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0785U - 一种t型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t型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0785U
CN210550785U CN201921105940.1U CN201921105940U CN210550785U CN 210550785 U CN210550785 U CN 210550785U CN 201921105940 U CN201921105940 U CN 201921105940U CN 210550785 U CN210550785 U CN 210550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earing
rod
driven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59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桂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Shuntai Hardware To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Shuntai Hardware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Shuntai Hardware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Shuntai Hardware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59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0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0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07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型扳手,包括握持主体及杆部,所述握持主体与杆部通过连续转动机构配合连接,所述握持主体对应杆部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续转动机构与连接部同轴设置,所述连续转动机构包括旋转套、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转动单元,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转动单元自旋转套对应握持主体一端依次设置于旋转套内,所述旋转套的上顶面与所述连接部的下底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连接头上,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圆周壁与旋转套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头贯穿第一轴承与转动单元配合连接并相联动,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圆周壁与旋转套的内壁连接,所述杆部自旋转套的下底面贯穿第二轴承与转动单元配合连接并相联动。

Description

一种T型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型扳手。
背景技术
使用现有的T型扳手锁固或拆卸时,通常需要先将杆部的底端对准工件,然后操作人员用一只手握住握持主体施力,拧转工件,另一只手需要始终扶持住杆部,保持杆部一直对准工件,这样拧转速度较慢,并且每次拧转是手部只能转动半圈,然后需要松开握持主体调整手握持的位置,重新抓紧后再次拧转,这样反复调整握持位置来进行拧转操作,在手部调整握持位置的时候,扳手的转动停止,无法实现扳手杆部连续转动对工件进行连续拧紧或拧松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杆部连续转动对工件进行连续拧紧或拧松操作的T型扳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T型扳手,包括握持主体及杆部,所述握持主体与杆部通过连续转动机构配合连接,所述握持主体对应杆部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续转动机构与连接部同轴设置,所述连续转动机构包括旋转套、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转动单元,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转动单元自旋转套对应握持主体一端依次设置于旋转套内,所述旋转套的上顶面与所述连接部的下底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连接头上,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圆周壁与旋转套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头贯穿第一轴承与转动单元配合连接并相联动,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圆周壁与旋转套的内壁连接,所述杆部自旋转套的下底面贯穿第二轴承与转动单元配合连接并相联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主体与杆部通过连续转动机构配合连接,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转动单元自旋转套对应握持主体一端依次设置于旋转套内,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握持主体连接部上的连接头固定连接,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旋转套的内壁连接,连接头贯穿第一轴承与转动单元的一端连接并相联动,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杆部配合连接,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旋转套的内壁连接,杆部的一端贯穿第二轴承与转动单元的另一端连接并相联动,操作人员一只手与旋转套接触,另一只手握住握持主体进行转动,握持主体连接部上的连接头通过第一轴承与旋转套做相对转动,同时连接头带动转动单元在旋转套内做周向转动,并通过转动单元带动与杆部转动,杆部通过第二轴承与旋转套做相对转动。将杆部的底端与工件接触,通过握持连续旋转机构的旋转套,以旋转套为固定支点,快速转动握持主体,使得握持主体、杆部及转动单元通过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在旋转套内做相对的周向转动,握持主体通过连续旋转机构中的转动单元将转矩传递至杆部,握持主体带动杆部快速转动,使得拧转工件时更为省力、方便快捷和连续,省时省力。同时旋转套的设置,避免了操作人员在手扶杆部时手直接与杆部接触,避免了转动时的相对摩擦,也提高了转动时的速度,更为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单元包括主动旋转片、从动旋转片及连接主动旋转片及从动旋转片的转动连接组件,所述连接头与主动旋转片连接,所述从动旋转片对应杆部一侧设置有与杆部匹配的插接槽,所述杆部通过插接槽与从动旋转片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单元的主动旋转片通过转动连接组件与从动旋转片连接,握持主体连接部上的连接头与主动旋转片连接,杆部的一端通过设置在从动旋转片上的插接槽与从动旋转片连接,握持主体通过连接头带动主动旋转片转动,主动旋转片通过转动连接组件将转矩传递至从动旋转片上,从动旋转片再将转矩传递至杆部,使得杆部实现对工件的拧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拨动杆、弧形槽、凸部及弹性连接件,所述拨动杆对称设置于主动旋转片对应从动旋转片一侧,所述弧形槽对称设置于从动旋转片上并贯通从动旋转片,所述凸部对称设置于从动旋转片对应杆部一侧,所述主动旋转片对应从动旋转片的一侧与所述从动旋转片对应主动旋转片的一侧相互抵接,所述拨动杆贯穿弧形槽并通过弹性连接件与凸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组件的拨动杆设置于主动旋转片对应从动旋转片一侧,凸部设置于从动旋转片对应杆部的一侧,弧形槽贯穿从动旋转片上并与拨动杆匹配,拨动杆插设于弧形槽内,弹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拨动杆及凸部连接,当主动旋转片受力转动,主动旋转片上的拨动杆沿弧形槽转动,同时与拨动杆连接的弹性连接件拨动杆转动时的力的带动下拉长形变,与弹性连接件另一端连接的凸部受弹性连接件复位力的带动下跟随拨动杆转动,使得从动旋转片随之转动,并将传递至从动旋转片上的转矩传递至杆部。弹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拨动杆及凸部连接,使得主动旋转片上的拨动杆受转矩做间歇转动时,仍然能通过弹性连接件复位力的带动凸部及从动旋转片做连续转动。弹性连接件的两端与拨动杆及凸部的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优选弹性连接件的两端与拨动杆及凸部固定连接,避免了弹性连接件在受力或复位时与拨动杆及凸部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单元还包括抵接套,所述抵接套内部中空,所述抵接套的上顶面与从动旋转片对应杆部的一侧相互抵接,所述抵接套的下底面与第二轴承的外圈的上顶面相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单元还包括抵接套,抵接套的上顶面与从动旋转片对应杆部的一侧相互抵接,抵接套的下底面与第二轴承外圈的上顶面相互抵接,抵接套为中空设置,转动连接组件向下凸出的部分设置于抵接套内,避免了转动连接组件向下凸出的部分与第二轴承接触导致第二轴承及转动连接组件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插接槽内还设置有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杆部为金属材质,杆部的一端与插接槽匹配,另一端可以为不同孔径大小的端部,插接槽内设置有磁铁,杆部的一端插入插接槽内,通过磁力将杆部吸住进行固定,而需要更换不同孔径大小的杆部时,用力拔出杆部插在插接槽内的一端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拨动杆的长度大于所述从动旋转片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杆的长度大于从动旋转片的厚度,使得拨动杆插设在弧形槽内时,另一端高出从动旋转片,便于弹性连接件与拨动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弧形槽的宽度与拨动杆的直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的宽度与拨动杆的直径相同,使得结构更加紧凑,防止拨动杆在弧形槽内滑动时因间隙过大导致主动旋转片与从动旋转片转矩传递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连接件为弹簧,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力,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能进行复位。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二;
图中标号含义:握持主体-1,连接部-11,连接头-12,杆部-2,连续转动机构-3,旋转套-31,第一轴承-32,第二轴承-33,转动单元-34,主动旋转片-341,从动旋转片-342,插接槽-3421,磁铁-3422,转动连接组件-343,拨动杆-3431,弧形槽-3432,凸部-3433,弹性连接件-3434,抵接套-34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施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见附图1-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T型扳手,包括握持主体1及杆部2,所述握持主体1与杆部2通过连续转动机构3配合连接,所述握持主体1对应杆部2一侧设置有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上设置有连接头12,所述连续转动机构3与连接部11同轴设置,所述连续转动机构3包括旋转套31、第一轴承32、第二轴承33及转动单元34,所述第一轴承32、第二轴承33及转动单元34自旋转套31对应握持主体1一端依次设置于旋转套31内,所述旋转套31的上顶面与所述连接部11的下底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轴承32套设于连接头12上,所述第一轴承32的外圆周壁与旋转套31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头12贯穿第一轴承32与转动单元34配合连接并相联动,所述第二轴承33的外圆周壁与旋转套31的内壁连接,所述杆部2自旋转套31的下底面贯穿第二轴承33与转动单元34配合连接并相联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主体1与杆部2通过连续转动机构3配合连接,述第一轴承32、第二轴承33及转动单元34自旋转套31对应握持主体1一端依次设置于旋转套31内,第一轴承32的内圈与握持主体1连接部11上的连接头12固定连接,第一轴承32的外圈与旋转套31的内壁连接,连接头12贯穿第一轴承32与转动单元34的一端连接并相联动,第二轴承33的内圈与杆部2配合连接,第二轴承33的外圈与旋转套31的内壁连接,杆部2的一端贯穿第二轴承33与转动单元34的另一端连接并相联动,操作人员一只手与旋转套31接触,另一只手握住握持主体1进行转动,握持主体1连接部11上的连接头12通过第一轴承32与旋转套31做相对转动,同时连接头12带动转动单元34在旋转套31内做周向转动,并通过转动单元34带动与杆部2转动,杆部2通过第二轴承33与旋转套31做相对转动。将杆部2的底端与工件接触,通过握持连续旋转机构的旋转套31,以旋转套31为固定支点,快速转动握持主体1,使得握持主体1、杆部2及转动单元34通过第一轴承32及第二轴承33在旋转套31内做相对的周向转动,握持主体1通过连续旋转机构中的转动单元34将转矩传递至杆部2,握持主体1带动杆部2快速转动,使得拧转工件时更为省力、方便快捷和连续,省时省力。同时旋转套31的设置,避免了操作人员在手扶杆部2时手直接与杆部2接触,避免了转动时的相对摩擦,也提高了转动时的速度,更为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单元34包括主动旋转片341、从动旋转片342及连接主动旋转片341及从动旋转片342的转动连接组件343,所述连接头12与主动旋转片341连接,所述从动旋转片342对应杆部2一侧设置有与杆部2匹配的插接槽3421,所述杆部2通过插接槽3421与从动旋转片342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单元34的主动旋转片341通过转动连接组件343与从动旋转片342连接,握持主体1连接部11上的连接头12与主动旋转片341连接,杆部2的一端通过设置在从动旋转片342上的插接槽3421与从动旋转片342连接,握持主体1通过连接头12带动主动旋转片341转动,主动旋转片341通过转动连接组件343将转矩传递至从动旋转片342上,从动旋转片342再将转矩传递至杆部2,使得杆部2实现对工件的拧转。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连接组件343包括拨动杆3431、弧形槽3432、凸部3433及弹性连接件3434,所述拨动杆3431对称设置于主动旋转片341对应从动旋转片342一侧,所述弧形槽3432对称设置于从动旋转片342上并贯通从动旋转片342,所述凸部3433对称设置于从动旋转片342对应杆部2一侧,所述主动旋转片341对应从动旋转片342的一侧与所述从动旋转片342对应主动旋转片341的一侧相互抵接,所述拨动杆3431贯穿弧形槽3432并通过弹性连接件3434与凸部3433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组件343的拨动杆3431设置于主动旋转片341对应从动旋转片342一侧,凸部3433设置于从动旋转片342对应杆部2的一侧,弧形槽3432贯穿从动旋转片342上并与拨动杆3431匹配,拨动杆3431插设于弧形槽3432内,弹性连接件3434的两端分别与拨动杆3431及凸部3433连接,当主动旋转片341受力转动,主动旋转片341上的拨动杆3431沿弧形槽3432转动,同时与拨动杆3431连接的弹性连接件3434拨动杆3431转动时的力的带动下拉长形变,与弹性连接件3434另一端连接的凸部3433受弹性连接件3434复位力的带动下跟随拨动杆3431转动,使得从动旋转片342随之转动,并将传递至从动旋转片342上的转矩传递至杆部2。弹性连接件3434的两端分别与拨动杆3431及凸部3433连接,使得主动旋转片341上的拨动杆3431受转矩做间歇转动时,仍然能通过弹性连接件3434复位力的带动凸部3433及从动旋转片342做连续转动。弹性连接件3434的两端与拨动杆3431及凸部3433的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优选弹性连接件3434的两端与拨动杆3431及凸部3433固定连接,避免了弹性连接件3434在受力或复位时与拨动杆3431及凸部3433分离。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单元34还包括抵接套344,所述抵接套344内部中空,所述抵接套344的上顶面与从动旋转片342对应杆部2的一侧相互抵接,所述抵接套344的下底面与第二轴承33的外圈的上顶面相互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单元34还包括抵接套344,抵接套344的上顶面与从动旋转片342对应杆部2的一侧相互抵接,抵接套344的下底面与第二轴承33外圈的上顶面相互抵接,抵接套344为中空设置,转动连接组件343向下凸出的部分设置于抵接套344内,避免了转动连接组件343向下凸出的部分与第二轴承33接触导致第二轴承33及转动连接组件343的损坏。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插接槽3421内还设置有磁铁34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杆部2为金属材质,杆部2的一端与插接槽3421匹配,另一端可以为不同孔径大小的端部,插接槽3421内设置有磁铁3422,杆部2的一端插入插接槽3421内,通过磁力将杆部2吸住进行固定,而需要更换不同孔径大小的杆部2时,用力拔出杆部2插在插接槽3421内的一端进行更换。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拨动杆3431的长度大于所述从动旋转片342的厚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杆3431的长度大于从动旋转片342的厚度,使得拨动杆3431插设在弧形槽3432内时,另一端高出从动旋转片342,便于弹性连接件3434与拨动杆3431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弧形槽3432的宽度与拨动杆3431的直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3432的宽度与拨动杆3431的直径相同,使得结构更加紧凑,防止拨动杆3431在弧形槽3432内滑动时因间隙过大导致主动旋转片341与从动旋转片342转矩传递效率低。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连接件3434为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连接件3434为弹簧,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力,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能进行复位。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握持主体-1,连接部-11,连接头-12,杆部-2,连续转动机构-3,旋转套-31,第一轴承-32,第二轴承-33,转动单元-34,主动旋转片-341,从动旋转片-342,插接槽-3421,磁铁-3422,转动连接组件-343,拨动杆-3431,弧形槽-3432,凸部-3433,弹性连接件-3434,抵接套-344,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施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施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8)

1.一种T型扳手,包括握持主体及杆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主体与杆部通过连续转动机构配合连接,所述握持主体对应杆部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续转动机构与连接部同轴设置,所述连续转动机构包括旋转套、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转动单元,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转动单元自旋转套对应握持主体一端依次设置于旋转套内,所述旋转套的上顶面与所述连接部的下底面相抵接,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连接头上,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圆周壁与旋转套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头贯穿第一轴承与转动单元配合连接并相联动,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圆周壁与旋转套的内壁连接,所述杆部自旋转套的下底面贯穿第二轴承与转动单元配合连接并相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单元包括主动旋转片、从动旋转片及连接主动旋转片及从动旋转片的转动连接组件,所述连接头与主动旋转片连接,所述从动旋转片对应杆部一侧设置有与杆部匹配的插接槽,所述杆部通过插接槽与从动旋转片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拨动杆、弧形槽、凸部及弹性连接件,所述拨动杆对称设置于主动旋转片对应从动旋转片一侧,所述弧形槽对称设置于从动旋转片上并贯通从动旋转片,所述凸部对称设置于从动旋转片对应杆部一侧,所述主动旋转片对应从动旋转片的一侧与所述从动旋转片对应主动旋转片的一侧相互抵接,所述拨动杆贯穿弧形槽并通过弹性连接件与凸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单元还包括抵接套,所述抵接套内部中空,所述抵接套的上顶面与从动旋转片对应杆部的一侧相互抵接,所述抵接套的下底面与第二轴承的外圈的上顶面相互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内还设置有磁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杆的长度大于所述从动旋转片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的宽度与拨动杆的直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T型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
CN201921105940.1U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t型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50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5940.1U CN210550785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t型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5940.1U CN210550785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t型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0785U true CN210550785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72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594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50785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t型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0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570008B2 (en) Tool to capture, control and manipulate threaded fasteners
NO170521B (no) Fleksibel drivaksel
NO310758B1 (no) Uttaksverktöy for festeorganer
CN102416603B (zh) 一种冲击式电动压接或剪切钳
US9227240B2 (en) Crimping head for impact wrench
US4850071A (en) Cleaning tool with manual and power adaption
CA2384216C (en) Improved puller apparatus
CN112605947A (zh) 不导电磁性取回工具
US9873155B1 (en) Quick change tool bit holder for round shafts
CN210550785U (zh) 一种t型扳手
TWI650210B (zh) 衝擊工具
TWM463173U (zh) 可連接於氣動/電動鎚具之衝擊起子
CN110614603A (zh) 批头、批头快速切换装置及自动起子
US3216471A (en) Tool holder
CN206254098U (zh) 一种多功能扳手
US7000299B2 (en) Shaft extractor
US2621767A (en) Overload release clutch
JP3131577U (ja) ドライバ−用ビス保持具
US7946314B1 (en) Power pliers for twisting wires
US3858300A (en) Jackscrew device
US2985960A (en) Nut-splitting tools
CN210790829U (zh) 一种螺母拆装工具
CN210732202U (zh) 一种手持式剪棒钳
CN210282084U (zh) 一种防触电的螺丝刀
CN217168305U (zh) 一种可接长的轨道精轧钢螺母扭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