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33099U - 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33099U
CN220833099U CN202322115229.7U CN202322115229U CN220833099U CN 220833099 U CN220833099 U CN 220833099U CN 202322115229 U CN202322115229 U CN 202322115229U CN 220833099 U CN220833099 U CN 220833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puncture
adjusting
belt
femoral ar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152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陶媛
鲁雪梅
王萌萌
王曦竹
马琳
龚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21152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33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33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33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需患者进行穿戴操作,导致使用不便,以及长时间给整个腰部一定的压力,使得使用一段时间后易出现呼吸不顺畅的的问题,通过设置刺点压迫结构,该刺点压迫结构为片状固定带或固定调节带,该技术特征构成的技术手段,达到使用方便,且不会给整个腰部持续的压力,防止出现呼吸不畅快的效果,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采用微创的方式来诊治疾病,血管介入技术已成为众多疾病诊治以及治疗的首选方式。虽然患者通过桡动脉途径可完成一些介入诊治,但其存在着血管内径较小,易发生痉挛,操作难度大等局限性,因此,许多患者的诊治工作仍依赖股动脉途径来完成。同时许多手术中,需要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行容量治疗;
经股动静脉穿刺介入术后需卧床24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12小时,穿刺点盐袋压迫6-8小时,时间久,易滑落,需医务人员不断的巡视查看压迫效果,耗费人力;盐袋的移位易导致皮下血肿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住院时间及患者的痛苦,同时,为确保盐袋的压迫效果,下肢活动严重受限,增加下肢静脉血栓风险;
公开号为CN209048237U的专利文件,其公开了股动静脉压迫装置,包括能穿戴于腰部的腰部连接带、设置于腰部连接带一侧的压迫气囊以及设置于腰部连接带一侧的压迫连接带,压迫连接带的一端与腰部连接带连接,压迫连接带的另一端设置能与腰部连接带可分离式连接固定的压迫连接体,压迫连接带的压迫连接体与腰部连接带固定连接时,利用压迫气囊能进行所需的压迫,压强气囊通过气囊连接机构与腰部连接带连接,腰部连接带穿戴于腰部时,能将压迫气囊置于任意所需压迫的位置。
但是该股动静脉压迫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腰部连接带由于需要围绕腰部穿戴,还需要通过压迫连接体进一步固定,该种穿戴方式使得对于刚手术后的患者及其不友好,且拿取时也是不方便,易造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2)由于需要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压迫,其腰部连接带需紧围在患者腰部,且该腰部连接为整片设计,其将施加给患者整个腰部收缩力,患者腰部长时间承受压力,易导致其呼吸不顺畅,影响使用舒适度。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体内组织缝合速度,减轻病人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包括穿刺敷料结构和穿刺点压迫结构,穿刺敷料结构包括胶粘基带和设置在胶粘基带一侧的药物敷料层,胶粘基带用于将药物敷料层固定在穿刺点上,使药物敷料层内的药物作用在穿刺点上,利于穿刺点的愈合;压迫结构活动设置在穿刺敷料结构上,其可以对穿刺点进行充气压迫,同时可以确保压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穿刺点压迫结束后,直接取下压迫装置,穿刺敷料结构可以继续作为穿刺点敷料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思路为:通过将穿刺敷料结构和穿刺点压迫结构活动连接,同时对穿刺点进行药敷和压迫,且该刺点压迫结构分为固定压力和可调压力,操作简单、使用舒适,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穿刺敷料结构和穿刺点压迫结构,穿刺敷料结构包括胶粘基带和设置在胶粘基带一侧的药物敷料层,胶粘基带另一侧与穿刺点压迫结构活动连接。
优选地,胶粘基带为三角结构,穿刺点压迫结构与胶粘基带相适配。
优选地,穿刺点压迫结构包括气囊和气囊固定带,气囊固定带与气囊连接。
优选地,气囊固定带为片状固定带,片状固定带可拆卸设置在胶粘基带的上表面,片状固定带一端与气囊连接。
优选地,气囊固定带为固定调节带,固定调节带包括设置在气囊两侧的调节带、调节件以及连接带,调节件一端与调节带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带连接,调节带上还设置有若干调节孔。
优选地,调节件包括连接框和设置在连接框上的固定杆,固定杆与调节孔相适配,连接框一端与调节带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带连接。
优选地,气囊上还连通有充气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活动连接在一起的穿刺敷料结构和穿刺点压迫结构,可以在股动静脉穿刺手术后同时对穿刺点进行压迫和敷料使用,待压迫操作完成后,直接将其取下,剩余的穿刺敷料结构可以继续作为穿刺点敷料使用。
(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三角气囊和与之相适配的气囊连接带,且三角气囊和连接带均与穿刺敷料结构连接,确保了压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穿刺敷料结构三角结构,可以更好的与穿刺部位贴合,增强其稳定性,同时使得患者体验感更佳。
(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固定调节带,通过固定调节带可以同时对穿刺敷料结构和气囊进一步固定,同时可以调节气囊对穿刺点的压力,且固定调节带为带状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也不会造成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迫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迫装置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调节带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调节带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调节件主视图;
其中:1.穿刺敷料结构;101.胶粘基带;102.药物敷料层;2.穿刺点压迫结构;201.气囊;202.片状固定带;3.固定调节带;301.调节带;301-1.调节孔;302.调节件;302-1.连接框;302-2.固定杆;4.充气软管;401.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2所示的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包括活动连接在一起的穿刺敷料结构1和穿刺点压迫结构2,此处活动连接可通过魔术贴活动连接,穿刺敷料结构1包括胶粘基带101和设置在胶粘基带一侧的药物敷料层102,胶粘基带101另一侧活动设置有穿刺点压迫结构2,胶粘基带101材质为水胶体敷料,其表面上设置有一层无纺布,便于与穿刺点压迫结构2活动连接,药物敷料层102为含银离子的聚氨酯泡沫敷料,低患者皮肤损伤,增加舒适性,预防穿刺点感染;
穿刺敷料结构1为三角结构,穿刺点压迫结构2其与胶粘基带101相适配,其形状与胶粘基带101一致,且大小略小于胶粘基带101,胶粘基带101为三角结构是便于其与穿刺部位完全贴合,且贴合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同时保证穿刺点压迫装置位置固定,更好的避免压迫装置移位;
穿刺点压迫结构2包括气囊201和气囊固定带,气囊固定带与气囊201连接;气囊201充气后可以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气囊固定带目的在于固定气囊201且确保气囊201的压迫力度;
气囊固定带为片状固定带202,片状固定带202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设连接在胶粘基带101的上表面,片状固定带202的一端与气囊201固定连接,气囊201上还连通有充气软管4,充气软管4连接有外部充气装置,通过充气软管4对气囊201进行充气;当气囊201充气膨胀后,片状固定带202对其有一定的牵引力,使得充气后的气囊201对穿刺点有一定的压迫力度,满足股动静脉穿刺手术后需要对穿刺点进行压迫的需求;
气囊201上还可以安装气压测量装置(图中未画出),该装置采用现有,便于医护人员更直观的看到气囊201的气压值;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为:先将胶粘基带101直接敷在穿刺部位,同时使药物敷料层102正好敷在穿刺点上,然后在充气软管4的末端连接上外部充气装置,通过充气软管4给气囊401内充气,待充气到需要量后停止充气并扎紧充气软管4,去掉外部充气装置,由于片状固定带202对气囊401有牵引力,使得气囊401对穿刺点有一定的压迫力,从而实现穿刺点的压迫,待压迫到需要时间后,直接通过魔术贴取下穿刺点压迫结构2,剩下的穿刺敷料结构1可以继续作为穿刺点敷料使用。
实施例2
参照附图3-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考虑到穿刺点压迫结构对穿刺点的压迫力度固定,不是可调的不利于实际使用,且在实使用过程中,当气囊201充气后,片状固定带202与胶粘基带101的连接面减小,易导致片状固定带202脱离胶粘基带101,不利于使用;因此实施例2中将气囊固定带设置为固定调节带3的结构;
固定调节带3包括设置在气囊201两侧的调节带301、调节件302以及连接带303,调节件302一端与调节带30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带303连接,调节带301上还设置有若干调节孔301-1;
调节件302包括连接框302-1和设置在连接框302-1上的固定杆302-2,固定杆302-2与调节孔301-1相适配,连接框302-1一端与调节带30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带303连接;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为:待穿刺敷料结构1贴在穿刺部位后,将连接带303绕过患者身体一侧,使患者身体一侧压住连接带303,然后再通过调节件302将连接带30的两端与调节带301连接起来,待气囊401冲完气后,通过固定杆302-2与调节孔301-1来调节调节带301的长度,进而调节调节带301对气囊401的牵引力,最终达到调节气囊401对穿刺点的压迫力,且连接带303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给患者的整个腰部施加收缩力,避免腰部长期收到压力易导致呼吸不顺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连接的穿刺敷料结构(1)和穿刺点压迫结构(2),穿刺敷料结构(1)包括胶粘基带(101)和设置在胶粘基带一侧的药物敷料层(102),胶粘基带(101)另一侧与穿刺点压迫结构(2)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胶粘基带(101)为三角结构,穿刺点压迫结构(2)与胶粘基带(101)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穿刺点压迫结构(2)包括气囊(201)和气囊固定带,气囊固定带与气囊(20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固定带为片状固定带(202),片状固定带(202)可拆卸设置在胶粘基带(101)的上表面,片状固定带(202)一端与气囊(20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固定带为固定调节带(3),固定调节带(3)包括设置在气囊(201)两侧的调节带(301)、调节件(302)以及连接带(303),调节件(302)一端与调节带(30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带(303)连接,调节带(301)上还设置有若干调节孔(30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件(302)包括连接框(302-1)和设置在连接框(302-1)上的固定杆(302-2),固定杆(302-2)与调节孔(301-1)相适配,连接框(302-1)一端与调节带(301)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带(30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201)上还连通有充气软管(4)。
CN202322115229.7U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 Active CN220833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5229.7U CN220833099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5229.7U CN220833099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33099U true CN220833099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44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15229.7U Active CN220833099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33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833099U (zh) 一种股动静脉穿刺后压迫装置
CN216962551U (zh) 一种股静脉压迫器具
CN114903546A (zh) 一种可穿脱股动脉压迫器
CN221750649U (zh) 一种穿戴式股静脉压迫装置
CN209499825U (zh) 一种股动脉按压器
CN217310457U (zh) 一种tace术后包扎敷料
CN221600036U (zh) 介入手术术后止血压迫装置
CN215228051U (zh) 一种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及止血手套
CN215129408U (zh) 一种智能股动脉压迫器
CN221205567U (zh) 一种颈根部可充气式加压绷带
CN220158331U (zh) 一种适用于腹股沟股动脉压迫止血的压迫器
CN217488744U (zh) 一种可穿脱股动脉压迫器
CN215899796U (zh) 一种改良式股动脉压迫止血器
CN213963534U (zh) 一种股动脉药物活性压迫止血装置
CN216675836U (zh) 一种定时放气式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械
CN218792386U (zh) 一种新型便捷式止血带
CN221600578U (zh) 一种具备臀部加压的空气波治疗压力裤
CN215079238U (zh) 一种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固定制动装置
CN220193101U (zh) 一种用于心脏射频术后的腿部压迫器
CN220495049U (zh) 上肢止血加压装置
CN216985402U (zh) 可调式乳腺术后胸部加压固定带
CN213758417U (zh) 一种儿童股动脉压迫止血器
CN218419959U (zh) 一种简易腹股沟气囊加压装置
CN214805054U (zh) 一种腹股沟加压固定装置
CN219323593U (zh) 一种穿戴式压迫外敷肩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