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3859U - 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53859U
CN210453859U CN201921399500.1U CN201921399500U CN210453859U CN 210453859 U CN210453859 U CN 210453859U CN 201921399500 U CN201921399500 U CN 201921399500U CN 210453859 U CN210453859 U CN 210453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movable
sole
cavity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95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chuan Bopu Rongtai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chuan Bopu Rongtai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chuan Bopu Rongtai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chuan Bopu Rongtai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995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53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53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53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涉及制鞋领域。该模具包括第一动模、第二动模以及第三动模,第一动模可开合地设置,闭合后用于夹持于鞋楦的边缘并与鞋楦共同形成具有开口的围边型腔,鞋楦预设有鞋面且鞋面的拉帮线位于围边型腔内。第二动模与第三动模合模时形成密封的鞋底型腔,第三动模设有与鞋底型腔连通的第一浇道。第三动模与第一动模合模时,围边型腔和鞋底型腔连通且共同构成密封的中底腔,第三动模设有与围边型腔连通的第二浇道,通过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利用注塑材料的黏性,将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整体性佳,坚固耐穿,同时有效提高了制鞋效率。

Description

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传统工艺:通常的多色底布鞋、皮革鞋、飞织面鞋、袜套鞋都是在不同机台上先各自市场多块独立体,先涂胶粘合成一块鞋底,再经过第二道工序涂胶,将鞋底与鞋面粘合烤干而制作成鞋子。整个过程时间长,工艺复杂而且胶水粘合的鞋子不工整容易脱胶,不耐用,同时胶水还含有甲醇,达不到环保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以改善或缓解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其包括第一动模、第二动模以及第三动模。
第一动模可开合地设置,闭合后用于夹持于鞋楦的边缘并与鞋楦共同形成具有开口的围边型腔,开口朝向第三动模,鞋楦预设有鞋面且鞋面的拉帮线位于围边型腔内。
第二动模与第三动模合模时形成密封的鞋底型腔,第三动模设有与鞋底型腔连通的第一浇道。
第三动模与第一动模合模时,鞋底型腔位于围边型腔背离鞋楦的一侧,围边型腔和鞋底型腔连通且共同构成密封的中底腔,第三动模设有与中底腔连通的第二浇道,第二浇道的出料口位于围边型腔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其使用时:首先,第二动模与第三动模合模时形成密封的鞋底型腔,通过第一浇道注射第一注塑材料在鞋底型腔内,固化后形成位于在第三动模内的鞋底本体。然后将第一动模闭合,夹持于预设有鞋面的鞋楦的边缘,固定鞋楦并形成围边型腔,然后,此时,鞋面的拉帮线位于围边型腔内。接着将三动模和第一动模合模,形成密封的中底腔,此时鞋底本体被容置于中底腔内并位于鞋楦底面,通过第二浇道注射第二注塑材料在中底腔内,固化后形成与鞋底本体以及鞋面均连接的中底结构,也即是利用第二注塑材料的黏性便可有效使鞋体本体和中底结构、鞋面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固化后实现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其中,可选地,经第二浇道成型的中底结构是低密度轻软高弹性材料。
采用第一浇道以及第二浇道,能够制得不同颜色以及性能的鞋底本体与中底结构,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同时避免不同的成型材料之间的互相污染。同时在成型鞋底本体时,可采用双枪注射机,可得到两种不同颜色的高密度,耐磨的鞋底本体。
相比于现有技术,利用本申请提供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制备鞋时,通过制备鞋底的材料的自身黏性,有效将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整体性佳,坚固耐穿,同时由于不需要额外添加胶水,有效防止甲醛的产生。并且利用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制备鞋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制鞋效率。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动模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一动模合模且第二侧面与第三动模合模时,第二侧面和第三动模共同形成鞋底型腔。
此时,其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动模闭合后夹持于预设有鞋面的鞋楦的边缘,固定鞋楦,然后,第一侧面与第一动模合模且第二侧面与第三动模合模时,第二侧面和第三动模共同形成形成密封的鞋底型腔,通过第一浇道注射第一注塑材料在鞋底型腔内,固化后形成位于在第三动模内的鞋底本体。接着打开第三动模以及第二动模,直接使第三动模与第一动模合模,形成密封的中底腔,此时鞋底本体被容置于中底腔内,通过第二浇道注射第二注塑材料在中底腔内,固化后形成与鞋底本体以及鞋面均连接的中底结构,也即是利用第二注塑材料的黏性便可有效使鞋体本体和中底结构、鞋面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固化后实现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
上述条件下,更便于进行注射注塑材料,同时经过第一动模和第三动模的配合,有效固定第二动模。
可选地,第一侧面与第一动模合模且第二侧面与第三动模合模时,第二浇道的出料口抵接于第二动模且被第二动模堵住,防止第一浇道注塑时,材料经第二浇道流出,当第一动模和第三动模合模后,第一浇道的出料口被成型的鞋底本体堵塞,第二浇道的出料口伸出鞋底本体与中底腔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动模包括可开合的右模与左模,右模设有第一缺口,左模设有第二缺口,右模与左模闭合时,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形成环形缺口,围成环形缺口的内壁具有与鞋楦配合的夹持面,以及与夹持面连接的第一环形曲面,第一环形曲面位于夹持面靠近第三动模的一侧,且第一环形曲面与鞋楦形成围边型腔。
通过上述具体的设置,可保证第一动模闭合后能够夹持于鞋楦的边缘,固定鞋楦并形成围边型腔,同时,在不需要的时候,便于打开,取出鞋楦。
可选地,围成环形缺口的内壁具有与夹持面连接的第二环形曲面,第二环形曲面位于夹持面背离第三动模的一侧,第二环形曲面自远离夹持面的一侧至靠近夹持面的一侧逐渐收缩。
通过上述方式,保证鞋面与鞋楦主要通过夹持面连接,保证鞋面的平整性,保证成型率,制得的鞋的表面更为平整,同时节省模具的材料。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动模形成朝向第三动模突出的第一凸出部,环形缺口形成于第一凸出部并贯穿第一凸出部。
第三动模形成能够容置第一凸出部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壁具有与第一凸出部配合的连接部,以及被连接部围设的底纹成型部,底纹成型部设有纹路槽。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保证第三动模与第一动模合模的稳定性,以及保证中底腔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侧面设有能够容置第一凸出部的第二凹槽,第二侧面设有朝向第三动模的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能够容置于第一凹槽内且与连接部连接,第二凸出部与第一凹槽之间形成鞋底型腔。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保证第三动模与第二动模,以及第二动模与第一动模合模后的稳定性,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可选地,第三动模靠近第一动模的一侧设有密封件。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动模设有真空抽气孔,真空抽气孔可选择性地分别与中底腔、鞋底型腔连通。
通过真空抽气孔的设置,可选择性地使中底腔、鞋底型腔内的气体被抽出,形成真空腔,进而通过第一浇道和第二浇道实现材料的真空注射,增强材料的流动性,使最后鞋底花纹更加清晰,并且使鞋面与鞋底的粘合更加牢固。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动模靠近第一动模的一侧设有密封件。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设备,其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以及与第一动模配合的鞋楦。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设备,还包括模座,第一动模设置于模座,第三动模经伸缩组件可伸缩地设置于模座。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三动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动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动模、第二动模以及第三动模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鞋底型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中底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100-鞋楦;101-鞋面;103- 拉帮线;104-围边型腔;120-模座;121-支撑件;130-第一动模;131- 右模;1311-第一缺口;1321-夹持面;1323-第一环形曲面;1325-第二环形曲面;133-前卡爪;1331-爪部;1333-轴部;1335-把手;134- 密封条;135-卡块;137-左模;1371-第二缺口;138-前卡扣;139-第一凸出部;140-第三动模;141-第一浇道;143-第二浇道;144-真空抽气孔;145-密封圈;146-伸缩组件;1461-支柱;1463-弹簧;1464- 连接件;147-第一凹槽;1471-连接部;1473-底纹成型部;149-密封件;148-卡钩;150-第二动模;151-第二凹槽;153-第二凸出部;160- 鞋底型腔;170-中底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10包括第一动模130、第二动模150、以及第三动模140。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其中,第一动模130可开合地设置,闭合后用于夹持于鞋楦100的边缘并形成具有开口的围边型腔104,开口朝向第三动模140,鞋楦100预设有鞋面101且鞋面101的拉帮线 103位于中底腔170内。第二动模150与第三动模140合模时形成密封的鞋底型腔160,第三动模140设有与鞋底型腔160连通的第一浇道141;第三动模140与第一动模130合模时,鞋底型腔160位于围边型腔104背离鞋楦100的一侧,围边型腔104和鞋底型腔160连通且共同构成密封的中底腔170,第三动模140设有与中底腔170连通的连通的第二浇道143,第二浇道143的出料口位于围边型腔104内,进而保证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形成鞋底本体后,可通过第二浇道143 注射第二注塑材料填充中底腔170中除了鞋底本体的部分,以成型与鞋底本体、鞋面101一体成型的中底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利用本申请提供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 10制备鞋,利用制备鞋底的材料(第一注塑材料和第二注塑材料) 的自身黏性,有效将鞋面101与鞋底一体成型,整体性佳,坚固耐穿,同时由于不需要额外添加胶水,有效防止甲醛的产生。并且利用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10制备鞋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制鞋效率。
具体地,第二动模15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一动模130合模且第二侧面与第三动模140合模时,第二侧面和第三动模140共同形成鞋底型腔16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10,其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动模130闭合后夹持于预设有鞋面101的鞋楦100 的边缘,固定鞋楦100,然后,第一侧面与第一动模130合模且第二侧面与第三动模140合模时,第二侧面和第三动模140共同形成形成密封的鞋底型腔160,通过第一浇道141注射第一注塑材料在鞋底型腔160内,固化后形成位于在第三动模140内的鞋底本体。接着打开第三动模140以及第二动模150,直接使第三动模140与第一动模130 合模,形成密封的中底腔170,此时鞋底本体被容置于中底腔170内,通过第二浇道143注射第二注塑材料在中底腔170内,固化后形成与鞋底本体以及鞋面101均连接的中底结构,也即是利用第二注塑材料的黏性便可有效使鞋体本体和中底结构、鞋面101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固化后实现鞋面101与鞋底(由鞋体本体和中底结构构成)一体成型。其中,经第二浇道143成型的中底结构是低密度轻软高弹性材料。
其中,鞋楦100可以直接购买于市面或自行制备。
鞋面101的材质具有多种,本实施例提供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10,尤其适用于布艺或皮革等材质的鞋面101与鞋底的材质完全不同的鞋,具体例如布鞋、皮革鞋、飞织面鞋、袜套鞋等。
第一注塑材料和第二注塑材料的材质例如为橡胶、聚氯乙烯、聚氨基甲酸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等,同时,第一注塑材料和第二注塑材料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
其中,第一注塑材料和第二注塑材料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地,第一注塑材料和第二注塑材料的颜色不同,基于颜色的不同,形成不同颜色的中底围边结构以及鞋底本体的鞋,与鞋面101 配合,满足多样性选择,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效提高制备效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注塑材料和第二注塑材料的颜色不同,材质也不同,第一注塑材料的密度大于第二注塑材料,耐磨。
可选地,第一浇道141与第二浇道143的数量可以分别为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等,同时当第一浇道141与第二浇道 143的数量分别为多个,实现多色鞋底以及多色中底的制备。本实施例中,第一浇道141数量为两个,采用双枪注塑机进行注塑,形成不同颜色的鞋底本体,第二浇道143的数量为一个。
可选地,第一浇道141的进料口以及第二浇道143的进料口分别为突出第三动模140表面的圆管,例如为突出第三动模140的表面 5mm的圆管。
可选地,第一侧面与第一动模130合模且第二侧面与第三动模 140合模时,第二浇道143的出料口抵接于第二动模150且被第二动模150堵住,防止第一浇道141注塑时,第一注塑材料经第二浇道 143流出,当第一动模130和第三动模140合模后,第一浇道141 的出料口被成型的鞋底本体堵塞,第二浇道143的出料口伸出成型的鞋底本体与中底腔170连通。也即是第一浇道141的出料口与第二浇道143的出料口均位于第三动模140靠近第二侧面的一侧。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2,第三动模140设有真空抽气孔144,真空抽气孔144可选择性地分别与中底腔170、鞋底型腔160连通。需注意的是,与中底腔170连通的真空抽气孔144的入口应当位于围边型腔104对应的位置。
其中,第三动模140位于真空抽气孔144的周向设有密封圈145,以与抽气装置配合在抽气时,保证二者连接处的气密性,防止漏气。
通过真空抽气孔144的设置,可选择性地使中底腔170、鞋底型腔160内的气体被抽出,形成真空腔,进而通过第一浇道141和第二浇道143实现材料的真空注射,增强材料的流动性,使最后鞋底花纹更加清晰,并且使鞋面101与中底的粘合更加牢固。
需说明的是,真空抽气孔144的抽气端、第一浇道141的进气口以及第二浇道143的进气口可以位于第三动模140的侧壁,本实施例中,均位于顶壁(此处的顶壁为使用时背离第一动模130的一侧)。
请参阅图1,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10的稳定性,可选地,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10还包括模座 120,模座120用于承载鞋楦100、第一动模130、第二动模150以及第三动模140。
可选地,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3,模座120设有用于支撑鞋楦 100的支撑件121,鞋楦100活动设置于支撑件121,此处的活动设置,例如为放置等。为了保证放置后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在鞋底成型后取出鞋楦100,可选地,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鞋楦100设有定位凹槽(图未示),支撑件121活动插合于定位凹槽内,具体例如,鞋楦100背离鞋底的一侧设有定位凹槽,支撑件121为直接插合于定位凹槽内的定位杆,或者支撑件121设有与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块(图未示),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保证第一动模130能够开合设置,且保证稳定性,第一动模 130设置于模座120。
其中,能够开合的第一动模13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动模130呈环状设置,其固定端与模座120固定,自由端可选择性的固定于模座120并与固定端抵靠,以夹持于鞋楦100的边缘;或者第一动模130由多块部件构成,多块部件可选择性拼接在一起,也即是呈闭合以夹持于鞋楦100的边缘。
请参阅图1以及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动模130包括可开合的右模131与左模137。
具体地,右模131设有第一缺口1311,左模137设有第二缺口 1371,右模131与左模137闭合时,第一缺口1311与第二缺口1371 形成环形缺口,围成环形缺口的内壁具有与鞋楦100配合的夹持面 1321,以及与夹持面1321连接的第一环形曲面1323,第一环形曲面1323位于夹持面1321靠近第三动模140的一侧,且第一环形曲面 1323与鞋楦100形成围边型槽。
通过上述具体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保证第一动模 130闭合后能够夹持于鞋楦100的边缘,固定鞋楦100并形成围边型槽,同时,在不需要的时候,便于打开,取出鞋楦100。
可选地,可选地,围成环形缺口的内壁具有与夹持面1321连接的第二环形曲面1325,第二环形曲面1325位于夹持面1321背离第三动模140的一侧,第二环形曲面1325自远离夹持面1321的一侧至靠近夹持面1321的一侧逐渐收缩。
通过上述方式,保证鞋面101与鞋楦100主要通过夹持面1321 连接,保证鞋面101的平整性,保证成型率,制得的鞋的表面更为平整。
具体例如,右模131的固定端与左模137的固定端分别在安装空间内通过轴销各自固定并可转动地设置,进而分别带动右模131的自由端与左模137的自由端相对于各自对应的轴销转动,以选择性闭合。
也即是,右模131的固定端与左模137的固定端分别铰接于模座 120,并且位于安装空间内,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需要闭合时,将右模131的自由端与左模137的自由端抵靠,固定在一起,以使右模 131与左模137闭合。
可选地,请参阅图3,右模131的自由端设有前卡爪133,左模 137的自由端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前卡扣138,前卡爪133可选择性的卡接并锁紧于前卡扣138,以使右模131的自由端与左模137的自由端抵靠并固定在一起。
可选地,前卡爪133包括依次连接的爪部1331、轴部1333、以及把手1335,其中,轴部1333转动连接于右模131的自由端,爪部 1331与前卡扣138配合。进一步可选地,本申请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模座120可以设有与把手1335配合的限位槽(图未示),当爪部 1331与前卡扣138配合锁紧时,把手1335选择性的嵌设在限位槽。
通过前卡扣138和前卡爪133的设置,可锁紧第一动模130,保证注塑成型的稳定性,防止第一注塑材料流动的张力将各个模块顶起,影响成型率。
可选地,右模131与左模137闭合时的对接的位置设有密封条 134,用于密封右模131与左模137的连接处,保证形成的中底腔170 以及鞋底型腔160的密封性。其中,密封条134例如为橡胶等软质材料制得的用于产品密封的胶条,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第三动模140经伸缩组件146可伸缩地设置于模座120。且第三动模140位于第一动模130的上方,也即是第三动模140位于第一动模130背离模座120的一侧。
具体地,伸缩组件146包括弹簧1463,弹簧1463的一端与模座 120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动模140连接。通过弹簧1463的形变以及恢复形变的力,实现可伸缩的设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伸缩组件146还包括伸缩杆(图未示),第三动模140经伸缩杆连接于模座120,弹簧1463滑动的套设在伸缩杆,弹簧1463的一端与模座120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动模140 连接。其中,伸缩杆例如为具有锁定结构的套筒等,在此不做限定。伸缩杆的设置一方面与弹簧1463配合,提高伸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保证伸缩过程中,第三动模140沿伸缩杆轴向移动,不会偏转,保证合模的准确性。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伸缩组件146还包括支柱1461,第三动模140经支柱1461连接于模座120,第三动模140开设有安装支柱1461的安装孔(图未示),支柱1461穿设于安装孔内且与安装孔滑动配合,支柱1461外可滑动的套设有弹簧1463,弹簧1463的一端与模座120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动模140连接。也即是主要利用弹簧1463的形变以及恢复形变实现可伸缩设置。支柱1461的设置主要是保证伸缩过程中,第三动模140沿伸缩杆轴向移动,不会偏转,保证合模的准确性。
伸缩杆/支柱1461的数量为多根,例如为两根,两根伸缩杆/支柱 1461间隔设置,形成安装空间,第一动模130的固定端位于安装空间内。
综上,通过上述可伸缩的设置方式,一方面,第一侧面与第一动模130合模且第二侧面与第三动模140合模合模,注射第一注塑材料后,需要进行下一步鞋底本体的成型时,由于第二动模150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去除第二动模150,使第三动模140与第一动模130合模时,通过可伸缩的设置,下压,使第三动模140向相对靠近第一动模130的方向移动,使第三动模140与第一动模130合模,形成鞋底型腔160,进行鞋底本体的制备,操作更为方便,另一方面,由于伸缩杆/支柱1461轴线不变,对第三动模140与第一动模130或第二动模150合模时,具有一定的定位作用。
为了便于第三动模140完全打开,可选地,伸缩组件146包括连接件1464,第三动模140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件1464。
具体地,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464与伸缩杆背离模座120的一侧连接,弹簧1463的一端与模座120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1464连接;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464滑动套设于支柱1461,弹簧1463的一端与模座120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1464连接。
请参阅图1、图4、图5以及图6,其中,为了保证合模时的密封性,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选地方案中,第一动模130形成朝向第三动模140突出的第一凸出部139,环形缺口形成于第一凸出部139并贯穿第一凸出部139;第三动模140形成能够容置第一凸出部139的第一凹槽147,第一凹槽147的底壁具有与第一凸出部139配合的连接部1471,以及被连接部1471围设的底纹成型部1473,底纹成型部 1473设有纹路凸起,纹路凸起之间形成纹路槽,第二浇道143的出料口位于纹路凸起。
也即是,第一凸出部139与第一凹槽147互相配合,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有效保证第三动模140与第一动模130合模的稳定性,以及保证中底腔170的稳定性,纹路槽用于成型防滑纹以及鞋底图案。
可选地,第一凸出部139远离环形缺口的一侧,由远离第三动模 140的一侧向靠近第三动模140的一侧逐渐收缩,便于将第一凸出部 139插合至第一凹槽147。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动模140与第一动模130合模时形成的中底腔170中,鞋楦100的底部(具有拉帮线103的一侧,对应鞋底的一侧)与第三动模140具有一定的间隔。
可选地,第三动模140靠近第一动模130的一侧设有密封件149,通过密封件149的设置,保证第三动模140与第一动模130合模后,中底腔170的气密性,可选地,密封件149的形状为环形。
可选地,第一动模130与第三动模140之间设有卡和件,在一种可选地方式中,可以在第三动模140上设置卡钩148,卡钩148与第三动模140铰接,在第一动模130上设置有可与卡钩148连接的卡块 135,当第一动模130与第三动模140合模时,可以利用该卡钩148 和卡块135组成的卡合件进行连接,保证在第一动模130与第三动模 140在合模后其不会发生相对的位置变化,使得该合模连接更加牢固。可选地,本申请提供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卡块135可以设置在模座120,合模后,利用第三动模140与模座120紧密的禁锢第一动模 130。可选地,第二动模150与第一动模130之间也可以设有卡合件,结构及功能同前述第一动模130与第三动模140之间的卡合件,此处不在赘述。
第二动模150铰接于第一动模130的边缘,具体地,第二动模 150通过枢轴铰接于右模131或左模137的沿围边型槽的长度方向的边缘,此处的边缘是指背离围边型槽的一侧,例如第二动模150铰接于右模131背离左模137的一端,进而第二动模150与第一动模130形成可开合的结构。
为了保证合模时的密封性,可选地,第一侧面设有能够容置第一凸出部139的第二凹槽151,第二侧面设有朝向第三动模140的第二凸出部153,第二凸出部153能够容置于第一凹槽147内且与连接部 1471连接。第二凸出部153与第一凹槽147之间形成鞋底型腔160。
换言之,第一凸出部139可以与第二凹槽151互相配合,第二凸出部153能够与第一凹槽147互相配合。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保证
第三动模140与第二动模150,以及第二动模150与第一动模130合模后的稳定性,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实施例2
本申请提供一种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设备(图未示),其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以及与第一动模配合的鞋楦。
其中,鞋楦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鞋楦的数量为多个时,在生产过程中交替使用,放置在支撑件上,被第一动模夹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的成型方法,其利用实施例1或2提供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设备,首先,通过第一动模闭合后夹持于预设有鞋面的鞋楦的边缘,固定鞋楦,然后,第一侧面与第一动模合模且第二侧面与第三动模合模时,第二侧面和第三动模共同形成形成密封的鞋底型腔,通过第一浇道注射第一注塑材料在鞋底型腔内,固化后形成位于在第三动模内的鞋底本体。接着打开第三动模以及第二动模,直接使第三动模与第一动模合模,形成密封的中底腔,此时鞋底本体被容置于中底腔内,通过第二浇道注射第二注塑材料在中底腔内,固化后形成与鞋底本体以及鞋面均连接的中底结构,也即是利用第二注塑材料的黏性便可有效使鞋体本体和中底结构、鞋面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固化后实现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
上述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的成型方法操作简单可控,有效提高了制鞋的效率,同时制得的鞋整体性佳,坚固耐穿,同时由于不需要额外添加胶水,有效防止甲醛的产生。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制鞋过程中,利用注塑材料(第一注塑材料以及第二注塑材料)自身黏性,有效将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整体性佳,坚固耐穿,同时由于不需要额外添加胶水,有效防止甲醛的产生。并且利用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制备鞋的成型方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制鞋效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模、第二动模以及第三动模;
所述第一动模可开合地设置,闭合后用于夹持于鞋楦的边缘并与所述鞋楦共同形成具有开口的围边型腔,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三动模,所述鞋楦预设有鞋面且所述鞋面的拉帮线位于围边型腔内;
所述第二动模与所述第三动模合模时形成密封的鞋底型腔,所述第三动模设有与鞋底型腔连通的第一浇道;
所述第三动模与所述第一动模合模时,所述鞋底型腔位于所述围边型腔背离鞋楦的一侧,所述围边型腔和所述鞋底型腔连通且共同构成密封的中底腔,所述第三动模设有与所述中底腔连通的第二浇道,所述第二浇道的出料口位于所述围边型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模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动模合模且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动模合模时,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动模共同形成所述鞋底型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模包括可开合的右模与左模,所述右模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左模设有第二缺口,所述右模与左模闭合时,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形成环形缺口,围成所述环形缺口的内壁具有与所述鞋楦配合的夹持面,以及与所述夹持面连接的第一环形曲面,所述第一环形曲面位于所述夹持面靠近所述第三动模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环形曲面与所述鞋楦形成所述围边型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围成所述环形缺口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夹持面连接的第二环形曲面,所述第二环形曲面位于所述夹持面背离第三动模的一侧,所述第二环形曲面自远离所述夹持面的一侧至靠近所述夹持面的一侧逐渐收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模形成朝向第三动模突出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环形缺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并贯穿所述第一凸出部;
所述第三动模形成能够容置第一凸出部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具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配合的连接部,以及被所述连接部围设的底纹成型部,所述底纹成型部设有纹路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设有能够容置第一凸出部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侧面设有朝向所述第三动模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能够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所述鞋底型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模设有真空抽气孔,所述真空抽气孔可选择性地分别与所述中底腔、所述鞋底型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座,所述第一动模设置于所述模座,所述第三动模经伸缩组件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模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模靠近所述第一动模的一侧设有密封件。
10.一种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以及与所述第一动模配合的鞋楦。
CN201921399500.1U 2019-08-26 2019-08-26 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 Active CN210453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9500.1U CN210453859U (zh) 2019-08-26 2019-08-26 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9500.1U CN210453859U (zh) 2019-08-26 2019-08-26 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53859U true CN210453859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1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9500.1U Active CN210453859U (zh) 2019-08-26 2019-08-26 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5385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0700A (zh) * 2019-08-26 2019-10-25 吴川市博铺荣泰模具有限公司 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设备及成型方法
CN113580631A (zh) * 2020-09-16 2021-11-02 东莞市隆华鞋业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灌注成型的包裹式鞋底的制备方法
CN117584394A (zh) * 2024-01-18 2024-02-23 晋江市匠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三色三密度鞋、制鞋模具及制鞋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0700A (zh) * 2019-08-26 2019-10-25 吴川市博铺荣泰模具有限公司 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设备及成型方法
CN113580631A (zh) * 2020-09-16 2021-11-02 东莞市隆华鞋业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灌注成型的包裹式鞋底的制备方法
CN117584394A (zh) * 2024-01-18 2024-02-23 晋江市匠成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三色三密度鞋、制鞋模具及制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53859U (zh) 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及设备
CN104985755B (zh) 鞋的注塑成型模具及注塑成型方法
JP4279682B2 (ja) 靴の甲上に靴底を成形する方法、ウェルト及び該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型
CN106426746B (zh) 一种鞋模、鞋底及将鞋底模制到鞋帮的方法
CN102632591A (zh) 一体成型鞋的制造模具及制造方法
CN106738626B (zh) 一种pvc双色吹气注塑鞋模
US2994920A (en) Patera
US4217081A (en) Shoe sole molds
US3439384A (en) Molding with tread inserts
CN110370700A (zh) 鞋面与鞋底一体成型模具、设备及成型方法
CN209320188U (zh) 一种塑胶鞋整体一次成型模具
KR101098941B1 (ko) 신발용 부분품이 일체형으로 성형된 갑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5619542U (zh) 一种用于制造拉邦拖鞋的装置
KR200387700Y1 (ko) 신발 제조용 금형
EP1095580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boot made of synthetic material
CN205951152U (zh) 鞋帮注塑成型模具
CN210501211U (zh) 一种双面网纱胶鞋注塑成型模具
CN208428703U (zh) 一种一体成型鞋的制鞋模具
CN207059063U (zh) 一种雨靴帮面双色成型模具
CN214547629U (zh) 一种前端封口的拖鞋及其制造设备
CN108783728B (zh) 整体式防水呼吸鞋以及加工整体式防水呼吸鞋鞋底的模具和方法
CN210082253U (zh) 双色包头橡塑发泡拖鞋模具
US12005663B2 (en) Molding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N219055052U (zh) 可局部隔色的pu连帮鞋模具
CN214645500U (zh) 一种一体成品鞋子用鞋底内注塑鞋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