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6980U - 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56980U
CN210456980U CN201921104985.7U CN201921104985U CN210456980U CN 210456980 U CN210456980 U CN 210456980U CN 201921104985 U CN201921104985 U CN 201921104985U CN 210456980 U CN210456980 U CN 210456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wire
rod
base
c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49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玲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en Heng Automation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en Heng Automation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en Heng Automation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en Heng Automation Packag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49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56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56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56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设有一工作区间(11),所述工作区间(11)内设有一进给单元(2),所述进给单元(2)上设有一勾断丝单元(3),所述勾断丝单元(3)的基座(31)上设有至少一勾线棒、一挂线棒(34)、及驱动所述勾线棒、挂线棒(34)移动的动力组件,所述挂线棒(34)上设有第一切刀(3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可实现纱线的自动卷绕、切断。

Description

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纺织工业于进行纺纱卷取时,主要利用纺纱卷取机将纱线卷绕于纱筒上,当纱筒绕满纱线后,再将绕满纱线的纱筒取下,续将纱线切换至空置纱筒,以实施连续纱线卷取作业。
请参阅中国台湾公告第306506号的专利「纺纱卷取机」,主要揭露一种可高速将纺纱机所纺出的纱予以卷取之纺纱卷取机,其主要在由马达所旋转驱动之转塔上,隔着旋转中心在于其两侧配设二支撑取心轴而成之纺丝机,其特征为:一控制器,该控制器乃记忆较通过转塔之旋转中心之水平线位置位于上方之开始卷纱之位置,以及较上述水平线下方位置之主卷取位置及将满卷筒子纱落筒之位置等三位置,同时在于开始卷纱之位置即连动于挂纱操作之终了而输出转向对主卷取位置之转塔旋转指令,又在主卷取位置即输出随应于筒子纱之卷径之旋转指令,以及一编码器,该编码器即检测出转塔之旋转量而输出于控制器者。
上述公告第306506号的专利「纺纱卷取机」,虽揭示其可达到纱筒绕满纱线后,将纱线切换至空置纱筒的连续纺纱作业;但并未实质揭露如何将纱线卷绕于纱筒上,以及当纱线绕满纱筒后,如何将纱线切换至空置纱筒的实质机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可实现纱筒自动绕线作业。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有一工作区间,所述工作区间内设有一进给单元,所述进给单元上设有一勾断丝单元,所述勾断丝单元的基座上设有至少一勾线棒、一挂线棒、及驱动所述勾线棒、挂线棒移动的动力组件,所述挂线棒上设有第一切刀。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线棒在前端形成一挂线口,在所述挂线棒上位于所述挂线口的下方枢接有一导杆,所述导杆一端与所述挂线棒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挂线棒底部位于所述挂线口下方设置所述第一切刀。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线棒下方设有导正组件,所述导正组件包括导正片、及与所述导正片传动连接的导正动力源。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断丝单元包括枢接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勾线棒和第二勾线棒、及挂线棒,所述挂线棒位于所述第一勾线棒与所述第二勾线棒之间。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勾线棒、挂线棒上方设有一吸嘴,所述吸嘴连接至真空输送器,所述真空输送器经管路连接至废纱存储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吸嘴的上方设有第一纱线定位板,所述第一纱线定位板形成有第一裁切口,所述第一纱线定位板上邻近所述第一裁切口处设有第二切刀,所述第二切刀与第二切刀动力源连接,所述基座上邻近所述第一纱线定位板处枢接有第一集线棒,所述第一集线棒与设置所述基座上的第一集线棒动力源连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位于所述吸嘴的下方设有第二纱线定位板,所述第二纱线定位板上形成第二裁切口,所述第二纱线定位板上邻近所述第二裁切口处设有第三切刀,所述第三切刀与第三切刀动力源连接,所述基座上邻近所述第二纱线定位板处枢接有第二集线棒,所述第二集线棒与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二集线棒动力源连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位于所述第一纱线定位板上方设有赶线棒,所述赶线棒与设置在基座上的赶线棒动力源连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给单元包括进给传动部、及与所述进给传动部传动连接的进给位移部,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进给位移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进给单元带动勾断丝单元移动至空置纱筒处,使勾断丝单元的勾线棒将纱线带至邻近挂线棒的位置,由挂线棒将纱线往前抵推至空置纱筒处,当纱线与转动中的纱筒接触,受到纱筒的拉扯,而将纱线拉引至挂线棒的第一切刀,第一切刀将纱线切断,使纱线绕于转动的空置纱筒上,而后进给单元将勾断丝单元移动至出线位置,由第二切刀将纱线切断,使线尾卷收于卷满纱线的纱筒上,待新的控制纱筒定位后,再将纱线勾挂在空置纱筒处,从而实现纱筒绕线的自动化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挂线棒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纱线绕设于第一纱筒的实施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纱线绕设于第一纱筒的实施状态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挂线棒断丝状态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勾断丝单元位移至第二纱筒的实施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右纱线绕设于第二纱筒实施状态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右纱线绕设于第二纱筒另一实施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纱线绕设于第三纱筒的实施状态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集线及切线实施状态图;
其中:
1、机架;11、工作区间;
2、进给单元;21、进给传动部;22、进给位移部;
3、勾断丝单元;31、基座;32、第一勾线棒;33、第二勾线棒;34、挂线棒;341、挂线口;342、导杆;343、弹性件;344、第一切刀;345、导正动力源;346、导正片;35、真空输送器;351、吸嘴;352、废纱储存桶;36、第一纱线定位板;361、第一裁切口;362、第二切刀;363、第二切刀动力源;364、第一集线棒;37、第二纱线定位板;371、第二裁切口; 372、第三切刀;373、第三切刀动力源;374、第二集线棒;38、赶线棒; 381、赶线棒动力源;
4、纺纱装置;41、纺纱单元;42、第一纺纱单元;43、第二纺纱单元; 44、第三纺纱单元;
5、纱筒放置架;
6、纱线;61、左纱线;62、右纱线;63、中纱线;
7、夹筒送筒单元;
8、纱筒;81、第一纱筒;82、第二纱筒;83、第三纱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参见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其包括机架1,该机架1设有一工作区间11,该工作区间11 的至少一侧为一组立侧,该工作区间11相对两端形成第一作业端和第二作业端。
一进给单元2,该进给单元2包括纵向设置的进给传动部21、及与该进给传动部21传动连接的进给位移部22,该进给传动部21安装于机架1的工作区间11的一组立侧处。进给单元2可采用丝杆升降机构,或者其它升降机构,此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一勾断丝单元3,该勾断丝单元3包括基座31、枢接在基座31上的第一勾线棒32和第二勾线棒33,基座31安装在进给位移部22上,在第一勾线棒32和第二勾线棒33之间设有一挂线棒34,第一勾线棒32、第二勾线棒33、挂线棒34分别与安装在基座31上的动力组件传动连接,使第一勾线棒32、第二勾线棒33、挂线棒34沿基座31前后移动。
参见图5,挂线棒34前端形成一挂线口341,在挂线棒34底部位于挂线口341下方枢接有一导杆342,该导杆342一端与挂线棒34之间由一弹性件343连接,导杆342另一端抵靠在纱线6上,在挂线棒34底部位于挂线口341后端处设有第一切刀344。在挂线棒34一侧安装有导正动力源345,该导正动力源345与导正片346相连接,通过导正片346将纱线6抵靠在纱筒8上。在基座31上位于第一勾线棒32、第二勾线棒33及挂线棒34的上方设有一吸嘴351,该吸嘴351与安装在基座31上的真空输送器35一端相连接,真空输送器35的另一端与废纱储存桶352连接。
参见图6,在基座31上位于吸嘴351上方设有第一纱线定位板36,第一纱线定位板36成型有第一裁切口361,在第一纱线定位板36上相邻第一裁切口361的位置设有第二切刀362,该第二切刀362与安装在基座31上的第二切刀动力源363连接。在基座31上邻近第一纱线定位板36处枢接有第一集线棒364,第一集线棒364与安装在基座31上的第一集线棒动力源相连接,第一集线棒动力源带动第一集线棒364转动,以将纱线6收拢至第一纱线定位板36。在基座31上位于第一纱线定位板36上方设有一赶线棒 38,该赶线棒38与安装在基座31上的赶线棒动力源381相连接。
在基座31上位于吸嘴351下方设有第二纱线定位板37,该第二纱线定位板37成型有第二裁切口371,在第二纱线定位板37上邻近第二裁切口371 处设有第三切刀372,第三切刀372与安装在基座31上的第三切刀动力源 373相连接,在基座31上邻近第二纱线定位板37处枢接有第二集线棒374,该第二集线棒374与安装在基座31上的第二集线棒动力源相连接。
组装实施时,在工作区间11第一作业端设有一纺纱装置4,在工作区间11的第二作业端设有一纱筒放置架5,纺纱装置4设有纵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纺纱单元41,本例中,纺纱装置4包括由下而上布置的第一纺纱单元 42、第二纺纱单元43、及第三纺纱单元44,在工作区间11位于第一纺纱单元42下方设有出线单元,该出线单元间隔穿设有一左纱线61、一右纱线62、及位于左纱线61和右纱线62之间的中纱线63,左纱线61、右纱线62、中纱线63的线头吸附在吸嘴351处,第一勾线棒32、第二勾线棒33分别勾设左纱线61、右纱线62。在工作区间11的一组立侧设有一夹筒送筒单元7,该夹筒送筒单元7、进给单元2的进给传动部21、勾断丝单元3的第一勾线棒32、第二勾线棒33、挂线棒34的动力组件,与导正动力源345、第二切刀动力源363、第三切刀动力源373、赶线棒动力源381、第一集线棒动力源、第二集线棒动力源,以及第一纺纱单元42、第二纺纱单元43及第三纺纱单元44之动力机构等与一控制单元信号连接。上述的动力源、动力源与控制信号的连接均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使用时,控制单元驱动夹筒送筒单元7将空置的纱筒8由纱筒放置架5 输送至各纺纱单元41,并驱动各纺纱单元41的动力机构将纱筒8两端夹持固定,并由纺纱单元41带动夹持的纱筒8转动。然后控制单元驱使进给单元2的进给传动部21带动进给位移部22上安装的勾断丝单元3位移至最下方的第一纺纱单元42,参见图7-8,控制单元驱动挂线棒34连接的动力组件,带动挂线棒34移动至第一纺纱单元42处,此时,中纱线63进入挂线棒34的挂线口341,并抵接在挂线口341下方的导杆342上,在挂线棒34 带动中纱线63移动至第一纺纱单元42夹持的第一纱筒81过程中,导正动力源345带动导正片346至中纱线6处,将中纱线63引导至第一纱筒81一端起绕处。参见图9,当挂线棒34带动中纱线63与转动中的第一纱筒81接触时,中纱线63会受到转动中的第一纱筒81的拉扯,使中纱线63抵压导杆342,并沿着导杆342引导至挂线棒34底部的第一切刀344处,由第一切刀344将中纱线63切断,该中纱线63切断后形成的线头落于第一纱筒 81,从而中纱线63卷绕于第一纱筒81上,当导杆342失去中纱线63抵压后,在弹性件343作用下复位,此时,导正动力源345带动导正片346复位,中纱线63切断后残余的纱线由吸嘴351经真空输送器35吸入废纱储存桶 352内。
参见图10,控制单元驱动进给单元2带动勾断丝单元3向上移动至第二纺纱单元43处,在勾断丝单元3上移过程中,参见图11,控制单元驱动第二勾线棒33连接的动力组件,使第二勾线棒33带动所勾设的右纱线62 预先位移至挂线棒34相邻位置,参见图12,当勾断丝单元3到达第二纺纱单元43处,控制单元驱动挂线棒34往前移动至第二纺纱单元43,此时,右纱线62进入挂线口341,与导杆342相抵,经由导正片346引导至第二纱筒82一端起绕处,当右纱线62与转动中的第二纱筒82接触时,右纱线62受到第二纱筒拉82扯而抵压导杆342,并沿导杆342位移至挂线棒34底部的第一切刀344处,经由第一切刀344切断,右纱线62切断后形成的线头落于第二纱筒82并卷绕于第二纱筒82上,右纱线62切断后残余的纱线由吸嘴351经真空输送器35吸入废纱储存桶352内。
参见图13,控制单元驱动进给单元2带动勾断丝单元3向上位移至第三纺纱单元44处,在勾断丝单元3上移过程中,控制单元驱动第一勾线棒 32带动所勾设的左纱线61预先位移至挂线棒34相邻位置,然后控制单元驱动挂线棒34往前移动至第三纺纱单元44处,此时,左纱线61进入挂线口341,并与挂线口341下方的导杆342相抵接,由导正片346引导至第三纱筒83一端起绕处,当左纱线61与转动中的第三纱筒83接触时,左纱线 61受第三纱筒83拉扯而抵压导杆342,并沿导杆342引导位移至挂线棒34 底部的第一切刀344处,由第一切刀344将左纱线61切断,左纱线61切断后形成的线头落于第三纱筒83并卷绕于第三纱筒83上,左纱线61切断后残余的纱线由吸嘴351经真空输送器35吸入废纱存储桶352内。
然后控制单元驱动进给单元2带动勾断丝单元3往下位移至出线单元处,参见图14,控制单元驱动第一集线棒动力源,使第一集线棒364由左往右将已卷绕于第一纱筒81、第二纱筒82及第三纱筒83的中纱线63、右纱线62及左纱线61其下方线段收拢至第一纱线定位板36的第一裁切口361 处,第一集线棒364动作同时,控制单元驱动赶线棒动力源381,带动赶线棒38由右往左位移,辅助第一集线棒364将中纱线63、右纱线62和左纱线61下方线段收拢至第一纱线定位板36的第一裁切口361处集中,由吸嘴 351将中纱线63、右纱线62和左纱线61吸住,控制单元驱动第二切刀动力源363带动第二切刀362将收拢在第一裁切口361的中纱线63、右纱线62 和左纱线61予以切断,此时,中纱线63、右纱线62及左纱线61切断后形成的线尾部分对着第一纱筒81、第二纱筒82、第三纱筒83的转动,分别卷设于第一纱筒81、第二纱筒82及第三纱筒83上,中纱线63、右纱线62、左纱线61切断后形成的线头部分则吸入吸嘴351后固定在吸嘴351,以待对新的空置纱筒8进行绕线作业。
当中纱线63、右纱线62或左纱线61对第一纱筒81、第二纱筒82或第三纱筒83挂线失败,没有卷绕于第一纱筒81、第二纱筒82或第三纱筒83 时,控制单元驱动位于该吸嘴351下方,邻近出线单元的第二集线棒374及第三切刀372动作,第二集线棒374将挂线失败的中纱线63、右纱线62或左纱线61收拢至第二纱线定位板37的第二裁切口371,再由第三切刀372 将挂线失败的中纱线63、右纱线62或左纱线61切断后由吸嘴351吸附。
重复上述步骤,当控制单元驱动夹筒送筒单元7将各纺纱单元41上绕满纱线6的纱筒取8下后,将该绕满纱线6的纱筒8放回纱筒置放架5处,另由纱筒放置架5拿取空置纱筒8,而将新的空置纱筒8再输送至各纺纱单元41夹持,然后控制单元再驱动进给单元2带动勾断丝单元3位移至各纺纱单元41处,以将纱线6分别卷绕于各纺纱单元41的空置纱筒8,以重新进行纱线卷绕作业,于此,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即可达到自动化连续于纱筒进行纱线卷绕,并于纱筒绕满纱线后,将纱线切断收尾,以待新的空置纱筒装设于纺纱单元后,再重新进行纱线卷绕作业。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设有一工作区间(11),所述工作区间(11)内设有一进给单元(2),所述进给单元(2)上设有一勾断丝单元(3),所述勾断丝单元(3)的基座(31)上设有至少一勾线棒、一挂线棒(34)、及驱动所述勾线棒、挂线棒(34)移动的动力组件,所述挂线棒(34)上设有第一切刀(3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线棒(34)在前端形成一挂线口(341),在所述挂线棒(34)上位于所述挂线口(341)的下方枢接有一导杆(342),所述导杆(342)一端与所述挂线棒(34)之间连接有弹性件(343),所述挂线棒(34)底部位于所述挂线口(341)下方设置所述第一切刀(3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线棒(34)下方设有导正组件,所述导正组件包括导正片(346)、及与所述导正片(346)传动连接的导正动力源(3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断丝单元(3)包括枢接在所述基座(31)上的第一勾线棒(32)和第二勾线棒(33)、及挂线棒(34),所述挂线棒(34)位于所述第一勾线棒(32)与所述第二勾线棒(3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1)位于所述勾线棒、挂线棒(34)上方设有一吸嘴(351),所述吸嘴(351)连接至真空输送器(35),所述真空输送器(35)经管路连接至废纱存储桶(3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1)位于吸嘴(351)的上方设有第一纱线定位板(36),所述第一纱线定位板(36)形成有第一裁切口(361),所述第一纱线定位板(36)上邻近所述第一裁切口(361)处设有第二切刀(362),所述第二切刀(362)与第二切刀动力源(363)传动连接,所述基座(31)上邻近所述第一纱线定位板(36)处枢接有第一集线棒(364),所述第一集线棒(364)与设置所述基座(31)上的第一集线棒动力源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1)上位于所述吸嘴(351)的下方设有第二纱线定位板(37),所述第二纱线定位板(37)上形成第二裁切口(371),所述第二纱线定位板(37)上邻近所述第二裁切口(371)处设有第三切刀(372),所述第三切刀(372)与第三切刀动力源(373)传动连接,所述基座(31)上邻近所述第二纱线定位板(37)处枢接有第二集线棒(374),所述第二集线棒(374)与设置在基座(31)上的第二集线棒动力源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1)上位于所述第一纱线定位板(36)上方设有赶线棒(38),所述赶线棒(38)与设置在基座(31)上的赶线棒动力源(38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1)上位于吸嘴(351)的下方设有第二纱线定位板(37),所述第二纱线定位板(37)上形成第二裁切口(371),所述第二纱线定位板(37)上邻近所述第二裁切口(371)处设有第三切刀(372),所述第三切刀(372)与第三切刀动力源(373)连接,所述基座(31)上邻近所述第二纱线定位板(37)处枢接有第二集线棒(374),所述第二集线棒(374)与设置在基座(31)上的第二集线棒动力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单元(2)包括进给传动部(21)、及与所述进给传动部(21)传动连接的进给位移部(22),所述基座(31)固定在所述进给位移部(22)上。
CN201921104985.7U 2019-07-15 2019-07-15 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 Active CN210456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4985.7U CN210456980U (zh) 2019-07-15 2019-07-15 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4985.7U CN210456980U (zh) 2019-07-15 2019-07-15 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56980U true CN210456980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5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4985.7U Active CN210456980U (zh) 2019-07-15 2019-07-15 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56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2598A1 (zh) 一种人造草丝用收卷机
CN109137166A (zh) 具有自动落纱装置的纺织机械
JPH07110745B2 (ja) 糸の自動結束装置
CN210456980U (zh) 自动落筒机的勾断丝装置
CN110577114B (zh) 全自动智能打结器
CN212450091U (zh) 一种人造草丝用收卷机
CN114104859B (zh) 一种用于加弹机的自动上下卷导丝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635551U (zh) 全自动智能打结器
CN114014100B (zh) 一种智能化络筒机
CN115928272A (zh) 一种转杯纺纱机单锭自动接头装置
CN214827978U (zh) 一种全自动络筒机
CN111348487B (zh) 一种络丝机的线筒上料装置
CN113684580A (zh) 一种用于纤维线织布的生产线
CN112522851A (zh) 一种用于摇纱机的打结装置
CN110407029B (zh) 一种人造草坪曲丝机自动落纱装置
CN210314702U (zh) 一种针织横机自动穿线板的起口装置
CN113148756A (zh) 一种能自动更换线筒的纺织机线筒支架
CN208455141U (zh) 一种空气变形机的自动换管装置
CN217378138U (zh) 一种防止环锭损伤的细纱自动落纱装置
CN220484907U (zh) 一种数控纺前纱机器
CN212923880U (zh) 一种加弹机的吸丝器
CN215628586U (zh) 一种用于摇纱机的打结装置
CN213802259U (zh) 一种自动络筒机的纱库
CN216376903U (zh) 全自动智能纬管机
CN217556380U (zh) 初捻、复捻一体式自动换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