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7074U - 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57074U
CN210457074U CN201921346595.0U CN201921346595U CN210457074U CN 210457074 U CN210457074 U CN 210457074U CN 201921346595 U CN201921346595 U CN 201921346595U CN 210457074 U CN210457074 U CN 210457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upper beam
car top
mounting structure
ce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65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洋
胡鹏飞
马锦华
姚华
陈沫
宋杰
郑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65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57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57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57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上梁、承载座、轿顶轮和调节杆。所述上梁的水平一侧带有安装面,且所述安装面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承载座通过贯穿调节孔的螺栓安装于所述安装面且在安装面的位置可调。所述轿顶轮的轮轴安装于所述承载座且可相对承载座轴向滑动。所述调节杆螺纹安装于所述上梁,且与所述轿顶轮的轮轴端面部位相作用,用以调节所述轿顶轮的轴向位置。本申请提供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能够调整轿顶轮平行度,并且安装维护方便。

Description

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领域中,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顶轮安装在上梁的上方,通过螺栓将轿顶轮支架底座与上梁固定住以实现连接的功能。例如,中国专利CN206298241U公开了一种轿顶轮安装在上梁顶部的结构,通过螺栓将位于上梁上方的轿顶轮支架和上梁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布置,轿顶轮占用了一部分顶层空间,减少了井道利用率。
第二类为轿顶轮安装在上梁的下方,通过螺栓将轿顶轮支架与上梁固定住以实现连接的功能。例如,中国专利CN204938630U公开了一种轿顶轮安装在上梁下端的结构,通过U型螺栓将轿顶轮轴固定在上梁的下端。这种布置方式,为了使轿顶轮不碰到轿顶,需要将直梁加长,并把上梁的位置向上抬高。这样设计会降低井道的利用率,增加顶层高度,同时不利于维保人员进行轿顶作业(上梁位置太高,人无法跨越上梁到另一侧进行作业);而且两个轿顶轮之间的平行度无法保证,可能会出现钢丝绳磨槽,甚至脱槽的风险。
第三类为轿顶轮安装在上梁的中间,通过在上梁中间开孔,将轮组件固定在上梁中。例如,中国专利CN109264548A公开了一种轿顶轮安装在上梁中间的结构,轿顶轮轴穿过上梁中间的圆孔(孔径与轴径一样大,会削弱上梁的强度),并最终通过卡板固定在上梁上。这种连接布置,虽然井道利用率较高,但是轿顶轮无法拆卸,如需要更换轿顶轮,必须先拆除上梁,然后吊起轿厢,再拆除轿顶轮,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难度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两个轿顶轮之间的平行度无法保证,可能会出现钢丝绳磨槽,甚至脱槽的风险。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方便调整轿顶轮平行度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能够调整轿顶轮平行度,并且安装维护方便。
本申请提供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
上梁,所述上梁的水平一侧带有安装面,且所述安装面上开设有调节孔,
承载座,所述承载座通过贯穿调节孔的螺栓安装于所述安装面且在安装面的位置可调;
轿顶轮,所述轿顶轮的轮轴安装于所述承载座且可相对承载座轴向滑动;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螺纹安装于所述上梁,且与所述轿顶轮的轮轴端面部位相作用,用以调节所述轿顶轮的轴向位置。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上梁为并排布置的两根,所述轿顶轮为两个,每个轿顶轮的轮轴两端和对应侧的安装面之间留有调节间隙。
可选的,两个轿顶轮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在两跟上梁之间,两个轿顶轮的轴向与上梁的长度方向垂直。
可选的,针对每个轿顶轮,该轿顶轮的轮轴两端均通过相应的承载座安装于对应侧的上梁。
可选的,所述承载座上设有贯通的导向孔,所述轮轴的端面部位处于导向孔内。
可选的,所述轮轴的端面形状为非圆形,所述导向孔的形状与轮轴的端面形状相适应。
可选的,两所述安装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轮轴的长度与所述承载座的厚度之和。
可选的,所述导向孔设于所述承载座的中部,所述导向孔的外周布置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安装孔。
可选的,所述调节孔为水平延伸的条形孔。
可选的,所述轮轴的端面部位设有定位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抵压在该定位孔内。
可选的,所述上梁还焊接有加强板,所述贯穿调节孔的螺栓和所述调节杆均依次穿设于该加强板、所述上梁和所述承载座。
本申请提供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至少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申请结构紧凑,采用轿顶轮内置的方式,极大提高了井道利用率。
2)轿顶轮与上梁拆装方便,大大提升了后期更换轿顶组件时作业人员的工作难度和维护成本,使该设计人性化程度大大提高。
3)通过调节杆和贯穿调节孔的螺栓,可以调节轿顶轮的平行度,这样可以消除由于上梁加工以及安装不规范引起的误差;同时可以提升电梯的运行性能,使电梯运行更平稳,噪音更小,减小钢丝绳的磨损。
4)轿顶轮与上梁之间连接,是通过焊接在上梁的加强板连接的(上梁没有直接与固定螺栓相连),避免了螺栓直接作用在上梁上的应力集中。上梁受力面从螺栓孔挤压面转移到焊接于上梁的加强板,进一步保证上梁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安装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1的正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图1的仰视图;
图6为图1的侧视图;
图7为图1中轿顶轮与承载座的分解图;
图8为图1中轿顶轮与承载座的正视图;
图9为图1中轿顶轮与承载座的侧视图;
图10为图1中轿顶轮与承载座的俯视图;
图11为图5中A区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轿顶轮不平行导致曳引绳在绳槽中错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轿顶轮调整平行后曳引绳与绳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上梁;11、安装面;12、调节孔;13、第一条形孔;14、安装折边;15、导靴安装板;2、承载座;21、导向孔;22、安装孔;3、轿顶轮;31、轮轴;32、承重台阶;33、定位孔;4、调节杆;5、螺栓;6、连接段;7、绳槽;8、调节间隙;9、加强板;10、加强支架;101、第二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包括上梁1、承载座2、轿顶轮3和调节杆4。
上梁1的水平一侧带有安装面11,且安装面11上开设有调节孔12。承载座2通过贯穿调节孔12的螺栓5安装于安装面11且在安装面11的位置可调。轿顶轮3的轮轴安装于承载座2且可相对承载座2轴向滑动。调节杆4螺纹安装于上梁1,且与轿顶轮3的轮轴31端面部位相作用,用以调节轿顶轮3的轴向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电梯轿顶可以安装一个或多个轿顶轮,当轿厢的顶部配置一个轿顶轮时,需要保证该轿顶轮与井道顶部的导向轮之间的平行度,以减少曳引绳或曳引带内的扭应力,或减少曳引绳或曳引带卡入绳槽的阻力。当轿厢的顶部配置两个轿顶轮时,除了要考虑轿顶轮与导向轮的平行度外,还需要考虑两轿顶轮之间的平行度。轿顶轮、轿底轮、导向轮等与电梯曳引绳或曳引带作用的牵引件可统称为绳轮。无论哪种配置方式,均可以通过调整一绳轮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姿态来改善平行度。
实际工作过程中,两绳轮的平行度问题主要表现为一绳轮的空间姿态(空间角度)与其它绳轮不一致,或一绳轮的水平位置与其它绳轮的水平位置沿轮轴方向有错位。图12为两绳轮沿轮轴方向有较大错位的结构示意图,由于错位,可能导致图12中左边绳轮的绳槽与图12中右边绳轮的绳槽不对齐,曳引绳或曳引带位于两绳轮之间的连接段6的延伸方向与绳槽7的中心面(一般平行于绳轮的端面)不平行,曳引绳进入绳槽时与绳槽的两侧槽壁相挤压,导致曳引绳磨损加剧或曳引绳直接跳入邻近的绳槽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平行度校准之后的两绳轮结构如图13所示,曳引绳的连接段6及连接段6两端的延伸段共面,且平行于绳槽的中心面。
安装面11位于上梁1的水平方向的左侧或右侧,而非上梁1的高度方向的顶面或底面。本实施例中的轿顶轮3通过承载座2安装在上梁1的侧面,轿顶轮3的高度位置不受上梁1的顶面或底面位置的限制,通过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可以使轿顶轮3与承载座2在高度方向位置有较大的重叠区,从而减小了轿顶空间,提升了井道利用率。
通过调整螺栓5在调节孔12中的位置,可以使轿顶轮的轮轴31的长度方向相对安装面11适度倾斜,从而弥补上梁1的制造及安装误差,使该轿顶轮与其余绳轮的姿态一致。
在各绳轮间姿态一致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各绳轮的位置对应,可以进一步提高平行度。轿顶轮3在井道深度方向的位置偏差和轿顶轮3沿上梁1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差对平行度的影响不大,而轿顶轮3沿垂直于安装面11的方向的位置偏差对平行度的影响较大。
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杆4一端与上梁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轮轴31的端面部位接触,通过调整调节杆4旋入上梁1的深度,调节杆4一端向轮轴31施加作用力,从而改变轿顶轮3沿垂直于安装面11的方向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平行度。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调节杆4向轮轴31施加背向安装面的推力,在另一实施例中,调节杆4向轮轴31施加朝向安装面的拉力。
为了在便于调整平行度的同时,保证上梁的结构强度,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11所示,上梁1为并排布置的两根,轿顶轮3为两个,每个轿顶轮3的轮轴31两端和对应侧的安装面11之间留有调节间隙8。
轮轴31的两端与安装面11之间留有调节间隙8,即轮轴31不与上梁1直接接触,轮轴31不穿入上梁1内。轮轴31直接安装于承载座2,而非直接安装于上梁1,不必在上梁1上开较大的轴孔,只需开相对分散并且孔径较小的安装孔,上梁的强度损失较小。另一方面,该轿顶轮的安装与拆卸较为便利,后续如需要更换轿顶轮组件,可以将螺栓与调节杆拆除,轿顶轮竖直地从上梁内取出,无需拆除上梁,吊起轿厢后再更换,实现整套方案的人性化与便利化设计。
为了减少调整调节杆4时的阻力,方便调节平行度,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两个轿顶轮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在两根上梁之间,两个轿顶轮的轴向与上梁的长度方向垂直。
具体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针对每个轿顶轮,该轿顶轮的轮轴两端均通过相应的承载座安装于对应侧的上梁。
进一步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安装面11的方向上,承载座2的尺寸(厚度)为上梁1尺寸的3~4倍。
电梯运行过程中,轮轴与上梁1的连接部位应力较为集中。传统的轮轴中置式安装结构,曳引系统对轿厢的提拉力直接由上梁承当,而上梁一般采用型材,厚度有限,导致上梁与曳引轮的接触部位应力较大,可靠度不高。本实施例通过增设承载座,并且增加承载座的厚度,增加了轮轴的受力面积,减小了应力,可靠度更高。
具体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承载座2上设有贯通的导向孔21,轮轴31的端面部位处于导向孔21内。
导向孔21的延伸方向与安装面11垂直,轮轴31的端面部位的尺寸与导向孔21的尺寸相匹配,容许轮轴31沿垂直于安装面11的方向滑动,阻止轮轴31沿平行于安装面11的方向晃动,有利于保持经过调整后的平行度。此外,导向孔21贯通承载座2的左右两侧,导向孔21也作为承载座2上的避让孔,使调节杆4得以直接作用于轮轴31。
为了减少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轮轴31的端面形状为非圆形,导向孔21的形状与轮轴31的端面形状相适应。导向孔21的形状不是圆形,不允许轮轴31在导向孔21内转动,从而减少了轮轴31在导向孔21内转动产生的磨损和噪声,进一步减少了维修人员调节轿顶轮平行度时的阻力。
进一步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7~10所示,导向孔21的顶面为平面,轮轴31的端部设有与该平面相适应的承重台阶32。
承重台阶32位于轮轴31的一端的顶部,承重台阶32包括一表面,该表面水平延伸。电梯运行过程中轮轴31向承载座2施加朝上的提拉力,将常规的轴与轴孔的线接触改为承重台阶32与承载座2的面接触,接触应力更小,有利于减缓疲劳损伤,延长了安装结构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保证电梯的可靠运行,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两安装面11之间的间距小于轮轴31的长度与承载座2的厚度之和。该设置保证了调节杆处于极限位置时轿顶轮不从两上梁之间脱出,安全性更高。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在两上梁之间安装轿顶轮或将轿顶轮从两上梁之间拆除,进一步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轮轴31的长度小于安装面11之间的间距。安装时,先将轮轴31穿入承载座2的导向孔21,再将轿顶轮3连同承载座2一起装入两上梁之间。拆除时顺序相反。
为了保证承载座2的结构强度,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导向孔21设于承载座2的中部,导向孔21的外周布置有供螺栓5穿过的安装孔22。该设置有利于分散承载座2上的开孔,避免应力集中,延长承载座2的使用寿命。
为了方便调节两轿顶轮3的姿态一致,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调节孔12为水平延伸的条形孔。
具体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轮轴31的端面部位设有定位孔33,调节杆4的一端抵压在该定位孔33内。调节杆4的端部的外周面与定位孔33的内周面相抵,防止调节杆4的端部沿平行于安装面的方向滑动,有利于保持校准后的平行度。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11所示,上梁还焊接有加强板9,贯穿调节孔12的螺栓5和调节杆4均依次穿设于该加强板9、上梁1和承载座2。加强板9能够避免螺栓5的连接部位应力集中。拆卸轿顶轮3时不需要拆卸加强板9,将加强板9与上梁焊接固定,更加牢固,噪音更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两上梁之间连接有加强支架10,加强支架10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与上梁固定,上梁1上设有供该紧固螺栓穿过的第一条形孔13,加强支架10的端部设有与第一条形孔的延伸方向交叉的第二条形孔101。通过第一条形孔13和第二条形孔101可以调整加强支架10的安装位置,从而减少加强支架10或上梁1的制造误差引起的两上梁之间的平行度偏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上梁1的顶部设有安装折边14,安装折边14上固定有导靴安装板15。导靴安装板15位于上梁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梁,所述上梁的水平一侧带有安装面,且所述安装面上开设有调节孔,
承载座,所述承载座通过贯穿调节孔的螺栓安装于所述安装面且在安装面的位置可调;
轿顶轮,所述轿顶轮的轮轴安装于所述承载座且可相对承载座轴向滑动;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螺纹安装于所述上梁,且与所述轿顶轮的轮轴端面部位相作用,用以调节所述轿顶轮的轴向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为并排布置的两根,所述轿顶轮为两个,每个轿顶轮的轮轴两端和对应侧的安装面之间留有调节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轿顶轮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在两根上梁之间,两个轿顶轮的轴向与上梁的长度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轿顶轮,该轿顶轮的轮轴两端均通过相应的承载座安装于对应侧的上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上设有贯通的导向孔,所述轮轴的端面部位处于导向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的端面形状为非圆形,所述导向孔的形状与轮轴的端面形状相适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安装面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轮轴的长度与所述承载座的厚度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设于所述承载座的中部,所述导向孔的外周布置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为水平延伸的条形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的端面部位设有定位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抵压在该定位孔内。
CN201921346595.0U 2019-08-19 2019-08-19 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210457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6595.0U CN210457074U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6595.0U CN210457074U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57074U true CN210457074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52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6595.0U Active CN210457074U (zh) 2019-08-19 2019-08-19 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5707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8151A (zh) * 2020-12-07 2021-02-26 康力幸福加装电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用复合钢带导轮固定装置
CN114194980A (zh) * 2021-11-23 2022-03-18 伊萨智能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结构低矮尺寸的别墅梯上梁结构
CN114394508A (zh) * 2022-01-19 2022-04-26 默纳克电梯有限公司 轿顶轮结构的背包架电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08151A (zh) * 2020-12-07 2021-02-26 康力幸福加装电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用复合钢带导轮固定装置
CN114194980A (zh) * 2021-11-23 2022-03-18 伊萨智能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结构低矮尺寸的别墅梯上梁结构
CN114394508A (zh) * 2022-01-19 2022-04-26 默纳克电梯有限公司 轿顶轮结构的背包架电梯
CN114394508B (zh) * 2022-01-19 2024-01-30 浙江安家快速电梯有限公司 轿顶轮结构的背包架电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57074U (zh) 电梯轿顶轮的安装结构
CN116239005B (zh) 一种用于缆索吊装的横移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JP2002504472A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に取り付けたエレベータ機械を備えた機械室のないエレベータ装置
US20190055108A1 (en) Variable cross-section elevator guide rail connector
EP1638882B1 (en) Compact bedplate with integrated, accessible dead end hitches
CN219238951U (zh) 一种双对重电梯结构
CN110950215A (zh) 平衡支撑的电梯轿底结构
GB2155904A (en) Elevator hoist apparatus
CN211169447U (zh) 电梯上梁
CN216105499U (zh) 一种用于曳引式施工升降机的可调节跨度的天梁
CN212503548U (zh) 一种具有防曳引绳偏出的电梯曳引轮装置
CN211769651U (zh) 平衡支撑的电梯轿底结构
KR101193481B1 (ko) 카운터 웨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211470473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用曳引悬挂机构
EP3018085B1 (en) Counterweight guiding arrangement for an elevator
CN102815588B (zh) 多功能电梯中的滑轮组及由此获得的多功能电梯
JP2011042422A (ja) せり上げ式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CN209872069U (zh) 一种电梯轿厢
CN218434420U (zh) 一种可调悬挂机构的重载货梯轿架
CN211444624U (zh) 一种滑轨导轮轨靴
CN217076599U (zh) 电梯承重机构、轿厢及电梯
CN221720257U (zh) 一种上置驱动式升降机
CN215626040U (zh) 一种大载重无机房电梯
CN218465270U (zh) 一种快速提升定位安装的提升平台
CN218520852U (zh) 一种货运电梯曳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