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3577U - 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43577U
CN210443577U CN201921599424.9U CN201921599424U CN210443577U CN 210443577 U CN210443577 U CN 210443577U CN 201921599424 U CN201921599424 U CN 201921599424U CN 210443577 U CN210443577 U CN 210443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ng
sub
photovoltaic module
battery
str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994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剑宇
董经兵
潘秀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adian Solar Inc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Original Assignee
CSI Cells Co Ltd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 Cells Co Ltd,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filed Critical CSI Cel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994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43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43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43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所涉及的光伏组件包括若干列平行排列的电池串,每列电池串包括第一子串、第二子串以及连接第一子串、第二子串相邻端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串的延伸方向,所述汇流条设于电池串的背面并遮挡所述第一子串与所述第二子串相邻端之间的间隙;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光伏组件的设置结构,同列电池串中第一子串与第二子串相邻端之间的间隙可以设置得很小,如此能避免汇流条大量占用光伏组件有效光照接收面积,使得光伏组件的电池串组装密度更加紧凑,进而可有效提高光伏组件效率。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技术的快速发展,太阳能电站在国内外占据有很大市场,业内对高功率光伏组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图1所示为为现有技术中所涉及的一种对称板型光伏组件,该对称板型光伏组件通过串、并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若干电池子串100'之间连接,其中,在光伏组件的对称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若干汇流条200'。现有技术中,在具体组装该光伏组件时,汇流条200'两侧的电池子串之间会留有安装汇流条200'的间隙,如此导致光伏组件的光照接收面积减小,不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效率。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
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若干列平行排列的电池串,每列电池串包括第一子串、第二子串以及连接第一子串、第二子串相邻端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串的延伸方向,所述汇流条设于电池串的背面并遮挡所述第一子串与所述第二子串相邻端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第一子串与所述第二子串均具有位于相邻端位置处的端部电池片,所述端部电池片的正面连接有第一引出焊带,所述端部电池片于所述间隙所在侧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引出焊带穿过以电性连接至所述汇流条的第一贯穿孔。
进一步,所述汇流条与所述端部电池片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引出焊带具有自所述第一贯穿孔向所述端部电池片背面弯折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端部电池片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侧壁设置有第三绝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子串与所述第二子串均具有位于相邻端位置处的端部电池片,所述端部电池片的背面连接有第二引出焊带,所述第二引出焊带电性连接至所述汇流条。
进一步,每列电池串中的所述第一子串与所述第二子串的第二引出焊带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第一子串与所述第二子串均包括若干依次串接的电池片,所述光伏组件还具有若干用于串接相邻两所述电池片的中间焊带,每相邻两所述电池片中至少一个的侧边设置有供所述中间焊带穿过的第二贯穿孔。
进一步,所述第二贯穿孔的侧壁设置有第四绝缘层。
进一步,所述光伏组件还具有位于若干所述电池串正面的透光盖板及位于若干所述电池串背面的背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光伏组件的设置结构,同列电池串中第一子串与第二子串相邻端之间的间隙可以设置得很小,如此能避免汇流条大量占用光伏组件有效光照接收面积,使得光伏组件的电池串组装密度更加紧凑,进而可有效提高光伏组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一种光伏组件的正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组件的正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2所示光伏组件的背面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所示为第一子串与第二子串的一种配合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7中A-A'位置处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9所示为图7中A-A'位置处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0所示为第一子串与第二子串的另一种配合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图10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图11中B-B'位置处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电池子串的平面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电池子串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00'为构成现有技术对称板型光伏组件的电池子串,200'为现有技术中两电池子串100'之间的汇流条;100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子串,10为电池片,11为第一子串,12为第二子串,110为第一相邻端之间的第一间隙,101为第一端部电池片,120为第二相邻端之间的第二间隙,102为第二端部电池片,13为焊带,131为第一引出焊带,132为第二引出焊带,133为中间焊带,14为电池片10的边孔,141为第一贯穿孔,142为第二贯穿孔,15为背电极主栅,200为汇流条,L为汇流条的分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伏组件,包括若干列平行排列的电池串,每列电池串包括第一子串11、第二子串12以及连接第一子串11、第二子串12相邻端的汇流条200。其中,汇流条20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电池串的延伸方向,汇流条200设于电池串的背面并遮挡第一子串11与第二子串12相邻端之间的间隙。
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光伏组件的设置结构,同列电池串中第一子串11与第二子串12相邻端之间的间隙可以设置得很小,如此能避免汇流条大量占用光伏组件有效光照接收面积,使得光伏组件的电池串组装密度更加紧凑,进而可有效提高光伏组件效率。
结合图3、图5中所示左侧一列电池串的结构及图6、图7所示的结构,其展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子串11、第二子串12均具有位于相邻端位置处的第一端部电池片101,第一子串11、第二子串12于相邻端位置处形成有第一间隙110。第一子串11、第二子串12的第一端部电池片101的正面均连接有第一引出焊带131,第一端部电池片101于第一间隙110所在侧形成有供第一引出焊带131穿过以电性连接至汇流条200的第一贯穿孔141。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第一端部电池片101的正面设置有若干延伸方向与相应电池串长度方向一致的正电极主栅(图中为示出)。第一引出焊带131即与第一端部电池片101的正电极主栅一一对应并形成焊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贯穿孔141的设置,第一引出焊带131在电性连接至相应第一汇流条21时可以穿过第一贯穿孔141。如此,同列电池串中的第一子串11与第二子串12之间无需预留安装汇流条200的间隙,即第一间隙110的宽度可以设置得非常小甚至设置成零,如此能优化光伏组件的电池串组装密度与光伏组件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为避免汇流条200与第一端部电池片101的背面形成电性连接进而造成光伏组件漏电失效,汇流条200与第一端部电池片101的背面之间需要构成绝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汇流条200与第一端部电池片101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图中未标示)。更为详细的一实施结构中,结合图7、图8所示,第一绝缘层可设置于汇流条200朝向第一端部电池片101的一表面(即图中所示汇流条200的上表面),第一引出焊带131自第一端部电池片101正面穿过第一贯穿孔141并连接至汇流条200背离第一端部电池片101的一表面(即汇流条200下表面)。基于第一绝缘层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汇流条200与第一端部电池片101背面上第一贯穿孔141的周边区域形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在该实施例的另一些实施结构中,参考图9所示,第一引出焊带131具有自第一贯穿孔141向第一端部电池片101背面弯折延伸的弯折部1310。为避免弯折部1310与第一端部电池片101的背面形成电性连接造成光伏组件漏电失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弯折部1310与第一端部电池片101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图中未展示)。更为详细的一实施结构中,第二绝缘层设置于弯折部1310朝向第一端部电池片101背面的一表面。
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汇流条200的宽度不小于相邻两第一端部电池片101上相连两个第一贯穿槽141的长度之和时,第一引出焊带131通常需要设置以上所涉及的弯折部1310及相应的第二绝缘层。
为避免第一端部电池片101上的第一引出焊带131在穿过第一贯穿孔141时与第一贯穿孔141的侧壁形成电性连接,第一贯穿孔141的侧壁还设置有第三绝缘层。
结合图3、图5中所示右侧一列电池串的结构及图10、图11、图12所示的结构,其展示了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子串11与第二子串12均具有位于相邻端位置处的第二端部电池片102,第一子串11与第二子串12的第二端部电池片102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120。本实施例中第二端部电池片102的背面连接有第二引出焊带133,第二引出焊带133电性连接至汇流条200。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第二端部电池片102的背面设置有若干延伸方向与相应电池串长度方向一致的背电极主栅15。第二引出焊带132即与第二端部电池片102的背电极主栅15一一对应并形成焊接。
该实施例中的第二引出焊带133直接在第二端部电池片102的背面与第二引出焊带133连接,无需穿过相邻的两第二端部电池片102之间的间隙,如此使得同列电池串中相邻两第二端部电池片102之间可以零间距设置或以较小的间距尺寸设置,可避免影响光伏组件的有效光照接收面积。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考12中所示,每列电池串中的第一子串11与第二子串12的第二引出焊带133一体成型。如此在电池串制作过程中,第一子串11与第二子串12可以采用穿焊机一次串焊成型,进而提高电池串的组装效率。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子串11与第二子串12均包括若干依次串接的电池片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3、图5中所示,光伏组件还具有若干用于串接相邻两电池片10的中间焊带132,每相邻两电池片10中至少一个的侧边设置有供中间焊带132穿过的第二贯穿孔142。如此可增加第一子串11与第二子串12中电池片10的排布密度,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有效光照接收面积。
为避免中间焊带132在穿过第二贯穿孔142时与第二贯穿孔142的侧壁形成电性连接,第二贯穿孔142的侧壁还设置有第四绝缘层。
结合图13、图14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子串11与第二子串12均可以结构相同的电池子串100构成。电池子串100包括若干通过焊带13依次串接的电池片10,每块电池片10在其相应焊带13引至背面的一侧形成有边孔14。本实用新型中以上所涉及的第一贯穿孔141与第二贯穿孔142均由边孔14构成,基于该设置结构,构成电池子串100的电池片具有相同的结构,从而简化光伏组件的整体制作工艺。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光伏组件还具有位于若干电池串正面的透光盖板(图中未展示)及位于若干电池串100背面的背板(图中未展示)。通常电池串100与透光盖板、背板之间还设置封装胶膜,此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展开。
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构成图2、图4所示以汇流条200所在直线L上下对称的对称板型光伏组件,在该光伏组件中,位于直线L上的汇流条200均可以设置与电池串背面而不占用光伏组件的有效光照接收面积,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组件的效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列平行排列的电池串,每列电池串包括第一子串、第二子串以及连接第一子串、第二子串相邻端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池串的延伸方向,所述汇流条设于电池串的背面并遮挡所述第一子串与所述第二子串相邻端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串与所述第二子串均具有位于相邻端位置处的端部电池片,所述端部电池片的正面连接有第一引出焊带,所述端部电池片于所述间隙所在侧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引出焊带穿过以电性连接至所述汇流条的第一贯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与所述端部电池片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焊带具有自所述第一贯穿孔向所述端部电池片背面弯折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端部电池片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侧壁设置有第三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串与所述第二子串均具有位于相邻端位置处的端部电池片,所述端部电池片的背面连接有第二引出焊带,所述第二引出焊带电性连接至所述汇流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列电池串中的所述第一子串与所述第二子串的第二引出焊带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串与所述第二子串均包括若干依次串接的电池片,所述光伏组件还具有若干用于串接相邻两所述电池片的中间焊带,每相邻两所述电池片中至少一个的侧边设置有供所述中间焊带穿过的第二贯穿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侧壁设置有第四绝缘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具有位于若干所述电池串正面的透光盖板及位于若干所述电池串背面的背板。
CN201921599424.9U 2019-09-24 2019-09-24 光伏组件 Active CN210443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9424.9U CN210443577U (zh) 2019-09-24 2019-09-24 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9424.9U CN210443577U (zh) 2019-09-24 2019-09-24 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43577U true CN210443577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11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99424.9U Active CN210443577U (zh) 2019-09-24 2019-09-24 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435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7344A (zh) * 2021-04-02 2021-07-09 武汉三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纵向横向焊接电池组件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7344A (zh) * 2021-04-02 2021-07-09 武汉三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纵向横向焊接电池组件的方法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90398A1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85988A (zh) 光伏组件
CN115579407B (zh) 电极结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CN210443577U (zh) 光伏组件
CN113690333B (zh) 太阳能电池、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CN116913992A (zh) 一种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CN217824890U (zh) 光伏组件
CN116722070A (zh) 光伏组件
CN212342649U (zh) 光伏组件
CN215184014U (zh) 光伏组件
CN213716910U (zh) 硅片、电池片、电池串以及光伏组件
CN211789055U (zh)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CN109509797B (zh) 条形电池片及其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组件
CN212085018U (zh) 一种叠瓦光伏组件
CN210136884U (zh) 光伏组件
CN11093158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9804686U (zh) 分片贯孔单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2542457U (zh) 光伏组件
CN109728107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8385243U (zh) 光伏组件
JP7406033B2 (ja) 光起電力モジュール
CN210837786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电池串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6213494U (zh) 光伏组件
CN215342629U (zh) 光伏组件
CN218069871U (zh) 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SI Cells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Artes Sunshine Power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SI Cells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shu Artes Sunshine Power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