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6761U - 织带装置以及缝纫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织带装置以及缝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6761U
CN210506761U CN201920923262.3U CN201920923262U CN210506761U CN 210506761 U CN210506761 U CN 210506761U CN 201920923262 U CN201920923262 U CN 201920923262U CN 210506761 U CN210506761 U CN 210506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mounting bracket
drive
fram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32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钧桥
陈东明
陈晖�
曾国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to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to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to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to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232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6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6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6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织带装置和缝纫设备,其中,织带装置包括机架、第一夹料装置、输送装置、裁切装置以及第二夹料装置。机架上设置有可供织带通过的输料通道,输送装置位于输料通道前侧,输送装置可夹持织带并驱动织带沿输料通道前移,第一夹料装置包括第一夹具以及第一位移机构,第一夹具可夹持织带的前端部,第一位移机构可驱动第一夹具动作,以使第一夹具翻转并靠近或压设于输送装置后侧的织带,裁切装置可将织带切断成带段,第二夹料装置包括第二夹具以及第二位移机构,第二夹具可夹持带段,第二位移机构可驱动第二夹具移动以将带段输出。织带装置上的夹具数量较少,能够简化结构,还可减少夹具转接的次数,减少带段错位。

Description

织带装置以及缝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带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织带装置以及缝纫设备。
背景技术
织带圈的自动化生产,一般是以成捆或成卷的织带作为原材料,将织带按照设定长度裁断成带段,然后将带段成圈,接着将带段输送至缝纫机头,利用缝纫机头将带段的端部缝制封边,最终得到织带圈。参照图1,其公开了一种将带段成圈的方式,具体为将带段的两端部同向叠设在一起。
目前已经有一些自动化设备能够完成上述的工序,该类设备上设置有多组夹具,通过夹具分别夹持带段的两端,然后驱动带段一端的夹具翻转和移动,以将带段成圈,然后通过夹具转接带段,以将带段输送至缝纫机头。上述结构的设备,其设置有较多的夹具,且带段在移送至缝纫机头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夹具的转接,不仅使得设备的结构复杂化,而且带段在经由夹具转接的过程中会发生错位,导致带段的两端不对齐,使得成型的织带圈不够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织带装置以及缝纫设备,能够减少夹具的数量,简化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织带装置,用于将织带按设定长度切断成带段,然后将带段输出,该织带装置包括机架、第一夹料装置、输送装置、裁切装置以及第二夹料装置;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可供织带通过的输料通道,输送装置位于输料通道前侧,所述输送装置可夹持织带并驱动织带沿输料通道前移,第一夹料装置包括第一夹具以及第一位移机构,第一夹具可夹持织带的前端部,所述第一位移机构可驱动第一夹具动作,以使第一夹具翻转并靠近或压设于输送装置后侧的织带,裁切装置可将织带切断成带段,第二夹料装置包括第二夹具以及第二位移机构,第二夹具可夹持带段,第二位移机构可驱动第二夹具移动以将带段输出。
上述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输送装置能够将织带输送设定的长度,裁切装置能够将织带裁断成带段,通过第一夹具的翻转可将带段成圈,第二夹料装置能够进行将带段输出的工作,夹具的数量较少,能够简化织带装置的结构;还可减少夹具转接的次数,减少带段错位,以使缝纫完成的织带圈较为美观,且能够提高织带装置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织带装置,所述第一位移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于第一安装架,第一夹具连接于第一转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织带装置,所述第一位移机构还包括第一轨道以及第一驱动件;第一轨道设置于所述机架或者一机台,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于第一轨道,第一驱动件与第一安装架相连接,第一驱动件可驱动第一安装架沿第一轨道移动以使第一夹具经过输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织带装置,所述机架上活动设置有位于输料通道的前侧的托架,托架与机架之间设置有可驱动托架相对输料通道前移的弹性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可驱动第一安装架移动以使第一夹具推动托架后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织带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架、第二转动件、第三安装架、位移件、第一辊筒以及第二辊筒;第二转动件设置于第二安装架,第一辊筒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架,位移件设置于机架或者一机台,第三安装架连接于位移件,第二辊筒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安装架,所述位移件可驱动第三安装架朝向第一辊筒动作以使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可共同夹持织带,第二转动件可驱动第一辊筒转动以使织带沿输料通道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织带装置,所述第三安装架上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共同夹持织带时,排气管位于第二辊筒的前侧,且排气口朝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织带装置,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轨道以及第二驱动件;第二轨道设置于机架或者机台,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于第二轨道,第二驱动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架,第二驱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机架或者机台,所述第二驱动件可驱动第二安装架沿第二轨道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织带装置,所述裁切装置包括固定刀、切刀以及裁切驱动机构,所述固定刀位于输料通道与输送装置之间,裁切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裁切驱动机构与切刀相连接,裁切驱动机构可驱动切刀朝向固定刀动作以将织带切断成带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织带装置,所述第二位移机构包括第三轨道、第四安装架以及第三驱动件;第三轨道设置于机架或者机台,所述第四安装架设置于第三轨道,第三驱动件与第四安装架相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可驱动第四安装架沿第三轨道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缝纫设备,其包括缝纫机头以及如上所述的织带装置,第二位移机构可驱动第二夹具移动,以将带段输出至缝纫机头并使带段沿着缝纫机头移动。
织带装置上的夹具数量较少,能够简化织带装置和整个缝纫设备的结构,降低成本。由于夹具数量减少,织带装置的工作流程更为简洁,织带装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更短,可减少缝纫机头停机等待的时间,提高整个缝纫设备的工作效率。夹具转接的次数较少,减少带段错位,以使缝纫完成的织带圈较为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带段成圈的示意图;
图2为缝纫设备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织带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为织带装置实施例中机架、第一夹料装置以及裁切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织带装置实施例中第一夹料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织带装置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织带装置实施例中裁切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织带装置实施例中第二夹料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织带装置,用于将织带按设定长度切断成带段80,然后将带段80输出,该织带装置包括机架10、第一夹料装置20、输送装置30、裁切装置40以及第二夹料装置50。
其中,机架10上设置有可供织带通过的输料通道11,输送装置30位于输料通道11前侧,输送装置30可夹持织带并驱动织带沿输料通道11前移,第一夹料装置20包括第一夹具21以及第一位移机构22,第一夹具21可夹持织带的前端部,第一位移机构22可驱动第一夹具21动作,以使第一夹具21翻转并靠近或压设于输送装置30后侧的织带,裁切装置40可将织带切断成带段80,第二夹料装置50包括第二夹具51以及第二位移机构52,第二夹具51可夹持带段80,第二位移机构52可驱动第二夹具51移动以将带段80输出。
具体的,参照图4和图5,第一位移机构22包括第一安装架221、第一转动件222、第一轨道223以及第一驱动件224。第一驱动件224和第一轨道223设置于机架10,第一安装架221设置于第一轨道223,第一转动件222设置于第一安装架221,第一夹具21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22,第一驱动件224还与第一安装架221相连接。第一驱动件224可驱动第一安装架221沿第一轨道223移动以使第一夹具21经过输送装置30。
在工作时,第一夹具21先夹持带段80的前端部,然后第一夹具21移动并经过输送装置30,接着输送装置30夹持织带并驱动织带移动,最后第一夹具21翻转和反向移动,以将第一夹具21压设于织带,同时将织带的前端部翻转换向。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24和第一轨道223可设置于一机台60上。此外,还可将第一转动件222设置于机架10或者机台60,第一安装架221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22,第一驱动件224和第一轨道223设置于第一安装架221,第一夹具21设置于第一轨道223,第一驱动件224同时连接第一夹具21和第一安装架221。
参照图2和图4,在机架10上具有导杆13,导杆13上设置有托架12,托架12位于输料通道11的前侧,托架12与机架10之间设置有可驱动托架12相对输料通道11前移的弹性件(附图中未示出),第一驱动件224可驱动第一安装架221移动以使第一夹具21推动托架12后移。弹性件可采用压缩弹簧,优选的,压缩弹簧套装于导杆13。此外,弹性件亦可采用拉簧,拉簧的一端连接机架10,拉簧的另一端连接托架12。
织带的前端部放置于托架12,第一驱动件224可驱动第一安装架221移动,第一夹具21推动托架12后移,以使织带的前端部位于第一夹具21,第一夹具21动作以将织带的前端部夹持,然后第一夹具21向输送装置30移动,托架12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前移。通过设置托架12来放置织带的前端部,能够避免织带的前端部下垂,确保第一夹具21能够顺利夹持织带的前端部。
在某些实施例中,亦可在机架10上设置导槽,托架12插设于导槽并可沿导槽前后移动,弹性件设置于导槽内。
参照图6,输送装置30包括第二安装架31、第二转动件32、第三安装架33、位移件34、第一辊筒35、第二辊筒36、第二轨道38以及第二驱动件39。
第二驱动件39设置于第二安装架31,且第二驱动件39还与机架10相连接,第二轨道38设置于机架10,第二安装架31设置于第二轨道38,第二转动件32设置于第二安装架31,第一辊筒35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架31,第二转动件32通过皮带与第一辊筒35传动连接。位移件34设置于机架10,第三安装架33连接于位移件34,第二辊筒36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安装架33。位移件34可驱动第三安装架33朝向第一辊筒35动作以使第一辊筒35和第二辊筒36可共同夹持织带,接着第二转动件32驱动第一辊筒35转动以使织带沿输料通道11前移。第二驱动件39可驱动第二安装架31沿第二轨道38升降。
可在第二转动件32上设置角度传感器,通过检测第一辊筒35或者第二转动件32输出轴的转动角度,结合第一辊筒35的直径即可换算出织带的输送长度,当输送长度达到预设值时,第二转动件32即停止运行。
在第一夹具21夹持织带的前端部后,第一驱动件224可驱动第一夹具21横向移动并经过裁切装置40和输送装置30,且在第一夹具21移动的过程中,织带的前端部与输料通道11的底面处于同一高度;在第一辊筒35和第二辊筒36共同夹持织带时,第一辊筒35的顶缘也与输料通道11的底面处于同一高度。由此,织带能够沿着一横向的路径移动,以使带段80的长度更为准确。
位移件34驱动第三安装架33动作,以及第二驱动件39驱动第二安装架31升降,可使第一辊筒35和第二辊筒36离开第一夹具21的横移范围,避免第一辊筒35和第二辊筒36干扰第一夹具21的移动。
在第三安装架33上设置有排气管37,排气管37上设置有排气口。当第一辊筒35和第二辊筒36共同夹持织带时,排气管37位于第二辊筒36的前侧,且排气口朝下。在使用时,排气管37接通气源。
当第一夹具21夹持织带并经过输送装置30后,第一辊筒35和第二辊筒36共同夹持织带,此时织带的前端部位于输送装置30的前侧。输送装置30驱动织带前移时,通过排气口向下吹气,以使经过输送装置30的织带下垂并整齐排列,避免织带上卷缠绕。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轨道38和第二驱动件39可设置于机台60,位移件34也可设置于机台60。第二转动件32亦可通过齿轮结构与第一辊筒35传动连接。位移件34可采用电机或者回转气缸,以使第三安装架33可朝向第一辊筒35转动。位移件34亦可替换为直动式气缸等结构,通过直动式气缸驱动第三安装架33升降,以使第二辊筒36能够离开第一夹具21的横移范围。
参照图4和图7,裁切装置40包括固定刀41、切刀42以及裁切驱动机构43,裁切驱动机构43包括第一驱动气缸431以及第一传动杆432。固定刀41位于输料通道11与输送装置30之间,切刀42可转动地设置于机架10,第一驱动气缸431设置于机架10,第一传动杆43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驱动气缸431,第一传动杆432的另一端与切刀42可转动连接。第一驱动气缸431动作时可驱动第一传动杆432移动,进而带动切刀42朝向固定刀41转动,以将织带切断成带段80。
此外,切刀42亦可与固定刀41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固定刀41的顶面与输料通道11的底面处于同一高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切刀42可直接连接于第一驱动气缸431,通过第一驱动气缸431驱动切刀42升降,当切刀42朝向固定刀41移动时即可将织带切断。或者将裁切驱动机构43设置为电机或者回转气缸。
参照图8,第二位移机构52包括第三轨道521、第四安装架522以及第三驱动件523。第三轨道521和第三驱动件523设置于机台60,第四安装架522设置于第三轨道521,第三驱动件523与第四安装架522相连接,第三驱动件523可驱动第四安装架522沿第三轨道521移动,以将第二夹具51夹持的带段80输出。
第三驱动件523包括驱动电机以及同步带传动结构,驱动电机和同步带传动结构设置于机台60,且同步带传动结构同时连接驱动电机和第四安装架522。在某些实施例中,同步带传动结构还可替换为丝杆传动结构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三轨道521和第三驱动件523可设置于机架10。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222可采用电机、气动马达或者回转气缸等结构。第二转动件32可采用电机或者气动马达等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24和第二驱动件39设置为直动式气缸。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24和第二驱动件39还可设置为电动推杆,或者为电机皮带机构传动。
参照图5,第一夹具21包括第一板座211、第二板座212和第二驱动气缸213,第一板座211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22,第二驱动气缸213设置于第一板座211上,第二板座212连接于第二驱动气缸213,第二驱动气缸213可驱动第二板座212朝向第一板座211移动,以使第一板座211和第二板座212共同夹持织带。第二夹具51包括第三板座511、第四板座512、第三驱动气缸513和第二传动杆514,第三板座511和第三驱动气缸513连接于第四安装架522,第四板座51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板座511,第二传动杆514的一端连接第三驱动气缸513,第二传动杆514的另一端与第四板座512可转动连接。第三驱动气缸513动作时可驱动第二传动杆514移动,进而可使第四板座512朝向第三板座511转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夹具21可采用与第二夹具51相同的结构,第二夹具51亦可采用与第一夹具21相同的结构。
在机架10上设置有安装槽和安装杆14,在安装杆14上套设有隔板15,隔板15伸入至安装槽内,以将安装槽分隔成所述的输料通道11,且输料通道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由此,织带装置在一个工作循环中能够产出多条带段80,可提高工作效率。且隔板15能够沿着安装杆14移动,以改变输料通道11的宽度,以适配于不同宽度的织带。安装杆14还可限制输料通道11内的织带上移,以将织带定位。
织带装置的一种工作流程如下:
1、织带放置于输料通道11,牵引织带,以使织带的前端部位于托架12上,第一辊筒35处于下降状态,第三安装架33处于复位以使第二辊筒36离开第一夹具21横移路径的状态;
2、第一驱动件224驱动第一安装架221移动,第一夹具21移动并推动托架12后移,织带的前端部位于第一夹具21,第一夹具21夹持织带,然后第一夹具21前移,同时弹性件驱动托架12前移复位;
3、第二驱动件39驱动第二安装架31和第一辊筒35上升,以使第一辊筒35的顶缘与输料通道11的底面处于同一高度,位移件34驱动第三安装架33朝向第一辊筒35动作,第一辊筒35和第二辊筒36共同夹持织带,此时织带的前端部和第一夹具21位于输送装置30的前侧,排风口朝向第一夹具21与输送装置30之间的织带;
4、第二转动件32驱动第一辊筒35转动,以驱动织带前移,通过排风口朝下吹气,以使织带下垂,当检测到第一辊筒35转动的角度达到预设值时,第一转动件222即停止运行;
5、第三安装架33转动复位,第一转动件222动作,以使第一夹具21翻转,最终使第一夹具21压设于固定刀41上的织带;
6、第二位移机构52驱动第二夹具51移动至固定刀41与输送装置30之间,第二夹具51夹持织带,然后裁切装置40动作,以将织带切断成带段80,且第二夹具51同时夹持带段80的两端部;
7、第一夹具21打开,第二位移机构52驱动第二夹具51反向移动,以将夹持的带段80输出,第二驱动件39驱动第二安装架31和第一辊筒35下降;
8、第一位移机构22驱动第一夹具21翻转,然后后移,以使第一夹具21后推托架12,进入下一工作循环。
在上述工作流程中,第一夹具21压翻转压设于固定刀41上的织带,可将固定刀41上的织带定位,避免切刀42动作时牵引固定刀41上的织带移动,以使带段80的长度更加准确。在第二夹具51夹持织带之前,第一辊筒35的顶缘仍与输料通道11的底面处于同一高度,第一辊筒35可将织带托起,限制固定刀41与第一辊筒35之间的织带下垂,以确保第二夹具51能够顺利夹持织带。
织带可以是橡筋带,也可以是布带、皮带等。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夹具21翻转后可靠近织带,第一夹具21并不压设于固定刀41上的织带,而是通过第二夹具51夹持织带,以将织带定位。
如上所述,织带装置能够完成将织带按照设定长度裁断成带段80,然后将带段80成圈,接着将带段80输出的工作,且夹具的数量较少,能够简化织带装置的结构。仅存在第一夹具21与第二夹具51之间的转接,夹具转接的次数较少,避免带段80错位,以使缝纫完成的织带圈较为美观,且能够提高织带装置的工作效率。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缝纫设备,其包括缝纫机头70以及如上所述的织带装置,缝纫机头70设置于机台60,第二位移机构52可驱动第二夹具51移动,以将带段80输出至缝纫机头70并使带段80沿着缝纫机头70移动,通过缝纫机头将带段80缝制封边。缝纫机头70可采用包缝机头或者平车机头。
织带装置上的夹具数量较少,能够简化织带装置和整个缝纫设备的结构,降低成本。夹具转接的次数较少,避免带段80错位,以使缝纫完成的织带圈较为美观。由于夹具数量减少,织带装置的工作流程更为简洁,织带装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更短,可减少缝纫机头70停机等待的时间,提高整个缝纫设备的工作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织带装置,用于将织带按设定长度切断成带段,然后将带段输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夹料装置、输送装置、裁切装置以及第二夹料装置;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可供织带通过的输料通道,输送装置位于输料通道前侧,所述输送装置可夹持织带并驱动织带沿输料通道前移,第一夹料装置包括第一夹具以及第一位移机构,第一夹具可夹持织带的前端部,所述第一位移机构可驱动第一夹具动作,以使第一夹具翻转并靠近或压设于输送装置后侧的织带,裁切装置可将织带切断成带段,第二夹料装置包括第二夹具以及第二位移机构,第二夹具可夹持带段,第二位移机构可驱动第二夹具移动以将带段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于第一安装架,第一夹具连接于第一转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机构还包括第一轨道以及第一驱动件;
第一轨道设置于所述机架或者一机台,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于第一轨道,第一驱动件与第一安装架相连接,第一驱动件可驱动第一安装架沿第一轨道移动以使第一夹具经过输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活动设置有位于输料通道的前侧的托架,托架与机架之间设置有可驱动托架相对输料通道前移的弹性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可驱动第一安装架移动以使第一夹具推动托架后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织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架、第二转动件、第三安装架、位移件、第一辊筒以及第二辊筒;
第二转动件设置于第二安装架,第一辊筒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架,位移件设置于机架或者一机台,第三安装架连接于位移件,第二辊筒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三安装架,所述位移件可驱动第三安装架朝向第一辊筒动作以使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可共同夹持织带,第二转动件可驱动第一辊筒转动以使织带沿输料通道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共同夹持织带时,排气管位于第二辊筒的前侧,且排气口朝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轨道以及第二驱动件;
第二轨道设置于机架或者机台,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于第二轨道,第二驱动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安装架,第二驱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机架或者机台,所述第二驱动件可驱动第二安装架沿第二轨道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织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装置包括固定刀、切刀以及裁切驱动机构,所述固定刀位于输料通道与输送装置之间,裁切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裁切驱动机构与切刀相连接,裁切驱动机构可驱动切刀朝向固定刀动作以将织带切断成带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织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移机构包括第三轨道、第四安装架以及第三驱动件;
第三轨道设置于机架或者机台,所述第四安装架设置于第三轨道,第三驱动件与第四安装架相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可驱动第四安装架沿第三轨道移动。
10.缝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缝纫机头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织带装置,第二位移机构可驱动第二夹具移动,以将带段输出至缝纫机头并使带段沿着缝纫机头移动。
CN201920923262.3U 2019-06-18 2019-06-18 织带装置以及缝纫设备 Active CN210506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3262.3U CN210506761U (zh) 2019-06-18 2019-06-18 织带装置以及缝纫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3262.3U CN210506761U (zh) 2019-06-18 2019-06-18 织带装置以及缝纫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6761U true CN210506761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9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3262.3U Active CN210506761U (zh) 2019-06-18 2019-06-18 织带装置以及缝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67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3471A (zh) * 2020-07-29 2020-12-18 强信机械科技(莱州)有限公司 一种切拼下摆机的机械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3471A (zh) * 2020-07-29 2020-12-18 强信机械科技(莱州)有限公司 一种切拼下摆机的机械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9223B (zh) 一种自动包缝四边机
US3670674A (en) Automatic feeder for workpieces of fabric or the like
MXPA06010864A (en) Quilted fabric panel cutter
US4825622A (en)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 feeding web material
US4688499A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fabricating textile articles such as bath throw rugs and the like
CN109397384A (zh) 一种板材加工自动分切分料设备
US6802271B2 (en) Automatic border sewing system
CN210506761U (zh) 织带装置以及缝纫设备
US5331910A (en) Sewing machine with auxiliary transport rollers, belt, and cutter
CN210012982U (zh) 一种小袢缝制设备
CN113601824A (zh) 一种电加热管子自动绕电热丝机及其绕丝方法
CN206884231U (zh) 一种橡筋机
US20050211031A1 (en) Quilted fabric panel cutter
CN107761261B (zh) 一种自动收料的编织袋加工设备
CN110592825B (zh) 小袢缝制设备
CN209987618U (zh) 一种丝带贴合机
CN113597925A (zh) 一种用于捆扎机的卷线器及具有该卷线器的捆扎机
CN110512366A (zh) 肩带机
US4385571A (en) Automatic belt loop tacker
CN213074619U (zh) 一种绳头的内塞机构及绳头内塞打结机
US482992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nd holding a thread chain
CN210378743U (zh) 带旋转剪刀的绕线机及自动上料绕线焊锡剥皮检测生产线
CN210012984U (zh) 一种肩带机
CN110318168B (zh) 正负360度旋转送料数控缝制装备
US4714035A (en) Placket lin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