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9074U - 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9074U
CN210519074U CN201921569862.0U CN201921569862U CN210519074U CN 210519074 U CN210519074 U CN 210519074U CN 201921569862 U CN201921569862 U CN 201921569862U CN 210519074 U CN210519074 U CN 210519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lamping
end part
limiting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698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安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oup Up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oup Up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oup Up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oup Up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9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90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包含基座及两个撑靠机构。撑靠机构分别在基座对应基板的两相反侧边设置,每一撑靠机构包括支撑架、可动式撑靠杆及卡制组合件。支撑架包括架体及枢轴。可动式撑靠杆枢接于枢轴,并包括限位端部。卡制组合件包括设置于架体的轴杆,及枢接于轴杆且能相对于支撑架转动的卡制杆,卡制杆具有与限位端部的转动路径相互交错而能相互干涉的卡制端,卡制杆用于在卡制限位端部进而限制可动式撑靠杆不能相对于支撑架转动的卡制状态,借此夹紧装置能避免因转动所导致的晃动,进一步确保不会与相邻的夹紧装置,或是相邻的夹紧装置所夹持的基板产生碰撞,增加所述基板在所述制程中的制造良率。

Description

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撑靠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靠在基板两侧边的撑靠机构。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关于一种具有所述撑靠机构且可安装于一输送装置的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例如电路板的基板的生产线中,是由作业员将基板一一放至输送带上,通过输送带将基板输送至对应的制程设备进行制作,而在每一制程设备中另有对应的基板运输设备运送所述基板进行对应的制作步骤,其中,一基板运输设备包含一输送装置,及多个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上且彼此紧邻的夹紧装置。每一夹紧装置受所述输送装置的带动并在到达入料区域时皆会执行夹持的动作(转动),借此夹持基板,但是,由于作业员放基板的频率与所述输送装置运转的频率并不一致,以致于部分夹紧装置会发生没有基板能夹持的状况,但其所执行转动夹持的过程中却容易造成整体晃动,进而与前后相邻的夹紧装置或是相邻的夹紧装置所夹持的基板发生碰撞,导致夹紧装置或基板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持在卡制状态而不会执行转动步骤的撑靠机构,借此避免引起晃动以确保不会与相邻的基板或夹紧装置发生碰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夹紧装置,借此提升基板的制造良率。
本实用新型的撑靠机构,适用于撑抵基板的侧边,所述撑靠机构包含支撑架、可动式撑靠杆、弹性扭力件及卡制组合件。所述支撑架包括对应所述基板的侧边设置的架体,及穿设于所述架体的枢轴。所述可动式撑靠杆枢接于所述枢轴,并包括位于所述枢轴的两相反侧的靠抵端部及限位端部,所述可动式撑靠杆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且当所述靠抵端部朝远离所述基板方向转动时,使所述限位端部朝向所述支撑架方向靠近。所述弹性扭力件套设于所述枢轴,所述弹性扭力件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可动式撑靠杆,用于提供弹性回复力驱动所述靠抵端部朝向所述基板的侧边方向转动。所述卡制组合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架体的轴杆,及枢接于所述轴杆且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卡制杆,所述卡制杆具有与所述限位端部的转动路径相互交错而能相互干涉的卡制端,所述卡制杆用于在卡制所述限位端部以克服所述弹性回复力,进而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卡制状态,以及在偏离所述限位端部的转动路径而让所述可动式撑靠杆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释锁状态间转换。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卡制杆具有位于所述轴杆的两相反侧的所述卡制端与受力端,且所述卡制端较所述受力端靠近所述限位端部;所述卡制组合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受力端远离所述卡制端的一侧且两相反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架及所述受力端的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朝远离所述卡制杆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卡制杆还具有自所述受力端朝远离所述支撑架方向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用于受驱动而使所述受力端与所述卡制端转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可动式撑靠杆具有外侧板、分别自所述外侧板的两相反侧缘朝向所述基板方向延伸的前侧板与后侧板,及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且靠近所述限位端部的固定杆部,且所述固定杆部的转动路径与所述卡制端相互交错;所述卡制杆的卡制端呈钩状且能勾住所述固定杆部,进而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卡制杆具有两个呈L型的杆体结构、第一连杆结构及第二连杆结构,所述杆体结构相间隔形成间隙,每一杆体结构具有位于所述轴杆的两相反侧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一端部较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限位端部,所述第一连杆结构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卡制端具有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一连杆结构,所述第二连杆结构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受力端具有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二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杆结构与所述限位端部的转动路径相互交错;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夹紧装置,适用于夹持基板的两相反侧边,所述夹紧装置包含基座及两个撑靠机构。所述撑靠机构分别在所述基座对应所述基板的两相反侧边设置,每一撑靠机构包括支撑架、可动式撑靠杆、弹性扭力件及卡制组合件。所述支撑架包括对应所述基板的侧边设置的架体,及穿设于所述架体的枢轴。所述可动式撑靠杆枢接于所述枢轴,并包括位于所述枢轴的两相反侧的靠抵端部及限位端部,所述可动式撑靠杆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且当所述靠抵端部朝远离所述基板方向转动时,使所述限位端部朝向所述支撑架方向靠近。所述弹性扭力件套设于所述枢轴,所述弹性扭力件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可动式撑靠杆,用于提供弹性回复力驱动所述靠抵端部朝向所述基板的侧边方向转动。所述卡制组合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架体的轴杆,及枢接于所述轴杆且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卡制杆,所述卡制杆具有与所述限位端部的转动路径相互交错而能相互干涉的卡制端,所述卡制杆用于在卡制所述限位端部以克服所述弹性回复力,进而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卡制状态,以及在偏离所述限位端部的转动路径而让所述可动式撑靠杆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释锁状态间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所述限位端部朝向所述支撑架转动且与所述卡制端的转动路径交错时,通过所述卡制端压抵所述限位端部以克服所述弹性扭力件的弹性回复力而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无法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在此情况下,能避免因转动所导致的晃动,进一步确保不会与相邻的夹紧装置,或是相邻的夹紧装置所夹持的基板产生碰撞,借此增加所述基板在所述制程中的制造良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说明所述夹紧装置的结构以及与一基板间的位置关系;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说明所述夹紧装置夹持所述基板的状态;
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夹紧装置的细部结构;
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卡制杆处在一卡制状态;
图5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卡制杆处在一释锁状态;
图6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完整的侧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多个夹紧装置设置于一输送装置的状态;
图7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相邻两夹紧装置的一示意图,说明其中一夹紧装置夹持所述基板,另一夹紧装置的两个可动式撑靠杆不会转动;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说明所述夹紧装置的结构以及与所述基板间的位置关系;
图9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说明所述夹紧装置夹持所述基板的状态;
图10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夹紧装置的细部结构;
图11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卡制杆处在所述卡制状态;及
图12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卡制杆处在所述释锁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适用于夹持一基板9的两相反侧边91,所述夹紧装置1包含一基座2及两个撑靠机构3。
所述基座2呈长方体且沿一长度方向D1延伸。
所述撑靠机构3分别在所述基座2对应所述基板9的两相反侧边91设置,每一撑靠机构3包括一支撑架31、一可动式撑靠杆32、一弹性扭力件33及一卡制组合件34。
参阅图3至图5,所述支撑架31包括一对应所述基板9的侧边91设置的架体311,及一穿设于所述架体311的枢轴3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架体311沿一高度方向D2延伸且由其底端固定于所述基座2,所述架体311具有在一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D1的宽度方向D3上相间隔的一前侧壁313与一后侧壁314、一个两相反侧缘分别连接所述前侧壁313与所述后侧壁314的内侧壁315,及两个位于所述内侧壁315的对侧且分别连接所述前侧壁313与所述后侧壁314的固定壁316,当然,所述固定壁316也可以是分别自所述前侧壁313与所述后侧壁314朝远离所述基板9方向延伸。所述枢轴312靠近所述架体311高于所述固定壁316的上端且其两相反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前侧壁313与所述后侧壁314。
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枢接于所述枢轴312,并包括位于所述枢轴312的两相反侧的一靠抵端部321及一限位端部322,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转动,且当所述靠抵端部321朝远离所述基板9方向转动时,使所述限位端部322朝向所述支撑架31方向靠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是由中间处枢接于所述枢轴312,以使所述靠抵端部321与所述限位端部322分别位于所述枢轴312的两侧,进一步来说,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D3上相间隔的一前侧板323与一后侧板324、一个两相反侧缘分别连接所述前侧板323与所述后侧板324的外侧板325、一个连接所述前侧板323的顶端缘、所述后侧板324的顶端缘与所述外侧板325的顶端缘的顶板326,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前侧板323与所述后侧板324且靠近所述限位端部322的固定杆部328。所述靠抵端部321包括所述顶板326、所述前侧板323的顶端、所述后侧板324的顶端,及所述外侧板325的顶端。所述限位端部322包括所述前侧板323的底端、所述后侧板324的底端,及所述外侧板325的底端,且所述限位端部322是相对于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的其他部分向外弯折延伸,以位于所述固定壁316的上方,所述限位端部322界定出一开口朝向所述架体311的容置空间327。所述固定杆部328位于所述容置空间327内,所述固定杆部328的两相反端分别穿设于所述前侧板323与所述后侧板324,且与所述外侧板325的内表面相间隔。所述固定杆部328能随着所述限位端部322靠近所述架体311或远离所述架体311。
所述弹性扭力件33套设于所述枢轴312,所述弹性扭力件33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架31与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扭力件33举例为扭力弹簧,用于提供一弹性回复力驱动所述靠抵端部321朝向所述基板9的侧边91方向转动,且使所述限位端部322朝远离所述架体311方向转动。
所述卡制组合件34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架体311的轴杆341、一枢接于所述轴杆341且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转动的卡制杆342,及一弹性件343,所述卡制杆342用于在一个卡制所述限位端部322以克服所述弹性回复力,进而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转动的卡制状态,以及在一个偏离所述限位端部322的转动路径而让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转动的释锁状态间转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杆341位于所述固定壁316之间且两相反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壁316。所述卡制杆342具有位于所述轴杆341的两相反侧的一受力端347与一卡制端348,且所述卡制端348较所述受力端347靠近所述限位端部322,具体来说,所述卡制杆342具有一连接段344、一卡制段345及一延伸段346。所述连接段344呈笔直延伸,并由一端套设于所述轴杆341,借此能相对于所述轴杆341转动,所述连接段344具有远离所述轴杆341的受力端347。所述卡制段345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段344枢接于所述轴杆341的一端,且朝远离所述架体311方向延伸,所述卡制段345具有所述卡制端348且所述卡制端348呈钩状,所述卡制端348与位于所述限位端部322的固定杆部328的转动路径相互交错而能相互干涉,也就是说所述卡制端348能勾住所述固定杆部328。所述延伸段346自所述受力端347朝远离所述支撑架31方向延伸,借此便于施力驱动整个卡制杆342,进而使所述受力端347与所述卡制端348转动。
所述弹性件343位于所述受力端347远离所述卡制端348的一侧且两相反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架31及所述受力端347,明确地说,所述弹性件343举例为螺旋弹簧,其一端穿伸固定于所述受力端347,另一端固定于一固定于所述固定壁316且靠近所述基座2的第一固定轴。通过所述弹性件343的配置,使得当所述卡制端348勾住所述固定杆部328时,所述弹性件343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的施力方向能使所述卡制端348紧迫地勾住所述固定杆部328,也就是所述卡制杆342处在所述卡制状态,借此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转动。另一方面,一旦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的限位端部322在被所述卡制端348勾住的状态下进一步受力而朝向所述架体311靠近时,将偏离所述卡制端348的转动路径,在此情况下,所述卡制杆342将受所述弹性件343的弹性回复力而转动,使所述卡制端348远离所述固定杆部328,即无法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转动,也就是所述卡制杆342处在所述释锁状态,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能受所述弹性扭力件33的弹性回复力作用而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转动。当然,所述卡制杆342并不一定要通过所述弹性件343才能保持在所述卡制状态,在另一实施态样中,所述卡制杆342的卡制端348与所述固定杆部328在各转动路径的交错位置上因施力方向相反与转动方向相异而固定在所述交错位置上,借此所述卡制杆342仍可保持在所述卡制状态。
参阅图6与图7,使用上,将多个如同上述结构的夹紧装置1安装于一输送装置4,所述夹紧装置1分别用于夹持多个基板9,以进行加工程序,所述输送装置4包括一提供所述基板9的入料口41及一送出所述基板9的出料口42。通过所述输送装置4能带动所述夹紧装置1至所述入料口41夹持准备加工的所述基板9,并经由对应的制程步骤后,再移动至所述出料口42送出完成加工的所述基板9。其中,当所述夹紧装置1的其中一者已经到达所述入料口41,但待加工的基板9尚未到达所述入料口41时,对于所述夹紧装置1而言如图4所示,所述卡制杆342将保持在卡制状态,借此牵制住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使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分别无法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转动,借此确保所述夹紧装置1不会产生晃动而敲击或刮伤前后相邻的夹紧装置1,以及所述夹紧装置1所夹持的基板9,进而能提升基板9在所述制程中的制造良率。
再者,当所述夹紧装置1的其中一者已到达所述入料口41,且待加工的基板9也已到达所述入料口41时,对于所述夹紧装置1而言如图5所示,所述卡制杆342将保持在所述释锁状态,即所述卡制杆342的卡制端348分别自压抵所述固定杆部328的位置移除,使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分别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转动,并通过所述弹性扭力件33的弹性回复力而使所述靠抵端部321紧迫地夹持所述基板9,借此提升所述基板9的运送可靠度。
而且,由于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在一第一位置与一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间转动,借此能夹持不同尺寸的基板9,进而提升使用弹性。
参阅图8与图9,本发明夹紧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适用于夹持一基板9的两相反侧边91,所述夹紧装置1包含一个基座2及两个撑靠机构3。
参阅图10至图12,所述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间的差异在于所述限位端部322与所述卡制组合件34的结构,以及所述限位端部322与所述卡制组合件34卡制的方式。
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包括位于所述枢轴312的两相反侧的一靠抵端部321及一限位端部3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具有在所述宽度方向D3上相间隔的一前侧板323与一后侧板324、一个两相反侧缘分别连接所述前侧板323与所述后侧板324的外侧板325,及一个连接所述前侧板323的顶端缘、所述后侧板324的顶端缘与所述外侧板325的顶端缘的顶板326。所述靠抵端部321包括所述顶板326、所述前侧板323的顶端、所述后侧板324的顶端,及所述外侧板325的顶端,所述限位端部322包括所述前侧板323的底端、所述后侧板324的底端、所述外侧板325的底端,及一自所述外侧板325的底端朝远离所述基板9方向弯曲延伸的限位段329。
所述卡制组合件34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架体311的轴杆341、一枢接于所述轴杆341且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转动的卡制杆342,及一弹性件343,所述卡制杆342用于在一个卡制所述限位端部322以克服所述弹性回复力,进而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转动的卡制状态,以及在一个偏离所述限位端部322的转动路径而让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转动的释锁状态间转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杆341的两相反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前侧壁313与所述后侧壁314。所述卡制杆342具有两个呈L型的杆体结构349、一第一连杆结构351及一第二连杆结构352。所述杆体结构349枢接于所述轴杆341且相间隔形成一间隙353。每一杆体结构349具有位于所述轴杆341的两相反侧的一第一端部354及一第二端部355,且所述第一端部354较所述第二端部355靠近所述限位端部3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354是所述杆体结构349较长一段的末端,所述第二端部355是所述杆体结构349较短一段的末端。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51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354,所述卡制端348具有所述第一端部354及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51,且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51与所述限位端部322的转动路径相互交错。所述第二连杆结构352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355,所述受力端347具有所述第二端部355及所述第二连杆结构352。
随着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的靠抵端部321朝远离所述基板9方向转动时,将使所述限位端部322朝向所述支撑架31方向靠近,随后再将所述卡制端348朝向所述限位端部322方向转动,并转动至使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51的高度高于所述限位端部322的限位段329,一旦释放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受所述弹性扭力件33的弹性回复力作用而使所述限位端部322朝向所述卡制端348方向转动,在此情况下,所述限位段329将穿过所述杆体结构349间的间隙353并被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51阻挡而停止转动,借此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无法朝向所述基板9方向转动。此外,当所述限位段329朝向所述支撑架31方向转动而偏离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51的转动路径时,所述卡制杆342的卡制端348亦能转动偏离所述限位段329的转动路径,进而能让所述限位端部322通过朝远离所述支撑架31方向转动,所述靠抵端部321朝向所述基板9方向转动。
所述弹性件343的一端卡勾于所述第二连杆结构352,另一端固定于一固定于所述架体311且靠近所述基座2的第二固定轴。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限位段329朝向所述支撑架31方向转动而偏离所述第一连杆结构351的转动路径时,所述卡制杆342的卡制端348能受所述弹性件343的弹性回复力作用而自动转动偏离所述限位段329的转动路径,借此提升运作效率。
特别要说明的是,上述两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延伸方向与相对位置是依据所述夹紧装置1在所述输送装置4的上方的位置叙述,但并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1,当所述限位端部322朝向所述支撑架31转动且与所述卡制端348的转动路径交错时,通过所述卡制端348压抵所述限位端部322以克服所述弹性扭力件33的弹性回复力而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32无法相对于所述支撑架31转动,在此情况下,能避免因转动所导致的晃动,进一步确保不会与相邻的夹紧装置1,或是相邻的夹紧装置1所夹持的基板9产生碰撞,借此增加所述基板9在所述制程中的制造良率,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撑靠机构,适用于撑抵基板的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撑靠机构包含:
支撑架,包括对应所述基板的侧边设置的架体,及穿设于所述架体的枢轴;
可动式撑靠杆,枢接于所述枢轴,并包括位于所述枢轴的两相反侧的靠抵端部及限位端部,所述可动式撑靠杆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且当所述靠抵端部朝远离所述基板方向转动时,使所述限位端部朝向所述支撑架方向靠近;
弹性扭力件,套设于所述枢轴,所述弹性扭力件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可动式撑靠杆,用于提供弹性回复力驱动所述靠抵端部朝向所述基板的侧边方向转动;及
卡制组合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架体的轴杆,及枢接于所述轴杆且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卡制杆,所述卡制杆具有与所述限位端部的转动路径相互交错而能相互干涉的卡制端,所述卡制杆用于在卡制所述限位端部以克服所述弹性回复力,进而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卡制状态,以及在偏离所述限位端部的转动路径而让所述可动式撑靠杆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释锁状态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杆具有位于所述轴杆的两相反侧的所述卡制端与受力端,且所述卡制端较所述受力端靠近所述限位端部;所述卡制组合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受力端远离所述卡制端的一侧且两相反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架及所述受力端的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朝远离所述卡制杆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撑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杆还具有自所述受力端朝远离所述支撑架方向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用于受驱动而使所述受力端与所述卡制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式撑靠杆具有外侧板、分别自所述外侧板的两相反侧缘朝向所述基板方向延伸的前侧板与后侧板,及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且靠近所述限位端部的固定杆部,且所述固定杆部的转动路径与所述卡制端相互交错;所述卡制杆的卡制端呈钩状且能勾住所述固定杆部,进而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撑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杆具有两个呈L型的杆体结构、第一连杆结构及第二连杆结构,所述杆体结构相间隔形成间隙,每一杆体结构具有位于所述轴杆的两相反侧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一端部较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限位端部,所述第一连杆结构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卡制端具有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一连杆结构,所述第二连杆结构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受力端具有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二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杆结构与所述限位端部的转动路径相互交错;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结构。
6.一种夹紧装置,适用于夹持基板的两相反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含:
基座;及
两个撑靠机构,分别在所述基座对应所述基板的两相反侧边设置,每一撑靠机构包括
支撑架,具有对应所述基板的侧边设置的架体,及穿设于所述架体的枢轴,
可动式撑靠杆,枢接于所述枢轴,并具有位于所述枢轴的两相反侧的靠抵端部及限位端部,所述可动式撑靠杆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且当所述靠抵端部朝远离所述基板方向转动时,使所述限位端部朝向所述支撑架方向靠近,
弹性扭力件,套设于所述枢轴,所述弹性扭力件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可动式撑靠杆,用于提供弹性回复力驱动所述靠抵端部朝向所述基板的侧边方向转动,及
卡制组合件,具有设置于所述架体的轴杆,及枢接于所述轴杆且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卡制杆,所述卡制杆具有与所述限位端部的转动路径相互交错而能相互干涉的卡制端,所述卡制杆用于在卡制所述限位端部以克服所述弹性回复力,进而限制所述可动式撑靠杆不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卡制状态,以及在偏离所述限位端部的转动路径而让所述可动式撑靠杆能相对于所述支撑架转动的释锁状态间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卡制杆具有位于所述轴杆的两相反侧的所述卡制端与受力端,且所述卡制端较所述受力端靠近所述限位端部;每一卡制组合件还具有位于所述受力端远离所述卡制端的一侧且两相反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架及所述受力端的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朝远离所述卡制杆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卡制杆还具有自对应的所述受力端朝远离所述支撑架方向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用于受驱动而使所述受力端与所述卡制端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可动式撑靠杆具有外侧板、分别自所述外侧板的两相反侧缘朝向所述基板方向延伸的前侧板与后侧板,及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且靠近所述限位端部的固定杆部,且所述固定杆部的转动路径与所述卡制端相互交错;每一卡制杆的卡制端呈钩状且能勾住对应的所述固定杆部,进而限制对应的所述可动式撑靠杆不能相对于对应的所述支撑架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卡制杆具有两个呈L型的杆体结构、第一连杆结构及第二连杆结构,所述杆体结构相间隔形成间隙,每一杆体结构具有位于所述轴杆的两相反侧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且所述第一端部较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限位端部,所述第一连杆结构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卡制端具有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一连杆结构,所述第二连杆结构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受力端具有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第二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杆结构与所述限位端部的转动路径相互交错;每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杆结构。
CN201921569862.0U 2019-08-15 2019-09-20 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1907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10788U TWM586457U (zh) 2019-08-15 2019-08-15 撐靠機構及夾緊裝置
TW108210788 2019-08-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9074U true CN210519074U (zh) 2020-05-12

Family

ID=69190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6986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19074U (zh) 2019-08-15 2019-09-20 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9074U (zh)
TW (1) TWM58645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6457U (zh) 201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05068A1 (en) Fixing apparatus for storage device
US20130341946A1 (en) Robot hand
KR20100127736A (ko) 박판지지용기용 덮개
JP5606517B2 (ja) バネによって安定化された真空グリッパー組立体
US20180211860A1 (en) Wafer cassette
CN210519074U (zh) 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
WO2009032612A1 (en) Quick changeov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wafer handler
CN211034216U (zh) 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
CN214411146U (zh) 转运晶圆用的晶圆盒
JP6402227B2 (ja) ウェーハ受け渡し装置
KR100989241B1 (ko) 포스비 고정 장치
JP2000138479A (ja) モジュ―ルicハンドラ―用キャリヤ
CN210438060U (zh) 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
TWI660655B (zh) Pcb框夾式托架及利用該托架承載pcb的方法
CN210763079U (zh) 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
CN210456190U (zh) 撑靠机构、夹紧装置及基板输送设备
CN112849743B (zh) 撑靠机构及夹持装置
CN212048491U (zh) 夹持工具
CN115440636A (zh) 一种硅片承载料托及具有其的运载水箱
CN115258620A (zh) 翻转装置及上下料系统
KR101064586B1 (ko) 측면 투입식 슬라이드형 엘씨엠 운반용 거치대
CN112390000B (zh) 撑靠机构及夹紧装置
US20160244245A1 (en) Glass plate holder and glass plate transport device
JP6652418B2 (ja) ガラス板保持具及びガラス板搬送装置
US11849560B1 (en) Hold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