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6125U - 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6125U
CN210506125U CN201920956546.2U CN201920956546U CN210506125U CN 210506125 U CN210506125 U CN 210506125U CN 201920956546 U CN201920956546 U CN 201920956546U CN 210506125 U CN210506125 U CN 210506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deodorization
kitchen waste
gas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565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济伯
雷增伟
徐莉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uisiz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uisiz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uisiz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uisizh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565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6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6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6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装置,涉及垃圾处理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设备对餐厨垃圾降解效率低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机箱,机箱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上盖;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桶,其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的周向设置有搅拌叶片,搅拌桶内放置有微生物菌种,餐厨垃圾在搅拌机构中分解;加热装置,其设置于搅拌机构的内部和/或外壁以对搅拌机构进行加热;驱动装置,其与搅拌轴传动连接并带动搅拌轴旋转;搅拌机构还依次连接有杀菌系统和除臭系统;本实用新型利用微生物菌种,经与厨余垃圾搅拌、混合,在加热装置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降解垃圾,最终产物为有机肥,产生的气体和水再经过杀菌、除臭通过排风系统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有13亿的人口,饮食消费数量巨大,加上传统不良的饮食习惯,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急剧增长,并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另一方面,中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却不到6%,环卫清运能力仅达60%。大量的垃圾在城市郊区堆积如山,以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而其中半数以上为食物垃圾。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惊人。以通常每万人每天一吨的餐厨垃圾量计算,每天的餐厨垃圾就有13万吨之多,一年就有5000万吨餐厨垃圾白白地浪费,也给垃圾处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餐厨垃圾统一按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处理,具体的处理技术有填埋、焚烧、堆肥、发酵等方式。目前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资源利用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完善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管理体系;已建成资源化设施不能满负荷运行;缺少无害化彻底、资源化利用程度高的实用技术和工程;不能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消纳、资源再生利用。
综上,目前的餐厨垃圾处理效率很低,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如何获得一种能够高效缓解与治理餐厨垃圾的设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设备对餐厨垃圾降解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包括:
机箱,所述机箱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上盖;
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桶,其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周向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桶内放置有微生物菌种,餐厨垃圾在所述搅拌机构中分解;
加热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搅拌机构的内部和/或外壁以对所述搅拌机构进行加热;
驱动装置,其与所述搅拌轴传动连接并带动所述搅拌轴旋转;
所述搅拌机构还依次连接有杀菌系统和除臭系统,所述搅拌机构内产生的气体和水蒸气经依次经所述杀菌系统、所述除臭系统处理后排出所述机箱。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通过皮带带动所述从动齿轮的转动,所述从动齿轮通过轴承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动能带动所述搅拌轴在所述搅拌桶内轴向旋转。
优选的,所述搅拌桶的下半部为圆筒体,所述搅拌轴与所述圆筒体同轴设置,所述搅拌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包括垂直于所述搅拌轴的弧形部,所述第一叶片的弧形部端头处设置有横片,所述第二叶片的弧形部端头处设置有内折片,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交叉分布,且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搅拌轴上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工业加热毯,所述加热毯设置于所述搅拌桶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搅拌桶的上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内设置有纱网和过滤棉,所述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杀菌系统连接。
优选的,所述杀菌系统包括固定支架、罩体和紫外线杀菌灯管,所述罩体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以与所述机箱固定,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管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内部,气体和水蒸气经过所述罩体由所述紫外线杀菌灯杀菌后,由上部的气体排出口排入所述除臭系统。
优选的,所述罩体包括并列的两个,其中一个罩体的上部设置有杀菌气体入口,所述气体排出口设置于另一个罩体的上端,两个所述罩体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并通过弯管连通,气体依次通过两个所述罩体进行灭菌。
优选的,所述除臭系统包括相连接的除臭活性炭反应仓和二次杀菌反应仓,所述二次杀菌反应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棒,所述除臭活性炭反应仓的上部设置有废气入口,且其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二次杀菌反应仓的出口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杀菌系统排出的废气和水蒸气依次经过所述除臭活性炭反应仓和所述二次杀菌反应仓净化,并由所述加热棒高温催化后,由所述排气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除臭系统的排气口处连接有排风装置,所述排风装置将所述搅拌机构的废气和水蒸气吸入所述杀菌系统和所述除臭系统中,并经过杀菌、除臭后排出。
优选的,所述机箱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杀菌系统以及所述除臭系统的电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杀菌系统以及所述除臭系统的开启与闭合;所述机箱的外壳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主要利用微生物菌种,由多种好氧性、通性嫌氧性细菌构成的复合性细菌,种菌拥有各自的强力分解酵素,经与厨余垃圾搅拌、混合,在加热装置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数小时内降解90%以上有机垃圾,最终产物为少量有机肥、CO2和H2O,产生的气体和水再经过杀菌、除臭通过排风系统排放到空气中,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上述装置能最大限度的控制“地沟油”、“泔水猪”等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食品流入市场;就地处理,减少各种腐臭、脏乱、蚊蝇滋生;统一回收搅拌机构内的余料,通过科学方法变成绿色环保的有机肥。
2、上述搅拌机构内的搅拌轴和搅拌叶片的设置能够对垃圾进行充分搅拌,第一叶片端部的横片能够增强搅拌桶底部的搅拌效果,防止底部残留;第二叶片端部的内折边由两侧向内部弯折,能够防止搅拌桶两侧壁的垃圾残留;上述搅拌叶片能够随搅拌桶的旋转对垃圾进行均匀搅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外部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餐厨垃圾处理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杀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除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2、上盖;31、搅拌桶;32、搅拌叶片;33、搅拌轴;331、弧形部;332、横片;333、内折片;4、驱动装置;41、电机;42、主动齿轮;43、从动齿轮;44、轴承;5、杀菌系统;51、固定支架;52、罩体;53、紫外线杀菌灯管;54、气体排出口;55、杀菌气体入口;56、弯管;6、除臭系统;61、除臭活性炭反应仓;62、二次杀菌反应仓;63、加热棒;64、排气口;65、废气入口;7、液晶显示屏;8、垃圾入口;9、盖板;10、排风机;11、密封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参照图1-图3,图1是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外部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餐厨垃圾处理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机箱1,机箱1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上盖2;
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桶31,其内部设置有搅拌轴33,搅拌轴33的周向设置有搅拌叶片32,搅拌桶31内放置有微生物菌种,餐厨垃圾在搅拌机构中分解;
加热装置,其设置于搅拌机构的内部和/或外壁以对搅拌机构进行加热;
驱动装置4,其与搅拌轴33传动连接并带动搅拌轴33旋转;
搅拌机构还依次连接有杀菌系统5和除臭系统6,搅拌机构内产生的气体和水蒸气经依次经杀菌系统5、除臭系统6处理后排出机箱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主要利用微生物菌种,由多种好氧性、通性嫌氧性细菌构成的复合性细菌,种菌拥有各自的强力分解酵素,经与厨余垃圾搅拌、混合,在加热装置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数小时内降解90%以上有机垃圾,最终产物为少量有机肥、CO2和H2O,产生的气体和水再经过杀菌、除臭通过排风系统排放到空气中,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上述装置能最大限度的控制“地沟油”、“泔水猪”等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食品流入市场;就地处理,减少各种腐臭、脏乱、蚊蝇滋生;统一回收搅拌机构内的余料,通过科学方法变成绿色环保的有机肥。
应当理解的是,自然界存在许多微生物,它们能将有机物(树叶、动物粪便、动物尸体)分解,变成有机肥料,促进植物生长,达到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最大幅度的避免可回收垃圾被污染,有利于资源回收。上述所说的微生物菌种对本领域内技术人员而言可通过常用手段获得,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1和图2,机箱1的上表面可拆卸设置有盖板9,盖板9的中部设置有垃圾入口8,上盖2的中部设置有凸起的密封台11,上盖2盖合时,密封台11卡接于垃圾入口8中以使机箱1密封。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3,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41、主动齿轮42和从动齿轮43,电机41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42连接,主动齿轮42通过皮带带动从动齿轮43的转动,从动齿轮43通过轴承44与搅拌轴33的一端连接,电机41的转动能带动搅拌轴33在搅拌桶31内轴向旋转。
上述驱动装置4可是设置于搅拌桶31的一侧,电机41可与减速器相连接已达到转速可调的目的,且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它形式的传动装置。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3和图6、图7,图6是第一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搅拌桶31的下半部为圆筒体,搅拌轴33与圆筒体同轴设置,搅拌叶片32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均包括垂直于搅拌轴33的弧形部331,第一叶片的弧形部331端头处设置有横片332,第二叶片的弧形部331端头处设置有内折片333,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交叉分布,且第二叶片在搅拌轴33上对称分布。
上述搅拌轴33与搅拌桶31同轴设置,利于在旋转过程中保持平衡和匀速旋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交叉设置,其中,第一叶片的横片332增大了与垃圾的接触面积,是为了对桶壁的垃圾进行充分搅拌;第二叶片的内折由第二叶片端部的内折边由两侧向内部弯折,能够防止搅拌桶31两侧壁的垃圾残留;上述搅拌叶片32能够随搅拌轴33的旋转对垃圾进行均匀搅拌。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加热装置为工业加热毯,加热毯设置于搅拌桶31的外壁上(图中未示出)。
应当理解的是,工业加热毯为本领的常规设置,且为成熟技术,在此对其不再进行限定。加热毯包裹搅拌桶31使得加热更加均匀;当然也可在桶内壁上设置加热丝或加热棒63等其他加热设备。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搅拌桶31的上部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内设置有纱网和过滤棉,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杀菌系统5连接。
为了更为清楚地说明结构,图2、图3采用分体式爆炸图;应当理解的是,图中省略了管道,即搅拌桶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杀菌系统连接,杀菌系统通过管道与除臭系统连接,除臭系统后还可通过管道连接排风装置。
出气口设置于桶上部即可,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图中未示出,以不漏料为目的即可);上述纱网和过滤棉能够起到初级过滤垃圾的效果,防止排风装置如排风机10等将残渣吸附进杀菌系统和除臭系统中堵塞。过滤棉和纱网在出气口的设置方式作为本领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4,图4是杀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杀菌系统5包括固定支架51、罩体52和紫外线杀菌灯管53,罩体52设置于固定支架51上以与机箱1固定,紫外线杀菌灯管53设置于罩体52的内部,气体和水蒸气经过罩体52由紫外线杀菌灯杀菌后,由上部的气体排出口54排入除臭系统6。
通过紫外灯照射,产生臭氧,来氧化、分解废气中的细菌及恶臭,防止经过微生物分解的气体直接排除污染外界空气。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再参照图4,罩体52包括并列的两个,其中一个罩体52的上部设置有杀菌气体入口55,气体排出口54设置于另一个罩体52的上端,两个罩体52的下端固定于固定支架51上并通过弯管56连通,气体依次通过两个罩体52进行灭菌。
上述罩体52包括两个且通过弯管56连通,需要杀菌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一个罩体52的、弯管56、第二个罩体52,并由第二个罩体52上部的气体排出口54排出,增长了有效杀菌时间,能够充分杀灭气体中的细菌及恶臭。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5,图5是除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除臭系统6包括相连接的除臭活性炭反应仓61和二次杀菌反应仓62,二次杀菌反应仓62的底部设置有加热棒63,除臭活性炭反应仓61的上部设置有废气入口65,且其内部设置有活性炭;二次杀菌反应仓62的出口端设置有排气口64,杀菌系统5排出的废气和水蒸气依次经过除臭活性炭反应仓61和二次杀菌反应仓62净化,并由加热棒63高温催化后,由排气口64排出。
其中活性炭反应仓中装有吸附活性炭,二次杀菌反应仓62中装有硅藻纯,硅藻纯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和极高的孔隙率,具有极强的物理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性能,因而可以有效的吸附和消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加热棒63可对反应仓进行加热,通过高温催化进行酸性气体中和分解。
为了提高气体的杀菌和除臭效率,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除臭系统6的排气口64处连接有排风装置,排风装置将搅拌机构的废气和水蒸气吸入杀菌系统5和除臭系统6中,并经过杀菌、除臭后排出。
上述排风装置可以为排风机10,排风机10将搅拌桶31中微生物分解垃圾产生的气体和水蒸气吸入杀菌系统5和除臭系统6中进行处理,利于提高杀菌除臭效率,再向外排出洁净的空气。
为了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机箱1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装置4、杀菌系统5以及除臭系统6的电源电连接,控制器能控制驱动装置4、杀菌系统5以及除臭系统6的开启与闭合;机箱1的外壳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7,液晶显示屏7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液晶显示器控制电机41、杀菌系统5以及除臭系统6的开启或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微生物分解垃圾后在工作腔室内产生水分子和气体,再通过排风装置吸入杀菌、除臭系统;通过紫外灯照射,产生臭氧,并和金属纤维丝上的介质发生反应,来氧化、分解废气中的细菌及恶臭;再通过高温催化进行酸性气体中和分解;最后通过活性炭吸附残余的恶臭及臭氧;排出洁净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操作方法是:
(1)投放微生物(可将微生物防止于微生物菌包中),通上电源,运行6小时;
(2)打开盖子,放入适量的有机垃圾;盖上盖子,搅拌轴开始运转,微生物开始分解工作;
(3)机器正常运作,桶内部加热,保持微生物最佳状态的温度;
(4)持续24小时运转后,大部分的垃圾被消除,气化的臭味及水蒸气通过杀菌、除臭系统排出。
当看不到搅拌轴,或微生物粉末到达界线时,请取出搅拌轴下3--4cm的粉末。追加放入菌,再放入200cc水,空转6小时之后再放入垃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所述机箱的上部转动连接有上盖;
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桶,其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周向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桶内放置有微生物菌种,餐厨垃圾在所述搅拌机构中分解;
加热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搅拌机构的内部和/或外壁以对所述搅拌机构进行加热;
驱动装置,其与所述搅拌轴传动连接并带动所述搅拌轴旋转;
所述搅拌机构还依次连接有杀菌系统和除臭系统,所述搅拌机构内产生的气体和水蒸气经依次经所述杀菌系统、所述除臭系统处理后排出所述机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通过皮带带动所述从动齿轮的转动,所述从动齿轮通过轴承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动能带动所述搅拌轴在所述搅拌桶内轴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的下半部为圆筒体,所述搅拌轴与所述圆筒体同轴设置,所述搅拌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包括垂直于所述搅拌轴的弧形部,所述第一叶片的弧形部端头处设置有横片,所述第二叶片的弧形部端头处设置有内折片,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交叉分布,且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搅拌轴上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工业加热毯,所述加热毯设置于所述搅拌桶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的上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内设置有纱网和过滤棉,所述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杀菌系统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系统包括固定支架、罩体和紫外线杀菌灯管,所述罩体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以与所述机箱固定,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管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内部,气体和水蒸气经过所述罩体由所述紫外线杀菌灯杀菌后,由上部的气体排出口排入所述除臭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并列的两个,其中一个罩体的上部设置有杀菌气体入口,所述气体排出口设置于另一个罩体的上端,两个所述罩体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并通过弯管连通,气体依次通过两个所述罩体进行灭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系统包括相连接的除臭活性炭反应仓和二次杀菌反应仓,所述二次杀菌反应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棒,所述除臭活性炭反应仓的上部设置有废气入口,且其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所述二次杀菌反应仓的出口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杀菌系统排出的废气和水蒸气依次经过所述除臭活性炭反应仓和所述二次杀菌反应仓净化,并由所述加热棒高温催化后,由所述排气口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系统的排气口处连接有排风装置,所述排风装置将所述搅拌机构的废气和水蒸气吸入所述杀菌系统和所述除臭系统中,并经过杀菌、除臭后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杀菌系统以及所述除臭系统的电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能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所述杀菌系统以及所述除臭系统的开启与闭合;所述机箱的外壳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CN201920956546.2U 2019-06-24 2019-06-24 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Active CN210506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6546.2U CN210506125U (zh) 2019-06-24 2019-06-24 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6546.2U CN210506125U (zh) 2019-06-24 2019-06-24 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6125U true CN210506125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9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6546.2U Active CN210506125U (zh) 2019-06-24 2019-06-24 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612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8598A (zh) * 2020-05-13 2020-08-21 江苏泽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移动式降解设备
CN112871992A (zh) * 2021-02-04 2021-06-01 广东亿云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餐厨垃圾生物降解设备
CN113219132A (zh) * 2021-05-07 2021-08-06 南京大学 一种综合测定材料生物可降解性的反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716984A (zh) * 2021-09-08 2021-11-3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厨余垃圾发酵处理系统
CN113773121A (zh) * 2021-08-02 2021-12-10 宁波小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8598A (zh) * 2020-05-13 2020-08-21 江苏泽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处理的移动式降解设备
CN112871992A (zh) * 2021-02-04 2021-06-01 广东亿云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餐厨垃圾生物降解设备
CN113219132A (zh) * 2021-05-07 2021-08-06 南京大学 一种综合测定材料生物可降解性的反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19132B (zh) * 2021-05-07 2022-05-06 南京大学 一种综合测定材料生物可降解性的反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773121A (zh) * 2021-08-02 2021-12-10 宁波小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13716984A (zh) * 2021-09-08 2021-11-3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厨余垃圾发酵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06125U (zh) 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KR200450798Y1 (ko)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장치
CN110721979A (zh) 一种环保型餐余垃圾有氧降解系统
CN205046002U (zh) 有机垃圾快速成肥处理设备
CN112592212A (zh) 一种牛粪有机肥发酵除臭装置
CN201713412U (zh) 一种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CN206083388U (zh) 家用厨余垃圾处理器
CN211914941U (zh) 一种室外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CN111729922A (zh) 厨余垃圾处理系统
CN215250474U (zh) 一种厨余垃圾制肥机
WO2004028984A1 (fr) Dispositif pour decomposer completement par traitement biologique des dechets organiques
CN212916995U (zh) 一种利用余热除臭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CN2710779Y (zh) 厨余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
CN210172171U (zh) 一种具有除臭功能的垃圾处理装置
CN210934209U (zh) 一种垃圾场除臭装置
CN105537234A (zh) 智能节能环保有机垃圾处理机
CN212597845U (zh) 一种高效垃圾处理回收设备
CN206285696U (zh) 垃圾臭气处理系统
CN215466970U (zh) 一种餐厨垃圾废气生物降解处理装置
CN211141843U (zh) 一种厨余垃圾自动处理机
CN214635398U (zh) 一种生活垃圾用微生物除臭装置
CN213790901U (zh) 一种用于好氧发酵的除臭设备
CN210915854U (zh)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箱
CN220515014U (zh) 一种高效的餐厨垃圾生物处理机设备
CN215138973U (zh) 一种微生物化粪剂制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