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2836U - 折叠式儿童推车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儿童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2836U
CN210502836U CN201920686882.XU CN201920686882U CN210502836U CN 210502836 U CN210502836 U CN 210502836U CN 201920686882 U CN201920686882 U CN 201920686882U CN 210502836 U CN210502836 U CN 210502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heel
pocket
backrest
backrest pocke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68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石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e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e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e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equal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868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2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2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2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及一种折叠式儿童推车。现有一种流行的简易儿童推车号称“溜娃神器”,非常轻便,但由于前轮支杆1在座椅7后方的阻挡,无法安装靠背兜8供儿童靠着或躺着睡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轮支杆1上端构造出靠背兜支架10,并设置靠背兜8于其中,为儿童提供可以靠或躺着睡觉的条件,并保留了现行“溜娃神器”的简易、轻便的基本优点。

Description

折叠式儿童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尤其是仅由一个车架铰接点3将后轮支杆2跟前轮支杆1连接,与开合控制构件301一起构成车架的简易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一种被称为“溜娃神器”的简易儿童推车风靡全球。它有两根后轮支杆和一根前轮支杆,前轮支杆套管和后轮支杆通过一铰接点相连接形成车架主体,该铰接点我们可以成为车架铰接点;当其处于乘坐姿态时,后轮支杆和前轮支杆套管绕铰接点成一个角度,座椅搭在后轮支杆和前轮支杆上;经典地,座椅以铰接点连接到两根后轮支杆上,且位于连接前轮支杆与后轮支杆的铰接点的上方;为了控制乘坐姿态时的后轮支杆与前轮支杆之间所成的角度大小,设置一个开合控制构件301,当后轮支杆与前轮支杆的张角打开到既定大小时,正好被其阻挡,不可进一步张大;两根后轮支杆在铰接点上方的部分,处于儿童乘坐时面向的前方,两根后轮支杆的最上端同时固定在一根把手上;前轮支杆从前轮支杆套管中穿过,且前端固定的前轮为定向轮,后端有一把手朝后下方的把手,如果控制把手使得前轮超前方,推车就径直往前行驶,如果控制住把手使得前轮发生偏角时,推车就拐弯。这种简易儿童推车的最大好处是轻便,因为它去掉了许多冗余的支撑结构,把结构重量减到了最轻,而且其附加的围栏结构不参与车架承重,大部分材料都使用泡沫也非常轻便。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靠背,儿童乘坐时如果犯困,很难在推车上躺下或靠着休息,这限制了其应用。它没有靠背的原因很直接:首先,从座椅往上的部分,后方只有一根杆子,即前轮支杆,在横向没有足够的支点来稳定的固定靠背,使得儿童可以斜依或者斜躺,更无法设置卧兜使得儿童可以平躺;其次,前轮支杆以及其上设置的把手,会主动偏转以控制车辆转弯,这样就会把连接在上面的靠背兜带偏,使得乘坐在推车上并依靠在靠背上的儿童有可能失去平衡;再次,靠背需要是柔性结构,在座椅后上方,前轮支杆和前轮支杆套管都是直杆,即使设置了靠背,也会与靠背相冲突,如果靠背是软的,还会梗着儿童的背部。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些改进版的“溜娃神器”,拥有比较低矮的靠背,但由于没有支架去支撑靠背,无法承受较大地荷载,因此无法让儿童的头和背部一起靠着休息,达到可以睡觉的舒适程度。
综上所述,市场亟待发明一种拥有“溜娃神器”的轻便可折叠特点并可以让儿童可以靠着睡觉的儿童推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在车架由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用车架铰接点3铰接而成的简易儿童推车上,构造出合适的结构,安装上靠背兜8,使得儿童乘坐时,可以倚靠或躺在靠背兜8来休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坐垫7,靠背兜8,靠背兜支架10;所述车架包括前轮支杆1、后轮支杆2及开合控制构件301;所述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开合控制构件301能够限制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的相对转动角度,所述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展开时呈交叉状;所述前轮5设置于前轮支杆1下端,所述后轮6设置于后轮支杆2下端,所述后轮支杆2上端设置有前把手4,所述坐垫7设置于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的铰接点上方;所述前轮支杆的上端设置有靠背兜支架10,靠背兜8设置在靠背兜支架10内;所述靠背兜(8)的顶端离坐垫(7)的距离大于儿童坐姿的标准坐高。
其中:
所述靠背兜(8)的顶端离坐垫(7)的距离,是指靠背兜(8)的顶端沿着靠背都(8)长度延伸的方向,做一条直线与坐垫(7)相交,该交点与靠背兜(8)的顶端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靠背兜(8)的顶端离坐垫(7)的距离并非靠背兜(8)的顶端与坐垫(7)的垂直距离。
所述坐高,是指采取坐姿时,头顶到座椅上表面的距离。
所述坐姿的标准坐高,指按照所处国家(或地区)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儿童推车的设计使用的最大年龄的儿童采取坐姿时,测量的平均坐高,或坐高测量数据的50百分位数(坐高的50百分位数为一个测量值,坐高的测量数据中恰好50%的数据不超过该值);如果设计使用年龄小于该国家(或地区)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给出了的平均坐高的最低的年龄,则取该国家(或地区)或该行业的标准所给的最低年龄段的平均坐高;如果该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把坐高的测量分了男女,则儿童车设计也应分为男款、女款、男女通用款,男款和女款分别与男童和女童的该年龄阶段的平均坐高来比较,而男女通用款取男女童测量平均值中较大的一个来比较,通常,为了生产和设计简便,儿童推车的尺寸一般设计为男女通用款。比如在我国,拥有《中国未成年人人体尺寸》国家标准,现行版本为GB/T26158-2010,最低给出了4-6岁儿童的坐姿坐高的测量值,如果在我国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选用4岁或者低于4岁作为设计使用年龄时,则要求靠背兜(8)顶端离坐垫(7)的距离,大于我国4-6岁儿童的坐姿的平均坐高,并且男款、女款分别于男童、女童的国家表准测量数据去对比,男女通用款则采取男童、女童测量数据中较大的一个去对比。
为了保证靠背(8)受到良好支撑,优选地,所述靠背兜(8)上连接于靠背兜支架(10)的连接点至少有一个位于靠背兜(8)的顶端,或与靠背兜(8)的顶端的距离小于靠背兜(8)全长的三分之一。
其中所述靠背兜(8)的全长,不是指沿着儿童坐姿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而是儿童倚靠在靠背兜时,沿着儿童的头部到臀部这个方向上,靠背兜(8)的长度。
这里所述靠背兜8,指的是可让儿童倚靠或者躺上去的结构,尤其指柔性的靠背结构,在柔性的靠背结构中,又尤其指用布料等纺织、针织面料或薄层高分子结构为主要材料的靠背结构。通常,这种简易婴儿推车还包括开合控制构件301,当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之间张开的角度达到设计值时,阻挡所述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之间的角度继续扩大;其座椅7铰接于于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其中一者之上,并在乘坐姿态时搭架于另一者之上。
要能放置靠背兜8,就需要解除前轮支杆1的上部(即在座椅7表面的后上方的部位)对靠背兜8的阻碍,以及防止前轮支杆1梗住儿童的背部。这样就需要让前轮支杆1在儿童的背部所倚靠的范围内不占有空间,也就是说,要用一个靠背兜支架10构造出一个“容纳靠背兜8的空间”。
对于靠背兜支架10的构成,有两种技术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所述靠背兜支架10包含前轮支杆1上端延伸出的弯曲结构;所述弯曲结构的特征是,围绕于靠背兜8;所述靠背兜8设置于所述弯曲结构内。
而前轮支杆1的上端延伸出的弯曲结构,可以在前后方向做弯曲,也可以在左右方向做弯曲,当然,也可以是两种弯曲部件的组合,或者一种弯曲部件的弯曲是在前后和左右两个方向上的弯曲的矢量合成。所述靠背兜支架10在前后方向上弯曲时,可以包含由前轮支杆1上端延伸出的向后弯曲部102,和/或向前延伸部105。所述靠背兜支架10在左右方向上弯曲时,可以包含由前轮支杆1上端延伸出的侧向弯曲部110。
特别说明的是:由前轮支杆1上端延伸出的弯曲结构,既包含由前轮支杆1的上端经过弯曲成型后形成的结构,也包含该弯曲成型后的结构经过切割之后重新组装起来的结构,也包括该弯曲成型后的结构的某一部分被其它部件(比如连接器1011)或材料(比如塑胶件)取代后的结构。此外,即使是由若干段独立成型的部件所组成的靠背兜支架10,只要其走势与前轮支杆1保持顺滑过度,也是一种由前轮支杆1上端延伸出的弯曲结构。
此外,前轮支杆1可以只有一根,也可以有两根以上。
此外,一种特殊的结构是,前轮支杆1中部经弯曲而成一个圈状结构,置于上方,作为靠背兜支架10,而前轮支杆1的两端置于靠背兜支架10的下方与前轮5相连接。这个圈状结构可以是有开口的,比如前轮支杆1的两端在靠背兜支架10的下端不完全闭合,留出一个开口,直接
第二种方案是靠背兜支架10为设置于前轮支杆1上端的圈状结构。这种圈状结构的几何形状可以是以弧形为主,也可以是线段和曲线的组合。这种圈状结构通常是独立制作然后连接到前轮支杆1的上端的,当然也可以由前轮支杆1的弯曲部分合围而成。所述圈状结构可以是闭合的,也可以是开口的;其轮廓既可以是圆形、方形、矩形、多边形,也可以是弧线与线段的组合;它既可以是由前轮支杆1所直接弯曲成型,也可以是由前轮支杆1弯曲成型后分成若干段再用连接部件重新组装,还可以是独立制作后连接到前轮支杆1的上端。
对于靠背兜8与靠背兜支架10之间的连接,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及其组合:
第一种方式是直接把靠背兜8包裹和车缝到靠背兜支架10的上面去。
第二种方式是用把靠背兜8通过主拉链831,和/或主纽扣,和/或车缝部件,连接在靠背兜支架10上。
第三种方式是在靠背兜支架10上设置凹槽834,并且在靠背兜8上连接有软骨830,所述软骨830穿插在凹槽834内将靠背兜8连在靠背兜支架10上。
对于靠背兜本身,可以优选地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案:
第一种方式是所述靠背兜8还包含一组或多组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能改变靠背兜8的倾斜角。
第二种方式是所述靠背兜8为折叠结构;所述靠背兜8的折叠重数有一重或多重;所述靠背兜8的折叠结构的展开重数由换挡机构控制。
优选地,所述靠背兜8包含的换挡机构为第二拉链组836,和/或第二纽扣组,和/或第二挂钩组;所述折叠式儿童推车有一组或多组换挡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保持市场上简易儿童推车轻便的特点的同时,赋予了它可以设置靠背的功能,使得幼儿在乘坐时可以靠着甚至躺着休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折叠式儿童推车的靠背兜支架10由前轮支杆1上端的向后弯曲部与后把手9构成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图1的实施例的侧面图。
图3是图1的实施例的正面图。
图4是后轮支杆2及其与邻近构件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靠背兜支架10由侧向弯曲部110构成的一个实施例。
图6为靠背兜支架10由前轮支杆1的侧向弯曲部110、向下弯曲部107组成的一个实施例;
图7为图6所示的前轮支杆1的侧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的前轮支杆1的后视图。
图9是同时带有向后弯曲部102和向下弯曲部107的前轮支杆1的一个实施例。
图10是靠背兜支架10由前轮支杆1和前伸结构901所构成的一个实施例。
图11是前伸结构901和向前延伸部105旋转折叠之前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2是前伸结构901和向前延伸部105旋转折叠之后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3是带有侧向弯曲部110的前轮支杆1上部合围成圈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是靠背兜支架10为圈状结构,且推车有两个前轮5的一个实施例。
图15是圈状的靠背兜支架10由多段组合而成的一个实施例。
图16是靠背兜支架10上带有凹槽834的一个实施例。
图17是靠背兜8上带有软骨830的一个实施例。
图18是软骨830镶嵌到靠背兜支架10上的凹槽834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9是靠背兜8带有主拉链831的一个实施例。
图20是折叠式靠背兜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1为靠背兜支架10由前轮支杆1弯曲而成,且前轮支杆1在靠背兜支架10下方分为两支的一个实施例。
图22为靠背兜支架10由前轮支杆1弯曲而成,且前轮支杆1在靠背兜支架10下方分为两支的一个实施例中,将前轮支杆10,前轮5及靠背兜支架1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是同一个方案的不同角度的视图,所示的方案中。前轮支杆1位于座椅7上方的部分有向后弯曲部102,留出容纳靠背兜8的空间;靠背兜8上端前轮支杆1上端所连接的横向伸展的后把手9上(实际上,靠背兜8的上端也可以直接连接在前轮支杆1的上端)。本方案中,靠背兜支架10由前轮支杆1上端的向后弯曲部与后把手9构成,显然,靠背兜(8)上连接于靠背兜支架(10)的连接点有位于靠背兜(8)的顶端的,自然也就位于与靠背兜(8)的顶端的距离小于靠背兜(8)全长的三分之一的范围内。
本方案中,前轮支杆1直接与后轮支杆2由车架铰接点3连接,前轮支杆1只能绕着车架铰接点3所确定的转动轴线转动,不能绕其它直线转动;这就使得简易儿童推车转弯时,前轮支杆1不发生偏转,靠背兜8的上端的连接点非常稳定,不会由于前轮支杆1的偏转而造成靠背兜8偏转,这就降低了儿童由于靠背兜8偏转而失去平衡的可能性。该方案中,为了便于简易推车转弯,前轮5为万向轮,由一个万向支架501连接在前轮支杆1上。这个实施例中,靠背兜支架10由前轮支杆1的向后弯曲部102与后把手9构成。图1的实施例中,靠背兜8的下端连接在了一个侧伸固定件803上,侧伸固定件803连接于靠背兜支架10上,并向两边伸展出一段距离,靠背兜8的下端固定在其上,其目的是增大靠背兜8下部的支撑宽度,为靠背兜8的下端提供具有更强抗侧偏能力的下部支撑。
为了使得前轮的支撑点进一步靠前,增强稳定性,降低车体前翻的可能性,该方案还可以将前轮支架1的前端设置一向前延伸部105,而前轮5通过万向支架501直接连接在向前延伸部105上。所述向前延伸部105是设置在前轮支杆1的前端,并且比前轮支杆1上紧邻它的部分斜率更小,甚至处于水平的一段杆件,简单地做来,可以是前轮支杆1的下段向前方弯曲翘起而得;向前延伸部105是可选项,可以不构造出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把前轮5的位置设置得更前,比如,增大前轮支杆1与后轮支杆2之间在乘坐姿态时张开的角度,这样就可以让前轮支杆1的斜率变小,前轮5就可以更加前置一些;前轮支架的向前延伸部105还可以做成折叠式的,通过旋转的方式可以收拢。
两根后轮支杆2的上端同时连接在前把手4上,固定成一个整体。为了控制乘坐姿态时的后轮支杆2与前轮支杆1之间所成的角度大小,设置一个开合控制构件301,当后轮支杆2与前轮支杆1的张角打开到既定大小时,正好被其阻挡,不可进一步张大。使用时,当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相对转动达到设计张角后,座椅7可以搭置于前轮支杆1与后轮支杆2上。图1的实施例中,座椅7一端用辅助座椅铰接点701连接在了两根后轮支杆2上,使用时,可以将座椅7翻下来,另一端搭在前轮支杆1上;实际上,座椅7也可以一端铰接在前轮支杆1上,使用时另一端搭在后轮支杆2上。图1的实施例中,前轮支杆1的上端设置了一横向的后把手9,这个后把手9是可选项,也可以不设置;图1的实施例中,靠背兜8的上端连接在横向的后把手9上,实际上,所述靠背兜8的上端也可以直接连接在前轮支杆1的上部;图1的实施例中,靠背兜8的上端与前轮支杆1的后把手之间的连接点有两个以上(包括无数连接点构成线的情况),事实上,靠背兜8也可以用一个连接点与前轮支杆1或者后把手9进行连接。此外,为了增强整体结构刚度,还可以增加杆件将两根后轮支杆2的下段连接起来;为了增强整体稳定性,可以在设置两个以上的前轮5或者设置辅助前轮5的辅轮。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且应用了这类常规优化措施的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4中,后轮支杆2为弯折的杆。左右两根后轮支杆2的上端与前把手4连接成整体;中段有轴状的车架铰接点3,用来与前轮支杆1相连接;车架铰接点3与前把手4之间,还有座椅铰接点701,用来将座椅7连接在后轮支杆2上。
本实施例中的前轮支杆1有一个侧向弯曲部11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所谓侧向弯曲部110,是指前轮支杆1的顶端,向童车的侧向做一个弯曲的结构,把靠背兜8所需的空间给“让”出来。侧向弯曲部110包括从开始弯曲的点到前轮支杆的最尾端。侧向弯曲部的上端的横向顶部106可以当成一个横向的把手。该方案中,靠背兜支架10就是前轮支杆1的侧向弯曲部110。
图5的整体思路与图1中的实施例类似,区别是两者构造出容纳靠背兜8的空间的方式不同。图1的实施例中,容纳靠背兜8的空间,主要由前轮支杆1的向后弯曲部102构造出,这种构造方式的优点是,保持整个车体的对称性,而且让人觉得靠背兜8的背后还有前轮支杆1所拦着,有一种“有靠山”的感觉;而图10的实施例中,容纳靠背兜8的空间,主要由前轮支杆1的侧向弯曲部110构造出,全面的来说,是由侧向弯曲部110和横向顶部106合围出来。其优点是,完全消除了靠背兜8后的障碍,这时,可以很方便的兼容靠背兜8不同的倾斜程度的姿态,甚至可以很容易兼容平躺的姿态。借用侧向弯曲部110的构型特点,我们可以顺势在前轮支杆1的顶端构造出一个横向顶部106,所述横向顶部106相当于一个横向把手,可以增强简易推车的操控稳定性和爬坡能力。
为了使得靠背兜8固定得更牢,靠背兜支架10下部连接了一个侧神固定件803,靠背兜8的下端连接在了一个侧伸固定件803上,增大靠背兜8下部的支撑宽度;两根后轮支杆2的上端同时连接在前把手4上,固定成一个整体;设置一个开合控制构件301,来控制乘坐姿态时的后轮支杆2与前轮支杆1之间所成的角度大小;座椅7一端用辅助座椅铰接点701连接在了两根后轮支杆2上,使用时,可以将座椅7翻下来,另一端搭在前轮支杆1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靠背兜8的调节范围,甚至使得靠背兜8可以水平放置,在前轮支杆1上紧邻直段103的位置,设置一段向下弯曲的向下弯曲部107,这样就可以给靠背兜8让出更大的空间,使得靠背兜8可以设置成平躺的姿态。
图6-图8的实施例中,靠背兜支架10由向下弯曲部107,侧向弯曲部110组成。该实施例中,前轮支杆1与后轮支杆2由车架铰接点3连接构成车架主体;事实上,这种前轮支杆1紧邻直段103的位置有向下弯曲部107的方案,也可以用在前轮支杆1带有向后弯曲部102的情况。
图9的实施例中,靠背兜支架10由向后弯曲部102和向下弯曲部107组成。
图10是靠背兜支架10由前轮支杆1和前伸结构901所构成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前轮支杆1上加上造出前伸结构901,前轮支杆1与后轮支杆2通过车架铰接点3连接。图17所述前伸结构901构造在前轮支杆1的顶端,为一个既有左右方向的跨度,又有向前方的伸展长度的结构,既承担了固定靠背兜8的上端的功能,又可以兼做推动该简易儿童推车的把手。靠背兜8的上端连接在前伸结构901上,连接点远离前轮支杆1一段距离,这样就构造出了容纳靠背兜8的一个空间。所述前伸结构901相对于前轮支杆1向前伸出了一段距离,这段距离需要足够大,使得即使靠背兜8在使用中变形时,也不会梗到前轮支杆1上。事实上,所述前伸结构可以只向前方伸展,不在左右方向具有跨度,这时,靠背兜8与前伸结构901连接于一点就可以。
事实上,所述前伸结构901可以做成可拆卸式的,方便在既有的简易儿童推车上安装使用;还可以做成可折叠的,比如图17中的前伸结构901可以设计成可绕着自身中部的折叠转轴902转到与前轮支杆1上部笔直的一段位于同一个平面,这样便于收纳。带有此类常规优化方法的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1种地前伸结构901和向前延伸部105都处于旋转折叠之前的展开状态。这是正常工作状态下,连接靠背兜8的时候,前伸结构901与前轮支杆1的相对位置。正常工作状态下,前伸结构901向前伸出,用于固定靠背兜8的下端。前轮支杆1的向前延伸部105处于展开状态,使得前轮5的位置前移。当不使用的时候,需要把简易推车折叠起来,前伸结构901和向前延伸部105也要折叠起来。
图12是前伸结构901和向前延伸部105旋转折叠之后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这是收起来不使用的时候,前伸结构901与前轮支杆1的相对位置。向前延伸部105先围绕旋转关节108旋转180度,使得前轮5和向前延伸部105均转到前轮支杆1的后方,然后前伸结构901围绕折叠关节109旋转上收。
图13是带有侧向弯曲部110的前轮支杆1上部合围成圈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前轮支杆1的上部的侧向弯曲部110和横向顶部1068构造出了一个放置靠背的空间,为了进一步提高靠背侧面的防护安全度,可以在左右两边都设置侧向弯曲部110,甚至合围成圈。这个圈的构造方法,既可以是直接在前轮支杆1的上部制造出第一个侧向弯曲部110和横向顶部106之后,继续向下方延伸,构造出第二个侧向弯曲部110,最终合围;也可以是直接把前轮支杆1的上部设置为一个预制的圈状结构,比如焊接或者铆接一个圈;还可以是把前轮支杆1的上部分叉,分成两个侧向弯曲部110,并在顶端进行合围。
图14是靠背兜支架10为圈状结构,且推车有两个前轮5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为了增强儿童推车的稳定性,可设置两个前轮5。图14中,两个前轮5各自通过万向支架501连接到前轮横杆510上,所述前轮横杆510连接于前轮支杆1的下端。
前轮支杆1的上端连接了一个圈状的靠背兜支架10,靠背兜8设置于该圈状的靠背兜支架10之内。
图15是圈状的靠背兜支架10由多段组合而成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靠背兜支架10的结构更加灵活,所述靠背兜支架10还可以由多段组合而成。前轮支架1上端所连接的靠背兜支架10由数段靠背兜支架管1010通过数个连接器1011连接。为了增强靠背兜8的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可以在所述靠背兜8上设置加强区833,所述加强区用强度高、刚性大的材料制作,或者由在靠背兜8上额外增加一层材料而制成。连接器1011可以做成可转动的关节,这样进一步提高所述折叠式儿童推车的折叠能力。
靠背兜8设置于靠背兜支架10上,其连接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直接把靠背兜8缠绕在靠背兜支架10上并且通过车缝、扣子、粘扣等方式固定;也可以通过拉链、软骨穿插等方式固定。
图16是靠背兜支架10上带有凹槽834的一个实施例。
图17是靠背兜8上带有软骨830的一个实施例。软骨830由柔性材料或结构制成,柔性材料比如塑料,柔性结构比如类似于金属手表带、热水器喷水龙头所连接的金属定型软管等。软骨830可以穿插到靠背兜支架10上的凹槽中,通过镶嵌的方法进行咬合和固定。
图18是软骨830镶嵌到靠背兜支架10上的凹槽834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所述靠背兜支架10为带有凹槽834的六角形管件。凹槽834的开口835比软骨830的直径要小,当软骨830穿入凹槽834后就不会滑落出来。
图19中靠背兜8通过包边832与主拉链831连接起来,而拉链831也通过另一条包边与软骨830连接起来。这样,当软骨830穿插到靠背兜支架10的凹槽834中后,靠背兜8就被连接到了靠背兜支架10上,可以通过使用主拉链831来拆卸或者更换靠背兜8,达到方便换洗的功能。龙骨830如果做成闭合的环形,那么就需要在靠背兜支架10上设置可以开合的咬合机构与之配合,比如凹槽834的开口835设置成可以调节宽度的,这样就能咬合。为了便利,通常将软骨830和靠背兜支架10上的凹槽834都设置成一段一段的,不设置成完全闭合的环路,这样,凹槽834每一段的端头处,都可以让软骨插入凹槽834。
图20中靠背兜8上缝制有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为第二拉链836。所述第二拉链836的两半分别缝制在折叠线837的两边。当所述第二拉链836打开时,靠背兜8就展开,并向下方进一步倾斜,这样儿童就可以躺得更加平;当所述第二拉链836拉上闭合时,靠背兜8就沿着折叠线837折叠收拢,靠背兜8就变得向竖直的姿态靠拢,儿童就采取坐姿或者斜倚的姿势。所述换挡机构还可以选用其它形式,比如包含一个或多个挂钩的挂钩组,或包含一个或多个纽扣的纽扣组,等等。
图21为靠背兜支架10由前轮支杆1弯曲而成,且前轮支杆1在靠背兜支架10下方分为两支的一个实施例。这种靠背兜支架10,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由前轮支杆1的上端延伸出来的圈状结构,这种圈状结构是有开口的圈状结构。这种方案中,靠背支架10和前轮支杆1以及前轮横杆510可以一体成型,避免了非常消耗成本的焊接等连接工序。当然,靠背兜支架10也可以分为几段,然后通过连接器1011连接起来,实际上,连接器1011通常是折叠式关节,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儿童推车的折叠性能。图22为靠背兜支架10由前轮支杆1弯曲而成,且前轮支杆1在靠背兜支架10下方分为两支的一个实施例中,将前轮支杆10,前轮5及靠背兜支架10的示意图。
本文案所述的“容纳靠背兜8”的空间,指的是当靠背兜8处于设计使用姿态时,所述靠背兜8所在的、无硬质构件阻碍的空间。比如,图1的实施例中,靠背兜8的上端和下端的连接点所确定的平面,与前轮支杆1的向后弯曲部102之间的空间,就是一个无硬质构件阻碍的“容纳靠背兜8”的空间。又比如,图12的实施例中,由于前轮支杆1构造出来侧向弯曲部110,就给靠背兜8让出了位置,靠背兜8的上端和下端的连接点之后,与前轮支杆1的侧向弯曲部110,横向顶端106和向下弯曲部107之间围成的空间,就是一个无硬质构件阻碍的“容纳靠背兜8”的空间。
本说明书参考附图来公开本实用新型,并且还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选用合适的材料以及使用任何结合的方法。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并且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其他示例。只要此类其他示例包括并非不同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字面语言的结构元件,或此类其他示例包含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字面语言没有实质性区别的等价结构元件,则此类其他示例应当视为处于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轮(5)、后轮(6)、坐垫(7),靠背兜(8),靠背兜支架(10);
所述车架包括前轮支杆(1)、后轮支杆(2)及开合控制构件(301);
所述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开合控制构件(301)能够限制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的相对转动角度,所述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展开时呈交叉状;
所述前轮(5)设置于前轮支杆(1)下端,所述后轮(6)设置于后轮支杆(2)下端,所述后轮支杆(2)上端设置有前把手(4),所述坐垫(7)设置于前轮支杆(1)和后轮支杆(2)的铰接点上方;
所述前轮支杆(1)的上端设置有靠背兜支架(10),靠背兜(8)设置在靠背兜支架(10)内;
所述靠背兜(8)的顶端离坐垫(7)的距离大于儿童的标准坐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是:靠背兜支架(10)包含前轮支杆(1)上端延伸出的弯曲结构;所述弯曲结构的特征是,围绕于靠背兜(8);所述靠背兜(8)设置于所述弯曲结构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是:靠背兜支架(10)为设置于前轮支杆(1)上端的圈状结构;所述圈状结构为封闭的圈状结构,或者有开口的圈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是:还包括主拉链(831)和/或主纽扣,和/或车缝部件,靠背兜(8)通过主拉链(831),和/或主纽扣,和/或车缝部件,连接在靠背兜支架(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是:所述靠背兜(8)还包含一组或多组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能改变靠背兜(8)的倾斜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是:所述靠背兜(8)为折叠结构;所述靠背兜(8)的折叠重数有一重或多重;换挡机构通过控制所述靠背兜(8)的折叠结构的展开重数,来改变靠背兜(8)的倾斜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是:所述靠背兜(8)包含的换挡机构为第二拉链组(836),和/或第二纽扣组,和/或第二挂钩组;所述折叠式儿童推车有一组或多组换挡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是:所述靠背兜支架(10)上带有凹槽(834),所述靠背兜(8)连接了软骨(830),所述软骨(830)穿插在凹槽(834)内将靠背兜(8)连在靠背兜支架(10)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是:所述靠背兜支架(10)包含由前轮支杆(1)上端延伸出的向后弯曲部(102),和/或向前延伸部(105),和/或侧向弯曲部(11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是:所述靠背兜支架(10)包含的前轮支杆(1)上端延伸出的弯曲结构被分成若干段之后经过连接器(1011)连接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是:靠背兜支架(10)由前轮支杆(1)中段弯曲而成,且前轮支杆(1)的两端在靠背兜支架(10)下方分为两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儿童推车,其特征是:所述靠背兜(8)上连接于靠背兜支架(10)的连接点至少有一个位于靠背兜(8)的顶端,或与靠背兜(8)的顶端的距离小于靠背兜(8)全长的三分之一。
CN201920686882.XU 2019-05-13 2019-05-13 折叠式儿童推车 Active CN210502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6882.XU CN210502836U (zh) 2019-05-13 2019-05-13 折叠式儿童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6882.XU CN210502836U (zh) 2019-05-13 2019-05-13 折叠式儿童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2836U true CN210502836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6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6882.XU Active CN210502836U (zh) 2019-05-13 2019-05-13 折叠式儿童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2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70728Y (zh) 用于运输椅的高度可调的滚轮助行器
RU2448012C2 (ru) Складная детская коляска
TWI522071B (zh) Commensible chair frame
CN203969871U (zh) 摇椅
TWI413595B (zh) Baby carriage
JP4757594B2 (ja) ベビーカー
TWI576074B (zh) 彈跳椅
US3154344A (en) Foldable rocking chair
USRE31760E (en) Baby carriage
CN105358405B (zh) 儿童推车
CN210502836U (zh) 折叠式儿童推车
CN201019980Y (zh) 滚轮助行器
JP6397522B2 (ja) フレーム構造、車椅子、ベビーカー及び椅子
JP5693916B2 (ja) ベビーカー
CN215904574U (zh) 一种儿童用品
JP5972432B2 (ja) 折り畳み椅子
CN210502819U (zh) 一种可调折叠婴儿推车
CN108275190A (zh) 婴儿载具
US6644732B1 (en) Structure of a foldable chai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JP5802090B2 (ja) 折り畳み椅子
CN100463823C (zh) 吊床式婴儿车
KR102415226B1 (ko) 사용 편의성을 향상시킨 유아용 웨건
US2704115A (en) Folding contour chair constructions
CN219462484U (zh) 一种多功能儿童秋千
CN104802844A (zh) 一种双人对面座位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