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0150U - 一种车顶帐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顶帐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0150U
CN210460150U CN201920816086.3U CN201920816086U CN210460150U CN 210460150 U CN210460150 U CN 210460150U CN 201920816086 U CN201920816086 U CN 201920816086U CN 210460150 U CN210460150 U CN 210460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frame
tarpaulin
hinged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160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8160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0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0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0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车顶帐篷,包括底架;第一支撑架的下侧与底架的一侧铰接;第二支撑架的下侧与底架的另一侧铰接;支撑装置包括伸缩装置、第一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底架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伸缩装置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架或第二支撑架铰接,第一连接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装置分别位于底架的两侧,伸缩装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杆铰接;第一篷布、第二篷布,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侧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伸缩装置数量过多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顶帐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帐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顶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所以,需要各种部件和工具。
近年来,随着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加,人们对帐篷有了新的使用要求,不仅需要帐篷可以在地面上使用,还需要在车顶搭建帐篷,供游玩需要,市面上虽然出现了一些在车顶用的帐篷,但是其结构复杂、需要依赖多个用于驱动的伸缩装置将帐篷展开或折叠,这就大幅提高了车顶帐篷的生产制造成本,其销售价格使广大消费者难以接受,因此,当前急需一种用于驱动的伸缩装置数量较少、成本较低的车顶帐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顶帐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的伸缩装置数量过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顶帐篷,包括底架;
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侧与所述底架的一侧铰接;
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侧与所述底架的另一侧铰接;
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伸缩装置、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或所述第二支撑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底架的两侧,所述伸缩装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铰接;
第一篷布、第二篷布,所述第一篷布和所述第二篷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侧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辅助支撑架、第一连接块,所述辅助支撑架的一侧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所述底架的一侧,所述辅助支撑架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部,当所述第一支撑架转动至水平位置时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连接块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卡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厚度相同;
第三篷布,所述第三篷布设置在所述辅助支撑架的侧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底架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底架的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侧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铰接,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宽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辅助支撑架、所述底架均包括矩形框架、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内,所述加强杆用于提高所述矩形框架的刚度和强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篷布上设置有出入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爬梯,所述爬梯设置在所述出入口处,所述爬梯用于使人从车下爬入车顶帐篷中。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爬梯的一侧绕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遮挡架,所述遮挡架绕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部,所述遮挡架的活动侧和第一支撑架的上侧之间设置了第四篷布。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辅助篷布,所述辅助篷布与所述第一篷布通过拉链连接,所述辅助篷布位于所述出入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初始状态时,帐篷处于折叠状态,第二支撑架位于第一支撑架的上方,当需要将车顶帐篷打开时,需利用伸缩装置驱动与第二支撑架铰接的第一连杆转动,该第一连杆绕其与底架的铰接轴转动,进而推动第二支撑架转动至竖直位置,当第二支撑架转动至竖直位置后已达到转动的极限位置,此时,伸缩装置驱动与第一支撑架铰接的第一连杆转动,该第一连杆也绕其与底架的铰接轴转动,进而推动第一支撑架转动至竖直位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侧面分别设置了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可对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空间进行遮挡,起到遮阳挡风的作用,当需要将车顶帐篷折叠时,可利用伸缩装置驱动与第一支撑架铰接的第一连杆向折叠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架折叠至水平位置,然后利用伸缩装置驱动与第二支撑架铰接的第一连杆向折叠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第二支撑架折叠至第一支撑架的上侧,此时,车顶帐篷折叠完毕,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伸缩装置即完成了对帐篷的折叠和展开,与现有技术中利用多个伸缩装置进行驱动相比,减少了伸缩装置的数量,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利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进行动力传递,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支撑架远离底架的一侧转动安装了辅助支撑架,当帐篷展开后,转动辅助支撑架,使辅助支撑架转动至水平位置,第一连接块进入卡槽中,卡槽卡住第一连接块的上下两侧,即可将辅助支撑架远离第一支撑架的一侧稳定的支撑起来,防止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在风等外力下发生晃动,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转动至竖直位置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水平位置,可对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起到支撑作用,将第二支撑部的宽度设置成比第一支撑部宽度大的形式,使得当第一支撑架转动至水平位置后,使得将第二支撑架转动至第一支撑架的上方时第二支撑架可处于水平位置,提高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折叠后的整齐度。
4、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支撑部、第一连接部、第二支撑部、第二连接部、辅助支撑架、底架设置成矩形框架的形式,并在矩形框架中安装加强杆,利用加强杆对矩形框架进行支撑,加强了矩形框架的强度和刚度,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安装,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5、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篷布处开设了出入口,人可在出入口处进出车顶帐篷,为人进出车顶帐篷提供了方便。
6、本实用新型中,在出入口处安装了爬梯,人可以利用爬梯上下车顶帐篷,爬梯的安装使得人上下车顶帐篷更为方便。
7、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使用爬梯时,则可转动爬梯,使其活动端触地,供人上下车顶帐篷,当不需要使用爬梯时,可将爬梯折叠到第一支撑架的上方,便于爬梯的收纳。
8、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支撑架的上部转动安装了遮挡架当第一支撑架转动至竖直位置时,遮挡架会向远离第一遮挡架的方向转动,直至将第四篷布抻紧,利用四篷布可对出入口处进行遮挡,在人上下车顶帐篷时,可起到遮雨遮阳的作用。
9、本实用新型中,在出入口处安装了辅助篷布,辅助篷布和第一篷布之间通过拉链连接,当需要遮挡出入口时,可拉动安装在辅助篷布和第一篷布之间的拉锁,使辅助篷布遮挡住出入口,当不需要遮挡出入口时,拉动安装在辅助篷布和第一篷布之间的拉锁,使辅助篷布离开出入口即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利用辅助篷布对出入口进行遮挡,进一步防止风从出入口吹入车顶帐篷中,对车顶帐篷中的人和物起到了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入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架,11-矩形框架,12-加强杆,2-第一支撑架,21-第一连接部,22-第一支撑部,3-第二支撑架,31-第二连接部,32-第二支撑部,4-支撑装置,41-伸缩装置,42-第一连接装置,421-第一连杆,422-第二连杆,51-出入口, 512-爬梯,61-辅助支撑架,62-第一连接块,63-卡槽,8-遮挡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车顶帐篷,包括底架1;
第一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2的下侧与底架1的一侧铰接;
第二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3的下侧与底架1的另一侧铰接;
支撑装置4,支撑装置4包括伸缩装置41、第一连接装置42,第一连接装置42包括第一连杆421、第二连杆422,第一连杆421的一端与底架1铰接,第一连杆421的另一端与伸缩装置41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422的一端与第一连杆421的中部铰接,第二连杆42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架2或第二支撑架3铰接,第一连接装置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装置42分别位于底架1的两侧,伸缩装置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杆421铰接;
第一篷布、第二篷布,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的侧面。
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时,帐篷处于折叠状态,第二支撑架3位于第一支撑架2的上方,当需要将车顶帐篷打开时,需利用伸缩装置41驱动与第二支撑架3铰接的第一连杆421转动,该第一连杆421绕其与底架1的铰接轴转动,进而推动第二支撑架3转动至竖直位置,当第二支撑架3转动至竖直位置后已达到转动的极限位置,此时,伸缩装置41驱动与第一支撑架2铰接的第一连杆421转动,该第一连杆421也绕其与底架1的铰接轴转动,进而推动第一支撑架2转动至竖直位置,在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的侧面分别设置了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第一篷布和第二篷布可对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之间的空间进行遮挡,起到遮阳挡风的作用,当需要将车顶帐篷折叠时,可利用伸缩装置41驱动与第一支撑架2铰接的第一连杆421向折叠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架2折叠至水平位置,然后利用伸缩装置41驱动与第二支撑架3铰接的第一连杆421向折叠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第二支撑架3折叠至第一支撑架2的上侧,此时,车顶帐篷折叠完毕,本实施例利用两个伸缩装置41即完成了对帐篷的折叠和展开,与现有技术中利用多个伸缩装置41进行驱动相比,减少了伸缩装置41的数量,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利用第一连杆421、第二连杆422进行动力传递,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增加了本实施例的实用性。
进一步,还包括辅助支撑架61、第一连接块62,辅助支撑架61的一侧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远离底架1的一侧,辅助支撑架61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槽63,第一连接块62设置在第二支撑架3的顶部,当第一支撑架2转动至水平位置时卡槽63与第一连接块62位于同一高度,卡槽63的宽度与第一连接块62的厚度相同;
第三篷布,第三篷布设置在辅助支撑架61的侧面。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架2远离底架1的一侧转动安装了辅助支撑架61,当帐篷展开后,转动辅助支撑架61,使辅助支撑架61转动至水平位置,第一连接块62进入卡槽63中,卡槽63卡住第一连接块62的上下两侧,即可将辅助支撑架61远离第一支撑架2的一侧稳定的支撑起来,防止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在风等外力下发生晃动,从而提高了本实施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第一支撑架2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支撑部22,第一连接部21的一侧与底架1的一侧铰接,第一连接部21的另一侧与第一支撑部22的下侧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架3包括第二连接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第二连接部31的一侧与底架1的另一侧铰接,第二连接部31的另一侧与第二支撑部32的下侧固定连接,两根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42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32铰接,第二支撑部32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撑部22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32转动至竖直位置时,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位于水平位置,可对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32起到支撑作用,将第二支撑部32的宽度设置成比第一支撑部22宽度大的形式,使得当第一支撑架2转动至水平位置后,使得将第二支撑架3转动至第一支撑架2的上方时第二支撑架3可处于水平位置,提高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折叠后的整齐度。
进一步,第一支撑部22、第一连接部21、第二支撑部32、第二连接部31、辅助支撑架61、底架1均包括矩形框架11、加强杆12,加强杆12设置在矩形框架11内,加强杆12用于提高矩形框架11的刚度和强度。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支撑部22、第一连接部21、第二支撑部32、第二连接部31、辅助支撑架61、底架1设置成矩形框架的形式,并在矩形框架中安装加强杆12,利用加强杆12对矩形框架11进行支撑,加强了矩形框架11的强度和刚度,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安装,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实用性。
进一步,第一篷布上设置有出入口51。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篷布处开设了出入口51,人可在出入口51处进出车顶帐篷,为人进出车顶帐篷提供了方便。
进一步,还包括爬梯512,爬梯512设置在出入口51处,爬梯512用于使人从车下爬入车顶帐篷中。
本实施例中,在出入口51处安装了爬梯512,人可以利用爬梯512上下车顶帐篷,爬梯512的安装使得人上下车顶帐篷更为方便。
进一步,爬梯512的一侧绕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使用爬梯时,则可转动爬梯512,使其活动端触地,供人上下车顶帐篷,当不需要使用爬梯512时,可将爬梯512折叠到第一支撑架2的上方,便于爬梯512的收纳。
进一步,还包括遮挡架8,遮挡架8绕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架2的上部,遮挡架8的活动侧和第一支撑架2的上侧之间设置了第四篷布。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架2的上部转动安装了遮挡架8当第一支撑架2转动至竖直位置时,遮挡架8会向远离第一遮挡架8的方向转动,直至将第四篷布抻紧,利用四篷布可对出入口51处进行遮挡,在人上下车顶帐篷时,可起到遮雨遮阳的作用。
进一步,还包括辅助篷布,辅助篷布与第一篷布通过拉链连接,辅助篷布位于出入口51处。
本实施例中,在出入口51处安装了辅助篷布,辅助篷布和第一篷布之间通过拉链连接,当需要遮挡出入口51时,可拉动安装在辅助篷布和第一篷布之间的拉锁,使辅助篷布遮挡住出入口51,当不需要遮挡出入口51时,拉动安装在辅助篷布和第一篷布之间的拉锁,使辅助篷布离开出入口51即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利用辅助篷布对出入口51进行遮挡,进一步防止风从出入口51吹入车顶帐篷中,对车顶帐篷中的人和物起到了保护作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
第一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下侧与所述底架(1)的一侧铰接;
第二支撑架(3),所述第二支撑架(3)的下侧与所述底架(1)的另一侧铰接;
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伸缩装置(41)、第一连接装置(42),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2)包括第一连杆(421)、第二连杆(422),所述第一连杆(421)的一端与所述底架(1)铰接,所述第一连杆(421)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装置(4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421)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或所述第二支撑架(3)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2)分别位于所述底架(1)的两侧,所述伸缩装置(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421)铰接;
第一篷布、第二篷布,所述第一篷布和所述第二篷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和所述第二支撑架(3)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支撑架(61)、第一连接块(62),所述辅助支撑架(61)的一侧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远离所述底架(1)的一侧,所述辅助支撑架(61)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槽(63),所述第一连接块(62)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3)的顶部,当所述第一支撑架(2)转动至水平位置时所述卡槽(63)与所述第一连接块(62)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卡槽(63)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块(62)的厚度相同;
第三篷布,所述第三篷布设置在所述辅助支撑架(61)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支撑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一侧与所述底架(1)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2)的下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架(3)包括第二连接部(31)和第二支撑部(32),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一侧与所述底架(1)的另一侧铰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1)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下侧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二连杆(422)远离所述第一连杆(42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32)铰接,所述第二支撑部(3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1)、所述第二支撑部(32)、所述第二连接部(31)、所述辅助支撑架(61)、所述底架(1)均包括矩形框架(11)、加强杆(12),所述加强杆(12)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11)内,所述加强杆(12)用于提高所述矩形框架(11)的刚度和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篷布上设置有出入口(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爬梯(512),所述爬梯(512)设置在所述出入口(51)处,所述爬梯(512)用于使人从车下爬入车顶帐篷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512)的一侧绕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架(8),所述遮挡架(8)绕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的上部,所述遮挡架(8)的活动侧和第一支撑架(2)的上侧之间设置了第四篷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篷布,所述辅助篷布与所述第一篷布通过拉链连接,所述辅助篷布位于所述出入口(51)处。
CN201920816086.3U 2019-06-01 2019-06-01 一种车顶帐篷 Active CN210460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6086.3U CN210460150U (zh) 2019-06-01 2019-06-01 一种车顶帐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6086.3U CN210460150U (zh) 2019-06-01 2019-06-01 一种车顶帐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0150U true CN210460150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9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16086.3U Active CN210460150U (zh) 2019-06-01 2019-06-01 一种车顶帐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0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90071B1 (ko) 하드 루프탑 텐트
CN113374333A (zh) 一种车顶行李箱帐篷
CN203583989U (zh) 一种车顶帐篷
KR102299917B1 (ko) 차량용 루프탑텐트
CN210460150U (zh) 一种车顶帐篷
CN210659485U (zh) 太阳能车顶帐篷及其车辆
CN210768088U (zh) 新型斜顶车顶帐篷
CN200985657Y (zh) 便携式电动伸缩多功能棚房
CN214833483U (zh) 一种方舱扩展帐篷
CN213039019U (zh) 铰链联动机构、伸缩顶篷和铰链伸缩遮阳篷
CN213039021U (zh) 顶篷支撑安装结构和铰链伸缩遮阳篷
CN205239104U (zh) 多功能折叠伸缩式汽车遮阳罩
CN211714746U (zh) 一种多功能车顶硬帐篷
CN210396239U (zh) 一种带新型帐篷的车载集装箱
CN220133656U (zh) 一种大角度展开车边帐
CN217975671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双层塔型户外帐篷
CN215978748U (zh) 一种可连接汽车后备箱的户外帐篷
CN110700656B (zh) 一种露天停车位自动遮阳棚
CN214996564U (zh) 一种拖车帐篷
CN218563220U (zh) 一种新型蘑菇屋帐篷
CN210598380U (zh) 一种行军帐篷
CN215055941U (zh) 手动展开带车边篷的折叠车顶帐篷
CN218912449U (zh) 一种横梁式车边帐
CN104594701B (zh) 具有高强度和速搭功能的轻便式双舱体多层帐车顶帐篷
CN2148130Y (zh) 风雨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