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6599U - 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6599U
CN210486599U CN201921205327.7U CN201921205327U CN210486599U CN 210486599 U CN210486599 U CN 210486599U CN 201921205327 U CN201921205327 U CN 201921205327U CN 210486599 U CN210486599 U CN 2104865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heat
casing
recovery device
heat exchange
heat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053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绪昌
姚施展
张英杰
王学德
于娜
于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o Ener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ao Ener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ao Ener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ao Ener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053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65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65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65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涉及气体物料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壳体内设有第一集箱与第二集箱,第一集箱与第二集箱之间连接有换热管束,第一集箱内腔为相互隔断的两部分,两部分内腔上分别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壳体上侧壁上设有进气端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体物料热能浪费严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高效的对气体物料的余热进行充分回收与利用,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物料余热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电解铝用阳极的焙烧炉在焙烧完成后,需通过鼓风机送风尽快降低产品温度,排出的冷却风可达500℃以上,直接排放到车间内,既浪费热能,又污染环境,工人工作环境恶劣。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气体物料热能浪费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壳体内设有第一集箱与第二集箱,第一集箱与第二集箱之间连接有换热管束,第一集箱内腔为相互隔断的两部分,两部分内腔上分别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壳体上侧壁上设有进气端口。
其中,换热管束呈鸟笼状,且由内向外为两层换热管结构。
其中,第一集箱位于壳体的开口处。
其中,换热管束与壳体之间安装有导轨,导轨的导向与换热管束在壳体内的进出方向一致。
其中,壳体内安装有部分隔断壳体的纵向通道的第一折流板,第一折流板上固接有部分隔断壳体的横向通道的第二折流板,第一折流板位于开口与进气端口之间。
其中,第二折流板位于换热管束的中心处,且沿着换热管束的轴向延伸。
其中,进气端口设有多个,多个进气端口沿着换热管束的长度方向排布在壳体上。
其中,进气端口安装有变频风机。
其中,进气端口安装有阀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壳体内设有第一集箱与第二集箱,第一集箱与第二集箱之间连接有换热管束,第一集箱内腔为相互隔断的两部分,两部分内腔上分别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壳体上侧壁上设有进气端口。气体经由进气端口进入到壳体内,再与换热管束内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后,通过开口排出,而转移到换热管束内的热量在转移到可利用热量的场所,从而实现了对气体物料的余热的回收与利用,有效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由于换热管束呈鸟笼状,且由内向外为两层换热管结构。双层的换热管结构可以提升与进入壳体内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提高了气体的冷却速率。
由于换热管束与壳体之间安装有导轨,导轨的导向与换热管束在壳体内的进出方向一致,通过导轨避免了换热管组件与壳体之间的直接接触所导致的硬性摩擦与磕碰,使得换热管组件在壳体内的拆装更加的方便,方便换热管束的清洁、检修工作。
由于壳体内安装有部分隔断壳体的纵向通道的第一折流板,第一折流板上固接有部分隔断壳体的横向通道的第二折流板,第一折流板位于开口与进气端口之间。从进气端口进入的气体由于第一折流板与第二折流板的阻挡,使得该气体中的大部分先朝着第二集箱移动,直到不再有第二折流板阻挡后,再从第二折流板的上方向着开口移动,使得该气体充分与导管热束进行热交换,提高热交换效率,避免了由进气端口进入的气体直接通过开口排出,导致气体中的热量不能得到充分回收。
由于进气端口安装有变频风机与阀门,利用变频风机控制进风量从而控制焙烧炉的压强,保证焙烧炉内的负压环境不受影响。阀门用于进气端口的及时通断,防止停电时,气体余热不能及时排出损毁换热器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体物料热能浪费严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高效的对气体物料的余热进行充分回收与利用,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体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壳体,10-开口,11-进气端口,20-第一集箱,201-进水口,202- 出水口,21-第二集箱,22-换热管束,30-第一折流板,31-第二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正常工作时的方位为准,不限定其存储及运输时的方位,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为横向放置的筒体,壳体1的一端设有开口10,壳体1内安装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集箱20、第二集箱21、以及换热管束22,换热管束22由多个换热管单元组成,多个换热管单元围绕着壳体1中心排布为鸟笼状结构,每个换热管单元由两根换热管组成,两个换热管沿着该鸟笼状结构的径向方向有间隔的排列。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在第一集箱20与第二集箱21上,第一集箱20与第二集箱21均为圆环形箱体,第二集箱21位于壳体1内部,第一集箱20位于开口10处。第一集箱20的内腔为圆环腔,该圆环形腔通过隔板隔断为两个半圆环腔,第一集箱20上设有进水口201与出水口202,进水口201与出水口202 分别连通两个半圆环腔,进水管连接在进水口201上,出水管连接在出水口202 上,进水管的外端通过水泵连接在冷水源上,出水管的外端连接到用热处,其他方式中,进水管的外端与出水管的外端连接在一个循环回路上,通过循环水泵来促进水的循环,在循环回路上设有用热处,用于将热交换来的热量转移出去,进行利用。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进气端口11,进气端口11 设有多个,多个进气端口11沿着换热管束22的长度方向排布在壳体1的底部处,本实施方式中,进气端口11设有七个,七个进气端口的水平方向的间隔相同,七个进气端口11中最靠近开口10的一个进气端口11与开口10的水平距离为两相邻进气端口11的间距的两倍。避免进气端口11离开口10太近导致换热完成度低。具体使用时,带有余热的气体通过多个进气端口同时进入到壳体 1内,气体与双层鸟笼状结构的换热管束22进行充分的热交换,热交换过程中,气体携带的热量转移到换热管束22的循环水中,热交换后的气体通过开口10 排出到外部,也可在开口10处连接收集管道,将热交换后的气体引导到特定收集位置。进入到循环水中的热量将冷水变为热水,再由水泵的驱动下,循环到用热处(如供暖、沐浴等场所),以上来实现该装置对气体的热量的回收与利用。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换热管束22与壳体1之间安装有导轨,导轨为直线导轨,直线导轨的导向与换热管束22在壳体1内的进出方向一致,即换热管组件在壳体1内进出均是沿着直线导轨在进行的,避免了换热管组件与壳体1 之间的直接接触所导致的硬性摩擦与磕碰,使得换热管组件在壳体1内的拆装更加的方便,方便换热管束22的清洁、检修工作。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壳体1内安装第一折流板30与第二折流板31,第一折流板30与第二折流板31由厚度为4mm的板材弯折120°形成,第一折流板30遮挡在进气端口11的与开口10之间,第二折流板31纵长方向与换热管束22的中心线方向一致,并且第二折流板31的板面与进水口201端正对,从进气端口11进入的气体由于第一折流板30与第二折流板31的阻挡,使得该气体中的大部分先朝着第二集箱21移动,直到不再有第二折流板31阻挡后,再从第二折流板31的上方向着开口10移动,使得该气体充分与导管热束进行热交换,提高热交换效率,避免了由进气端口11进入的气体直接通过开口10 排出,导致气体中的热量不能得到充分回收。进气端口安装有变频风机,变频风机可以有效的控制进气端口的进风量,通过控制进风量从而控制焙烧炉的压强,保证焙烧炉内的负压环境不受影响。进气端口安装有阀门,阀门用于进气端口的及时通断,防止停电时,气体余热不能及时排出损毁换热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集箱与第二集箱,所述第一集箱与所述第二集箱之间连接有换热管束,所述第一集箱内腔为相互隔断的两部分,两部分所述内腔上分别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壳体上侧壁上设有进气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呈鸟笼状,且由内向外为两层换热管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箱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与所述壳体之间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导向与所述换热管束在所述壳体内的进出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安装有部分隔断所述壳体的纵向通道的第一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上固接有部分隔断所述壳体的横向通道的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位于所述开口与所述进气端口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流板位于所述换热管束的中心处,且沿着所述换热管束的轴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口设有多个,所述多个进气端口沿着所述换热管束的长度方向排布在所述壳体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口安装有变频风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端口安装有阀门。
CN201921205327.7U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04865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5327.7U CN210486599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5327.7U CN210486599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6599U true CN210486599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05327.7U Active CN210486599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65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93895U (zh) 高水侧压力汽动引风机汽轮机排汽冷却器
CN210486599U (zh) 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CN205945408U (zh) 一种发电机用热管冷却器
CN201170697Y (zh) 高效氮气冷却器
CN201983647U (zh) 空冷机组冷凝设备热能利用装置
CN105241176A (zh) 一种高效冷却塔
CN212692611U (zh) 一种带压空气余热回收系统及其空气换热器
CN211601629U (zh) 一种立式管内流潜热蒸发式空气冷却器
CN200946994Y (zh) 一种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中的换热器
CN219828880U (zh) 一种烟气换热器
CN217928839U (zh) 一种水泥余热锅炉废气双循环再利用节能装置
CN217083406U (zh) 一种空气冷却器
CN212987176U (zh) 一种快速降温换热装置
CN216668370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12158223U (zh) 一种带有排气功能的换热器
CN212458009U (zh) 一种冷凝装置
CN220959738U (zh) 一种换热机组用换热器
CN216080367U (zh) 一种直燃式热风炉
CN217210469U (zh) 一种新型高效气液热交换设备
CN218062604U (zh) 空压机房改造散热循环系统
CN214181861U (zh) 一种nmp回收系统
CN214470257U (zh) 一种节能蒸汽冷却器
CN211739111U (zh) 一种rto废气处理的烟道热回收结构
CN218179679U (zh) 一种焙烧炉用循环水冷却结构
CN218296840U (zh) 一种nmp回收系统的改进高效的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