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70094U - 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70094U
CN210470094U CN201920981521.8U CN201920981521U CN210470094U CN 210470094 U CN210470094 U CN 210470094U CN 201920981521 U CN201920981521 U CN 201920981521U CN 210470094 U CN210470094 U CN 210470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sdi
heat
mainboard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815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卫
吴巍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ush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Jush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ush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Jush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ush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Jush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ush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815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70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70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70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属于显示器散热技术领域,包括屏盖板、SDI板、主板、屏蔽罩和后盖,所述屏蔽罩和所述主板、SDI板之间分别设有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所述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与所述主板和SDI板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屏盖板和所述主板、SDI板之间对应芯片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散热片和第四散热片。本实用新型在主板和SDI板的两侧贴设有散热片,使得液晶模组、主板和SDI板上的芯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既可以向后传递,也可以向前传递,有效增加了传导散热的散热面积,且热源与散热结构的接触面积大,散热效率高;且为静音散热,适用于手术室等需要绝对安静的场所。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器(display)通常也被称为监视器,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目前显示器产品的发展趋势是刷新频率明显提升,带来的效果是画面流畅度提升非常明显;分辨率向着4K及更高发展,色域也是越来越高,厚度超薄化、窄边框,能够让显示器呈现更为丰富的色彩和绚丽的画面,使用户在观看体验上更加的舒适;同时各种人机交互功能及其他辅助功能也相应的增加,带来用户更加便捷的体验。
随着显示器各种功能的增加及完善,就要求在主板及其他板卡上封装更多的元器件,同时要求主板及其他板卡的芯片性能集成度更高。高集成度的芯片在带来高速运行及各种功能输出的同时,芯片的功耗也在逐渐的增加,在显示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背光中的LED产生热量,主板和功能板卡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如果在显示器内部不能及时的散出,会导致诸多不良后果,如温度的升高会影响背光中LED灯珠的光衰和LED灯珠的发光效率,也会影响驱动芯片的工作效率及使芯片输入输出功能失效直至停止工作。因此,为了使显示器能够维持适当的工作温度,显示器通常于其壳体内部装设有散热机构,借由散热机构辅助显示器散热。
中国专利号CN201620260135.6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显示器,包括显示器支架,所述显示器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一镂空区,所述镂空区内固定有一显示屏,所述显示器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一用于安装散热风扇的风扇孔,所述显示屏的背面间隔设置有一背光装置,所述背光装置的背面贴合在一散热片表面,所述散热片向风扇孔延伸形成翅片式散热块,所述翅片式散热块覆盖在风扇孔的一端开口,所述散热片相对于翅片式散热块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侧边风扇,所述侧边风扇将空气吹向显示屏与背光装置之间的空腔形成侧边气流循环,所述风扇孔将散热风扇吹入的空气从翅片式散热块内吹出。散热风扇转动时会产生较大噪音,不适用于手术室等需要绝对安静的场所;且在显示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LED背光装置产热,主板和功能板卡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该实用新型无法对除LED背光装置以外的部件进行散热,散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通过以下技术实现:
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包括屏盖板、数字分量串行接口板(SDI板)、主板、屏蔽罩和后盖,所述后盖设于所述屏盖板的背面,所述主板、SDI板安装在所述屏盖板的背面,且所述主板和SDI板外侧罩设有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和所述主板、SDI板之间分别设有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所述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与所述屏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与所述主板和SDI板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分别位于所述主板芯片和所述SDI板芯片的正上方,所述屏盖板和所述主板之间对应所述主板芯片的位置设有第三散热片,所述屏盖板和所述SDI板之间对应所述SDI板芯片的位置设有第四散热片。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板和SDI板上的芯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直接向后传递至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上,再通过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传递至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上,再通过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传递至屏盖板上,由屏盖板传递至与屏盖板接触的后盖上,后盖上的热量最后扩散到周围环境中,也可以使得主板和SDI板上的芯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也可以向前传递至第三散热片和第四散热片上,再通过第三散热片和第四散热片传递至屏盖板上,形成对主板、SDI板两侧的散热结构,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屏盖板上设有容置第三散热片和第四散热片的容置槽,所述第三散热片和第四散热片一端面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三散热片和第四散热片另一端面分别紧密贴合所述主板芯片和SDI板芯片焊接的针脚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第三散热片和第四散热片为散热泥、导热硅胶片或导热泡棉中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的材料为铝、铜、铝合金、铜合金、铜铝合金或银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的侧边缘向外翻折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包括延伸段和桥接段,所述桥接段与所述屏盖板相贴合,所述桥接段上开设有通孔;使得螺钉能够穿过该通孔将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分别固定在屏盖板上,形成所述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扣合在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上的结构,并能够压紧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从而提高热传导的速度和热量的散发效率,同时折弯部的设计增加了散热面积和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与屏盖板的有效接触面积,使热量得以即时有效的散发,大大延长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罩的侧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对应所述屏蔽罩侧板的位置至少其中一侧设有散热孔。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使的显示器内部和外界环境能够形成良好的空气对流通道,显示器的液晶模组和芯片产生的热量,一部分能够从对流通道散到周围环境中,增加了热量与空气间的热交换,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孔呈阵列状均匀分布,能够保证热量均匀地散发出去,不会产生局部过热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主板和SDI板的两侧分别贴合其表面设有散热片,使得液晶模组、主板和SDI板上的芯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既可以向后传递,经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传递至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上,再通过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传递至屏盖板上,也可以向前传递至第三散热片和第四散热片上,再通过第三散热片和第四散热片直接传递至屏盖板上,屏盖板上积蓄的热量经支架传递到后盖上进行散热,后盖上的热量扩散到周围环境中,达到对整个显示器散热的目的,有效增加了传导散热的散热面积,且热源与散热结构的接触面积大,散热效率高;其次,为静音散热,适用于手术室等需要绝对安静的场所,有效避免了风扇散热产生的噪音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的侧边缘向外翻折形成折弯部,通过折弯部将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分别固定在屏盖板上,形成所述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扣合在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上的结构,并能够压紧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从而提高热传导的速度和热量的散发效率,同时折弯部的设计增加了散热面积和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与屏盖板的有效接触面积,使热量得以即时有效的散发,大大延长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3、在屏蔽罩和后盖上设有呈阵列状均匀分布的散热孔,形成空气对流通道,进行自然散热,增加了热量与空气间的热交换,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速;且本实用新型结合空气流体力学散热原理和传导散热原理,同时对显示器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显示器散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显示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主板散热鳍片和SDI板散热鳍片与屏盖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主板散热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SDI板散热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显示器散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后盖与屏盖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盖板玻璃;2、铝型材前框;3、液晶模组;4、屏盖板;5、左支架;6、下支架;7、上支架;8、右支架;9、主板;10、SDI板;11、第一散热片;12、第二散热片;13、第三散热片;14、第四散热片;15、主板散热鳍片;16、SDI板散热鳍片;17、电源板;18、屏蔽罩;19、三相电源接口;20、船型开关;21、内置电源适配器接口;22、后盖;23、折弯部;231、延伸段;232、桥接段;24、散热孔;25、主板芯片;26、SDI板芯片;27、接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参见图1~3,包括盖板玻璃1、铝型材前框2、液晶模组3、屏盖板4、支架、数字分量串行接口板(SDI板10)、主板9、电源板17、屏蔽罩18和后盖22,所述盖板玻璃1内嵌在所述铝型材前框2内,所述铝型材前框2、液晶模组3、屏盖板4依次叠加设置,所述支架固设于所述屏盖板4背离所述液晶模组3的一侧,所述支架包括左支架5、下支架6、上支架7和右支架8,所述左支架5和右支架8、下支架6和上支架7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屏盖板4一对平行的侧边外缘;所述后盖22设于所述屏盖板4的背面,通过所述支架固定,所述后盖22和屏盖板4之间留有安装腔,所述主板9、SDI板10和电源板17位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主板9、SDI板10和电源板17安装在屏盖板4的背面,所述屏蔽罩18上设有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包括三相电源接口19、船型开关20和内置电源适配器接口21,所述主板9上安装有主板芯片25,所述SDI板10上安装有SDI板芯片26,所述主板9、SDI板10和电源板17外侧罩设有屏蔽罩18,所述屏蔽罩18安装于屏盖板4上,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与所述屏盖板4固定连接,且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与所述主板9和SDI板10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所述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分别位于所述主板芯片25和所述SDI板芯片26的正上方,所述屏盖板4和所述主板9之间对应所述主板芯片25的位置设有第三散热片13,所述屏盖板4和所述SDI板10之间对应所述SDI板芯片26的位置设有第四散热片14,具体的,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上设有数个穿孔,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本体沿各穿孔的周缘垂直凸伸有预定高度的接合部27,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通过接合部27紧压所述第一散热片11的一端面,所述第一散热片11的另一端面紧密贴合所述主板芯片25,所述SDI板散热鳍片16通过接合部27紧压所述第二散热片12的一端面,所述第二散热片12的另一端面紧密贴合所述SDI板芯片26,所述第三散热片13的一端面位于所述屏盖板4上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三散热片13的另一端面紧密贴合所述主板9,所述第四散热片14的一端面位于所述屏盖板4上的另一容置槽内,所述第四散热片14的另一端面紧密贴合所述SDI板10,使得所述主板9和主板芯片25夹设于第一散热片11和第三散热片13之间,所述SDI板10和SDI板芯片26夹设于第二散热片12和第四散热片14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散热片13和第四散热片14的另一端面分别紧密贴合主板9和SDI板10上芯片焊接的针脚处。
本实施例的第一散热片11、第二散热片12、第三散热片13和第四散热片14为散热泥、导热硅胶片或导热泡棉中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的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的材料为铝、铜、铝合金、铜合金、铜铝合金或银中的一种或多种。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主板9和SDI板10的两侧分别贴合其表面设有散热片,使得液晶模组3、主板9上的主板芯片25和SDI板10上的SDI板芯片26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既可以向后传递,经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传递至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上,通过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传递至屏盖板4上,也可以向前传递至第三散热片13和第四散热片14上,再通过第三散热片13和第四散热片14直接传递至屏盖板4上,屏盖板4上积蓄的热量经支架传递到后盖22上进行散热,后盖22上的热量扩散到周围环境中,达到对整个显示器散热的目的,有效增加了传导散热的散热面积,且热源与散热结构的接触面积大,散热效率高。
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的侧边缘向外翻折形成折弯部23,所述折弯部23包括延伸段231和桥接段232,所述延伸段231和桥接段232形成L形结构,所述桥接段232与所述屏盖板4相贴合,所述桥接段232用于将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与所述屏盖板4连接起来,具体的,所述桥接段232上开设有通孔,使得螺钉能够穿过该通孔将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分别固定在屏盖板4上,形成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扣合在所述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上的结构,并能够压紧所述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从而提高热传导的速度和热量的散发效率;同时折弯部23的设计增加了散热面积和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与屏盖板4的有效接触面积,使热量得以即时有效的散发,延长了显示器的使用寿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的形状与所述主板9和SDI板10的形状相适应,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的形状在不干涉的情况下,可以有多种结构造型,图4和图5中仅代表性的示例了其中一种情况。
实施例2
实施例1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参见图6,所述屏蔽罩18呈矩形盒状,其包括四个首尾相连的侧板,所述屏蔽罩18的侧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24,所述后盖22对应所述屏蔽罩18侧板的位置至少其中一侧设有散热孔24,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后盖22靠近所述内置电源适配器接口21一侧设置散热孔24为例,参见图7;使显示器内部和外界环境形成空气对流通道,使显示器的液晶模组3、主板芯片25和SDI板芯片26产生的热量,一部分能够从对流通道散到周围环境中,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所述散热孔24呈阵列状均匀分布,即相邻散热孔24之间的距离相等,能够保证热量均匀地散发出去,不会产生局部过热现象。

Claims (8)

1.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包括屏盖板(4)、SDI板(10)、主板(9)、屏蔽罩(18)和后盖(22),所述主板(9)、SDI板(10)和后盖(22)安装在所述屏盖板(4)的背面,且所述主板(9)和SDI板(10)外侧罩设有屏蔽罩(18),所述主板(9)上安装有主板芯片(25),所述SDI板(10)上安装有SDI板芯片(26),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18)和所述主板(9)、SDI板(10)之间分别设有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与所述屏盖板(4)固定连接,且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与所述主板(9)和SDI板(10)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所述第一散热片(11)和第二散热片(12)分别位于所述主板芯片(25)和所述SDI板芯片(26)的正上方,所述屏盖板(4)和所述主板(9)之间对应所述主板芯片(25)的位置设有第三散热片(13),所述屏盖板(4)和所述SDI板(10)之间对应所述SDI板芯片(26)的位置设有第四散热片(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盖板(4)上设有容置第三散热片(13)和第四散热片(14)的容置槽,所述第三散热片(13)和第四散热片(14)一端面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三散热片(13)和第四散热片(14)另一端面分别紧密贴合所述主板芯片(25)和SDI板芯片(26)焊接的针脚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11)、第二散热片(12)、第三散热片(13)和第四散热片(14)为散热泥、导热硅胶片或导热泡棉中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的材料为铝、铜、铝合金、铜合金、铜铝合金或银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散热鳍片(15)和SDI板散热鳍片(16)的侧边缘向外翻折形成折弯部(23),所述折弯部(23)包括延伸段(231)和桥接段(232),所述桥接段(232)与所述屏盖板(4)相贴合,所述桥接段(232)上开设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18)的侧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2)对应所述屏蔽罩(18)侧板的位置至少其中一侧设有散热孔(24)。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示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24)呈阵列状均匀分布。
CN201920981521.8U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 Active CN210470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1521.8U CN210470094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81521.8U CN210470094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70094U true CN210470094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2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81521.8U Active CN210470094U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700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30349B1 (en) 2021-11-11 2023-04-18 Qisda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30349B1 (en) 2021-11-11 2023-04-18 Qisda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4557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796873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546741B1 (ko) 광 출사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WO2020140691A1 (zh) 显示装置
CN10575949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1009792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439831A (zh) 侧光式液晶模组、直下式液晶模组及电视机
CN210470094U (zh) 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
TWI488574B (zh) 散熱結構及可攜式摺疊電子裝置
JP3391769B2 (ja) 遊技機用液晶表示装置のための画像パネルユニット
TW201133087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107509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80034639A (ko) 휴대용단말기의 방열구조
US792698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light emitting diode
JPH10303582A (ja) 回路モジュールの冷却装置および回路モジュールを搭載した携帯形情報機器
TWI607675B (zh) Dc/dc電源模組及dc/dc電源系統組裝結構
JP4912844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210579831U (zh) 电子设备
CN210573148U (zh) 一种微型投影仪
WO2013105138A1 (ja) 放熱構造
CN210244901U (zh) 一种led显示屏
JPH035059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EP1936430B1 (en) Display panel unit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H0814639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9802887U (zh) 散热支架及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