物料出口(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前后侧壁上方及顶壁上设置有排烟孔(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4)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输送组件(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箱体(2)内,每组所述输送组件(4)内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加热组件(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烘箱,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两组所述输送组件(4)在延伸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4)包括滚筒(41)、传送带(42)和同步导辊(43),所述滚筒(4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滚筒(41)间隔设置,所述传送带(42)绕设于两个所述滚筒(41)上,所述传送带(42)围设成的腔室内设置有所述加热组件(3),所述同步导辊(43)位于所述腔室内,被配置为支撑所述传送带(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42)为网孔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41)表面设置有凹槽(411),所述传送带(42)内侧设置有定位凸条(421),所述定位凸条(421)能够嵌合在所述凹槽(411)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入口(21)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物料(1)厚度方向的上表面抵接的上限位杆(5),所述物料出口(22)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物料(1)厚度方向的下表面抵接的下限位杆(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入口(21)处设置有与所述物料(1)宽度方向的侧面抵接的第一限位导辊(7),所述物料出口(22)处设置有与所述物料(1)宽度方向的侧面抵接的第二限位导辊(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烘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辊(9),所述导向辊(9)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烘道之间,且位于所述烘道外部,所述导向辊(9)被配置为在所述物料(1)在相邻两个所述烘道之间转向时对所述物料(1)进行导向。
CN201921040700.8U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多层烘箱 Active CN210552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0700.8U CN210552463U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多层烘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0700.8U CN210552463U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多层烘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2463U true CN210552463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27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40700.8U Active CN210552463U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多层烘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246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3006A (zh) * 2020-05-22 2020-09-25 浙江润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状高分子材料的发泡系统
CN111703005A (zh) * 2020-05-22 2020-09-25 浙江润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状高分子材料的发泡预热装置
CN112880362A (zh) * 2021-01-29 2021-06-01 深圳市莱美斯硅业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烤箱
WO2021232522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浙江润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状高分子材料的发泡预热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3006A (zh) * 2020-05-22 2020-09-25 浙江润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状高分子材料的发泡系统
CN111703005A (zh) * 2020-05-22 2020-09-25 浙江润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状高分子材料的发泡预热装置
WO2021232522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浙江润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状高分子材料的发泡预热装置
CN112880362A (zh) * 2021-01-29 2021-06-01 深圳市莱美斯硅业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烤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52463U (zh) 一种多层烘箱
US933509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microwave drying of extruded honeycomb structures
CN211012337U (zh) 用于烟草加工的隧道式分段干燥装置
CN103919250A (zh) 果蔬烘干机
CN103919249A (zh) 一种果蔬烘干机
CN106915889B (zh) 一种污泥干化设备
CN114087864A (zh) 一种中药材加工用药材循环节能烘干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6025429B (zh) 一种电池冷却装置
CN205378755U (zh) 一种制面用烘干机
CN206390281U (zh) 粉皮降温室
CN102519232A (zh) 带式环流烘干机
CN202350459U (zh) 多层隧道式微波干燥箱
CN105546961A (zh) 药材蒸煮烘干装置
CN208727926U (zh) 一种用于平板涂装预干燥的纵向移动式立体烘干房
CN102393133B (zh) 一种可调节横截面温差的新型干燥结构
CN210832950U (zh) 一种多功能层烘干固化设备
CN203771942U (zh) 一种烘干炉
CN210796203U (zh) 一种高效玻璃加热装置
CN203704647U (zh) 旋转式节能窑炉
CN203336921U (zh) 烘干装置
CN112762688A (zh) 一种网带式对称送风烘干机
JP5613987B2 (ja) 多孔質炭素繊維シート前駆体の連続熱処理装置及び熱処理方法
CN206307589U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216282608U (zh) 一种泥板生产用烘干机
CN209648992U (zh) 一种带有加热系统的芯层铺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multilayer ove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Pledgee: Shenzhe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small loan Co.,Ltd.

Pledgor: SHENZHEN FUTUREWAY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40020249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0 201, Building 1, No. 86, Xiangyang Road, Yanchuan Community, Yanluo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Fuchengw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5 floor 5, building 2, Jiada green materials Industrial Park, Yanchuan Chaoyang Road,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FUTUREWAY TECHNOLOGY Co.,Ltd.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Pledgee: Shenzhe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small loan Co.,Ltd.

Pledgor: SHENZHEN FUTUREWAY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400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