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22026U - 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22026U
CN210522026U CN201921327357.5U CN201921327357U CN210522026U CN 210522026 U CN210522026 U CN 210522026U CN 201921327357 U CN201921327357 U CN 201921327357U CN 210522026 U CN210522026 U CN 210522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layer
absorption
filter
shell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273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克华
肖学明
罗峰
蒋伟
谭锦荣
温德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de Meihua Nylon Co ltd
Guangdong Xinhui Meida Nyl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de Meihua Nylon Co ltd
Guangdong Xinhui Meida Nyl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de Meihua Nylon Co ltd, Guangdong Xinhui Meida Nyl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de Meihua Nyl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273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22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22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22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包括过滤器,所述的过滤器包括外壳吸收夹层、至少一个中间吸收夹层、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和中间吸收夹层均为立式设置,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和中间吸收夹层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为封闭图形,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位于外壳吸收夹层内,所述的上多孔板设在外壳吸收夹层上表面,所述的下多孔板设在外壳吸收夹层下表面,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与中间吸收夹层之间有散气腔,所述的油雾从下多孔板进入到散气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且处理效率高的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化纤行业普遍存在纺丝卷绕工序,生产涤纶、锦纶等FDY化纤丝时,会产生大量含油的油雾,一般经风机抽吸后在屋顶排放;直接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据现有技术,厂家会采用喷淋、洗涤方式处理排放,此方式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且处理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且处理效率高的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包括过滤器,所述的过滤器包括外壳吸收夹层、至少一个中间吸收夹层、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和中间吸收夹层均为立式设置,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和中间吸收夹层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为封闭图形,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位于外壳吸收夹层内,所述的上多孔板设在外壳吸收夹层上表面,所述的下多孔板设在外壳吸收夹层下表面,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与中间吸收夹层之间有散气腔,所述的油雾从下多孔板进入到散气腔。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过滤器包括外壳吸收夹层、中间吸收夹层、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中间吸收夹层设在外壳吸收夹层内,上多孔板和下多孔板分别设在外壳吸收夹层上下表面,也就是过滤器的上表表面,油雾从下多孔板进入,进入过滤器,在过滤器内设置的过滤夹层之间间隙通过时,被夹层捕获吸收油分子后排出干净空气,也就是说废气从下多孔板的孔隙通过进入过滤器的相邻吸收夹层之间的散气腔内,在上、下层多孔板的适量阻力下,在散气腔内振荡通过,被相邻吸收夹层吸收,经设定高度达到完全吸收后,净化的气体从上多孔板的孔隙排出,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且处理效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的外层为金属板,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的内层为多孔板,所述的金属板和多孔板之间设有玻纤布,所述的玻纤布为叠层垂直悬垂放置,废气从多孔板进入外壳吸收夹层内,废气中的油被玻纤布吸收,玻纤布为叠层垂直悬垂放置,层数根据实际一般为8~10层,以密实为准,多孔板为厚1~1.5㎜,孔径为φ3~φ5㎜不锈钢板材,板面冲孔率为30%~40%,处理效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玻纤布为有孔隙的网格状玻璃纤维布,如04#玻纤布,耐热、耐腐蚀,适应长期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的外层和内层均为多孔板,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的外层和中间吸收夹层的内层之间也设有玻纤布,能最大限度吸收掉废气中的油,油雾分离效果好,处理效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器下端设有进气管道,所述的进气管道为90°弯头,所述的进气管道的进气口与水平面平行,对废气起缓冲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气管道的直径小于过滤器的直径,所述的进气管道上端与过滤器下端之间设有扩容腔,所述的扩容腔的直径等于过滤器的直径,便于废气平稳进入过滤器,便于吸收夹层能更好地吸收废气中的油,可靠性高。
作为优选,它还包括废油收集装置,所述的废油收集装置包括漏油孔、排油管、软管、排油阀门和收集箱,所述的漏油孔设在进气管道底部,所述的收集箱上端通过漏油孔与进气管道连通,所述的排油管设在软管和收集箱之间,所述的排油阀门设在软管远离收集箱的一端,弯管底部开有适量漏油孔,使回流的油进入收集箱内。收集箱下部设有排油管和软管及排油阀门。便于定期将废油从收集箱排出。
作为优选,它还包括用于支撑下多孔板、外壳吸收夹层和中间吸收夹层的支撑架和用于固定外壳吸收夹层和中间吸收夹层的定位板,所述的支撑架设在下多孔板的下表面,所述的定位板设在下多孔板的上表面,可靠性高,对过滤器进行定位和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同心圆,相邻中间吸收夹层之间也形成有散气腔,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和中间吸收夹层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为环形,处理效率高,成本低。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散气腔的数量为三个,效果最佳。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气管道与过滤器之间设有法兰组,过滤器上端也设有法兰组,所述的法兰组之间设有密封垫,密封效果好。法兰组就是两个配对的法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过滤器的仰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过滤器,2、外壳吸收夹层,3、中间吸收夹层,4、上多孔板,5、下多孔板,6、散气腔,7、金属板,8、多孔板,9、玻纤布,10、进气管道,11、扩容腔,12、废油收集装置,13、漏油孔,14、排油管,15、软管,16、排油阀门,17、支撑架,18、定位板,19、收集箱,20、法兰组,21、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包括过滤器1,所述的过滤器1包括外壳吸收夹层2、至少一个中间吸收夹层3、上多孔板4和下多孔板5,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2和中间吸收夹层3均为立式设置,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2和中间吸收夹层3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为封闭图形,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3位于外壳吸收夹层2内,所述的上多孔板4设在外壳吸收夹层2上表面,所述的下多孔板5设在外壳吸收夹层2下表面,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2与中间吸收夹层3之间有散气腔6,所述的油雾从下多孔板5进入到散气腔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过滤器1包括外壳吸收夹层2、中间吸收夹层3、上多孔板4和下多孔板5,中间吸收夹层3设在外壳吸收夹层2内,上多孔板4和下多孔板5分别设在外壳吸收夹层2上下表面,也就是过滤器1的上表表面,油雾从下多孔板5进入,进入过滤器1,在过滤器1内设置的过滤夹层之间间隙通过时,被夹层捕获吸收油分子后排出干净空气,也就是说废气从下多孔板5的孔隙通过进入过滤器1的相邻吸收夹层之间的散气腔6内,在上、下层多孔板的适量阻力下,在散气腔6内振荡通过,被相邻吸收夹层吸收,经设定高度达到完全吸收后,净化的气体从上多孔板4的孔隙排出,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且处理效率高。
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2的外层为金属板7,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2的内层为多孔板8,所述的金属板7和多孔板8之间设有玻纤布9,所述的玻纤布9为叠层垂直悬垂放置,废气从多孔板8进入外壳吸收夹层2内,废气中的油被玻纤布吸收,玻纤布9为叠层垂直悬垂放置,层数根据实际一般为8~10层,以密实为准,多孔板8为厚1~1.5㎜,孔径为φ3~φ5㎜不锈钢板材,板面冲孔率为30%~40%,处理效率高,玻纤布9为采用(不限于切割、缝制)与夹层高度近乎等高度玻纤布通过缠绕方式叠加8~10层(以密实为准)达到悬垂目的,以便于油分子积聚饱和后从布的层间缝隙向下流动;在叠层布顶部50mm处用φ1.5镀锌铁丝将叠层布通过多孔板8的孔扎牢。防止叠层布向下收缩邹折。
所述的玻纤布9为有孔隙的网格状玻璃纤维布,如04#玻纤布,耐热、耐腐蚀,适应长期使用。
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3的外层和内层均为多孔板8,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3的外层和中间吸收夹层3的内层之间也设有玻纤布9,能最大限度吸收掉废气中的油,油雾分离效果好,处理效率高。
所述的过滤器1下端设有进气管道10,所述的进气管道10为90°弯头,所述的进气管道10的进气口与水平面平行,对废气起缓冲作用。
所述的进气管道10的直径小于过滤器1的直径,所述的进气管道10上端与过滤器1下端之间设有扩容腔11,所述的扩容腔11的直径等于过滤器1的直径,便于废气平稳进入过滤器1,便于吸收夹层能更好地吸收废气中的油,可靠性高。
它还包括废油收集装置12,所述的废油收集装置12包括漏油孔13、排油管14、软管15、排油阀门16和收集箱19,所述的漏油孔13设在进气管道10底部,所述的收集箱19上端通过漏油孔13与进气管道10连通,所述的排油管14设在软管15和收集箱19之间,所述的排油阀门16设在软管15远离收集箱19的一端,废气中油分子在散气腔6内振荡中进入吸收夹层时,从多孔板8的孔隙进入,被中间层玻纤布吸附,积累一定量后,顺着玻纤布向下,经下多孔板5,在重力作用下顺着进气管道10流入废油收集装置12,弯管底部开有适量漏油孔13,使回流的油进入收集箱19内。收集箱19下部设有排油管14和软管15及排油阀门16。便于定期将废油从收集箱19排出。
它还包括用于支撑下多孔板5、外壳吸收夹层2和中间吸收夹层3的支撑架17和用于固定外壳吸收夹层2和中间吸收夹层3的定位板18,所述的支撑架17设在下多孔板5的下表面,所述的定位板18设在下多孔板5的上表面,可靠性高,对过滤器1进行定位和固定。
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3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同心圆,相邻中间吸收夹层3之间也形成有散气腔6,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2和中间吸收夹层3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为环形,处理效率高,成本低。
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散气腔6的数量为三个,效果最佳。
所述的进气管道10与过滤器1之间设有法兰组20,过滤器1上端也设有法兰组20,所述的法兰组20之间设有密封垫21,密封效果好。法兰组20就是两个配对的法兰。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过滤器1包括外壳吸收夹层2、中间吸收夹层3、上多孔板4和下多孔板5,中间吸收夹层3设在外壳吸收夹层2内,上多孔板4和下多孔板5分别设在外壳吸收夹层2上下表面,也就是过滤器1的上表表面,油雾从下多孔板5进入,进入过滤器1,在过滤器1内设置的过滤夹层之间间隙通过时,被夹层捕获吸收油分子后排出干净空气,也就是说废气从下多孔板5的孔隙通过进入过滤器1的相邻吸收夹层之间的散气腔6内,在上、下层多孔板的适量阻力下,在散气腔6内振荡通过,被相邻吸收夹层吸收,经设定高度达到完全吸收后,净化的气体从上多孔板4的孔隙排出,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且处理效率高。
油雾从进气管道10进入,经扩容腔11扩容后,进入过滤器1,在过滤器内设置的过滤夹层之间间隙通过时,被夹层内滤布捕获吸收油分子后排出干净空气。夹层滤布吸收的油分子会流至进气管道10下部设置的废油收集装置12内,从其废油收集箱19下部设置的废油排放管排出经收集后处置,优点:整个过程不耗能、3年免维护,结构简单,安装在油雾(或油烟)管道末端,占地面积小,造价便宜,适用于所有油烟、油雾需要进行油气分离的场合。本装置经标准化设计,制造、安装方便,可单独或并联使用,可满足各种工况要求。
上多孔板4和下多孔板5结构尺寸相同,为厚1.5~2㎜不锈钢冲孔板,孔径为φ3~φ4㎜,冲孔率为40~45%;所述过滤器高H=4*D~5*D(且H≤2.5m),D为过滤器的直径也就是外壳吸收夹层2外环直径;同时D=2~2.5D1,D1为进气管道的直径;散气腔6,尺寸a=40~50㎜(散气腔6为环形时a为外环与内环之间的差;散气腔6为圆形时a为直角),中间吸收夹层3厚度a1=a,散气腔6数量一般为3~6层。中间吸收夹层3数量一般为2~5层,这样废气处理量Q=5655D12·V·η(其中Q:处理量m3/h;D1:废气进气管道10管径㎜;V:进气风速m/s;η:效率一般=0.9~0.95),经系列化设计单个处理废油雾量为1000~8000m3/h,处理效率高。
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经标准化定型设计后,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现场需要并联(一般2个)使用,达到烟雾中油分子除净目的。其他类似此设计的,也包含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内。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包括过滤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1)包括外壳吸收夹层(2)、至少一个中间吸收夹层(3)、上多孔板(4)和下多孔板(5),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2)和中间吸收夹层(3)均为立式设置,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2)和中间吸收夹层(3)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为封闭图形,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3)位于外壳吸收夹层(2)内,所述的上多孔板(4)设在外壳吸收夹层(2)上表面,所述的下多孔板(5)设在外壳吸收夹层(2)下表面,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2)与中间吸收夹层(3)之间有散气腔(6),所述的油雾从下多孔板(5)进入到散气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2)的外层为金属板(7),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2)的内层为多孔板(8),所述的金属板(7)和多孔板(8)之间设有玻纤布(9),所述的玻纤布(9)为叠层垂直悬垂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纤布(9)为有孔隙的网格状玻璃纤维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3)的外层和内层均为多孔板(8),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3)的外层和中间吸收夹层(3)的内层之间也设有玻纤布(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1)下端设有进气管道(10),所述的进气管道(10)为90°弯头,所述的进气管道(10)的进气口与水平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道(10)的直径小于过滤器(1)的直径,所述的进气管道(10)上端与过滤器(1)下端之间设有扩容腔(11),所述的扩容腔(11)的直径等于过滤器(1)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废油收集装置(12),所述的废油收集装置(12)包括漏油孔(13)、排油管(14)、软管(15)、排油阀门(16)和收集箱(19),所述的漏油孔(13)设在进气管道(10)底部,所述的收集箱(19)上端通过漏油孔(13)与进气管道(10)连通,所述的排油管(14)设在软管(15)和收集箱(19)之间,所述的排油阀门(16)设在软管(15)远离收集箱(19)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支撑下多孔板(5)、外壳吸收夹层(2)和中间吸收夹层(3)的支撑架(17)和用于固定外壳吸收夹层(2)和中间吸收夹层(3)的定位板(18),所述的支撑架(17)设在下多孔板(5)的下表面,所述的定位板(18)设在下多孔板(5)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3)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同心圆,相邻中间吸收夹层(3)之间也形成有散气腔(6),所述的外壳吸收夹层(2)和中间吸收夹层(3)在水平面的投影均为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吸收夹层(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散气腔(6)的数量为三个。
CN201921327357.5U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Active CN210522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7357.5U CN210522026U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7357.5U CN210522026U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22026U true CN210522026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1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27357.5U Active CN210522026U (zh) 2019-08-15 2019-08-15 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220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9744A (zh) * 2019-08-15 2019-12-13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9744A (zh) * 2019-08-15 2019-12-13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36954U (zh) 吸油烟机用的滤油装置及吸油烟机
CN210522026U (zh) 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CN104676768A (zh) 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09985137U (zh) 一种染料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CN105561723A (zh) 高性能蓄电池的铅烟净化装置
CN213492968U (zh) 一种高效节能脱硫脱硝除尘设备
CN211358181U (zh) 一种铸造车间烟气处理系统
CN110559744A (zh) 一种节能低耗油雾分离装置
CN203783984U (zh) 一种消声、除油装置
CN211025693U (zh) 一种脱硫脱硝除尘装置
CN206905069U (zh) 一种高效油烟净化器
CN106890539A (zh) 废气处理设备
CN109237564B (zh) 家用抽油净化处理器
CN213192952U (zh) 一种油烟净化装置
CN112856700A (zh) 消毒净化器及其净化空气的方法
CN204684880U (zh) 工业用废气清洗器
CN208372509U (zh) 一种尾气处理装置
CN103816725B (zh) 机床油雾集尘机
CN209060775U (zh) 一种环保型工业废气净化装置
WO2009070963A1 (fr) Dispositif de séparation huile-gaz
CN205435231U (zh) 一种卧式酸废气净化器
CN215137789U (zh) 一种发动机试车台排气装置
CN220489192U (zh) 一种工业固废焚烧用急冷塔
CN216935173U (zh) 一种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
CN209771744U (zh) 一种定型机废气冷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