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22271U - 卷式膜柱 - Google Patents

卷式膜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22271U
CN210522271U CN201921302276.XU CN201921302276U CN210522271U CN 210522271 U CN210522271 U CN 210522271U CN 201921302276 U CN201921302276 U CN 201921302276U CN 210522271 U CN210522271 U CN 210522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embrane
flow guide
guide plate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022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奇
谢涛
饶斌
罗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 Xin Tian Di R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hui)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d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d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d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022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22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22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22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卷式膜柱。卷式膜柱包括壳体、端盖、导流板、空心柱及卷式膜元件。端盖分别固定设置在壳体两端,端盖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端盖边缘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水管连接;导流板设置在端盖朝向壳体内部端面的一侧,且沿轴线方向透过端盖的第二通孔在导流板上形成的光影面积大于0;空心柱设置在壳体内,空心柱两端与分别两个端盖的第一通孔密封连接,空心柱上设置有若干透孔;卷式膜元件卷绕在空心柱上,卷式膜元件用于过滤两个端盖之间的溶液,并使过滤后的溶液流入透孔。本实用新型卷式膜柱将原水从第二通孔注入,利用导流板降低水流冲击的压力,保护卷式膜元件。

Description

卷式膜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式膜柱。
背景技术
膜柱是一种应用于液体脱盐及净化的新式膜分离组件,其耐高压、抗污染特点十分明显,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环保海水淡化以及家庭净水等多个领域。根据选用的膜片不同,其具体作用也不尽相同。在环保的污水净化中,膜柱可以进行物料分离、提纯和浓缩应用且广泛用于各类水质的处理。
目前,在环保中需要膜柱处理的液体成分越来越复杂,处理要求越来越高,部分膜柱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同时,膜柱使用时需要将加压后的溶液通入膜柱进行过滤,直接将溶液通入膜柱中,溶液容易产生水流冲击,破坏膜柱内部的过滤滤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卷式膜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式膜柱,包括:
壳体;
端盖,所述端盖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所述端盖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端盖边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水管连接;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端盖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端面的一侧,且沿轴线方向透过所述端盖的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导流板上形成的光影面积大于 0;
空心柱,所述空心柱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空心柱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盖的第一通孔密封连接,所述空心柱上设置有若干透孔;
卷式膜元件,所述卷式膜元件卷绕在所述空心柱上,所述卷式膜元件用于过滤两个端盖之间的溶液,并使过滤后的溶液流入所述透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板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空心柱贯穿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的边缘设置若干围绕所述第三通孔且面积相同的导流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端盖的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为挡板,以使沿轴线方向透过所述端盖的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导流板上形成的光影面积等于所述第二通孔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板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空心柱贯穿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的边缘设置若干围绕所述第三通孔的导流孔,且所述导流孔的孔径以所述第二通孔轴线与所述导流板的交点位置为起点向所述导流板两侧边缘逐渐增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端盖的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为挡板,以使沿轴线方向透过所述端盖的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导流板上形成的光影面积等于所述第二通孔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卷式膜组还包括:
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穿设在所述空心柱内,且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空心柱之间存在间隔,所述固定轴两端与两个所述端盖的所述第一通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用于固定所述壳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卷式膜元件包括:
第一隔网,所述第一隔网包括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条平行设置,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条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二支撑条交错连接,形成所述第一隔网;其中,在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条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撑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导流通道的底部和顶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条在所述导流通道内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条用于使流经所述导流通道的溶液产生波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卷式膜元件还包括:
滤膜,所述第一隔网设置于弯折后的所述滤膜内,所述第一隔网一侧与所述滤膜的弯折位置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隔网与所述滤膜形成一体结构的膜片,若干所述膜片按照所述滤膜的相同开口方式堆叠;
第二隔网,所述第二隔网设置在相邻所述膜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二隔网与所述膜片外侧面沿所述滤膜弯折位置的一端为起点密封粘接,直至所述滤膜的弯折位置的另一端,以使相邻所述膜片上两个所述滤膜的弯折位置的间隙作为所述第二隔网的出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网内的水道流量大于所述第二隔网内的水道流量,所示第一隔网为用于高浓度原水流通的隔网,所述第二隔网为用于原水过滤后产水流通的隔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片以所述滤膜的弯折位置为起始端,依次按照阶梯形式堆叠;
所述第二隔网的起始端位于两个所述滤膜的弯折位置之间,以使所述第二隔网与所述膜片依次按照阶梯形式进行堆叠。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卷式膜柱在将原水从水管通过第二通孔注入卷式膜柱的壳体内时,利用导流板降低水流冲击的压力,保护卷式膜元件。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式膜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式膜柱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式膜柱的第一种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式膜柱的第一种导流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式膜柱的第二种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式膜柱的第二种导流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式膜柱的卷式膜元件的第一隔网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式膜柱的卷式膜元件的第一隔网的截面图。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式膜柱的卷式膜元件的整体结构截面图。
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式膜柱的卷式膜元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10、壳体; 111、水管; 120、端盖;
121、第一通孔; 122、第二通孔; 130、导流板;
131、第三通孔; 132、第一类导流孔; 133、第二类导流孔;
140、空心柱; 150卷式膜元件; 151、第一隔网;
151a、第一支撑条; 151b、第二支撑条; 151c、导流通道;
152、滤膜; 153、膜片; 154、第二隔网;
155、弯折位置; 156、粘接剂; 160、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式膜柱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所示,该卷式膜柱,包括壳体110、端盖120、导流板130、空心柱140以及卷式膜元件150。
端盖120分别固定设置在壳体110两端,用于在壳体110内形成一个滤水空间,参见图2所示,端盖120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121,端盖120边缘设置有第二通孔122,第二通孔122与水管111连接;一第一通孔122用于将水注入到端盖120之间形成的滤水空间,另一第二通孔122用于将过滤后的水排出。
导流板130设置在端盖120朝向壳体110内部端面的一侧,即设置在滤水空间内。且沿轴线方向透过端盖120的第二通孔122在导流板130上形成的光影面积(光影面积即指以第二通孔122形成的圆形的面积为基准面积,将光直射第二通孔122以形成一个与第二通孔122的圆形的面积相同的阴影,则该阴影投射在导流板130的部分的面积称其为光影面积)大于0;即第二通孔122 形成的圆形,沿轴向方向的运动轨迹必然与导流板130相交,以使导流板130 对从第二通孔122流入的水流进行阻挡,减小水流的冲击力。
空心柱140设置在壳体110内,空心柱140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120的第一通孔121密封连接,空心柱140上设置有若干透孔;空心柱140用于将端盖 120之间的滤水空间的水通过透孔流入空心柱140内部,并流出壳体110。
卷式膜元件150卷绕在空心柱140上,卷式膜元件150用于过滤两个端盖 120之间的溶液,并使过滤后的溶液流入透孔,并流出壳体110。
本实用新型卷式膜柱通过设置卷式膜元件150增加了膜柱对溶液的净化能力,同时在将原水从水管111通过第二通孔122注入卷式膜柱的壳体11内时,利用导流板130降低水流冲击的压力,保护卷式膜元件150。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所示,导流板130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131,第三通孔131与第一通孔121同轴设置,空心柱140贯穿第三通孔131,以使水流穿过导流板130后进入滤水空间,导流板130与端盖120固定连接,导流板130的边缘设置若干围绕第三通孔131且面积相同的第一类导流孔132。使用环绕的第一类导流孔132增加了水流均匀性,使溶液均匀的流入卷式膜元件150中。
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示,导流板130与端盖120的第二通孔122对应的位置为挡板,以使沿轴线方向透过端盖120的第二通孔122的导流板130上形成的光影面积等于第二通孔122的面积,即第二通孔122余导流板130对应的位置上没有第一类导流孔132,导流板130阻挡所有从第二通孔122流出的溶液,从而最大化减小水流的冲击力。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5所示,导流板130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131,第三通孔131与第一通孔121同轴设置,空心柱140贯穿第三通孔131,导流板130与端盖120固定连接,导流板130的边缘设置若干围绕第三通孔131的第二类导流孔133,且第二类导流孔133的孔径以第二通孔122 轴线与导流板130的交点位置为起点向导流板130两侧边缘逐渐增大。采用围绕的第二类导流孔133可以使水流均匀的流入卷式膜元件150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6所示,导流板130与端盖120的第二通孔122对应的位置为挡板,以使沿轴线方向透过端盖120的第二通孔122在导流板130上形成的光影面积等于第二通孔122的面积。即第二通孔122与导流板130对应的位置上没有第二类导流孔133,导流板130阻挡所有从第二通孔122流出的溶液,从而最大化减小水流的冲击力,保护卷式膜元件150。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导流板130可以概括为一种规则设置导流孔的实施例,一种不规则设置导流孔的实施例,因此,在此基础上,属于两种任意一种的导流孔的设置方式都应该在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卷式膜柱还包括固定轴160。
固定轴160穿设在空心柱140内,且固定轴160与空心柱140之间存在间隔,固定轴160两端与两个端盖120的第一通孔121固定连接,固定轴160用于固定壳体110,这样,卷式膜柱可以利用固定轴160固定在设备上。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7和图8所示,卷式膜元件150包括第一隔网151。第一隔网151包括第一支撑条151a和第二支撑条151b。若干第二支撑条151b平行设置,相邻第二支撑条151b之间形成导流通道151c。第一支撑条 151a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二支撑条151b的厚度尺寸。第一支撑条151a与第二支撑条151b交错连接,即若干第一支撑条151a作为经线,若干第二支撑条151b 作为纬线,交叉连接,形成网状的第一隔网151,在此,第一支撑条151a起到支撑连接作用。其中,在相邻第二支撑条151b之间的第一支撑条151a的两端分别位于导流通道151c的底部和顶部,以使在导流通道151c内的第一支撑条 151a倾斜设置,这样,在导流通道151c中水流流动时,总会遇到一个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条151a,第一支撑条151a用于使流经导流通道151c的溶液产生波动,从而避免水流在导流通道151c中产生浓差极化现象。
其中,对于位于导流通道151c内的第一支撑条151a的形状包括“/”型、“S”型、“U”型等形状,即只要满足第一支撑条151a位于导流通道151c中,且第一支撑条151a与平面产生倾角,均应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示,卷式膜元件150还包括滤膜152和第二隔网154。
第一隔网151设置于弯折后的滤膜152内,第一隔网151一侧与滤膜152 的弯折位置155使用粘接剂156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隔网151与滤膜152形成一体结构的膜片153,有效防止望远镜现象。
在一种具体实施中,滤膜152本身即为“V”型,而第一隔网151设置于“V”型的滤膜152里面,第一隔网151一侧与滤膜152的“V”型的弯折位置 155使用粘接剂156进行固定连接。
若干膜片153按照滤膜152的相同开口方式堆叠。
第二隔网154设置在相邻膜片153之间;其中,第二隔网154与膜片153 外侧面沿滤膜152的弯折位置155的一端为起点使用粘接剂156密封粘接,直至滤膜152的弯折位置155的另一端,以使相邻膜片153上两个滤膜152的弯折位置155的间隙作为第二隔网154的出口。
进一步地,第一隔网151内的水道流量大于第二隔网154内的水道流量,第一隔网151为用于高浓度原水流通的隔网,第二隔网154为用于原水过滤后产水流通的隔网。
本实施例中卷式膜元件150通过膜片153堆叠并与隔网粘接,将原水溶液和产水溶液通过不同隔网进行导流,增加了过滤流量和过滤精准性,且将第一隔网151余滤膜152粘接固定,有效防止了隔网产生位移,提高了过滤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0所示,膜片153以滤膜152的弯折位置155 为起始段,依次按照阶梯形式进行堆叠;第二隔网154的起始端位于两个滤膜 152的弯折位置155之间,以使第二隔网154余膜片153依次按照阶梯形式进行堆叠,这样,第二隔网154和膜片153均按照阶梯形式堆叠,卷式膜元件150 进行卷膜时保证整体的膜厚均匀度,提高滤水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卷式膜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端盖,所述端盖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所述端盖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端盖边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水管连接;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端盖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端面的一侧,且沿轴线方向透过所述端盖的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导流板上形成的光影面积大于0;
空心柱,所述空心柱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空心柱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盖的第一通孔密封连接,所述空心柱上设置有若干透孔;
卷式膜元件,所述卷式膜元件卷绕在所述空心柱上,所述卷式膜元件用于过滤两个端盖之间的溶液,并使过滤后的溶液流入所述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式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空心柱贯穿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的边缘设置若干围绕所述第三通孔且面积相同的导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式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端盖的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为挡板,以使沿轴线方向透过所述端盖的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导流板上形成的光影面积等于所述第二通孔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式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空心柱贯穿所述第三通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的边缘设置若干围绕所述第三通孔的导流孔,且所述导流孔的孔径以所述第二通孔轴线与所述导流板的交点位置为起点向所述导流板两侧边缘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式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端盖的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为挡板,以使沿轴线方向透过所述端盖的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导流板上形成的光影面积等于所述第二通孔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式膜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穿设在所述空心柱内,且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空心柱之间存在间隔,所述固定轴两端与两个所述端盖的所述第一通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用于固定所述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卷式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式膜元件包括:
第一隔网,所述第一隔网包括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条平行设置,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条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二支撑条交错连接,形成所述第一隔网;其中,在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条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撑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导流通道的底部和顶部,以使所述第一支撑条在所述导流通道内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条用于使流经所述导流通道的溶液产生波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式膜柱,其特征在于,卷式膜元件还包括:
滤膜,所述第一隔网设置于弯折后的所述滤膜内,所述第一隔网一侧与所述滤膜的弯折位置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隔网与所述滤膜形成一体结构的膜片,若干所述膜片按照所述滤膜的相同开口方式堆叠;
第二隔网,所述第二隔网设置在相邻所述膜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二隔网与所述膜片外侧面沿所述滤膜弯折位置的一端为起点密封粘接,直至所述滤膜的弯折位置的另一端,以使相邻所述膜片上两个所述滤膜的弯折位置的间隙作为所述第二隔网的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式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网内的水道流量大于所述第二隔网内的水道流量,所述第一隔网为用于高浓度原水流通的隔网,所述第二隔网为用于原水过滤后产水流通的隔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式膜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以所述滤膜的弯折位置为起始端,依次按照阶梯形式堆叠;
所述第二隔网的起始端位于两个所述滤膜的弯折位置之间,以使所述第二隔网与所述膜片依次按照阶梯形式进行堆叠。
CN201921302276.XU 2019-08-13 2019-08-13 卷式膜柱 Active CN210522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2276.XU CN210522271U (zh) 2019-08-13 2019-08-13 卷式膜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2276.XU CN210522271U (zh) 2019-08-13 2019-08-13 卷式膜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22271U true CN210522271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1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02276.XU Active CN210522271U (zh) 2019-08-13 2019-08-13 卷式膜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222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4551A (zh) * 2019-08-13 2019-10-11 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卷式膜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4551A (zh) * 2019-08-13 2019-10-11 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卷式膜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70074653A (ko) 스파이럴형 분리막 엘리먼트
CN210522271U (zh) 卷式膜柱
JP2000237554A (ja) 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
CN110650787A (zh) 螺旋卷绕膜卷和组件
PL113226B1 (en) Filtering apparatus
CN210699587U (zh) 卷式膜元件、卷式膜滤芯及卷式膜柱
EP0354797A2 (en) Degassing device
CN218077276U (zh) 一种卷膜滤芯及滤水器
CN215905968U (zh) 一种使用出水支架的净水装置
CN207385211U (zh) 卷式膜组件及净水装置
CN210631943U (zh) 卷式膜元件、卷式膜滤芯及卷式膜柱
CN213995464U (zh) 一种提高水收率的卷式膜元件结构
JP6467764B2 (ja) 放射性物質吸着フィルタ、放射性物質吸着装置および放射性物質吸着システム
CN210522272U (zh) 卷式膜元件、卷式膜滤芯及卷式膜柱
CN215439882U (zh) 滤芯组件及净水设备
KR200186206Y1 (ko) 섬유상 카본필터
KR20160141076A (ko) 육각형의 스페이서를 포함하는 수 처리용 나권형 역삼투막 여과 유닛
KR20170023626A (ko) 수처리용 트리코트 여과수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처리용 역삼투압 필터 모듈
CN203139905U (zh)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和反渗透净水设备
KR101918934B1 (ko) 오염수 정화용 스테인리스 필터 모듈
CN110314551A (zh) 卷式膜柱
CN111715077A (zh) 侧流式净水膜结构及滤芯
CN212491801U (zh) 一种污水过滤装置
CN219376701U (zh) 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装置
CN215161230U (zh) 反渗透膜组件、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4th Floor, Building A16, Financial Port Center, No. 4872 Huizhou Avenue, Baohe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u Xin Tian Di R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hui)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5th Floor, Building T2, Dazu Plaza, No. 2 Ronghua South Road,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D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