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3003U - 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3003U
CN210533003U CN201921349574.4U CN201921349574U CN210533003U CN 210533003 U CN210533003 U CN 210533003U CN 201921349574 U CN201921349574 U CN 201921349574U CN 210533003 U CN210533003 U CN 210533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hearth
temperature zone
bottom supporting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95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虞清
吕华博
殷春芳
戴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i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ik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ik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ik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95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3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3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3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属于电子产品烧结炉技术领域。辊道炉包括炉壳和炉膛;温区隔离装置包括隔梁和隔墙,隔梁对应于炉膛的顶部设置,隔墙设在炉膛的底部,隔梁及隔墙设在炉膛的两相邻温区的部位,特点:隔梁包括底支承管和一组陶瓷管,底支承管以水平状态设置且底支承管的两端各支承在炉衬及炉垫上,底支承管的中部对应于炉膛的上方,一组陶瓷管叠置且支承在底支承管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该组陶瓷管的两端均伸展到炉衬及炉垫,底支承管为横截面形状呈矩形的碳化硅管。提高隔梁的整体强度,避免出现裂纹而影响温区之间的温度及气氛的控制效果,杜绝因管子断裂出现的卡炉事故。

Description

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烧结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电子产品的典型的例子如电池材料,但并非限于申请人例举的电池材料。电池材料如晶硅光伏电池材料、锂电池材料,等等。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社会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对移动电子设备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对生产与移动电子设备相关的元器件装备、材料的要求日趋严苛。例如对用于烧结前述电池材料的烧结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如:由烧结炉烧结出的电池材料的粒度分布均匀性、形貌以及物化指标的差异程度等等都会对电池材料的电性能、电池的容量、循环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等等产生相应的影响。
如业界所知,前述辊道炉的工作原理是:由匣钵载着有待于烧结的材料从冗长的炉体的炉膛的一端的入料口进入直至从炉膛的另一端的出料口行出,在前述过程中,由循着炉膛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辊在动力传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而迫使装有物料的匣钵行移。
进而如业界所知:自前述炉膛的入料口至出料口通常按照工艺要求被分隔为复数个不同的温区,也就是说炉膛不同区域的烧结温度并不相同,以达到针对不同产品满足相应的烧结温度曲线的目的。前述不同的温区通常由隔离装置实施虚隔断,所谓的虚隔断是在炉膛内并且在对应于各两相邻温区之间的部位设置隔梁,隔梁下方的空间构成为供匣钵行移之通道。
毫无疑问,炉膛宽度的大小基本上是与对隔梁的强度要求成正比的,具体地讲,采用单匣钵工艺时炉膛的宽度相对较窄,而采用双匣钵乃至多匣钵工艺时,那么炉膛宽度则成倍增大,依此类推。采用双匣钵乃至多匣钵,相对于单匣钵而言不仅可以提高产能,而且能够节省能耗而体现经济性,但是炉膛各区域即各温区的温度以及气氛的控制难度相应增大。而温区的温度以及气氛的控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隔梁存在因果关系。此外,由于隔梁自身的结构、材料的择用以及加上热胀冷缩等因素,隔梁会出现裂纹乃至断裂,裂纹会导致不同烧结温度区域的温度均匀性受到影响,最终使烧结的产品质量难以甚至无法达到预期;断裂会堵住炉膛通道,造成业界所称的“卡炉”事故。
已有技术中普遍使用横截面形状呈圆形并且在铅垂面内水平排列的氧化铝陶瓷管作为隔梁,而且随着炉膛的加宽加高,排列在一起的陶瓷管的数量也相应增多,陶瓷管的强度问题愈发突出。
利用诸如CN202719866U(隧道式烧结炉温区隔离装置)之类的技术手段以风帘作为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虽然具有得以阻断相邻温区间的热对流,但是在炉膛温区之间的安装工作反而比构建隔梁复杂,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温区区隔的稳定性难以保障并且还涉及维修麻烦,由于风帘需由产风动力机构保障,因而存在电能消耗等的问题,故并不受到业界的器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提高隔梁的整体强度而得以既可满足宽炉膛的结构要求又能避免因出现裂纹而影响温区之间的温度及气氛的控制效果并且还能杜绝因断裂而出现卡炉事故的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所述的辊道炉包括一炉壳和一炉膛,在炉壳的内壁四周设置有炉垫,炉膛由设置于所述炉垫的内壁的炉衬围合构成并且该炉膛在炉壳的中央位置自炉壳的长度方向的前端贯通至后端,其中,在对应于炉膛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有匣钵支承辊;所述的温区隔离装置包括隔梁和隔墙,隔梁对应于炉膛的顶部设置并且与所述炉衬中的顶部的炉衬接触,隔墙在所述匣钵支承辊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炉膛的底部并且支承在所述炉衬中的底部的炉衬上,所述隔梁以及隔墙在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炉膛的两相邻温区的部位,特征在于所述隔梁包括一底支承管和一组陶瓷管,底支承管以水平状态设置并且该底支承管的两端各支承在所述炉衬以及炉垫上,而底支承管的中部对应于所应于所述炉膛的上方,一组陶瓷管以一根挨着一根的状态自上而下水平叠置并且以平行于底支承管的长度方向的状态支承在所述底支承管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该组陶瓷管的两端均伸展到所述的炉衬以及炉垫,所述底支承管为横截面形状呈矩形的碳化硅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陶瓷管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炉垫为耐火隔热保温垫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耐火隔热保温垫层为石绵或耐火泥。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炉衬由耐火砖砌筑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支承管构成有贯通底支承管的长度方向的底支承管腔,在该底支承管腔的两端各填塞有底支承管腔填堵纤维棉;所述的一组陶瓷管各构成有贯通陶瓷管的陶瓷管腔,在该陶瓷管腔的两端各填充有陶瓷管腔填堵纤维棉;在底支承管以及一组陶瓷管的两端的外壁与所述炉垫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缝隙填充纤维。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支承管腔填堵纤维棉、所述的陶瓷管腔填堵纤维棉以及缝隙填充纤维为硅酸铝纤维棉。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支承管的外径是与所述的一组陶瓷管的外径相同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陶瓷管为氧化铝陶瓷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炉膛内并且在对应于匣钵支承辊的上方以及下方的位置各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电加热棒,该电加热棒的两端支承在所述的炉衬以及炉垫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隔梁采用了材质为碳化硅并且横截面形状呈矩形的底支承管和一组自上而下叠置的并且以平行于底支承管的长度方向的状态支承在底支承管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的陶瓷管,因而有助于显著提高隔梁的整体强度,既可满足宽炉膛的结构要求,又能避免出现裂纹而影响温区之间的温度及气氛的控制效果,还能杜绝因管子断裂出现的卡炉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温区隔离装置的隔梁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辊道炉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图3,示出了辊道炉的结构体系的一炉壳1和一炉膛2,在炉壳1的内壁四周设置有炉垫11,炉膛2由设置于前述炉垫11的内壁的炉衬21围合构成并且该炉膛2在炉壳1的中央位置自炉壳1的长度方向的前端贯通至后端,其中,在对应于炉膛2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供由图3示意的匣钵5行移的有匣钵支承辊22;示出了温区隔离装置的结构体系的隔梁3和隔墙4,隔梁3对应于炉膛2的顶部设置并且与前述炉衬21中的顶部的炉衬接触,隔墙4在前述匣钵支承辊22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炉膛2的底部并且支承在前述炉衬21中的底部的炉衬上,前述隔梁3以及隔墙4在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下设置在前述炉膛2的两相邻温区的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隔梁3包括一底支承管31和一组陶瓷管32,底支承管31以水平状态设置并且该底支承管31的两端各支承在前述炉衬21以及炉垫11上,而底支承管31的中部对应于所应于前述炉膛2的上方,一组陶瓷管32以一根挨着一根的状态自上而下水平叠置并且以平行于底支承管31的长度方向的状态支承在前述底支承管31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该组陶瓷管32的两端均伸展到前述的炉衬21以及炉垫11,前述底支承管31为横截面形状呈矩形的碳化硅管。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一组陶瓷管32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前述的炉垫11为耐火隔保温垫层;该耐火隔热保温垫层为石绵或耐火泥;前述的炉衬21由耐火砖砌筑而成。
继续见图1至图3,前述底支承管31构成有贯通底支承管31的长度方向的底支承管腔311,在该底支承管腔311的两端各填塞有底支承管腔填堵纤维棉3111;前述的一组陶瓷管32各构成有贯通陶瓷管的陶瓷管腔321,在该陶瓷管腔321的两端各填充有陶瓷管腔填堵纤维棉3211;在底支承管31以及一组陶瓷管32的两端的外壁与前述炉垫11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缝隙填充纤维33。
前述的底支承管腔填堵纤维棉3111、前述的陶瓷管腔填堵纤维棉3211以及缝隙填充纤维为硅酸铝纤维棉;前述底支承管31的外径是与前述的一组陶瓷管32的外径相同的,例如,当底支承管31的外径为2.5-3cm时,那么一组陶瓷管32的外径也相应为2.5-3cm,具体地讲,底支承管31以及一组陶瓷管32的外径彼此呈亦步亦趋的等同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一组陶瓷管32为氧化铝陶瓷管。
由图1和图3所示,在前述炉膛2内并且在对应于匣钵支承辊22的上方以及下方的位置各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电加热棒23,该电加热棒23的两端支承在前述的炉衬21以及炉垫11上。
当炉内气氛为还原性气氛时,则底支承管31可以使用具有耐还原性气氛但强度略为逊色的氧化铝材质的管子,但考虑到强度因素,优选使用碳化硅管;而对于非还原性气氛的炉子时,则使用强度优于氧化铝材质的碳化硅管。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辊道炉的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参见CN105783517A,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所述的辊道炉包括一炉壳(1)和一炉膛(2),在炉壳(1)的内壁四周设置有炉垫(11),炉膛(2)由设置于所述炉垫(11)的内壁的炉衬(21)围合构成并且该炉膛(2)在炉壳(1)的中央位置自炉壳(1)的长度方向的前端贯通至后端,其中,在对应于炉膛(2)的长度方向的下部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有匣钵支承辊(22);所述的温区隔离装置包括隔梁(3)和隔墙(4),隔梁(3)对应于炉膛(2)的顶部设置并且与所述炉衬(21)中的顶部的炉衬接触,隔墙(4)在所述匣钵支承辊(22)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炉膛(2)的底部并且支承在所述炉衬(21)中的底部的炉衬上,所述隔梁(3)以及隔墙(4)在彼此上下对应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炉膛(2)的两相邻温区的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梁(3)包括一底支承管(31)和一组陶瓷管(32),底支承管(31)以水平状态设置并且该底支承管(31)的两端各支承在所述炉衬(21)以及炉垫(11)上,而底支承管(31)的中部对应于所应于所述炉膛(2)的上方,一组陶瓷管(32)以一根挨着一根的状态自上而下水平叠置并且以平行于底支承管(31)的长度方向的状态支承在所述底支承管(31)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该组陶瓷管(32)的两端均伸展到所述的炉衬(21)以及炉垫(11),所述底支承管(31)为横截面形状呈矩形的碳化硅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陶瓷管(32)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垫(11)为耐火隔热保温垫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火隔热保温垫层为石绵或耐火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衬(21)由耐火砖砌筑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承管(31)构成有贯通底支承管(31)的长度方向的底支承管腔(311),在该底支承管腔(311)的两端各填塞有底支承管腔填堵纤维棉(3111);所述的一组陶瓷管(32)各构成有贯通陶瓷管的陶瓷管腔(321),在该陶瓷管腔(321)的两端各填充有陶瓷管腔填堵纤维棉(3211);在底支承管(31)以及一组陶瓷管(32)的两端的外壁与所述炉垫(11)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缝隙填充纤维(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支承管腔填堵纤维棉(3111)、所述的陶瓷管腔填堵纤维棉(3211)以及缝隙填充纤维(33)为硅酸铝纤维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承管(31)的外径是与所述的一组陶瓷管(32)的外径相同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或8所述的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陶瓷管(32)为氧化铝陶瓷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膛(2)内并且在对应于匣钵支承辊(22)的上方以及下方的位置各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电加热棒(23),该电加热棒(23)的两端支承在所述的炉衬(21)以及炉垫(11)上。
CN201921349574.4U 2019-08-20 2019-08-20 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 Active CN210533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9574.4U CN210533003U (zh) 2019-08-20 2019-08-20 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9574.4U CN210533003U (zh) 2019-08-20 2019-08-20 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3003U true CN210533003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1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9574.4U Active CN210533003U (zh) 2019-08-20 2019-08-20 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3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8828A (zh) 一种隔热耐火砖
CN210533003U (zh) 辊道炉的温区隔离装置
CN114409233A (zh) 玻璃块料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CN206656603U (zh) 一种窑炉
CN107892926B (zh) 一种节能型焦炉炉门衬砖
CN102410730A (zh) 一种间隔式电热辊道窑炉
CN202734545U (zh) 一种新型工业窑炉
CN112146435B (zh) 轻质辊道炉的炉顶结构
CN203719418U (zh) 轻量保温节能型窑车
CN103387325A (zh) 玻璃池窑的保温装置
CN210801998U (zh) 一种窑炉温区保温结构
JPS6038582A (ja) 炉の天井の支持構造体
CN104099449B (zh) 炉段气氛隔离用密封装置
CN216513448U (zh) 一种盖板玻璃窑炉的护墙装置
CN106643151A (zh) 熔锌保温炉
CN105004185B (zh) 一种低蓄热的节能辊道窑
CN101498552B (zh) 一种用耐火预制块砌筑的熔铝炉熔池工作层
CN201553699U (zh) 一种维修焦炉炉底的隔热装置
CN211041817U (zh) 一种推板窑炉膛结构
CN211316942U (zh) 一种气氛推板炉炉体及加热器的安装结构
CN218210698U (zh) 一种应用于锂矿石焙烧的超宽体隧道窑的窑车
CN204329595U (zh) 陶瓷辊棒高温烧结窑炉
CN209456537U (zh) 一种立式竖罐镁还原炉炉顶结构
CN202039095U (zh) 不锈钢连续光亮退火炉
CN217636735U (zh) 一种熔融硅酸钠用耐高温出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562 Xinzhuang Industrial Park,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Yangyuan)

Patentee after: Suzhou Huik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562 Xinzhuang Industrial Park,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Yangyuan)

Patentee before: SUZHOU HUIKE EQUI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