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9055U -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89055U CN211789055U CN202020404137.4U CN202020404137U CN211789055U CN 211789055 U CN211789055 U CN 211789055U CN 202020404137 U CN202020404137 U CN 202020404137U CN 211789055 U CN211789055 U CN 2117890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adjacent
- strings
- electric conductor
- c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由矩阵排布的若干串电池串串联组成,若干串电池串由若干片电池片串联而成,每个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之间电性连接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上设有反射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导电体通过二极管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相邻电池片之间设置工字型导电体,导电体上的反射结构充分利用电池片串间距和片间距的间隙光,提升了组件功率,并降低了间隙增大而造成的焊带加长导致的串阻增加,同时与电池片并联的二极管避免了太阳能电池热斑效应的风险,提高了组件发电效率;在导电体的两端均设有二极管,对电路进行双重保护,防止热斑效应的出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市场主要以晶硅组件为主,为了降低组件热斑效应,主流的组件将三个二极管置于接线盒内,每两串电池串并联有一个二极管,当这两串中有电池片损坏或被遮挡时,二极管将开启,将这两串旁路掉,从而另外4串电池还能正常工作。使组件的发电功率只降低了1/3。
传统组件从正面到背面的结构依次为正玻、上封装胶膜、电池串、下封装胶膜、背玻或背板,电池片片与片之间、串与串之间留有间隙,有人提出采用反光膜张贴在组件片间距和串间距的间隙内增加组件功率,但是其操作比较困难,制作工程中易造成反光膜偏移现象,良率较低,另外随着电池片与电池片片间距的扩大,互联条也随之会变长,组件的电阻也会随之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太阳能电池间隙处光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由矩阵排布的若干串电池串串联组成,若干串电池串由若干片电池片串联而成,每个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之间电性连接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上设有反射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导电体通过二极管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电池片之间通过互联条串联连接,所述导电体与所述互联条电性连接。导电体焊接在所述互联条上,并导电体与互联条导通,相邻两个导电体与二极管串联,使得二极管并联在与相邻两个导电体导通的电池片上,防止热斑效应。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相邻两个导电体接触,导致电路短路,相邻两串所述电池串之间的间距为6-26mm,一串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的间距为5.5-25mm。一串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的间距为5.5-25mm,使得间距增大,间隙内的光可以充分利用,同时间距增大导致的串阻增大的问题也有效地解决了,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功率,提升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益。
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电池两端设有用于连接电路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上设有所述反射结构。汇流条上的反射结构,将太阳光线照射下来的光一部分反射到玻璃上,然后再反射到电池片上,另一部分之间反射到电池片上,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结构为反光贴膜。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结构为锯齿状或者圆弧状的凸条。凸起的反射面与电池片的位置相对应,反射面将光线反射到电池片上,提高光线利用率。
进一步地,为了使受光面与电池片位置相对应,所述凸条的长度方向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片的边缘平行。凸条的反射面正对电池片,提高了反射效率,最终提高光线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体包括主体部和分别设置在主体部两端的两个连接部,所述主体部设置在一个所述电池串中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之间的间隙中,所述连接部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串之间的间隙中,一个电池串中的相邻所述导电体两端的连接部相对应,且对应的所述连接部均通过所述二极管电性连接,形成每个电池片两侧通过所述导电体并联两个二极管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正极到负极的方向与并联有该所述二极管的所述电池片正极到负极的方向相反。为了防止电池片出现热斑效应,在电池片一旁并联二极管。
作为优选,位于每串所述电池串两端的所述导电体呈U形,位于每串所述电池串中的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的所述导电体呈工字型。工字型导电体的两端分别串联一个二极管,当一个二极管损坏时,另一个二极管可以工作,对电路进行双重保护,有效地防止热斑效应的出现。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相邻电池片之间设置工字型导电体,导电体上的反射结构充分利用电池片串间距和片间距的间隙光,提升了组件功率,导电体将由五根导线组成的互联条并联,使得串阻降低,解决了因为间隙增大而造成串阻增大的问题,同时与电池片并联的二极管避免了太阳能电池热斑效应的风险,提高了组件发电效率;在导电体的两端均设有二极管,对电路进行双重保护,防止热斑效应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电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串电池串结构示意图;
1、电池片;2、汇流条;3、导电体;4、二极管;5、互联条;6、凸条;7、电池串;8、连接部;9、主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所示,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由矩阵排布的若干串电池串7串联组成,若干串电池串7由若干片电池片1串联而成,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1之间电性连接有导电体3,所述导电体3上设有反射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导电体3通过二极管4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片1与所述电池片1之间通过互联条5串联连接,所述导电体3焊接在所述互联条5上。相邻两串所述电池串7之间的间距为6-26mm,一串所述电池串7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1的间距为5.5-25mm。所述太阳能电池两端设有用于将各串所述电池串7串联的汇流条2,所述汇流条2上设有所述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为反光贴膜。所述反射结构为锯齿状或者圆弧状的凸条6。本实施例以锯齿状的凸条6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4所示,所述凸条6的长度方向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片1的边缘平行。
所述导电体3包括主体部9和分别设置在主体部9两端的两个连接部8,所述主体部9设置在一个所述电池串7中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1之间的间隙中,所述连接部8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串7之间的间隙中,一个电池串7中的相邻所述导电体3两端的连接部8相对应,且对应的所述连接部8均通过所述二极管4电性连接,形成每个电池片1两侧通过所述导电体3并联两个二极管4的结构。现有技术中,同一串电池串7中,一般相邻两个电池片1的片间距为2-4mm,最常规的相邻两个电池片1的片间距为3mm,相邻两个电池片1的片间距增大,会导致串阻的增大,现在只可以通过减少相邻两个电池片1的片间距来减少串阻,提高发电功率,间距减小导致间距内的光能无法利用,且间距太小无法进行焊接等作业,而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大相邻两个电池片1的片间距,利用相邻两个电池片1的片间距内的光,将光反射到电池片1上,同时导电体3与由五根导线组成的互联条5连接,将互联条5内的五根导线并联,使得串阻减少,提高了电池片1的发电效率和效益。
对比实验:
将太阳能电池放置在同一地方进行对比实验:
标准组件1即现有技术:太阳能电池均由6串电池串7组成,每串电池串7由10片电池片1组成,相邻两串电池串7的间距为11mm,同一串电池串7中相邻两个电池片1的距离为11mm,电池片1尺寸为156.75×156.75mm,同一串电池串7中相邻电池片1之间无导电体3,相邻电池片1与电池片1之间的间隙处无反光结构,每片电池片1上未并联二极管4。
标准组件2:与标准组件1相比不同在于:同一串电池串7中相邻两个电池片1与电池片1之间的互联条5上电性连接有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的导电体3,相邻两个导电体3不连通,导电体3上有反射结构(此处采用圆弧状的凸起),每个电池片1上未并联二极管4,其他与标准组件1相同。
对比组件3即本实用新型:与标准组件2相比不同在于:相邻两个导电体3通过二极管4连通,每个电池片1上并联两个所述二极管4,其他与标准组件2相同。
对比组件4:与标准组件1相比不同在于:将同一串电池串7中相邻两个电池片1的距离替换为2mm,其他均与标准组件1相同。
对比组件5:与对比组件4相比不同在于:同一串电池串7中相邻两个电池片1的距离为11mm,同一串电池串7中相邻两个电池片1与电池片1之间的互联条5上电性连接有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的导电体3,但是导电体3上无反光结构,每个电池片1上也未并联二极管4。
测试结果如下图:
图表为各方案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标准组件1、标准组件2和对比组件3,同等间距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无遮挡情况下,带二极管4太阳能电池相比无二极管4太阳能电池功率增益0.31%,本实用新型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功率增益1.56%。无遮挡情况下,带二极管4的太阳能电池相比无二极管4的太阳能电池发电增益2.11%,本实用新型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发电增益2.46%。遮挡一片电池情况下,带二极管4太阳能电池相比无二极管4的太阳能电池发电增益33.85%,本实用新型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发电增益34.5%。由此可见,在每个电池片1上并联二极管4,在同一串电池串7中相邻电池片1与电池片1之间电性连接导电体3,导电体3上的反射结构均有利于提高电池片发电量,
通过对比对比组件4和对比组件5可以得知:对比组件4的发电量与对比组件5的发电量在各个情况下相同,由此可见,缩小同一串所述电池串7中相邻两个电池片1的距离的方案,与拉大同一串所述电池串7中相邻两个电池片1的距离,在互联条5上电性连接导电体3的方案,两个方案中都起到了减小串阻的作用,且效果基本一致。本实用新型还在导电体3上设有反光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电池片1与电池片1、电池串7与电池串7之间的间隙处的光能,提高电池片发电量。
Claims (10)
1.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由矩阵排布的若干串电池串(7)串联组成,若干串电池串(7)由若干片电池片(1)串联而成,每个所述电池串(7)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1)之间电性连接有导电体(3),所述导电体(3)上设有反射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导电体(3)通过二极管(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1)与所述电池片(1)之间通过互联条(5)串联连接,所述导电体(3)与所述互联条(5)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串所述电池串(7)之间的间距为6-26mm,一串所述电池串(7)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1)的间距为5.5-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两端设有用于将各串所述电池串(7)串联的汇流条(2),所述汇流条(2)上设有所述反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为反光贴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为锯齿状或者圆弧状的凸条(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6)的长度方向与和所述导电体(3)相邻的所述电池片(1)的边缘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3)包括主体部(9)和分别设置在主体部(9)两端的两个连接部(8),所述主体部(9)设置在一个所述电池串(7)中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1)之间的间隙中,所述连接部(8)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串(7)之间的间隙中,一个电池串(7)中的相邻所述导电体(3)两端的连接部(8)相对应,且对应的所述连接部(8)均通过所述二极管(4)电性连接,形成每个电池片(1)两侧通过所述导电体(3)并联两个二极管(4)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4)正极到负极的方向与并联有该所述二极管(4)的所述电池片(1)正极到负极的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每串所述电池串(7)两端的所述导电体(3)呈U形,位于每串所述电池串(7)中的电池片(1)与电池片(1)之间的所述导电体(3)呈工字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04137.4U CN211789055U (zh) | 2020-03-25 | 2020-03-25 |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04137.4U CN211789055U (zh) | 2020-03-25 | 2020-03-25 |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89055U true CN211789055U (zh) | 2020-10-27 |
Family
ID=72927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04137.4U Active CN211789055U (zh) | 2020-03-25 | 2020-03-25 |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8905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46322A (zh) * | 2020-03-25 | 2020-07-24 | 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
-
2020
- 2020-03-25 CN CN202020404137.4U patent/CN21178905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46322A (zh) * | 2020-03-25 | 2020-07-24 | 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
CN111446322B (zh) * | 2020-03-25 | 2024-07-26 | 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7417637B2 (en) | Solar cell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solar cell photovoltaic array | |
CN211789055U (zh) |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 |
CN220420587U (zh) |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 |
US20230327035A1 (en) | Interconnection piece and solar cell assembly | |
CN116913992A (zh) | 一种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 |
CN209822662U (zh) | 光伏组件 | |
CN210123747U (zh) | 一种光伏组件 | |
CN211789053U (zh) | 一种高效率低热斑效应光伏组件 | |
CN207587743U (zh) | 太阳能电池光伏模块及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 | |
CN211789050U (zh) | 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 | |
CN215184014U (zh) | 光伏组件 | |
CN211480061U (zh) | 光伏组件 | |
CN212342649U (zh) | 光伏组件 | |
CN111446322A (zh) |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 |
CN209896083U (zh) | 光伏组件电路单元、光伏组件电路及光伏组件 | |
CN111564514B (zh) | 一种p/n型电池片双层联用双面组件 | |
CN210926036U (zh) | 一种板块互联高密度光伏组件电路 | |
CN210443577U (zh) | 光伏组件 | |
CN210926045U (zh) | 适用于叠瓦光伏组件的电性连接片及叠瓦光伏组件 | |
CN221632581U (zh) | 电池串、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 |
CN211789051U (zh) | 一种高系统发电效率防遮挡光伏组件 | |
CN221125954U (zh) | 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 |
CN111755550A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电路排布方式 | |
CN221632583U (zh) |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 |
CN221632582U (zh) | 电池串、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