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1706U - 基板和肱动脉止血器 - Google Patents

基板和肱动脉止血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41706U
CN210541706U CN201822011606.1U CN201822011606U CN210541706U CN 210541706 U CN210541706 U CN 210541706U CN 201822011606 U CN201822011606 U CN 201822011606U CN 210541706 U CN210541706 U CN 210541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compression
air bag
arm
brachial ar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116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天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0116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41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41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417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板,用于肱动脉止血器,涉及医疗止血设备的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止血器的基板设计不符合生理特征而降低病人在止血时的舒适度的技术问题。该基板形成用于放置肘关节的容纳部(1)及其一种肱动脉止血器,包括所述基板、在所述基板上连接多个以对称方式设置的固定带(2)和在所述基板上设置的压迫气囊带(3)。实用新型用以增加基板的使用功能,满足人们对基板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

Description

基板和肱动脉止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止血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板及肱动脉止血器。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心脏学的发展,临床介入疗法已经迅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人体的股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是介入诊疗必行的途径。尤其是在心内科介入手术中,因为桡动脉血管细或畸形,不能进行手术,继而改用肱动脉。肱动脉因其血管直径粗大,易于手术操作,但其弊端为血管位置深,行走于肱二头肌腱内侧,术后压迫时常因粗大的肱二头肌腱阻挡不易压迫止血,常导致术后上肢出血导致肢体疼痛,严重的因肌筋膜综合征可致上肢致残。而现在市面存在的血管压迫器主要是桡动脉压迫器,其设计不适合用于肱动脉,固不能很好的止血。
传统方式的肱动脉术后止血是:以传统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法。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肱动脉压迫止血器”其公开号“CN 205322416U”。
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传统的方式会出现:一是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法比较费时,术后拔管耗时长;二是病人舒适度较低;三是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2.现有技术中的肱动脉止血器的基板结构设计将肘关节放置在基板上,使肘关节成为支撑点,其结构设计不符合生理特征,并且降低病人在止血时的舒适度。
3.现有技术中的肱动脉止血器,所采用的基板固定性不稳定,会引发不易止血的情况出现。
4.现有技术中的肱动脉止血器,在止血时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存在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和肱动脉止血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止血器的基板设计不符合生理特征而降低病人在止血时的舒适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板,用于肱动脉止血器,所述基板形成用于放置肘关节的容纳部。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形成为通孔,所述容纳部与所述肘关节的接触位置相适配。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形成为凹槽结构,所述容纳部与所述肘关节的接触位置相适配。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板沿胳膊的长度方向以与胳膊的适宜弯曲度相适配的方式延伸。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横截面以呈弧形的结构方式设置。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由软质塑料或石膏板制成。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板长边的轴向长度为人体胳膊的三份之一至五分之四。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基板、压迫气囊、充气机构和分别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压迫气囊带及多个固定带,所述基板为上述的基板;
多个所述固定带位于所述压迫气囊带的两侧以将所述基板固定于胳膊上;
所述压迫气囊与所述压迫气囊带内侧滑动连接以可对所述肱动脉合适位置压迫止血;所述充气机构与所述压迫气囊连接以对其充气。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的设置位置将所述基板分为小臂放置段和大臂放置段,在所述大臂放置段内设置所述压迫气囊带且近邻所述容纳部位置。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注气管和注气件,所述注气管的两端分别对应与所述压迫气囊和所述注气件连接;
所述压迫气囊带为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设有相互扣合固定的尼龙扣;
所述固定带为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的数量为两根。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容纳部,容纳部的设置与人体的肘关节相对应,将肘关节放置在容纳部更加符合人的生理特征,因为人体胳膊在自然放置的状态下并非为直线,而是呈一定角度的倾斜,将肘关节放置在容纳部的设置方式使得基板设计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而且有利于基板与胳膊的固定,不易产生相对位移,降低止血因产生位移致使存在止血安全隐患,避免出现不易止血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肱动脉止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肱动脉止血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容纳部;2、固定带;3、压迫气囊带;4、压迫气囊;5、充气机构;6、小臂放置区域;7、大臂放置区域;8、基板;51、注气管;52、注气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板。如图1所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基板8可用于肱动脉止血器,在基板8上形成用于放置肘关节的容纳部1。在基板8上设置容纳部1的作用一是将人体肘关节放置在容纳部1中更加符合生理特征,因为人体胳膊在自然放置的状态下并非为直线,而是呈一定角度的倾斜,将肘关节放置在容纳部1的设置方式使得基板设计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二是有利于基板与胳膊的固定,不易产生相对位移,降低止血因产生位移致使存在止血安全隐患,避免出现不易止血的情况;三是将肘关节放置在容纳部1中增加了病人在止血时的舒适度。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容纳部1形成为通孔或凹槽结构,容纳部1与肘关节的接触位置相适配。通孔或凹槽结构易于制造、成本小,而且更有利于提高病人在止血时的舒适度。例如,容纳部1采用通孔为通透性结构,肘关节放置于通孔中有利于对肘关节的透气性,避免了胳膊与基板接触因通透性差而使得胳膊所产生较多的汗液的问题出现,同时也提高使用舒适度。又例如,容纳部 1采用凹槽结构,由于凹槽结构具有底壁,从而对肘关节起到承受托起力的作用,提高使用舒适度。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基板8沿胳膊的长度方向以与胳膊的适宜弯曲度相适配的方式延伸。以容纳部1为基点,所述基点分别至所述基板长边的两端以呈弧形的结构方式设置,弧形的结构的设置方式使得基板设计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而且可进一步增加胳膊与基板固定的稳固性,易于胳膊的固定。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基板8的横截面以呈弧形的结构方式设置。将基板8的横截面设置为弧形结构有利于将胳膊固定在基板8内,提高胳膊与基板8之间的易于固定性。
进一步的,基板8由软质塑料或石膏制成,例如,用石膏制成石膏衬垫,可预防因石膏压迫可能导致的压疮、缺血性挛缩、溃烂和感染等症状。表面可设计为多孔状的设计,增加了对皮肤的透气性,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又例如,采用软质塑料制成,一是塑料较轻,人体的负重小;二是,软质塑料的可变形性较好,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基板进行一定的变形,与胳膊的接触性更好。基板8的长度为人体胳膊三份之一至五分之四,既能增加基板的结构的稳定性,又能节约耗材。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肱动脉止血器,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基板8、压迫气囊4、充气机构5、和分别与基板8连接的压迫气囊带3及多个固定带2。基板8为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基板8。多个固定带2位于压迫气囊带3的两侧以将基板8固定于胳膊上,压迫气囊4与压迫气囊带3内侧滑动连接以可对肱动脉合适位置压迫止血。充气机构5与压迫气囊4连接以对其充气。
在基板8上连接多个以对称方式设置的固定带2,其中,在基板8上对称设置的固定带2之间连接压迫气囊带3。压迫气囊带3的内侧连接有压迫气囊 4,内侧是指以基板8与人体胳膊接触的面,即为内。压迫气囊带3与压迫气囊 4连接有给压迫气囊4充气的充气机构5,充气机构5的作用是实现压迫气囊4 的充气。压迫气囊4与压迫气囊带3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例如,压迫气囊4 与压迫气囊带3的接触面设置多个半球状的小凸起,小凸起在人体胳膊自然状态放置在可固定住压迫气囊4,当向压迫气囊4施加一定外力,可拽到压迫气囊4在压迫气囊带3滑动,或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凹凸槽结合的方式使压迫气囊4在压迫气囊带3滑动,将压迫气囊4设置成底端的两侧带有凹槽的结构设置,压迫气囊带3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凸起,通过凸起与凹槽的相互配合使得压迫气囊4在压迫气囊带3滑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容纳部1的设置位置将基板8分为小臂放置段6和大臂放置段7,在大臂放置段7内设置压迫气囊带3且近邻容纳部1位置。人体大臂一般比小臂粗,设置在大臂放置段7使胳膊与基板更容易固定牢靠。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充气机构5包括注气管51和注气件52。注气管51 的两端分别对应与压迫气囊4和注气件52连接。注气件52可以是注气件注气阀或是气囊球。如图5所示,注气件52采用注气件通过注气管51向压迫气囊4 注气,注气件的结构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知晓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当然,注气件52采用气囊球通过注气管51向压迫气囊4注气,通过用手挤压气囊球并通过注气管51给压迫气囊4充气。
压迫气囊带3为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设有相互扣合固定的尼龙扣。固定带2为魔术贴;魔术贴的数量为两根,魔术贴与基板8固定连接,例如,粘接或缝合或其它固定的连接方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基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创造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基板,用于肱动脉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8)形成用于放置肘关节的容纳部(1),所述容纳部(1)形成为通孔或凹槽结构,所述容纳部(1)与所述肘关节的接触位置相适配,所述基板沿胳膊的长度方向以与胳膊的适宜弯曲度相适配的方式延伸,所述基板的横截面以呈弧形的结构方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由软质塑料或石膏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长边的轴向长度为人体胳膊的三份之一至五分之四。
4.一种肱动脉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8)、压迫气囊(4)、充气机构(5)和分别与所述基板(8)连接的压迫气囊带(3)及多个固定带(2),所述基板(8)为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基板(8);
多个所述固定带(2)位于所述压迫气囊带(3)的两侧以将所述基板(8)固定于胳膊上;
所述压迫气囊(4)与所述压迫气囊带(3)内侧滑动连接以可对所述肱动脉合适位置压迫止血;
所述充气机构(5)与所述压迫气囊(4)连接以对其充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1)的设置位置将所述基板(8)分为小臂放置段(6)和大臂放置段(7),在所述大臂放置段(7)内设置所述压迫气囊带(3)且近邻所述容纳部(1)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5)包括注气管(51)和注气件(52),所述注气管(51)的两端分别对应与所述压迫气囊(4)和所述注气件(52)连接;
所述压迫气囊带(3)为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设有相互扣合固定的尼龙扣;所述固定带(2)为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的数量为两根。
CN201822011606.1U 2018-12-03 2018-12-03 基板和肱动脉止血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41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1606.1U CN210541706U (zh) 2018-12-03 2018-12-03 基板和肱动脉止血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1606.1U CN210541706U (zh) 2018-12-03 2018-12-03 基板和肱动脉止血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41706U true CN210541706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64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1160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41706U (zh) 2018-12-03 2018-12-03 基板和肱动脉止血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41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102426A1 (zh) 动脉压迫止血器
CN210843294U (zh) 介入治疗术后压迫装置
CN210541706U (zh) 基板和肱动脉止血器
CN209136762U (zh) 一种新型充气式止血绑带
CN210204840U (zh) 一种介入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器
CN213607448U (zh) 一种新型动脉压迫止血敷贴
CN210871862U (zh) 一种动脉压迫止血器
CN114403978A (zh) 一种心内科临床压迫快速止血设备
CN210697740U (zh) 一种穿刺点止血压迫器
CN217390801U (zh) 一种肱动脉压迫器
CN220158331U (zh) 一种适用于腹股沟股动脉压迫止血的压迫器
CN206324820U (zh) 一种用于经股动脉血管介入术后压迫制动装置
CN217310457U (zh) 一种tace术后包扎敷料
CN216675836U (zh) 一种定时放气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械
CN216090642U (zh) 一种用于乳腺活检术后的止血加压装置
CN210644117U (zh) 一种桡动脉止血装置
CN213697117U (zh) 一种桡动脉穿刺置管固定装置
CN220833099U (zh) 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
CN219763453U (zh) Vabb术后机动方位性定点加压式胸带
CN215228051U (zh) 一种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及止血手套
CN216317813U (zh) 一种压迫止血装置
CN215129408U (zh) 一种智能股动脉压迫器
CN219763702U (zh) 一种膝关节联合踝关节制动器
CN218451637U (zh) 一种心内科临床用辅助止血装置
CN2137936Y (zh) 加压止血固定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