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1728U - 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1728U
CN210511728U CN201921136715.4U CN201921136715U CN210511728U CN 210511728 U CN210511728 U CN 210511728U CN 201921136715 U CN201921136715 U CN 201921136715U CN 210511728 U CN210511728 U CN 210511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te
water
internal circulation
cooling
gr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367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培碧
陈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anyu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anyu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anyu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anyu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367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1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1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1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包括台座、设置在台座上的炉篦、以及水冷系统;其中炉篦包括多个炉栅,多个炉栅由上至下呈塔式结构,炉栅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冷媒的冷却室;水冷系统包括设在炉篦内的进水管道、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炉栅内部冷却室的疏水管道、以及设置在台座内的出水管道,冷媒从进水管道流至位于上方的炉栅,接着依次穿过疏水管道后,流至台座,并从出水管道流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内循环式水冷结构,增多了冷媒用量,增大冷媒与炉篦外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传递效率,水冷系统中的冷媒不会与炉渣接触,冷媒可以循环使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水冷炉排尤其适用于干式出渣的生物质气化炉中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化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炉篦内部设置水路结构的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
背景技术
生物质气化炉产生燃气的原料为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等,这种燃气是一种绿色新能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排炉渣装置是生物质气化炉种非常关键的一个部件,直接关系到原料裂解和排炉渣情况,现有的排炉渣装置是一种平面式的,即原料或炉渣与排炉渣装置平面接触,因此排炉渣装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原料或炉渣与排炉渣装置接触面积小,导致原料不易裂解或者裂解不充分;炉渣不易破碎,很难排出炉体;需要定期排渣,且排渣时需要停炉;因此,塔式炉排应运而生。
中国专利201420512629.X公开了一种塔式排炉渣装置,包括炉体,位于炉体正下方的除灰装置和驱动除灰装置旋转的驱动系统,除灰装置内侧支撑有塔形炉排,炉体的底部与除灰装置之间存在间隙,且炉体的底部与除灰装置之间通过液体密封,塔形炉排伸入炉体内且与炉体侧壁存在间隙,还包括鼓入空气于塔形炉排内的风机。上述现有技术中,冷却不彻底,容易造成炉排工作温度较高而出现被烧穿的现象。
申请人之前提出了一种水冷用于固定床的水冷炉排(申请号 201620175011.8),其包括凸台、灰盆、风帽、送风系统和水冷系统;其中,凸台位于灰盆之内,风帽设置于凸台上,风帽上设置有若干出风口;送风系统包括进风管,进风管自下而上穿过灰盆和凸台,并与出风口连通;水冷系统包括进水管、冷却管、排水管;冷却管位于风帽之内,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水管和排水管;该技术方案采用水冷进行炉排的冷却,但是这种方式采用的是管壁接触式冷却,不能直接对炉栅表面进行冷却,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申请人又提出了一种用于固定床气化炉的塔式水冷炉排(申请号201721356134.2),其包括:旋转式炉排座,包括台座和灰盆,台座设在灰盆内;炉蓖,其设置在台座上,炉蓖包括若干炉排片,若干炉排片依次相连的、且从下到上半径依次减小,每一炉排片上均设有出风口;送风系统,包括进风管,进风管自下而上穿过灰盆和台座,并与出风口连通;水冷系统,包括进水通道、出水通道,出水通道设置在炉蓖的顶部,进水通道连接出水通道。这种方式冷却水直接流过炉排片的表面,冷却效率高,但是适用于湿式排渣的方式,存在冷却水需要过滤后才能循环使用的缺陷。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在炉篦内部设置水路结构的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通过设置内循环式水冷系统,增大冷媒与炉篦外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传递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包括:台座、设置在台座上的炉篦、以及水冷系统;
其中炉篦包括多个炉栅,多个炉栅由上至下呈塔式结构,炉栅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冷媒的冷却室;
水冷系统包括设在炉篦内的进水管道、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炉栅内部冷却室的疏水管道、以及设置在台座内的出水管道,冷媒从进水管道流至位于上方的炉栅,接着依次穿过疏水管道后,流至台座,并从出水管道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台座可以是固定式台座,也可以是旋转式台座,其中位于最下层的炉栅固定在台座上,多个炉栅由上至下呈塔式结构分布,使得炉排支撑位于其上方的物料以实现物料的充分燃烧。
进一步的,在燃烧的过程中,水冷系统对炉栅进行持续的冷却,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冷系统是一种内循环式水冷结构,整个水路均设置在内部,其中进水管道设置在炉篦内,相邻的两个炉栅之间设有疏水管道,冷媒依次从上至下流动,充分对炉排热进行散热后,流至台座,并从台座上的出水管道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室中的冷媒能够充分接触炉栅的主要区域,尤其是外侧燃烧的主要区域;其中,冷媒可以选择为冷水,或者是添加有例如醇类化学试剂的冷却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疏水管道竖直设置,以便于外部设备进行补水。
优选的,连接同一炉栅的两个疏水管道分别位于进水管道的两侧,冷媒在冷却室内流动的过程中,充分在冷却室内流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冷媒的利用率,提高散热的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位于下方的多个炉栅中的冷却室呈环形设置,并在炉栅中央形成通槽,进水管道穿过通槽设置;环形冷却腔的结构一方面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以放置物料,另一方面便于组装,此外还可以增加冷媒与炉栅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的效率。
进一步的,位于最上方的炉栅设置有聚水槽,进水管道的出水口伸入聚水槽内。
优选的,聚水槽固定至位于顶部的炉栅上且下端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多个炉栅中的通槽由上至下呈塔式结构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炉篦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炉栅的环形连接板。
具体的,环形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与炉篦内部相同的气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竖直方向上,多个炉栅的高度尺寸相同或者不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位于最上方的炉栅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凸点,一方面增加炉篦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避免最上方的炉栅表面结渣。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内循环式水冷结构,增多了冷媒用量,增大冷媒与炉篦外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传递效率;
2、冷媒与炉篦直接接触,散热效率高;
3、水冷系统中的冷媒不会与炉渣接触,冷媒可以循环使用;
4、本实用新型的水冷炉排,尤其适用于干式出渣的生物质气化炉中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炉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冷炉排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单个炉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包括台座1、设置在台座1 上的炉篦2以及水冷系统3;
其中,炉篦2包括多个炉栅21,例如图1中示出的5个炉栅21,最下方的炉栅21固定在台座1上;具体的,多个炉栅21由上至下呈塔式结构,每个炉栅21的内部均具有用于容纳冷媒的冷却室22。
水冷系统3包括进水管道31、多个疏水管道32和出水管道33。
本实用新型中位于下方的多个炉栅21中的冷却室22呈环形设置,并在炉栅21中央形成通槽23,且多个炉栅21中的通槽23由上至下呈塔式结构分布,如图3、图4所示,进水管道31穿过通槽23设置,进一步的,疏水管道32竖直设置,以便于外部设备进行补水。
疏水管道3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炉栅21之间,用于连通相邻两个炉栅 21的冷却室22,优选的,连接同一炉栅21的两个疏水管道32分别位于进水管道31的两侧,冷媒在冷却室22内流动的过程中,充分与冷却室22的侧壁接触,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冷媒的利用率,提高散热的效率。
出水管道33设置在台座1上,用于将流至台座1内部的冷媒排出、或者通过例如循环管路再次充入进水管道31,其中,在冷媒经过循环管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冷却处理。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冷媒的循环路径是进水管道——位于最上方炉栅的冷却室a——疏水管道——位于下方炉栅的冷却室b——疏水管道············最下方炉栅的冷却室c——疏水管道——台座——出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进水管道31中的水充分流入炉排内部,在位于最上方的炉栅21还设置有聚水槽4,进水管道31的出水口伸入聚水槽4 内,其中,聚水槽4固定至位于顶部的炉栅21上且其下端开口。
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个炉栅21之间通过环形连接板5进行连接,具体的,环形连接板5上设置有若干与炉篦2内部相同的气孔51,用于补充空气以进行气化炉的燃烧。
本实用新型中,位于最上方的炉栅21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有若干凸点6,一方面增加炉篦2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避免最上方的炉排表面结渣。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台座;
设置在所述台座上的炉篦;以及
水冷系统;
其中所述炉篦包括多个炉栅,多个所述炉栅由上至下呈塔式结构,所述炉栅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冷媒的冷却室;
所述水冷系统包括设在所述炉篦内的进水管道、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炉栅内部冷却室的疏水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台座内的出水管道,冷媒从所述进水管道流入位于上方的所述炉栅,接着依次穿过所述疏水管道后,流至所述台座,并从所述出水管道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管道竖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同一所述炉栅的两个所述疏水管道分别位于所述进水管道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方的多个所述炉栅中的冷却室呈环形设置,并在所述炉栅中央形成通槽,所述进水管道从所述通槽穿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炉栅设置有聚水槽,所述进水管道的出水口伸入所述聚水槽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炉栅中的所述通槽由上至下呈塔式结构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篦还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炉栅的环形连接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炉篦内部相同的气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多个所述炉栅的高度尺寸相同或者不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炉栅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凸点。
CN201921136715.4U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 Active CN210511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6715.4U CN210511728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6715.4U CN210511728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1728U true CN210511728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4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36715.4U Active CN210511728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17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7313A (zh) * 2022-04-14 2022-08-09 广西抿元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振动炉排直燃生物质锅炉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7313A (zh) * 2022-04-14 2022-08-09 广西抿元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振动炉排直燃生物质锅炉
CN114877313B (zh) * 2022-04-14 2023-06-27 广西抿元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振动炉排直燃生物质锅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2188B (zh) 一种余热回收性生物质蒸汽发生器
CN102786992B (zh) 一种辐射和对流换热一体式合成气冷却器
CN102782096A (zh) 用于冷却从气化器产生的合成气的系统和方法
CN210511728U (zh) 一种内循环水冷炉排结构
CN101709221A (zh) 一种新型焦粉冷却装置
CN205576034U (zh) 一种用于固定床的水冷炉排
CN208279574U (zh) 一种用于固定床气化炉的塔式水冷炉排
CN202936392U (zh) 辐射和对流换热一体式合成气冷却器
CN200996613Y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排放用冷渣器的风、水共冷式连通箱
CN201028502Y (zh) 无烟尘家用节能锅炉
CN102095197B (zh) 底渣冷却与中心供风整体化设计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
CN107151714A (zh) 一种具有底部热量回收功能的底滤法水冲渣装置及工艺
CN210711426U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水冷系统
CN107619685B (zh) 一种用于固定床气化炉的塔式水冷炉排
CN206553479U (zh) 一种新型粗煤气净化冷却装置
CN203586836U (zh) 烧结矿用竖式冷却及余热回收炉的送冷风装置
CN214754925U (zh) 一种节能效果好的箱式变电站
CN209068501U (zh) 一种用于流化床锅炉定期排渣的静态冷渣装置
CN207987119U (zh) 全水冷式固定床液态排渣气化装置
CN110793050A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取热降温出渣装置
CN102706185A (zh) 管式间冷器
CN201439515U (zh) 干熄焦水冷套管冷却器
CN211475978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取热降温出渣装置
CN206330206U (zh) 农村小型多功能生物质能热气联产供暖装置
CN201003778Y (zh) 生物制气气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