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0354U - 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50354U
CN210450354U CN201921339973.2U CN201921339973U CN210450354U CN 210450354 U CN210450354 U CN 210450354U CN 201921339973 U CN201921339973 U CN 201921339973U CN 210450354 U CN210450354 U CN 210450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nting
hole
bridge
flow
block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99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立云
杨益川
柳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AMITE ALUMIN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AMITE ALUMIN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AMITE ALUMIN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AMITE ALUMIN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99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50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50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50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为分流模,下模为与分流模相匹配的成型模,上模包括模芯、分流孔和分流桥,分流孔包括有周边分流孔和中间分流孔,下模包括有位于下模成型孔四周端面上的阻流块结构。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增加了中间分流孔,并对分流桥、限位块和金属流入角进行优化,模具经过三次试模修模后型材就能达到设计要求,型材各处产生的变形小,型材挤压时金属流速更加均匀,能够稳定生产,大大减少试模修模时间,减少了试模费用,从而缩短了开发时间。

Description

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材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吊耳型材大多采用的是6061T6状态,对型材的力学性能要求很高,要求抗拉强度大于260Mpa,该型材的断面设计比较特殊:1、空腔多;2、芯头面积小;3、型材壁厚差距大;4、型材的空腔壁厚公差要求严格;5、6061合金挤压时金属的流动性较差、挤压力较大;由于该型材有以上特殊特性,对模具设计和挤压工艺就有特殊要求。
之前采用普通的模具设计方法,经过6次以上试模修模型材仍不能稳定达到图纸要求,主要是出现型材内腔处壁厚不均,型材表面拉伤等问题,造成开发时间长,严重影响整个项目开发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增加了中间分流孔,并对分流桥、限位块和金属流入角进行优化,模具经过3次试模修模后,型材就能达到设计要求,型材各处产生的变形小,型材挤压时金属流速更加均匀,能够稳定生产,大大的减少试模修模时间,减少了试模费用,从而缩短了整个项目的开发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为分流模,下模为与分流模相匹配的成型模,下模与上模固定连接,
上模包括模芯、分流孔和分流桥,分流孔包括有周边分流孔和中间分流孔,
周边分流孔包括沿着模芯周边顺时针方向设置的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第三分流孔、第四分流孔、第五分流孔、第六分流孔、第七分流孔和第八分流孔,
相邻的周边分流孔之间依次形成第一分流桥、第二分流桥、第三分流桥、第四分流桥、第五分流桥、第六分流桥、第七分流桥和第八分流桥,
中间分流孔包括设置在模芯中间位置间隔均布的第九分流孔、第十分流孔和第十一分流孔,相邻的中间分流孔之间依次形成第九分流桥和第十分流桥,
下模上对应型材成型孔处设置有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分别位于型材上侧、右侧、下侧和左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模芯上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第三分流孔分别与第五分流孔、第六分流孔、第七分流孔对称设置,且大小对应一致;第四分流孔与第八分流孔对称设置,且大小对应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分流孔、第三分流孔、第五分流孔和第七分流孔的截面为锥形孔,第二分流孔和第六分流孔的截面为矩形孔,第四分流孔和第八分流孔的截面为扇形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分流桥、第二分流桥、第三分流桥、第四分流桥、第五分流桥、第六分流桥、第七分流桥、第八分流桥、第九分流桥和第十分流桥与模芯连接为一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分流桥、第二分流桥、第五分流桥、第六分流桥、第九分流桥和第十分流桥的宽度为10~15mm,第三分流桥、第四分流桥、第七分流桥和第八分流桥的宽度为18~22m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的截面形状与对应部位型材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均为突出于下模成型端面之外的凸起,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与下模型材端面距离3~5m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与上模上的分流孔内壁为间距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金属流入分流孔内的流入角度为8 ~12°。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周边分流孔与中间分流孔的面积比例=(S第一分流孔+…+ S第八分流孔)/(S第九分流孔+…+ S第十一分流孔)=5~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增加了中间分流孔,并对分流桥、限位块和金属流入角进行优化,模具经过3次试模修模后,型材就能达到设计要求,型材各处产生的变形小,型材挤压时金属流速更加均匀,能够稳定生产,大大的减少试模修模时间,减少了试模费用,从而缩短了整个项目的开发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中上模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中阻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中阻流块在上模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0、上模,110、模芯,120、分流孔,121、第一分流孔,122、第二分流孔,123、第三分流孔,124、第四分流孔,125、第五分流孔,126、第六分流孔,127、第七分流孔,128、第八分流孔,129、第九分流孔,1210、第十分流孔,1211、第十一分流孔,
130、分流桥,131、第一分流桥,132、第二分流桥,133、第三分流桥,134、第四分流桥,135、第五分流桥,136、第六分流桥,137、第七分流桥,138、第八分流桥,139、第九分流桥,1310、第十分流桥,
200、下模,210、第一阻流块,220、第二阻流块,230、第三阻流块,240、第四阻流块,250、金属流入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100和下模200,上模100为分流模,下模200为与分流模相匹配的成型模,下模100与上模200固定连接。
上模100包括模芯110、分流孔120和分流桥130,分流孔120包括有周边分流孔和中间分流孔,周边分流孔和中间分流孔在模芯上均匀分布,使金属挤压流动时型材各个部位的金属流速基本平衡,保证挤出型材达到设计要求。
具体地,周边分流孔包括沿着模芯周边顺时针方向设置的第一分流孔121、第二分流孔122、第三分流孔123、第四分流孔124、第五分流孔125、第六分流孔126、第七分流孔127和第八分流孔128,中间分流孔包括设置在模芯中间位置间隔均布的第九分流孔129、第十分流孔1210和第十一分流孔1211。
模芯上第一分流孔121、第二分流孔122、第三分流孔123分别与第五分流孔125、第六分流孔126、第七分流孔127对称设置,且大小对应一致;第四分流孔124与第八分流孔128对称设置,且大小对应一致。
第一分流孔121、第三分流孔123、第五分流孔125和第七分流孔127的截面为锥形孔,第二分流孔122和第六分流孔126的截面为矩形孔,第四分流孔124和第八分流孔128的截面为扇形孔。
在模芯表面中间位置增加了分流孔,周边分流孔与中间分流孔的面积比例=(S第一分流孔+…+ S第八分流孔)/(S第九分流孔+…+ S第十一分流孔)=5~9。
优选地,周边分流孔与中间分流孔的面积比例=(S第一分流孔+…+ S第八分流孔)/(S第九分流孔+…+ S第十一分流孔)=7.6,能够加强型材中间筋条部分的供流比例,保证进料孔和相邻流入面积的比例平衡,保证流速更加均衡。
在相邻的周边分流孔之间依次形成第一分流桥131、第二分流桥132、第三分流桥133、第四分流桥134、第五分流桥135、第六分流桥136、第七分流桥137和第八分流桥138,相邻的中间分流孔之间依次形成第九分流桥139和第十分流桥1310。
第一分流桥131、第二分流桥132、第三分流桥133、第四分流桥134、第五分流桥135、第六分流桥136、第七分流桥137、第八分流桥138、第九分流桥139和第十分流桥1310与模芯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第一分流桥131、第二分流桥132、第五分流桥135、第六分流桥136、第九分流桥139和第十分流桥1310的宽度为10~15mm。
优选地,第一分流桥131、第二分流桥132、第五分流桥135、第六分流桥136、第九分流桥139和第十分流桥1310的宽度为12mm。
第一分流桥131、第二分流桥132、第五分流桥135、第六分流桥136、第九分流桥139和第十分流桥1310的宽度为18~22mm。
优选地,第三分流桥133、第四分流桥134、第七分流桥137和第八分流桥138的宽度为19.8mm。
这样一来优化了各个分流桥的宽度,保证模具芯头的强度并调整了金属的流动速度,使得金属流速更加均匀。
下模包括有阻流块,阻流块尺寸为80*6*3~5mm,阻流块对应型材成型孔处进行设置,包括有第一阻流块210、第二阻流块220、第三阻流块230和第四阻流块240,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分别位于型材上侧、右侧、下侧和左侧。
第一阻流块210、第二阻流块210、第三阻流块230和第四阻流块240的截面形状与对应部位型材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第一阻流块210、第二阻流块210、第三阻流块230和第四阻流块240与上模100上的分流孔内壁为间距设置。
阻流块与对应分流孔的内壁要保证一定的有效距离,这样保证金属能够顺利流入模孔并且完全填充,保证其密度与行位尺寸以及表面质量,符合要求。
第一阻流块210、第二阻流块210、第三阻流块230和第四阻流块240均为突出于下模成型端面之外的凸起,第一阻流块210、第二阻流块210、第三阻流块230和第四阻流块240与下模型材端面距离3~5mm。
优选地,第一阻流块210、第二阻流块220和第三阻流块230的高度为3mm,第四阻流块240的高度为5mm。,此时型材各处产生的变形很小,型材截面出口处材料流动更加均匀。
在下模上使用合理的阻流块结构,能够辅助调整挤压时金属的流速,有利于金属成型。
模具中上模100厚度为81mm,下模200厚度为120mm,金属流入分流孔内的流入角度250为8~12°。
优选地,金属流入分流孔内的流入角度250为9°,使金属流动速度更加均匀,流入角度250与对应模孔处型材壁厚有关,流入角度250越大流速约慢,壁厚越薄,反之则壁厚越厚。
采用特殊形式的分流孔设计和分流桥设计,使金属挤压流动时,型材各个部位的金属流速基本平衡,从而保证挤出型材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采用优化的模具上模厚度、分流桥宽度和金属流入分流孔的角度,最大限度的减少挤压力,从而保证模具芯头的强度,最终有利于保证内腔型材的壁厚公差;
在下模200上使用合理的阻流块结构,辅助调整挤压时金属的流速,有利于金属的成型。
本实用新型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的有益效果是:
增加了中间分流孔,并对分流桥、限位块和金属流入角进行优化,模具经过3次试模修模后,型材就能达到设计要求,型材各处产生的变形小,型材挤压时金属流速更加均匀,能够稳定生产,大大的减少试模修模时间,减少了试模费用,从而缩短了整个项目的开发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为分流模,下模为与分流模相匹配的成型模,下模与上模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上模包括模芯、分流孔和分流桥,分流孔包括有周边分流孔和中间分流孔,
周边分流孔包括沿着模芯周边顺时针方向设置的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第三分流孔、第四分流孔、第五分流孔、第六分流孔、第七分流孔和第八分流孔,
相邻的周边分流孔之间依次形成第一分流桥、第二分流桥、第三分流桥、第四分流桥、第五分流桥、第六分流桥、第七分流桥和第八分流桥,
中间分流孔包括设置在模芯中间位置间隔均布的第九分流孔、第十分流孔和第十一分流孔,相邻的中间分流孔之间依次形成第九分流桥和第十分流桥,
下模上对应型材成型孔处设置有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分别位于型材上侧、右侧、下侧和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模芯上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第三分流孔分别与第五分流孔、第六分流孔、第七分流孔对称设置,且大小对应一致;第四分流孔与第八分流孔对称设置,且大小对应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流孔、第三分流孔、第五分流孔和第七分流孔的截面为锥形孔,第二分流孔和第六分流孔的截面为矩形孔,第四分流孔和第八分流孔的截面为扇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流桥、第二分流桥、第三分流桥、第四分流桥、第五分流桥、第六分流桥、第七分流桥、第八分流桥、第九分流桥和第十分流桥与模芯连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分流桥、第二分流桥、第五分流桥、第六分流桥、第九分流桥和第十分流桥的宽度为10~15mm,第三分流桥、第四分流桥、第七分流桥和第八分流桥的宽度为18~2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的截面形状与对应部位型材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均为突出于下模成型端面之外的凸起,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与下模型材端面距离3~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阻流块、第二阻流块、第三阻流块和第四阻流块与上模上的分流孔内壁为间距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金属流入分流孔内的流入角度为8 ~1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周边分流孔与中间分流孔的面积比例=(S第一分流孔+…+ S第八分流孔)/(S第九分流孔+…+ S第十一分流孔)=5~9。
CN201921339973.2U 2019-08-19 2019-08-19 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 Active CN210450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9973.2U CN210450354U (zh) 2019-08-19 2019-08-19 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9973.2U CN210450354U (zh) 2019-08-19 2019-08-19 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50354U true CN210450354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52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9973.2U Active CN210450354U (zh) 2019-08-19 2019-08-19 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503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1017A (zh) * 2019-08-19 2019-11-08 江苏锦绣铝业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1017A (zh) * 2019-08-19 2019-11-08 江苏锦绣铝业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50354U (zh) 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
CN201240050Y (zh) 可提高共挤面均匀度的共挤模头
CN107755450A (zh) 超大薄壁筒状铝型材挤压模具及其型材加工方法
CN212551071U (zh) 适用于宽幅薄壁多腔铝型材的挤压模具
CN207308611U (zh) 一种大截面薄壁铝型材挤压模具
CN110421017A (zh) 新能源电池包吊耳型材挤压模具
CN216027987U (zh) 一种压铸模具
CN110180911A (zh) 一种半包围式空心铝型材挤压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CN219986185U (zh) 一种大尺寸薄壁件浇道
CN209395219U (zh) 一种带钢衬的双层材料异型材挤出模具
CN210586447U (zh) 一种半包围式空心铝型材挤压模具
CN104802366B (zh) 一种模具浇注系统及其应用
CN213033275U (zh) 新能源电池包端板模具
CN112692094A (zh) 一种多工头电池框挤压模具
CN21492040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强合金前纵梁挤压模具
CN216857794U (zh) 一种多芯头挤压模具
CN206215684U (zh) 热挤压7系硬质合金分流模具
CN112936711A (zh) 用于聚氯乙烯发泡仿木叶片的成型模具
CN217078713U (zh) 一种预制桩、造型模具及造型模具组
CN217558090U (zh) 一种加强型节能门窗附框及其挤出模具
CN210590481U (zh) 一种方形塑钢窗拼管成型模具
CN112570656B (zh) 一种用于薄壁开口形小铸钢件的浇道
CN102535754B (zh) 一种高强度锚下垫板
CN214719469U (zh) 5g建设塔配件铝挤压模具
CN212551072U (zh) 铝方形管双孔热挤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